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3735A -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3735A
CN105193735A CN201410284327.6A CN201410284327A CN105193735A CN 105193735 A CN105193735 A CN 105193735A CN 201410284327 A CN201410284327 A CN 201410284327A CN 105193735 A CN105193735 A CN 105193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lactic acid
acid microsphere
purposes
microsphere
malignant tum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4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茂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843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3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3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聚乳酸微球用于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可采用聚乳酸微球直接作为恶性肿瘤介入手术中的栓塞剂,也可以利用其作为载体携带局部化疗药到达靶器官,从而达到阻断肿瘤血供的同时局部化疗的效果。

Description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是经动脉内导管将栓塞剂有控制地输注到脏器供血动脉内,使之发生闭塞,从而改变靶器官血液动力学状态,减少出血动脉数量,达到靶组织和靶器官减少或停止出血医疗技术。栓塞的目的是阻断减少对靶区的血供,从而减少或停止靶组织和靶器官肿瘤细胞的出血状态。
治疗肿瘤性疾病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适应症由最初的肾癌、肝癌扩展到现在的人体的大多数实体肿瘤以肝脏为例,由于肝脏是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的器官,而正常肝组织70%~90%的血液来自门静脉,而肝癌肿瘤中则有95%的血液来自肝动脉,所以肝动脉栓塞既可以对肝癌进行治疗,又不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使得肝动脉栓塞成为目前治疗(无法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同时具有栓塞作用和治疗作用的栓塞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新用途。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乳酸微球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恶性肿瘤包括可通过栓塞治疗的恶性肿瘤。
所述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癌、肾癌、胃癌、头颈部肿瘤、子宫肌瘤、膀胱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聚乳酸微球,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还含有化疗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聚乳酸微球包括聚乳酸微球的均聚物、和/或共聚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共聚物是由聚乳酸微球和三丙烯、乙醇酸构成的共聚物。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球粒径为10-200μm,较佳地为30-150μm,更佳地,为50-80μ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注射剂、粉剂、乳剂、微丸剂、冻干剂、栓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栓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聚乳酸微球的浓度为1-9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流体法、膜乳化法、微通道乳化法、静电液滴法。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栓剂,所述的栓塞制剂包括聚乳酸微球,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栓剂还包括聚乳酸-三丙烯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的共聚物、海藻酸钠或其组合。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对所需要的对象施用聚乳酸微球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栓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所需要的对象为患有恶性肿瘤的哺乳动物,例如人、鼠、兔。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意外地发现,将常用的聚乳酸或其与其他可降解载体形成的微球可直接用于恶性肿瘤的栓塞治疗。本发明人利用了聚乳酸微球在人体内缓慢释放的特性,将其复合在栓塞制剂中,从而使其能够达到阻止肿瘤的血供,而聚乳酸微球还可以将化疗剂的活性成分带至靶部位,从而达到切断血供、局部化疗的双重效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栓塞制剂
如本文所用,术语“栓塞制剂”、“栓剂”可互换使用,均指含有本发明聚乳酸微球的、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栓塞制剂。
聚乳酸及聚乳酸微球
聚乳酸是一种用途最广的生物可降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有无毒性、可控制生物降解、原料易得、生物相容性较好等优点,它在生物体内经过酶分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在重要器官内聚集,其降解速率与聚合物的分子量密切相关。
如本文所用,术语“聚乳酸微球”包括聚乳酸微球以及聚乳酸微球与其他载体的共聚物。其中,所述的其他载体可包括本领域常用的可降解载体。优选地,所述的共聚物(但不限于)包括聚乳酸-三丙烯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或其组合。所述的共聚物中,聚乳酸与其他载体的比例可根据成品制剂的水溶性或脂溶性要求进行调配或制备。
因此,本发明利用聚乳酸微球在体内的缓释效应,制备为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栓塞制剂,即可采用仅含有聚乳酸微球的栓塞制剂作为临时阻断肿瘤血供的栓剂,也可采用聚乳酸微球包裹其他化疗剂作为活性成分的载体,在栓塞肿瘤血管的同时使药物在目标血管处缓慢释放以达到化疗作用,减少化疗药的用量。
制备方法
可用于本发明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常用的有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和喷雾干燥法三种,目前已知的有以下七种:
乳化-溶剂挥发法
溶剂挥发法是将不相混溶的两相通过机械搅拌或超声乳化制成乳液,内相里的溶剂扩散进入外相然后挥发除去,从而析出成球材料,最后固化形成微球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所制微球成球率高、球形圆整、表面光滑,是目前制备PLA、PLGA微球最常用的方法,比较适合制备小批量的微球。该法是根据溶剂系统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体系。其中,O/W(水包油)和O/O(油包油)法适用于包埋水不溶性药物,W/O(油包水)、W/O/O(油包油包水)和W/O/W(水包油包水)3种方法都适用于包埋水溶性药物,而W/O/O法可获得很高的包封率,W/O/W可用于包埋在有机溶剂中易被破坏的物质(如蛋白和多肽类)。此外,随着药物微粉化技术的普及,目前已发展出使用S/O/O(油包油包固)和S/O/W(水包油包固)两种新方法。前者能避免油水界面和超声乳化,较好地保留药物活性;后者不仅有S/O/O法的优点,还能避免复乳法制备的微球累积释放不完全的缺点,而且收集洗涤操作简单,分散相容易洗净,适合大规模制备多肽、蛋白类微球。
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是先将药物以固体或乳滴形式分散于PLA的溶液中为凝聚核,再向该溶液中滴加凝聚剂,使PLA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沉积于凝聚核表面,产生新相(凝聚相),搅拌下使沉积→溶解→沉积过程不断进行,从而形成良好的球形微粒。相分离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作为凝聚剂,但这些溶剂最终较难从微球产品中移除,从而带来毒性、环境污染、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且相分离方法不适合制备较小粒径的微球。
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将聚合物溶解在低沸点的溶剂中,药物通过溶解或以小颗粒分散的方法预先载入聚合物溶液中,然后将溶液用雾化器喷雾,同时用向上流动的氮气干燥,从而制备载药微球的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快速,加工参数少,适用于各种药物、蛋白、多肽类微球的制备,并且简化了灭菌工艺,最适合微球的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流体法
温度和压力处于临界点之上的流体即为超临界流体,此状态下的流体密度接近于液体而黏度接近于气体,因而具有较好的溶解和扩散性能。在制备载药微球的过程中,通常将超临界流体作为抗溶剂,利用超临界流体与有机溶剂互溶性好的特性,使难溶于超临界流体的聚合物从有机溶剂析出,或从溶液液滴中萃取出有机溶剂,从而得到目标微粒。该法在制备药物载体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既可将难溶性药物微细化成纳米粒子,又可将药物包埋于高分子材料中,制成具有核壳结构且能实现药物缓控释的载药微球。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溶剂残留量低、条件温和、周期短等优势。
膜乳化法
膜乳化技术是通过无机膜微孔将分散相在外加压力的作用下,压入连续相中形成乳状液,通过控制分散压力和膜孔径,实现乳状液滴的单分散性以制备粒径均一微球的方法。与机械搅拌、超声乳化等传统乳化方法相比,具有微球粒径均一性好和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势。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PLA微球能获得较窄的粒径分布。但受膜微孔粒径大小的限制,使用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一般小于100μm。另外,用SPG膜乳化法也不适于制备更高亲水性单体的微球,比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因为SPG膜是由亲水的Al2O3-SiO2组成,囊壁极易被亲水性单体浸湿而导致大小不一致的液滴形成。
微通道乳化法
微流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上可操纵形成微小体积的液滴,因而逐渐发展出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微通道液滴技术。与传统的乳化过程中产生的液滴相似,微流控上液滴也分为O/W、W/O、W/O/W和O/W/O型,但是二者的制备方法截然不同。在微流控芯片中利用两种不互溶的液体产生液滴,是以其中一种液体作为连续相,以另外一种液体作为分散相,借助芯片的通道结构和外力操控,连续相会将分散相剪切成均匀的微小体积单元分散于连续相中,即形成液滴。微流控芯片上可精确控制两相流速,确保制备的液滴大小均一、组成均匀、性质稳定。另外,微流控芯片上改变两相流体的流速,即改变了水/油两相表面张力和剪切力的大小,生成液滴的大小将会改变,因此利用微流控芯片还可制备大小不同的液滴。目前常用的生成液滴的微流控芯片通道类型有T型通道、流体聚焦通道、同心毛细管通道、双T型通道等,可成功制备O/W、W/O、W/O/W和O/W/O型液滴。其在制备单分散微球中的应用已崭露头角,该法具有流场分布均匀、操作条件温和、容易控制、制备微球粒径均一、大小可控等优点。缺点是制备微球时微流道易堵塞。
静电液滴法
静电液滴法制备微球技术,与静电纺丝技术类似,是在锐孔和接收液之间施加高压静电场,产生的静电作用力拉伸聚合物溶液,使之不连续成丝而成一个个液滴,克服自身表面张力滴入接收液,固化成球,具有简便高效、条件温和等特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含有聚乳酸微球的栓塞制剂可同时达到阻断肿瘤血管以及局部化疗的效果。此外,聚乳酸及其衍生物作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在医学工程及制药方面有着较长的应用历史,成熟的制备工艺,可靠的实验基础及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实施例1聚乳酸微球栓剂的制备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含有其他化疗剂成分药物的聚乳酸微球栓剂。
实施例2含药物的聚乳酸微球栓剂的制备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含有化疗剂成分药物的聚乳酸微球栓剂。
实施例3聚乳酸微球栓剂的应用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了经皮的导管内聚乳酸微球栓剂放置的治疗,结果显示,经栓塞的血管明显血供减少,且肝癌患者的肿瘤体积有明显减小。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聚乳酸微球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组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癌、肾癌、胃癌、头颈部肿瘤、子宫肌瘤、膀胱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聚乳酸微球,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微球包括聚乳酸微球的均聚物、和/或共聚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粒径为10-200μm,较佳地为30-150μm,更佳地,为50-8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括注射剂、粉剂、乳剂、微丸剂、冻干剂、栓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微球的浓度为1-99%。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溶剂挥发法、相分离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流体法、膜乳化法、微通道乳化法、静电液滴法。
9.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栓塞制剂包括聚乳酸微球,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10.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需要的对象施用聚乳酸微球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栓剂。
CN201410284327.6A 2014-06-23 2014-06-23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Pending CN105193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4327.6A CN105193735A (zh) 2014-06-23 2014-06-23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4327.6A CN105193735A (zh) 2014-06-23 2014-06-23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3735A true CN105193735A (zh) 2015-12-30

Family

ID=54941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4327.6A Pending CN105193735A (zh) 2014-06-23 2014-06-23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373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316A (zh) * 2005-09-28 2007-04-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含阿霉素的微球,其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250A (zh) * 2013-01-22 2013-05-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251A (zh) * 2013-01-22 2013-05-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CN10375185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同济大学 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聚乳酸类栓塞微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316A (zh) * 2005-09-28 2007-04-04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含阿霉素的微球,其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250A (zh) * 2013-01-22 2013-05-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3251A (zh) * 2013-01-22 2013-05-08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一种丹参酮ⅱa-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的用途
CN103751856A (zh) * 2014-01-22 2014-04-30 同济大学 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性的聚乳酸类栓塞微球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NCREDI,ET AL: "Changes in Rat Liver Microcirculation after Experimental Hepat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Embolic Agents", 《RADIOLOGY》 *
Y.M.WANG,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taxol release from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isopropyl myristate and degradation of the microsphere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
冷波等: "聚乳酸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重庆工学院学报》 *
王奇: "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抑制肝癌栓塞后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医药卫生科技辑》 *
谢茵等: "抗癌栓塞剂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mpardelli et al. Supercritical fluids applications in nanomedicine
Windbergs et al. Biodegradable core–shell carriers for simultaneous encapsulation of synergistic actives
Vladisavljević et al. Glass capillary microfluidics for production of monodispersed poly (DL-lactic acid) and polycaprolactone microparticles: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CN108721684A (zh) 一种核壳型预装化疗药物栓塞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ES2318531T3 (es) Vehiculo de administracion que contiene nanoparticulas.
Zhao et al. Application advance of electrosprayed micro/nanoparticles based on natural or synthetic polymers for drug delivery system
JP2001501931A (ja) 蛋白質安定化した薬理学的活性薬剤、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Singh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microspheres: A Review
Mullaicharam Nano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Gurung et al. An overview on microspheres
CN101653420A (zh) 超声控释靶向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Moore et al. Shape-specific microfabricated 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 review
Bhujel et al. Prac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of polymeric microparticles with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Wang et al. Blood cells as supercarrier systems for advanced drug delivery
CN103990185B (zh) 一种卡拉胶和明胶微球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5484B (zh) 一种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的方法及其产品
Tabernero et al. Survey of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iques for produc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a potential use in cancer therapy
CN103877625B (zh) 一种栓塞用plga/白芨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95487B (zh) 一种制备可降解聚合物载药微球的双注射系统
CN105214145A (zh) 聚乳酸微球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CN102772367B (zh) 一种靶向复合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5193735A (zh) 聚乳酸微球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Sailaja et al. Review on microspheres as a drug delivery carrier
JP2016084298A (ja) 血管注射用乳化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製造に用いるデバイス
Kanwar et al.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s) an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s):: Fabr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for Impending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