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侧挂弓盘式两档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不但能够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变化不切断驱动力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换挡变速,解决扭矩—转速变化小不能满足复杂条件下道路使用的问题;长周期运行依然保证稳定支撑,降低运行噪声,保证运行舒适性并提高传动效率,从而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侧挂弓盘式两档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包括箱体和与箱体转动配合且将动力输出的传动轴,所述箱体具有用于侧挂安装于轮毂侧的安装部,还包括慢挡传动机构和设置在传动轴上的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
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包括从动摩擦盘、主动摩擦盘和变速弹性元件;
主动摩擦盘和从动摩擦盘摩擦面相互配合形成传递快档的盘式摩擦传动副;变速弹性元件施加使从动摩擦盘与主动摩擦盘贴合传动的预紧力;所述从动摩擦盘外套于传动轴且与其通过主传动凸轮副传动配合;
所述慢挡传动机构包括超越离合器和中间减速传动机构,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圈、内圈和滚动体,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滚动体啮合或分离的啮合空间,所述外圈轴向端面形成环形凹陷,所述内圈转动配合设置于该环形凹陷内且啮合空间形成于内圈外圆与环形凹陷径向外侧的内壁之间;所述主动摩擦盘通过中间减速机构将动力输入至超越离合器外圈,所述超越离合器内圈将慢档动力传递输出至从动摩擦盘。
进一步,还包括电机和动力输入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主动齿轮、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动力输入中间轴和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主动齿轮通过电机转子轴驱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与动力输入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传动配合设置于动力输入中间轴,动力输入中间轴转动配合支撑于箱体;所述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将动力输入至主动摩擦盘;
进一步,变速弹性元件对从动摩擦盘施加使其与主动摩擦盘贴合传动的预紧力;所述传动轴动力输出时,主传动凸轮副对从动摩擦盘施加与变速弹性元件预紧力相反的轴向分力;
进一步,转动配合外套于传动轴至少设有一个中间凸轮套,所述中间凸轮套一端与从动摩擦盘通过凸轮副Ⅰ传动配合,另一端通过凸轮副Ⅱ与超越离合器内圈传动配合并将慢挡动力由中间减速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递至从动摩擦盘;
进一步,所述超越离合器还包括支撑辊组件,所述支承辊组件至少包括平行于超越离合器轴线并与滚动体间隔设置的支承辊,所述支承辊外圆与相邻的滚动体外圆接触,所述支承辊以在超越离合器的圆周方向可运动的方式设置;
进一步,所述内圈轴向延伸出外圈的环形凹陷且延伸部内圆具有可与传动轴配合的内圈支撑部,所述外圈内圆具有可与传动轴配合的外圈支撑部;所述内圈支撑部的外圆形成外螺旋凸轮Ⅰ,中间凸轮套设有内螺旋凸轮Ⅰ,该内螺旋凸轮Ⅰ与外螺旋凸轮Ⅰ相互配合形成螺旋凸轮副Ⅰ,螺旋凸轮副Ⅰ为凸轮副Ⅱ;
进一步,所述支承辊组件还包括支承辊支架,所述支承辊以可沿超越离合器圆周方向滑动和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方式通过支承辊支架支撑于外圈的环形凹陷径向外侧的内壁和内圈外圆之间;
进一步,所述支承辊支架包括对应于支承辊两端设置的撑环Ⅰ和撑环Ⅱ,所述撑环Ⅰ和撑环Ⅱ分别设有用于供支承辊两端穿入的沿撑环Ⅰ和撑环Ⅱ圆周方向的环形槽,所述支承辊两端与对应的环形槽滑动配合;所述外圈的环形凹陷轴向底部设有用于通过润滑油的过油孔,所述撑环Ⅰ位于环形凹陷轴向底部且撑环Ⅰ的环形槽槽底设有轴向通孔;
进一步,所述主传动凸轮副由所述从动摩擦盘一体成型的从动盘轴套内圆设有的内螺旋凸轮和传动轴设有的内螺旋凸轮相互配合形成,所述主动摩擦盘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外套于从动盘轴套形成盘式摩擦传动副;所述传动轴延伸出箱体的轴段传动配合设有用于与轮毂传动配合的传动件;
进一步,与主动摩擦盘固定连接设置有筒状结构的支撑架,该支撑架远离主动摩擦盘的一端转动配合支撑于变速箱体,所述变速弹性元件位于支撑架与传动轴之间的空间且外套于外套于传动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侧挂弓盘式两档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具有现有凸轮自适应自动变速装置的全部优点,如能根据行驶阻力检测驱动扭矩—转速以及行驶阻力—车速信号,使电机或发动机输出功率与车辆行驶状况始终处于最佳匹配状态,实现车辆驱动力矩与综合行驶阻力的平衡控制,在不切断驱动力的情况下自适应随行驶阻力变化自动进行换挡变速;可以满足山区、丘陵和重负荷条件下使用,使电机或发动机负荷变化平缓,机动车辆运行平稳,提高安全性;采用摩擦盘形成分离结合的结构,具有反应灵敏的优点,且轴向尺寸较小。
同时,本变速器的慢档传动机构的超越离合器采用内圈位于内圈所形成的环形凹陷内的结构,内圈从结构上嵌入外圈,使内圈和外圈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的影响,避免传统结构上内圈直接支撑于传动轴的结构,也避免了传动误差在超越离合器上被放大的问题,不但保证超越离合器的整体稳定性,还使得变速器长周期运行依然保证稳定支撑,降低运行噪声,保证运行舒适性并提高传动效率,从而降低能耗;还提高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适用于重载和高速的使用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超越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超越离合器周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电动摩托车侧挂弓盘式两档自适应自动变速驱动总成,包括箱体和与箱体转动配合且将动力输出的传动轴1,所述箱体具有用于侧挂安装于轮毂侧的安装部,使用时,电机固定连接于箱体,箱体固定连接于轮毂侧的车架上,形成侧挂结构;
还包括慢挡传动机构和设置在传动轴1上的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
机械智能化自适应变速总成包括从动摩擦盘4、主动摩擦盘5和变速弹性元件;
主动摩擦盘5和从动摩擦盘4摩擦面相互配合形成传递快档的盘式摩擦传动副,盘式摩擦传动副指的是从动摩擦盘4、主动摩擦盘5之间形成可以分离或接合传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变速弹性元件施加使从动摩擦盘4与主动摩擦盘5贴合传动的预紧力;所述从动摩擦盘4外套于传动轴1且与其通过主传动凸轮副传动配合;
所述慢挡传动机构包括超越离合器和中间减速传动机构,所述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圈15、内圈和滚动体,所述外圈15和内圈之间形成用于通过滚动体啮合或分离的啮合空间,所述外圈15轴向端面形成环形凹陷,所述内圈转动配合设置于该环形凹陷内且啮合空间形成于内圈外圆与环形凹陷径向外侧的内壁之间;所述主动摩擦盘5通过中间减速机构将动力输入至超越离合器外圈15,所述超越离合器内圈将慢档动力传递输出至从动摩擦盘4;超越离合器的滚动体和啮合空间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由于外圈15轴向端面形成环形凹陷,其经向剖视图则形成类似于弓状结构,安装内圈后对内圈形成径向的支撑;采用内圈位于外圈15所形成的环形凹陷内的结构,内圈从结构上嵌入外圈15,使内圈和外圈15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的影响,避免传统结构上内圈直接支撑于传动轴1的结构,也避免了传动误差在超越离合器上被放大的问题,不但保证超越离合器的整体稳定性,还提高使用寿命和运行精度,适用于重载和高速的使用环境;中间减速传动机构可以是一级齿轮减速传动或者其他减速传动结构,该中间减速传动机构能够保证主动摩擦盘5传递至超越离合器的外圈15的转速低于主动摩擦盘5的转速;为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所述超越离合器的内圈在动力输出件输出旋转方向上与外圈15之间超越;如图所示,所述中间减速传动机构包括慢档中间轴、设置于慢档中间轴与其传动配合的第一慢档齿轮和第二慢档齿轮,慢档中间轴通过径向滚动轴承转动配合于变速器箱体;与所述主动摩擦盘5的外齿圈传动配合(花键等传动结构)设有慢档主动齿轮,所述慢档主动齿轮与第一慢档齿轮啮合传动配合,第二慢档齿轮与超越离合器的外圈15啮合传动;结构简单紧凑,实现慢档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机和动力输入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动力输入主动齿轮、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动力输入中间轴和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主动齿轮通过电机转子轴驱动,如图所示,电机转子轴传动配合设有转动配合设置于箱体的动力输入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与动力输入主动齿轮啮合,第一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传动配合设置于动力输入中间轴,动力输入中间轴转动配合支撑于箱体;所述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将动力输入至主动摩擦盘5,本实施例中,主动摩擦盘5设有与第二动力输入从动齿轮啮合的外齿圈;该结构利于形成初步的减速,同时,结构紧凑,便于侧挂。
本实施例中,变速弹性元件对从动摩擦盘4施加使其与主动摩擦盘5贴合传动的预紧力;所述传动轴1动力输出时,主传动凸轮副对从动摩擦盘4施加与变速弹性元件预紧力相反的轴向分力;
本实施例中,转动配合外套于传动轴1至少设有一个中间凸轮套20,本实施例为一个,当然,在空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为多个;所述中间凸轮套20一端与从动摩擦盘4通过凸轮副Ⅰ传动配合,另一端通过凸轮副Ⅱ与超越离合器的内圈传动配合并将慢挡动力由中间减速传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递至从动摩擦盘4;慢档形成传动时,利用凸轮副Ⅱ、凸轮副Ⅰ、螺旋凸轮副的轴向分力压紧弹性元件形成锁紧,并且形成慢档传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传动凸轮副由所述从动摩擦盘4内圆设有的内螺旋凸轮和传动轴1设有的内螺旋凸轮相互配合形成;所述传动轴1延伸出箱体的轴段传动配合设有用于与轮毂传动配合的传动件,如图所示,该传动件为用于与轮毂连接的传动盘结构;如图所示,主动摩擦盘5外缘设有用于输入动力的外齿圈;所述从动摩擦盘4外套于传动轴1且内圆设有内螺旋凸轮,传动轴1设有与内螺旋凸轮相配合的外螺旋凸轮共同形成螺旋凸轮副;螺旋凸轮副即为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二者均为螺旋槽,并内嵌滚珠形成啮合传动结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传动凸轮副由所述从动摩擦盘4一体成型的从动盘轴套内圆设有的内螺旋凸轮4a和传动轴1设有的外螺旋凸轮1a相互配合形成,所述主动摩擦盘5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外套于从动摩擦盘轴套形成盘式摩擦传动副;所述传动轴1延伸出箱体的轴段传动配合设有用于与轮毂传动配合的传动件;结构紧凑,传动稳定;从动摩擦盘4转动时,通过螺旋凸轮副对传动轴1产生轴向和圆周方向两个分力,其中圆周方向分力驱动传动轴1转动并输出动力,轴向分力被传动轴1的安装结构抵消,其反作用力作用于从动摩擦盘4并施加于变速弹性元件;在轴向分力达到设定数值时对弹性元件形成压缩,使得从动摩擦盘4和主动摩擦盘5分离,形成变速的条件,属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螺旋凸轮副是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也可采用现有的其它凸轮副驱动,比如端面凸轮等等,但螺旋凸轮副能够使本结构更为紧凑,制造、安装以及维修更为方便,并且螺旋结构传动平稳,受力均匀,具有无可比拟的稳定性和顺滑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更好的节能降耗效果,较大的控制车辆排放,更适用于轻便的两轮车等轻便车辆使用。
本实施例中,超越离合器还包括支撑辊组件,所述支承辊组件至少包括平行于超越离合器轴线并与滚动体间隔设置的支承辊,所述支承辊外圆与相邻的滚动体外圆接触,所述支承辊以在超越离合器的圆周方向可运动的方式设置;独立于外圈15和内圈的支承辊结构,并采用随动的结构,用于保持滚动体之间的间距,取消现有技术的弹性元件和限位座,避免在外圈15或内圈上直接加工限位座,简化加工过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保证加工及装配精度,延长使用寿命并保证传动效果,并且相关部件损坏后容易更换,降低维修和使用成本;由于采用支承辊4结构,不采用单独的弹性元件,可以理论上无限延长超越离合器和滚动体的轴向长度,增加啮合长度,也就是说,能够根据承重需要增加超越离合器的轴向长度,从而增加超越离合器的承载能力,并减小在较高承载能力下的超越离合器径向尺寸,延长超越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支承辊24直接与滚动体接触,特别是采用滚柱结构时,消除现有技术的对滚柱的点接触施加预紧力所产生的不平衡的可能,保证在较长轴向尺寸的前提下对滚动体的限位平衡性,使其不偏离与内圈轴线的平行,从而保证超越离合器的稳定运行,避免机械故障;采用支撑辊结构,滚动体一般采用滚柱结构;
所述支承辊组件还包括支承辊支架,所述支承辊24以可沿超越离合器圆周方向滑动和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方式通过支承辊支架支撑于外圈15的环形凹陷径向外侧的内壁和内圈14外圆之间;本结构保证支承辊的转动或者滑动自由度,从而进一步保证支承辊的随动性,使得滚动体与支承辊之间在超越离合器运行时形成滚动摩擦,减少功耗,并使得超越离合器的稳定性较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辊支架包括对应于支承辊两端设置的撑环Ⅰ25和撑环Ⅱ26,所述撑环Ⅰ25和撑环Ⅱ26分别设有用于供支承辊两端穿入的沿撑环Ⅰ25和撑环Ⅱ26圆周方向的环形槽(图中表示出了撑环Ⅰ25上的环形槽,撑环Ⅱ26上的环形槽26a与撑环Ⅰ25上的环形槽结构类似并均向内),所述支承辊两端与对应的环形槽滑动配合,即支承辊24的一端穿入撑环Ⅰ25上的环形槽,另一端穿入撑环Ⅱ26上的环形槽;采用环形槽的安装结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进一步使得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简化,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15的环形凹陷轴向底部设有用于通过润滑油的过油孔,所述撑环Ⅰ25位于环形凹陷轴向底部且撑环Ⅰ25的环形槽25a槽底设有轴向通孔25b;通过过油孔可引入并排出润滑油,与环形凹陷的开口共同形成了润滑油通道,实现较好的润滑和清洗,从而保证超越离合器的运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啮合空间由内圈外圆加工的楔形槽与外圈15的环形凹陷径向外侧的内壁之间形成;简化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并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撑环Ⅰ25的环形槽25a槽底的轴向通孔25b的分布与支承辊24和滚动体23对应;能够较好的较为直接的提供润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辊的直径小于滚动体的直径的三分之一,滚动体为滚柱。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轴向延伸出外圈15的环形凹陷且延伸部内圆具有可与传动轴1配合的内圈支撑部,所述外圈15内圆具有可与传动轴1配合的外圈15支撑部;即外圈15支撑部和内圈支撑部均转动配合设置于传动轴1;本结构整个超越离合器通过内圈和外圈15共同支撑,增加整体稳定性,保证使用寿命和传动精度;所述内圈支撑部的外圆形成外螺旋凸轮Ⅰ27,中间凸轮套20设有内螺旋凸轮Ⅰ,该内螺旋凸轮Ⅰ与外螺旋凸轮Ⅰ相互配合形成螺旋凸轮副Ⅰ,螺旋凸轮副Ⅰ18为凸轮副Ⅱ;如图所示,中间凸轮套20固定连接设有一大直径轴套,该大直径轴套17内圆设有螺旋凸轮槽,超越离合器内圈轴向延伸出外圈15的部分的外圆设有与大直径轴套17内圆的螺旋凸轮槽配合的螺旋凸轮槽,当然螺旋凸轮槽内设有滚珠,以保证两个螺旋凸轮槽形成啮合;采用螺旋凸轮副Ⅰ的传动结构,利于消除径向间隙,保证配合精度,同时,消除轴向配合间隙,从而利于消除传动顿挫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圈14的内圈支撑部设有用于与传动轴1转动配合的内圈滚针轴承(图中没有表示),所述外圈15的外圈15支撑部设有用于与传动轴1转动配合的外圈15滚针轴承9;采用滚针轴承的结构,适用于安装到传动轴1,整个传动结构适应性较强。
本实施例中,与主动摩擦盘5固定连接设置有筒状结构的支撑架,该支撑架远离主动摩擦盘5的一端转动配合支撑于变速箱体,所述变速弹性元件位于支撑架与传动轴1之间的空间且外套于外套于传动轴1;如图所示,传动轴1上由左到右设有超越离合器外圈15、中间凸轮套20、从动摩擦盘4和变速弹性元件(本实施例采用变速碟簧),筒状结构的支撑架对主动摩擦盘5形成稳定的支撑,保证传动精度,同时,变速弹性元件位于支撑架于传动轴1之间的空间且外套于外套于传动轴1,结构紧凑。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最佳结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在连接方式上有所调整的方案,而不影响本发发明目的的实现。
本实施例的快挡动力传递路线:
动力→主动摩擦盘5→从动摩擦盘4→从动摩擦盘4的内螺旋凸轮4a→传动轴1的外螺旋凸轮1a→传动轴1输出动力;
此时超越离合器超越,且阻力传递路线:传动轴1→传动轴1的外螺旋凸轮→从动摩擦盘4的内螺旋凸轮→从动摩擦盘4→压缩变速蝶簧;传动轴1通过传动轴1的外螺旋凸轮对从动摩擦盘4的内螺旋凸轮及从动摩擦盘4施加轴向力并压缩变速蝶簧,当行驶阻力加大到一定时,该轴向力变速蝶簧,使主动摩擦盘5和从动摩擦盘4分离,动力通过下述路线传递,即慢挡动力传递路线:
动力→主动摩擦盘5→慢挡主动齿轮→第一慢挡齿轮→慢挡中间轴19→第二慢挡齿轮16→超越离合器的外圈15→超越离合器内圈→螺旋凸轮副Ⅰ18→中间凸轮套20→凸轮副Ⅰ→从动摩擦盘4→从动摩擦盘4的内螺旋凸轮4a→传动轴1的外螺旋凸轮1a→传动轴1输出动力。
慢挡动力传递路线同时还经过下列路线:中间凸轮套20→从动摩擦盘4→压缩变速蝶簧,防止慢挡传动过程中出现压缩变速蝶簧往复压缩,从而防止慢档传动时主动摩擦盘5和从动摩擦盘4贴合。
有上述传递路线可以看出,本发明在运行时,主动摩擦盘5与从动摩擦盘4在变速蝶簧作用下紧密贴合,形成一个保持一定压力的自动变速机构,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变速轴套的轴向厚度来调整离合器啮合所需压力,达到传动目的,此时,动力带动主动摩擦盘5、从动摩擦盘4、传动轴1,使传动轴1输出动力逆时针旋转;此时慢挡超越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
机动车启动时阻力大于驱动力,阻力迫使传动轴1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在传动轴1的外螺旋凸轮1a的作用下,从动摩擦盘4压缩变速蝶簧;从动摩擦盘4和主动摩擦盘5分离,同步,慢挡超越离合器啮合,动力带动主动摩擦盘5、第一慢挡齿轮21、慢挡中间轴19、第二慢挡齿轮16、超越离合器的外圈15、内圈14、中间凸轮套20、从动摩擦盘4和传动轴1,使传动轴1输出动力以慢挡速度转动;因此,自动实现了低速挡起动,缩短了起动时间,减少了起动力。与此同时,变速蝶簧吸收运动阻力矩能量,为恢复快挡挡位传递动力蓄备势能。
启动成功后,行驶阻力减少,当分力减少到小于变速蝶簧所产生的压力时,因被运动阻力压缩而产生变速蝶簧压力迅速释放推动下,完成从动摩擦盘4的和主动摩擦盘5恢复紧密贴合状态,慢挡超越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
行驶过程中,随着运动阻力的变化自动换挡原理同上,在不需要剪断驱动力的情况下实现变挡,使整个机车运行平稳,安全低耗,而且传递路线简单化,提高传动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