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1230B -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 Google Patents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1230B
CN105191230B CN201480016605.8A CN201480016605A CN105191230B CN 105191230 B CN105191230 B CN 105191230B CN 201480016605 A CN201480016605 A CN 201480016605A CN 105191230 B CN105191230 B CN 105191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sp
standby
forwarding
ingress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66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1230A (zh
Inventor
陈怀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9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1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1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提供入口故障保护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可以沿着主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并且可以用于接收标识沿所述主LSP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入口保护请求消息。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生成转发表,所述转发表包括沿所述主LSP的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沿备LSP的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在典型操作中,所述网络节点可以从标签交换网络内的第一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并且可以使用所述主LSP发送所述数据流量。当所述第一源路径中出现入口节点故障时,所述网络节点可以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备LSP发送所述数据流量。

Description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相关申请案交叉申请
本发明要求2013年6月18日由Huaimo Chen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标签交换路径入口的下一跳保护(Next Hop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 Ingress)”的第61/836,514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以及2014年6月17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Next Hop Ingress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的第14/306,855号美国专利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这两个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均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领域,且在具体实施例中,涉及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ing path,LSP)系统中,第二LSP可以用作主LSP的备LSP,以在出现主入口节点故障时保护主LSP。第二LSP可能很耗资源,因为第二LSP可能使用与第一LSP的预留带宽相当的额外网络带宽。此外,第二LSP可能会重新路由造成流量传递时延的数据流量。这种延迟在某些系统(例如,诸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电视之类的实时业务)中可能不被接受。传统系统同样也会误检测主LSP的主入口节点的故障。主入口节点故障的误检测可能会导致主LSP的主入口节点和第二LSP的备入口节点都将相同的数据流量传递给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传递给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重复流量可能会造成业务中断。另外,备入口节点在第二LSP内的位置可能会受限制。例如,备入口节点可能不是主入口节点沿主LSP的下一跳。
发明内容
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提供主LSP的入口故障保护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用于接收标识沿主LSP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网络节点的路径信息。所述网络节点可以创建到所述其它节点的备LSP并且为所述路径信息中标识的其它网络节点生成沿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实体。数据流量可以从第一源路径传送到所述其它网络节点。响应于检测所述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可以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来自所述第二源路径的所述数据流量可以通过所述备LSP发送给所述其它网络节点。
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提供主LSP的入口故障保护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用于接收标识沿主LSP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入口保护请求消息。所述网络节点可以为所述其它节点创建备LSP并且可生成转发表,所述转发表包括沿所述主LSP的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沿备LSP的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在典型操作中,所述网络节点可以从标签交换网络内的第一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并且可以使用所述主LSP发送所述数据流量。当所述第一源路径中发生入口节点故障时,所述网络节点可以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并且可以使用所述备LSP发送所述数据流量。
在又一示例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一种提供主LSP的入口故障保护的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用于接收入口保护消息和接收数据流量,所述入口保护消息将所述网络节点标识为备入口节点并且标识沿主LSP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也可以用于创建到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备LSP并且可生成转发表,所述转发表包括沿所述主LSP的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沿备LSP的所述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用于:不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时,从第一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所述网络节点可以用于:不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使用所述主LSP传输数据流量;以及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使用备LSP传输数据流量。
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书,可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和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现参阅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而描述的以下简要说明,其中的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是可以操作本发明实施例的标签交换系统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网元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消息对象的示例实施例。
图8是消息子对象的示例实施例。
图9是消息子对象的另一示例实施例。
图10是消息子对象的另一示例实施例。
图11是入口节点保护方法的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理解,尽管下文提供一项或多项实施例的说明性实施方案,但所公开的系统和/或方法可使用任何数目的技术来实施,无论该技术是当前已知还是现有的。本发明决不应限于下文所说明的说明性实施方案、附图和技术,包括本文所说明并描述的示例性设计和实施方案,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以及其等效物的完整范围内修改。
本文公开了各种建立备LSP、检测涉及LSP的主入口节点的故障、生成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以及控制从源节点经由备入口节点和备LSP到主入口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的数据流量传递的示例实施例。数据流量可以从网络和/或源节点经由备入口节点和备LSP传递给主入口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网络、源节点,和/或备入口节点可以检测到主LSP的主入口节点故障并且可以经由备入口节点和备LSP将数据流量重新路由到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主入口节点故障可以通过利用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确定,以降低主入口节点检测时误报故障的次数。在确定发生主入口节点故障(例如,非链路故障)之后,备入口节点可以激活备LSP并将流量经由备LSP传递给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备入口节点可以响应于主入口节点检测中的误报故障防止传递重复流量。对涉及MPLSTE LSP的主入口节点的故障的防护的一些示例在发明名称为“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入口和出口(Protecting Ingress and Egress of a Label Switched Path)”的第12/683,968号美国专利申请案以及发明名称为“保护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入口和出口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gress and Egress of a Point-To-MultipointLabel Switched Path)”的第12/983,587号美国申请案中描述,这两个申请案的内容均以引入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
图1是可以操作本发明实施例的标签交换系统100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标签交换系统100包括通过包括多个网络节点的标签交换网络101(例如,分组交换网络)与多个客户端节点150进行数据通信的多个源节点140。标签交换网络101可以用于沿使用标签交换协议,例如MPLS或者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GMPLS),建立的路径路由或交换数据流量(例如,数据报文或帧)。或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这些报文可以通过使用任意其它合适的协议建立的路径路由或交换。标签交换网络101可以用于在至少一些网络节点之间和/或在源节点140和至少一些网络节点之间建立多个LSP。LSP可以是点对点(point-to-point,P2P)LSP或者点对多点(point-to-multipoint,P2MP)LSP并且可以用于传输数据流量(例如,使用报文和报文标签进行路由)。
多个网络节点可以是多个出口节点121、122和多个内部节点130。出口节点121、122和内部节点130可以是支持通过标签交换网络101传送数据流量(例如,数据报文)的任意设备或部件。例如,网络节点可以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的用于传送报文的任意其它合适的网络设备,或其组合。网络节点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其它网络节点的数据,确定向哪些网络节点发送数据(例如,通过逻辑电路或转发表),和/或向其它网络节点传输数据。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至少一些网络节点可以是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ed router,LSR)并且可以用于修改或更新在标签交换网络101中传送的报文的标签。此外,至少一些网络节点可以是标签边缘路由器(label edgerouter,LER)并且可以用于插入或移除在标签交换网络101和源节点140和/或客户端节点150之间传送的报文的标签。
源节点140和/或客户端节点150可以是标签交换网络101外部的或与标签交换网络101不同的网络或网络节点。或者,源节点140和/或客户端节点150可以是标签交换网络101的一部分和/或并入在标签交换网络101中。标签交换网络101包括第一入口节点(例如,主入口节点)111、第二入口节点(例如,备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130、多个第一出口节点(例如,主出口节点)121,以及多个第二出口节点(例如,备出口节点)122。虽然标签交换网络101示为包含第一入口节点111、第二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130、多个第一出口节点121和多个第二出口节点122,但是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任意其它合适的配置和/或其组合可以额外地或者可供选择地并入到标签交换网络101中。
可以配置标签交换网络101,以便可以在网络节点之间和/或在网络和至少一些网络节点之间建立多个LSP(例如,P2P LSP和/或P2MP LSP)。标签交换网络101可以包括主LSP(例如,P2P LSP),用于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140传送给客户端节点150。主LSP可以包括第一入口节点111、一个或多个内部节点130,以及第一出口节点121。标签交换网络101还包括备LSP(例如,备P2P LSP)。备LS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旁路P2P LSP和/或P2MP LSP。
备LSP可以是P2P迂回隧道。备LSP可以通过以下操作创建:计算第二入口节点112到第一入口节点111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的路径,沿计算的路径建立备LSP,向包含入口故障保护消息对象的第二入口节点112发送路径(PATH)消息,接收响应于该PATH消息的预留(RESV)消息,以及为备LSP创建一个或多个转发状态(例如,转发表)。入口故障保护消息对象可以如图7所述。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备LSP可以如发明名称为“保护标签交换路径的入口和出口(Protecting Ingress and Egress of a Label Switched Path)”的第12/683,968号美国专利申请案中所述建立。PATH和RESV消息与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请求注解(Request for Comment,RFC)6510定义的PATH和RESV消息类似。
图2是可以用于通过图1所示的网络100的至少一部分传送和处理流量的网元200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至少一些本发明中所描述的特征/方法可以在网元200中实现。例如,本发明中的特征/方法可以通过硬件、固件和/或安装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来实现。网元200可以是通过网络、系统,和/或域传送数据的任意设备(例如,接入点、接入点台站、服务器、客户端、用户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此外,术语网络“单元”、网络“节点”、网络“部件”、网络“模块”,和/或类似术语可以互换使用,用于概括性地描述网络设备;并且除非本发明另有特别规定和/或声明,这些术语不具有特定或特殊含义。在一示例实施例中,网元200可以是用于实施入口故障保护的装置。例如,网元200可以是或者并入在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或内部节点130。
网元200可以包括耦合到收发器(transceiver,Tx/Rx)220的一个或多个下行端口210,Tx/Rx 220可以是发射器、接收器,或其组合。Tx/Rx220可以通过下行端口210传输和/或接收来自其它网络节点的帧。类似地,网元200可以包括耦合到多个上行端口240的另一Tx/Rx 220,其中Tx/Rx220可以通过上行端口240传输和/或接收来自其它节点的帧。下行端口210和/或上行端口240可以包括电和/或光发射和/或接收部件。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网元200可以包括耦合到Tx/Rx 220的一个或多个天线。Tx/Rx 22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无线传输和/或接收来自其它网元的数据(例如,报文)。
处理器230可以耦合到Tx/Rx 220并且用于处理帧和/或确定向哪些节点发送(例如,传输)报文。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处理器2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多核处理器和/或存储器模块250,存储器模块250可用作数据存储器、缓冲器等。处理器230可以实现为通用处理器或者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的一部分。虽然处理器230被图示为单个处理器,但其并不仅限于此,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处理器230可以用于生成备LSP、生成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检测主入口节点的故障、激活转发表项,并使用备LSP和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
图2示出了可以耦合到处理器230的存储器模块250,其可以是用于存储各种类型数据的非瞬时介质。存储器模块250可以包括包含辅助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的存储器设备。辅助存储器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磁盘驱动器、光驱动器、固态驱动器(solid-state drive,SSD),和/或磁带机,用于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而且如果RAM的容量不足以存储所有工作数据,辅助存储器则用作溢流存储设备。辅助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程序。当选择执行这些程序时,这些程序将加载至RAM中。ROM用于存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指令,还可能用于存储程序执行期间读取的数据。ROM为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相对于辅助存储器的较大存储容量而言,其存储容量通常较小。RAM用于存储易失性数据,还可能用于存储指令。对ROM和RAM的访问通常都比对辅助存储器的访问要快。
存储器模块250可用于存放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实施例的指令。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存储器模块250包括可以在处理器230上实现的入口保护模块260。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入口包括模块260可以在备入口节点(例如,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或内部节点130)上实现以实施入口节点保护方案,例如图11所述的方法1100。例如,备入口节点可以使用入口保护模块260以通过备LSP生成主LSP的其它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并且在发生主入口节点故障时,可以使用备LSP向其它网络节点发送数据流量。
应理解,通过编程可执行指令和/或将可执行指令编程加载到网元200上,处理器230、缓存,和长期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被更改,从而将网元200部分转变成具有本发明所教示的新颖功能的特定机器或装置,例如多核转发架构。可通过将可执行软件加载至计算机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设计规则转换成硬件实施,这在电力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是很基础的。决定使用软件还是硬件来实施一个概念通常基于对设计稳定性及待生产的单元数量的考虑,而不是从软件领域转换至硬件领域中所涉及的任何问题。一般来说,经常变动的设计更适于在软件中实现,因为重新编写硬件实施方案比重新编写软件更为昂贵。一般而言,将投入量产的稳定设计可首选以硬件(例如,通过ASIC)实现,这是因为对于大型生产活动,硬件实现的成本可能要低于软件实现。设计通常可以以软件形式进行开发和测试,之后通过本领域众所周知的设计规则转变成对软件的指令进行硬连线的ASIC中的等效硬件实施方案。按照同样的方式,新型ASIC控制的机器是一种特定机器或装置,同样地,已编程和/或加载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也可视为一种特定的机器或装置。
本发明的任意处理可通过使处理器(例如,通用多核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产品提供给使用任意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存储在计算机或网络设备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中。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意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例如,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可录光盘(compact disc recordable,CD-R)、可重写光盘(compact disc rewritable,CD-R/W)、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蓝光(注册商标)光盘(Blu-ray disc,BD),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还可将计算机程序产品提供给使用任意类型的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或网络设备。例如,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线(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图3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300的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标签交换系统300包括标签交换网络302,该标签交换网络302包含多个网络节点306A至306L,具体而言,包含主入口节点306A、备入口节点306B、多个内部节点306C至306K,以及出口节点306L。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入口节点111,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306C至306K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内部节点130,出口节点306L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出口节点121或第二出口节点122。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是入口节点或内部节点。虽然标签交换网络302示为包含主入口节点306A、备入口节点306B、多个内部节点306C至306K,以及出口节点306L,但是在一个或多个示例实施例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任意其它合适的配置和/或其组合可以额外地或者可供选择地并入标签交换网络302。标签交换网络302可以与源节点304和客户端节点308进行数据通信。源节点304和/或客户端节点308可以是标签交换网络302外部的或与标签交换网络302不同的网络或网络节点。或者,源节点304和/或客户端节点308可以是标签交换网络302的一部分和/或并入在标签交换网络302中。
标签交换系统300可以用于利用一个或多个LSP(例如,一个或多个P2P LSP和/或P2MP 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3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308。在图3中,标签交换网络302可以配置为利用P2P主LSP。主LSP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306A、备入口节点306B、内部节点306D和306G,以及出口节点306L。在图3中,主LSP以实线箭头示出。标签交换系统30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备LSP,用于保护主LSP的主入口节点306A并在主LSP的主入口节点306A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304转发给客户端节点308。备LSP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P2P LSP和/或P2MP LSP。备LSP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306B及主入口节点306A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例如,备LSP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306B及内部节点306D。
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源节点304可以用于同时向主入口节点306A和备入口节点306B传送数据流量。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源节点304可以用于在典型操作期间向主入口节点306A发送数据流量并在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主入口节点306A切换到备入口节点306B。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配置为LSP(例如,主LSP)的主入口节点。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3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308。主入口节点306A还用于与备入口节点306B通信以向备LSP发送信号。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用于将入口保护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传送给备入口节点306B以建立一个或多个备LSP。
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由网络运营商预先确定。或者,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网络拓扑信息自动选择(例如,通过路径计算单元(pathcomputation element,PCE))。例如,PCE可以用于将所选的备入口节点306B通知其它网络节点。在图3中,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是主入口节点306A的下一跳节点并且可以是主LSP的成员。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建立到主入口节点306A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备LSP,并在主入口节点306A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传递给客户端节点308。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主入口节点306A的消息对象,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在转发表中生成主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转发表可以在备入口节点306B内存储和维护。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接收来自源节点304的数据流量并使用一个或多个备LSP将数据流量传送给沿一个或多个主LSP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例如,主入口节点306A的下一跳节点)。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在主入口节点306A上未检测到故障时丢弃来自源节点304的数据流量。
表1是包括主LSP的转发表项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转发表可以用于维护多个入标签、多个出标签、多个到下一跳的接口的标识符、状态标识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的任意其它合适的路由信息,或其组合。入标签可以指示数据报文的发送方。转发等价类(Forwarding Equivalent Class,FEC)可以指示流量来自源节点(例如,图1所述的源节点140)并将通过LSP发送。出标签可以由下一跳网络节点分配并且可以指示数据报文的下一跳。到下一跳的接口的标识符可以标识与出标签对应的与下一跳关联的接口(例如,端口)。状态标识符可以指示转发表项为活动状态还是非活动状态。活动状态可以指示转发表项可用于转发数据流量。非活动状态可以指示转发表项可不用于转发数据流量。
入标签/FEC 出标签 到下一跳的接口 状态
L1 L2 到节点306D 活动
FEC1 L2 到节点306D 非活动
表1—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
标签交换网络302可以用于利用P2P 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3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308。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是沿主LSP的主入口节点306A的下一跳节点。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通常用于通过入标签L1从主入口节点306A接收来自第一源路径的数据流量并使用主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使用出标签L2通过到出标签对应的下一跳的接口向下一跳发送数据流量。当源节点304和/或备入口节点306B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时,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活动切换到非活动并且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非活动切换到活动。在一示例实施例中,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大约同时切换。在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之后,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通过第二源路径接收来自源节点304的数据并且使用备LSP的转发表项向内部节点306D发送数据流量。
标签交换系统300可以包括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标签交换系统300所使用的故障检测链路可以包括双向故障检测(bidirectional fault detection,BFD)会话、P2PLSP,和/或任意其它合适的故障检测链路。故障检测链路可以包括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或者多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多跳链路。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故障检测链路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306A和备入口节点306B之间的BFD会话350、源节点304和主入口节点306A之间的BFD会话352,和/或源节点304和备入口节点306B之间的经由主入口节点306A的BFD会话354。
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使用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例如,BFD会话350和/或BFD会话354)检测涉及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因此,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配置为源-备检测器模式(例如,和源节点304一起执行故障检测)或备检测器模式(例如,备入口节点306B执行故障检测)。当备入口节点306B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中的故障时,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从源节点304接收原定发往主LSP的数据流量。在接收数据流量之后,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将数据流量导入到备LSP中和/或主入口节点306A的下一跳节点中,使得数据流量合并到主LSP中。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通过确定BFD会话350异常(例如,不运行)检测到备入口节点306B和主入口节点306A之间的连接故障。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故障检测链路使用BFD会话350和BFD会话354。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通过确定BFD会话354异常且BFD会话350正常(例如,正在运行)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和源节点304之间的连接故障。另外,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通过确定BFD会话354和BFD会话350均异常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中的故障。为了响应于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和源节点304之间的连接故障或者检测到主入口节点306A中的故障,备入口节点306B可以用于从源节点304接收主LSP的数据流量并将数据流量导入到备LSP中和/或主入口节点306A的下一跳节点中,使得数据流量被合并到主LSP中。
源节点304可以用于使用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例如,BFD会话352和/或BFD会话354)检测涉及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因此,源节点304可以配置为源检测器模式(例如,源节点执行故障检测)或源-备检测器模式。源节点304可以用于通过确定BFD会话352异常检测到涉及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为了响应于检测到涉及主入口节点306A的故障,源节点304可以用于将原定发往主LSP的流量发送给备入口节点306B并停止向主入口节点306A发送流量。因此,当BFD会话352异常时,源节点304将流量流从主入口节点306A切换到备入口节点306B。
图4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400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标签交换系统400包括标签交换网络402,该标签交换网络402包含多个网络节点406A至406N,具体而言,包含主入口节点406A、备入口节点406B、多个内部节点406C至406J,以及出口节点406K至406N。主入口节点406A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入口节点111,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406A至406J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内部节点130,以及出口节点406K至406N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出口节点121或第二出口节点122。
标签交换网络402可以用于利用一个或多个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4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408A和408B和/或连接到出口节点406M和406N的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4中示出)。该一个或多个LSP可以如图1所述。在图4中,标签交换网络402可以用于利用P2MP主LSP,该P2MP主LSP包括第一主子LSP、第二主子LSP、第三主子LSP,以及第四主LSP。第一主子LSP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406A、内部节点406D至406F,以及出口节点406K。第二主子LSP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406A、备入口节点406B、内部节点406H,以及出口节点406L。第三主子LSP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406A和出口节点406M。第四主子LSP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406A、备入口节点406B、内部节点406I,以及出口节点406N。在图4中,主子LSP以实线箭头示出。标签交换系统40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备LSP,用于保护主LSP的主入口节点406A并在主LSP的主入口节点406A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404转发给客户端节点408A和4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4中示出)。备LSP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406B、备入口节点406B的下一跳节点,以及主入口节点406A的除备入口节点406B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
源节点404、主入口节点406A,和/或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分别配置为大体上类似于图3所述的源节点304、主入口节点306A,和备入口节点306B。标签交换系统4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FD会话,用于检测主入口节点故障,如图3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来自主入口节点406A的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用于创建备LSP,和/或在转发表中生成主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备LSP可以从备入口节点406B到第一节点集和第二节点集。第一节点集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406B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406H和406I)。第二节点集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406A的除备入口节点406B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406M和406D)。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不向从备入口节点406B到第一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在创建备LSP时可以使用主LSP的信息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例如,可由主LSP的节点分配一个或多个标签。可以向从备入口节点406B到第二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可以基于信令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表2是包括主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和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的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406B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主入口节点406A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转发表可以配置为大体上与图3所述的转发表类似。
入标签/FEC 出标签 到下一跳的接口 状态
L3 L7 到节点406H 活动
L9 到节点406I
FEC1 L7 到节点406H 非活动
L9 到节点406I
FEC1 L10 到节点406M 非活动
L11 到节点406D
表2—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
标签交换网络402可以用于利用P2MP 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4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408A和4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4中示出)。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是沿主LSP的主入口节点406A的下一跳节点。在典型操作中,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用于通过入标签L3从主入口节点406A接收来自第一源路径的数据流量并使用主LSP(例如,P2MP 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通过与下一跳节点关联的出标签向一个或多个下一跳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使用出标签L7向内部节点406H发送数据流量并使用出标签L9向内部节点406I发送数据流量。标签L7和L9可以是节点406H和406I分别为主LSP分配的标签。当源节点404和/或备入口节点406B检测到主入口节点406A的故障时,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活动切换到非活动并且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非活动切换到活动。在一示例实施例中,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大约同时切换。在检测到主入口节点406A的故障之后,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用于通过第二源路径接收来自源节点404的数据并且使用备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406B可以用于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404发送到节点406H、406I、406M和406D。标签L1至L9可以是与相邻(例如,下一跳)网络节点之间的数据流量流关联的和/或分配给该数据流量的标签。例如,标签L3可以是与从主入口节点406A到备入口节点406B的数据流量流关联的标签并且可以由备入口节点406B分配。
图5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500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标签交换系统500包括标签交换网络502,该标签交换网络502包含多个网络节点506A至506N和506P,具体而言,包含主入口节点506A、备入口节点506B、多个内部节点506C至506J,以及出口节点506K至506N和506P。主入口节点506A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入口节点111,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506C至506J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内部节点130,以及出口节点506K至506N和506P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出口节点121或第二出口节点122。
标签交换网络502可以用于利用一个或多个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5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508A和5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5中示出)。该一个或多个LSP可以如图1所述。在图5中,从主入口节点506A到出口节点506K至506N和506P的主LSP以实线箭头示出。标签交换网络50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备LSP,用于保护主入口节点506A并在主LSP的主入口节点506A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504转发给客户端节点508A和5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5中示出)。备LSP可以从备入口节点506B到备入口节点506B的下一跳节点以及到备入口节点506B的每个上一跳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例如,主入口节点506A和节点506G),但不到沿主LSP从主入口节点506A到备入口节点506B的节点。
源节点504、主入口节点506A,和/或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分别配置为大体上类似于图3所述的源节点304、主入口节点306A,和备入口节点306B。标签交换系统5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FD会话,用于检测主入口节点故障,如图3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来自主入口节点506A的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用于创建一个或多个备LSP,和/或在转发表中生成主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创建从备入口节点506B到第一节点集和第二节点集的备LSP。第一节点集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506B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506H和506M)。第二节点集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506A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506K和506C),而不包括备入口节点506B的上一跳节点(例如,节点506G)和备入口节点506B的上一跳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506I)。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不向从备入口节点506B到第一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在创建备LSP时可以使用主LSP的信息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例如,可由主LSP的节点分配一个或多个标签。可以向从备入口节点506B到第二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可以基于信令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表3是包括主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和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的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506B的下一跳节点的第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备入口节点506B的每个上一跳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例如,主入口节点506A和节点506G)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但不包括沿主LSP从主入口节点506A到备入口节点506B的节点(例如,节点506G和506B)。转发表可以配置为大体上与图3所述的转发表类似。
入标签/FEC 出标签 到下一跳的接口 状态
L7 L4 到节点506H 活动
L5 到节点506M
FEC1 L4 到节点506H 非活动
L5 到节点506M
FEC1 L8 到节点506K 非活动
L9 到节点506C
L10 到节点506I
表3—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
标签交换网络502可以用于利用P2MP 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5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508A和5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5中示出)。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沿着主LSP,但是可能不是主入口节点506A的直接下一跳。在典型操作中,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用于通过入标签L7经由内部节点506G从主入口节点506A接收来自第一源路径的数据流量并使用主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通过与下一跳节点关联的出标签向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用于使用出标签L4向内部节点506H发送数据流量并使用出标签L5向出口节点506M发送数据流量。当源节点504和/或备入口节点506B检测到主入口节点506A的故障时,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活动切换为非活动并且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非活动切换为活动。在一示例实施例中,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大体上同时切换。在检测到主入口节点506A的故障之后,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用于通过第二源路径接收来自源节点504的数据并且使用备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506B可以用于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504发送到节点506K、506C、506I、506H和506M。
图6是采用入口节点保护的标签交换系统600的另一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标签交换系统600包括标签交换网络602,该标签交换网络602包含多个网络节点606A至606M和606N至606T。具体而言,包含主入口节点606A、备入口节点606B、多个内部节点606C至606M,以及出口节点606N至606T。主入口节点606A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入口节点111,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二入口节点112,多个内部节点606C至606M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内部节点130,以及出口节点606N至606T可以大体上类似于图1所述的第一出口节点121或第二出口节点122。
标签交换网络602可以用于利用一个或多个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6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608A和6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6中示出)。该一个或多个LSP可以如图1所述。在图6中,始于主入口节点606A的主LSP以实线箭头示出。标签交换网络60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备LSP,用于保护主入口节点606A并在主LSP的主入口节点606A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604转发给客户端节点608A和6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6中示出)。备LSP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606、备入口节点606B的下一跳节点,和备入口节点606B的上一跳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例如,主入口节点606A以及节点606G和606H),但不包括沿主LSP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备入口节点606B的节点。
源节点604、主入口节点606A,和/或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分别配置为大体上类似于图3所述的源节点304、主入口节点306A,和备入口节点306B。标签交换系统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BFD会话,用于检测主入口节点故障,如图3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来自主入口节点606A的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用于创建一个或多个备LSP,和/或在转发表中生成主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创建从备入口节点606B到第一节点集和第二节点集的备LSP。第一节点集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606B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K和606P)。第二节点集可以包括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除沿主LSP的备入口节点606B之外的备入口节点606B的节点的下一跳节点,但不包括沿主LSP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备入口节点606B的节点。第二节点集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606A的除节点606G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N和606C),节点606G的除节点606H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I),以及节点606H的除备入口节点606B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J)。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不向从备入口节点606B到第一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可以使用主LSP的信息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例如,可由主LSP的节点分配一个或多个标签。可以向从备入口节点606B到第二节点集的子LSP发送信号并且可以基于信令创建子LSP的转发表项。表4是包括主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和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的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备LSP的多个转发表项可以包括备入口节点606B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第二节点集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转发表可以配置为大体上与图3所述的转发表类似。
入标签/FEC 出标签 到下一跳的接口 状态
L5 L15 到节点606K 活动
L16 到节点606P
FEC1 L15 到节点606K 非活动
L16 到节点606P
FEC1 L8 到节点606N 非活动
L9 到节点606C
L10 到节点606I
L11 到节点606J
表4—转发表的示例实施例
标签交换网络602可以用于利用P2MP LSP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604传送给客户端节点608A和608B和/或其它客户端节点(未在图6中示出)。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沿着主LSP,但是与主入口节点606A的距离可能大于一跳(例如,距离为三跳)。在典型操作中,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用于经由内部节点606G和606H从主入口节点606A接收来自第一源路径的数据流量并使用主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通过与下一跳节点关联的出标签向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用于使用出标签L15向节点606K发送数据流量并使用出标签L16向节点606P发送数据流量。当源节点604和/或备入口节点606B检测到主入口节点606A的故障时,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活动切换为非活动并且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非活动切换为活动。在一示例实施例中,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大体上同时切换。在检测到主入口节点606A的故障之后,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用于通过第二源路径接收来自源节点604的数据并且使用备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备入口节点606B可以用于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604发送给:备入口节点606B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K和606P)及主入口节点606A的除节点606G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N和606C),这些节点沿着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备入口节点606B的主LSP;节点606G的除节点606H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I),该节点沿着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备入口节点606B的主LSP;以及节点606H的除节点606B之外的下一跳节点(例如,节点606J),该节点沿着从主入口节点606A到备入口节点606B的主LSP。
图7是消息对象700的示例实施例,该消息对象700可以用于发送入口故障检测信号和/或向备入口节点提供控制信息,以便提供入口故障检测。在一实施例中,主LSP的主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向备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备入口节点306B)传输消息对象700。消息对象700也可以称为入口保护对象。消息对象700可以配置为独立消息或并入在另一消息中。例如,消息对象700可以是入口保护对象并且可以插入到在主入口节点和备入口节点之间传送的PATH消息。
消息对象700包括长度字段702、类号字段704、类类型(c类型)字段706、从LSP标识符(identifier,ID)708、标志字段710、选项字段712、检测模式(detection mode,DM)字段714,以及子对象字段716。长度字段702可以为约两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消息对象700的总长度(例如,单位为字节)。类号字段704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标识消息对象。类类型字段706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标识消息对象类型。从LSP ID字段708可以为约两字节长并且可以包括ID,其可以被备入口节点用于建立备LSP,实现备LSP和现有LSP之间的资源共享。标志字段710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将状态信息从备入口传送到主入口。例如,标志字段710可以指示入口故障保护可用还是已经被占用。选项字段712可以为约5比特长并且可以向备入口节点和/或下一跳节点指示期望行为。例如,选择字段712可以指示使用P2MP备LSP来保护主入口节点。检测模式字段714可以为约三比特长并且可以指示期望的故障检测模式。例如,检测模式字段714可以指示备入口节点和/或源节点可以负责检测入口节点故障和/或重定向数据流量。子对象字段7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对象,其可包括用于建立备LSP和/或用于控制备LSP的信息,如下文所述。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子对象字段716可以为约八字节长。
图8是用于传送备入口节点IP地址或主入口节点IP地址的消息子对象800的示例实施例。在一项实施例中,主LSP的主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向备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备入口节点306B)传输包含子对象800的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700)。子对象800可以包括类型字段802、长度字段804、预留字段806,以及IP地址字段808。类型字段802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800包括备入口节点IP地址或主入口节点IP地址(例如,第四版互联网协议(IP version 4,IPv4)或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P version 6,IPv6)地址)。长度字段804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800的总长度(例如,单位为字节)。预留字段806可以为约两字节长并且可以用零填充。对于IPv4地址,IP地址字段808可以为约四字节长;对于IPv6地址,IP地址字段808可以为约八字节长。IP地址字段808可以指示备入口节点或主入口节点的IP地址。例如,IP地址字段808可以包括32位单播IPv4地址或128位单播IPv6地址。
图9是用于描述备入口节点上的将映射或路由到备LSP的数据流量的消息子对象900的另一示例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主LSP的主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主入口节点306A)可以向备入口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备入口节点306B)传输包含子对象900的消息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700)。子对象900包括类型字段902、长度字段904、预留字段906,以及一个或多个流量单元908。类型字段902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900包括一个或多个流量单元。长度字段904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900的总长度(例如,单位为字节)。预留字段906可以为约两字节长并且可以用零填充。每个流量单元908可以为约四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流量类型。例如,流量单元908可以将流量类型指示为接口流量并且可以包括接口索引,流量从接口导入到备LSP中。或者,流量单元908可以将流量类型指示为IPv4/IPv6前缀流量并且可以包括前缀长度和IPv4/IPv6地址前缀。
图10是用于传送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的标签和路由的消息子对象1000的另一示例实施例。子对象1000包括类型字段1002、长度字段1004、预留字段1006,以及子对象字段1008。类型子都1002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1000包括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的一个或多个标签和/或路由。长度字段1004可以为约一字节长并且可以指示子对象1000的总长度(例如,单位为字节)。预留字段1006可以为约两字节长并且可以用零填充。子对象字段1008可以包括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的一个或多个标签和/或路由。例如,子对象字段1008可以为约八字节长并且可以包括LSP的第一跳和与每跳相对应的标签。关于图7至10,应注意,任意数据字段可以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时可以理解的任意合适大小。
图11是入口节点保护方法1100的示例实施例的流程图。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方法1100可以在网络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备入口节点306B)中实施。方法1100可以用于在主LSP的主入口节点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流量从源节点经由备LSP传送给客户端节点。在步骤1102中,方法1100可以接收主LSP的路径信息。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方法1100可以接收包含入口保护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700)和/或路径信息的入口保护请求消息(例如,PATH消息)。路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LSP的路由信息、沿一个或多个LSP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的标识符、一个或多个路由的标识符,以及标签信息。入口保护请求消息还可以包括指示主入口节点的备入口节点和/或故障检测模式的标识符(例如,IP地址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在步骤1104中,方法1100可以在转发表中生成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转发表项可以包括入标签、出标签、到下一跳节点的接口(例如,端口指配)的标识符,以及状态标识符。方法1100可以使用路径信息来生成备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或沿主入口节点和备入口节点之间的路径的网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在一示例实施例中,可以不为沿主入口节点和备入口节点之间的路径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生成转发表项。方法1100可以响应于入口保护请求消息向主入口节点发送确认消息。该确认消息可以指示主入口节点的入口保护可用。例如,该确认消息可以是包含带有一个或多个标志(例如,图7所述的标志字段710)的入口保护对象(例如图7所述的消息对象700)的RESV消息,该标志用于指示入口本地保护可用。
在步骤1106中,方法1100可以响应于主入口节点故障接收数据流量。主入口节点故障可以由备入口节点和/或源节点检测到。例如,主入口节点故障可以如图3所述进行检测。在一示例实施例中,方法1100可以响应于主入口节点故障接收来自源节点(例如,图3所述的源节点304)的数据流量。在另一示例实施例中,方法1100可以接收来自源节点的数据流量,但是可以在未检测到主入口节点故障时丢弃该数据流量。当检测到主入口节点故障时,方法1100可以不丢弃来自源节点的数据流量。在步骤1108中,方法100可以更新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当检测到主入口节点故障和/或备入口节点已接收到数据流量时,转发表中一个或多个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或一个或多个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能被更新。一个或多个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活动切换到非活动,并且一个或多个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从非活动切换到活动。在一示例实施例中,主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和备LSP的转发表项的状态可以大体上同时切换。在步骤1110中,方法1100可以使用备LSP的转发表项发送数据流量。方法1100可以使用转发表中的备LSP的转发表项向备入口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主入口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和/或沿主入口节点和备入口节点之间的路径的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下一跳节点发送数据流量。
本发明公开至少一项实施例,且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所述实施例和/或所述实施例的特征作出的变化、组合和/或修改均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因组合、合并和/或省略所述实施例的特征而得到的替代性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明确说明数字范围或限制的情况下,此类表达范围或限制可以被理解成包括在明确说明的范围或限制内具有相同大小的迭代范围或限制(例如,从约为1到约为10包括2、3、4等;大于0.10包括0.11、0.12、0.13等)。例如,只要公开具有下限Rl和上限Ru的数字范围,则明确公开了此范围内的任何数字。具体而言,在所述范围内的以下数字是明确公开的:R=Rl+k*(Ru–Rl),其中k为从1%到100%范围内以1%递增的变量,即,k为1%、2%、3%、4%、5%……50%、51%、52%……95%、96%、97%、98%、99%或100%。此外,由上文所定义的两个数字R定义的任何数字范围也是明确公开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约”是指随后数字的±10%。相对于权利要求的任一元素使用术语“选择性地”意味着所述元素是需要的,或者所述元素是不需要的,两种替代方案均在所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使用如“包括”、“包含”和“具有”等较广术语应被理解为提供对如“由……组成”、“基本上由……组成”以及“大体上由……组成”等较窄术语的支持。因此,保护范围不受上文所陈述的说明限制,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所述范围包含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标的物的所有等效物。每一和每条权利要求作为进一步揭示内容并入说明书中,且所附权利要求书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所述揭示内容中的参考进行的论述并非承认其为现有技术,尤其是具有在本申请案的在先申请优先权日期之后的公开日期的任何参考。本发明中所引用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案和公开案的揭示内容特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中,其提供补充本发明的示例性、程序性或其它细节。
虽然本发明中已提供若干实施例,但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以许多其他特定形式来体现。本发明的实例应被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本所给出的细节。例如,各种元件或部件可以在另一系统中组合或合并,或者某些特征可以省略或不实施。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种实施例中描述和说明为离散或单独的技术、系统、子系统和方法可以与其它系统、模块、技术或方法进行组合或合并。展示或论述为彼此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的其它项也可以采用电方式、机械方式或其它方式通过某一接口、设备或中间部件间接地耦合或通信。其他变化、替代和改变的示例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文精神和所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确定。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节点中提供标签交换网络中的入口故障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标识沿主标签交换路径LSP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节点的路径信息;
创建到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备LSP;
生成沿所述备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
将数据流量从第一源路径传送给一个或多个所述其它网络节点;
响应于所述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以及
使用所述转发表项和所述备LSP发送来自所述第二源路径的数据流量,
其中,所述网络节点是所述主LSP的成员,所述网络节点包括所述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沿所述备LSP的所述转发表项包括状态标识符,其中,当数据流量通过所述备LSP发送时,所述状态标识符指示活动状态,当数据流量不通过所述备LSP发送时,所述状态标识符指示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后,所述状态标识符从所述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所述活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是所述主LSP的主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表项包括标识数据流量源的转发等价类FEC和标识下一跳节点的出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为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生成沿所述主LSP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传送来自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数据流量包括向沿所述主LSP的所述其它网络节点发送所述数据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检测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存在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丢弃来自所述第二源路径的数据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存在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数据流量无法从所述第二源路径获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所述备LSP包括:
创建到所述网络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的第一子LSP的第一转发表项;
向到一个或多个所述其它网络节点的第二子LSP发送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子LSP的所述信号创建所述第二子LSP的第二转发表项,
其中,创建所述第一转发表项包括使用所述主LSP的一个或多个标签并且不向所述第一子LSP发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LSP是点到点P2PLSP。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LSP是点到多点P2MPLSP。
12.一种提供标签交换网络中的入口故障保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入口保护消息和接收数据流量,所述入口保护消息将所述装置标识为备入口节点并标识沿主标签交换路径LSP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节点;
耦合到存储器设备和所述接收器的处理器,其中所述存储器设备包括存储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
创建到所述其它网络节点备LSP;以及
生成转发表,所述转发表包括沿所述主LSP的所述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和沿所述备LSP的所述网络节点的一个或多个转发表项;
耦合到所述处理器的发射器,其中所述发射器用于传送所述数据流量,
其中,所述装置是所述主LSP的成员,所述网络节点包括所述主LSP的入口节点的下一跳节点;
沿所述备LSP的所述转发表项包括状态标识符,其中,当数据流量通过所述备LSP传输时,所述状态标识符指示活动状态,当数据流量不通过所述备LSP传输时,所述状态标识符指示非活动状态;沿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后,所述状态标识符从所述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所述活动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使用一条或多条故障检测链路检测沿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存在沿第一源路径的入口节点故障时,从所述第一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从第二源路径接收数据流量;不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使用沿所述主LSP的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转发表项传输数据流量;存在沿所述第一源路径的所述入口节点故障时,使用沿所述备LSP的所述网络节点的所述转发表项传输数据流量。
CN201480016605.8A 2013-06-18 2014-06-18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Active CN105191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36514P 2013-06-18 2013-06-18
US61/836,514 2013-06-18
US14/306,855 US9319305B2 (en) 2013-06-18 2014-06-17 Next hop ingress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US14/306,855 2014-06-17
PCT/CN2014/080218 WO2014202004A1 (en) 2013-06-18 2014-06-18 Next hop ingress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1230A CN105191230A (zh) 2015-12-23
CN105191230B true CN105191230B (zh) 2019-09-20

Family

ID=52019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605.8A Active CN105191230B (zh) 2013-06-18 2014-06-18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9305B2 (zh)
EP (1) EP2965475B1 (zh)
CN (1) CN105191230B (zh)
ES (1) ES2641226T3 (zh)
PT (1) PT2965475T (zh)
WO (1) WO2014202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3140B2 (ja) * 2014-06-30 2018-04-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マルチホッピングネットワーク
US9935900B2 (en) * 2014-10-16 2018-04-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switching service in virtual tenant network and controller therefor
US10469365B2 (en) * 2014-10-27 2019-11-05 Juniper Networks, Inc. Label switched path node failure management for label switched paths having refresh interval independent fast reroute facility protection
CN106162764A (zh) * 2015-04-03 2016-11-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US10771390B2 (en) * 2017-06-18 2020-09-08 Cisco Technology, Inc. Techniques for optimizing egress tunnel router failure scenarios in intelligent wide area networks
CN115580569A (zh) * 2018-08-17 2023-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源路由隧道入节点保护
CN109218199B (zh) * 2018-11-21 2021-03-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787838B (zh) * 2019-02-25 2022-02-18 武汉晟联智融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多跳网络中规避故障中继节点的方法
CN115442286A (zh) 2019-06-05 2022-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sr路径入口保护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4793211B (zh) * 2022-06-21 2022-11-01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6925B1 (en) * 2003-06-19 2009-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finding a merge point node for MPLS fast re-route
CN102119517A (zh) * 2008-06-04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拓扑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08519A (zh) * 2009-02-19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点至多点域间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路径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71096A (zh) * 2010-02-26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备份入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98426A (zh) * 2010-09-20 2013-05-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分层标记栈改进ldp收敛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65607A1 (en) * 2001-02-12 2002-08-22 Maple Optical Systems, Inc. Multiple level fault prot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126907B2 (en) * 2001-08-31 2006-10-24 Tropic Networks Inc. Label switch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a method of conditioning the network and a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CN100499636C (zh) * 2004-06-14 2009-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可靠性保证的方法
US8817596B2 (en) 2009-01-09 2014-08-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rotecting ingress and egress of a label switched path
US8879384B2 (en) * 2009-09-14 2014-11-04 Alcatel Lucent Fast upstream source failure detection
US8773978B2 (en) 2010-02-15 2014-07-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ingress and egress of a point-to-multi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US8422364B2 (en) * 2010-05-17 2013-04-16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cast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node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26925B1 (en) * 2003-06-19 2009-12-0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for finding a merge point node for MPLS fast re-route
CN102119517A (zh) * 2008-06-04 201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拓扑支持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08519A (zh) * 2009-02-19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适用于点至多点域间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路径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N102771096A (zh) * 2010-02-26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计算点到多点标签交换路径的备份入节点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98426A (zh) * 2010-09-20 2013-05-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分层标记栈改进ldp收敛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65475B1 (en) 2017-08-09
CN105191230A (zh) 2015-12-23
EP2965475A4 (en) 2016-06-22
US9319305B2 (en) 2016-04-19
ES2641226T3 (es) 2017-11-08
PT2965475T (pt) 2017-10-02
WO2014202004A1 (en) 2014-12-24
US20140369185A1 (en) 2014-12-18
EP2965475A1 (en)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1230B (zh) 标签交换路径的下一跳入口保护
CN105933228B (zh) 用于位索引显式复制的流量工程
US9450874B2 (en) Method for internet traffic management using a central traffic controller
EP2974456B1 (en) Providing a backup network topology without service disruption
US10129127B2 (e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controller, service function chaining system and trace tracking method
US9225629B2 (en) Efficient identification of node protection remote LFA target
US9819586B2 (en) Network-based ethernet switching packet switch, network, and method
US10298499B2 (en) Technique of operating a network node for load balancing
US20130094350A1 (en) Semi-Centralized Routing
WO201608992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iscovering paths in a network
US9237078B1 (en) Path validation in segment routing networks
WO2013045083A1 (en) Optimizing endpoint selection of mrt-frr detour paths
US11627066B2 (en) IGP topology information and use for BIER-TE
CN103840980A (zh) 检测双向lsp连通性的方法和设备
Papán et al. The survey of current IPFRR mechanisms
CN112822106A (zh) 段路由业务处理方法、装置、源节点及存储介质
US9231861B2 (en) Label switched path network failure detection and traffic control
Mostafaei et al. TEL: Low-latency failover traffic engineering in data plane
CN104618235B (zh)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80966A (zh) 一种发现转发路径的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04506369A (zh) 一种丢包位置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US20230141362A1 (en) Discovering a reverse path for initiating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CN107786260B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和系统
Kushwaha et al. A Survey on Segment Routing with Emphasis on Use Cases in Large Provider Networks
JP2014192760A (ja) コスト設定装置及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