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7148B -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7148B
CN105207148B CN201510730386.6A CN201510730386A CN105207148B CN 105207148 B CN105207148 B CN 105207148B CN 201510730386 A CN201510730386 A CN 201510730386A CN 105207148 B CN105207148 B CN 105207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system
architectural electricity
steel pipe
electricity pipeline
aseismatic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03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7148A (zh
Inventor
吴继华
徐亮
毛杰
谢会雪
颜钢文
张正
张叙川
苏小惠
肖伟
丛桂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03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7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7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7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7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7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该电气管线系统包括: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结构板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金属软管、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以及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和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本发明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和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对应的钢管在抗震缝处均以金属软管连接,并且金属软管的长度均大于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这样在发生地震,建筑物抗震缝两侧的结构发生位移时,钢管及金属软管内的电线或电缆不会断路,避免了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设计时,对建筑物的温度伸缩、沉降变形和地震影响设置变形缝,避免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常见的变形缝有以下几种,1、伸缩缝:也叫温度缝,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2、沉降缝: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相邻部位结构开裂的变形缝。3、抗震缝:为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力而设置的变形缝。
虽然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供电设备的支架做了要求,但是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供电系统是由供电设备和大量的管线(包括明暗配管、桥架、线槽等)组成。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的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断电,将会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的是提供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所述建筑包括结构板、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墙壁和顶板;所述建筑内部具有抗震缝;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结构板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金属软管、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并且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预埋在所述结构板的内部;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垫层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金属软管、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设置在垫层内;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金属软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分别通过固定卡子安装在墙壁和顶板上;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距离抗震缝的距离为50~150mm。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在所述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第一钢管的端头、第二钢管的端头距离抗震缝的距离为40~60mm。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结构板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进一步,所述垫层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期间的线管敷设时,在结构板内距抗震缝50~150mm距离处预留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抗震缝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接入第一过线盒,抗震缝另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钢管接入第二过线盒;穿线时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之间使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完成后,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铺设在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内;第一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接线盒;第二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接线盒;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中间采用与金属软管连接,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处,在距抗震缝40~60mm处将管线断开形成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之间利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所述结构板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进一步,所述垫层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发明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和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对应的钢管在抗震缝处均以金属软管连接,并且金属软管的长度均大于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这样在发生地震,建筑物抗震缝两侧的结构发生位移时,钢管及金属软管内的电线或电缆不会断路,避免了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钢管,2、第一过线盒,3、金属软管,4、第二过线盒,5、第二钢管,6、阻火带,7、止水带,8、 固定卡子,9、抗震缝,10、结构板,11、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发明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所述建筑包括结构板10、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11、墙壁和顶板;所述建筑内部具有抗震缝;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如图1所示,在结构板10的抗震缝9处,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1、第一过线盒2、金属软管3、第二过线盒4和第二钢管5;并且第一钢管1、第一过线盒2、第二过线盒4和第二钢管5预埋在所述结构板10的内部;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是指地震发生时,抗震缝两侧建筑物发生的最大偏移距离。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如图2所示,在垫层11的抗震缝9处,所述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1、第一过线盒2、金属软管3、第二过线盒4和第二钢管5;所述第一钢管1、第一过线盒2、第二过线盒4和第二钢管5设置在垫层内;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如图3所示,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9处,所述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1、金属软管3和第二钢管5;所述第一钢管1和第二钢管3分别通过固定卡子8安装在墙壁和顶板上;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期间的线管敷设时,在结构板内距抗震缝50~150mm距离处预留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抗震缝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接入第一过线盒,抗震缝另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钢管接入第二过线盒;穿线时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之间使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完成后,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铺设在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内;第一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接线盒;第二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接线盒;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中间采用与金属软管连接,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处,在距抗震缝40~60mm处将管线断开形成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之间利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所述结构板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6和止水带7。即在分别设置阻火带6和止水带7连接抗震缝两侧的建筑结构,如图1所示,阻火带6位于止水带7的上方。上述方案中,阻火带作用为:上下楼层为独立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间必须进行防火处理,防止火势蔓延;止水带作用为:防水处理的一种方式,防止地上积水沿抗震缝流至楼下楼层。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所述垫层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6和止水带7,如图2所示,阻火带6位于止水带7的上方。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发明之目的为准。

Claims (7)

1.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建筑包括结构板、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墙壁和顶板;所述建筑内部具有抗震缝;电气管线系统包括: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结构板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金属软管、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并且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预埋在所述结构板的内部;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垫层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金属软管、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和第二钢管设置在垫层内;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处,所述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钢管、金属软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分别通过固定卡子安装在墙壁和顶板上;所述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期间的线管敷设时,在结构板内距抗震缝50~150mm距离处预留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抗震缝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接入第一过线盒,抗震缝另一侧的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钢管接入第二过线盒;穿线时第一过线盒和第二过线盒之间使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结构板施工完成后,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铺设在位于结构板上方的垫层内;第一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接线盒;第二钢管至抗震缝处弯折90度缓弯引至下层结构板处并设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二接线盒;第一接线盒与第二接线盒中间采用与金属软管连接,第二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施工:在墙壁和顶板的抗震缝处,在距抗震缝40~60mm处将管线断开形成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之间利用金属软管连接,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金属软管长度大于所述抗震缝的最大变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第一过线盒、第二过线盒距离抗震缝的距离为5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建筑电气管线系统中,第一钢管的端头、第二钢管的端头距离抗震缝的距离为4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对应于抗震缝的位置设有阻火带和止水带。
CN201510730386.6A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5207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0386.6A CN105207148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0386.6A CN105207148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7148A CN105207148A (zh) 2015-12-30
CN105207148B true CN105207148B (zh) 2017-08-01

Family

ID=5495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0386.6A Active CN105207148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71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8839A (zh) * 2017-12-12 2018-07-17 黄登宇 一种暗配管线经建筑物变形缝时的防护装置及方法
CN111945895B (zh) * 2020-08-20 2021-09-14 甘肃一安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楼层隔震缝的结构可调式连接装置
CN112290494B (zh) * 2020-09-14 2022-02-25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431216A (zh) * 2021-08-16 2021-09-24 张国伟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153116B (it) * 1982-07-29 1987-01-14 Pirelli Cavi Spa Sistema di posa di un cavo elettrico nel superamento di ungiunto di dilatazione
ITMI20050076U1 (it) * 2005-03-08 2006-09-09 Vimar Spa Scatola di derivazione e-o porta frutti per impianti elettrici
CN203251046U (zh) * 2013-03-15 2013-10-23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过伸缩缝暗敷钢管配线装置
CN103427388B (zh) * 2013-07-15 2015-12-23 何伟林 一种机械结构电缆管道密封装置
CN205092540U (zh) * 2015-11-02 2016-03-16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7148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7148B (zh)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5092540U (zh) 一种过抗震缝的建筑电气管线系统
CN104315256B (zh) 竖向大口径垂直立管道附着式悬挑承重支架
CN207176738U (zh) 一种基于预应力体系的错缝拼装综合管廊结构
CN204728529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
CN202484450U (zh) 扣合式穿墙管定中套
CN107240901B (zh) 一种直埋高压电缆接头保护结构
CN201526146U (zh) 一种共用排气管道
CN206053342U (zh) 蜂巢芯空心楼板肋梁内配管t型转弯接头
CN108151554A (zh) 一种双u形埋地换热器
CN106760059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06977000U (zh) 一种直埋高压电缆接头保护结构
CN206329345U (zh) 一种地铁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
CN206428721U (zh) 装配式地下管廊
CN205806706U (zh) 紧固式穿墙套管
CN201778404U (zh) 高层建筑变形缝防雷电接地节点
CN210857254U (zh) 一种基础筏板内人防排水管路预埋系统
CN204597402U (zh) 电气转接构件
CN105113691A (zh) 有管路的活动房地面
CN206736961U (zh) 一种新型钢塑复合管廊
CN205777043U (zh) 防火保温消声复合型楼板
CN101761185B (zh) 具防火和节省管道的注水空心钢管混凝土柱及防火方法
CN205171704U (zh) 一种基于外墙下埋设的天棚辐射管构造
CN205092533U (zh) 一种过抗震缝的桥架管线系统
CN205348462U (zh) 减震防震降噪钢结构梁柱一体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