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4058A -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4058A
CN105214058A CN201510745479.6A CN201510745479A CN105214058A CN 105214058 A CN105214058 A CN 105214058A CN 201510745479 A CN201510745479 A CN 201510745479A CN 105214058 A CN105214058 A CN 1052140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radix
grams
chinese medicin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54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Mairuite Medic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454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405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4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40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组方中含有重量份为:藏红花1-5份、党参10-30份、川贝母5-10份、黄芪5-8份、甘草10-20份、枳壳1-5份、小二仙草1-10份、生姜1-6份,小叶枇杷2-10份、轮叶棘豆1-10份、单花芥1-15份、薄荷2-10份,经科学炮制制成药物制剂,具有扶正固本、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和提高免疫系统。另外,水煎剂适合个人服用,颗粒剂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支气管哮喘分为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种疾病均多见于老年人,发作以夜间阵发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为胸闷,呼吸急促而困难,有咳嗽及哮鸣音,严重者有发绀,面色灰暗,冷汗,精神紧张而恐惧,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目前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西药和中药,西药治疗主要以解痉平喘、抗感染及脱敏治疗为主。虽然在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停药后复发率高,且有些药物如茶碱类、激素等久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茶碱类药物其临床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安全检查血浓度范围极窄。经常使用激素易产生自身内源性激素分泌的一直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和代谢紊乱,激素计量越用越大,易产生并发症。
中药以其扶正固本、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原则,能够快速清除肺部垃圾,增强体质,防治感染趋于扩大,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有效的提高哮喘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减轻激素类药物和扩张支气管药物毒副反应依赖性和耐药性,而获得广泛应用,但是中药的疗效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是针对目前治疗哮喘之现状,提供一种不治疗效果好、见效快的中药组合物,且无毒副作用,效果好。具体而言,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优选出对哮喘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药物,并对优选之后的原材料进行重量用量比进行选择,本发明的处方为:藏红花1-5份、党参10-30份、川贝母5-10份、黄芪5-8份、甘草10-20份、枳壳1-5份、小二仙草1-10份、生姜1-6份,小叶枇杷2-10份、轮叶棘豆1-10份、单花芥1-15份、薄荷2-10份。
对上述的重量份进行优选之后重量用量比为:藏红花2-4份、党参15-25份、川贝母8-10份、黄芪6-8份、甘草10-15份、枳壳2-4份、小二仙草3-5份、生姜2-3份,小叶枇杷5-8份、轮叶棘豆1-5、单花芥3-6份、薄荷5-10份。
为了进一步获得良好的试验效果,发明人对上述的重量份进行优选,获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更进一步的优选为:藏红花3份、党参20份、川贝母9份、黄芪7份、甘草15份、枳壳3份、小二仙草5份、生姜4份,小叶枇杷7份、轮叶棘豆2份、单花芥5份、薄荷8份。
本发明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中所使用的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如下: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常用来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临床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受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藏红花味甘,平,入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忧郁痞闷,惊悸发狂。
川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枳壳味苦,性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红景天性寒,味甘涩,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妇女白带。外用治跌打损伤,汤火伤。
单花芥味辛,性寒,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主温热病发热;咳嗽;咯血,四肢浮肿,食物中毒,创伤出血
小二仙草苦辛,平。清热,通便,活血,解毒。治二便不通,热淋,赤痢,便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烫伤。
小叶枇杷味辛,性微温,祛痰止咳,常用于小儿止咳,也是多数止咳类中药的主要组成部分。
轮叶棘豆味苦,性寒且有小毒,止血消炎,止泻镇痛。用于创伤出血,疮疖肿痛,肠炎腹泻;外用可消肿止痛,止血。
生姜粉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薄荷味辛,凉,归肺、肝经,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甘草味甘,性平,归经:入脾、胃、心、肺经,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多用于中气不足,气血两亏的各种中晚期肿瘤的治疗,用于肿瘤复方中能缓解或减低某些药物峻烈之性及其毒性。
根据以上的中药,本发明的中药方中以党参和黄芪为君药主要起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以藏红花、枳壳、红景天、单花芥为臣药起到活血化瘀,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进一步增加增加君药的药效,另一方面发挥臣药的作用,主要抑制哮喘因素的发生;以小二仙草、小叶枇杷、轮叶棘豆、生姜粉、甘草为佐药,止咳平喘的同时又降低臣药的毒性,以薄荷味使药,使各药到达肺部发挥各自的作用,并调节各药的气味,便于服用。
本发明还提出了制备含有上述中药的组合物的方法,具体步骤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药物制剂是颗粒剂由重量份比为1∶0.5-10.0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进一步优选为由重量份比为1:0.5-1.5的中药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本发明的药物制剂,经过发明人的不断研究,还可以制成水煎剂,且与颗粒剂具有相同的效果,具体制备工艺如下: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按照中医理论配制而成,各味中药组合,有效治疗哮喘,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成本低,水煎剂适合个人服用,颗粒剂适合工业化大生产,因此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藏红花1克、党参10克、川贝母5克、黄芪5克、甘草10克、枳壳1克、小二仙草1克、生姜1克,小叶枇杷2克、轮叶棘豆1克、单花芥1克、薄荷2克。
制备工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2:
藏红花5克、党参30克、川贝母10克、黄芪8克、甘草20克、枳壳5克、小二仙草10克、生姜6克,小叶枇杷10克、轮叶棘豆10克、单花芥15克、薄荷10克。
制备工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3:
藏红花2克、党参15克、川贝母8克、黄芪6克、甘草10克、枳壳2克、小二仙草3克、生姜2克,小叶枇杷5克、轮叶棘豆1份、单花芥3克、薄荷5克。
制备工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4:
藏红花4克、党参25克、川贝母10克、黄芪8克、甘草15克、枳壳4克、小二仙草5克、生姜3克,小叶枇杷8克、轮叶棘豆5、单花芥6克、薄荷10克。
制备工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5:
藏红花3克、党参20克、川贝母9克、黄芪7克、甘草15克、枳壳3克、小二仙草5克、生姜4克,小叶枇杷7克、轮叶棘豆2克、单花芥5克、薄荷8克。
制备工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6:
藏红花1克、党参10克、川贝母5克、黄芪5克、甘草10克、枳壳1克、小二仙草1克、生姜1克,小叶枇杷2克、轮叶棘豆1克、单花芥1克、薄荷2克。
制备工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实施例7:
藏红花5克、党参30克、川贝母10克、黄芪8克、甘草20克、枳壳5克、小二仙草10克、生姜6克,小叶枇杷10克、轮叶棘豆10克、单花芥15克、薄荷10克。
制备工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实施例8:
藏红花2克、党参15克、川贝母8克、黄芪6克、甘草10克、枳壳2克、小二仙草3克、生姜2克,小叶枇杷5克、轮叶棘豆1份、单花芥3克、薄荷5克。
制备工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实施例9:
藏红花4克、党参25克、川贝母10克、黄芪8克、甘草15克、枳壳4克、小二仙草5克、生姜3克,小叶枇杷8克、轮叶棘豆5、单花芥6克、薄荷10克。
制备工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实施例10:
藏红花3克、党参20克、川贝母9克、黄芪7克、甘草15克、枳壳3克、小二仙草5克、生姜4克,小叶枇杷7克、轮叶棘豆2克、单花芥5克、薄荷8克。
制备工艺: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验证实施例
1.1、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中标准,并经X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证属痰热饔肺。临床表现: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音,痰黄粘稠,痰少不畅,胸中烦闷,夜不能卧,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1.2、一般资料
2013-至今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3个月至20年。
1.3、治疗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①组:使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颗粒剂,一日一剂,每天2次温服,每次10g,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
治疗组②组:使用实施例5中制备的汤剂,一日一剂,每天2次温服,每次150g,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
对照组:使用孟鲁司特钠,一天一次,每次一片,10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哮喘完全消失,半年以上未发病;
好转:哮喘明显减轻;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反复:痊愈后3个月又复发。
反复率:痊愈后3个月又复发/痊愈个体
有效率:(去痊愈+好转)/患病个体
1.5、疗效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①组合,治疗组②组共痊愈:79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对照组共痊愈:22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果见表1。
表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典病例:
病例1:齐某,女,60岁,山东郯城人,退休工人,2005年患支气管哮喘病多年,近两个月,病情严重,咳嗽气喘,夜晚经常因不能呼吸而憋醒,生活非常困苦,后来经人介绍来我院治疗,诊断后用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颗粒剂,治疗1个疗程后病情有所好转,接着服用3个疗程之后,患者全愈,恢复正常。6个月之后电话回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2:胡某,男,51岁,河北邯郸人,农民,2013年因感冒持久未及时治疗,患支气管炎,后发展成支气管哮喘,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音,痰黄粘稠,痰少不畅,胸中烦闷,夜不能卧,经朋友介绍来我院检查,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0的水煎剂,治疗2个疗程之后,病情开始好转,咳嗽现象明显降低,夜晚睡眠状况良好,接着服用3个疗程,患者痊愈,恢复正常。3个月之后电话回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3:马某,男,40岁,辽宁沈阳人,职工,因工作环境的原因,经常接触粉尘,时常出现咳嗽现象,最近咳嗽现象严重,去当地医院观察,并经X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咳嗽现象明显减轻,接着服用3个疗程,患者痊愈,恢复正常。3个月之后电话回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4:郭某,女,38岁,山东威海人,职工,2014年因咳嗽不断,来我院检查,发现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经X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7的水煎剂,咳嗽现象明显减轻,接着服用3个疗程,患者痊愈,恢复正常。3个月之后电话回访,至今未复发。

Claims (8)

1.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藏红花1-5份、党参10-30份、川贝母5-10份、黄芪5-8份、甘草10-20份、枳壳1-5份、小二仙草1-10份、生姜1-6份,小叶枇杷2-10份、轮叶棘豆1-10份、单花芥1-15份、薄荷2-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藏红花2-4份、党参15-25份、川贝母8-10份、黄芪6-8份、甘草10-15份、枳壳2-4份、小二仙草3-5份、生姜2-3份,小叶枇杷5-8份、轮叶棘豆1-5、单花芥3-6份、薄荷5-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藏红花3份、党参20份、川贝母9份、黄芪7份、甘草15份、枳壳3份、小二仙草5份、生姜4份,小叶枇杷7份、轮叶棘豆2份、单花芥5份、薄荷8份。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步骤为:
(1)称取适量的藏红花、党参、川贝母、黄芪、甘草、枳壳、小二仙草、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薄荷,除杂后备用;
(2)将上述的原料放入砂锅里,然后加入8-15倍的饮用水和1.5-3.5倍的75%的乙醇,浸泡0.5-1.5h;
(3)步骤(2)的混合液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1-3h后,倒出药液作为头煎药,然后,再加40-50℃的温水适量1000mL,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煮0.5-1.5h后,倒出药液,作为二煎药,将头煎、二煎药混合;
(4)将步骤(3)的混合液在温度为50-7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25-1.30的稠膏,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剂由重量份比为1∶0.5-10.0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剂由重量份比为1:0.5-1.5的混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步骤还可以是:
1)根据各原料配比筛选出各原料药,除杂后备用;
2)将党参、黄芪、甘草、枳壳、生姜、小叶枇杷、轮叶棘豆、单花芥用2000ml水的煎煮1次,快火烧开,再慢火1-2h;再向其中加入藏红花、川贝母、小二仙草、薄荷倒出煎液500ml;
3)向步骤2)中补加水500ml水,继续慢火2-4h之后全部倒出煎液;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的煎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CN201510745479.6A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Pending CN1052140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5479.6A CN105214058A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5479.6A CN105214058A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4058A true CN105214058A (zh) 2016-01-06

Family

ID=5498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5479.6A Pending CN105214058A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405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6A (zh) * 1997-03-19 1997-11-19 李刚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
CN1212888A (zh) * 1998-10-20 1999-04-07 黎进堂 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病口服液及制作方法
CN1618450A (zh) * 2003-11-18 2005-05-25 王小成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01450157A (zh) * 2007-11-28 2009-06-10 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
CN102233014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刘国昌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
CN103479867A (zh) * 2013-09-17 2014-01-01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26A (zh) * 1997-03-19 1997-11-19 李刚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中药
CN1212888A (zh) * 1998-10-20 1999-04-07 黎进堂 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病口服液及制作方法
CN1618450A (zh) * 2003-11-18 2005-05-25 王小成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药物
CN101450157A (zh) * 2007-11-28 2009-06-10 天津金世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
CN102233014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刘国昌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
CN103479867A (zh) * 2013-09-17 2014-01-01 山东省立医院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药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元鸿: "老年支气管哮喘中医辨治体会", 《世界中医药》 *
矫英范: "以扶正为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吉林中医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6984B (zh) 用于治疗牙龈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792B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组合物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5950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5655B (zh)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
CN103830636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的药物组合物
CN102716317A (zh) 有效治疗大叶性肺炎的中成药及中药汤剂
CN101085269B (zh) 一种内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69908B (zh) 一种止咳平喘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88851B (zh) 一种治疗咳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3623372A (zh) 治疗气管炎的药物
CN105770679A (zh) 防治口腔真菌感染的中药漱口液
CN102727738B (zh) 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5530A (zh) 用于治疗变异性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71142B (zh) 一种速效气管炎外用贴
CN10521405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98074A (zh) 一种治疗胃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844B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14A (zh) 治疗儿童咳嗽哮喘的中药汤剂
CN103690757B (zh) 一种治疗肺脾虚型小儿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492029A (zh) 一种治疗丹痧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2565C (zh) 一种治疗气管炎的中药制剂
CN104587035A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0035B (zh) 用于支气管哮喘的冬白胡骨汤
CN104189315B (zh) 一种治疗痰凝血瘀型梅核气的中药
CN1080308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中药糖浆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