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0288B -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0288B
CN105180288B CN201510665420.6A CN201510665420A CN105180288B CN 105180288 B CN105180288 B CN 105180288B CN 201510665420 A CN201510665420 A CN 201510665420A CN 105180288 B CN105180288 B CN 1051802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air
cooling assembly
production componen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54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0288A (zh
Inventor
张辉
连彩云
田雅颂
熊军
罗永前
吴俊鸿
廖敏
彭光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6654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02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02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02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02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02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和建筑结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压缩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分别连接;空调器制冷组件,空调器制冷组件横向设置;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并联设置的空调器制热组件,空调器制热组件立置,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和空调器制热组件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或空调器制热组件连通;外机换热器,外机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接,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和空调器制热组件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外机换热器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或空调器制热组件连通。本申请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与制热效果无法同时保证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体式壁挂式,另一类是柜机。
上述结构的空调器在安装过程中都会占用房间内的大量空间,并存在噪音大,用户感温体验差的问题。
普通的空调器都是在出风口处的风感明显,远离出风口处的地方风感弱,且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气体流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导致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与制热效果无法同时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和建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与制热效果无法同时保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压缩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分别连接;空调器制冷组件,空调器制冷组件横向设置;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并联设置的空调器制热组件,空调器制热组件立置,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和空调器制热组件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四通阀的第三阀口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或空调器制热组件连通;外机换热器,外机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阀的第四阀口连接,外机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空调器制冷组件和空调器制热组件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外机换热器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或空调器制热组件连通。
进一步地,四通阀通过空调器制冷组件连接的制冷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制冷管路通断的第一开关结构;四通阀通过空调器制热组件连接的制热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制热管路通断的第二开关结构。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制冷组件启用,空调器制热组件停用;制热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制热组件启用,空调器制冷组件停用。
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关结构打开以使制冷管路导通,空调器制冷组件启用,第二开关结构关闭以使制热管路截止,空调器制热组件停用;制热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开关结构打开以使制热管路导通,空调器制热组件启用,第一开关结构关闭以使制冷管路截止,空调器制冷组件停用。
进一步地,空调器制冷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呈扁平结构,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腔体、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通过第一腔体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当空调器制冷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进风口朝下或者水平设置,第一出风口朝下或者水平设置;冷凝器;第一风机,冷凝器和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腔体内,且冷凝器和第一风机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第一进风口向第一出风口一侧排列设置;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位于冷凝器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的厚度h1小于330毫米。
进一步地,空调器制热组件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呈扁平结构,第二壳体具有第二腔体、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通过第二腔体与第二出风口连通,当空调器制热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进风口朝上设置,第二出风口水平设置由至少一侧出风;蒸发器;第二风机,蒸发器和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且蒸发器和第二风机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第二进风口向第二出风口一侧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的厚度L2小于330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面、侧立面和底面,建筑结构还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制热组件和空调器制冷组件,空调器制热组件安装在侧立面和/或底面上,空调器制冷组件安装在顶面的下方。
进一步地,建筑结构包括吊装结构,吊装结构安装在顶面上,空调器制冷组件通过吊装结构与顶面连接。
进一步地,建筑结构还包括侧立面,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第一壳体与侧立面接触。
进一步地,侧立面与顶面之间形成第一定位夹角区域,第一壳体与顶面和侧立面接触并位于第一定位夹角区域内。
进一步地,底面与顶面相对设置,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第一壳体的厚度h1小于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h的百分之二十。
进一步地,建筑结构包括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安装在侧立面或底面上,空调器制热组件通过定位结构固定。
进一步地,底面与侧立面之间形成第二定位夹角区域,空调器制热组件的第二壳体与侧立面和底面接触并位于第二定位夹角区域内。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空调器制冷组件与空调器制热组件功能分开,方便根据空调器制冷组件与空调器制热组件的气流循环特点,将二者安装在建筑结构的不同地方,并使二者独立工作,以使空调器不论是制冷还是制热能够保证其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具有换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使建筑结构内的温度能够快速升温或降温,并保证了换热过程中气流能够高效循环,提升了人体感知舒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制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壳体;11、第一腔体;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出风口;14、第一顶板;15、第一底板;16、周向侧板;20、冷凝器;30、第一风机;40、第一接水盘;50、第一风门;60、第一风道结构;70、第一过滤网;80、第一导风结构;90、顶面;91、侧立面;92、吊装结构;93、底面;100、第二壳体;110、第二腔体;120、第二进风口;130、第二出风口;140、第一立板;150、第二立板;200、蒸发器;300、第二风机;500、第二风门;600、第二风道结构;700、第二过滤网;800、第二导风结构;900、压缩机;910、四通阀;920、外机换热器;930、制冷管路;940、第一开关结构;950、制热管路;960、第二开关结构;970、电子膨胀阀;980、空调器制冷组件;990、空调器制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与制热效果无法同时保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和建筑结构。其中,建筑结构包括下述的空调器。
如图1至图8所示,空调器包括压缩机900、四通阀910、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并联设置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和外机换热器920,压缩机900的排气口和进气口与四通阀910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分别连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横向设置;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立置,四通阀910的第三阀口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四通阀910的第三阀口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或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通;外机换热器920的一端与四通阀910的第四阀口连接,外机换热器920的另一端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均连接,同一时间内,外机换热器920仅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或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通。
将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功能分开,方便根据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气流循环特点,将二者安装在建筑结构的不同地方,并使二者独立工作,以使空调器不论是制冷还是制热能够保证其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具有换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使建筑结构内的温度能够快速升温或降温,并保证了换热过程中气流能够高效循环,提升了人体感知舒适性。
如图7和图8所示,四通阀910通过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连接的制冷管路93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制冷管路930通断的第一开关结构940;四通阀910通过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接的制热管路95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制热管路950通断的第二开关结构960。
可选地,第一开关结构940和第二开关结构960是截止阀。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启用,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停用;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启用,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停用。
具体而言,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开关结构940打开以使制冷管路930导通,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启用,第二开关结构960关闭以使制热管路950截止,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停用;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二开关结构960打开以使制热管路950导通,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启用,第一开关结构940关闭以使制冷管路930截止,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停用。
如图7所示,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经过压缩机900做功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四通阀910进入冷凝器20内进行冷凝,冷凝为低温高压的液体,然后通过电子膨胀阀970进行节流,此时第一开关结构940打开,第二开关结构960关闭,经过电子膨胀阀970的冷媒进入外机换热器920进行蒸发吸热,承担室内负荷,降低室内温度,然后冷媒回到压缩机900进行下一循环。
如图8所示,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下,四通阀910进行换向,经过压缩机做功的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四通阀910进入室内侧,此时第一开关结构940关闭,第二开关结构960打开,冷媒进入蒸发器200进行放热,承担室内负荷,升高室内温度,然后通过电子膨胀阀970进行节流降压进入外机换热器920进行吸热为低温低压的气体,然后冷媒回到压缩机900进行下一循环。
本发明的空调器与常规的空调器的区别在于:将室内机的一个换热器替换为两个换热器,两个换热器分别作为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承担室内的制冷和制热负荷,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独立运行。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还能够添加化霜功能如蓄热除霜、热气旁通除霜、超声波除霜等,恒温除湿功能等。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将室内机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制热模块分开独立设计,使其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独立运行,发挥各个组件的最佳运行状态;同时由于制冷、制热组件的独立设计,可以进行一体化或者完全分开形式的装配和安装,能够使制冷、制热运行的出风口完全分开,有利于实现制冷上出风、制热下出风的出风形式。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风机的转速或是调整导风结构的角度和状态,以控制组件的出风速度、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的转换。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室内温度梯度均匀,风速较小,提高用户体验。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将室内机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制热模块分开独立设计,通过将室内机装配方式、安装方式、运行方式等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家用空调室内机形式的多样性、安装方式的多样性、制冷制热独立运行,能够实现制冷上出风、制热下出风,并具有无风感、低噪音、高舒适性、装饰性强等优点。
同时,室内机的形式的多样性,便于进行室内机外型的设计,使其融入用户室内装潢设计,增强空调器的观赏性和艺术感。
下面着重说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相关内容。
如图1至图5所示,建筑结构包括顶面90,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安装在顶面90的下方。
可选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可以贴合在顶面90上安装(请参考图3)。这样能够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建筑结构还包括侧立面91,空调器制冷组件的第一壳体10与侧立面91接触。与前述结构类似,使得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能够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具体而言,侧立面91与顶面90之间形成第一定位夹角区域,第一壳体10与顶面90和侧立面91接触并位于第一定位夹角区域内。此时,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仅占用建筑结构角落的空间,便于隐藏,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美观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也可以安装在建筑结构内的吊装结构92上,吊装结构92安装在顶面90上,空调器制冷组件980通过吊装结构92与顶面90连接。当吊装结构92为灯具或装饰物时,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能够与灯具或者装饰物完美融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可选地,建筑结构还包括与顶面90相对设置的底面,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小于顶面90与底面之间的距离h的百分之二十。如此设置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易于与建筑主体融合,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有利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可选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小于顶面90与底面之间的距离h的百分之十五。
上述的建筑结构包括家庭住宅、商用场所等。
如图1至图5所示,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第一壳体10、冷凝器20、第一风机30和第一接水盘40,第一壳体10呈扁平结构,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2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3,第一进风口12通过第一腔体11与第一出风口13连通,当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壳体10横向设置,第一进风口12朝下或者水平设置,第一出风口13朝下或者水平设置;冷凝器20和第一风机3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且冷凝器20和第一风机30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第一进风口12向第一出风口13一侧排列设置;第一接水盘4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并位于冷凝器20的下方。
第一壳体10呈扁平结构,当该第一壳体10与建筑结构的顶面90、侧立面91或吊装结构92固定时,使得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能够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此外,通过在第一壳体10上设置至少一个朝下或者水平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3及第一进风口12,以使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进风和出风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保证了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的进出风量,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制冷性能,提高了制冷效率,使建筑结构内的温度能够快速降低,并保证了制冷过程中气流能够高效循环,提升了人体感知舒适性。
可选地,第一壳体10呈扁平的矩形结构。
可选地,第一风机30是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等。
本发明中的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顶板14、与第一顶板14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15、与第一顶板14和第一底板15均连接的周向侧板16,第一进风口12设置在第一底板15或周向侧板16上,第一出风口13设置在第一底板15或周向侧板16上。由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通常与顶面90紧贴,因而第一顶板14处一般不会开设第一进风口12和第一出风口13。即使在第一顶板14上开设第一进风口12和第一出风口13,其出风也很难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因而在第一顶板14上设置第一出风口13不合理。
可选地,第一底板15的背离第一腔体11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装饰部。设置有第二装饰部的第一底板15能够美化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外观,并使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可选地,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小于330毫米。
在满足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轻薄化设计的同时,为了保证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制冷效果,需要控制冷凝器20的大小及安装角度。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顶板14和与第一顶板14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15,冷凝器20呈扁平结构,呈扁平结构的冷凝器20倾斜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且冷凝器20与第一底板15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
可选地,冷凝器20的上端相对于冷凝器20的下端靠近第一出风口13。
为了避免人手误触第一进风口12或第一出风口13造成伤害,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进风口12和/或第一出风口13处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开闭的第一风门50。同时,第一风门50关闭时,还能有效隐藏第一进风口12和/或第一出风口13,保证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能够与建筑完美融合,并有效阻挡外界异物进入第一腔体11内,提高了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中的冷凝器20是狭长型超薄冷凝器。这样的冷凝器20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可选地,当第一风门50遮挡第一出风口13或第一进风口12时,第一风门50的背离第一腔体11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装饰部。设置有第一装饰部的第一风门50在遮挡第一出风口13或第一进风口12时,能够美化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外观,并使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可选地,第一风门50与第一壳体10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不论第一风门50与第一壳体10如何连接,只要其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出风口13、第一进风口12即可。
如图1所示,第一风门50与第一壳体10枢转连接,第一风门50向第一壳体10内翻转以打开第一进风口12或第一出风口13。这样的第一风门50打开后,能够很好地隐藏在第一腔体11内,避免影响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整体美观性,且降低外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轻薄化设计。
可选地,第一风门50翻转后贴合在第一壳体10的内壁上。这样,避免第一风门50影响气体的流动,保证气体能够顺畅流动,从而降低了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运行噪音。
如图1所示,第一风门50的翻转半径小于第一壳体10的高度。这样使得第一壳体10的长度L1能够有效减小,有利于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小型化设计,以提高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建筑主体的融合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长度L1为1800毫米,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为100毫米,顶面90与底面之间的距离h为400毫米。
可选地,第一风门50与第一壳体10枢转连接,第一风门50向第一壳体10的外侧翻转以打开第一进风口12或第一出风口13(请参考图1)。打开后的第一风门50,根据其打开角度,还具有第一导风结构80的作用,以控制由第一出风口13或第一进风口12处的气流的走向。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风门50的翻转角度小于等于270度。第一风门50向外侧翻转后,可以打开至一定的角度就停止,例如90度。或者,可以直接翻转270度以与第一壳体10的第一底板15贴合,这样气流不会对第一风门50造成影响,从而避免第一风门50处产生噪音。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门50与第一壳体10滑动连接。当第一风门50打开第一进风口12或第一出风口13时,第一风门50与第一底板15叠置,位于第一腔体11内或第一壳体10的外侧。这样,也便于隐藏第一风门50。
为了保证气流在第一腔体11内的运动可靠性,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还包括具有蜗壳风道型线的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风道结构6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第一风机30位于第一风道结构60内。具有蜗壳风道型线的第一风道结构60能够有效降低涡流噪声,提高第一风机30的运转可靠性。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还包括第一过滤网70,第一过滤网70设置在第一壳体10内并位于第一进风口12与冷凝器20之间。由于设置有第一过滤网70,因而保证了第一腔体11内各部件的清洁性,降低了对电器部件的清洁频率,并保证各部件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过滤网70为弧面形过滤网。当然,第一过滤网70还可以是平面形第一过滤网。这需要根据第一腔体11内的空间而进行合理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过滤网70的上端向第一出风口13一侧弯曲。
为了提高出风方向的可控性,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还包括第一导风结构80,第一导风结构8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并位于第一风机30与第一出风口13之间。
可选地,第一导风结构80包括第一水平扫风部和/或第一上下扫风部。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过滤网70、冷凝器20、第一接水盘40、第一风机30、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导风结构80。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侧立面91(墙壁)和顶面90(天花板)融合。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两个第一风门50均打开,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2从下部进风,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70过滤、冷凝器20换热冷却后,由第一风机30送向第一出风口13,形成侧送风。
如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过滤网70、冷凝器20、第一接水盘40、第一风机30、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导风结构80。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侧立面91(墙壁)和顶面90(天花板)融合。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两个第一风门50均打开,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2从侧面进风,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70过滤、冷凝器20换热冷却后,由第一风机30送向第一出风口13,形成底部出风。
如图3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过滤网70、冷凝器20、第一接水盘40、第一风机30、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导风结构80。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顶面90(天花板)融合。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两个第一风门50均打开,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2从侧面进风,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70过滤、冷凝器20换热冷却后,由第一风机30送向第一出风口13,形成侧面出风。
如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过滤网70、冷凝器20、第一接水盘40、第一风机30、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导风结构80。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顶面90(天花板)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不限。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两个第一风门50均打开,室内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2从侧面进风,空气经过第一过滤网70过滤、冷凝器20换热冷却后,由第一风机30送向第一出风口13,形成侧面出风。当然,也可以设置成侧面进风,底部出风;或者底部进风,侧面出风;或者底部进风,底部出风等多种形式。
如图5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两个第一风门50、第一过滤网70、冷凝器20、第一接水盘40、第一风机30、第一风道结构60、第一导风结构80。该空调器制冷组件980与顶面90(天花板)固定连接,连接方式不限。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运行时,两个第一风门50均打开,且第一进风口12处的第一风门50翻转后贴合在第一壳体10上,也就是翻转了270度,此时,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呈大角度进风模式(全方位进风)。同样地,当第一出风口13处的第一风门50同样翻转270度,也能够实现大角度出风模式(全方位出风)。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具有占用空间小、噪音小、循环快、无风感的优点。
上述的无风感是指,当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制冷时,第一出风口13侧出风,此时气流贴着顶面90往下循环;第一出风口13底部出风时,气流由上往下循环,不直接对用户,用户的体验风速不超过0.3m/s,因此能够实现无风感换热。
下面着重说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相关内容。
如图1和图6所示,建筑结构包括侧立面91和底面93,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安装在侧立面91和/或底面93上。
可选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可以贴合在侧立面91和底面93上安装(请参考图1)。这样能够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如图1所示,底面93与侧立面91之间形成第二定位夹角区域,第二壳体100与侧立面91和底面93接触并位于第二定位夹角区域内。此时,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仅占用建筑结构角落的空间,便于隐藏,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美观性。
如图6所示,也可以安装在建筑结构内的定位结构上,定位结构安装在侧立面91或底面93上,空调器制热组件990通过定位结构固定。当定位结构为桌子、暖气片或柜子时,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与桌子、暖气片或柜子完美融合,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上述的建筑结构包括家庭住宅、商用场所等。
如图1和图6所示,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包括第二壳体100、蒸发器200和第二风机300,第二壳体100呈扁平结构,第二壳体100具有第二腔体110、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30,第二进风口120通过第二腔体110与第二出风口130连通,当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二壳体100立置,第二进风口120朝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30水平设置由至少一侧出风;蒸发器200和第二风机300设置在第二腔体110内,且蒸发器200和第二风机300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第二进风口120向第二出风口130一侧排列设置。
第二壳体100呈扁平结构,第二壳体100立置,当该第二壳体100与建筑结构的侧立面91、底面93或定位结构固定时,使得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此外,通过在第二壳体100上设置朝上设置的第二进风口120及水平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30,以使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由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下部向至少一侧出风,使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出风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保证了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运行时的进出风量,从而提高了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制热性能,提高了制热效率,使建筑结构内的温度能够快速升温,并保证了制热过程中气流能够高效循环,提升了人体感知舒适性。
可选地,第二壳体100呈扁平的矩形结构。
可选地,第二风机300是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等。
本发明中的第二壳体100包括第一立板140、与第一立板140相对设置的第二立板150、与第一立板140和第二立板150均连接的第二底板,第二出风口130设置在第二立板150或第一立板140上。由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通常与侧立面91紧贴,因而第一立板140处一般不会开设第二出风口130。即使在第一立板140上第二出风口130,其出风也很难对周围环境进行降温,因而在第一立板140上设置第二出风口130不合理。
可选地,第二立板150和/或第一立板140的背离第二腔体1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四装饰部。设置有第四装饰部的第二立板150和/或第一立板140能够美化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外观,并使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可选地,第二壳体100的厚度L2小于400毫米并大于300毫米。
可选地,第二壳体100的厚度L2小于330毫米。
在满足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轻薄化设计的同时,为了保证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制热效果,需要控制蒸发器200的大小及安装角度。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100包括第一立板140和与第一立板140相对设置的第二立板150,蒸发器200呈扁平结构,呈扁平结构的蒸发器200倾斜设置在第二腔体110内,且蒸发器200与第二立板150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30度。
可选地,蒸发器200的上端相对于蒸发器200的下端靠近第二进风口120。
为了避免人手误触第二进风口120或第二出风口130造成伤害,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风门500,第二进风口120和/或第二出风口130处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可开闭的第二风门500。同时,第二风门500关闭时,还能有效隐藏第二进风口120和/或第二出风口130,保证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与建筑完美融合,并有效阻挡外界异物进入第二腔体110内,提高了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运行可靠性。
本发明中的蒸发器200是狭长型超薄蒸发器。这样的蒸发器200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
可选地,当第二风门500遮挡第二出风口130或第二进风口120时,第二风门500的背离第二腔体110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第三装饰部。设置有第三装饰部的第二风门500在遮挡第二出风口130或第二进风口120时,能够美化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外观,并使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与建筑主体完美融合。
可选地,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枢转连接或滑动连接。不论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如何连接,只要其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出风口130、第二进风口120即可。
如图1所示,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滑动连接,第二风门500向第二壳体100内滑动以打开第二进风口120或第二出风口130。这样的第二风门500打开后,能够很好地隐藏在第二腔体110内,避免影响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整体美观性,且降低外部空间的占用,有利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轻薄化设计。
可选地,第二风门500滑入第二腔体110内后贴合在第二壳体100的内壁上。这样,避免第二风门500影响气体的流动,保证气体能够顺畅流动,从而降低了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运行噪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00的长度h2为1800毫米,第二壳体100的厚度L2为100毫米,第二壳体100的第二底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h3为350毫米。
可选地,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枢转连接,第二风门500向第二壳体100的外侧翻转以打开第二进风口120或第二出风口130(请参考图1)。打开后的第二风门500,根据其打开角度,还具有第二导风结构800的作用,以控制由第二出风口130或第二进风口120处的气流的走向。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风门500的翻转角度小于等于270度。第二风门500向外侧翻转后,可以打开至一定的角度就停止,例如90度。或者,可以直接翻转270度以与第二壳体100的第一立板140贴合,这样气流不会对第二风门500造成影响,从而避免第二风门500处产生噪音。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枢转连接,且第二风门500向第二腔体110内侧翻转以收回至第二腔体110内。当第二风门500打开第二进风口120或第二出风口130时,第二风门500与第二壳体100的内壁叠置,位于第二腔体110内侧。这样,也便于隐藏第二风门500。
为了保证气流在第二腔体110内的运动可靠性,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还包括具有蜗壳风道型线的第二风道结构600,第二风道结构600设置在第二腔体110内,第二风机300位于第二风道结构600内。具有蜗壳风道型线的第二风道结构600能够有效降低涡流噪声,提高第二风机300的运转可靠性。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还包括第二过滤网700,第二过滤网700设置在第二壳体100内并位于第二进风口120与蒸发器200之间。由于设置有第二过滤网700,因而保证了第二腔体110内各部件的清洁性,降低了对电器部件的清洁频率,并保证各部件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二过滤网700为弧形过滤网。当然,第二过滤网700还可以是平面形第二过滤网。这需要根据第二腔体110内的空间而进行合理设置。
具体而言,第二过滤网700的上端向第二进风口120一侧弯曲。
为了提高出风方向的可控性,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还包括第二导风结构800,第二导风结构800设置在第二腔体110内并位于第二风机300与第二出风口130之间。
可选地,第二导风结构800包括第二水平扫风部和/或第二上下扫风部。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包括两个第二风门500、第二过滤网700、蒸发器200、第二风机300、第二风道结构600、第二导风结构800。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不工作时,第二进风口120处的第二风门500关闭;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工作时,第二进风口120处的第二风门500打开。第二过滤网700安装于第二进风口120的内侧,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第二过滤网700后面是蒸发器200,蒸发器200与第二壳体100成一定夹角,以扩大换热面积。第二风机300位于蒸发器200和第二导风结构800之间。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运行时,第二出风口130处的第二风门500打开,由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与侧立面91(墙壁)相融合,空气从侧方位出风,空气温度由房间的底部开始上升,由于热空气的性质,自下而上循环,房间温度会快速均匀的升高,整体舒适性好。
如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包括两个第二风门500、第二过滤网700、蒸发器200、第二风机300、第二风道结构600、第二导风结构800。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不工作时,第二进风口120处的第二风门500关闭;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工作时,第二进风口120处的第二风门500打开。第二过滤网700安装于第二进风口120的内侧,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第二过滤网700后面是蒸发器200,蒸发器200与第二壳体100呈一定夹角,以扩大换热面积。第二风机300位于蒸发器200和第二导风结构800之间。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运行时,第二出风口130处的第二风门500打开,由于空调器制热组件990与侧立面91(墙壁)相融合,空气从底部全方位出风(至少两侧出风),空气温度由房间的底部开始上升,由于热空气的性质,自下而上循环,房间温度会快速均匀的升高,整体舒适性好。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具有占用空间小、噪音小、循环快、无风感的优点。
上述的无风感是指,当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制热时,第二出风口130侧出风,此时气流循环由下而上;第二出风口130底部出风时,气流由下往上循环,不直接对用户,用户的体验风速不超过0.3m/s,因此能够实现无风感换热。
如图1至图6所示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能够以任意方式两两组合。附图中给出了五种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实施方式,但不限于图上所画形式。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可以与墙壁和地面融合(请参考图1),也可以仅与地面融合。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进风方式、出风方式与实施方式结合,如:可底侧进风,侧出风;可侧进风,侧出风;可测进风,底出风;可全方位进风,全方位出风等。
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进风方式、出风方式与实施方式结合,如,可上进风,侧出风;可侧进风,侧出风;可上进风,全方位出风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空调器提供了一种与建筑主体相融合的薄型智能家居空调。其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独立运行,通过进出风口的设计,使得室内机的气流循环在整个建筑主体内形成一个顺畅的大循环,气流速度分布均匀,空调器调节均匀,舒适性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制热组件的薄型设计使得空调器不占底面空间和侧立面的空间,与建筑主体能够完美融合;
2、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制热组件彼此独立设置,无论在制热模式还是在制冷模式下,通过进风口、出风口的设计,房间气流循环顺畅,温度调节快速均匀,人体舒适性好;
3、本发明中的空调器具有无噪音的优点,有利于打造智能舒适家居空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900);
四通阀(910),所述压缩机(900)的排气口和进气口与所述四通阀(910)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分别连接;
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横向设置;
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并联设置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立置,所述四通阀(910)的第三阀口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均连接,同一时间内,所述四通阀(910)的第三阀口仅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或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通;
外机换热器(920),所述外机换热器(920)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910)的第四阀口连接,所述外机换热器(920)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和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均连接,同一时间内,所述外机换热器(920)仅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或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通阀(910)通过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连接的制冷管路(93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制冷管路(930)通断的第一开关结构(940);
所述四通阀(910)通过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连接的制热管路(95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制热管路(950)通断的第二开关结构(9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制冷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启用,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停用;
制热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启用,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制冷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40)打开以使所述制冷管路(930)导通,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启用,所述第二开关结构(960)关闭以使所述制热管路(950)截止,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停用;
制热模式,当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开关结构(960)打开以使所述制热管路(950)导通,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启用,所述第一开关结构(940)关闭以使所述制冷管路(930)截止,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停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包括:
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呈扁平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腔体(11)、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2)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3),所述第一进风口(12)通过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3)连通,当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进风口(12)朝下或者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13)朝下或者水平设置;
冷凝器(20);
第一风机(30),所述冷凝器(20)和所述第一风机(3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且所述冷凝器(20)和所述第一风机(30)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2)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3)一侧排列设置;
第一接水盘(40),所述第一接水盘(4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并位于所述冷凝器(2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小于33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包括:
第二壳体(100),所述第二壳体(100)呈扁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100)具有第二腔体(110)、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20)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30),所述第二进风口(120)通过所述第二腔体(110)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30)连通,当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进风口(120)朝上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130)水平设置由至少一侧出风;
蒸发器(200);
第二风机(300),所述蒸发器(200)和所述第二风机(30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10)内,且所述蒸发器(200)和所述第二风机(300)沿气体的流动方向由所述第二进风口(120)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30)一侧排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00)的厚度L2小于330毫米。
9.一种建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面(90)、侧立面(91)和底面(93),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和空调器制冷组件(980),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安装在所述侧立面(91)和/或所述底面(93)上,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安装在所述顶面(90)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吊装结构(92),所述吊装结构(92)安装在所述顶面(90)上,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通过所述吊装结构(92)与所述顶面(90)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还包括侧立面(91),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第一壳体(10)与所述侧立面(91)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面(91)与所述顶面(90)之间形成第一定位夹角区域,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顶面(90)和所述侧立面(91)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夹角区域内。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93)与所述顶面(90)相对设置,所述空调器制冷组件(980)的第一壳体(10)的厚度h1小于所述顶面(90)与所述底面(93)之间的距离h的百分之二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结构包括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安装在所述侧立面(91)或所述底面(93)上,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93)与所述侧立面(91)之间形成第二定位夹角区域,所述空调器制热组件(990)的第二壳体(100)与所述侧立面(91)和所述底面(93)接触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夹角区域内。
CN201510665420.6A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Active CN1051802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420.6A CN105180288B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5420.6A CN105180288B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0288A CN105180288A (zh) 2015-12-23
CN105180288B true CN105180288B (zh) 2018-11-06

Family

ID=5490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5420.6A Active CN105180288B (zh) 2015-10-14 2015-10-14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028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6250Y (zh) * 2002-11-27 2003-12-31 敖小件 分体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737442A (zh) * 2004-08-16 2006-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整体式空调系统
KR20120017876A (ko) * 2010-08-20 2012-02-29 박희성 방향제가 구비된 전동식 디퓨져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203586407U (zh) * 2013-12-04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
CN104019536A (zh) * 2014-06-17 2014-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安装方法及吊顶式空调
CN205065940U (zh) * 2015-10-14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46120B2 (ja) * 1996-11-20 2006-02-15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ンルーム用空気吹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96250Y (zh) * 2002-11-27 2003-12-31 敖小件 分体嵌入式空调室内机
CN1737442A (zh) * 2004-08-16 2006-02-22 Lg电子株式会社 整体式空调系统
KR20120017876A (ko) * 2010-08-20 2012-02-29 박희성 방향제가 구비된 전동식 디퓨져
CN203203305U (zh) * 2012-03-29 2013-09-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203586407U (zh) * 2013-12-04 2014-05-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系统
CN104019536A (zh) * 2014-06-17 2014-09-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空调内机安装方法及吊顶式空调
CN205065940U (zh) * 2015-10-14 2016-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0288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38721U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及与该空调系统配套的厨房热水器系统
CN206222403U (zh) 一种厨房空调装置
CN104697044A (zh)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2350198U (zh) 立柜式空调器
CN20402684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3642349U (zh) 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22507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CN108426315A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以及壁挂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104728931A (zh) 空调系统
CN108592354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排风口可移动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15264621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8626798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5202636A (zh) 空调器制冷组件、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CN110966671A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06018817U (zh) 空调器
CN108758750A (zh) 一种具有风幕功能的空调油烟机
CN109695913A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及与该空调系统配套的厨房热水器系统
CN105180288B (zh)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CN109695921A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106940057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CN105115067A (zh) 空调系统
CN205065940U (zh) 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CN205717540U (zh) 室内空调器
CN213841121U (zh) 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10164446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