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5863A -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05863A CN105205863A CN201510490916.4A CN201510490916A CN105205863A CN 105205863 A CN105205863 A CN 105205863A CN 201510490916 A CN201510490916 A CN 201510490916A CN 105205863 A CN105205863 A CN 1052058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ult
- stratum
- data
- model
-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32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钻探、坑探和槽探进行传感器组的埋设,架设网络数据传输系统,从而构成地质数据实时更新储存模块;S2、建立整体盆地模型;S3、建立凹陷模型;S4、建立储层模型:S5、将所得的地层体组装生成封闭地质体,构造模型建立完毕。本发明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建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软件环境下,将空间信息、地质解译、空间分析和预测、地学统计以及图形可视化工具结合起来,是用于地质研究的一门技术。地质三维模型的建立就是对地质体内部状况的数字化表述过程,首先将钻孔、平洞、探井、探坑、探槽、洞室揭露信息以及物探、测试、遥感、地震解释等多种资料加载到计算机内,一般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建立基础地质模型。。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将地下构造及属性特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为三维数字盆地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可能。三维数字盆地建设的目标是,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油气藏三维地质模型,以三维地质模型为基础,承载油气勘探开发信息,进行地质研究、评价分析、数值模拟等工作,形成一个以含油气盆地为划分的大范围综合平台,为油气资源管理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支撑。三维数字盆地系统的建设对于油气等国家战略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
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
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
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
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
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
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27、利用地层线和探井分层生成地层面;
S28、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3、建立凹陷模型:
S31、从反射层构造图中提取等值线和断层多边形;
S32、通过所得的等值线生成地层面;
S33、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34、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4、建立储层模型:
S41、从探井以及开发井的分层数据中提取分层深度,与井位结合形成分层点;
S42、通过井分层点插值生成地层面,
S43、组合地层面和一级区块模型中的断层系统,从而封装成地层体;
S5、将所得的各级地层模型组装成数字盆地模型,建模过程完毕。
其中,所述的曲面拟合操作具体包括
选定将要插入的点;
查找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包含;
根据圆形准则或邻接关系相结合的准则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外接圆包含插入点的单元的集合;
所述空腔的边界将来与新近插入的点一起形成新的单元。
其中,区块(一级)模型中的地层以段为单元,与凹陷模型级别的划分粒度一致,建模精度时辅以并分层数据进行控制和校正。
其中,使用井分层深度校正依据反射层构造图生成的地层面深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
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
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
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
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
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
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27、利用地层线和探井分层生成地层面;
S28、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3、建立凹陷模型:
S31、从反射层构造图中提取等值线和断层多边形;
S32、通过所得的等值线生成地层面;
S33、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34、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4、建立储层模型:
S41、从探井以及开发井的分层数据中提取分层深度,与井位结合形成分层点;
S42、通过井分层点插值生成地层面,
S43、组合地层面和一级区块模型中的断层系统,从而封装成地层体;
S5、将所得的各级地层模型组装成数字盆地模型,建模过程完毕。
所述的曲面拟合操作具体包括
选定将要插入的点;
查找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包含;
根据圆形准则或邻接关系相结合的准则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外接圆包含插入点的单元的集合;
所述空腔的边界将来与新近插入的点一起形成新的单元。
区块(一级)模型中的地层以段为单元,与凹陷模型级别的划分粒度一致,建模精度时辅以井分层数据进行控制和校正。
使用井分层深度校正依据反射层构造图生成的地层面深度。
本具体实施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的精确度,在计算机中实现了整体地质模型的显示,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了模型的动态变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针对数字盆地构造模型不同层级的精度要求,通过分析各类地质数据、井数据、测井数据等,选取合适的数据和处理方法,按照断层面、地层面、地质体的顺序进行地层模型的创建,并监控来源数据的变化,实现地层构造模型的自动、半自动更新;;
S2、建立整体盆地的模型
S21、从时间剖面提取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
S22、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
S23、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
S24、从盆地平面图提取构造边界;
S25、利用井点坐标校正构造边界坐标;
S26、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27、利用地层线和探井分层生成地层面;
S28、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3、建立凹陷模型:
S31、从反射层构造图中提取等值线和断层多边形;
S32、通过所得的等值线生成地层面;
S33、从已采集的地质数据中获取断层控制数据,利用探井分层校正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深度,并使用探井海拔和DEM数据调整地层分界线和断层线海拔;根据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利用地层反演法进行曲面拟合,得到拟合出的曲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第一断层面;将所述拟合出的曲面作为横截面,按照断层厚度设置断层放样参数,并通过放样函数得出第二断层面;将所述第一断层面和第二断层面进行包围体处理,得到面状三维断层,所述断层控制数据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和断距;
S34、组合地层面和面状三维断层封装成地层体;
S4、建立储层模型:
S41、从探井以及开发井的分层数据中提取分层深度,与井位结合形成分层点;
S42、通过井分层点插值生成地层面,
S43、组合地层面和一级区块模型中的断层系统,从而封装成地层体;
S5、将所得的各级地层模型组装成数字盆地模型,建模过程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曲面拟合操作具体包括
选定将要插入的点;
查找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包含;
根据圆形准则或邻接关系相结合的准则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外接圆包含插入点的单元的集合;
所述空腔的边界将来与新近插入的点一起形成新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区块(一级)模型中的地层以段为单元,与凹陷模型级别的划分粒度一致,建模精度时辅以井分层数据进行控制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井分层深度校正依据反射层构造图生成的地层面深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0916.4A CN105205863B (zh) | 2015-08-08 | 2015-08-08 |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0916.4A CN105205863B (zh) | 2015-08-08 | 2015-08-08 |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05863A true CN105205863A (zh) | 2015-12-30 |
CN105205863B CN105205863B (zh) | 2018-02-13 |
Family
ID=54953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9091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5863B (zh) | 2015-08-08 | 2015-08-08 |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0586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66794A (zh) * | 2019-10-10 | 2020-02-07 | 中山大学 | 断层几何结构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CN111260791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13567A (en) * | 1991-06-13 | 1994-05-17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volumetric data in an imaging system |
CN102147933A (zh) * | 2010-02-05 | 2011-08-10 | 王远功 | 一种在三维场景下展示地层结构的方法 |
CN102254349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使用钻孔数据构建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模型的方法 |
CN103514631A (zh) * | 2013-10-21 | 2014-01-15 | 重庆市勘测院 | 基于钻孔数据的海量三维地质模型网格式并行构建方法 |
CN103700141A (zh) * | 2013-11-19 | 2014-04-0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煤矿底板突水通道的多级尺度地质建模分析方法 |
CN104809277A (zh) * | 2015-04-14 | 2015-07-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
-
2015
- 2015-08-08 CN CN201510490916.4A patent/CN1052058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13567A (en) * | 1991-06-13 | 1994-05-17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Arrangement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volumetric data in an imaging system |
CN102147933A (zh) * | 2010-02-05 | 2011-08-10 | 王远功 | 一种在三维场景下展示地层结构的方法 |
CN102254349A (zh) * | 2011-06-30 | 2011-11-23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使用钻孔数据构建沉积地层系统三维实体模型的方法 |
CN103514631A (zh) * | 2013-10-21 | 2014-01-15 | 重庆市勘测院 | 基于钻孔数据的海量三维地质模型网格式并行构建方法 |
CN103700141A (zh) * | 2013-11-19 | 2014-04-0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煤矿底板突水通道的多级尺度地质建模分析方法 |
CN104809277A (zh) * | 2015-04-14 | 2015-07-29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0791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
CN111260791B (zh) * | 2018-11-30 | 2023-06-09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更新地质导向模型的方法 |
CN110766794A (zh) * | 2019-10-10 | 2020-02-07 | 中山大学 | 断层几何结构获取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05863B (zh) | 2018-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907871C (en) | Fault representation | |
US20130218538A1 (en) | Simulation model optimization | |
CN107066718B (zh) | 一种四维动态地应力模拟方法 | |
US20140222403A1 (en) | Geologic model via implicit function | |
CN110309518B (zh)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蚀孔洞分级分类建模方法 | |
CN103632397B (zh) | 分块分单元三维地质调查方法 | |
CN106097445B (zh) | 一种三维地层曲面的绘制方法 | |
NO20070369L (no) | Hydrodynamikk-basert gitterfrembringelse for geologisk modellering (Hydro-Gridding) | |
CN103077558A (zh) |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大型溶洞储集体分布模型的建模方法 | |
CN103675944B (zh) | 一种沉积盆地铀资源勘探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 |
US12099159B2 (en) |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faults in subterranean formations | |
CN112394404B (zh) | 一种渐进式储层精细表征方法 | |
CN111383336A (zh) | 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 |
CN105089615A (zh) | 一种基于油藏模型的测井数据历史回归处理方法 | |
CN101915088A (zh) | 一种油气运移路径生成方法与装置 | |
CN105389451B (zh) | 一种用于无人化采掘工作面的适时精准建模方法 | |
CN117197377A (zh) | 矿山开采区三维动态可视化建模方法 | |
CN115795974A (zh) | 深埋隧洞地下水渗流场演化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方法 | |
CN105205863B (zh) | 一种三维数字盆地分级建模方法 | |
WO2016187238A1 (en) | Auto-validating earth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ing system | |
Lyu et al. | Classification,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arine carbonate paleokarst reservoirs in Tahe Oilfield, Tarim Basin, China | |
CN114662287A (zh) | 一种基于地质时间域坐标的油藏建模方法 | |
US2022023644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Uncertainties in Thermal Histories | |
WO2024064657A1 (en) | Geologic modeling framework | |
Hou et al. |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in mining area and its geomechanical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