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7429A -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7429A
CN105147429A CN201510460456.0A CN201510460456A CN105147429A CN 105147429 A CN105147429 A CN 105147429A CN 201510460456 A CN201510460456 A CN 201510460456A CN 105147429 A CN105147429 A CN 105147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induction part
unit
laryngophone
capacito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04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周尹梅
叶建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604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74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7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涉及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送话器技术领域,装置包括:感应部,感应部贴触于喉结设置,内设有电容式传感器记录喉结运动施加给传感器的力并发送受力信号出去;手持部,无线连接感应部,手持部中设有控制器和语音单元,语音单元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部的检测信号发出声音,为感应部提供无线充电。本发明中通过改进传感器,结合控制器和现代通讯协议,建立语音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工作易发热,噪声干扰大的问题,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发热小、数据库的完善能够大大减小控制器发音错误的现象。

Description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送话器技术领域,涉及改进后的喉头送话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整体装置,具体一种涉及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后天生病或错服药物等原因导致喉咙嘶哑甚至发音困难,造成不想说话或者不能说话的病例经常出现,所以为了减轻发音的困难度,继续保持生活的正常性,喉头送话器依然有很大应用范围。喉头送话器曾在战争飞行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方便了飞行员之间的交流,降低了噪声的干扰,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可以根据发音时喉头肌肉起伏震动原理给发音困难者提供技术需要。
炭粒式喉头送话器是利用炭砂受阻变压特性制成的一种有源声电换能组件,已有多年历史,多年使用表明,该送话器组灵敏度高、带负载能力强,但频响差、固有噪声大、动态范围小、非线性畸变大、环境适应性差、使用寿命短及稳定性差。虽然已经使用压电式送话器代替了传统的炭粒式送话器,但是压电式陶瓷中使用的压电陶瓷片容易受力疲劳,且一旦工作,易发热升温,使佩戴者具有灼伤感,降低了使用舒适性。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涉及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改进传感器,结合控制器和现代通讯协议,建立语音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工作易发热,噪声干扰大的问题,具有温度稳定性好,发热小、数据库的完善能够大大减小控制器发音错误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感应部,感应部贴触于喉结设置,内设有电容式传感器记录喉结运动施加给传感器的力并发送受力信号出去;手持部,无线连接感应部,手持部中设有控制器和语音单元,语音单元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部的检测信号发出声音,为感应部提供无线充电。
上述装置中,所述感应部包括检测喉结运动施力矢量信号的传感器单元和发射信号的无线信号发射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连接传感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是测量计算三维力的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单元内。所述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述手持部还包括存放语音源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练习佩戴者发音的练习单元,数据库和练习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上。所述手持部和感应部安装相同的通讯协议,手持部有多个均安装了相同的通讯协议即可和感应部无线通信连接。
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包括:步骤一、感应部贴触于喉结放置,初次使用选择有操作输入功能的手持部;步骤二、佩戴者发音,感应部中的传感器检测受力大小矢量信号发射到控制器;步骤三、控制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将信号处理成处理计算得到受力矢量和传感器的位移矢量组成佩戴者所发音的语音坐标;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佩戴者根据语音库发音练习完后,传感器记录下音节及其坐标存入坐标库中方便调用;步骤五、练习完成后,日常使用中,佩戴者发音喉结运动时,感应部测得受力矢量,控制器测得语音目标,调取数据库信息对比得出最终语音信息,同时发出语音信息。
上述方法中,所述手持部有多个,安装和感应部相同的通讯协议后,将数据库拷贝进入,可通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传统的送话器,对其进行了改进,使用电容式传感器检测喉结运动精准测量受力矢量,并设置了练习功能,练习发音时记录喉结运动施力的矢量形成音节及其坐标(本文中的“发音”并不是佩戴者真正意义上的发出声音,而是指佩戴者试图发音时喉结的运动),形成数据库,方便语音调用,这样更能准确表达佩戴者真正表达的意思。而且电容式传感器工作状态稳定、温度稳定性好,本身发热极小,对稳定性影响甚微,不会由于发热影响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喉头送话器装置的工作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及其坐标系。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右向偏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左向偏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对的初始错位图。
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条状电容对受力后偏移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驱动电极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感应电极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通过相同传递系数K1实现输出响应求和。
图1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单元电容对的信号差动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平行板电容器剖面结构。
图14a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部的佩戴示意图。
图14b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感应部的粘贴示意图。
图中1为上PCB基板,2为下PCB基板,3为驱动电极铜箔,4为感应电极铜箔,5为弹性介质,6为感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本发明提供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结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送话器装置包括手持部和感应部,手持部和感应部均设有无线通信单元,方便二者进行无线通信,手持部和感应部中安装了无线通信协议,感应部安放在喉结处,手持部可以是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安装了通信协议的智能设备,所以可以本发明中只要确保感应部安放在喉结处,手持部可以任意选择某种或者在智能设备之间进行转换,均可使用,使用方便,携带便利,完全溶于生活实现一体化。
感应部包括传感器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传感器单元中安装了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及其外围电路,感应部安放在喉结处,当发音时,喉结的滚动和喉结附近肌肉群的震动会挤压传感器,传感器受力输出电信号,最后输出电信号到无线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给手持部,手持部众设置了无线信号接收部接收无线信号。为了无线信号传递的便捷,无线信号发射单元中安装了无线通信标准协议,只要手持部安装了相同的通信协议,感应部和任意手持部之间均可进行无线通信。传感器单元的外围电路中设有无线充电电路,手持部给无线充电电路提供能源支持。
本发明中使用的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能够在三维力的方向上精确测量受力方向,根据传感器中的电容变化量可以计算出受力大小,和受力方向的矢量方向,本发明正是中利用三维力坐标记录佩戴着发音时喉结运动力从而标记语音,从而每个音词都有唯一的坐标,将音标存放在数据库里,佩戴者需要发音时直接调用数据库中已存储数据,精确度更高。
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述梳齿状结构包括20个以上条状电容单元、与条状电容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引线,相邻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设有电极间距aδ。所述平行板面积S=M(a0+aδ)b0,其中,条M为条状电容单元数量,b0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长度,a0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所述电容单元模块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引线通过并联或者独立连接到控制单元。所述条状电容单元的宽度其中,d0为介质厚度,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所述控制单元和电容单元模块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1、条状电容单元的转换特性
(1)激励信号和坐标系
将条状电容单元置于图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极板平面长度b0、宽度a0、弹性介质厚度d0。三维激励施加于电容极板的外表面,产生的接触式作用力具有Fx、Fy和Fz三个方向分量,Fx和Fy的作用方向沿X轴和Y轴,Fz的作用方向沿OZ轴,即方向,法向和切向应力均为一种应力张量,从电极的引线间即可输出电容的响应;法向应力σn=Fn/A,其中A=a0·b0为极板法向受力面,Fn=Fz为法向分量;两侧表面上产生成对的切向应力τx=Fx/A,τy=Fy/A。
根据弹性力学中的虎克定律,σn和τx,τy都将使弹性体产生相应的变形。其中,
σ n = E · ϵ n = E · δ n / d 0 = F n A - - - ( 1 )
± τ x = ± γ x · G = ± G · δ x / d 0 = ± F x A - - - ( 2 )
± τ y = ± γ y · G = ± G · δ y / d 0 = ± F y A - - - ( 3 )
式中,E为弹性介质的杨氏模量(单位:GN/m2),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单位:GN/m2),δn为弹性介质的法向位移(单位:μm),而δx和δy为条状电容单元上下两极板的相对错位(单位:μm),其正负号由坐标轴指向决定。
(2)电容公式及其输入输出特性
矩形平行板电容器的初始电容为:
C 0 = ϵ 0 . ϵ r · a 0 · b 0 d 0 - - - ( 4 )
式中,ε0真空介质电常数为8.85PF/m,εr=2.5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d0受σn的激励产生相对变形εn=δn/d0=σn/E,代入(4)得到输入输出特性
C n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ϵ n ) = ϵ 0 · ϵ r a 0 · b 0 d 0 ( 1 - F n A E ) - - - ( 5 )
(3)法向应力作用下的线性度和灵敏度
a、法向线性度
在(5)式中Fn在分母中,故Cn=f(Fn)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转换量程中的最大值σnmax与介质弹性常数E相比,εn是个很小的量,即分母中εn<<1,将(5)按级数展开并略去二次方以上的高阶无穷小,(5)式可简化为:
C n = C 0 ( 1 + &epsiv; ) = C 0 ( 1 + F n A &CenterDot; E ) - - - ( 6 )
可见在Cn与Fn的转换特性中的法向线性度的最大相对误差接近于零。
b、灵敏度
按法向灵敏度的定义
按(6)式可得线性灵敏度,
Sn1=C0/AE=ε0εr/d0E(7)
而按(5)式则
S n 2 = dC n dF n = C 0 &CenterDot; 1 1 - 2 &epsiv; = C 0 &CenterDot; 1 1 - 2 F n A &CenterDot; E - - - ( 8 )
Sn2随Fn而变,Fn愈大,Sn2愈大,在整个转换特性上呈轻微非线性。
(4)切向应力τx和τy激励下的电容变化
切向应力τx和τy并不改变极板的几何尺寸参数b0和a0,对介质厚度d0也不产生影响。然而τx和τy改变了平行板电容器的空间结构,正向面对的上下极板之间发生了错位偏移。现以OX方向为例,极板在τx作用下的错位偏移δx
在图3中当τx为零时,a0上=a0下是正对的,基板之间有效截面Aτ=a0·b0;在图4中,在τx右向的作用下,上极板相对于下极板产生了向右的错位偏移δx,从而使上下极板之间在计算电容时的有效面积Aτ=(a0x)·b0;图5中,当τx为左向时,错位偏移δx则向左,而Aτ=(a0x)·b0,有效面积的减少量相同,由此产生的电容为:
C &tau; x = &epsiv; 0 . &epsiv; r &CenterDot; ( a 0 - &delta; x ) &CenterDot; b 0 d 0 - - - ( 9 )
根据剪切虎克定律
τx=γx·G=G·δx/d0(10)
将(10)代入(9)可得
C &tau; x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delta; x &CenterDot; b 0 d 0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tau; x G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F x Ga 0 - - - ( 11 )
(11)式即为切应力下的输入——输出特性,Cτ与τx呈线性关系。
而其灵敏度
S &tau; x = dC &tau; x dF x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 - - ( 1
公式(9)-(12)类似的分析同样适用与τy与Cτy的特性与技术指标,只不过式中条状电容单元的长边b0应设置于OX轴方向,而其短边a0则在OY方向。
(5)差动电容单元的引进
图4和图5所示的电容器结构性变化,只说明电容输出与切向应力±τx输入的关系,电容增量都是负的,因此这种初始电容结构不适宜作为对±τx得到增减电容的响应。为此本发明对电容器上下极板的初始结构进行调整,构成一对差动电容对(CL与CR),具体如图6所示。
图6中,一对电容CL和CR电极尺寸a0、b0、d0均相同,初始错位偏移δ0也相同,区别在于左边电容器CL上层δ0尖角的指向为+OX,而右边电容器CR上层δ0尖角指向-OX。
当τx=0时,即图中阴影部分所对应的电容,在此基础上如在-Fx激励下产生±δx的错误偏移,形成如图7所示的电容增减效果。
C L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b 0 &CenterDot; ( a 0 - &delta; 0 &PlusMinus; &delta; x ) d 0 - - - ( 13 )
图7中CL和CR差动电容对同一个τx将产生±δx和±ΔCτ的响应。 &PlusMinus; &delta; x = &PlusMinus; d 0 &tau; x E ;
δ0的大小应满足可取δ0=10μm,由此,公式(11)可修改为
C &tau; x = C &tau; 0 &PlusMinus;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Ga 0 F x - - - ( 14 )
式中,为切应力为零时的初始电容,(14)式即为切应力输入输出特性,Cτx与Fx是线性关系,而其灵敏度
2、接触式平行板电容设计
(1)平行板电容的平面设计
参见图8、图9和图10中的电极平面布置,在一个10×10mm2的基板中心作十字分隔,形成四个象限Ⅰ、Ⅱ、Ⅲ、Ⅳ,其中Ⅰ、Ⅱ象限为对τx做出响应的差动电容单元组合,而Ⅲ、Ⅳ象限为对τy做出响应的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外围线为10×10mm2的PCB板四根边缘线,对PCB基板应精确切割以保证形状和尺寸上的精准。影线部分表示失蜡铸造工艺的外模截面,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也应在机械成型时保持精准,为脱模方便并可拼拆,更应维持尺寸精度,最终以保证消除三维力对电容响应的相互干扰。
电容单元模块采用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由公式(12)a0愈小,切向应力响应的灵敏度越大,故单个电容均为长条状。设每根条状电容单元宽为a0,两条状电容单元之间的槽宽为aδ,则每根条状电容单元的节距为a0+aδ。为了充分利用方形基板的平面空间,使M(a0+aδ)b0≈1方形基板表面积,M为4个象限内的条状电容单元数,则有M(a0+aδ)=2*10mm,式中,槽宽aδ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使用基板上的有效平面空间,也不宜过小,要受到失蜡铸造工艺的约束。为使法向灵敏度Sn和切向灵敏度Sτ相同,按公式(7)和(12),令a0·G=d0·E,当d0=0.1mm时,则a0=0.15mm,若令aδ=0.05mm,则M=100,每个象限有25个条状电容单元。
为了实现τx和τy切向响应之间不相互产生影响,驱动电极长度两端预留δ0,因此b0驱=b0底+2·δ0,其中在b0驱两端长度预留理论上应保证 &delta; 0 &GreaterEqual; d 0 &CenterDot; &tau; y max G , 其计算值为 10 - 5 &times; 70 &times; 10 3 2.4 &times; 10 6 = 2.9 &times; 10 - 8 m = 10 - 2 u m < < 1 u m , 故在工艺上应保证b0驱-b0底≥0.01mm。这样在计算法向电容输出响应时已能保证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产生任何影响。
为了实现τx和τy不对法向电容响应不产生任何影响,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在各象限中的平面布置应保证一定的错位偏移,通过差动消除影响,取感应电极在下层PCB基板上的位置作为参照,则驱动电极在上层PCB基板上的布置应以PCB基板边缘线为基准。图中四个虚线方框为感应电极在下极板上的基准。而置他们与几何基准线差距均为δ0(0.1mm),以保证τx在Ⅰ、Ⅱ象限电容单元产生差动电容输出响应,而在Ⅲ、Ⅳ象限电容单元则产生对τy的差动电容响应,设置一个初始错位偏移τxo,其取值应保证其计算值与δ0类似,其初始错位偏移均设置δxo=δyo=0.01mm,以保证四个象限中的电容单元在τx和τy切向激励下能产生两组差动电容对。在图6中CτxI=CR和CτxII=CL为转换τx的差动电容对,而CτxIII=CL和CτxIV=CR则为转换τy的差动电容对。
(2)法向应力计算
由公式(6)可改写单个电容器的法向响应电容
C n i = N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F n d 0 E ) - - - ( 15 )
其中,i=Ⅰ、Ⅱ、Ⅲ、Ⅳ,因每个象限中,N是每个象限的条状电容单元数量。
如再将其求和,可得
上式即为σn的电容总响应。
尽管单个电容的求和可通过电极引线的并联连接实现。但一旦并接好,就不再能实现求差组合,故实际的求和组合要通过中间变换器的输出再求和,见图10,求和的信号流程框图
图中,中间变换器K可以是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从而完成对法向响应的合成。
O n = 4 K N ( C 0 + &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CenterDot; F n d 0 E ) - - - ( 16 )
(3)切向应力计算
CI对CII和CIII对CIV可以实现两对差动组合,见图12,经差动技术处理,差动输出的总响应
O &tau; x = 2 MK&epsiv; 0 &CenterDot; &epsiv; r a 0 G F x - - - ( 17 )
上式中,无论是法向激励Fn或切向激励Fy均不对Oτx产生影响。即自动消除了σn和τy对τx的总输出的耦合或干扰,因为凡是在信号包含相减的运算中,等量和同符合的电容变化都自动消除。而Fy和Fx对σn的干扰可通过上层电极在b0方向增加几何长度2δ0消除,Oτy同理可求。
(4)主要材料选择及其特性参数
梳齿状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剖面图类似于图13所示的三明治结构。图13中,1为上PCB基板,2为下PCB基板,3为驱动电极,4为感应电极,5为弹性介质。
极板距d0=0.1mm,上下基板内侧空间除铜箔电极外,均为用失蜡铸造法充填的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超弹绝缘介质。其机械和物理特性参数为杨氏模量E=6.2MPa,而其抗剪弹性模量为G=4.1MPa,介质极化时相对介电常数εγ=2.5。由于介质的E和G远小于铜的弹性模量E=103GPa。故电容器内部介质在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远大于极板的变形。
(5)电极引线设计
无论是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都需备有引出线,考虑各个驱动电极在信号电平上都是接地的,故四组驱动电极只需共用同一个引出线。而四个电容单元模块感应电极则需用各自独立的引出线,于是整个电容组件共有至少5个管脚从平面封装的侧面引出,以便整个组件顶部与底部外表面能方便地与测量对象接触。
本发明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支撑下,完成了一种新型三维力敏感电容组合的设计,在10×10mm2的受力面上,无论是法向或切向,都可向介质较均匀的传递应力。文中四个单元电容呈两对组合分布。在空间力与传感器表面的接触中外力只有1个,电容响应却有4个,对4个电容求和可得到法向Fn的信息,即整个电极板都对求Fn做出贡献,同时将两对电容组合组成差动系统,又可获得Fx和Fy的信息,从而完整描述一个三维力。这4个单元电容组合既要完成其基本功能,又要互不干扰,这是靠巧妙的设计构思才得以实现,按设计参数一次转换的法向灵敏度和切向灵敏度和最大线性误差,借此可为同行研发者提供借鉴。
此外,感应部安放在喉结部位处,可以通过弹性箍环或钩卡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在脖颈处的衣物上,由于电容式传感器已经可以制作的非常小,已经可以缩小到10*10mm2的底板上,所以感应部的实际体积可以很小,放置在弹性箍环的内侧,随弹性箍环安置在衣物上贴触于喉结部位,准确简单的监督喉结运动,其安放示意图如图14a所示,图中6表示感应部。同时由于传感器的超薄性能,极板选用柔性材料可以制成电子皮肤状,感应部可以嵌合在粘贴层内,直接贴和在喉结处。现有技术中纹身贴已经能够粘贴在皮肤上一周之久且具有防水功能,所以粘贴层的制作技术是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在粘贴层旁侧留一个缝隙方便取卸即可。可以进一步改进为,感应部直接粘贴在纹身贴内,由纹身贴附着在喉结出,由于传感器采用了柔性材料,所以轻微的变形时不影响传感器工作的,其示意图如图14b所示。佩戴者一旦发音,喉结起伏运动的时候传感器受力,检测计算出每个音节和其相应的三维力的矢量和三维偏移距离矢量组成的三维力矢量坐标,即用三维力矢量坐标标记每个读音从而快速区分每个读音,并将数据保存在控制器的数据库中。
手持部中包括控制器、数据库、练习单元、语音单元和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数据库、练习单元、播放语音的语音单元和无线信号接收单元均连接到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感应部的喉结震动信息,经过控制器分析后由语音单元发出声音。
为了保证发音的准确性,本发明设置了数据库进行语音确认和存放播报音源,数据库包括语音库、确认库和外音库。语音库是发音来源库,里面存储了大量的语音基础信息和文字信息,语音单元的发音来源于语音库。确认库中存放的是佩戴者在训练学习过程中已经确认的语音和喉结发音信息,即通过练习已经确认的每个音的三维力矢量坐标及其相应的语音。外音库中存储外界噪音如风声、雨声或衣领摩擦声等障碍性声音及与其匹配的三维力矢量坐标,检测此类声音时,控制器能够直接分辨出此类障碍性声音,语音单元也不会发声,减少了错误发声的现象。而且,后期的使用中,佩戴者还可以一直更新更改语音库,结合练习单元的输入设置,完善语音坐标信息,达到越用越方便的效果。
控制器中的练习单元是为了方便佩戴者更加精确的使用送话器,练习单元实际上也是一个变相的人机交互单元,练习单元的主要是为了佩戴者初始使用送话器,专注练习从而省略了后期大量的磨合期。练习单元结合手持部上的按键,当进入语音练习时,佩戴者对照字体发出音标,每发出一个音,控制器会记录下此音标的三维力矢量坐标,练习着还可以根据音量大小不同,多次发出同一个音,从而控制器记录下同一个音的坐标系列,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已经确定的音标和坐标存放在确认库中,数据存放清晰有利于控制器调用。语音练习期间还要注意把障碍性声音及其坐标录制下来存放在外音库中,其他暂时没有使用的语音仍然放置在语音库中,语音库是完整的语音发声数据库组成的。数据库建立成功后,可以通过工具拷贝出来放在其他智能手持设备中。特别指出,练习单元结合有输入按键的手持设备使用练习起来更加方便,练习完成后,将数据库拷贝出到其他简捷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表中即可,使用方便。
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的使用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感应部贴触于喉结放置,初次使用选择有操作输入功能的手持部。带有输入功能的手持部方便初次使用者进行练习,结合输入键,有确认、取消、重复等功能。
步骤二、佩戴者发音,感应部中的传感器检测受力大小矢量信号发射到控制器。佩戴者对照数据库中的字体发出音标,每发出一个音,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会记录下此音标的三维力,控制器接收到数据计算出音标矢量坐标,练习者还可以根据音量大小不同,多次发出同一个音,从而控制器记录下同一个音的坐标系列,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已经确定的音标和坐标存放在确认库中,数据存放清晰有利于控制器调用。
步骤三、控制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将信号处理计算得到受力矢量和传感器的位移矢量组成佩戴者所发音的语音坐标。佩戴者练习发音的过程中,控制器根据采集的语音信号及其相关的受力矢量形成语音坐标系,建立一个语音数据库。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佩戴者根据语音库发音练习完后,传感器记录下音节及其坐标存入坐标库中方便调用。数据库建立成功后,可以通过工具拷贝出来放在其他智能手持设备中,这样可以有多个手持部,手持部的使用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要随意调节。
步骤五、练习完成后,日常使用中,佩戴者发音喉结运动时,感应部测得受力矢量,控制器初步语音目标,调取数据库信息对比得出最终语音信息,同时发出语音信息,完成发音工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感应部,感应部贴触于喉结设置,内设有电容式传感器记录喉结运动施加给传感器的力并发送受力信号出去;
手持部,无线连接感应部,手持部中设有控制器和语音单元,语音单元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部的检测信号发出声音,为感应部提供无线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部包括检测喉结运动施力矢量信号的传感器单元和发射信号的无线信号发射单元,无线信号发射单元连接传感器单元,电容式传感器是测量计算三维力的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位于传感器单元内,所述电容式三维力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的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X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Y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通过电容值相减计算Y方向的切向力且消除X方向切向力影响,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的电容值求和计算电容传感器的法向力且消除切向力影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和Y方向差动电容单元组合均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所述电容单元模块是由两个以上的条状电容单元组成的梳齿状结构,每个条状电容单元包括上极板的驱动电极和下极板的感应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宽度相同,驱动电极的长度大于感应电极长度,驱动电极长度两端分别预留左差位δ和右差位δ,b0驱=b0感,其中,b0驱为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长度,b0感为条状电容单元的感应电极长度,所述差位δ=δ,且其中d0为弹性介质厚度,G为弹性介质的抗剪模量,τmax为最大应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相互形成差动的电容单元模块的条状电容单元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沿宽度方向设有初始错位偏移,错位偏移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和电容单元模块之间设有中间变换器,中间变换器用于设置电压对电容或频率对电容的传输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还包括存放语音源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练习佩戴者发音的练习单元,数据库和练习单元连接在控制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和感应部安装相同的通讯协议,手持部有多个均安装相同的通讯协议和感应部无线通信连接。
9.一种喉头送话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感应部贴触于喉结放置,初次使用选择有操作输入功能的手持部;
步骤二、佩戴者发音,感应部中的传感器检测受力大小矢量信号发射到控制器;
步骤三、控制器接收到感应部的信号,将信号处理成处理计算得到受力矢量和传感器的位移矢量组成佩戴者所发音的语音坐标;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三,佩戴者根据语音库发音练习完后,传感器记录下音节及其坐标存入坐标库中方便调用;
步骤五、练习完成后,日常使用中,佩戴者发音喉结运动时,感应部测得受力矢量,控制器测得语音目标,调取数据库信息对比得出最终语音信息,同时发出语音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喉头送话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有多个,安装和感应部相同的通讯协议后,将数据库拷贝进入,均与感应部连接传递信号。
CN201510460456.0A 2015-07-28 2015-07-28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5147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456.0A CN105147429A (zh) 2015-07-28 2015-07-28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0456.0A CN105147429A (zh) 2015-07-28 2015-07-28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7429A true CN105147429A (zh) 2015-12-16

Family

ID=54788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0456.0A Pending CN105147429A (zh) 2015-07-28 2015-07-28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74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319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7322A1 (en) * 2000-11-15 2002-07-04 Fletcher Samuel G. Method for utilizing oral movement and related events
US20050144005A1 (en) * 2003-12-08 2005-06-30 Kennedy Philip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ch generation from brain activity
CN101030384A (zh) * 2007-03-27 2007-09-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自动电子喉的电子喉语音增强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2890931A (zh) * 2012-09-25 2013-01-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语音识别率的方法
CN203708453U (zh) * 2014-02-18 2014-07-09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发声装置
CN204951248U (zh) * 2015-07-28 2016-01-13 安徽工程大学 喉头送话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87322A1 (en) * 2000-11-15 2002-07-04 Fletcher Samuel G. Method for utilizing oral movement and related events
US20050144005A1 (en) * 2003-12-08 2005-06-30 Kennedy Philip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eech generation from brain activity
CN101030384A (zh) * 2007-03-27 2007-09-0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自动电子喉的电子喉语音增强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2890931A (zh) * 2012-09-25 2013-01-23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语音识别率的方法
CN203708453U (zh) * 2014-02-18 2014-07-09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电子发声装置
CN204951248U (zh) * 2015-07-28 2016-01-13 安徽工程大学 喉头送话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余建平 等: ""浮动电极式三维柔性电容触觉传感阵列设计"",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冯翠萍: ""基于三维界面应力传感器的微电容阵列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7319A1 (zh) * 2015-10-21 2017-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2080B (zh) 基于mems声传感器的可视化电子式听诊器
CN204951248U (zh) 喉头送话器装置
CN204798078U (zh) 基于三维压力检测的喉头送话器装置
CN104965597A (zh) 感应式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54952A (zh) 拳击运动靶体上作用力测量装置
CN204705423U (zh) 一种扑翼机升力测试系统
CN204758191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972974U (zh) 一种运动员跨栏过程姿态检测装置
CN105147429A (zh) 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997569B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5105898A (zh) 基于三维压力检测的喉头送话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4788762U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104951144A (zh) 基于震动吸收的三维多点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12039A (zh) 一种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4978073A (zh) 感应式触摸屏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05712A (zh) 基于三维压力检测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CN204815611U (zh) 自行车骑行运动辅助训练装置
CN204798051U (zh) 一种基于可拆卸牙套的牙齿综合测量仪
CN104990663A (zh) 一种接触式平行板差动三维力压力传感器
CN204971217U (zh) 基于三维压力检测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CN104971482A (zh) 短跑辅助训练装置
CN105147245A (zh) 基于微型传感器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CN205228688U (zh) 高速力测试探头
CN204813810U (zh) 基于圆环式压力传感器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
CN204855332U (zh) 基于皮肤摩擦性能测试的护肤品品质评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