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8151B -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8151B
CN105188151B CN201510321081.XA CN201510321081A CN105188151B CN 105188151 B CN105188151 B CN 105188151B CN 201510321081 A CN201510321081 A CN 201510321081A CN 105188151 B CN105188151 B CN 1051881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terminal
information
orthogonal multiple
targeting sequen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10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8151A (zh
Inventor
张宁波
康桂霞
周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5103210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81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1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81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81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降低了接收机消除/抑制用户间干扰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在无线通信中越来越多的终端需要接入无线网络,每个终端接入无线网络均需要相应的用于接入网络的资源和用于传输数据的资源,然而无线网络中这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其在网络接入容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无线通信中,终端所选择的多址随机接入模式是影响网络接入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资源复用方式来看,多址随机接入模式可以分为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和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两种。
其中,由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支持多个终端复用相同的网络接入资源和数据传输资源,所以,采用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进行随机接入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接入容量。
现有技术中,以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进行随机接入,包括以下步骤:
网络端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检测到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后,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
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终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通过网络端为其分配的PUSCH向网络端发送调度信息;
网络端解析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并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反馈解析结果。
由于以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模式进行随机接入时,允许多个终端复用相同的网络接入资源和相同的数据传输资源,所以,网络端可能会接收到多个调度信息,各个调度信息混合在一起,网络端难以直接从所接收的调度信息中确定发送调度信息的终端的个数,所以,在网络端接收机进行用户间干扰消除时信息解析的复杂度较高,而且可能会导致误判,影响随机接入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以降低网络端接收机消除/抑制用户间干扰的复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解析结果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分组,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
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所述前导序列分组:
根据预设的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1个前导序列分组。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和所述终端数量M,所述前导序列为:从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的一个前导序列;
所述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判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
若为是,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接收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包括:
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其中,所述前导序列分组规则为预定义的分组规则或由网络端确定的分组规则;
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的所属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所述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包括:
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终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调度业务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解析结果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应用于网络端,所述装置包括:
随机接入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前导序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
第一终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前导序列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调度业务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解析结果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上述装置的终端和应用上述装置的网络端。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前导序列有效的情况下,网络端根据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之后根据所确定的终端数量,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由于网络端在解析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前已获得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所以,在解析上述信息时,能够根据所获得的终端数量,解析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所接收信息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第一种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第二种信令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网络端101和终端102。
其中,网络端101可以是基站、中继、接入点等等,终端102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用户终端,例如,用户手机等,还可以是中继、网关等,本申请并不对网络端101和终端102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限定。
具体的,终端102首先确定其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并根据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然后终端102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101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网络端101接收到随机接入信息后,判断该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若是有效前导序列,则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上述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并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网络端101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终端102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向网络端101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网络端101接收到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后,根据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结果反馈给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另外,上述的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当然,该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可以包含其他信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由以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前导序列有效的情况下,网络端根据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之后根据所确定的终端数量,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由于网络端在解析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前已获得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所以,在解析上述信息时,能够根据所获得的终端数量,解析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见图2,提供了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第一种信令流程示意图,该系统中,终端102接入网络端101的具体流程如下:
终端102首先确定其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S201),并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分组(S202),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S203),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S204);然后终端102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101发送随机接入信息;网络端101接收到随机接入信息后,通过判断方式确定该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S205),若是有效前导序列,则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S206),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S207),并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终端102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向网络端101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网络端101接收到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后,根据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结果反馈给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前导序列分组规则可以是预定义的分组规则,也可以是由网络端确定的分组规则。
具体的,在对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进行分组时,可以根据预设的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1个前导序列分组。
由上述的描述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102向网络端10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中并不包含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而是通过终端102对应的前导序列隐性的告知网络端101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这样网络端101在解析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时,由于已经获知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所以能够较佳解析所接收的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的复杂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提供了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的第二种信令流程示意图,该系统中,终端102接入网络端101的具体流程如下:
终端102首先确定其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S301),并从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的前导序列(S302),进而确定随机接入信息(S303),其中,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和终端数量M;然后终端102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101发送随机接入信息(S304),其中,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网络端101接收到随机接入信息后,通过判断方式确定该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S305),若是有效前导序列,按照上述的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S306),并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终端102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向网络端101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网络端101接收到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后,根据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解析结果反馈给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由上述的描述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102向网络端101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中包含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并将上述的终端数量映射到PRACH的特定子载波上,传输至网络端101,网络端通过解析由PRACH的特定子载波加载的信息得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这样网络端101在解析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时,所以能够较佳解析所接收的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其中,终端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用户终端,例如,用户手机等,还可以是中继、网关等,本申请并不对终端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限定
S401: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
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终端可以是组中心终端,也可以是非组中心终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其中,组中心终端为当前随机接入周期中向网络端发送信标的终端。
具体的,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可以由组中心终端来获得,在当前终端不是组中心终端的情况下,组中心终端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之后,可通过广播等方式发送给当前终端。
S402:根据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上述的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当然,该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实际应用中,为保证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能够获知其对应的前导序列信息,当前终端确定随机响应中包含的前导序列后,可以通过广播等方式将上述的前导序列的指示信息发送给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S403: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随机接入信息。
S404:接收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由于非正交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所对应的前导序列为同一个前导序列,所以,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时,会向非正交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而各个终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均会向网络端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S405:在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S406:接收网络端根据对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
具体的,上述的解析结果为: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终端根据所接收的反馈信息可以得知其是否成功接入网络端。另外,网络端还可以只向成功解析的信息所对应的终端发送反馈信息,这种情况下,若终端在预设的时段内没有接收到反馈信息,则可以认为随机接入失败,需要在随机退避之后重新进行随机接入。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时,可以先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再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并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预先设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对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进行分组时,可以根据预设的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1个前导序列分组。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进行分组,例如,在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的情况下,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2、N-3个前导序列分组等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假设,将可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Z个前导序列分组,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
前导序列分组1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为2;
前导序列分组2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为3;
……
前导序列分组Z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为Z+1。
假设,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为3,则可以根据上述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分组为前导序列分组2,然后从前导序列分组2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并确定随机接入响应。
这种情况下,随机接入响应中无需包含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网络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根据该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前导序列,可以得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
具体的,网络端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
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端所采用的前导序列分组规则需一致,两者所采用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也需一致。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根据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时,可先从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的前导序列,然后再确定随机接入信息,本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和终端数量M。
基于上述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信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时,可以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随机接入信息,其中,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与上一具体实现方式相比,本具体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并通过将前导序列和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映射至PRACH的不同子载波的方式,将前导序列和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发送至网络端,网络端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析,得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
具体的,网络端按照将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的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由以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在向网络端发送前导序列之前,先确定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并将该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一起作为随机接入信息的组成信息,发送给网络端,使得网络端能够根据所接收随机接入信息中的终端数量进行解析,这样,网络端能够更准确将所接收的信息按照终端进行解析,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网络端,包括:
S501: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
其中,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S502:判断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若有效,执行S503,否则,执行S507。
S503: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S504: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由于非正交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所对应的前导序列为同一个前导序列,所以,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时,会向非正交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而各个终端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均会向网络端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所以,网络端需为每一个有效的前导序列分配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
S505:接收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S506:根据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S507:结束本流程。
在网络端判断得随机接入信息中的前导序列为无效前导序列时,网络端不会向非正交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在预设的时段内若各个终端未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各个终端可以认为本次随机接入失败,可以在下一随机接入周期或者在随机退避之后重新进行随机接入。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时,可以先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再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
其中,前导序列分组规则为预定义的分组规则或由网络端确定的分组规则。
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的所属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本实现方式中,为保证网络端能够正确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终端在确定前导序列以及随机接入信息时,可先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再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并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本实现方式中,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时,可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其中,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本实现方式中,为保证网络端能够正确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终端在向网络端发送随机接入信息时,需要按照上述的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向网络端发送随机接入信息。
由以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前导序列有效的情况下,网络端根据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之后根据所确定的终端数量,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由于网络端在解析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前已获得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所以,在解析上述信息时,能够根据所获得的终端数量,解析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终端数量确定模块601,用于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模块603,用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调度业务信息发送模块605,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模块606,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解析结果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602,包括:
第一所属分组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分组,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前导序列选择子模块,用于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
随机接入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具体的,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602,还包括:
所属分组获得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1个前导序列分组。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602,具体用于,用于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和所述终端数量M,所述前导序列为:从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的一个前导序列;
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模块603,可具体用于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由以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终端在向网络端发送前导序列之前,先确定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并将该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一起作为随机接入信息的组成信息,发送给网络端,使得网络端能够根据所接收随机接入信息中的终端数量进行解析,这样,网络端能够更准确将所接收的信息按照终端进行解析,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网络端,包括:
随机接入信息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前导序列判断模块702,用于判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
第二终端数量确定模块703,用于在所述前导序列判断模块702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模块704,用于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调度业务信息接收模块705,用于接收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解析结果反馈模块706,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确定模块703,包括:
第二所属分组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其中,所述前导序列分组规则为预定义的分组规则或由网络端确定的分组规则;
终端数量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的所属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可以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所述第二终端数量确定模块703可以具体用于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由以上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在前导序列有效的情况下,网络端根据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之后根据所确定的终端数量,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由于网络端在解析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之前已获得了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所以,在解析上述信息时,能够根据所获得的终端数量,解析上述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而能够降低抗干扰消除接收机解析信息时的复杂度。
对于装置、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解析结果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分组,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前导序列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从所确定的前导序列分组中任意选择一个前导序列作为当前终端对应的前导序列;
根据所选择的前导序列,确定随机接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所述前导序列分组:
根据预设的同一资源上允许的非正交接入终端数量的最大值N,将用于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的前导序列划分为N-1个前导序列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和所述终端数量M,所述前导序列为:从可用的前导序列中选择的一个前导序列;
所述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
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所述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5.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应用于网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判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
若为是,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接收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包括:
根据前导序列分组规则,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所属的分组,其中,所述前导序列分组规则为预定义的分组规则或由网络端确定的分组规则;
根据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与前导序列分组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于记录每一前导序列的所属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且各个分组对应的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终端的数量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还包括: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
所述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包括:
按照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解析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将解析结果确定为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映射规则为:将所述前导序列映射到PRACH的中间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上,将所述终端数量M映射到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上,第一预设X个子载波与第二预设Y个子载波的位置相邻。
8.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终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终端对应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包含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和预设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规则,确定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随机接入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向网络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息;
随机接入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当前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标识PID
调度业务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反馈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端根据对所述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解析结果发送的反馈信息,其中,所述解析结果为:所述网络端根据所确定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组的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每个终端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的。
9.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装置,应用于网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随机接入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至少包括:前导序列;
前导序列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随机接入信息中包括的前导序列是否为有效前导序列;
第一终端数量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前导序列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按照预设的终端数量确定规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确定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数量M,其中,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终端复用相同资源的前导序列和相同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资源;
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物理下行信道向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其中,随机接入响应至少包括:所述网络端为终端分配的、用于发送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的PUSCH的标识;
调度业务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在其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响应中指示的PUSCH上发送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
解析结果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数量M,对所接收的调度信息和/或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析,并将每个终端的解析结果反馈给所述非正交多址接入组中的各个终端。
10.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的终端和应用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的网络端。
CN201510321081.XA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51881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1081.XA CN105188151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1081.XA CN105188151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8151A CN105188151A (zh) 2015-12-23
CN105188151B true CN105188151B (zh) 2018-11-06

Family

ID=5490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1081.XA Active CN105188151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81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805B (zh) * 2016-01-29 2019-09-17 清华大学 非正交多址接入传输系统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277783A (zh) * 2016-04-07 2017-10-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行信号传输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系统
CN107302783B (zh) * 2016-04-15 2019-12-10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提供商标识指示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WO2017182053A1 (en) * 2016-04-18 2017-10-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transmission over a predefined physical channel
CN106028451B (zh) * 2016-04-28 2019-06-2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noma中的用户分组系统
US10292184B2 (en) * 2016-05-11 2019-05-1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device discovery
CN105979594B (zh) * 2016-06-07 2019-07-05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资源分配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6102172B (zh) * 2016-06-07 2019-05-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上行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102182B (zh) * 2016-06-07 2019-02-19 北京交通大学 非正交随机接入方法
CN107689844B (zh) * 2016-08-05 2019-12-2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64479B (zh) * 2016-09-22 2020-02-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66099B (zh) * 2017-07-31 2020-01-10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干扰管理自优化方法
CN108541075B (zh) * 2018-03-06 2020-09-22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基于非正交多址技术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11038B (zh) * 2018-04-08 2021-01-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及设备
WO2020213128A1 (ja) * 2019-04-18 2020-10-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260746B (zh) * 2020-10-16 2022-01-07 北京邮电大学 站点布置、缓存放置和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4205916B (zh) * 2021-11-12 2024-02-27 杭州昌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两阶段非正交随机接入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419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4156617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581983A (zh) * 2015-02-11 2015-04-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3419A (zh) * 2012-03-09 2013-09-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WO2014156617A1 (ja) * 2013-03-27 2014-10-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4581983A (zh) * 2015-02-11 2015-04-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for Uplink Single Carrie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with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Goto J, Nakamura O, Yokomakura;《80th IEEE conference in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VTC Fall)》;20140917;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8151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8151B (zh) 一种非正交多址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91576B (zh)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的上报方法和设备
CN104883746B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4253673B (zh) 上行多用户数据传输方法及上行多用户输入输出系统
CN107888236A (zh) 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95145A (zh) 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13612576A (zh) 一种中间前导码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4620658B (zh) 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8770064B (zh) 时隙格式的配置方法、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侧设备
CN103369675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90413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385710A (zh) 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CN11026644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5636223A (zh) 一种上行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889236A (zh) 参数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9151844A (zh) 一种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7770869A (zh) 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026224A (zh) 网络切换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网关设备
CN102318322A (zh) Mac地址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746645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803412A (zh) 资源映射方法、确定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CN103797880B (zh)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34895A (zh) 信息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777857B (zh) 一种URLLC和mMTC共存场景下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915648A (zh) 基于缓存平台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