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8934B -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8934B
CN105198934B CN201510622798.8A CN201510622798A CN105198934B CN 105198934 B CN105198934 B CN 105198934B CN 201510622798 A CN201510622798 A CN 201510622798A CN 105198934 B CN105198934 B CN 105198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inum
near infrared
compounds
infrared absorption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27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8934A (zh
Inventor
郭正清
陈华兵
邹烨璘
何慧
饶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6227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8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8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8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从结构上,此铂类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强的吸收与发射。顺铂分子片段与氟硼二吡咯类染料分子片段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具有双重治疗效果的单分子结构,即单分子内的化学治疗与近红外区域的光动力学治疗。本发明通过光谱手段发现顺铂分子片段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氟硼二吡咯类染料分子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单线态氧生成效率,并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印证了其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另外,单分子内光动力学治疗与铂类化学治疗的联用大大地降低了肿瘤细胞致死剂量,从而有效避免传统铂类药物高剂量治疗的弊端。

Description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 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正逐步威胁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质量,是本世纪最有待于攻克的医学难题。医学上以提高肿瘤的检测技术和治疗手段来对抗肿瘤带给人类的灾难,临床实践中对于肿瘤的检测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技术和病理学技术等,而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以及正在兴起的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然而单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将多种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是解决当前肿瘤诊断与治疗局限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辐射影像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方式来诊断、治疗和控制肿瘤的生长。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加剧患者的治疗痛苦,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多模态方式在目前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荧光成像作为新一代更为安全更为准确的成像手段,正成为医药领域成像研究和应用的新宠。荧光染料作为此成像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的研究也正广泛受到关注。这其中包括氟硼二吡咯类荧光染料。它是一类具有高摩尔消光系数、高荧光量子产率及良好光稳定性的荧光染料(Loudet A.,Burgess K.BODIPY Dyes and Their Derivatives:Syntheses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Chem.Rev.2007,107,4891-4932.)。特别是在近红外区域的氟硼二吡咯类荧光染料分子由于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激发能量低的特点,更适合于活体成像和示踪。目前已开始应用于医学诊断成像领域(Celli J.P.,Spring B.Q.,RizviI.Conor L.E.,Kimberley S.S.,Sarika V.,Brain W.P.and Tayyaba H.Imaging andphotodynamic therapy:mechanisms,monitoring,and optimization,Chem.Rev.2010,110,2795-2838.)。
更为重要的是氟硼二吡咯类荧光染料可用于光动力治疗方面的应用(KilloranJ.,Allen L.,Gallagher J.F.,et al.Synthesis of BF2 chelates oftetraarylazadipyrromethenes and evidence for their photodynamic therapeuticbehaviour.Chem.Commun.2002,1862-1863.)。光动力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新途径,它是借助光敏剂、光和氧气三者相互作用产生活性氧(主要是单线态氧),利用该活性氧对肿瘤组织实施有效杀伤。这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效率取决于光敏剂和与之相匹配的激发光。当光敏剂注入人体一段时间后,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要比在正常组织中高,此时若用相应波长的激光照射患处,可对肿瘤组织进行靶破坏。目前,卟啉衍生物是临床上应用最普遍的光动力治疗试剂。但是由于其感光性弱、体内选择性差等不足严重地限制了光动力治疗的使用。然而氟硼二吡咯荧光染料作为新兴的光敏分子,可通过引入溴或碘等重原子,大大增强系间窜越效率。在特定波长激发下与基态氧相互作用产生单态氧,并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然而通过引入碘、溴等重原子增强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以提高光动力活性的方法在应用时发现会出现体内脱碘或溴反应,从而引起体内副作用。
另一方面,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手段是通过化疗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其中顺铂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应用的抗癌药物。这类药物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并损伤其细胞膜上结构,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鼻咽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头颈部鳞癌、甲状腺癌及成骨肉瘤等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然而在临床使用时,出现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Rabik C.A.,Dolan M.E.,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and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platinatingagents,Cancer Treat.Rev.2007,33,9-23.)。这主要与临床上顺铂及其衍生药物的使用剂量高有关。
因此,将顺铂分子与具有近红外吸收和发射的氟硼二吡咯类染料分子相结合,建构一种新型的多模态诊治方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铂类化合物的系间窜越效率高、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均大于600nm、水溶性好、细胞致死剂量低、肿瘤靶向性好,能用于制备光动力治疗肿瘤的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该铂类化合物的结构为式(Ⅰ)所示:
其中:R基团为(CH2CH2O)nCH2CH2OH,且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铂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均大于600nm。
所述铂类化合物的摩尔浓度为0.01-0.5mM范围时,在照射波长大于600nm,功率大于0.5W/cm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可生成单线态氧。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避光条件下,将硝酸银和顺铂按照摩尔比1:1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硝酸银重量100~200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氮气保护下加热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在该上清液中加入与顺铂摩尔比0.5:1~1:1.5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加热反应24小时,然后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其中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I)所示:
其中:R基团为(CH2CH2O)nCH2CH2OH,且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该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缩合反应延长了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的共轭体系,并在末端引入亲水的乙二醇链。该亲水乙二醇链在加入过程中对于催化剂碳酸钾量的选择和加载顺序具有一定考察,考察结果显示催化剂剂量和加载顺序会严重影响产率。
本发明还提出了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应用,该铂类化合物作为顺铂药物的衍生物在制备化学治疗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该铂类化合物在制备大于600nm激光照射下,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性的具有光动力学治疗效益的化疗分子药物中的应用。该铂类化合物在体内外荧光示踪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具有近红外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在制备光动力疗法中光敏剂中的应用,利用660nm激光器在一定光照时间下照射产生的单线态氧杀死肿瘤细胞,继而产生抑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优化具有近红外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特性:所述铂类化合物铂元素物质的量在0.01-0.5mM范围时,在0.72W/cm2激光照射(660nm)下,5分钟内可达到单线态氧产率60%。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缩合反应延长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的共轭体系,并在末端引入亲水的乙二醇链,解决了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改善了其水溶性;加载了顺铂分子在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上,引入了重原子铂,其对大幅度提高单线态氧产率做出主要贡献,提高了光动力治疗活性;同时引入了化疗和光动力治疗相结合的多模式治疗概念,增强顺铂药物的肿瘤靶向性的有益效果在细胞实验结果中也到了证明。相应的减少了单一铂类药物的毒副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近红外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其显著的优势在于生物相容性良好、水溶性好、单线态氧产率高、光稳定性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合成工艺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核磁谱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质谱谱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溶解性变化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谱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谱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光照稳定性结果谱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与未加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在不同时间下单线态氧产生对比图(以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溶液在415nm处吸收度的大小指示单线态氧生成量;上为目标分子化合物;下为不加载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见结构式II);
图9为根据图7得到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与未加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的单线态氧产率折线图(上为目标分子化合物,下为不加载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图;
图11为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在肿瘤细胞内的定位;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尾静脉注射得到各组织中铂元素的定量结果柱状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尾静脉注射得到各组织中铂元素的定量结果柱状图之二;
图1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抑瘤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一、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制备。
本具体实施例中目标分子化合物中R基团为(CH2CH2O)nCH2CH2OH,且n为3,即R基团为(CH2CH2O)3CH2CH2OH。其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所述,具体反应方程式参见图1,下述步骤中未提及的操作方法和实验试剂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操作方法和常用的实验试剂,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有限次常规实验及常规选择可以得到的。
实施例1
(1)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一步所示,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氟硼二吡咯衍生物。
(2)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二步所示,称量130毫克(1)中制备所得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和147毫克对羟基苯甲醛溶于体积比100-300倍的甲苯,并加入1毫升的冰醋酸和1毫升哌啶,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回流20小时后冰浴30分钟,将产生的固体产物用甲苯洗涤数次,后经旋转蒸发仪旋干得粗产品。再使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粗产品,洗脱剂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系,得到纯化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产率25%。
(3)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三步所示,称量80毫克(2)中所得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加入TsO(CH2CH2O)3CH2CH2OH,以摩尔比1:2的比例加入96毫克,以体积比100-300倍的丙酮作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加热冷凝回流48小时,后经萃取(二氯甲烷-水体系)干燥得到粗产品。经过层析柱(石油醚-丙酮体系)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产率50%。
(4)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在避光条件下,称量25毫克硝酸银和60毫克顺铂,在体积比100-300倍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24小时,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加入与顺铂摩尔比1:1的(3)中所得的目标产物前体后加热反应24小时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然后将该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产率10%。
实施例2
(1)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一步所示,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氟硼二吡咯衍生物。
(2)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二步所示,称量305毫克(1)中制备所得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和420毫克对羟基苯甲醛溶于体积比100-300倍的甲苯,并加入0.1毫升的冰醋酸和1毫升哌啶,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回流10小时后冰浴60分钟,将产生的固体产物用甲苯洗涤数次,后经旋转蒸发仪旋干得粗产品。再使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粗产品,洗脱剂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系,得到纯化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产率50%。
(3)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三步所示,称量180毫克(2)中所得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加入TsO(CH2CH2O)3CH2CH2OH,以摩尔比1:3的比例加入254毫克,以体积比100-300倍的丙酮作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加热冷凝回流24小时,后经萃取(二氯甲烷-水体系)干燥得到粗产品。经过层析柱(石油醚-丙酮体系)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产率30%。
(4)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在避光条件下,称量100毫克硝酸银和250毫克顺铂,在体积比100-300倍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10小时,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加入与顺铂摩尔比1:1.5的(3)中所得的目标产物前体后加热反应10小时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然后将该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产率5%。
实施例3
(1)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一步所示,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氟硼二吡咯衍生物。
(2)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二步所示,称量30毫克(1)中制备所得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和47毫克对羟基苯甲醛溶于体积比100-300倍的甲苯,并加入0.5毫升的冰醋酸和0.5毫升哌啶,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回流10小时后冰浴40分钟,将产生的固体产物用甲苯洗涤数次,后经旋转蒸发仪旋干得粗产品。再使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粗产品,洗脱剂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系,得到纯化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产率75%。
(3)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三步所示,称量80毫克(2)中所得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加入TsO(CH2CH2O)3CH2CH2OH,以摩尔比1:2的比例加入96毫克,以体积比100-300倍的丙酮作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加热冷凝回流24小时,后经萃取(二氯甲烷-水体系)干燥得到粗产品。经过层析柱(石油醚-丙酮体系)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产率80%。
(4)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在避光条件下,称量50毫克硝酸银和120毫克顺铂,在体积比100-300倍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14小时,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加入与顺铂摩尔比1:2的(3)中所得的目标产物前体后加热反应24小时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然后将该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产率30%。
实施例4
(1)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一步所示,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得到氟硼二吡咯衍生物。
(2)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二步所示,称量1300毫克(1)中制备所得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和1470毫克对羟基苯甲醛溶于体积比100-300倍的甲苯,并加入5毫升的冰醋酸和5毫升哌啶,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回流15小时后冰浴10分钟,将产生的固体产物用甲苯洗涤数次,后经旋转蒸发仪旋干得粗产品。再使用硅胶层析柱分离粗产品,洗脱剂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系,得到纯化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产率35%。
(3)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的制备:按照图1反应方程式中第三步所示,称量400毫克(2)中所得的氟硼二吡咯延长共轭体,加入TsO(CH2CH2O)3CH2CH2OH,以摩尔比1:2的比例加入510毫克,以体积比100-300倍的丙酮作为反应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加热冷凝回流48小时,后经萃取(二氯甲烷-水体系)干燥得到粗产品。经过层析柱(石油醚-丙酮体系)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前体,产率30%。
(4)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制备:在避光条件下,称量125毫克硝酸银和300毫克顺铂,在体积比100-300倍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反应36小时,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加入与顺铂摩尔比1.5:1的(3)中所得的目标产物前体后加热反应24小时得到目标分子化合物,然后将该目标分子化合物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产率18%。
最终所得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的1H NMR核磁谱图和ESI-MS质谱谱图参见附图2和附图3,其中ESI-MS质谱法中主要观察到的离子峰分子量是
+1150.13,这与目标产物的阳离子部分相一致,即[M-Cl-]的分子量+1150.39,结合参见附图3中对核磁峰的归属,证明所得化合物为目标分子化合物;同时测定了该经纯化的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参见图4和图5,由图可知,R基团为(CH2CH2O)3CH2CH2OH时,该目标分子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58nm,最大发射波长为674nm。
二、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水溶性的考察。
对于上述制备所得的目标分子化合物进行水溶性考察,具体步骤为:称取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化合物,第一种为目标化合物在共轭修饰之前的铂化合物,第二种化合物为目标产物在修饰亲水链前的铂化合物,第三种为本发明所述的目标分子铂化合物,参见图4,从左至右依次为上述化合物,由图可知,再未经共轭及亲水修饰时,两种化合物在水中呈难溶状态,有大量沉淀,而本发明的铂化合物溶于水后,为澄清透明的绿色溶液。因此可知,本发明的设计有利于其水溶性。
三、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光照稳定性的考察。
对于上述制备所得的目标分子化合物进行光照稳定性考察,具体步骤为:将上述目标分子化合物分别配置成0.01、0.02、0.05、0.10、0.20和0.5mM(即0.25、0.50、1.0、2.5、5.0、10.0μg/mL)的溶液,然后利用660nm激光器(0.72W/cm2)照射15分钟,每隔5分钟测量溶液的紫外吸收,结果参见图7。结果显示,本目标分子化合物溶液在不同时间的光照下其紫外吸收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且与目前已知的光敏剂ZnPc做对比,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展现出较为强大的光照稳定性,为后期的光动力治疗奠定基础。
四、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单线态氧产率的考察。
对于上述制备所得的目标分子化合物与未加载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分别进行单线态氧产率考察,具体步骤为:将上述两种物质分别配置成0.01、0.02、0.05、0.10、0.20和0.50mM(即0.25、0.50、1.0、2.5、5.0、10.0μg/mL)的溶液,其中包含等量的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利用660nm激光器(0.72W/cm2)照射5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溶液的紫外吸收,观察415分钟处溶液紫外吸收的变化(图8),由该变化情况绘图得到单线态氧产率折线图(图9)。由图7可以看出,有较好的光稳定性,且从图8和图9的结合中可以明显看出,本目标分子化合物相比不加顺铂的荧光分子化合物产生了极高的单线态氧产率,证明了本发明的目标分子化合物利用加载顺铂之后产生的重原子效应会急剧提高单线态氧产率。
五、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细胞毒性的考察。
取对数生长期的4T1细胞铺96孔板,接种密度为6×103/mL,每孔100μL,放入细胞培养箱恒温培养12小时,确定细胞贴壁后,倒掉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洗1-2次,加入用培养基配好的铜基白蛋白溶液,每孔100微升,光照组配置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得目标分子化合物浓度梯度为0.2、0.5、1.0、2.0、5.0μM,每个浓度4个复孔;非光照组配置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得目标分子化合物浓度梯度为5.0、10.0、25.0、50.0、100.0μM,每个浓度4个复孔;放入培养箱培养24小时后,更换培养液,光照组每孔分别在1.5W/cm2条件下,光照10分钟,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小时,加10μl浓度为5mg/mL的MTT的PBS溶液,4小时后弃去培养液,加入200μl的DMSO,振荡10分钟,酶标仪4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参见图9。由图9中可见该目标分子化合物的在光照下具有很低的IC50值,相比之下暗毒性很低,证明该目标分子化合物只有在特定激光下才能引起药物发挥毒性作用。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发现化合物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核,结果参见图11。
六、本发明所述铂类化合物进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所述:
(1)肿瘤模型的建立:培养4T1肿瘤细胞,将其消化制备成1×107个/mL细胞混悬液,保证细胞分散均匀,在小鼠腹部第二对乳头上侧种瘤,每只小鼠皮下注射100μl,每天观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体积公式:肿瘤体积=(长×宽2)/2。
(2)尾静脉注射上述具体实施例中所得目标分子化合物(30.0Mm/kg)至三组荷瘤小鼠体内,在注射后2h、6h、24h后分别取出三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和肿瘤,匀浆,并用2mL的硝酸对组织进行硝解,待组织硝解完全之后取出100μL稀释至10.0mL过膜之后用ICP-AES对各组织中的铂元素进行定量。通过上述IPC及荧光成像的测量方法得到小鼠各组织中铂含量的分布结果,参见图12和图13,由图可知本发明所述目标分子化合物在小鼠体内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
参照实施例一制备出来的目标化合物,对体内抑瘤效果考察。采用实施例六中步骤(1)建立肿瘤模型的方法构建小白鼠荷瘤模型,待肿瘤体积至60mm3时,按照以下设计给药:铂化合物单剂量注射浓度30.0mmol/kg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光照和非光照组,共4组,每组2只,第0天给药,第2天进行激光治疗(660nm,0.72W/cm2,10分钟)。由图14小鼠肿瘤的变化效果可知,注射生理盐水组,光照以及未光照条件下均对肿瘤的生长无影响,说明单独光照不能对肿瘤产生抑制效果。而注射高剂量铂化合物未光照条件下为发现能明显影响肿瘤的生长,说明单独的化合物抑制肿瘤的生长效果有限,而注射高剂量铂化合物光照后肿瘤部位能迅速产生损伤效果,肿瘤减小且在观察时间内未出现复发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铂类化合物的结构为式(Ⅰ)所示:
其中:R基团为(CH2CH2O)nCH2CH2OH,且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类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均大于6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铂类化合物的摩尔浓度为0.01-0.5mM范围时,在照射波长大于600nm,功率大于0.5W/cm2的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可生成单线态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在避光条件下,将硝酸银和顺铂按照摩尔比1:1加入反应容器中,然后加入硝酸银重量100~200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氮气保护下加热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再经高速离心,得上清液;在该上清液中加入与顺铂摩尔比0.5:1~1:1.5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加热反应24小时,然后通过常规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其中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式为式(II)所示:
其中:R基团为(CH2CH2O)nCH2CH2OH,且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顺铂药物的衍生物在制备化学治疗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大于600nm激光照射下,在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性的具有光动力学治疗效益的化疗分子药物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制备用于体内外荧光示踪用药物中的应用。
CN201510622798.8A 2015-09-25 2015-09-25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5198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2798.8A CN105198934B (zh) 2015-09-25 2015-09-25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2798.8A CN105198934B (zh) 2015-09-25 2015-09-25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934A CN105198934A (zh) 2015-12-30
CN105198934B true CN105198934B (zh) 2017-11-28

Family

ID=54946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2798.8A Active CN105198934B (zh) 2015-09-25 2015-09-25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8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9213B (zh) * 2016-09-26 2019-01-01 苏州大学 一种铂基化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40691B (zh) * 2022-05-31 2023-10-31 扬州大学 一种含荧光基团的双官能化顺铂衍生物及其杀灭细菌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oad-Band N∧N Pt(II) Bisacetylide Visible Light Harvesting Complex with Heteroleptic Bodipy Acetylide Ligands;Fangfang Zhong等,;《Inorg. Chem.》;20150831;第7803-7817页,通知书正文中称A2 *
Mitochondria-Localized Fluorescent BODIPY-Platinum Conjugate;Tingting Sun等,;《ACS Med. Chem. Lett.》;20150211;第430-433页 *
trans-Bis(alkylphosphine) platinum(II)-alkynyl complexes showing broadband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and long-lived triplet excited states;Huiru Jia等,;《J. Mater. Chem. C》;20140918;第9720-9736页,通知书正文中称A1 *
Water soluble distyryl-boradiazaindacenes as efficient photosensitizers for photodynamic therapy;Serdar Atilgan等,;《Chem. Commun.》;20061006;第4398-440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934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ou et al. A single molecule drug targeting photosensitizer for enhanced breast cancer photothermal therapy
Yao et al. The concept and examples of type-III photosensitizers for cancer photodynamic therapy
Gao et al. Unity makes strength: how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s advance the biomedical field
Li et al. Mitochondria-targeted smart AIEgens: Imaging and therapeutics
Qian et al. Light-activated hypoxia-responsive nanocarriers for enhanced anticancer therapy
Li et al. High-performance near-infrare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luminogen with mitophagy regulating capability for multimodal cancer theranostics
Li et al. Smart J-aggregate of cyanine photosensitizer with the ability to target tumor and enhance photodynamic therapy efficacy
CA2951729C (en) Albumin-indocyanine green-paclitaxel complex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CN106519213B (zh) 一种铂基化氟硼二吡咯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Hydrogen sulfide-specific and NIR-light-controllable synergistic activation of fluorescent theranostic prodrugs for imaging-guided chemo-photothermal cancer therapy
Zhang et al. Rational design of a high-performance quinoxalinone-based AIE photosensitizer for image-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08070275B (zh) 方酸染料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0003461A (zh) 多碘修饰的氟硼二吡咯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ang et al. Self-illuminating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enhanced therapeutic effect by optimization of the chemi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tep to the photosensitizer
CN107057398A (zh) 一种七甲川菁荧光染料及其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应用
Zhang et al. An activatable theranostic nanoprobe for dual-modal imaging-guided photodynamic therapy with self-reporting of sensitizer activa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n et al. Assembly of multifunction dyes and heat shock protein 90 inhibitor coupled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in nanoparticles for multimodal photodynamic/photothermal/chemo-therapy
Sun et al. Targeted and imaging-guided in vivo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umors using dual-function,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nanoparticles
Chen et al. Refashioning benzothiadiazole dye as an activatable nanoprobe for biomarker detection with NIR-II fluorescence/optoacoustic imaging
Mai et al. Improved IR780 derivatives bearing morpholine group as tumor-targeted therapeutic agent for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CN113683602B (zh) 一种用于缺氧肿瘤多模态治疗的七甲川花菁小分子和制备方法及应用
Zou et al. Designing a lysosome targeting nanomedicine for pH-triggered enhanced phototheranostics
Boscencu et al. Porphyrin macrocycles: General properties and theranostic potential
Qu et al. A rhodamine-based single-molecular theranostic agent for multiple-functionality tumor therapy
CN105198934B (zh) 具有近红外吸收的光动力学活性的铂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