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5680B -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5680B
CN105165680B CN201510582699.1A CN201510582699A CN105165680B CN 105165680 B CN105165680 B CN 105165680B CN 201510582699 A CN201510582699 A CN 201510582699A CN 105165680 B CN105165680 B CN 105165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aragus
yellow croaker
large yellow
caused
input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26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5680A (zh
Inventor
霍元子
韦章良
何培民
韩红宾
于克锋
吴海龙
张建恒
杨建�
丁平真
王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826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5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5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3/00Cultivation of seaweed or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在大黄鱼养殖网箱内挂养龙须菜,把整个网箱养殖区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根据氮磷营养盐循环路径,以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无机磷作为平衡指标,通过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根据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的合理匹配的养殖量。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区水质富营养化情况,利用大型海藻快速吸收网箱养殖释放的营养盐,提高海藻产量;通过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环境,增加鱼类的收获量,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

Description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鱼类网箱养殖和大型经济海藻在生态位上的互补性,建立的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业,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以其独特的优势迅猛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但是,由于海水养殖过于单一的生态结构与养殖方式和规模的缺陷,使得养殖海域污染日益严重,逐渐对沿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造成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网箱养殖多采取高密度的投饵养殖,经过长期的大规模养殖,其产生的残饵和鱼类的代谢废物在养殖区大量积累,加速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研究发现在海水网箱养殖鲑鱼中,投喂的干湿饵料有20%未被食用,成为输出废物。而对于鲑、鳟鱼来说,消化100g饵料时粪便排泄量约为20-30g干重,其中蛋白质占17%,脂肪占3%,碳水化合物占62%,灰分占17%,由此可见,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粪便的废物数量相当可观。
大型海藻作为生物滤器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在富含营养盐的鱼类网箱养殖区水体中养殖大型经济海藻,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溶解性营养盐,而且能提高海藻和鱼类的产量,同时大型海藻可以固碳,产生氧气,调节水体中的pH,从而改善养殖区水体环境。Ignacio Hernández et al.研究发现,在氮限制条件下,江蓠去除氮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89.2%,氮饱和条件下江蓠的去除氮效率则为86.5%。有研究发现,在鱼类网箱养殖区附近养殖的江蓠,可以使江蓠的生长率提高40%,江蓠的产量和对溶解无机氮的吸收比单养江蓠高出2倍左右。大型海藻,特别是龙须菜在养殖期间,受到钩虾、竹节虫等病虫灾害的威胁,严重影响大型海藻的经济效益。
江蓠属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是我国南方广泛养殖大型经济海藻,具有适温范围广(12-23℃)、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在我国福建沿海广泛养殖。因此,利用大型海藻龙须菜在大黄鱼养殖系统中的生态效应,寻求合理的养殖匹配模式,可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科学合理地构建大黄鱼-龙须菜养殖系统,本发明开拓性地提供了一种大黄鱼与大型海藻龙须菜合理的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匹配模式,在大黄鱼养殖网箱内挂养龙须菜,把整个网箱养殖区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根据氮磷营养盐循环路径,以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无机磷作为平衡指标,通过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根据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的合理匹配的养殖量。
优选的,所述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具体包括:
氮负荷:LN=∑N输入-∑N输出,所述N输入包括大黄鱼投放、饵料投放、沉积物释放和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所述N输出包括大黄鱼收获、生物沉积和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出值;
磷负荷:LP=∑P输入-∑P输出,所述P输入包括大黄鱼投放、饵料投放、沉积物释放和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入值;所述P输出包括大黄鱼收获、生物沉积和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出值。
优选的,所述N输入还包括大气沉降和微生物固氮作用造成的N输入值;所述N输出还包括水体中氨氮挥发造成的N输出值。
优选的,所述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包括:
DIN移除:为龙须菜收获造成的N输出值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N输入值之间的差;
DIP移除:为龙须菜收获造成的P输出值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P输入值之间的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的合理匹配的养殖量需基本满足以下两个方程:
DIN网箱养殖=DIN移除,DIP网箱养殖=DIP移除。其中,DIN网箱养殖取60%~80%的所述氮负荷,所述DIP网箱养殖取30%~50%的所述磷负荷。
优选的,所述大黄鱼投放的N输入值、大黄鱼收获的N输出值测定时按照全鱼进行,TN的测定根据凯氏定氮法(GB6432-94)进行;所述大黄鱼投放的P输入值、大黄鱼收获的P输出值测定时按照全鱼进行,总磷测定按照磷-矾钼酸铵法(GB6437-2002)进行。
优选的,所述饵料投放的N输入值取饵料含氮量的平均值;所述饵料投放的P输入值取饵料含磷量的平均值。
优选的,所述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P输入值、N输出值、P输出值的测定包括如下步骤:
S1、顺着潮流的方向在鱼排的前后边界各设置1个采样点,记为A、B采样点;同时,在鱼排前方20m处设置1个电磁海流计进行同步监测海水流速和流向;
S2、根据某一时刻t通过某截面的通量公式r(t)=cosα·v·c,分别获得该时刻的A截面通量和B截面通量;其中,r表示截面通量,α为海流计实测的流向,v为流速,c为该时刻物质浓度,通量单位是g·s-1·m-2
S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时刻鱼排输入和输出的物质量:
某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A截面通量+该时刻B截面通量,
某时刻鱼排的物质输送量=该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水深×鱼排长度,
将连续监测24小时监测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进行累加计算,可得日鱼排的净物质输送量;
步骤S2中的物质浓度为氮浓度时,S3中计算输入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S3中计算输出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出值;
步骤S2中的物质浓度为磷浓度时,S3中计算输入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入值,S3中计算输出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出值。
因为海洋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要测定沉积物的间隙水和底层海水(即上覆水)测得指标为DIN和DIP。优选的,所述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值、P输入值的测定包括:采集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底泥,恒温离心,去上清液经过滤后得到间隙水采集底层上覆海水,过滤后冷冻保存;分别对间隙水和上覆水的DIN、DIP进行测定,对应获得所述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值和P输入值。具体而言包括: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底泥,采样深度为20cm,冷藏带回实验室后恒温离心,去上清液经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得到间隙水;应用Niskin采水器采集底层上覆海水,用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迅速导入500ml磨口玻璃瓶中,分别对间隙水和上覆水的DIN、DIP进行测定,对应获得所述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值和P输入值。
优选的,所述生物沉积造成的N输出值、P输出值的测定包括:采用广口容器悬挂在网箱底部24h进行生物沉积物的收集;使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对所述生物沉积物中的TN进行测定获得生物沉积造成的N输出值,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所述生物沉积物中的TP进行测定获得生物沉积造成的P输出值。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大型海藻龙须菜易获得,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
2.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可增加养殖环境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扰动性。
3.大黄鱼和龙须菜在生态位上具有互补性,龙须菜吸收养殖大黄鱼过程中释放到水体中的营养盐,促进自身的生长,特定生长率高于海藻单一养殖区。
4.龙须菜调节养殖水体中的pH,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调节生源要素在水体中分循环路径,改善养殖环境。
5.大型海藻龙须菜对浮游植物有克生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有害微藻的生长抑制,有利于将病害风险的发生降低。
6.大黄鱼-龙须菜合理的匹配模式,有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运作,能维持养殖环境的良性发展,提高养殖环境的生物容纳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三沙湾盐田港网箱养殖海域实验站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依照本发明公开内容所作的任何本领域的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大黄鱼与大型海藻龙须菜的综合养殖匹配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龙须菜养殖
1.苗种的来源和运输
龙须菜苗种来自福建省三沙湾七星镇,每年9月中旬开始至来年2月份,5月份至7月份初,都是三沙湾龙须菜养殖季节。该季节三沙湾水温在18-22℃之间,选择生长状态良好、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苗,冲洗干净,低温运输到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
2.夹苗和挂苗
夹苗绳在使用之间用海水浸泡24h,根据网箱长度,夹苗绳长度为7米,夹苗时在阴凉处进行,夹苗捻度适宜,保证龙须菜挂养时不会脱落。
采用簇夹法对龙须菜进行夹苗。每7米长的夹苗绳上挂苗3kg,前后各预留20cm长度,每隔8-10cm夹苗一簇,每簇约40g,龙须菜夹在苗绳中间。夹苗后迅速挂养在养殖区网箱中,每2个网箱挂8根苗绳,挂养深度为0.5-0.6m。
二、大黄鱼的养殖
实验期间,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水温变化范围是19.49±1.21-21±2.34℃,平均水温是20.23℃。pH和盐度的平均值分别为7.86±0.57和26±2,而透明度在66±3-80±2cm之间。
整个三沙湾盐田港鱼类养殖规模约为22800口网箱,用于养鱼网箱约为13680口,有每口网箱投放幼鱼尾数约为6500尾,收获成鱼约为3000尾,总重为4.446×105kg,大黄鱼年收获量约为1.642×107kg。每天每口网箱投喂冰鲜小杂鱼11.5kg,养殖周期为2-3年,共投喂饵料为1.15×108-1.72×108kg,取平均值为1.44×108kg。由此计算出饵料系数为9.01。另有研究表明,饵料鱼含氮量在2.84%-3.17%之间,含磷量在0.17%-0.56%之间,因此,N、P平均值分别为3.01%和0.37%。
三、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把整个网箱养殖区当作一个整体系统,以溶解无机氮(DIN)和溶解无机磷(DIP)作为平衡指标,通过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根据大型海藻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合理的匹配模式。
1.大黄鱼和龙须菜N、P的计算
整个三沙湾盐田港鱼类养殖规模约为22800口网箱,用于养鱼网箱约为13680口,有每口网箱投放幼鱼尾数约为6500尾,收获成鱼约为3000尾,总重为4.446×105kg,大黄鱼年收获量约为1.642×107kg。
养殖开始和收获时,分别采集养殖区的大黄鱼和龙须菜,冲洗干净,放于密封袋中低温运回实验室,再用蒸馏水冲洗,放置8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大黄鱼测定时按照全鱼进行。TN的测定根据凯氏定氮法(GB6432-94);总磷测定按照磷-矾钼酸铵法(GB6437-2002)进行。
2.投饵量和饵料中N、P的测定
整个三沙湾盐田港每天每口网箱投喂冰鲜小杂鱼11.5kg,养殖周期为2-3年,共投喂饵料为1.15×108-1.72×108kg,取平均值为1.44×108kg。有研究表明,饵料鱼含氮量在2.84%-3.17%之间,含磷量在0.17%-0.56%之间,因此,N、P平均值分别为3.01%和0.37%。
3.水动力输入和输出
为了掌握鱼排在1个养殖周期内与海水之间的物质交换量,顺着潮流的方向在鱼排的前后边界各设置1个采样点,同时,在鱼排前方20m处设置1个电磁海流计进行同步监测海水流速和流向。A和B采样点分别在大潮和小潮期间连续监测24小时,每隔2个小时采集一次水样,水样用聚乙烯采样瓶保存,带回实验室分析NO3 -N、NO2 --N、 NH4 +-N和PO4 3-P,水样分析方法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通过计算A截面和B截面的通量之和可求出该时刻整个鱼排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量。
根据研究网箱养殖N、P循环中的计算方法可知,某一时刻t通过某截面的通量:
r(t)=cosα·v·c,
其中,r表示截面通量,α为海流计实测的流向,v为流速,c为该时刻物质浓度,通量单位是g·s-1·m-2
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某时刻鱼排输入和输出的物质量:
某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A截面通量+该时刻B截面通量
某时刻鱼排的物质输送量=该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水深×鱼排长度
将连续监测24小时监测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进行累加计算,可得日鱼排的净物质输送量。
4.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与生物沉积
在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应用Niskin采水器采集底层海水,即上覆水,用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迅速导入500ml磨口玻璃瓶中,保存在冰箱中冷冻备用。用柱状采泥器采集底泥,采样深度为20cm,冷藏带回实验室后恒温离心(3000r/min,30min),去上清液经0.45μm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后得到间隙水,加入HgCl2避光保存。水样使用荷兰Skalar水质分析仪对进行间隙水和上覆水的DIN和DIP测定。
生物沉积的收集采用广口瓶悬挂在网箱底部24h。沉积物中TN的测定使用过硫酸钾氧化法,TP的测定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2763.4-2007)。
沉积物-水界面净通量计算公式:
Fz=0=Fd+Fa+Fs
根据Fick第一定律计算,间隙水平流扩散量Fa与固体颗粒沉积产生的扩散通量Fs之和相对于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通量Fd,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其中,表示沉积物孔隙度,DS表示总扩散系数,(dC/dZ)Z=0表示沉积物-水界面处的浓度梯度。
5.物质平衡方程
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的N、P物质平衡方程式为
m幼鱼+m饵料+m底泥释放+m动力输入+m江蓠=m成鱼+m底泥沉积+m动力输出 +m江蓠
对于N,方程式左边应该包括大气沉降、微生物固氮作用等,右边包括水体中氨氮挥发等,对于P,同样存在大气沉降,但是相对其它几项数值很小,且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均同样存在,因此,在此方程式中可以忽略。
Holby、Enell等研究指出,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N、P分别有70%和40%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利用龙须菜对溶解性的营养盐进行吸收,增加水体中分溶解氧含量,根据N、P收支平衡,合理控制鱼排网箱养殖量,大型海藻龙须菜调控营养盐循环路径中网箱养殖对水体的污染。
本发明的大黄鱼与大型海藻龙须菜的综合养殖匹配模式的具体应用实施例,举例如下:
实施例1
实验选择在福建省三沙湾盐田港养殖海域进行,三沙湾盐田港实验站位图如图1所示。在实验区,网箱规格一般为3.3m×3.3m×3.6m,每2个小网箱连成一个大网箱,即规格为3.3m×6.6m×3.6m,实验鱼排共有11个大网箱,每个大网箱养殖大黄鱼约4500尾,共4.95×104尾,实验期间死亡17尾,因相对养殖总量数值较小,本次忽略不计。
在12空置大网箱(规格为3.3m×6.6m×3.6m)中挂养龙须菜,夹苗绳在使用之间用海水浸泡24h,根据网箱长度,夹苗绳长度为7米,夹苗时在阴凉处进行,采用簇夹法对龙须菜进行夹苗。每7米长的夹苗绳上挂苗3kg,前后各预留20cm长度,每隔8-10cm夹苗一簇,每簇约40g,龙须菜夹在苗绳中间。夹苗后迅速挂养在养殖区网箱中,每2个网箱挂8根苗绳,挂养深度为0.5-0.6m。养殖周期为25天。
1.养殖生物的N、P化学组成
实验初期,大黄鱼的体长平均为14.5±2.6cm,体重为25.3±3.5g,体内总氮含量为2.54±0.06%,总磷含量为0.37±0.02%;实验结束时大黄鱼平均体长18.2±2.5cm,平均体重为72.3±2.7g,体内总氮含量为2.65±0.07%,总磷含量为0.48±0.03%。结合调查数据,计算得到:
实验初始阶段,由于大黄鱼投放造成的N输入:Input大黄鱼=31.81kg;
由于大黄鱼投放造成的P输入:Input大黄鱼=4.63kg;
实验结束阶段,由于大黄鱼收获造成的N输出:Output大黄鱼=94.84kg;
由于大黄鱼收获造成的P输出:Output大黄鱼=17.18kg。
实验初期,龙须菜重量为288kg,体内总氮含量为2.95±0.31%,总磷含量为 0.12±0.04%;实验结束时收获龙须菜960kg,是初始重量的3.3倍,龙须菜体内总氮含量为3.88±0.41%,总磷含量为0.15±0.01%。
实验初始阶段,由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N输入:Input龙须菜=8.50kg;
由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P输入:Input龙须菜=0.25kg;
实验结束阶段,由于龙须菜收获造成的N输出:Output龙须菜=37.25kg;
由于龙须菜收获造成的P输出:Output龙须菜=1.44kg。
2.饵料的投喂
每个大网箱每天投喂冰鲜小杂鱼饵料25kg,整个鱼排每天投喂275kg,实验期间共投喂饵料6875kg。有研究表明,饵料鱼含氮量在2.84%-3.17%之间,含磷量在0.17%-0.56%之间,因此,N、P平均值分别为3.01%和0.37%。
由此计算得到,由于饵料投放造成的N输入:Input饵料=206.94kg;
由于饵料投放造成的P输入:Input饵料=25.44kg。
3.水动力输送模块
在实验期间,选择中潮期间,在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区顺着潮流方向,鱼排平均水深9.7m,长度23.1m,连续监测24h,将获得的营养盐和海流数据代入公式进行累加,获得该日内鱼排物质的水动力输送量,实验周期25天,以此获得整个实验期间N、P的输入和输出通量。
表1.监测期间鱼排海流情况
测流时间 流速(m/s) 流向(°)
9:00 0.42 242.78
11:00 0.52 44.94
13:00 0.38 36.26
15:00 0.58 55.66
17:00 0.29 283.1
19:00 0.23 241.85
21:00 0.48 249.99
23:00 0.37 59.19
1:00 0.33 27.49
3:00 0.19 40.36
5:00 0.53 290.7
7:00 0.27 212.05
由此计算得到,实验期间由于海水动力的N输入:Input水动力=9.23kg;
实验期间由于海水动力的P输入:Input水动力=0.198kg
由此计算得到,实验期间由于海水动力的N输出:Output水动力=11.08kg;
实验期间由于海水动力的P输出:Output水动力=0.286kg。
4.生物沉积与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通量
实验期间,盐田港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平均为:DIN=47.66mg·m-2·d-1,DIP=4.17mg·m-2·d-1;生物沉积物中N、P含量分别为0.77±0.26g·kg-1和0.64±0.13g·kg-1
由此计算得到,实验期间由于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Input释放=4.12kg;
实验期间由于沉积物释放造成的P输入:Input释放=0.175kg;
由此计算得到,实验期间由于生物沉积造成的N输出:Output生物沉积=28.95kg;
实验期间由于生物沉积造成的P输出:Output生物沉积=5.13kg。
5.综合养殖策略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建立网箱养殖区在调查期间造成的营养盐负荷:
氮负荷:LN=∑Input-∑Output(大黄鱼,饵料,沉积物,水动力)
=31.81kg+206.94kg+4.12kg+9.23kg-94.84kg-28.95kg-11.08kg=117.23kg
磷负荷:LP=∑Input-∑Output(大黄鱼,饵料,沉积物,水动力)
=4.63kg+25.44kg+0.175kg+0.198kg-17.18kg-5.13kg-0.286kg=7.852kg
Holby、Enell等研究指出,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N、P分别有70%和40%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因此,实验期间网箱养殖区产生溶解性营养盐的量为,
DIN网箱养殖=82.061kg;DIP网箱养殖=3.141kg;
而龙须菜养殖从水域中移除:
DIN移除=28.75kg;DIP移除=1.19kg。
因此,从N循环角度还需养殖扩大2.9倍的龙须菜养殖规模,从P循环角度还需扩大2.6倍的龙须菜养殖规模。随着养殖年限和规模额差异,且由于实验、调查数据产生的误差以及理论假设与现实的出入,该平衡方程会产生一个误差范围,误差值为10%为可接受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大黄鱼养殖网箱内挂养大型经济海藻龙须菜,根据氮磷营养盐循环路径,通过计算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生物排泄量、饵料投喂量、沉积物-水界面扩散通量、水动力输入与输出和龙须菜营养盐吸收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鱼-藻匹配模 式。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养殖区水质富营养化情况,利用大型海藻快速吸收网箱养殖释放的营养盐,提高海藻产量;通过大型海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环境,增加鱼类的收获量,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

Claims (6)

1.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大黄鱼养殖网箱内挂养龙须菜,把整个网箱养殖区当作一个整体系统,根据氮磷营养盐循环路径,以溶解无机氮和溶解无机磷作为平衡指标,通过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根据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的合理匹配的养殖量;
所述监测流经该系统输入和输出营养盐污染负荷的净通量具体包括:
氮负荷:LN=∑N输入-∑N输出,所述N输入包括大黄鱼投放、饵料投放、沉积物释放和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还包括大气沉降和微生物固氮作用造成的N输入值;所述N输出包括大黄鱼收获、生物沉积和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出值,还包括水体中氨氮挥发造成的N输出值;
磷负荷:LP=∑P输入-∑P输出,所述P输入包括大黄鱼投放、饵料投放、沉积物释放和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入值;所述P输出包括大黄鱼收获、生物沉积和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出值;
所述龙须菜吸收营养盐的能力包括:
DIN移除:为龙须菜收获造成的N输出值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N输入值之间的差;
DIP移除:为龙须菜收获造成的P输出值与龙须菜投放造成的P输入值之间的差;
所述计算大黄鱼和龙须菜的合理匹配的养殖量需基本满足以下两个方程:
DIN网箱养殖=DIN移除,DIP网箱养殖=DIP移除;其中,DIN网箱养殖取60%~80%的所述氮负荷,所述DIP网箱养殖取30%~50%的所述磷负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鱼投放的N输入值、大黄鱼收获的N输出值测定时按照全鱼进行,TN的测定根据凯氏定氮法进行;所述大黄鱼投放的P输入值、大黄鱼收获的P输出值测定时按照全鱼进行,总磷测定按照磷-矾钼酸铵法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投放的N输入值取饵料含氮量的平均值;所述饵料投放的P输入值取饵料含磷量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P输入值、N输出值、P输出值的测定包括如下步骤:
S1、顺着潮流的方向在鱼排的前后边界各设置1个采样点,记为A、B采样点;同时,在鱼排前方15~25m处设置1个电磁海流计进行同步监测海水流速和流向;A和B采样点分别在大潮和小潮期间连续监测24小时,每隔2个小时采集一次水样,水样用聚乙烯采样瓶保存,带回实验室分析NO3—N、NO2 --N、NH4 +-N和PO4 3—P,水样分析方法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4-2007规定的方法进行;
S2、根据某一时刻t通过某截面的通量公式r(t)=cosα·v·c,分别获得该时刻的A截面通量和B截面通量;其中,r表示截面通量,α为海流计实测的流向,v为流速,c为该时刻物质浓度,通量单位是g·s-1·m-2
S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时刻鱼排输入和输出的物质量:
某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A截面通量+该时刻B截面通量,
某时刻鱼排的物质输送量=该时刻鱼排通量×该时刻水深×鱼排长度,
将连续监测24小时监测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进行累加计算,可得日鱼排的净物质输送量;
步骤S2中的物质浓度为氮浓度时,S3中计算输入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入值,S3中计算输出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N输出值;
步骤S2中的物质浓度为磷浓度时,S3中计算输入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入值,S3中计算输出的物质量,获得的是海水动力造成的P输出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值、P输入值的测定包括:采集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底泥,恒温离心,去上清液经过滤后得到间隙水采集底层上覆海水,过滤后冷冻保存;分别对间隙水和上覆水的DIN、DIP进行测定,对应获得所述沉积物释放造成的N输入值和P输入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黄鱼-龙须菜的综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沉积造成的N输出值、P输出值的测定包括:采用广口容器悬挂在网箱底部24h进行生物沉积物的收集;使用过硫酸钾氧化法对所述生物沉积物中的TN进行测定获得生物沉积造成的N输出值,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所述生物沉积物中的TP进行测定获得生物沉积造成的P输出值。
CN201510582699.1A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Active CN105165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2699.1A CN105165680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2699.1A CN105165680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0A CN105165680A (zh) 2015-12-23
CN105165680B true CN105165680B (zh) 2017-09-29

Family

ID=5488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2699.1A Active CN105165680B (zh) 2015-09-14 2015-09-14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56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4589A (zh) * 2018-05-21 2018-10-23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的牡蛎-龙须菜综合养殖方法
CN109392777A (zh) * 2018-12-05 2019-03-01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 基于环境友好健康高效的大黄鱼网箱综合养殖方法
CN113728956B (zh) * 2021-09-30 2023-03-24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一种六线鱼-海藻综合养殖网箱及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1849B (zh) * 2007-06-25 2011-07-20 上海水产大学 江蓠属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围隔海区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2106281B (zh) * 2011-01-20 2012-10-24 宁波大学 一种大黄鱼的池塘生态养殖方法
CN204426348U (zh) * 2015-01-07 2015-07-01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生态养殖混合网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5680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ang et al. Dynamics of dissolved nutrients in the aquaculture shrimp ponds of the Min River estuary, China: Concentrations, fluxes and environmental loads
Buschmann et 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seaweed-based aquaculture activity in Chile: determining the physiological capabilities of Macrocystis and Gracilaria as biofilters
Huo et al. Bio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Gracilaria verrucosa for a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Pseudosciaena crocea in Xiangshan harbor, China
Wu et al. Bioremediation using Gracilaria chouae co-cultured with Sparus macrocephalus to manage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balance in an IMTA system in Xiangshan Bay, China
Sundbäck et al. Microphytobenthic productivity and biomass in sublittoral sediments of a stratified bay, southeastern Kattegat
Kiørboe et al. The structure of the pelagic food web in relation to water column structure in the Skagerrak
Wu et al. Nutrient removal ability of seaweeds on Pyropia yezoensis aquaculture rafts in China’s radial sandbanks
Wu et al. Eutrophication assessment and bioremediation strategy using seaweeds co-cultured with aquatic animals in an enclosed bay in China
CN104582475A (zh) 水产养殖的兼养方法
Gibbs et al. Benthic nutrient fluxes along an estuarinegradient: Influence of the pinnid bivalve Atrina zelandica in summer
Barr et al. Wave surge increases rates of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in the green seaweed Ulva pertusa maintained at low bulk flow velocities
CN105165680B (zh) 一种大黄鱼‑龙须菜综合养殖匹配模式
Milstein et al. The effects of periphyton, fish and fertilizer dose on biolog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water quality in earthen fish ponds
CN111252898A (zh) 一种浅水湖泊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方法
Hendri et al. Gracilaria sp Seaweed Cultivation with Net Floating Method in Traditional Shrimp Pond in the Dungun River of Marga Sungsang Village of Banyuasin District, South Sumatera
Xu et al. Effects of nutrient availability on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by Pyropia haitanen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CN105454144A (zh) 一种黄颡鱼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预警方法及其应用
CN202425451U (zh) 蟹、贝、藻立体养殖生物固碳装置
CN101543190A (zh) 一种利用海冰水养殖罗非鱼的方法
Ye et 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fed mollusk mariculture: A case study of a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farming system
Velimirov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a seagrass meadow: origin, properties, and quality of particles
Rawson Jr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of extractive and fed aquaculture using ecosystem modeling
Musa et al. The impact of water qualit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phytoplankton and growth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Torn et al. Seasonal changes in biomass, elongation growth and primary production rate of Chara tomentosa in the NE Baltic Sea
CN105340804B (zh) 一种黄颡鱼生态共生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