CN105224837A -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4837A
CN105224837A CN201510622877.9A CN201510622877A CN105224837A CN 105224837 A CN105224837 A CN 105224837A CN 201510622877 A CN201510622877 A CN 201510622877A CN 105224837 A CN105224837 A CN 105224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devic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operator
stat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28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4837B (zh
Inventor
高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28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4837B/zh
Priority to CN201910054994.8A priority patent/CN109784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4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4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4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设备的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各种被控设备现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多种操作方式来实现被控设备的控制,如语音控制、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控制、遥控器操作、智能开关操作等等。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够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则能够得到完整的针对被控设备的历史使用记录数据,进而有助于建立被控设备的控制体系,便于用户的行为预测。
而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在有些场景下能够实现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如当用户使用手机APP控制被控设备时,可以记录出登录APP的用户名,但是还有很多无法实现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的场景,如遥控器操作、开关操作等等。
因此,如何实现对上述场景下的用户身份的识别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实现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包括:
确定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或者,所述控制设备上具体设置有第二采集设备;
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所述第二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优选的,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特征信息,包括:
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用户活动参数;
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
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分别设置在相应用户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三采集设备所处用户的活动状态;
所述第一部位为与所述用户的操作体对应的部位,所述操作体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设备以使得所述控制设备产生所述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的变化方式是否满足预设变化方式;
确定采集满足所述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为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包括:
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确定与所述标准用户参数匹配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优选的,所述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具体为:
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
获取与所述操作方式对应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优选的,还包括:
实时监测针对所述控制设备发生的行为操作;
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具体为:
确定包含所述发生时间的时间范围;
获取所述时间范围内针对所述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为: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
确定所述设备标识、所述状态改变方式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监控所述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的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活动的第一对象;
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对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优选的,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在预先存储的主集合中,查找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集合包含多个子集合,每一子集合包含具有先后控制顺序的至少两个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其中,不同对应关系集合的操作者特征信息不同;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集合中,确定包含有所述状态改变信息的第一子集合;
在所述第一子集合中,确定控制顺序与所述被控设备相邻,且晚于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被控设备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计时装置,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控制器,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优选的,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第一采集设备相连,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第二采集设备相连,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所述第二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控制设备上。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用的用户活动参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从而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建立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为中控设备,所述中控设备还包括:
分别用于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中控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为所述被控设备,所述被控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自身的状态改变。
一种操作识别装置,包括:
检测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从而确定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由于控制设备是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因此,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用于表征控制被控设备状态改变的用户身份,那么,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控制被控设备状态改变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八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到的一种中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一种操作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洗洗脑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对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需说明的是,操作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被控设备中,被控设备为需要由控制设备控制其状态的设备,如被控设备可以为由遥控器控制的智能空调、由开关控制的智能电灯等设备;该操作识别方法还可以应用于中控设备中,中控设备为被控制设备和控制设备的中间控制媒介,用于控制至少一个被控设备,具体能够基于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来控制相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如中控设备可以为服务器。为便于描述,在以下方法实施例中,均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系统进行说明,即该系统可以为被控设备的系统,也可以为中控设备的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101: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其中,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是由控制设备控制的,操作者能够通过操作控制设备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
需说明的是,被控设备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来控制控制设备,如被控设备为墙上开关,墙上开关通过一线缆与被控设备相连;当然,被控设备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来控制控制设备,如被控设备为红外遥控器。
具体的,系统在检测被控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对被控设备本身进行检测,也可以间接来检测被控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即通过检测用于控制被控设备的控制设备的状态以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具体是指,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其中,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可以为任意状态的改变,也可以为预设状态的改变,具体情况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以被控设备为智能空调为例,若被控设备的发生改变为任意状态的改变,那么只要检测到表明智能空调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即可,如智能空调由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智能空调的当前控制温度的降低、升高、智能空调由一种输出模式变为另一种输出模式等等。而若被控设备的发生改变为预设状态的改变,如预设智能空调由关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为智能空调的状态改变,那么,对于智能空调的其他状态的改变,系统并不会认定为检测到表明智能空调的状态发生改变。
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当前时间为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的发生时间。
步骤102:确定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由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是由控制设备来控制的,那么,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表征通过操作控制设备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者的身份标识。
强调的是,本发明中的控制设备为本身不具备身份识别标识的设备,如遥控器、墙上开关等等。这需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具备身份识别标识的设备,如以现有的控制设备为手机为例,用户使用手机APP控制被控设备时,需先输入用户名登录到APP,从而进行对被控设备的控制,那么,该手机即为具备设备识别标识(用户名)的设备,本发明中的控制设备区别于这种设备。
步骤103: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可以由系统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直接获取到,因此,当确定了操作者特征信息后,可以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后可以直接基于该对应关系现场进行用户的行为预测,即该对应关系可以用于被控设备的联动控制场景中,该过程会在后文详细介绍。当然,也可以将该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便将来进行用户的行为预测,相应的,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建立并存储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中,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至少可以包括设备标识、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相应的,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过程:首先,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其次,确定所述设备标识、所述状态改变方式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预先存储在被控设备中,当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以及获取到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确定设备标识、状态改变方式以及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还可以包括发生时间,相应的,可以确定设备标识、状态改变方式、发生时间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过程中,也可以由用户标识来指代操作者特征信息,即,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基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标识;其次,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系统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各种操作者特征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当确定了操作者特性信息后,可以查找与操作者特征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从而建立并存储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从而来确定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由于控制设备是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因此,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用于表征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那么,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在本发明中,确定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分别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用于描述确定操作者特征信息的两种实现方式,具体的:
第一种实现方式,实施例一中的确定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确定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其次,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第一采集设备为位于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的设备。
具体的,第一采集设备可以实时对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进行监控采集,当由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可以确定出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从而获取到该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以第一采集设备为摄像头,控制设备为墙上开关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摄像头设置在能够监控到操作者操作墙上开关的某一位置处,当有人通过操作墙上开关使得由墙上开关控制的智能电灯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系统可以确定摄像头所采集的操作墙上开关的目标用户,并获取到该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性信息,如具有目标用户的图像信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实施例一中的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具体为: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第二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第二采集设备为设置在控制设备上的设备,具体的,该第二采集设备可以设置在操作者在通过控制设备控制被控设备时所通常触碰的位置上。
其中,第二采集设备可以为指纹采集仪,能够用于采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指纹采集仪,对于其他能够采集操作者特征信息的设备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用于具体描述确定操作者特征信息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201: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步骤202: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用户活动参数;
其中,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分别设置在相应用户的第一部位处,用户活动参数用于表征第三采集设备所处用户的活动状态;第一部位为与用户的操作体对应的部分,操作体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设备以使得所述控制设备产生所述控制指令。
由于操作体所属用户佩戴有第三采集设备,因此第三采集设备能够采集到操作体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用户活动参数。
例如,第三采集设备为智能手环,用户将其佩戴在手腕上,一个家庭中至少两个家庭成员佩戴有智能手环,当有家庭成员通过佩戴有该智能手环的手操作控制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系统可以获取到该家庭中所有智能手环所采集的用户活动参数,以确定是哪一家庭成员操作了控制设备。
步骤203: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基于用户活动参数可以确定出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相匹配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而采集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所属用户即为操作控制设备的用户。
步骤204: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
每一第三采集设备中均存储有用于表征第三采集设备所属用户的用户标识,因此,所获取的目标采集设备所存储的用户标识用于表征操作控制设备的用户身份标识。
步骤205: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建立并存储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中,由于采集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能够表征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的身份标识,因此,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图3为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的变化方式是否满足预设变化方式;
当获取到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活动参数后,需判断哪一用户活动参数的变化方式满足预设变化方式,该预设变化方式用于表征操作控制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应该发生的活动变化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步骤302:确定采集满足所述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为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佩戴有采集不满足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并不是操作控制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而佩戴有采集满足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为操作控制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因此,确定采集满足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为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用户操作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时,会存在普遍的活动变化方式,而不同的控制设备的活动变化方式可以不同。以控制设备为墙上开关为例,用户若需要通过操作墙上开关来控制相关的被控设备,那么,用户一般需要先走到墙上开关旁,然后停下来操作墙上开关,最后离开墙上开关旁,即用户的活动为一个走-停-走的变化过程,因此,针对控制设备为墙上开关而言,可以设定这种走-停-走的变化方式为预先变化方式,当然在这种预先变化方式中,可以还设定停留时间范围,以便确定目标采集设备的准确性,停留时间范围可以预先通过实验进行统计。再以控制设备为遥控器为例,用户若需要通过操作遥控器来控制相关的被控设备,那么,用户一般需要先拿起遥控器,然后停留操作遥控器,最后放下遥控器,即用户的活动为一个拿起-停留-放下的变化方式,因此,针对遥控器而言,可以预先设定这种拿起-停留-放下的方式为预先变化方式。
需说明的是,无论以上描述的走-停-走的变化方式,还是拿起-停留-放下的变化方式均可以用相关的活动参数进行表示,上述只是为了便于理解的简单说明。
图4为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控制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另一种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标准用户活动参数为用于判断采集用户活动参数的哪一第三采集设备所属用户为操作控制设备,以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的标准。
具体的,在用户通过操作控制设备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操作不同的控制设备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不同。在一种方式下,确定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包括以下过程:
首先,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其次,获取与所述操作方式对应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该操作方式可以对应于控制设备的类型,如若用户操作遥控器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那么,确定的操作方式为遥控器操作方式;若用户操作墙上开关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那么,确定的操作方式为墙上开关操作方式。
而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应于不同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并预先进行存储,那么,当确定了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后,即可获取与该操作方式对应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在确定操作方式过程中,系统可以通过接收用于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控制指令的方式来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若系统通过线缆接收的控制指令,那么,确定的操作方式为墙上开关操作方式,若系统通过红外接收的控制指令,那么,确定的操作方式为红外遥控器操作方式。当然,控制设备也可以直接向携带有控制设备标识的控制指令发送给系统,系统该控制设备标识来确定使得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具体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发明不做限定。
步骤402:确定与所述标准用户参数匹配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将获取到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活动参数的每一用户活动参数与标准用户参数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出与标准用户活动参数相匹配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而采集目标用户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所属用户即为操作控制设备的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实时监测针对控制设备发生的行为操作;
为了能够在用户操作控制设备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获取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前一时刻的操作者的特征信息,因此,需实时对针对控制设备发生的行为操作进行监测。
步骤502: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步骤503:确定包含所述发生时间的时间范围;
操作者在通过控制设备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过程中,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一般均具有一定的时延,因此,为了保证能够及时的获取到操作者特征信息,可以基于该发生时间确定一与发生时间对应的时间范围,该时间范围为第一时间到第二时间的范围,其中,第一时间早于所述发生时间,第二时间晚于所述发生时间,而具体的第一时间早于发生时间的时间长度以及第二时间晚于发生时间的时间长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如将包含发生时间的前、后10s这一段时间确定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时间范围。
步骤504:获取所述时间范围内针对所述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由于实时针对控制设备发生的行为操作进行监测,因此,可以获取到该发生时间前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发生时间后的操作者特征信息也可以在确定了发生时间后获取到。
步骤505: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从而来确定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由于控制设备是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因此,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用于表征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那么,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基于以上各个实施例,在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识别后,则可以进行后续用户的行为预测。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五还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601: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步骤602:确定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步骤603:确定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
步骤604:确定设备标识、状态改变方式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605:监控所述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的图像数据;
具体的,可以在能够监控到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内的某一位置设置一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通过该图像采集设备监控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内的图像数据。
步骤606: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活动的第一对象;
当监控到被控设备的空间范围内存在活动的第一对象时,确定该第一对象。
步骤607: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
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具体类型关系到确定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几种确定方式如下:
若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操作者特征信息是由图像采集设备(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采集设备可以为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所获取的信息,那么,确定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时,可以直接利用用户监控被控设备所处空间范围的图像数据的图像采集设备来确定活动的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
需说明的是,获取对应关系中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图像采集设备是对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进行监控的设备,而确定第一对象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图像采集设备是对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进行监控的设备,该两个设备可以为不同的设备,如控制设备所处空间范围与被控设备所处空间范围不同时;当然,若控制设备所处空间范围与被控设备所处空间范围为同一空间范围,该两个设备也可以为同一设备。
若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操作者特征信息为由设置在控制设备上的第二采集设备所获取的信息,那么,可以预先存储有不同对象的图像信息与相应的特征信息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过程中,首先,可以基于图像数据确定第一对象的图像信息,然后在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与第一对象的图像信息对应的特征信息。
需说明的是,若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为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那么,也可以预先存储有不同对象的图像信息与相应的用户标识的第三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具体为确定第一对象的用户标识,而在确定第一对象的用户标识过程中,首先可以基于第一对象的图像数据确定第一对象的图像信息,然后在第三对应关系中查找与第一对象的图像信息对应的用户标识。
步骤608: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对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
步骤609:基于所述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当查找到与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对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后,而可以基于查找到的信息,控制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从而实现了无需用户操作控制设备,对用户行为的预测。
为便于理解,以一应用实例进行说明,具体的,具有该操作识别方法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家中,以实现对家中的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以对客厅中的各种被控设备进行控制为例,可以在客厅中的某一位置设置一摄像头,通过摄像头监控是否有人在客厅活动,当确定有人在客厅活动时,可以确定出该活动的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如第一对象为妈妈,那么,查找与妈妈的特征信息对应的被控设的状态改变信息,如查找到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为控制智能空调开启,那么,则可以控制智能空调开启,当然,若智能空调已处于开启状态,则无需再次控制。
需说明的是,当状态改变信息包括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发生时间时,则可以在查找到与用户标识对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时,判断发生时间与当前时间是否对应,在对应的情况下,再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以防止出现误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六公开的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701: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步骤702:确定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步骤703:确定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
步骤704:确定设备标识、状态改变方式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705:在预先存储的主集合中,查找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集合;
其中,主集合包括由多个对应关系集合,而每一对应关系集合中包括多个子集合,每一子集合包含有具有先后控制顺序的至少两个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也就是说,查找到的第一对应关系集合中包括多个子集合,每一子集合包含有具有先后控制顺序的至少两个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
需说明的是,不同对应关系集合的操作者特征信息不同。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设备的联动控制,在本发明中,预先确定好与不同用户对应的联动控制场景,从而在确定了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后,以实现对与操作者特征信息所属用户的联动场景下的下一被控设备的控制。
为便于理解,以家庭成员包括成员A和成员B为例进行说明,成员A的联动控制场景包括:打开智能门后打开智能电视,打开智能电灯后关闭智能空调,以及关闭智能灯后开启智能门三个联动控制场景。成员B的联动控制场景包括打开智能门后打开智能电脑,以及关闭智能电灯后拉上智能窗帘两个联动控制场景。那么,该主集合中包括两个对应关系集合,一个是成员A的对应关系集合,成员A的对应关系集合包括子集合1、子集合2和子集合3,其中,子集合1为开启智能门-开启智能电视,子集合2为开启智能电灯-关闭智能空调,子集合3为关闭智能电灯-开启智能门。另一个是成员B的对应关系集合,成员B的对应关系集合包括子集合1和子集合2,其中,子集合1为:开启智能门-开启智能电脑,子集合2为关闭智能电灯-开启智能窗帘。在本实施例中,如在预存储的主集合中,查找到成员A的对应关系集合。
步骤706: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集合中,确定包含有所述状态改变信息的第一子集合;
第一对应关系集合中,包括多个子集合,那么,可以查找包含有上述所确定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中的状态改变信息的第一子集合。
仍以上述应用为例,若所确定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为打开智能门与成员A的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那么,可以在成员A的对应关系集合中,查找包含打开智能门的子集合,经查找确定包括子集合1和子集合3。
步骤707:在所述第一子集合中,确定控制顺序与所述被控设备相邻,且晚于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被控设备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在联动控制场景下,是通过当前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来触发下一个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因此,与被控设备相邻,且晚于被控设备的第二被控设备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是联动控制场景下用于控制下一被控设备的改变改变的信息。
仍以上述应用为例,子集合1和子集合3中,子集合1是先开启智能门再开启智能电视,子集合3中是先关闭智能电灯再开启智能门,显然,子集合3中的关闭智能电灯是与开启智能门相邻,且早于开启智能门的信息,而子集合1中的开启智能电视是与开启智能门相邻,且晚于开启智能门的信息,那么,可以确定第二状态改变信息为开启智能电视。
步骤708:基于所述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其中,第二状态改变信息至少包括设备标识以及状态改变方式,因此,可以控制具有该设备标识的第二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与该状态改变方式对应的改变。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中,能够通过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对与操作者特征信息所属用户的联动场景下一被控设备的控制,推动了智能设备的控制体系的建立。
与上述各个实施例所包含的操作识别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七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计时装置810以及控制器820;其中:
计时装置810,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控制器820,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中,控制器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可以为:
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标识,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可选的,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从而来确定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由于控制设备是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因此,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用于表征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那么,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本发明实施例八公开了控制器确定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实现方式有多种,下面分别详细说明:
第一种实现方式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计时装置910以及控制器920,其中:
计时装置910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控制器910与第一采集设备100相连,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100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100位于所述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第二种实现方式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计时装置1010以及控制器1020,其中:
计时装置1010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控制器1020与第二采集设备200相连,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所述第二采集设备200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其中,第二采集设备200设置在控制设备300上。
第三种实现方式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计时装置1110、控制器1120以及第一通信装置1130;具体的:
计时装置1110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第一通信装置1130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通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130用于与第三采集设备400A和第三采集设备400B通信。
控制器1120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通过第一通信装置1130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用的用户活动参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从而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建立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中控设备或被控设备。
当所述电子设备为被控设备时,被控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自身的状态改变。
其中,被控设备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控制设备相连,如线缆,当然被控设备还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设备相连,如红外、无线网络等。
当电子设备为中控设备时,除了计时装置和控制器外,中控设备还包括分别用于与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
具体的,第二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与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相连,如线缆,当然,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相连,如无线网络。
其中,在中控设备基于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控制相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时,中控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有控制设备标识与被控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从而在接收到携带有控制设备标识的控制指令时,查询与该控制设备标识对应的被控设备标识,从而控制相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当然,控制设备也可以直接向中控设备发送携带有被控设备标识的控制指令,以使得中控设备直接控制具有该被控设备标识的被控设备。
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中控设备可以基于多个控制设备实现对一个被控设备的控制,具体控制方式如上所述;当然,中控设备基于一个控制设备实现对多个控制设备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可以向中控设备发送的带有控制设备标识的控制指令,以使得中控设备对于控制设备标识对应的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为便于理解,以一具体实例说明中控设备是如何基于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控制被控设的状态改变的,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一种中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中控设备包括计时装置1210、控制器1220以及第二通信装置1230,其中:
计时装置1210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第二通信装置1230与墙上开关300A与遥控器300B相连,且第二通信装置1230还与智能电灯500A、智能空调500B以及智能电视500C相连。
墙上开关300A用于对智能电能500A进行控制,遥控器300B用于分别为智能空调500A和智能电视500C进行控制。
其中,墙上开关300A和遥控器300B均属于控制设备,智能电灯500A、智能空调500B以及智能电视500C均属于被控设备。
控制器122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1230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
例如,当控制器1220通过第二通信装置1230在接收到墙上开关300A的用于控制智能电灯打开的控制指令时,通过预先存储的对应关系确定墙上开关300A与智能电灯500A对应,因此,可以基于该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电灯500A开启。
当控制器1220通过第二通信装置1230接收到遥控器300B的用于控制智能空调500B关闭的控制指令时,控制器1220可以通过该控制指令中携带的智能空调的设备标识来控制智能空调500B关闭。
控制器1220还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十还公开了一种操作识别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检测确定单元1301、第一确定单元1302以及第二确定单元1303;其中:
检测确定单元1301,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第一确定单元1302,用于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第二确定单元1303,用于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从而来确定出与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而由于控制设备是用于通过向被控设备发送控制设备以控制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因此,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能够用于表征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那么,通过确定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对操作被控设备的用户身份的识别。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操作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包括:
确定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或者,所述控制设备上具体设置有第二采集设备;
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具体为:
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所述第二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特征信息,包括:
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集的用户活动参数;
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包括:
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用户标识的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分别设置在相应用户的第一部位处,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三采集设备所处用户的活动状态;
所述第一部位为与所述用户的操作体对应的部位,所述操作体具体用于控制所述控制设备以使得所述控制设备产生所述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包括:
判断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的变化方式是否满足预设变化方式;
确定采集满足所述预设变化方式的用户活动参数为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包括:
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确定与所述标准用户参数匹配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具体为:
确定使得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操作方式;
获取与所述操作方式对应的标准用户活动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监测针对所述控制设备发生的行为操作;
所述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具体为:
确定包含所述发生时间的时间范围;
获取所述时间范围内针对所述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为:
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及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方式;
确定所述设备标识、所述状态改变方式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监控所述被控设备所处的空间范围的图像数据;
基于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活动的第一对象;
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对象的特征信息对应的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之后,还包括:
在预先存储的主集合中,查找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集合;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集合包含多个子集合,每一子集合包含具有先后控制顺序的至少两个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其中,不同对应关系集合的操作者特征信息不同;
在所述第一对应关系集合中,确定包含有所述状态改变信息的第一子集合;
在所述第一子集合中,确定控制顺序与所述被控设备相邻,且晚于所述被控设备的第二被控设备的第二状态改变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状态改变信息控制所述第二被控设备的当前状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时装置,用于确定当前时间;
控制器,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所述计时装置的当前时间为发生时间,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第一采集设备相连,确定所述第一采集设备所采集的,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操作所述控制设备的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采集设备位于所述控制设备所处的预设空间范围内;
或者,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第二采集设备相连,获取在所述发生时间下,所述第二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设备设置在所述控制设备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获取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三采集设备所采用的用户活动参数,基于所述用户活动参数确定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目标用户活动参数,从而确定采集所述目标活动参数的第三采集设备的用户标识,建立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中控设备,所述中控设备还包括:
分别用于与所述控制设备和所述被控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中控设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所述被控设备,所述被控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相连,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自身的状态改变。
19.一种操作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确定单元,用于当检测到表明被控设备的状态发生改变的信息时,确定发生时间;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发生时间对应的,针对控制设备操作的操作者特征信息,其中,所述控制设备为用于通过向所述被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的设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被控设备的状态改变信息与所述操作者特征信息的对应关系。
CN201510622877.9A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224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2877.9A CN105224837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10054994.8A CN10978401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2877.9A CN105224837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994.8A Division CN10978401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4837A true CN105224837A (zh) 2016-01-06
CN105224837B CN105224837B (zh) 2019-01-15

Family

ID=549938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994.8A Active CN10978401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510622877.9A Active CN105224837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4994.8A Active CN109784018B (zh) 2015-09-25 2015-09-25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7840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520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关联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1366B (zh) * 2019-05-30 2022-02-1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红外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电视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810A (zh) * 2006-10-27 2008-04-30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辨识系统的电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241525A (zh) * 2007-02-08 2008-08-1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计算机开机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计算机
US20130101183A1 (en) * 2010-06-30 2013-04-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e-record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pre-record data storage method
CN103096171A (zh) * 2012-11-22 2013-05-0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应用授权方法、系统及智能电视
CN103475551A (zh) * 2013-09-11 2013-12-25 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04935661A (zh) * 2015-06-18 2015-09-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路由器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04822A1 (en) * 2012-10-04 2015-08-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behavior modeling for intelligent mobile companions
CN103035115B (zh) * 2012-12-10 2017-12-12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手势识别的家居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US9119069B1 (en) * 2013-03-14 2015-08-25 Emc Corporatio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based authentication
CN103632525B (zh) * 2013-12-16 2017-12-08 博慧电子科技(漳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和网络技术的电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33783A (zh) * 2015-05-07 2015-09-2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通信设备机柜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9810A (zh) * 2006-10-27 2008-04-30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辨识系统的电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1241525A (zh) * 2007-02-08 2008-08-13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的计算机开机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计算机
US20130101183A1 (en) * 2010-06-30 2013-04-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Pre-record data storage device and pre-record data storage method
CN103096171A (zh) * 2012-11-22 2013-05-0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应用授权方法、系统及智能电视
CN103475551A (zh) * 2013-09-11 2013-12-25 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04935661A (zh) * 2015-06-18 2015-09-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路由器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520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青岛海尔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关联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4018A (zh) 2019-05-21
CN105224837B (zh) 2019-01-15
CN109784018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7746A (zh) 智能电子门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450654B (zh)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家居开发平台及其业务开发方法
CN104967970B (zh) 终端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4968023B (zh) 工作信道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04719434U (zh) 能够实现多对多通信方式的智能家居系统
CN105527511A (zh) 一种设备自动修复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91422B (zh) 一种视频监控方法及设备
CN104933791A (zh) 智能安防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9445290A (zh) 一种基于智能门锁管理智能家电的方法及智能门锁
WO201205542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e pairing of wireless devices
CN112030465B (zh) 第一对象的清洗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6549838A (zh) 基于移动终端管理智能家居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18215A (zh) 一种挖掘机远程控制系统及挖掘机
CN105224837A (zh) 一种操作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97081A (zh) 基于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控制指令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698736A (zh) 智能家电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服务器
CN102520681A (zh) 基于外观信息识别的物联网终端智能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412081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569410A (zh) 一种管理智能家居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01629A (zh) 处理方法及设备、控制设备及工作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707978A (zh) 通过通讯录转移智能家居控制权的方法及通讯录
CN105488573A (zh) 一种基于在线与离线方式相结合的变电站巡视管理方法
CN104851273A (zh) 基于网络的智能测量系统
CN109688370A (zh)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95404A (zh) 一种区域控制方法及系统、控制器、摄像头及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