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9534B -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9534B
CN105199534B CN201510591233.8A CN201510591233A CN105199534B CN 105199534 B CN105199534 B CN 105199534B CN 201510591233 A CN201510591233 A CN 201510591233A CN 105199534 B CN105199534 B CN 105199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temperature
parts
color
antioxid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12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9534A (zh
Inventor
林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912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9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9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9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9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95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所述方法为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其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全甲醚化氨基树脂15~25份、感温变色粉30~40份和环烷油5~15份。该方法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或者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使手机Logo更易识别;同时,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可以使手机Logo具有更好的保色性和更长的变色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手机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通讯工具。每个手机品牌都有其各自独有的Logo,手机Logo大部分都印在电池的后盖上,所以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其Logo都不会改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Logo颜色可以改变则能够增加手机的时尚感和美感。
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后盖往往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这会给手机使用过程中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若能在手机使用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提示,可以避免手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专利CN 204272528U公开了一种Logo变色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单元,其包覆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外部,且所述壳体单元上开设有贯通的嵌设口;Logo单元,其背面嵌设固定至所述嵌设口,正面设置有Logo标识;发热电阻片,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内部,由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器件中的电源供电,且所述发热电阻片靠近或贴服在所述Logo单元的背面,其中,所述Logo单元采用感温变色材料制成;控制器,其通过导线连接在所述发热电阻片的一端,该设备虽能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电子设备Logo的颜色,但其Logo单元采用的感温变色材料稳定性较差,其在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下易失效,导致Logo的变色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机Logo不好识别尤其是在黑暗中不好识别,手机Logo变色功能不持久,在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下易失效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所述方法为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或者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使手机Logo更易识别;同时,通过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可以使手机Logo具有更好的保色性和更长的变色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所述方法为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
其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15~25份
感温变色粉 30~40份
环烷油 5~15份。
所述全甲醚化氨基树脂的重量份可为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21份、22份、23份、24份或25份等;感温变色粉的重量份可为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或40份等;环烷油的重量份可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等。
所述“感温变色粉”是一种微胶囊化的可逆感温变色物质,又称温变颜料或感温粉,微胶囊包裹着隐形材料、色形成剂及控温剂,藉由不同的控温因子材料选择,可制成不同温度区间的变色的色料。这种感温微胶囊粉粒径为3~10微米,颗粒呈圆球状,内部是变色物质,外部是一层厚约0.2~0.5微米既不能溶解也不会融化的透明外壳,可随温度的上升、下降发生可逆变色,在不同的温度下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但是,温变变色粉本身是一个不稳定体系,其耐光以及耐热等性能远不及普通颜料,尤其在强烈阳光和紫外灯光的照射下易失效。
本发明所添加的感温变色粉可以为任意颜色,例如大红色、玫红色、黄色、翠绿色、孔雀蓝、宝石蓝、紫罗兰、黑色或紫色等,其并没有明确的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为此,本发明采用全甲醚化氨基树脂和环烷油配合感温变色粉一起,三者协同作用,提高了感温变色粉的保色性,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括5~10份的荧光粉,例如5份、6份、7份、8份、9份或10份等,优选为7份荧光粉。
上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还包括荧光粉是指在原料中可以添加荧光粉,也可以不添加;应用添加了荧光粉的感温变色材料处理的手机Logo可以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使手机在黑暗中容易被识别。
本发明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17~23份
感温变色粉 33~37份
环烷油 7~13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21份
感温变色粉 36份
环烷油 10份。
本发明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还包括抗氧化剂、润滑剂或协效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抗氧化剂和润滑剂的组合,润滑剂和协效剂的组合,抗氧化剂、润滑剂和协效剂的组合等。
上述的“还包括抗氧化剂、润滑剂或协效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是指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在制备感温变色材料的过程中可选择不添加,也可根据需要添加抗氧化剂、润滑剂或协效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264、抗氧剂CA、抗氧剂2246、抗氧剂3114或抗氧剂3125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实例有: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的组合,抗氧剂264和抗氧剂CA的组合,抗氧剂2246和抗氧剂3114的组合,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264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或硬脂酸酰胺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的组合,油酸酰胺和硬脂酸酰胺的组合,芥酸酰胺、油酸酰胺和硬脂酸酰胺的组合等。
优选地,所述协效剂为二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或氧化铝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实例有:二氧化硅和碳化硅的组合,碳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锌的组合,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和氧化铝的组合等。
本发明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原料混合均匀后60~80℃熟化10~15h,即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其中,熟化温度可为60℃、62℃、64℃、66℃、68℃、70℃、72℃、74℃、76℃、78℃或80℃等;熟化时间可为10h、11h、12h、13h、14h或15h等。
本发明中,所述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可改变颜色。
优选地,所述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例如两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三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四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或更多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
本发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感温变色粉,是感温变色材料根据需要调整颜色,即当温度达到预定值时,感温变色材料发生颜色变化。
例如可从15~65℃内均有对应的颜色变化。通过需要选用添加不同感温变色粉的材料,当手机Logo所感知的温度在预定温度范围例如25℃以内时颜色不变;当手机Logo所感知的温度超过25℃时,其由黑色变为紫色;当手机Logo所感知的温度超过35℃时,其由紫色变为宝蓝色;当手机Logo所感知的温度超过45℃时,其有宝蓝色变为玫红等。以上颜色变化过程均为可逆过程,当手机Logo所感知的温度恢复为预定温度范围以内后,所述材料的颜色也恢复成改变前的颜色,即所述材料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
优选地,所述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包括至少三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增加手机识别度的同时还可以对手机温度进行提示,提高手机的安全性能;同时,手机Logo还可以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使手机Logo更易识别。
(2)本发明采用全甲醚化氨基树脂和环烷油配合感温变色粉一起,三者协同作用,提高了感温变色粉的保色性,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应用于手机Logo的示意图;
1-发热区,2-手机后盖,3-涂覆有感温变色材料的Logo。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以下各实施例采用GB/T1865-1997进行耐人工气候老化性测试,结果的评定按GB/T 1766-1995进行。
实施例1:
按重量份称取全甲醚化氨基树脂21份、黑红感温变色粉36份和环烷油10份混合均匀后在70℃熟化下12h,即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将制得的感温变色粉涂覆于手机Logo上,如图1所示,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当手机温度在30℃下手机Logo呈黑色,当手机温度超过30℃后则呈红色。
实施例2:
按重量份称取全甲醚化氨基树脂23份、混合感温变色粉37份、环烷油13份、绿色荧光粉7份和适量抗氧剂1010混合均匀后在80℃熟化下10h,即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将制得的感温变色粉涂覆与手机Logo上,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当手机温度在25℃下手机Logo呈黑色,当手机温度超过25℃且小于45℃时呈紫色,当温度超过45℃后呈玫红色;当手机处于黑暗环境中,手机会发出荧光绿色。
实施例3:
按重量份称取全甲醚化氨基树脂17份、绿黄感温变色粉33份、环烷油7份、黄色荧光粉5份和适量润滑剂芥酸酰胺混合均匀后在60℃熟化下15h,即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将制得的感温变色粉涂覆与手机Logo上,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当手机温度在35℃下手机Logo呈绿色,当手机温度超过35℃后呈黄色;当手机处于黑暗环境中,手机会发出荧光黄色。
实施例4:
除按重量份称取全甲醚化氨基树脂25份、混合感温变色粉40份、环烷油15份、绿色荧光粉10份和适量协效剂二氧化硅外,其他步骤与物料用量均与实施例2相同,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将制得的感温变色粉涂覆与手机Logo上,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当手机温度在25℃下手机Logo呈紫色,当手机温度在25~40℃之间时呈宝蓝色;当手机温度超过40℃时呈玫红色,当手机处于黑暗环境中,手机会发出荧光绿色。
实施例5:
除按重量份称取全甲醚化氨基树脂15份、混合感温变色粉30份、环烷油5份外,其他步骤与物料用量均与实施例2相同,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将制得的感温变色粉涂覆与手机Logo上,所述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当手机温度在30℃下手机Logo呈咖啡色,当手机温度在30~50℃之间时呈桔色;当手机温度超过50℃时呈黄色,当手机处于黑暗环境中,手机会发出荧光绿色。
对比例1:
仅采用感温变色粉作为感温变色材料,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4级,且出现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对比例2:
除不添加全甲醚化氨基树脂外,其他步骤与物料用量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3级,且出现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对比例3:
除不添加环烷油外,其他步骤与物料用量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对所得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4级,且出现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
综合实施例1-5和对比例1-3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增加手机识别度的同时还可以对手机温度进行提示,提高手机的安全性能;同时,手机Logo还可以在黑暗中发出荧光,使手机Logo更易识别。同时,本发明采用全甲醚化氨基树脂和环烷油配合感温变色粉一起,三者协同作用,提高了感温变色粉的保色性,进行性能测试,经800h光照后,其变色<2级,且无气泡、开裂以及剥落等异常现象,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手机Logo上覆盖一层感温变色材料,使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
所述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包括至少两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
其中,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15~25份
感温变色粉 30~40份
环烷油 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括5~10份的荧光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计还包括7份荧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17~23份
感温变色粉 33~37份
环烷油 7~13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主要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计制备得到:
全甲醚化氨基树脂 21份
感温变色粉 36份
环烷油 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原料还包括抗氧化剂、润滑剂或协效剂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264、抗氧剂CA、抗氧剂2246、抗氧剂3114或抗氧剂3125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为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或硬脂酸酰胺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协效剂为二氧化硅、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锌、二氧化钛或氧化铝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在60~80℃熟化10~15h,即制得所述感温变色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Logo根据手机的温度改变颜色包括至少三种不同温度感应范围的颜色变化。
CN201510591233.8A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99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1233.8A CN105199534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1233.8A CN105199534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9534A CN105199534A (zh) 2015-12-30
CN105199534B true CN105199534B (zh) 2017-06-23

Family

ID=54947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123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99534B (zh) 2015-09-16 2015-09-16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95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5542B (zh) * 2016-03-08 2018-11-13 浙江明辉发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式电子设备的长余辉发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98501A (zh) * 2016-09-09 2017-02-1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感温变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8432Y (zh) * 2007-12-21 2009-01-07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感温变色手机
CN201204619Y (zh) * 2007-12-25 2009-03-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手机
CN101538427A (zh) * 2009-01-12 2009-09-23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感温变色材料及其在电热水壶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9534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9534B (zh) 一种手机Logo辨识方法
EP3068192A1 (en) Heating cooker
CN204176727U (zh) 一种可变色的红外感应加热装置
KR102256142B1 (ko) 감온변색 재료를 포함하는 층을 갖는 시스템
CN102191693B (zh) 一种高可见的聚氨酯人造革的制造方法
CN102589728A (zh) 感温变色线缆
CN102370432A (zh) 包括可视性和精度得到改善的颜色加热指示器的加热器具
CN111218147A (zh) 可逆变色材料、可逆示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646940A (zh) 变色指示剂
CN204105615U (zh) 一种新型数控呼吸灯温度显示的智能水杯
CN108467659A (zh) 可逆示温涂料及制备方法、保险丝熔断芯及保险丝
CN108508321A (zh) 一种智能预警保险丝及制备预警保险丝熔断芯的方法
CN101869432A (zh) 电热水壶中水温的显示方法
CN108410451A (zh) 一种尖晶石基颜色可调控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5069050A1 (en) Reversible color changeable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3287669A (zh) 一种耐高温荧光防伪标识的制作方法
CN107987337A (zh) 一种盾构机用高压电缆反光护套
CN102607735A (zh) 具有指示信息的探火管
Li et al. 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and color-changing properties of smart fabric based on temperature-sensitive/light-sensitive dual-response
CN204807199U (zh) 检测紫外线的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3554541B (zh) 一种具有变色功能的手套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8462B (zh) 用于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胶带及该胶带的制备方法
CN104913845A (zh) 检测紫外线的组合物、组件和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EP4216292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60021529A (ko) 감온 변색 콘센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