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0959A -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0959A
CN105160959A CN201510679085.5A CN201510679085A CN105160959A CN 105160959 A CN105160959 A CN 105160959A CN 201510679085 A CN201510679085 A CN 201510679085A CN 105160959 A CN105160959 A CN 105160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thquake
plateau
cabin
environmental changes
sphe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90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0959B (zh
Inventor
李宁
任家顺
杨鹰
王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MMU
Priority to CN2015106790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0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0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0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0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0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属于测试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具有两层舱室的高原地震模拟舱和设置在高原地震模拟舱内的地震模拟结构,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的顶层舱室为高原地震室、底层舱室为地震跌落室,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内设有供气系统、喷淋系统、温控系统、太阳光发生器、制冰系统、制雾系统及噪声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高原地震模拟舱及地震模拟结构,可同时实现模拟高原、地震及其复合形成的各种极端气候环境,让不同检验者可一次性体验高原和地震等各种极端气候,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能模拟单一气候而存在的体验成本高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气候环境模拟可使普通体验者直接真实的体验各种气候环境对人体的感官刺激,提高对各种极端气候的认识,也可对极端气候受伤患者或恐惧人员再现相同气候环境,加快受伤患者治愈周期,消除恐惧人员恐惧心理,尽快康复,另外,对科研工作者提供实践机会,从而提供珍贵的科研信息。
现阶段,模拟气候环境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其模拟的气候环境比较单一,比如,申请号201410144150X,名称为一种轴向密封的卡箍快开卧式深海模拟舱的发明专利,能模拟深海气候环境,但不能模拟高原及地震的复合气候,这使得体验者只能进行单一环境的体验,不能进行复杂多气候环境的体验。若进行不同气候环境的体验,则需不同设施进行多次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验成本和设施的制造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模拟舱的结构进行改进,使一套模拟舱即可模拟多种气候环境,从而减少体验成本和设施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可一次性进行高原及地震复合气候的模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模拟气候单一存在的体验成本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包括具有两层舱室的高原地震模拟舱和设置在高原地震模拟舱内的地震模拟结构,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的顶层舱室为高原地震室、底层舱室为地震跌落室,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内设有供气系统、喷淋系统、温控系统、太阳光发生器、制冰系统、制雾系统及噪声系统。
进一步,所述高原地震室的室底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圆形空腔,所述活动部分为可上下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圆形空腔上的多个连续设置的扇形板,所述地震模拟结构包括所述多个连续设置的扇形板及设置在地震跌落室舱壁上与扇形板一一对应的伸缩机构。
进一步,所述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震跌落室底部的动力端和可驱动力端的作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的驱动端。
进一步,所述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与动力端间隙配合的地震震动盘和设置在配合间隙中的弹性震动球。
进一步,所述动力端为具有与高原地震模拟舱舱体相同直径的球形结构,所述地震震动盘为内表面为球形的圆环结构,所述球形结构的球形外表面与地震震动盘的球形内表面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驱动端包括插入动力端的传力头和与传力头固连的动力轴,所述海水循环系统穿过动力轴和传力头使海洋模拟舱与外界水源相连。
进一步,所述传力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驱动动力端运动的力杆,所述动力端设置有与力杆间隙配合的力杆插孔。
进一步,所述传力头为圆椭形或球形或其它圆滑过渡结构。
进一步,所述扇形板下设置有用于防止体验者从扇形板裂开缝吊下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逃逸口和可拆卸设置在逃逸口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绳或绳网。
进一步,所述高原地震室内设置有全视角视频系统,所述全视角视频系统包括球形显示器与舱外信号源连通的通讯数据线,所述球形显示器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摄像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高原地震模拟舱及地震模拟结构,可同时实现模拟高原和地震等各种极端气候环境,让不同检验者可一次性体验高原和地震等各种极端气候环境:使普通体验者提高对各种极端气候的感官认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珍贵的科研信息,同时可消除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受伤人员对极端气候的恐惧心理,从而加快治愈周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模拟气候单一存在的体验成本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2、通过太阳光发生器、制冰系统、制雾系统,可提供日照、结冰、浓雾等高原特殊气候,更真实和全面的展示高原气候。
3、通过设置全视角视频系统,可提供与模拟气候条件相匹配的音频和视频画面,增强体验者的真实感受。
4、通过设置可旋转翻转的扇形板,模拟地震气候中地面或山体被地震能量强行撕裂的真实情景,使体验者不但有视频画面的强烈冲击,还有撕裂过程身体的真实感受,进一步提高模拟的真实性和对体验者的震憾效果。
5、通过设置动力端、与动力端间隙配合的地震震动盘和设置在配合间隙中的弹性震动球,可使整个装置在动力端的驱动下作上下直线运动及旋转运动,同时,由于是间隙配合,还可有一定摆动自由度,并在弹性震动球的作用下,放大这种震动效果,提高地震烈度水平。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
1-高原地震模拟舱;2-高原地震室;3-地震跌落室;4-供气系统;5-喷淋系统;6-温控系统;7-太阳光发生器;8-制冰系统;9-制雾系统;10-噪声系统;11-扇形板;12-伸缩机构;13-动力端;14-驱动端;15-地震震动盘;16-弹性震动球;17-传力头;18-动力轴;19-力杆;20-力杆插孔;21-防护网;22-逃逸口;23-安全装置;24-全视角视频系统;25-球形显示器;26-可360°旋转的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包括具有两层舱室的高原地震模拟舱1和设置在高原地震模拟舱1内的地震模拟结构,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1的顶层舱室为高原地震室2、底层舱室为地震跌落室3,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1内设有供气系统4、喷淋系统5、温控系统6、太阳光发生器7、制冰系统8、制雾系统9及噪声系统10,本实施例将供气系统4和喷淋系统5设置在舱体顶部,方便气体和雨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从舱顶往舱底降落,形成真实的刮风下雨气候,将温控系统6、太阳光发生器7、制雾系统9及噪声系统10设置在舱体侧壁上,可进一步模拟日照强、气压低、温度低、寒风凛厉的高原特有气候,将制冰系统8设置在舱体底部,利于将冷气在舱底对雨水冷却作用,形成结冰气候。
本实施例中,高原地震室2的室底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圆形空腔,所述活动部分为可上下旋转的连接在固定部分圆形空腔上的多个连续设置的扇形板11,本实施例中,扇形板11为两块半圆板,地震模拟结构包括由于两块半圆板组合为一个整圆结构的倾翻结构及设置在高原地震室室壁上与半圆板一一对应的伸缩机构12,可以是气缸或油缸或其它弹性伸缩机构,通过伸缩机构12将扇形板11向下翻转,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类似地震过程中地面或山体撕裂的场景。
本实施例中,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动力端13和驱动端14,动力端13固定在地震跌落室3底部,驱动端14驱动动力端13,进而驱动整个装置作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模拟天旋地转的地震场景。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与动力端13间隙配合的地震震动盘15和设置在配合间隙中的弹性震动球16,所述动力端13为具有与高原地震模拟舱舱体相同直径的球形结构,所述地震震动盘15为内表面为球形的圆环结构,所述球形结构的球形外表面与地震震动盘15的球形内表面相配合。由于是间隙配合,具有一定摆动自由度,并在弹性震动球16的作用下,放大这种震动效果,从而提高地震烈度水平,当然,还可将弹性震动球16设置多个不同直径系列,从而调节动力端13与地震震动盘15的摆动空间,实现更多震动强度的地震级别。
还需注意的是,还可以在弹性震动球16的一端设置伸缩机构,在伸缩机构的作用下,直接调节调节动力端13与地震震动盘15的摆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驱动端14包括插入动力端13的传力头17和与传力头17固连的动力轴18,所述传力头1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驱动动力端13运动的力杆19,所述动力端13设置有与力杆19间隙配合的力杆插孔20,在动力轴的驱动作用下,通过力杆19将运动传递到动力端13,驱动动力端13作旋转或垂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整个舱体运动,通过力杆插孔与力杆间隙,可以使动力端13具有相对自由的摆动和晃动,从而产生地震震感。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传力头17为圆椭形或球形或其它圆滑过渡结构,本实例优选为球形,可使传力头17在动力端13内有更多摆动空间。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扇形板11下设置有用于防止体验者从扇形板11裂开缝吊下的防护网21,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逃逸口22和可拆卸设置在逃逸口22的安全装置23,所述安全装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绳或绳网,实际使用中,当地震气候完成后,体验人员自行打开弹性绳或绳网,从逃逸口进入室底,再回到地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高原地震室2内设置有全视角视频系统24,所述全视角视频系统包括球形显示器25与舱外信号源连通的通讯数据线,通过通讯数据线将与高原气候条件相匹配音频和视频信息传递到球形显示器25上,增强体验者的真实感受。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球形显示器25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摄像头26,通过可360°旋转呈像的摄像头26,使管理人员对体验者实时动态跟踪,以便对体验者指导,确保使用效果,同时,也可对突发情况作出应急处理,以提高高原地震室2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高原地震室2及地震跌落室3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装置及智能报警系统。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佩带于体验者身上的生命体征仪和体征信息发送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还包括对体验者生命体征信息及室内环境信息进行接收并适时调整不同气候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系统。
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对温度、湿度、压力、震动速度及震动加速度进行实时测量和生命体征仪对人体的生命体征如心跳、脉膊等的实时测量,并通过室内环境信息发送装置和体征信息发送装置传送到智能控制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后,智能比对标准数据,并进行相应参数调整,如:震动烈度过大,则将震动参数调小;震动烈度过小,则将震动参数调大;温度过高,则需增加制冷效果。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则时发出警报,警示工作人员作应急处理,使整个装置可控、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将整个装置的重心设置在动力端13内,形成不倒翁结构,在地震气候模拟中,整个装置可以在地震震动盘15内剧烈摇动,但不会倾倒而引发事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包括具有两层舱室的高原地震模拟舱和设置在高原地震模拟舱内的地震模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的顶层舱室为高原地震室、底层舱室为地震跌落室,所述高原地震模拟舱内设有供气系统、喷淋系统、温控系统、太阳光发生器、制冰系统、制雾系统及噪声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地震室的室底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具有圆形空腔,所述活动部分为可上下翻转的连接在所述圆形空腔上的多个连续设置的扇形板,所述地震模拟结构包括所述多个连续设置的扇形板及设置在地震跌落室舱壁上与扇形板一一对应的伸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地震跌落室底部的动力端和可驱动力端的作上下运动和旋转运动的驱动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模拟结构还包括与动力端间隙配合的地震震动盘和设置在配合间隙中的弹性震动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端为具有与高原地震模拟舱舱体相同直径的球形结构,所述地震震动盘为内表面为球形的圆环结构,所述球形结构的球形外表面与地震震动盘的球形内表面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端包括插入动力端的传力头和与传力头固连的动力轴,所述海水循环系统穿过动力轴和传力头使海洋模拟舱与外界水源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可驱动动力端运动的力杆,所述动力端设置有与力杆间隙配合的力杆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头为圆椭形或球形或其它圆滑过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板下设置有用于防止体验者从扇形板裂开缝吊下的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逃逸口和可拆卸设置在逃逸口的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绳或绳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原地震室内设置有全视角视频系统,所述全视角视频系统包括球形显示器与舱外信号源连通的通讯数据线,所述球形显示器上设置有可360°旋转的摄像头。
CN201510679085.5A 2015-10-16 2015-10-16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Active CN105160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9085.5A CN10516095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9085.5A CN10516095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0959A true CN105160959A (zh) 2015-12-16
CN105160959B CN105160959B (zh) 2018-04-20

Family

ID=54801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9085.5A Active CN105160959B (zh) 2015-10-16 2015-10-16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095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989A (zh) * 2016-11-26 2017-01-11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演示人工降雨的装置
CN108133656A (zh) * 2017-12-26 2018-06-08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地震场景的灯晃动演示装置
CN108389456A (zh) * 2018-02-09 2018-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高原环境模拟装置系统
CN108986580A (zh) * 2018-07-17 2018-12-11 青岛航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船舶的海洋环境模拟装置
CN109884689A (zh) * 2019-03-08 2019-06-14 太原理工大学 海底微型地震传感器搭载平台
CN113223362A (zh) * 2021-05-18 2021-08-06 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高原体验科普系统及体验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9971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Lazar Bereli M Bridge tower vast utilities
CN201255958Y (zh) * 2008-09-28 2009-06-10 张仁安 移动式模拟地震逃生训练房
CN201777393U (zh) * 2010-08-02 2011-03-30 浙江大学 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装置
CN202306951U (zh) * 2011-11-01 2012-07-04 苏州育龙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屋模型
CN104280204A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洞
CN204315153U (zh) * 2014-12-17 2015-05-06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模拟地震平台,模拟地震系统,以及模拟地震屋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09971A1 (en) * 2006-11-13 2008-05-15 Lazar Bereli M Bridge tower vast utilities
CN201255958Y (zh) * 2008-09-28 2009-06-10 张仁安 移动式模拟地震逃生训练房
CN201777393U (zh) * 2010-08-02 2011-03-30 浙江大学 多参数复合环境试验装置
CN202306951U (zh) * 2011-11-01 2012-07-04 苏州育龙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屋模型
CN104280204A (zh) * 2014-09-28 2015-01-14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洞
CN204315153U (zh) * 2014-12-17 2015-05-06 北京盛世民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模拟地震平台,模拟地震系统,以及模拟地震屋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7989A (zh) * 2016-11-26 2017-01-11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演示人工降雨的装置
CN106327989B (zh) * 2016-11-26 2022-03-08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演示人工降雨的装置
CN108133656A (zh) * 2017-12-26 2018-06-08 安徽新视野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地震场景的灯晃动演示装置
CN108389456A (zh) * 2018-02-09 2018-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高原环境模拟装置系统
CN108986580A (zh) * 2018-07-17 2018-12-11 青岛航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船舶的海洋环境模拟装置
CN109884689A (zh) * 2019-03-08 2019-06-14 太原理工大学 海底微型地震传感器搭载平台
CN113223362A (zh) * 2021-05-18 2021-08-06 合肥恒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互动式高原体验科普系统及体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0959B (zh)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0959A (zh) 高原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106871730B (zh) 一种轻武器射击训练全地形智能移动靶标系统
CN105460223B (zh) 跳伞模拟训练系统及其模拟训练方法
CN105261280A (zh) 多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205537314U (zh) 一种3d虚拟现实实战训练系统
KR101089041B1 (ko) 이동형 낙하 훈련 시뮬레이터 및 그 방법
KR102233490B1 (ko) 구기스포츠를 위한 3차원 타겟 시스템
CN209056108U (zh) 基于混合现实和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的飞行训练模拟系统
WO2005044396A2 (de) In kompartimente unterteilter ball mit integrierten elektronischen übertragungsmitteln
CN107403481A (zh) 用于无人飞行器的信息交互系统及信息采集装置
CN105749525A (zh) 一种基于ar技术的篮球训练装置
CN205192768U (zh) 多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206553978U (zh) 一种摇旗警示装置
CN205028503U (zh) 高原及海洋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105243947B (zh) 海洋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205028571U (zh) 海洋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108731540B (zh) 一种随动对抗射击训练系统和方法
CN105517643B (zh) 用于提示实体游戏角色的信息的提示方法及装置、以及遥控战车
CN105160982A (zh) 戈壁地震气候环境模拟装置
CN104157180A (zh) 一种飞行训练模拟器的视景仿真技术
CN201263876Y (zh) 一种室内模拟高尔夫系统
CN104994919B (zh) 一种用于激光枪战游戏中的异形附着物及系统
CN207342149U (zh) 一种篮球战术训练用机器人
CN206363575U (zh) 一种滑翔伞飞行vr模拟器
CN205598586U (zh) 一种基于ar技术的篮球训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