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797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7971A
CN105207971A CN201410264456.9A CN201410264456A CN105207971A CN 105207971 A CN105207971 A CN 105207971A CN 201410264456 A CN201410264456 A CN 201410264456A CN 105207971 A CN105207971 A CN 105207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station
command packet
main website
packe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44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644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7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7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该方法包括: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所述主站之间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由于从站在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进而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各从站转发上一级从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使得连接主站和从站以及从站和从站之间的网线处于满负荷状态,提高了对网线传输能力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PROFINET-IRT是工业以太网主流的协议之一。在该协议中,工业以太网网络中包括若干从站和至少一个主站,每个从站包含至少两个网口,主站与从站之间以及各个从站之间通过网线连接形成链式网络。
上述PROFINET-IRT协议中规定的工业以太网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为:主站采用流水式的数据包序列向从站发送命令数据包,在主站发送第一个命令数据包的同时,各从站按照主站发送数据包的相反方向同时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下面以由1个主站和4个从站构成的链式网络为例对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由主站0和从站1(图1中显示为#1)、从站2(图1中显示为#2)、从站3(图1中显示为#3)和从站4(图1中显示为#4)构成的链式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如图1所示。图1中,坐标横轴表示主站与从站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坐标纵轴表示时间,包含了构成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各时间段t1、t2、t3和t4。其中,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包含若干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大致为数据包在网络节点(从站或主站)内处理或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主站方面: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1时间段,主站将从站4的命令数据包#4发送出去。发送完成后,进入t2时间段,主站再将从站3的命令数据包#3发送出去。发送完成后进入t3时间段,主站在t3时间段将从站2的命令数据包#3发送出去。发送完成后进入t4时间段,主站在t4时间段将从站1的命令数据包#3发送出,这一过程如图1中的主站发送所示。
从站方面: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1时间段,各从站按照主站发送数据包的相反方向同时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分别为#1、#2、#3和#4),发送完成之后进入t2(t3、t4)时间段,从站将上一时间段t1(t2、t3)接收到的数据包按照主站发送数据包的相反方向发送出去,这一过程如图1中的主站接收所示。
从上述数据传输过程及图1中可知,从站4与从站3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2时间段和t3时间段没有数据的传输,也就是说从站4与从站3之间的网线在所述t2时间段和t3时间段处于空闲状态;
同样的,在链式网络中包含5个从站时,从站5与从站4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2时间段、t3时间段和t4时间段没有数据的传输,也即从站5与从站4之间的网线在所述t2时间段、t3时间段和t4时间段处于空闲状态;从站4与从站3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3时间段没有数据的传输,也即从站4与从站3之间的网线在所述t3时间段处于空闲状态;
类似的,在链式网络中包含6个从站时,从站6与从站5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2时间段至t5时间段均没有数据的传输,也即从站6与从站5之间的网线在t2时间段至t5时间段处于空闲状态;从站5与从站4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3时间段和t4时间段没有数据的传输,也即从站5与从站4之间的网线在所述t3时间段和t4时间段处于空闲状态;
由上述举例及传输方法可推出,在链式网络中包含1个主站和N个从站(从站1、从站2...从站N)时,利用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时,从站N与从站(N-1)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2时间段至t(N-1)时间段均没有数据的传输,从站(N-1)与从站(N-2)之间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t(3)时间段至t(N-2)时间段均没有数据的传输...
由此可见,从站的数量N越大,每个完整的通讯周期内,同一时间段内没有数据传输的从站之间的网线也越多,部分从站之间的网线没有数据传输的时间段越多,也即处于空闲状态的网线的数量和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越长,因此,现有的数据传输方法存在对网线的传输能力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用于连接主站和从站以及从站和从站的网线的传输能力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所述主站之间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
所述主站确定自身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
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匹配时,所述从站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
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所述从站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所述主站之间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发送模块,用于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匹配时,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从站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至主站,进而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各从站转发上一级从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以及接收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使得用于连接主站和从站以及从站和从站之间的网线处于满负荷状态,也即提高了对网线传输能力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工业以太网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形以太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站4和主站之间的网线发生故障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站2和从站3之间的网线发生故障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业以太网对用于连接主站和从站以及从站和从站的网线的传输能力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只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说明而不是限定。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环形以太网的网络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含一个主站和若干个从站,主站和从站均包含两个标准的以太网网口,主站通过网线或光纤连接从站1,从站1连接从站2,这样依次连接至从站N,从站N再与主站相连,构成一个环形网络。
在主站与从站之间通过标准网线连接之后,则由主站与从站组成的环形以太网进入到如下的流程阶段:
1)、等待阶段:
主站以及从站上电后,主站与从站都进入初始化阶段,在初始化阶段时,主站与从站都具有各自的初始化ID,比如主站的初始化ID为0,而各个从站的初始化ID都是255,系统将监测主站的配置数据是否准备完成,若是准备完成,则进入下一个阶段。
2)、计算ID阶段:
由于各个从站都是初始化ID,因此需要为每个从站需要重新分配ID,主站向从站发送计算ID数据包,该计算ID数据包中携带了从站的配置信息以及起始ID,与主站连接的第一个从站接收到该数据包之后,将根据计算ID数据包中的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将自身的初始化ID修改为起始ID,同时禁止修改ID标志位,然后从站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例如,针对图2中,主站向从站1发送的计算ID数据包中就携带了起始ID:1,在从站1接收到主站发送的计算ID数据包之后,从站1将自身的初始化ID:255修改为起始ID:1。
主站接收到第一个从站的反馈数据包之后,确定第一个从站的ID地址已分配。主站在起始ID值加1,并将加1的ID携带在计算ID的数据包并下发至第一个从站,第一个从站检测到自身ID与该计算ID数据包中的ID不匹配,则第一个从站将计算ID数据包转发至下一个从站,第二个从站接收到计算ID数据包之后,将ID值由初始化ID修改为计算ID数据包中携带的ID,同时禁止ID修改标志位,并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比如图2中,从站1的ID已修改为1,主站向从站2发送的计算ID数据包中就携带了ID:2,在从站2接收到主站发送的计算ID数据包之后,从站2将自身的初始化ID:255修改为起始ID:2。
当然对后续从站的ID配置都按照上述的过程执行,直至所有从站都被分配了ID。
3)、数据传输阶段:
在进入到数据传输阶段之后,该主站执行如图3所示的环形以太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
S301,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自身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
S302,主站确定自身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数据传输路径是主站结合的数据发送方向和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确定的。
由于是环形网络,主站通常通过两个网口(第一网口和第二网口)与其他从站相连,也可使用这两个网口向从站发送数据包,因此,在上述S302中,主站确定出的自身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情况A1:主站确定通过第一网口与每个从站之间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路径,这里的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也可以称为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
情况B1:主站确定通过第二网口与每个从站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传输路径,这里的第二数据传输路径也可以称为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
情况C1:主站确定通过第一网口与每个从站之间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同时也确定通过第二网口与每个从站之间建立的第二数据传输路径;
S303,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由于在S302中,主站确定出的数据传输路径有三种情况,因此,在所述S303中,下发命令数据包的方式也相应的包含三种情况:
情况A2: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所述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情况B2: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所述第二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情况C2: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向和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在上述情况C2中,主站按照第一数据传输路径下发命令数据包和按照第二数据传输路径下发命令数据包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同一通讯周期,发给同一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是相同的,以实现数据冗余传输,确保主站与从站之间数据交互的可靠性。从站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若确定已接收过相同的命令数据包,可将本次接收的该命令数据包丢弃。
S304,主站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在S304中,针对上述情况A2和情况B2,主站可接收到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一个反馈数据包;针对情况C2,由于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同时按照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数据传输路径下发命令数据包,因此,在每个通讯周期从站可接收到主站发给自身的两个命令数据包,因此,需针对每个命令数据包分别进行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也就是说在每个通讯周期,主站可接收到同一从站的两个反馈数据包。
例如针对图2所示的环形网络,若主站通过第一网口(E1)向从站2发命令数据包2,则可通过第二网口(E2)接收到从站2针对该从第一网口发送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若主站通过第二网口向从站2发命令数据包2,则可通过第一网口接收到从站2针对该从第二网口发送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中,由于从站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至主站,进而在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各从站转发上一级从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以及接收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使得用于连接主站和从站以及从站和从站之间的网线处于满负荷状态,也即提高了对网线传输能力的利用率。
下面利用图4所示的环形以太网中的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对上述S301、S302中的情况A1、S303中的情况A2和S304构成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步: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自身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为从站1、从站2、从站3至从站N;
第二步:主站确定自身与从站1、从站2、从站3至从站N之间的各个数据传输路径;
第三步: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主站通过第一网口(E1)向从站N发送命令数据包IN,在该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2,主站通过第一网口向从站(N-1)发送命令数据包I(N-1),依次类推,在时间段T3至TN,分别对应的向从站(N-2)至从站1发送命令数据包I(N-2)至命令数据包I1。
上述第三步是从主站方面描述命令数据包的发送,在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同时,从站方面也进行反馈数据包的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接收或转发以及反馈数据包的转发过程,具体为:
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各从站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也即从站1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O1,从站2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O2,从站3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O3...从站(N-1)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O(N-1),从站N向主站发送反馈数据包ON。
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其它时间段,各从站接收发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接收反馈数据包、转发上一时间段接收到不是发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或者转发上一时间段接收到的反馈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各从站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向主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是针对该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上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接收到的发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
第四步:主站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该第四步中,在时间段T1至时间段TN分别有相应的反馈数据包ON至O1在用于连接从站N与主站的网线上传输,进而主站即可通过第二网口接收到这些反馈数据包。
通过上述传输过程的描述,以及从图4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连接主站与从站以及从站与从站之间的网线上在每个通讯周期的各时间段内均有数据传输,没有网线处于空闲状态,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网线传输能力的利用率。
此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从站1在时间段T1发送反馈数据包,在T2时间段接收主站的命令数据包IN,并且在其它时间段也是发送数据包的同时不接收数据包,接收数据包的同时不发送数据包,其它从站和主站类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各从站在接收数据包时不同时发送数据包,即从站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主站在发送数据包时不同时接收数据包,主站也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也即该环形网络工作在半双工模式。
下面通过图5所示的由1个主站和4个从站构成的环形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对上述S301、S302中的情况B1、S303中的情况B2和S304构成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通过图6所示的由1个主站和4个从站构成的环形网络的数据传输过程对上述S301、S302中的情况C1、S303中的情况C2和S304构成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图5中,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自身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为从站1、从站2、从站3和从站4;主站确定自身与从站1、从站2、从站3和从站4之间的各个数据第二数据传输路径;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主站通过第二网口(E2)向从站4发送命令数据包I4,在该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2,主站通过第二网口向从站3发送命令数据包I3,在时间段T3向从站2发送命令数据包I2,在时间段T4向从站1发送命令数据包I1。主站通过第一网口(E1)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也即主站在时间段T1接收从站4在该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发送的反馈数据包O4,在时间段T2接收从站3在该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发送的反馈数据包O3,在时间段T3接收从站2在该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发送的反馈数据包O2,在时间段T4接收从站1在该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发送的反馈数据包O1。
图6中,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自身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为从站1、从站2、从站3和从站4;主站确定自身与从站1、从站2、从站3和从站4之间的各个第一数据传输路径和第二数据传输路径;在一个完整的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主站通过第一网口(E1)向从站1发送命令数据包I1以及通过第二网口(E2)向从站4发送命令数据包I4,在该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2,主站通过第一网口向从站2发送命令数据包I2以及通过第二网口向从站3发送命令数据包I3,在时间段T3通过第一网口向从站3发送命令数据包I3以及通过第二网口向从站2发送命令数据包I2,在时间段T4通过第一网口向从站4发送命令数据包I4以及通过第二网口向从站1发送命令数据包I1。主站通过第一网口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内按照所述主站通过第二网口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以及通过第二网口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时间段T1内按照所述主站通过第一网口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通过图6中所示的传输过程可以看出,在由S301、S302中的情况C1、S303中的情况C2和S304构成的数据传输方法中主站及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各时间段均既接收命令数据包或反馈数据包,又发送命令数据包或反馈数据包,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也即该环形网络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环形网络既可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也可工作在全双工模式。
为了防止上述环形网络出现故障时数据丢失,较优的,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站在确定环形以太网出现故障时,通知各从站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
环形以太网出现的故障包括用于构成所述环形以太网的网线和/或从站出现故障。
所述主站确定网线或从站出现故障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主站在接收当前环形以太网中的从站的返回的反馈数据包的过程中,主站将判定是否存在未返回反馈数据包的从站,若是存在未返回反馈数据包的从站,则确定未返回反馈数据包的从站为故障从站,这里不再赘述。
图7中所示的是从站4和主站之间的网线发生故障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中所示的是从站2和从站3之间的网线发生故障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较优的,为了避免命令数据包在主站或从站的堆积以及为了提高从站对数据包的转发效率,所述主站下发至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的大小相同。
此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其流程图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901,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S902,从站判断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S903;若否,则执行S904;
S903,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
S904,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主站向目标从站发送命令数据包时,会在该命令数据包中添加目标从站的从站标识(也即目标从站标识),从而该命令数据包才能够被其他从站转发到目标从站。也就是说当从站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之后,从站将获取到命令数据包中的从站标识,若是命令数据包中的从站标识与自身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则从站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至下一个从站。
当然,若是命令数据包中的从站标识与自身的从站标识匹配时,则从站将生成针对该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并将反馈数据包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至主站。
较优的,为了避免命令数据包在主站或从站的堆积以及为了提高从站对数据包的转发效率,各从站向所述主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的大小相同。
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001,用于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所述主站之间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所述主站和与自身存在通讯的各主站之间首尾相连构成环形以太网;
第二确定模块1002,用于确定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发送模块1003,用于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接收模块1004,用于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较优的,所述发送模块1003,具体用于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或者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向和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较优的,所述发送模块1003,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时,还用于在确定环形以太网出现故障时,通知各从站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
如图11所示,在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1100,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101和处理模块1102,其中:
获取模块1101,用于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处理模块1102,用于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匹配时,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较优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1103,用于接收来自主站的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的通知;
所述处理模块1102,还用于按照所述通知进行反馈数据包的发送。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主站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自身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
所述主站确定自身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
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具体包括:
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向和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主站在确定环形以太网出现故障时,通知各从站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下发至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的大小相同。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匹配时,所述从站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
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所述从站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从站接收来自主站的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的通知,并按照该通知进行反馈数据包的发送。
7.如权利要求5-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从站向所述主站发送的反馈数据包的大小相同。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环形以太网中与所述主站之间存在通讯的所有从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每个从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
发送模块,用于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每个从站在每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所述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的反馈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或者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向和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在每个通讯周期按照第一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并同时按照第二数据发送方向上的数据传输路径先远后近的命令数据包发送顺序,连续的下发每个从站的命令数据包时,还用于在确定环形以太网出现故障时,通知各从站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环形以太网中,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主站发送的命令数据包时,从站获取该命令数据包中的目标从站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匹配时,在当前通讯周期的下一个通讯周期的第一个时间段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发送针对本次接收到的命令数据包的反馈数据包至主站;在所述目标从站标识与自身保存的从站标识不匹配时,按照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将该命令数据包转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主站的在接收到发送给该从站自身的命令数据包时按照与主站发送命令数据包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发送反馈数据包的通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通知进行反馈数据包的发送。
CN201410264456.9A 2014-06-13 2014-06-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5207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4456.9A CN105207971A (zh) 2014-06-13 2014-06-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4456.9A CN105207971A (zh) 2014-06-13 2014-06-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7971A true CN105207971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5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4456.9A Pending CN105207971A (zh) 2014-06-13 2014-06-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797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080A (zh) * 2017-12-14 2018-05-04 长沙玄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线制总线的多主机通信方法
CN109993958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s485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0024438A (zh) * 2016-12-21 2019-07-16 索尼公司 具有定向传输的无线网络中的鲁棒数据路由
CN110087195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希诺麦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自组网中数据的传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048411A1 (zh) * 2018-09-07 2020-03-12 中国矿业大学 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2637011A (zh) * 2020-12-17 2021-04-09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311A (en) * 1996-12-06 2000-02-0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CN101018115A (zh) * 2007-02-13 2007-08-15 张承瑞 基于标准以太网的实时同步网络及其工作方法
CN201828913U (zh) * 2010-10-21 2011-05-11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高速现场总线的pci数据采集单元
CN102833140A (zh) * 2012-08-01 2012-12-19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数控联盟总线系统、耦合器及通信方法
CN103139245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3684888A (zh) * 2014-01-02 2014-03-26 武汉迈威实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配置网络设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21311A (en) * 1996-12-06 2000-02-01 U.S. Philips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messages
CN101018115A (zh) * 2007-02-13 2007-08-15 张承瑞 基于标准以太网的实时同步网络及其工作方法
CN201828913U (zh) * 2010-10-21 2011-05-11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高速现场总线的pci数据采集单元
CN103139245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02833140A (zh) * 2012-08-01 2012-12-19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数控联盟总线系统、耦合器及通信方法
CN103684888A (zh) * 2014-01-02 2014-03-26 武汉迈威实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批量配置网络设备的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4438A (zh) * 2016-12-21 2019-07-16 索尼公司 具有定向传输的无线网络中的鲁棒数据路由
CN107995080A (zh) * 2017-12-14 2018-05-04 长沙玄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线制总线的多主机通信方法
CN107995080B (zh) * 2017-12-14 2020-09-29 长沙玄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线制总线的多主机通信方法
WO2020048411A1 (zh) * 2018-09-07 2020-03-12 中国矿业大学 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
CN110087195A (zh) * 2019-04-22 2019-08-02 希诺麦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自组网中数据的传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93958A (zh) * 2019-05-08 2019-07-09 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s485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2637011A (zh) * 2020-12-17 2021-04-09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传输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797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57956B (zh) 主从站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5490932A (zh) 一种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451165B (zh) 一种基于多协议的近距离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3501236A (zh) 网络控制平面逻辑拓扑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2006184A (zh)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EP316625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network for an aircraft or spacecraft
CN105471613A (zh) 一种临时通道的建立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2271639B1 (ko) Avb 스트림의 모듈식 배향을 위한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1483571B (zh) 一种rrpp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065571A (zh) 一种广播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357664A (zh) 一种无线控制系统及其数据通信方法
CN105530115A (zh) 一种实现操作管理维护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9865B (zh) 一种电力物联网中组网和通信的方法
CN104767664A (zh) 一种环形通信网络增减从节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743816A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3001836A (zh) 无需地址分配的串行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5553795A (zh) 一种在工业以太网中传输标准以太网数据的方法
CN111327527B (zh) 流量转发方法、系统、sdn控制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65909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195883A (zh) 组播路由确定方法、组播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5553765A (zh) 一种fc-av协议处理芯片网络通信鲁棒性测试方法
KR20170092602A (ko) 태그 교환 경로 연결성의 검출방법 및 장치
CN108462537B (zh) 一种一主多从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5099565A (zh) 一种光发射系统及发射方法、光交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Applicant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