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6821A -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6821A
CN105196821A CN201510757389.9A CN201510757389A CN105196821A CN 105196821 A CN105196821 A CN 105196821A CN 201510757389 A CN201510757389 A CN 201510757389A CN 105196821 A CN105196821 A CN 105196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stretching
shock absorber
car body
genera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73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5738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68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6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6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属于汽车技术领域的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包括电瓶、拉伸发电装置、拉伸杆、底板,底板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固结在一起,电瓶布置在车体的底部,拉伸发电装置的上端面与车体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拉伸杆的一端与拉伸发电装置铰接在一起,拉伸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固结在一起。在本发明中,拉伸发电装置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转变为电能。本发明设计合理,机构简单,适用于汽车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的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以汽油、柴油、天然气等燃料或者以电池、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由发动机作动力的运输工具。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但不包括专供农业使用的机械。轿车是汽车的一种,轿车是指用于载送人员及其随身物品,且座位布置在两轴之间的汽车。包括驾驶者在内,座位数最多不超过九个。一般轿车强调的是舒适性,以乘员为中心。而且是从经济性考虑出发,选择马力适中、排量小、耗油量小的发动机。汽车上的用电设备比较多,传统的汽车发电是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这样不仅会消耗一部分发动机能量,而且在储电器电能不足的情况下很多用电设备无法使用。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电系统也需要不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在颠簸时,汽车会产生大量的重力势能,但是利用汽车减震装置把这些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还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车体、前减震器、前车轴、车轮、后减震器、后车轴、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线束、排气管、电瓶、拉伸发电装置、拉伸杆、底板,车体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后减震器的顶部分别与车体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后减震器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相连接,车轮布置在前车轴、后车轴上,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布置在车体的前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线束相连接,排气管的前端与发动机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的后端伸到车体的外部,底板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后车轴固结在一起,电瓶布置在车体的底部,拉伸发电装置的上端面与车体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拉伸杆的一端与拉伸发电装置铰接在一起,拉伸杆的另一端与底板固结在一起,电瓶、拉伸发电装置、电子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线束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前减震器、后减震器内部均带有高压弹簧,拉伸发电装置可以把拉伸杆的拉伸力转换为电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把汽车颠簸时的重力势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在电瓶中,为汽车的各种电器提供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车体,2、前减震器,3、前车轴,4、车轮,5、后减震器,6、后车轴,7、发动机,8、电子控制单元,9、线束,10、排气管,11、电瓶,12、拉伸发电装置,13、拉伸杆,14、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车体1、前减震器2、前车轴3、车轮4、后减震器5、后车轴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线束9、排气管10、电瓶11、拉伸发电装置12、拉伸杆13、底板14,车体1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顶部分别与车体1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相连接,车轮4布置在前车轴3、后车轴6上,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排气管10的前端与发动机7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10的后端伸到车体1的外部,底板14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固结在一起,电瓶11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拉伸发电装置12的上端面与车体1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拉伸杆13的一端与拉伸发电装置12铰接在一起,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4固结在一起,电瓶11、拉伸发电装置12、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当汽车在道路上上下颠簸时,车体1会上下移动,底板14会相对不动,从而使拉伸发电装置12、拉伸杆1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拉伸杆13拉动拉伸发电装置12内部的发电机构产生电能,从而实现汽车重力势能向电能的转换。

Claims (2)

1.一种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包括车体(1)、前减震器(2)、前车轴(3)、车轮(4)、后减震器(5)、后车轴(6)、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线束(9)、排气管(10),车体(1)的底部带有三个凸起结构,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顶部分别与车体(1)前后两个凸起结构相连接,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的底部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相连接,车轮(4)布置在前车轴(3)、后车轴(6)上,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布置在车体(1)的前部,发动机(7)、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排气管(10)的前端与发动机(7)的排气道相连接,排气管(10)的后端伸到车体(1)的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瓶(11)、拉伸发电装置(12)、拉伸杆(13)、底板(14),底板(14)的两端分别与前车轴(3)、后车轴(6)固结在一起,电瓶(11)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拉伸发电装置(12)的上端面与车体(1)的中间部位凸起结构固结在一起,拉伸杆(13)的一端与拉伸发电装置(12)铰接在一起,拉伸杆(13)的另一端与底板(14)固结在一起,电瓶(11)、拉伸发电装置(12)、电子控制单元(8)之间通过线束(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减震器(2)、后减震器(5)内部均带有高压弹簧,拉伸发电装置(12)可以把拉伸杆(13)的拉伸力转换为电能。
CN201510757389.9A 2015-11-09 2015-11-09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Pending CN1051968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7389.9A CN105196821A (zh) 2015-11-09 2015-11-09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7389.9A CN105196821A (zh) 2015-11-09 2015-11-09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6821A true CN105196821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7389.9A Pending CN105196821A (zh) 2015-11-09 2015-11-09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68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1797A (zh) * 2020-09-18 2021-01-12 江苏沃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控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1797A (zh) * 2020-09-18 2021-01-12 江苏沃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能量回收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8347A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202320499U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104442419A (zh) 多能源利用式汽车
CN104442276A (zh) 汽车空调远程控制系统
CN105711430B (zh) 太阳能混合动力汽车续航能力增强系统
CN105196821A (zh) 多功能汽车减震装置
CN101992683A (zh) 重力转化成动力的自行化节能车
CN105244988A (zh) 余热能源回收装置
CN102632785A (zh) 能量再生装置
CN202528794U (zh) 用于悬架系统的能量再生装置
CN105235514A (zh) 带有凸起结构的底盘系统
CN104354597A (zh) 车用热能利用系统
CN104309575A (zh) 发动机远程控制系统
CN105275762A (zh) 加减速能量吸收转换系统
CN105332870A (zh) 颠簸型重力势能吸收利用系统
CN203974581U (zh) 电动车震动能收集系统
CN104405227A (zh) 车门自动开关系统
CN206900498U (zh) 太阳能货车车厢及厢式货车
CN202283936U (zh) 一种中巴车底盘
CN104290608A (zh) 车用新能源发电系统
CN104389476A (zh) 汽车窗户开关装置
CN104309576A (zh) 汽车后备箱远程开启装置
CN105449811A (zh) 移动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CN105332770A (zh) 客车内部多种能量吸收转换系统
CN104442628A (zh) 配有热电转换装置的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