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8255B -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78255B
CN105178255B CN201510520560.4A CN201510520560A CN105178255B CN 105178255 B CN105178255 B CN 105178255B CN 201510520560 A CN201510520560 A CN 201510520560A CN 105178255 B CN105178255 B CN 105178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drainage groove
flow
unit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05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78255A (zh
Inventor
李云
陈晓清
陈剑刚
赵万玉
李昆
于献彬
王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5205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78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78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8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78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78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所述测算方法首先确定泥石流体容重、排导槽设计纵比降、泥石流抛射角度、阶梯段设计悬空高度、排导槽设计宽度、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然后确定排导槽糙率、容许流速、泥石流过流泥深,接着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将容许流速与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深潭段长度测算公式确定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深潭段长度。该方法从流体在槽内的运动全过程出发,基于严格理论推导,并结合试验考虑了泥石流性质对抛程的影响,能够合理确定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为该型排导槽设计提供依据,计算结果精度高,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Description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很大沟床纵比降泥石流沟的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槽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泥石流作为主要的山地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对山区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尤其是“5.12”汶川Ms8.0级大地震之后,震区泥石流活动因物源丰富、地形地貌条件优越,具有易堵溃、低临界雨量、高频率、高容重等特点,震后有相当数量的泥石流活动集中在流域面积<5km2、沟道纵比降>20%,甚至达50%的沟道或坡面上。这类多物源、大比降泥石流沟在形成条件上与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和成昆铁路沿线众多泥石流沟有着明显差异,目前常用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泥石流工程治理需求。
针对沟床比降很大的泥石流沟,目前常用的全衬砌型泥石流排导槽(俗称V型槽)和肋槛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俗称东川槽)均不太适用。陈晓清等人以消能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很大沟床纵比降泥石流沟的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槽(申请号201410001807.7),其中描述了“梯-潭”槽的结构特征,分析了“梯-潭”槽的排导原理,但对关键参数——深潭段长度的确定方法并未涉及。
合理确定深潭段长度,能够确保泥石流龙头入射深潭内,从而控制流速,使能量有效耗散,消能充分,同时避免龙头直接冲击下游阶梯段,使梯-潭系统长期运行。深潭段长度的确定可以参考泥石流过坝后的抛射距离公式,但该公式是统计经验性公式,且考虑因素较少;此外,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槽的阶梯段具有一定的纵坡,这也使得泥石流过坝后的抛射距离公式无法适用。因此,目前尚未有能合理确定深潭段长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该方法从流体在槽内的运动全过程出发,基于严格理论推导,并结合试验考虑了泥石流性质对抛程的影响,能够合理确定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为该型排导槽设计提供依据,计算结果精度高,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所述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排导槽槽底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槽底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全衬砌的阶梯段和充填于上下游阶梯段之间的深潭段;所述阶梯段包括位于上游的上端齿槛、位于下游的下端齿槛、及连接上端齿槛和下端齿槛的全衬砌底板;所述深潭段包括钢索网箱体护底,设于钢索网箱体护底上方、紧贴下游阶梯段上端齿槛的钢索网箱体缓冲层,以及设于侧墙、钢索网箱体护底、上游阶梯段下端齿槛和钢索网箱体缓冲层包围空间内的块石;钢索网箱体护底和钢索网箱体缓冲层的结构均为钢索网包裹块石;所述深潭段顶面与下游阶梯段的最高处平齐。
本发明提出的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其理论推导如下:流体在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中的过流过程为进潭-跌落-旋滚-流深的跃起-出潭,泥石流在槽中以反复“加速-减速”的方式运动,与之相适应流深则相应的“减少-增加”,实现流体在槽内不冲不淤均衡排泄。
从水在槽内的运动过程出发,对水在单潭内的运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由质点抛射理论,结合水力学挑射距离公式:
a x = dv x d t = 0 公式1
a y = dv y d t = g 公式2
对公式1和2分别积分,得:
vx-v0cosθ0=c1 公式3
vy-v0sinθ0=gt+c2 公式4
公式3、4中,v0为水的入潭初速度,下同;θ0为水的抛射角度,下同。由初始条件:t=0时,将vx=v0cosθ0、vy=v0sinθ0代入公式3和4,得c1=c2=0,则:
vx=v0cosθ0 公式5
vy=v0sinθ0+gt 公式6
根据运动学原理,同时代入公式5和6,得:
v x = d x d t = v 0 cosθ 0 公式7
v y = d y d t = v 0 sinθ 0 + g t 公式8
对公式7和8分别积分,得:
x=v0tcosθ0+c3 公式9
y = v 0 t sinθ 0 + 1 2 gt 2 + c 4 公式10
由初始条件:t=0时,x=0,y=0,代入公式9和10,得c3=c4=0,则:
x=v0tcosθ0 公式11
y = v 0 t sinθ 0 + 1 2 gt 2 公式12
将公式11和12联合消去参数t,得:
x = v 0 2 sinθ 0 cosθ 0 g [ 1 + 2 g y v 0 2 sin 2 θ 0 - 1 ] 公式13
取水的质心位置(即说明书附图1中O点位置),y=0.5h0+H,此时,x=L0,代入公式13,得:
L 0 = v 0 2 sinθ 0 cosθ 0 g [ 1 + 2 g ( 0.5 h 0 + H ) v 0 2 sin 2 θ 0 - 1 ] 公式14
公式14中,L0为水的抛程、单位m,h0为水的流深、单位m,H为阶梯段设计悬空高度、单位m,v0为水的入潭初速度、单位m/s,θ0为水的抛射角度、单位度,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2
引入泥石流修正系数ψ,则L1=ψL0,根据试验实测泥石流抛程,对水的抛程理论推导值(公式14)进行考虑泥石流性质的修正;对于粘性泥石流,0.55≤ψ≤0.70;对于稀性泥石流,0.70≤ψ≤0.88;容重越小,则ψ取值越大。
又考虑泥深跃起段的完整底流消能长度,试验中一般为抛程的0.3-0.6倍,容重越小则取值越大,以满足有足够的长度发生泥深跃起。因此,潭长设计值为L=ψL0+(0.3~0.6)ψL0=(1.3~1.6)ψL0
本发明在上述理论分析与试验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过流过程的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具体而言,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步骤如下:
(一)通过泥石流容重计算公式计算或实际取样实测容重,确定泥石流体容重γc,单位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将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代入公式θ=arctani,确定泥石流抛射角度θ,单位度;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阶梯段设计悬空高度H、取值3-5m,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m,及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Q、单位m3/s。对于粘性泥石流,H取较小值,对于稀性泥石流,H取较大值。排导槽设计宽度B按照2.0~3.0倍最大块石粒径并应考虑原沟道流通段、民房挟持、桥涵等因素进行确定。
(二)选定排导槽材料,根据排导槽材料查表确定排导槽糙率nc,和容许流速v、单位m/s;将容许流速v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过流泥深hc、单位m,式中,Q为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单位m3/s、由步骤(一)确定,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三)针对稀性泥石流:通过公式确定泥石流水力半径Rc、单位m,式中,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hc为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根据公式确定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式中,γc为泥石流体容重、单位kN/m3、由步骤(一)确定,γH为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得到、单位kN/m3,γW为水的容重、取值10kN/m3;将泥石流水力半径R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单位m/s,式中,γH为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得到、单位kN/m3,nc为排导槽糙率、由步骤(二)确定,i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
针对粘性泥石流:通过公式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单位m/s,式中,nc为排导槽糙率、由步骤(二)确定,hc为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i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
(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容许流速v与步骤(三)中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进行对比,如果小于2%,则继续进行步骤(五);如果大于等于2%,则将vc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步骤(二)—步骤(四)。
步骤(二)-(四)为迭代修改断面,直至容许流速v与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相差小于2%,则停止计算。
(五)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深潭段长度L
式中,L—深潭段长度,单位m;L取整数,即先算
L = A ψ v c 2 s i n θ c o s θ g [ 1 + 2 g ( 0.5 h c + H ) v c 2 sin 2 θ - 1 ] , 然后向上取整;
A—计算参量,取值1.3-1.6;泥石流容重越小,取值越大;
ψ—泥石流性质修正系数,对于稀性泥石流、ψ取值0.70-0.88,对于粘性泥石流、ψ取值0.55-0.70;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单位m/s,由步骤(三)确定;
θ—泥石流抛射角度,单位度,由步骤(一)确定;
g—重力加速度,取值9.8m/s2
hc—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
H—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基于过流过程分析,通过严格理论推导,并通过试验针对不同性质泥石流进行公式修正,得到了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深潭段长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结果精度高,适应实际工程需要,能使得龙头入射潭内,流速得到控制,进而能量有效耗散,消能充分,避免龙头直接冲击下游阶梯段,使梯-潭系统长期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水在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深潭段内的运动过程分析示意图。
图2是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 阶梯段 2 深潭段
L0 水的抛程 h0 水的流深
H 阶梯段设计悬空高度 v0 水的入潭初速度
L 深潭段长度 i 排导槽设计纵比降
θ 泥石流抛射角度 hc 泥石流过流泥深
vc 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某泥石流沟位于四川九寨沟县新城区,是嘉陵江上游支流白水江左岸的一条支沟。沟域面积:23.41km2;主沟纵长:8.20km;最高点高程:3643m;沟口高程:1402m;相对高差:2200m;平均纵比降:131‰。该沟流域“口细肚宽”,上游沟域宽阔,往下逐渐缩紧,形态近似扇形,主要的威胁区有两块,中游的双龙村及下游的新城区,流域内几千居民、公路、建筑可能直接或间接遭遇泥石流的影响。
为了有效排导泥石流,防止泥石流对居民及建筑物的危害,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下游沟口处修建一条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排导槽槽底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槽底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全衬砌的阶梯段1和充填于上下游阶梯段1之间的深潭段2,深潭段2顶面与下游阶梯段1的最高处平齐。深潭段2长度的确定通过以下测算方法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容重,确定泥石流体容重γc为16kN/m3;通过现场调查实测,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为0.09;将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代入公式θ=arctani,确定泥石流抛射角度θ为5.14°;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H为5m,排导槽设计宽度B为16m,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Q为200m3/s。
第二步,选定浆砌块石作为排导槽材料,采用矩形断面,查表确定排导槽糙率nc为0.032,容许流速v为8m/s;将容许流速v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过流泥深hc为1.56m。
第三步,通过公式确定泥石流水力半径Rc为1.30m;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容重,确定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γH为26.5kN/m3,根据公式确定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为0.57;将泥石流水力半径R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代入公式 v c = 1 γ H ψ c + 1 1 n c R c 2 3 i 1 2 = 1 26.5 × 0.57 + 1 × 1 0.032 × 1.3 2 3 × 0.09 1 2 , 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为7.20m/s。
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得到的容许流速v与第三步中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进行对比,于是将vc=7.20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二次计算,v=7.20m/s,代入计算得到vc=7.68m/s;将vc=7.68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三次计算,v=7.68m/s,代入计算得到vc=7.38m/s;将vc=7.38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四次计算,v=7.38m/s,代入计算得到vc=7.56m/s;将vc=7.56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五次计算,v=7.56m/s,代入计算得到vc=7.45m/s;继续进行第五步;在第五次计算中,第二步计算得到的泥石流过流泥深hc为1.65m,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泥石流水力半径Rc为1.38m,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为7.45m/s。
第五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深潭段2长度L
向上取整,深潭段2长度L为10m。
综上,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参数分别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0.09,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H=5m,排导槽设计宽度B=16m,深潭段2长度L=10m,设计泥石流过流泥深hc=1.65m,设计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7.45m/s。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某泥石流沟位于绵竹市西北部,绵远河的左岸,是震后多物源、大比降、小流域泥石流沟的典型代表。沟域面积:1.36km2;主沟纵长:2.59km;最高点高程:1980m;沟口高程:960m;相对高差:1020m;平均纵比降:625‰。该沟震前为一山洪沟,“5.12”地震后,中上部山体产生崩塌碎屑流,堆积沟道内,在降雨作用下形成泥石流。2008年6月至2011年9月,该流域共发生规模5000m3以上的泥石流活动10余次,不但多次淤埋沟口生命线汉旺-清平公路,且多次堵断绵远河,形成泥石流堰塞湖。经工程治理后,由于排导槽纵比降过大,泥石流能量巨大,冲击磨蚀作用强烈,治理效果不理想。
为了有效排导泥石流,防止泥石流对河道及居民的危害,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下游沟口处修建一条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排导槽槽底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槽底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全衬砌的阶梯段1和充填于上下游阶梯段1之间的深潭段2,深潭段2顶面与下游阶梯段1的最高处平齐。深潭段2长度的确定通过以下测算方法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泥石流容重计算公式,确定泥石流体容重γc为21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为0.15;将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代入公式θ=arctani,确定泥石流抛射角度θ为8.53°;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H为4m,排导槽设计宽度B为8m,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Q为100m3/s。
第二步,选定C20混凝土作为排导槽材料,采用矩形断面,查表确定排导槽糙率nc为0.102,容许流速v为9m/s;将容许流速v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过流泥深hc为1.39m。
第三步,通过公式 v c = 1 n c h c 2 3 i 1 5 = 1 0.102 × 1.39 2 3 × 0.15 1 5 , 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为8.35m/s。
第四步,将第二步中得到的容许流速v与第三步中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进行对比,于是将vc=8.35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二次计算,v=8.35m/s,代入计算得到vc=8.77m/s;将vc=8.77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三次计算,v=8.77m/s,代入计算得到vc=8.49m/s;将vc=8.49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四次计算,v=8.49m/s,代入计算得到vc=8.68m/s;将vc=8.68m/s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第二步至第四步。
第五次计算,v=8.68m/s,代入计算得到vc=8.55m/s;继续进行第五步;在第五次计算中,第二步计算得到的泥石流过流泥深hc为1.44m,第三步中计算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为8.55m/s。
第五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深潭段2长度L
向上取整,深潭段2长度L为6m。
综上,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参数分别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0.15,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H=4m,排导槽设计宽度B=8m,深潭段2长度L=6m,设计泥石流过流泥深hc=1.44m,设计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8.55m/s。

Claims (1)

1.一种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所述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包括排导槽槽底及其两侧的排导槽侧墙,所述排导槽槽底包括若干按一定间距设置的全衬砌的阶梯段(1)和充填于上下游阶梯段(1)之间的深潭段(2),深潭段(2)顶面与下游阶梯段(1)的最高处平齐,其特征在于: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2)长度测算方法步骤如下:
(一)通过泥石流容重计算公式计算或实际取样实测容重,确定泥石流体容重γc,单位kN/m3;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或现场调查实测,确定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将排导槽设计纵比降i代入公式θ=arctani,确定泥石流抛射角度θ,单位度;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H、取值3-5m,排导槽设计宽度B、单位m,及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Q、单位m3/s;
(二)选定排导槽材料,根据排导槽材料确定排导槽糙率nc,和容许流速v、单位m/s;将容许流速v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过流泥深hc、单位m,式中,Q为排导槽设计峰值流量、单位m3/s、由步骤(一)确定,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三)针对稀性泥石流:通过公式确定泥石流水力半径Rc、单位m,式中,B为排导槽设计宽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hc为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根据公式确定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式中,γc为泥石流体容重、单位kN/m3、由步骤(一)确定,γH为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得到、单位kN/m3,γW为水的容重、取值10kN/m3;将泥石流水力半径Rc、泥石流泥沙修正系数ψc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单位m/s,式中,γH为泥石流固体物质容重、通过实际取样实测得到、单位kN/m3,nc为排导槽糙率、由步骤(二)确定,i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
针对粘性泥石流:通过公式确定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单位m/s,式中,nc为排导槽糙率、由步骤(二)确定,hc为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i为排导槽设计纵比降、由步骤(一)确定;
(四)将步骤(二)中得到的容许流速v与步骤(三)中得到的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vc进行对比,如果小于2%,则继续进行步骤(五);如果大于等于2%,则将vc作为新的v,重新进行步骤(二)—步骤(四);
(五)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深潭段(2)长度L
式中,L—深潭段(2)长度,单位m;
A—计算参量,取值1.3-1.6;
ψ—泥石流性质修正系数,对于稀性泥石流、ψ取值0.70-0.88,对于粘性泥石流、ψ取值0.55-0.70;
vc—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单位m/s,由步骤(三)确定;
θ—泥石流抛射角度,单位度,由步骤(一)确定;
g—重力加速度,取值9.8m/s2
hc—泥石流过流泥深,单位m,由步骤(二)确定;
H—阶梯段(1)设计悬空高度,单位m,由步骤(一)确定。
CN201510520560.4A 2015-08-22 2015-08-22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Active CN105178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0560.4A CN105178255B (zh) 2015-08-22 2015-08-22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0560.4A CN105178255B (zh) 2015-08-22 2015-08-22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8255A CN105178255A (zh) 2015-12-23
CN105178255B true CN105178255B (zh) 2016-10-26

Family

ID=5490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0560.4A Active CN105178255B (zh) 2015-08-22 2015-08-22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78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6542B (zh) * 2016-05-13 2018-06-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非对称式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CN106638454B (zh) * 2017-01-18 2018-12-14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粘性泥石流v型排导槽流速的计算方法
CN107169615B (zh) * 2017-07-19 2020-04-10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拦砂坝淤满条件下泥石流流速衰减值的计算方法
CN108330919B (zh) * 2018-02-05 2019-10-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
CN112627102B (zh) * 2020-10-19 2021-11-19 清华大学 一种天然石块构成型多级阶梯-深潭消能系统设计方法
CN113111418B (zh) * 2021-04-15 2021-12-0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的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16473B2 (ja) * 1999-04-07 2002-08-19 国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長 大暗渠砂防ダム
CN101265699B (zh) * 2008-05-12 2010-08-1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粘性泥石流三角形底排导槽水力最佳断面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01851906A (zh) * 2010-06-11 2010-10-0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CN103696403B (zh) * 2014-01-01 2015-10-2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阶梯-深潭结构型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78255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78255B (zh)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长度测算方法
CN101476305B (zh) 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CN109681228B (zh) 一种用于隧道洞口落石灾害的立体防护设计方法
CN103276687B (zh)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5369768B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的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56768B (zh) 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
CN104794362A (zh) 一种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8330871B (zh) 泥石流沟道桥梁桥墩防护装置的设计方法
CN101851906A (zh) 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CN104848825B (zh) 泥石流排导槽肋槛后沟床最大冲刷深度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4631378B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矩形排导槽深度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1906786A (zh) 软土地层含承压水基坑突涌渗透破坏判断方法
CN108446525A (zh) 山区流域山洪泥沙灾害易灾区识别方法
CN104895013B (zh)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纵比降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7194500A (zh) 一种泥石流预测研究方法
CN108221842A (zh) 泥石流格子坝过坝流速、流量计算方法
CN108330919B (zh) 阶梯-深潭型泥石流排导槽的深潭段深度测算方法
CN106192865A (zh) 一种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5926542A (zh) 一种非对称式泥石流排导槽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
CN107288093B (zh) 一种泥石流弯道的最大超高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5133549A (zh) 三角形量水堰
CN106245573B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弯道超高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6149631B (zh) 高山窄谷拱坝崩塌型边坡处理方法
CN108203962A (zh) 一种幕坝型温度异重流拦挡装置
Kürkçü Termessos Water Construction Searches 2011: D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