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6963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6963A
CN105206963A CN201510590441.6A CN201510590441A CN105206963A CN 105206963 A CN105206963 A CN 105206963A CN 201510590441 A CN201510590441 A CN 201510590441A CN 105206963 A CN105206963 A CN 1052069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ct arm
bonding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04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904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69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6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69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第二搭接端子,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设有接触部、与接触部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第二内侧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内侧端子前端设有接触臂,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一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二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如此设置,便于降低制程难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3.1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bit/秒。Type-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8.3mm×2.5mm(Micro-B约为7.5mm×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PowerDeliverySpecification(USBPD)”。USBPD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10W、18W、36W、60W、100W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
USB3.1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ro-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
现有技术中的USB3.1Type-C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舌板,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的上下表面。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采用上下两排对齐结构。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USB3.1Type-C连接器需要供对接连接器正向或反相插接,故,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和所述下排导电端子的信号端子需要沿前后方向为轴轴向对称。例如,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左向右排布的第一差分信号接受端子和第一差分信号发送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包括自左向右排布的第二差分信号发送端子和第二差分信号接收端子,所述第一差分信号接受端子和第二差分信号接受端子虽然传输的信号是一致的但并非在上下方向上对齐,而是呈斜向交叉分布,故在所有导电端子安装完毕后需要在后端工序中将第一、第二差分信号接收端子进行导线焊接或其他方式进行信号的合并,对第一、第二差分信号发送端子也是同样。故,工序复杂,组装麻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降低制程难度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搭接端子以及第二搭接端子,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前端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与接触部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内侧端子和第二内侧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内侧端子前端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臂,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一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二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的所述搭接部为自下向上凸起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包括自接触臂向第二内侧端子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一分叉部位于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的后方,所述第一分叉部与所述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相电性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包括自接触臂向远离第二端子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二分叉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包括围绕于第一分叉部外侧的钩状部,所述钩状部设有位于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的后方的搭合部,所述搭合部与所述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相电性搭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叉部和/或所述搭合部设有用以与搭接部电性接触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左右两侧的第三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第三、第六端子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左右两侧的接触部以及自各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水平部,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第二分叉部延伸于所述第三端子水平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钩状部延伸于所述第六端子水平部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左右两侧的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所述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左右两侧的接触臂,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部与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臂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部左右两侧设有向内收缩的收缩部以及宽于所述缩窄部的扩张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接触臂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缩窄部位置对应的扩大部以及与所述扩张部位置对应的收缩部,所述扩大部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缩窄部,所述扩张部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收缩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三端子、第六端子、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外侧的两对电源端子,所述两对电源端子外侧还包括两对接地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电连接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一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二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可供对接插头正反向插接,无需在导电端子安装完毕后另外加工序将第一、第二差分信号接收端子连接到一起,或另外加工序将第一、第二差分信号发送端子连接到一起,由于不需要在产品外搭接,可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制程难度;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制造能力,降低成本。另外,端子反折及刺破都可以省掉一个端子料号,同时减少了工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导电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搭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基部10舌板11
第一导电端子组2、2”、2”’第三端子23
接触部231扩张部232
水平部235第一搭接端子24、24’
接触部241缩窄部242
搭接部247、247’
第二搭接端子25、25’接触部251
搭接部252、252’第六端子26
接触部262水平部261
第二导电端子组3、3”、3”’接触臂311
第一内侧端子31、31”、31”’扩大部312
收缩部313第一分叉部315
凸起部3151第二分叉部316
第二内侧端子32、32”、32”’接触臂321
钩状部322外斜部323
直向部324横向部325
搭合部326凸起部3261
第一外侧端子33接触臂331
第二外侧端子34接触臂341
遮蔽壳体4电源端子5
接地端子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为一种适用于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的USB2.0电连接器100,即不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未图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也可以为包括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的标准USB3.1Type-C连接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遮蔽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0以及自基部10向前延伸的舌板11,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2及第二导电端子组3,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搭接端子24以及第二搭接端子25,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前端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接触部241、251、后端设有与接触部241、251电性连接的搭接部247、25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3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内侧端子31和第二内侧端子32,所述第一、第二内侧端子31、32前端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臂311、321,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的接触臂311位于第一搭接端子24接触部241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的接触臂321位于第二搭接端子25接触部251上方,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25的搭接部252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24的搭接部247电性搭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为符合USB2.0标准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左右依次分布的第一差分信号接收端子和第一差分信号发送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内侧端子31、32为同样符合USB2.0标准的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左右依次分布的第二差分信号发送端子和第二差分信号接收端子。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供对接插头正反向插接,无需在导电端子安装完毕后另外加工序将用以接收相同信号的第一、第二差分信号接收端子连接到一起,或另外加工序将用以发送相同信号的第一、第二差分信号发送端子连接到一起,由于不需要在产品外搭接,可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制程难度;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制造能力,降低成本。另外,端子反折及刺破都可以省掉一个端子料号,同时减少了工序,降低成本。
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的所述搭接部247、252为自下向上凸起的凸台。如此设置,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的接触部241、251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31、32的接触臂311、321在上下方向上仍具有规定的间距,且保证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25的搭接部252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24的搭接部247电性搭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247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后端,搭接部247向下进一步延伸后水平弯折用以与电路板(未图示)向贴合焊接。请参图11所示,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搭接部247’还可以向前方推移设置,即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的所述搭接部247’、252’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的所述搭接部247、252更靠近电连接器100前端,如此,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包括自接触臂311向第二内侧端子32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一分叉部315,所述第一分叉部315位于第二内侧端子32接触臂321的后方,所述第一分叉部315与所述第二搭接端子25的搭接部247相电性搭接。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包括自接触臂311向远离第二内侧端子32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二分叉部316。即,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大致为“Y”型,如此设置,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扭曲变形。请参考图12及图13所示,在本发明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32”’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二分叉部316”、316”’,同样能实现第一内侧端子31”、31”’与第二内侧端子32”、32”’之间在后端进行信号交换。在本发明中第三和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2”、3”适用于沉板式安装于电路板上,而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组2”’、3”’适用于正常贴置安装于电路板上方。
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包括围绕于第一分叉部315外侧的钩状部322,所述钩状部322设有位于第二内侧端子32接触臂321的后方的搭合部326,所述搭合部326与所述第一搭接端子24的搭接部247相电性搭接。具体的,所述钩状部322包括自接触臂321后方向外倾斜延伸的外斜部323、自外斜部323进一步向后延伸的直向部324、自直向部324垂直向内弯折延伸的横向部325以及自横向部325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所述搭合部326,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所述第一分叉部315和/或搭合部326设有用以与搭接部247电性接触的凸起部3151、3261。请参考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分叉部315和搭合部326均设有用以与搭接部247电性接触的凸起部3151、326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3151、3261也可设于所述搭接部247上用以与相应的第一分叉部315和搭合部326搭接。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左右两侧的第三端子23和第六端子26,所述第三、第六端子23、26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24、25左右两侧的接触部231、262以及自各自接触部231、262向后延伸的水平部235、261,所述第一内侧端子31的第二分叉部316延伸于所述第三端子23水平部235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32的钩状部322延伸于所述第六端子26水平部261上方。即,所述钩状部322的直向部324位于所述第三端子23水平部235上方,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结构合理,不易发生由于第一导电端子组2过分集中在一处导致的接触短路等情况。
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3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31、32左右两侧的第一外侧端子33和第二外侧端子34,所述第一外侧端子33和第二外侧端子34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31、32接触臂311、321左右两侧的接触臂331、34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的接触部231、241、251、262与第二导电端子组3的接触臂311、321、331、341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如此设置,组装较方便,且所述接触部231、241、251、262与接触臂311、321、331、341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便于实现与对接连接器的“正反插”功能。
请参考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的接触部231、241、251、262左右两侧设有向内收缩的收缩部242以及宽于所述缩窄部242的扩张部23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3的接触臂311、321、331、341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缩窄部242位置对应的扩大部312以及与所述扩张部232位置对应的收缩部313,所述扩大部312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缩窄部242,所述扩张部232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收缩部313。如此设置,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2和第二导电端子组3在进行镶埋成型时,所述暴露于收缩部242及缩窄部242左右两侧的扩大部312和扩张部232可在上下方向上供镶埋模块(未图示)顶接定位,从而便于第一导电端子组2和第二导电端子组3在受到稳定定位后再注塑镶埋,从而实现复杂端子在镶埋成型前的定位工艺,且结构简单。
具体的,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分别位于第三端子23、第六端子26、第一外侧端子33和第二外侧端子34外侧的两对电源端子5,所述两对电源端子5外侧还包括两对接地端子6。如此,用以符合USB3.1Type-C的接口框架的USB2.0电连接器100标准。
所述电连接器100适用于包含但不限于USBTypeC电连接器100。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及第二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搭接端子以及第二搭接端子,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设有位于前端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部、与接触部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包括左右分布的第一内侧端子和第二内侧端子,所述第一、第二内侧端子前端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的接触臂,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一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接触臂位于第二搭接端子接触部上方,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后端与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电性搭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搭接端子的所述搭接部为自下向上凸起的凸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包括自接触臂向第二内侧端子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一分叉部位于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的后方,所述第一分叉部与所述第二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相电性搭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端子包括自接触臂向远离第二端子所在方向侧向延伸的第二分叉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端子包括围绕于第一分叉部外侧的钩状部,所述钩状部设有位于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的后方的搭合部,所述搭合部与所述第一搭接端子的搭接部相电性搭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叉部和/或所述搭合部设有用以与所述搭接部电性接触的凸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左右两侧的第三端子和第六端子,所述第三、第六端子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搭接端子左右两侧的接触部以及自各自接触部向后延伸的水平部,所述第一内侧端子的第二分叉部延伸于所述第三端子水平部上方,所述第二内侧端子的钩状部延伸于所述第六端子水平部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还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左右两侧的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所述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分别包括位于第一、第二内侧端子接触臂左右两侧的接触臂,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部与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臂在上下方向上一一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组的接触部左右两侧设有向内收缩的收缩部以及宽于所述缩窄部的扩张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组的接触臂上设有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缩窄部位置对应的扩大部以及与所述扩张部位置对应的收缩部,所述扩大部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缩窄部,所述扩张部在左右方向上宽于所述收缩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位于第三端子、第六端子、第一外侧端子和第二外侧端子外侧的两对电源端子,所述两对电源端子外侧还包括两对接地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为USBTypeC电连接器。
CN201510590441.6A 2015-09-16 2015-09-16 电连接器 Pending CN1052069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0441.6A CN105206963A (zh) 2015-09-16 2015-09-1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0441.6A CN105206963A (zh) 2015-09-16 2015-09-1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6963A true CN105206963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5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0441.6A Pending CN105206963A (zh) 2015-09-16 2015-09-1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696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763A (zh) * 2016-01-05 2016-06-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料带结构
CN106058530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CN107465014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135204B2 (en) 2015-06-05 2018-11-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uxiliary contact
CN113540861A (zh) * 2021-07-21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224272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7509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CN201918523U (zh) * 2010-11-18 2011-08-03 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
CN204045788U (zh) * 2014-08-27 2014-12-24 王宏斌 插接板、usb双面接头及数据线
CN204243262U (zh) * 2014-10-27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315763U (zh) * 2014-04-03 2015-05-06 深圳市旺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407611U (zh) * 2014-06-19 2015-06-17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204538298U (zh) * 2015-03-19 2015-08-05 深圳市质友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焊板式usb超薄双面插公头
CN205159558U (zh) * 2015-09-16 2016-04-13 上海天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27509A1 (en) * 2009-03-03 2010-09-0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CN201918523U (zh) * 2010-11-18 2011-08-03 万德茂股份有限公司 可相容传统脚位的正反插的连接器固持结构
CN204315763U (zh) * 2014-04-03 2015-05-06 深圳市旺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407611U (zh) * 2014-06-19 2015-06-17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204045788U (zh) * 2014-08-27 2014-12-24 王宏斌 插接板、usb双面接头及数据线
CN204243262U (zh) * 2014-10-27 2015-04-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538298U (zh) * 2015-03-19 2015-08-05 深圳市质友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端子焊板式usb超薄双面插公头
CN205159558U (zh) * 2015-09-16 2016-04-13 上海天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5204B2 (en) 2015-06-05 2018-11-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uxiliary contact
CN105655763A (zh) * 2016-01-05 2016-06-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料带结构
CN107465014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465014B (zh) * 2016-06-06 2019-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058530A (zh) * 2016-07-01 2016-10-26 永泰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WO2022242721A1 (zh) * 2021-05-20 2022-11-24 深圳市普玛斯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一种Type-C母端电连接器
CN113540861A (zh) * 2021-07-21 2021-10-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3540861B (zh) * 2021-07-21 2023-10-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接口组件、电子设备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6963A (zh) 电连接器
CN205159558U (zh) 电连接器
CN20709810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8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960252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510463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424511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203445278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5846208A (zh) 电连接器
CN205811113U (zh) 电连接器
CN105206962B (zh) 电连接器
CN104752864A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205159557U (zh) 电连接器
CN205944508U (zh) 电连接器
CN204516943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205282744U (zh) 双线端子台结构
CN204538290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204464536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
CN204577662U (zh) 电连接器
CN102801060B (zh) 磁性模组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种磁性模组制造的电连接器
CN204668630U (zh) Usb连接器
CN203521674U (zh) 电连接器
CN204793291U (zh) 连接端子及端子组件
CN203071269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6598045U (zh) 电连接器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0436 room No. 309, No. three, Zhabei District JIANGCHANG, Shanghai, Shanghai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0436 room No. 309, No. three, Zhabei District JIANGCHANG, Shanghai,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