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5338B -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 Google Patents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5338B
CN105215338B CN201510786431.XA CN201510786431A CN105215338B CN 105215338 B CN105215338 B CN 105215338B CN 201510786431 A CN201510786431 A CN 201510786431A CN 105215338 B CN105215338 B CN 105215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arm
left support
holding furnace
eleva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64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5338A (zh
Inventor
简伟文
陈庆勋
王丁生
曾忠诚
胡银海
吴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Superband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864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5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5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5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5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53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升降机构包括左支撑臂组和右支撑臂组;左支撑臂组包括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左连接臂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左驱动臂,左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左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左支撑臂的尾端部上,左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左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右支撑臂组具有左支撑臂组类似结构同样包括有第一右支撑臂、第二右支撑臂、右连接臂右驱动臂;还包括用于安装保温炉的结合器,结合器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这样,升降机构能够使保温炉保持在平稳状态下进行上、下升降移动。

Description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炉升降机构,还涉及应用所述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
背景技术
在申请日为2013年11月29日,专利号为201310619096.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披露了一种低压铸造机台,所述低压铸造机台包括具有工作台10的机架80,所述工作台10上设有四个导柱1,所述1导柱上方固接有顶模板2,在所述顶模板2上设有合模机构20,在所述工作台10的中心对应升液通道42设置有升液接口10a。在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下方设置有可升降的保温炉50,保温炉50具有升液管51,升液管51的管口对应升液接口10a。上述专利中提出了所述保温炉50为可以升降的装置,但是并没有披露如何升降所述保温炉50。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保温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使所述保温炉保持在平稳状态下进行上、下升降移动。其次,还提出一种应用所述保温炉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保温炉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支撑臂组,即左支撑臂组和右支撑臂组;所述左支撑臂组包括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左连接臂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左驱动臂,所述左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左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左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所述右支撑臂组包括第一右支撑臂、第二右支撑臂、右连接臂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右驱动臂,所述右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右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右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右支撑臂的首端部;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保温炉的结合器,所述结合器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
其中,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首先定义了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为所述保温炉升降机构的动力源提供装置,通过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驱使所述结合器升降移动,另外还定义了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的结构,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为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杆体。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气缸。
其中,所述左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左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左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实质上定义了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左连接臂以及左驱动臂四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它们形成四杆传动机构。当所述左驱动臂的长度增长时,所述左驱动臂会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尾端部向上提升,实质上也就是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绕其首端部旋转而具有站立起来的趋势,进而通过所述左连接臂带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也向上提升,这样,所述第二左支撑臂也是绕其尾端部旋转而具有站立起来的趋势。从整体上看,当所述左驱动臂的长度增长时,能够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绕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左连接臂之间的铰接点相对靠拢转动,此时所述左支撑臂组整体上逐渐向上站立起来。反之,当所述左驱动臂长度缩短时,所述左驱动臂能够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和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绕
所述铰接点反向张开转动,此时所述左支撑臂组整体上逐渐向下“蹲”。而由于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左支撑臂之间还铰接有所述左连接臂,为此,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的运动轨迹实质上被所述第一左支撑臂以及左连接臂共同限制,或者说,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的运动轨迹虽然总体被所述第一左连接臂所限制,但是所述左连接臂能够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提供相对灵活的移动范围或者说所述左连接臂能够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在位置上提供微调的范围。
其中,所述右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右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右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右支撑臂的首端部于上述的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左连接臂以及左驱动臂四者之间的连接传动关系类似,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其中,用于安装所述保温炉的结合器,所述结合器首先是所述保温炉的定位器,或者说是所述保温炉与一对所述支撑臂组之间的连接器,通过所述结合器使所述保温炉定位在所述升降机构上。其次,所述结合器还是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升降机构最终通过所述结合器带动所述保温炉完成升、降移动。
其中,所述结合器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首先定义了所述结合器的布局方式,所述结合器大致水平布置,为此所述结合器能够为所述保温炉提供水平的支撑面。另外还定义了所述结合器的定位方式,所述结合器通过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进行定位,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协同决定了所述结合器的移动轨迹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但是由于所述结合器需要为所述保温炉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结合器需要具有稳定不变的支撑范围,为满足此条件,所述结合器实质上也成为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移动的制约因素。正如上述所论述到的,所述左连接臂能够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提供相对灵活的移动范围,为此,所述第二左支撑臂能够适应所述结合器在所述左连接臂所提供的移动范围内自动选择合适的位置,同理,所述右连接臂能够为所述第二右支撑臂的首端部提供相对灵活的移动范围,为此,所述第二右支撑臂能够适应所述结合器在所述右连接臂所提供的移动范围内自动选择合适的位置。这样,最终使所述结合器不论升降到任何高度都能够保持在大致水平的位置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每个支撑臂组上都设置有一个驱动臂,为此所述驱动臂能够为所述提升机构提供平稳的升、降动力源。另外,由于所述支撑臂组采用上述四连杆传动机构,不论是在升、降的过程中,还是在最终的定位状态下,所述升降机构都能够为所述保温炉提供平稳的支撑。
至于,所述结合器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结合器包括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前抬升臂和后抬升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前抬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和第一右支撑臂上,所述后抬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这样,所述前抬升臂和后抬升臂能够相对一对所述支撑臂组绕其轴线自转,而使所述前抬升臂、后抬升臂与所述保温炉结合的结合点保持在朝上方向。
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方便所述保温炉在所述升降机构上的拆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结合器还包括呈板状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在所述前抬升臂和后抬升臂上。这样,所述保温炉可以直接搁置在所述安装台上。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所述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平台,还包括所述升降机构和保温炉,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下侧空间;所述保温炉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保温炉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固定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到所述保温炉上。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固定设置,可以理解为,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述驱动装置整体上并不会在左、右方向上产生位移。为此,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固定连接在建筑地面或所述机架等静止物上。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到所述保温炉上,实质上包括两种传动连接方式,其中一种方式是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直接连接到所述保温炉上,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所述保温炉的拆装,为此还可以选择另一种传动连接方式,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到所述安装台、所述前抬升臂或所述后抬升臂上。另外,所述驱动装置不仅能够驱动所述保温炉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还能够使所述保温炉在前、后方向上得到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滑轨,所述升降机构能够滑动地设置在一对所述滑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气缸。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是具有保温炉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铸造机台,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工作平台10,所述工作平台10的大致中部位置设置有三个输料口12。在所述工作平台10上还设置有可滑动的接料小车11。在所述工作平台10的下侧空间设置有保温炉升降机构3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3上的保温炉2。所述保温炉2包括保温腔21,以及连通外空间与所述保温腔21的3个升液管20。所述保温腔21内的铸造熔液通过所述升液管20输送到所述输料口12,再由所述输料口12为铸造模具提供铸造熔液。
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支撑臂组(301、302),即左支撑臂组301和右支撑臂组302。所述左支撑臂组301包括第一左支撑臂31、第二左支撑臂32、左连接臂33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左驱动臂34。所述左驱动臂34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的尾端部31b和第二左支撑臂32的尾端部32b上,所述左连接臂3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的大致中部位置(为下面论述的方便,我们把所述左连接臂33与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之间的铰接点定义为铰接点a),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所述右支撑臂组302与所述左支撑臂组301具有类似结构,同样具有第一右支撑臂31′、第二右支撑臂32′、右连接臂33′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右驱动臂34′。
其中,左驱动臂34和右驱动臂34′的长度能够伸缩变化,首先定义了所述左驱动臂34和右驱动臂34′为所述保温炉升降机构3的动力源提供装置,另外还定义了所述左驱动臂34和右驱动臂34′的结构,所述左驱动臂34和右驱动臂34′为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杆体。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臂34、右驱动臂34′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气缸。
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保温炉2的结合器4,所述结合器4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左支撑臂31、第二左支撑臂32、第一右支撑臂31′和第二右支撑臂32′上。就所述结合器4的功能来说,所述结合器4首先是所述保温炉2的定位器,或者说是所述保温炉2与一对所述支撑臂组(301、301)之间的连接器,通过所述结合器4使所述保温炉2定位在所述升降机构3上,并且所述结合器4能够为所述保温炉2提供合理的支撑范围;其次,所述结合器4还是所述升降机构3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升降机构3最终通过所述结合器4带动所述保温炉2完成升、降运动。另外,就所述结合器4的结构来说,所述结合器4包括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所述前抬升臂41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和第一右支撑臂31上′,所述后抬升臂4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和第二右支撑臂32′上。这样,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能够相对一对所述支撑臂组(301、302)绕其轴线自转,而使所述前抬升臂41、后抬升臂42与所述保温炉2结合的结合点始终保持朝上的方向。
所述保温炉2可以直接安装在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上,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定位。但是这种结构并不便于所述保温炉2的拆装,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结合器4还包括呈板状的安装台43,所述安装台43通过紧固件或焊接固定设置在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上。为此,所述安装台43实质上也就把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连接一起使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之间的间距不能产生变化。另外,采用上述方案后所述保温炉2可以直接搁置在所述安装台43上,免去繁琐的锁紧操作。
下面将详细论述所述升降机构3的运动原理:
如图3所示,当所述左驱动臂34的长度增长时,所述左驱动臂34会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的尾端部31b向上提升,实质上也就是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绕其首端部31a旋转而具有站立起来的趋势,进而通过所述左连接臂33带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也向上提升,这样,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也是绕其尾端部32b旋转而具有站立起来的趋势。实质上从整体上看,当所述左驱动臂34的长度增长时,所述左驱动臂34能够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和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绕所述铰接点a相对靠拢转动,此时所述左支撑臂组301整体上逐渐向上站立起来。而所述右支撑臂组302与所述左支撑臂组301具有类似的运动原理,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为此,当所述左驱动臂34和右驱动臂34′的长度增长时,能够驱使连接定位在第一左支撑臂31和第一右支撑臂31′之间的前抬升臂41,以及连接定位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和第二右支撑臂32′之间所述后抬升臂42向上提升,从而也就能够提升所述保温炉2。相反,当所述左驱动臂34长度缩短时,所述左驱动臂34能够驱使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和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绕所述铰接点a反向张开转动,此时所述左支撑臂组301整体上逐渐向下“蹲”。同时,右驱动臂34′的长度缩短时,所述右支撑臂组302整体上逐渐向下“蹲”,从而使所述结合器4带动所述保温炉2下降。
另外,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与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之间还铰接有所述左连接臂33,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的运动轨迹及其位置实质上被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以及左连接臂33共同限制,或者说,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的运动轨迹及其位置虽然总体上是被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所限制,但是所述左连接臂33能够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提供相对灵活的移动范围或者说是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的首端部32a提供位置上进行微调的条件。
而由于所述结合器4的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是分别定位在第一左支撑臂31、第二左支撑臂32、第一右支撑臂31′和第二右支撑臂32′上的,并且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之间的距离被所述安装台43所固定。为此所述结合器4的存在实质上对所述第一左支撑臂31、第二左支撑臂32、第一右支撑臂31′和第二右支撑臂32′的运动也产生了限制。而所述左连接臂33和右连接臂33′的存在实质上为所述第二左支撑臂32和第二右支撑臂32′适应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的固定间距分别在所述左连接臂33和右连接臂33′所提供的移动范围内自动选择合适的位置。这样,最终使所述结合器4不论升降到任何高度都能够保持在大致水平的位置上,使所述保温炉2上的3个升液管20的口部保持平行度而能够与所述输料口12接合。
依靠所述升降机构3能够驱使所述保温炉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为了能够驱使所述保温炉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进一步的增设了能够驱动所述保温炉2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5。
所述驱动装置5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汽缸,所述驱动装置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建筑地面或所述机架等静止物上从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固定设置,而所述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50连接在所述安装台43上。当然所述驱动装置5的输出轴50还可以选择连接在所述前抬升臂41和后抬升臂42上。
在所述升降机构左右移动的范围内还设置有一对滑轨(图中未画出),在所述升降机构3的第一左支撑臂31、第二左支撑臂32、第一右支撑臂31′和第二右支撑臂32′上分别设置一个滑轮7,所述升降机构3通过滑轮7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Claims (8)

1.保温炉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左、右设置的一对支撑臂组,即左支撑臂组和右支撑臂组;所述左支撑臂组包括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左连接臂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左驱动臂,所述左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左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左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的首端部;所述右支撑臂组包括第一右支撑臂、第二右支撑臂、右连接臂以及长度能够伸缩变化的右驱动臂,所述右驱动臂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尾端部和第二右支撑臂的尾端部上,所述右连接臂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右支撑臂的大致中部位置,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右支撑臂的首端部;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保温炉的结合器,所述结合器大致水平地设置在第一左支撑臂、第二左支撑臂、第一右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炉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器包括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前抬升臂和后抬升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抬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左支撑臂和第一右支撑臂上,所述后抬升臂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设置在所述第二左支撑臂和第二右支撑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器还包括呈板状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置在所述前抬升臂和后抬升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驱动臂、右驱动臂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气缸。
6.应用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升降机构的铸造机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工作平台,还包括所述升降机构和保温炉,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工作平台的下侧空间;所述保温炉设置在所述升降机构上;还包括能够驱动所述保温炉前、后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固定设置,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到所述保温炉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造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滑轨,所述升降机构能够滑动地设置在一对所述滑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铸造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油缸或驱动气缸。
CN201510786431.XA 2015-11-17 2015-11-17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Active CN105215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6431.XA CN105215338B (zh) 2015-11-17 2015-11-17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86431.XA CN105215338B (zh) 2015-11-17 2015-11-17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5338A CN105215338A (zh) 2016-01-06
CN105215338B true CN105215338B (zh) 2017-05-24

Family

ID=5498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6431.XA Active CN105215338B (zh) 2015-11-17 2015-11-17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5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6100133U1 (de) * 2016-01-13 2017-04-19 Kurtz Gmbh Vorrichtung zum Gießen
CN107042296A (zh) * 2017-06-13 2017-08-15 江苏天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剪刀撑升降的两室保温炉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65229B2 (ja) * 1992-03-06 1999-03-08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低圧鋳造装置
CN201124226Y (zh) * 2007-11-07 2008-10-01 许小忠 镁合金低压铸造炉
CN201596762U (zh) * 2010-03-31 2010-10-06 济南铸锻所捷迈机械有限公司 低压铸造保温炉升降装置
CN202684032U (zh) * 2012-05-18 2013-01-23 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保温炉升降机构
CN205309278U (zh) * 2015-11-17 2016-06-15 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5338A (zh) 2016-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9463U (zh) 一种新型液压动力猫道
CN206278874U (zh) 一种建筑施工专用升降梯
CN107717433A (zh) O型环安装装置
CN105215338B (zh)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CN105331373A (zh) 一种修理焦炉炉门用的分体式旋转起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257887U (zh) 一种新型的升降机构
CN207076787U (zh) 一种开卷机的上料装置
CN206360457U (zh) 一种电缆专用电线杆自动安装装置
CN104671112A (zh) 轨枕码垛机
CN110485939A (zh) 一种自动石油修井机器人
CN207090287U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阶梯式放料机
CN205309278U (zh) 保温炉升降机构及其应用的铸造机台
CN209110452U (zh) H型钢翻转对中机构
CN204529149U (zh) 轨枕码垛机
CN207700211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修建用条形基础模板支护专用安装机器人
CN203127722U (zh) 一种接屏升降机
CN207468164U (zh) 可调节管道搬运用管道支架
CN109650283A (zh) 一种系泊设备分段预装顶升装置
CN201850112U (zh) 升降机滑架防晃装置
CN207511452U (zh) 一种新型铝型材自动堆垛系统
CN211316179U (zh) 悬臂无轨装置
CN208513891U (zh) 一种用于电梯生产的焊接装置
CN211010595U (zh) 一种可调式支座装置
CN205631212U (zh) 全自动冷库板液压模具
CN201326028Y (zh) 单晶炉取棒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Jian Weiwen

Inventor after: Chen Qingxun

Inventor after: Wang Dingsheng

Inventor after: Zeng Zhongcheng

Inventor after: Hu Yinhai

Inventor after: Wu Gai

Inventor before: Jian Weiwen

Inventor before: Li Guof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Qingxun

Inventor before: Wang Dingsheng

Inventor before: Zeng Zhongcheng

Inventor before: Hu Yinhai

Inventor before: Wu Ga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