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18235B -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18235B
CN104618235B CN201410818457.3A CN201410818457A CN104618235B CN 104618235 B CN104618235 B CN 104618235B CN 201410818457 A CN201410818457 A CN 201410818457A CN 104618235 B CN104618235 B CN 1046182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layer
roads
request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8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18235A (zh
Inventor
董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wei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8184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18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18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8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18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18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边缘设备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边缘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如此,便可简单便捷的跨层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Description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数据通信网络由多个网络层次组成。其中,客户层承载于服务层之上,由服务层为客户层提供链接和承载服务。举例来说,参见图1所示网络示意图,数据通信网络可包括光传输层和IP层,且光传输层为服务层,IP层为客户层。
以图1所示网络为例,建立IP层的路由器R1到路由器R4的标签交换路径(英文:Label Switched Path,简称:LSP)时,可在路由器R2与路由器R3之间建立第一跨层LSP,所述第一跨层LSP的第一跳可为IP层与光传输层之间的第一用户-网络接口(英文:User-Network Interface,简称:UNI)、最后一跳可为光传输层与IP层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可为光传输层的边缘设备C1与边缘设备C4之间的光层LSP。
通常,为了提高网络传输可靠性,可在R2与R3之间建立第二跨层LSP,以便在第一跨层LSP故障时,由第二跨层LSP继续提供传输服务。其中,第一跨层LSP可称为工作LSP,第二跨层LSP可称为保护LSP。为了避免某个位置故障引发工作LSP和保护LSP同时中断,一般要求工作LSP与保护LSP所经过的路径尽量不同,即二者尽量不共路。举例来说,结合图1所示网络,第二跨层LSP的第一跳可为IP层与光传输层之间的第三UNI、最后一跳可为光传输层与IP层之间的第四UNI、中间一跳可为光传输层的边缘设备C2与边缘设备C3之间的光层LSP。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有助于简单便捷的实现跨层不共路路径的建立。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边缘设备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边缘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所述边缘设备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边缘设备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
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为不共用节点、不共用链路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装置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路径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径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拓扑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或者,
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处理器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处理器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所述处理器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处理器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所述处理器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
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为不共用节点、不共用链路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位于客户层的源节点向位于服务层的边缘设备发送路径建立请求,请求边缘设备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对应地,边缘设备则可在路径建立请求的触发下,计算并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如此,源节点与边缘设备相互配合,便可简单便捷的跨层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网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示例1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示例2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7是传统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信令交互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设备的硬件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的流程图,可包括:
101,边缘设备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边缘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创建跨层LSP时,源节点可通过路径建立请求指示服务层,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举例来说,路径建立请求中至少可包括源节点的标识和目的节点的标识,以此明确跨层LSP的两个端点。以源节点的标识为例,可以为节点的设备标识和/或节点的端口标识,其中,节点的设备标识可以为节点的名字和/或地址,节点的端口标识可以为节点的端口号和/或端口地址。
举例来说,服务层可以为光传输(英文:Optical)层,客户层可以为IP层,即IPover Optical;或者,服务层可以为第一IP层,客户层可以为第二IP层,即IP over IP;或者,服务层可以为密集型光波复用(英文: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DWDM)层,客户层可以为光传送网络(英文: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简称:OTN)层,即OTN over DWDM。
以图3所示网络为例,服务层为光传输层,客户层为IP层,在R2与R3之间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时,边缘设备可以为C1,源节点可以为R2,目的节点可以为R3,即,请求光传输层建立,一个源节点与一个目的节点之间的两条不共路路径。
或者,以图4所示网络为例,服务层为光传输层,客户层为IP层,在R2与R3、R2与R4之间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路径,边缘设备可以为C1、源节点可以为R2、目的节点可以为R3和R4,即,请求光传输层建立,一个源节点与两个目的节点之间的两条不共路路径。
举例来说,在需要创建跨层LSP时,源节点R2可以通过与边缘节点C1之间的第一UNI,向边缘节点C1发送路径建立请求,以此通知光传输层为R2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举例来说,路径建立请求可以是一条专用于指示光传输层跨层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路径的消息,或者,还可以扩展现有的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英文: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简称:RSVP-TE),获得路径建立请求,对此可参见下文所做介绍,此处暂不详述。
102,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103,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边缘设备获得路径建立请求,便可基于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等信息计算出满足路径建立请求要求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进而利用计算获得的路径,在光传输层建立网络连接,即,在路径上包括的设备上进行网络连接配置。
举例来说,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方式一,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所述边缘设备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举例来说,属于服务层的边缘设备内,保存有服务层的网络拓扑,如此,边缘设备便可根据路径建立请求的要求,利用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以图3所示网络为例,边缘设备C1可根据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获得能与目的节点R3交互的边缘节点C3、C4,再分别建立C1到C4的第一光层LSP、C1到C3的第二光层LSP,且使第一光层LSP与第二光层LSP之间满足不共路的要求。也就是说,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获得的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第一跨层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4与R3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为第一光层LSP;第二跨层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3与R3之间的第三UNI、中间一跳为第二光层LSP。
以图4所示网络为例,边缘设备C1可根据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获得能与目的节点R3交互的边缘节点C3、能与目的节点R4交互的边缘节点C4,再分别建立C1到C4的第一光层LSP、C1到C3的第二光层LSP,且使第一光层LSP与第二光层LSP之间满足不共路的要求。也就是说,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获得的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第一跨层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4与R4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为第一光层LSP;第二跨层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3与R3之间的第三UNI、中间一跳为第二光层LSP。
可选地,边缘设备内还可能保存有所述光传输层的共享风险链路组(英文:SharedRisk Link Group,简称:SRLG)信息,故,边缘设备可基于路径建立请求、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以及光传输层的SRLG信息,计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即,边缘设备可参考SRLG信息,计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使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属于不同的SRLG,有助于提高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健壮性。
方式二,所述边缘设备向路径计算单元(英文: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简称:PCE)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PCE属于所述服务层;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PCE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PCE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举例来说,边缘设备可将路径建立请求转发给服务层中的PCE,由PCE计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并反馈至边缘设备,PCE计算不共路路径的方式,可参照上文所做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源节点与边缘设备相互配合,便可简单便捷的跨层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可选地,边缘设备获得的路径建立请求中,还可包括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可以为不共用节点(英文:node diverse)、不共用链路(英文:linkdiverse)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英文:SRLG diverse)中的一种。也就是说,服务层在计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时,还可参考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中的类型,使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满足所述类型的要求。举例来说,如果所述类型为node diverse,则计算出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不能共用相同的设备;如果所述类型为link diverse,则计算出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不能共用相同的链路,具体地,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可以包括不同设备的不同链路,或者可以包括相同设备的不同链路;如果所述类型为SRLG diverse,则计算出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不能共用相同的SRLG。
如上文所做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扩展现有的RSVP-TE协议,获得路径建立请求,下面进行解释说明。
方式一,基于RSVP-TE协议中定义的路径(英文:path)消息,扩展其中的保护对象(英文:Protection Object),在Protection Object中定义一个扩展标志位。举例来说,所述扩展标志位可以表示为Concurrent,用于表示要求服务层计算并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举例来说,方式一获得的路径建立请求中可包括扩展标志位、源节点的标识、以及目的节点的标识。以图3所示网络为例,路径建立请求中可包括Concurrent标志、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如此,边缘设备C1获得路径建立请求后,通过Concurrent标志可知,要在R2和R3之间计算并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以图4所示网络为例,路径建立请求中可包括Concurrent标志、R2的IP地址和R3的IP地址、以及R2的IP地址和R4的IP地址,如此,边缘设备C1获得路径建立请求后,通过Concurrent标志可知,要在R2和R3、R2和R4之间计算并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方式二,基于RSVP-TE协议中定义的path消息,在path消息中定义一个新的对象,可称为扩展对象。举例来说,所述扩展对象可以表示为Concurrent Object,用于表示要求服务层计算并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举例来说,方式二获得路径建立请求中的Concurrent Object可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每条路径标识信息可包括该路径的标识、该路径对应的源节点的标识、以及该路径对应的目的节点的标识。举例来说,路径的标识可以为隧道标识(英文:Tunnel ID)和/或LSP ID。以图3所示网络为例,路径建立请求中的Concurrent Object可包括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其中,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1、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2、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如此,边缘设备C1获得路径建立请求后,通过Concurrent Object可知,要在R2和R3之间计算并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以图4所示网络为例,路径建立请求中的Concurrent Object可包括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其中,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1、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2、R2的IP地址、以及R4的IP地址,如此,边缘设备C1获得路径建立请求后,通过Concurrent Object可知,要在R2和R3、R2和R4之间计算并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下面再结合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示例1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其中,服务层具体体现为光传输层,客户层具体体现为IP层,过程可包括:
1.需要建立R2到R3之间的工作LSP和保护LSP时,R2作为源节点,通过第一UNI向光传输层的边缘设备C1发送路径建立请求,路径建立请求中包括Concurrent标志、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
2.C1接收到R2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通过Concurrent标志可知,R2希望光传输层为其计算并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
3.C1将路径建立请求转发至PCE,由PCE根据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和SRLG信息,计算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举例来说,工作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4与R3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为C1与C4之间的光层LSP;保护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3与R3之间的第三UNI、中间一跳为C1与C3之间的光层LSP。
4.PCE向C1反馈,计算出的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C1则可使用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英文: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GMPLS)信令,根据工作LSP和保护LSP,在光传输层建立网络连接。
5.C1通过第一UNI向R2发送预留(英文:Reservation,简称:Resv)消息,Resv消息可包括路径标识、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以此通告R2光传输层已根据R2的请求,跨层建立了两条不共路路径。对应于此,R2可将工作LSP和/或保护LSP作为一条转发邻接(英文:Forwarding Adjacency,简称:FA)链路,发布至IP层,使得IP层可以将工作LSP和/或保护LSP作为IP路径上的一条链路,建立从R1到R4的端到端LSP。
参见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示例2的信令交互示意图,其中,服务层具体体现为光传输层,客户层具体体现为IP层,过程可包括:
1.需要将R2双归连接(英文:dual homing)到R3和R4,进行负载分担时,R2作为源节点,通过第一UNI向光传输层的边缘设备C1发送路径建立请求,路径建立请求的Concurrent Object中包括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和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其中,第一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1、R2的IP地址、以及R3的IP地址,第二路径标识消息包括LSP2、R2的IP地址、以及R4的IP地址。
2.C1接收到R2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通过Concurrent Object可知,R2希望光传输层为其计算并建立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
3.C1将路径建立请求转发至PCE,由PCE根据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和SRLG信息,计算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举例来说,LSP1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4与R4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为C1与C4之间的光层LSP;LSP2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3与R3之间的第三UNI、中间一跳为C1与C3之间的光层LSP。
4.PCE向C1反馈,计算出的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C1则可使用GMPLS信令,根据LSP1和LSP2,在光传输层建立网络连接。
5.C1通过第一UNI向R2发送Resv消息,Resv消息可包括路径标识、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以此通告R2光传输层已根据R2的请求,跨层建立了两条不共路路径。对应于此,R2可将LSP1和LSP2各作为一条FA链路,发布至IP层,使得IP层可以将LSP1和LSP2各作为IP路径上的一条链路,建立从R1到R5的端到端LSP。
上文结合两个具体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过程进行了解释说明,下面再结合传统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过程,对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有益效果进行比对说明。
参见图7,示出了传统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信令交互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网络,其中,服务层具体体现为光传输层,客户层具体体现为IP层,过程可包括:
1.需要建立R2到R3之间的工作LSP时,R2作为源节点,通过第一UNI向光传输层的边缘设备C1发送path消息,请求光传输层计算并建立R2到R3的工作LSP。
2.C1接收到R2发送的path消息后,将path消息转发至PCE,由PCE根据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计算工作LSP,并将计算出的工作LSP反馈至C1,供C1在光传输层建立一条工作LSP。举例来说,工作LSP的第一跳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最后一跳为C4与R3之间的第二UNI、中间一跳为C1与C4之间的光层LSP。
3.C1通过第一UNI向R2发送Resv消息,Resv消息可包括路径标识、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工作LSP的路径信息,以此通告R2光传输层已根据R2的请求,跨层建立了工作LSP,对应于此,R2可将工作LSP作为一条FA链路,发布至IP层,使得IP层可以将工作LSP作为IP路径上的一条链路,建立从R1到R4的端到端LSP。
4.C1可通过第一UNI,将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和SRLG信息等发送至R2,以在需要时,由R2据此计算R2到R3之间的保护LSP。
5.R2利用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SRLG信息和工作LSP的路径信息,计算一条与工作LSP不共路的保护LSP,并通过第三UNI,将包括保护LSP路径信息的建立请求反馈至C2,请求光传输层建立保护LSP。举例来说,保护LSP的第一跳为R2与C2之间的第三UNI、最后一跳为C3与R3之间的第四UNI、中间一跳为C2与C3之间的光层LSP。
6.C2接收到R2发送的保护LSP后,在光传输层建立一条保护LSP。
结合上文所举示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1)处理过程简单便捷
由图5和图6所举示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执行一次操作,便可跨层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相对图7所举示例单次操作仅建立一条路径而言,不共路的跨层LSP的建立过程更为简单便捷。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综合多种因素,通过一次操作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还有助于保证这至少两条跨层LSP之间的合理性,避免传统方案在没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分别独立建立工作LSP和保护LSP,致使在工作LSP建立不合理的情况下,导致保护LSP建立失败。
(2)有助于节省路由器的接口资源
由图7所举示例可知,传统方案的工作LSP和保护LSP对应于R2的不同端口,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工作LSP故障时,才会通过保护LSP承载流量,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保护LSP对应的路由器接口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路由器宝贵的接口资源。对应于此,由图5和图6所举示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一次操作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每条跨层LSP的第一跳均为R2与C1之间的第一UNI,即,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跨层LSP对应于R2的一个端口,如此,有助于节省路由器的接口资源。
(3)有助于节省网络传输资源
由图5和图6所举示例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中,IP层和光传输层之间的交互包括:IP层向光传输层发送路径建立请求、光传输层向IP层通告至少两条不共路路径已建立完成。对应于此,传统方案中,IP层和光传输层之间的交互包括:IP层向光传输层发送path消息、光传输层向IP层通告工作LSP已建立完成、光传输层将网络拓扑和SRLG信息发送至IP层、IP层向光传输层发送包括保护LSP路径信息的建立请求。由此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减少了IP层与光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次数,还可避免传输网络拓扑等大量占用传输资源的信息。
(4)有助于提高IP层的网络扩展性和网络稳定性
如(3)中所做介绍,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光传输层不再向IP层发送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SRLG信息和工作LSP的路径信息,IP层的路由器也就不再需要耗费存储空间,保存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和SRLG信息和工作LSP的路径信息,如此,IP层的路由器可以保存更多扩展节点的信息,在路由器的设备资源相同的情况下,IP层的路由器可以有更多资源来支持IP层更大的网络规模和更多的业务,有助于提高IP层的网络扩展性。另外,IP层路由器不再保存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SRLG信息和工作LSP的路径信息,也就不再需要感知光传输层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实时更新保存的光传输层的网络拓扑、SRLG信息和工作LSP的路径信息,有助于提高IP层的网络稳定性。
与图2所示方法相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参见图8所示示意图,所述装置可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201,用于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边缘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路径获得单元202,用于根据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建立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路径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可选地,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拓扑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可选地,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或者,
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可选地,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为不共用节点、不共用链路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可以实现的功能,请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中对边缘设备功能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在建立不共路路径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与图2所示方法相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设备300,参见图9所示示意图,所述设备可包括:处理器301、存储器302、网络接口303、总线系统304。
所述总线系统304,用于连接上述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网络接口303。
所述网络接口303,用于实现设备与其它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网络接口303可以由光收发器,电收发器,无线收发器或其任意组合实现。例如,光收发器可以是小封装可插拔(英文: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 transceiver,缩写:SFP)收发器(英文:transceiver),增强小封装可插拔(英文:enhanced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缩写:SFP+)收发器或10吉比特小封装可插拔(英文:10Gigabit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缩写:XFP)收发器。电收发器可以是以太网(英文:Ethernet)网络接口控制器(英文: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缩写:NIC)。无线收发器可以是无线网络接口控制器(英文: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缩写:WNIC)。
所述存储器30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3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处理器301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也可以是CPU和硬件芯片的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以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以及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processor,缩写:NP)。所述处理器301,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3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网络接口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处理器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所述处理器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处理器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所述处理器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可选地,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
可选地,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可选地,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至少两条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为不共用节点、不共用链路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一种。
图9所示的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设备的实现细节,请参考前面附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及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及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边缘设备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边缘设备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所述边缘设备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设备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包括:
所述边缘设备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所述边缘设备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
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
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的类型,所述类型为不共用节点、不共用链路和不共用共享风险链路组中的一种。
7.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源节点发送的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建立请求用于表示在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装置属于服务层,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属于客户层;
路径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请求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路径建立请求,获得所述源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为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路径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在所述服务层建立网络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拓扑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网络拓扑,获得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获得单元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路径计算单元发送所述路径建立请求,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属于所述服务层;
路径获得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为所述路径计算单元根据所述路径建立请求和所述服务层的网络拓扑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保护对象Protection Object,所述Protection Object包括扩展标志位,所述扩展标志位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
或者,
所述路径建立请求为路径path消息,所述path消息包括扩展对象,所述扩展对象用于表示建立至少两条跨层不共路的路径;所述扩展对象包括至少两条路径标识信息,所述路径标识信息包括路径的标识、以及路径对应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
CN201410818457.3A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618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8457.3A CN10461823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818457.3A CN10461823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8235A CN104618235A (zh) 2015-05-13
CN104618235B true CN104618235B (zh) 2018-06-19

Family

ID=53152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8457.3A Active CN104618235B (zh) 2014-12-24 2014-12-24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18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8551B (zh) * 2015-11-17 2020-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添加中央处理器cpu的配置方法及系统
EP3280102B1 (en) * 2016-02-16 2019-07-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ptical path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965132B (zh) * 2017-05-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38965B (zh) * 2019-09-25 2022-02-1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建立方法以及接收节点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91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直达光路的方法和服务器及建立直达光路的系统
CN101908998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路径计算单元及路径计算系统
CN102439920A (zh) * 2011-09-20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跨层分离路径计算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5748B2 (ja) * 2006-09-27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及びパス設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7913A (zh) * 2007-11-27 2009-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直达光路的方法和服务器及建立直达光路的系统
CN101908998A (zh) * 2009-06-03 201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径计算方法、路径计算单元及路径计算系统
CN102439920A (zh) * 2011-09-20 2012-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跨层分离路径计算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8235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97232B1 (ko) 네트워크에서의 패킷을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노드
US10250459B2 (en) Bandwidth on-demand services in multiple layer networks
JP5596182B2 (ja) 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ラベル・スイッチ・パスのバックアップ・イングレスを計算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8817591B2 (en) Inter-domain signaling to update remote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s after a call set-up failure
US8711863B2 (en) Virtual links in a routed ethernet mesh network
US8743679B2 (en) Client diversity policy sharing with the transport layer
EP2685685B1 (e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link-diverse traffic path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4718732B (zh) 用于为在通信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路径而交换信息的方法
CN105282028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节点及路径管理服务器
CN103828310B (zh) 一种链路发现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8570871B2 (en) Signaling extension for a label switched path over a composite link
CN105594167A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4038443A (zh) 一种网络中建立硬管道方法、转发报文方法和装置
KR20120055674A (ko) 멀티레이어 네트워크 중 포워딩 인접의 속성 상속 방법 및 상응한 멀티레이어 네트워크
CN104618235B (zh) 一种跨层建立不共路路径的方法及装置
EP2648382B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lsp
EP3484107B1 (en) Parameter notification and obtai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191213A (zh) 网络路径计算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6078363A1 (zh)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ES2844098T3 (es) Método de establecimiento de trayectos de servicio, dispositivo de nodo y sistema
CN102957614A (zh) 一种动态路由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Kushwaha et al. A Survey on Segment Routing with Emphasis on Use Cases in Large Provider Networks
CN104283813B (zh) 一种处理rsvp-te信令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177186A1 (zh) 带宽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Ong ASON/GMPLS control plane st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