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2510B -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2510B
CN105222510B CN201510646424.XA CN201510646424A CN105222510B CN 105222510 B CN105222510 B CN 105222510B CN 201510646424 A CN201510646424 A CN 201510646424A CN 105222510 B CN105222510 B CN 1052225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ertical beam
signal
pull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64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2510A (zh
Inventor
陈星�
龙晓芬
曾文
辜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464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25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2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25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6063 priority patent/WO20170544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2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25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涉及电冰箱技术领域,能够实现既保证竖梁表面除凝露的效果,又能够解决冰箱中竖梁的加热器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该方法根据冰箱的冷藏门上的竖梁的第一温度和冷藏门体侧面的第二温度比较控制竖梁上的加热器工作,使得竖梁表面温度加热至与冰箱门体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对应该方法,该冰箱中的竖梁和冷藏门体侧面均布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在冷藏门体侧面置有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而根据模拟信号大小向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使加热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竖梁进行加热。本发明实施例用于竖梁防凝露。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冰箱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背景技术
多门冰箱的冷藏室通常为对开门结构,为保证门关上后冰箱达到较好的封闭,冷藏门常会带有翻转竖梁,在门关闭时用来很好的衔接两个冷藏门,防止漏冷,如图1所示为冰箱冷藏门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表示冷藏室,2表示竖梁,3表示冷藏门,图2为冰箱冷藏门关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由于冰箱是一种制冷器具,其内部长期处于低温状态,竖梁是通过填充泡沫实现隔热保温的,但是竖梁内部空间较小,用于保温的泡沫层厚度有限,使得冷藏室内少量冷气通过竖梁传递出去,与外界环境容易形成较大温差,这样在冰箱泡沫层保温特性不佳的情况下,当竖梁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且使用环境空气湿度又偏大时,冰箱竖梁表面极易出现表面凝露,即造成冰箱竖梁上凝露的两大因素为温度与湿度。为了保证竖梁在不同环境下均能避免凝露产生,竖梁中存在一加热器,可控制竖梁中的加热器在不同环境下按不同规则运行,以防止凝露的产生。常用的方法有:设置一个湿度传感器,在不同湿度状态下使得加热器按照不同的加热比运行;或者,设置一个环境感温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使得加热器按照不同的加热比运行。这两种方法的思想都是从影响凝露的源头着手,但也存在不足,这是由于除了湿度传感器成本较高以外,加热器运行的加热比常常是依据实验测试确定,竖梁表面温度在一定环境温度或湿度范围内加热比相同,其表面温度并非完全的按需加热,容易出现过热现象,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能够解决冰箱中竖梁的加热器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冰箱的竖梁上,所述竖梁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位于冷藏门体内侧凹槽中,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温度信号;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温度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一模拟信号和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二模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模拟信号和所述第二模拟信号的大小关系,向所述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加热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竖梁进行加热。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冰箱,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冰箱冷藏门上的竖梁的第一温度,并获取所述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的第二温度;
比较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竖梁上的加热器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该方法根据冰箱的冷藏门上的竖梁的第一温度和冷藏门体侧面的第二温度比较控制竖梁内设有的加热器工作,竖梁表面温度加热至与冰箱门体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既保证除竖梁表面凝露的效果,又能够解决冰箱中竖梁的加热器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对应该方法,该冰箱中的竖梁和冷藏门体侧面均布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在冷藏门体侧面置有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而根据模拟信号大小向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使加热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竖梁进行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冰箱冷藏门打开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冰箱冷藏门关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箱冷藏门与竖梁的匹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防止冰箱竖梁表面凝露,冰箱竖梁内部设有加热器,该加热器用于给竖梁表面加热,减小与环境的温差,避免凝露出现。通常,竖梁的加热器为常规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发热线,对应的竖梁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竖梁前梁4、接地线5、铝箔6、PVC发热丝7、铝箔8、竖梁盖9、泡沫10、竖梁底座11,但是该发热线存在以下不足:
(1)加热不均匀。为了避免凝露需要给竖梁外侧面全面加热,而加热丝形状为圆形导线式,与竖梁前梁内侧的接触为典型的线接触,直接触的部位温度较高,其余部分温度较低,导致加热不均匀;
(2)厚度大。为配合冰箱结构,竖梁的总厚度已定,电加热丝加铝箔使得总体厚度较大,相应竖梁内侧泡沫厚度将受限,泡沫块越薄其保温性越差;
(3)传热效率低。为防止漏电,加热丝外部具有一定厚度的绝缘层,加之加热丝与竖梁为线接触,使得加热丝本身热量传递效率偏低,造成能源浪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冰箱竖梁上采用一种新型加热材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PVC发热线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一种竖梁,其加热器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电热膜,较之现常用的PVC发热线,具有以下优点:
(1)加热均匀。本发明采用的加热器为薄膜式,与竖梁外表面为面接触,且其形状灵活,可按照受热面形状加工,加热更为均匀;
(2)热转换效率高。本发明采用的PET电热膜热转换率高达98%,比常规的加热元件节能30%以上;
(3)热传递效率高。薄膜式加热器与受热面贴合更紧密,可达到两者无间隙配合,有利于热量传递;
(4)体形薄节约空间。PET电热膜很薄,其节约的空间可用于增加竖梁内侧泡沫厚度,有利于箱体保温;
(5)直流更安全。用于冰箱竖梁的加热器通常为交流供电,为保证安全需要增加接地线,而PET电热膜为直流供电,对于用户直流更为安全,并可减少接地线。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的竖梁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竖梁前梁4′、竖梁盖9、泡沫10、竖梁底座11以及PET电热膜12;
PET电热膜12覆盖在竖梁前梁4′内侧,竖梁盖9覆盖在PET电热膜12上,泡沫10覆盖在竖梁盖9上,竖梁底座11覆盖在泡沫10上。
也就是说,本发明提出的竖梁结构中,PVC发热丝与两层铝箔由PET电热膜取代,其厚度可以约为0.2mm,加热器的替换可实现竖梁的厚度减少至少2-3mm,与此同时,泡沫厚度可相应增加,使得保温效果明显增强。加热膜12可紧密贴合与前梁4′上,将传统的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前梁4′上受热面积大,受热更均匀。同时,PET电热膜为直流12V供电,其安全性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冰箱冷藏门13与竖梁18的匹配结构可如图5所示,该冰箱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9、第二温度传感器14和信号处理模块15,第一温度传感器19位于冰箱的竖梁上,竖梁内部设有加热器(图中未示出),第二温度传感器14位于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信号处理模块15位于冷藏门体内侧凹槽16中,其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19,用于向信号处理模块15发送第一温度信号;
第二温度传感器14,用于向信号处理模块15发送第二温度信号;
信号处理模块15,用于将第一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一模拟信号和将第二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二模拟信号,并根据第一模拟信号和第二模拟信号的大小关系,向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
加热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对竖梁18进行加热。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分别通过导线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图5中的导线17是用于将竖梁18上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9与加热器的信号通过导线17与冷藏门13上的信号处理模块15相连接。
这样,信号处理模块15可将第一温度传感器19表征的竖梁18表面的第一温度信号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表征的冷藏门13表面的第二温度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并根据模拟信号的大小向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使得加热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竖梁18进行加热。例如,这里的模拟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电压大小确定温度的大小,从而根据电压大小确定是否需要控制加热器加热,使得竖梁18表面温度与冰箱冷藏门13面板温度一致,实现按需加热,在保证除凝露效果的基础上达到最大节能。
具体地,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包括有PET加热膜12的竖梁,上述信号处理模块15(以下以15A和15B表示)可以有多种电路结构实现,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电路结构,但不限于此。
1)单片机控制
在单片机控制中,如图6所示,信号处理模块15A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2、第二上拉电阻R1、三极管(图6中的NPN与PNP),还包括单片机;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一端与第一上拉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入/输出I/O接口a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一端与第二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二I/O接口b连接,单片机的第三I/O接口c与三极管的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另一端与加热器d连接。
图6中的R1和R2为上拉电阻,同时起到分压作用,R3和R4起限流作用,R5和R6起限流作用,R7为偏置电阻,电容C1和C2用于滤波,起到稳压作用。
通电后,单片机可周期性地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信号转化的模拟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即控制单片机将第一温度信号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2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V1和将第二温度信号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1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V2进行比较,这里的第一电压信号V1即为a点的电压,第二电压信号V2即为b点的电压。
由于当温度越高时,温度传感器内的感温头对应电阻越低,分压越小,这样,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温度T1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即T1≤T2-△T时,说明当前竖梁18的表面温度偏低,容易产生凝露,需要对竖梁18进行加热,相应的a点的电压大于或等于b点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即V1≥V2+△V,则控制单片机c点输出高电平,三极管NPN和PNP导通,加热器d通电开始加热,即驱动加热器d加热。这里的△V表示维持当前的状态,防止加热器d频繁通电或断电;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过高,需要停止加热器d加热。相应的,a点的电压小于或等于b点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差,即V1≤V2+△V,则控制单片机c点输出低电平,三极管NPN和PNP截止,加热器d停止通电,即加热器d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且第一温度信号T1小于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2+△T>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与冷藏门体侧面的表面温度相当,此时竖梁18的表面温度适宜,不易形成凝露,加热器d可维持当前的状态。相应的,a点的电压与b点的电压相当,即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相当,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且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V的差,即V2-△V<V1<V2+△V,此时单片机c点输出不变化,保持当前的输出状态,以驱动加热器d继续加热或继续停止加热。
这样一来,以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为控制对象,以冷藏门13表面温度为控制目标,可使得信号处理模块15A的检测为实时检测与判断,可对竖梁18表面温度实施快速调节,以保证其温度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使竖梁18表面与冷藏门13表面温度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既保证除凝露的效果,又能达到节能,对于整机能耗与用户体验都有改善。
2)模拟电路控制
在模拟电路控制中,如图7所示,信号处理模块15B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2、第二上拉电阻R1、三极管(图7中的NPN),还包括滞环比较器e。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一端与第一上拉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与滞环比较器e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一端与第二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滞环比较器e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另一端与加热器d连接。
图7中的R1和R2为上拉电阻,同时起到分压作用,R3和R4起限流作用,Rf的阻值可调,用于调节△V的大小,R8为起限流作用。
通电后,滞环比较器e可周期性地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信号转化的模拟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即控制滞环比较器e将第一温度信号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2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V1和将第二温度信号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1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V2进行比较,这里的第一电压信号V1即为同相输入端的电压,第二电压信号V2即为反相输入端的电压。
由于当温度传感器内的感温头温度越高时,对应电阻越低,其分压越小,这样,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温度T1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即T1≤T2-△T时,说明当前竖梁18的表面温度偏低,容易产生凝露,需要对竖梁18进行加热,相应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即V1≥V2+△V,则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NPN导通,加热器d通电开始加热,即驱动加热器d加热。这里的△V表示维持当前的状态,防止加热器d频繁通电或断电;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过高,需要停止加热器d加热。相应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差,即V1≤V2+△V,则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三极管NPN截止,加热器d停止通电,即加热器d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且第一温度信号T1小于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2+△T>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与冷藏门体侧面的表面温度相当,此时竖梁18的表面温度适宜,不易形成凝露,加热器d可维持当前的状态。相应的,滞环比较器e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当,即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相当,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且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V的差,即V2-△V<V1<V2+△V,此时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状态保持不变,加热器d继续加热或继续停止加热。
以上两种控制结构仅为实现本信号处理模块15的两种常规结构,不代表仅限于以上两种结构,也可通过三极管组合等其它结构实现。
如果应用传统的包括有PVC加热丝7的竖梁,上述信号处理模块15(以下以15C和15D表示)也可以有多种电路结构实现,下面列举其中的两种电路结构,但不限于此。
3)单片机控制
在单片机控制中,由于PVC加热丝接220V交流电,需要加上继电器E1,作为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如图8所示,信号处理模块15C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2、第二上拉电阻R1、继电器E1、还包括达林顿管F和单片机。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一端与第一上拉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一输入/输出I/O接口a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一端与第二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二I/O接口b连接,单片机的第三I/O接口c与达林顿管F的一端连接,达林顿管F的另一端与继电器E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E1的另一端与加热器d连接。
图8中的R1和R2为上拉电阻,同时起到分压作用,R3、R4和R9起限流作用,R10和R11为达林顿管F内部的均衡电阻,电容C1和C2用于滤波,起到稳压作用。
通电后,单片机可周期性地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信号转化的模拟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即控制单片机将第一温度信号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2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V1和将第二温度信号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1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V2进行比较,这里的第一电压信号V1即为a点的电压,第二电压信号V2即为b点的电压。
由于当感温头温度越高时,对应电阻越低,其分压越小,这样,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温度T1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即T1≤T2-△T时,说明当前竖梁18的表面温度偏低,容易产生凝露,需要对竖梁18进行加热,相应的,a点的电压大于或等于b点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即V1≥V2+△V,则控制单片机c点输出高电平,达林顿管F导通,O点为低电平,继电器E1通电吸合,加热器d通电开始加热,即驱动加热器d加热。这里的△V表示维持当前的状态,防止加热器d频繁通电或断电;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过高,需要停止加热器d加热。相应的,a点的电压小于或等于b点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差,即V1≤V2+△V,则控制单片机c点输出低电平,达林顿管F截止,A点为高电平,继电器E1不动作,加热器d停止通电,即加热器d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且第一温度信号T1小于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2+△T>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与冷藏门13体侧面的表面温度相当,此时竖梁18的表面温度适宜,不易形成凝露,加热器d可维持当前的状态。相应的,a点的电压与b点的电压相当,即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相当,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且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V的差,即V2-△V<V1<V2+△V,单片机输出状态不变,达林顿管F的输出端电压不变,使得继电器E1保持之前的状态,进而加热器d也保持当前状态,从而继续加热或继续停止加热。
其中,这里的继电器E1可为固态继电器,即无触点继电器,通过光电控制开关的通断,适合于频繁开关的场合。
这样一来,以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为控制对象,以冷藏门13表面温度为控制目标,可使得信号处理模块A的检测为实时检测与判断,可对竖梁18表面温度实施快速调节,以保证其温度控制在稳定的范围内,使竖梁18表面与冷藏门13表面温度尽可能的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既保证除凝露的效果,又能达到节能,对于整机能耗与用户体验都有改善。
4)模拟电路控制
在模拟电路控制中,也由于PVC加热丝接220V交流电,需要加上继电器E1,作为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到开关作用。如图9所示,信号处理模块15D包括:第一上拉电阻R2、第二上拉电阻R1、三极管G,还包括滞环比较器e、继电器E2。
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9的一端与第一上拉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与滞环比较器e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一端与第二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与滞环比较器e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一端连接,三极管的另一端与继电器E2的一端连接,继电器E2的另一端与加热器d连接。
图9中的R1和R2为上拉电阻,同时起到分压作用,R3和R4起限流作用,Rf的阻值可调,用于调节△V的大小,R8起限流作用。
通电后,滞环比较器e可周期性地获取第一温度传感器19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信号转化的模拟信号,这里为电压信号,即控制滞环比较器e将第一温度信号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2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V1和将第二温度信号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1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V2进行比较,这里的第一电压信号V1即为同相输入端的电压,第二电压信号V2即为反相输入端的电压。
由于当感温头温度越高时,对应电阻越低,其分压越小,这样,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温度T1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即T1≤T2-△T时,说明当前竖梁18的表面温度偏低,容易产生凝露,需要对竖梁18进行加热,相应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大于或等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即V1≥V2+△V,则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三极管导通,继电器E2通电吸合,加热器d通电开始加热,即驱动加热器d加热。这里的△V表示维持当前的状态,防止加热器d频繁通电或断电;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过高,需要停止加热器d加热。相应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小于或等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即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差,即V1≤V2+△V,则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继电器E2不动作,加热器d停止通电,即加热器d停止加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对应的第一温度信号T1大于第二温度传感器14对应的第二温度信号与温度偏移值△T的差,且第一温度信号T1小于第二温度信号T2与温度偏移值△T的和,即T2+△T>T1>T2-△T时,说明竖梁18的表面温度与冷藏门体侧面的表面温度相当,此时竖梁18的表面温度适宜,不易形成凝露,加热器d可维持当前的状态。相应的,滞环比较器e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与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当,即第一电压信号V1与第二电压信号V2相当,若第一电压信号V1小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预设值△V的和,且大于第二电压信号V2与△V的差,即V2-△V<V1<V2+△V,此时滞环比较器e的输出端输出状态保持不变,继电器E2状态不变,加热器d保持当前状态不变,即继续加热或继续停止加热。
其中,这里的继电器E2可以为固态继电器,以利于其频繁通断工作状态。以上两种控制结构仅为实现本信号处理模块15的两种常规结构,不代表仅限于以上两种结构,也可通过三极管组合等其它结构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中的竖梁和冷藏门体侧面均布置有温度传感器,且在冷藏门体侧面置有信号处理模块,用以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进而根据模拟信号大小向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使加热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竖梁进行加热,使得竖梁表面温度加热至与冰箱门体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既保证除竖梁表面凝露的效果,又能够解决冰箱中竖梁的加热器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应用于上述冰箱,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101、冰箱获取冰箱冷藏门上的竖梁的第一温度,并获取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的第二温度;
102、冰箱比较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竖梁上的加热器工作。
具体地,若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与预设值的和,则控制竖梁上的加热器停止加热;
若第一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与预设值的差,则控制竖梁上的加热器加热;
若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与预设值的差,且小于第二温度与预设值的和,则控制竖梁上的加热器继续保持当前的加热状态或停止加热状态。
这样,可使得竖梁表面温度加热至与冰箱门体温度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既保证除竖梁表面凝露的效果,又能够解决冰箱中竖梁的加热器过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冰箱的竖梁上,所述竖梁内部设有加热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位于冷藏门体内侧凹槽中,其中: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第一温度信号;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向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第二温度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一模拟信号和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转化为第二模拟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模拟信号和所述第二模拟信号的大小关系,向所述加热器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加热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竖梁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内设有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三极管,还设有单片机或滞环比较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入/输出I/O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接口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三I/O接口与所述三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或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滞环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滞环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滞环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将所述第一温度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和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上拉电阻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高电平至所述三极管,使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差,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低电平至所述三极管,使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差,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状态保持不变,使所述加热器继续保持当前状态继续加热或停止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继电器、还包括达林顿管或三极管,以及单片机或滞环比较器;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一输入/输出I/O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I/O接口连接,所述单片机的第三I/O接口与达林顿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达林顿管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或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滞环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滞环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滞环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一端与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加热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将所述第一温度信号通过所述第一上拉电阻转换的第一电压信号和将所述第二温度信号通过所述第二上拉电阻转换的第二电压信号进行比较;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高电平至所述达林顿管或所述三极管,以便在所述达林顿管或所述三极管导通时使所述继电器通电吸合,使所述加热器通电加热;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差,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低电平至所述达林顿管或所述三极管,以致所述达林顿管或所述三极管截止,使所述继电器失电断开,从而使所述加热器停止加热;
若所述第一电压信号大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预设值的差,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与所述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单片机或所述滞环比较器输出状态保持不变,使所述加热器继续保持当前状态继续加热或停止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包括:竖梁前梁、竖梁盖、泡沫、竖梁底座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电热膜;
所述PET电热膜覆盖在所述竖梁前梁内侧,所述竖梁盖覆盖在所述PET电热膜上,所述泡沫覆盖在所述竖梁盖上,所述竖梁底座覆盖在所述泡沫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PET电热膜的厚度为0.2mm;所述PET电热膜为直流12V供电。
8.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冰箱,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冰箱冷藏门上的竖梁的第一温度,并获取所述冰箱的冷藏门体侧面的第二温度;
比较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竖梁上的加热器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竖梁上的加热器工作包括:
若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与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竖梁上的加热器停止加热;
若所述第一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预设值的差,则控制所述竖梁上加热器加热;
若所述第一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预设值的差,且小于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预设值的和,则控制所述竖梁上的加热器继续保持当前的加热状态或停止加热状态。
CN201510646424.XA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Active CN1052225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6424.XA CN105222510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PCT/CN2016/076063 WO2017054418A1 (zh) 2015-09-30 2016-03-10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6424.XA CN105222510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2510A CN105222510A (zh) 2016-01-06
CN105222510B true CN105222510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99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6424.XA Active CN105222510B (zh) 2015-09-30 2015-09-30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22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4418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05972908B (zh) * 2016-05-26 2019-10-1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摄像装置的双开门冰箱
CN107178954B (zh) * 2017-07-26 2019-04-0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冰箱上防凝露加热装置
CN108882418A (zh) * 2018-04-02 2018-11-23 佛山市易恒照明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防结雾镜灯
CN108759260B (zh) * 2018-05-23 2021-04-02 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器的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1336756A (zh) * 2018-12-18 2020-06-26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凝露器及防止凝露的方法
CN110108080B (zh) * 2019-05-15 2021-05-25 河南新飞制冷器具有限公司 冰箱翻转梁防凝露结构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N112710118A (zh) * 2020-12-31 2021-04-27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凝露装置的冰箱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5316A (en) * 1960-09-02 1964-06-02 Foster Refrigerator Corp Convertible heating and cooling food storage cabinet
CN2404418Y (zh) * 1999-08-17 2000-11-08 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冷热食品陈列柜
CN102192631A (zh) * 2010-03-18 2011-09-2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防凝露方法和系统
CN202885435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翻转梁的防凝露加热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5316A (en) * 1960-09-02 1964-06-02 Foster Refrigerator Corp Convertible heating and cooling food storage cabinet
CN2404418Y (zh) * 1999-08-17 2000-11-08 星星集团有限公司 冷热食品陈列柜
CN102192631A (zh) * 2010-03-18 2011-09-2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防凝露方法和系统
CN202885435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翻转梁的防凝露加热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2510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2510B (zh)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03471251B (zh) 一种用于热泵热水机的防冻控制方法
CN203534052U (zh) 一种具有防凝露加热装置的冰箱
CN102519214B (zh) 需求响应的隔棂凝露防护
CN105476441A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3822435A (zh) 冰柜的智能控制方法
CN206137902U (zh) 电水壶
CN205208821U (zh) 加湿器
CN105352091A (zh) 加湿器及其防干烧方法
CN105137772A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CN207244874U (zh) 建筑自动保温结构
CN207422772U (zh) 冷库温控系统及其装置
CN207819188U (zh) 一种新型配网开关柜防潮装置
WO2017054418A1 (zh) 一种冰箱防凝露控制方法及冰箱
CN203133642U (zh) 新型环网柜
CN207247305U (zh) 一种自清洁节能智能化抽油烟机
CN211554767U (zh) 一种车载设备过热保护电路
CN204478621U (zh) 冰箱箱体及冰箱
CN204990051U (zh) 一种电源电路
CN107390740A (zh) 加热设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02160287U (zh) 一种基站
CN202257311U (zh) 一种带有485 接口的智能电热控制器
CN105091448A (zh) 冰箱
CN203908197U (zh) 一种安全型冰箱控制电路
CN204460668U (zh) 一种防干烧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