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5422B -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5422B
CN105145422B CN201510427227.9A CN201510427227A CN105145422B CN 105145422 B CN105145422 B CN 105145422B CN 201510427227 A CN201510427227 A CN 201510427227A CN 105145422 B CN105145422 B CN 105145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cylinder
water
prelarva
m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72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5422A (zh
Inventor
施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JNU
Priority to CN20151042722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5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5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5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5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5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鱼培育;(2)配对繁殖;(3)鱼卵孵化;(4)仔鱼培育,本发明对仔鱼的培育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培育期间通过筛选和分缸养殖,并根据不同体长规格仔鱼的摄食习性、生化特性和营养需求,对不同体长规格的仔鱼采用不同的投喂方式并投喂不同的饵料,并针对仔鱼的营养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仔鱼配合饵料。本发明的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能大大提高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为规模化繁育大胡子异型鱼提供了技术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异形鱼隶属于鲶形目( Siluriformes) ,鲶形亚目( Siluroide) ,吸甲鲶科(Loricariidae),原产于南美洲秘鲁、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乌拉圭等国。因其体型怪异,明显有别于常见的鱼类而得名,是热带观赏鱼中不算普及但颇为特殊的一群,近年来随着水族市场的发展,异型鱼受到愈来愈多的消费者的青睐。
大胡子异形鱼(Ancistrus sp. Temmincki)是典型的代表性种类之一,因其雄性成熟个体头顶有树杈状肉瘤、形似胡子而得名,常见个体眼红、体色微黄,又称红眼黄金大胡子鱼。由于大胡子异形鱼的人工规模化繁殖不成功,国内水族市场的这一鱼类主要依赖进口,货源受限,价格普遍高昂,而且近年来,随着南美的一些国家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使得大胡子异形的出口受到限制,因此使得人工繁殖更显必要。
《大胡子异形鱼繁育试验》,水产科技情报2012,39(1),施振宁,公开了一种大胡子异形鱼繁育方法,但该繁育方法的大胡子异形鱼仔鱼的培育情况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生长十分缓慢,成活率低,45d内仔鱼的成活率最高仅40.9 %,生长最快的组平均体长仅25.7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大胡子异形鱼繁育方法仔鱼生长十分缓慢,成活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仔鱼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的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培育:在放养缸内注水并放入沉木后,调节水质pH为6.0~6.8,水温控制在25~26℃,向放养缸内投放后备亲鱼后,先停喂2天,第3~5天投喂冰冻摇蚊幼虫进行诱食,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8%,第6天开始投喂观赏鲶鱼配合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早晚投饲量比例为2:3,期间每隔3天改投一次螺旋藻片和冰冻摇蚊幼虫,每隔5天增投一餐黄瓜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8~10%,依此循环投喂直至性成熟,培育期间每天下午吸污换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5~8%。亲鱼一般选用个体8cm以上的。
(2)配对繁殖:选取后备亲鱼中已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繁殖亲鱼,按一雄一雌或一雄二雌的比例分缸养殖,养殖缸内放入沉木,调节水质pH为6.0~6.8,水温控制在25~26℃,待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现象时,在养殖缸内放入作为产卵容器的紫砂罐,并将水温升高1℃,养至雌鱼进入紫砂罐产卵。
(3)鱼卵孵化:将附有卵的紫砂罐取出放入孵化缸内,并使同一日龄的卵放于一缸,缸内放一充气石进行充气,控制水温27~28℃,直至鱼卵孵出仔鱼。
(4)仔鱼培育:待仔鱼开始游动时将仔鱼转移至培育缸,培育缸内水质要求氨氮≤0.4mg/L、亚硝酸盐≤0.05mg/L,同时将配合饵料涂抹于消毒过的瓦片上涂成饵料薄层后将瓦片放于培育缸内,每天喂4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8: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配合饵料投喂量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并在下餐喂前把上餐残饵清理掉;当仔鱼长至体长为14~15mm时,每天投喂次数改为3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8:00,13:00~14:00,19:00~20:00,其中2餐投配合饵料,1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均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22~25mm时,每天投喂3餐,其中1餐投配合饵料,2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两者投喂量均以1.5~2h内吃完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33mm以上时,每天投喂3餐,均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度,同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黄瓜切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8~10%,培育期间,
对仔鱼按体长<14mm、14mm≤体长≤22mm、22mm<体长<33mm、体长≥33m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体长<14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5000~5500尾/m3水体,14mm≤体长≤22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3500~4000尾/m3水体,22mm<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2000~2400尾/m3水体,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1500~1800尾/m3水体。
本发明对仔鱼的培育方式进行了改进,首先在培育期间通过筛选和分缸养殖,在保证同一缸体中的仔鱼个体规格基本相同的同时又合理控制培育密度,避免造成仔鱼个体之间摄食量不均匀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仔鱼存活率;另外本发明根据不同体长规格仔鱼的摄食习性、生化特性和营养需求,对不同体长规格的仔鱼采用不同的投喂方式并投喂不同的饵料,既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又满足了仔鱼的营养需求,从而保证了仔鱼的正常生长。
作为优选,步骤(1)和步骤(2)中,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70~100kg。
作为优选,步骤(1)中,后备亲鱼培育期间,对后备亲鱼按8cm≤体长≤9.5cm、9.5cm<体长≤11cm、11cm<体长≤12.5cm及体长>12.5c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8cm≤体长≤9.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50~65尾/ m3水体,9.5cm<体长≤11cm的后备亲鱼培育养密度为40~45尾/ m3水体,11cm<体长≤12. 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30~35尾/ m3水体,体长>12.5cm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为20~25尾/ m3水体。
作为优选,步骤(1)中,后备亲鱼的投放方法为:先将后备亲鱼连水装于袋中,接着将装鱼的袋子在放养缸中浸泡15~20min,再把袋子中的鱼和水倒入桶中,在桶中放入气石充气,同时用导管将放养缸中的水缓慢虹吸至桶中,1小时后,将后备亲鱼用小抄网捞至放养缸中。亲鱼运抵后正式放养前进行调温、调水工作,使温度与水质变化较为和缓,减少应激反应。
作为优选,步骤(2)中,选取后备亲鱼中头顶树杈状肉瘤长至10mm以上,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雄鱼以及腹部开始膨大且泛红,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雌鱼作为繁殖亲鱼。
作为优选,步骤(3)中,将附有卵的紫砂罐放入孵化缸前,用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冲洗鱼卵进行消毒。
作为优选,步骤(4)中,饵料薄层的厚度≤0.5mm。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配合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3~0.4份鱼用多维,550~600份鲜虾糜,450~500份螺旋藻粉,50~60份熟蛋黄。本发明研究设计了一种仔鱼配合饵料,该配合饵料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营养活性成分,从而能保证仔鱼营养需求,有效提高仔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且在水中不易溶失,提高饵料利用率,避免饵料污染水质。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饵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后,先将鱼用多维加入螺旋藻粉中混合均匀,再将鲜虾糜与熟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混合有鱼用多维的螺旋藻粉,继续搅拌均匀,装入保鲜袋,压成3~5mm厚的薄饼,放入冰箱速冻保存即可。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对仔鱼的培育方式进行了改进,首先在培育期间通过筛选和分缸养殖,在保证同一缸体中的仔鱼个体规格基本相同的同时又合理控制培育密度,避免造成仔鱼个体之间摄食量不均匀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仔鱼存活率;另外本发明根据不同体长规格仔鱼的摄食习性、生化特性和营养需求,对不同体长规格的仔鱼采用不同的投喂方式并投喂不同的饵料,既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又满足了仔鱼的营养需求,从而保证了仔鱼的正常生长;
(2)提供了一种仔鱼配合饵料,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营养活性成分,从而能保证仔鱼营养需求,有效提高仔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且在水中不易溶失,提高饵料利用率,避免饵料污染水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中的观赏鲶鱼配合饲料购自德瑞水族有限公司(DEERA异型鱼480G 10MM下沉大粒圆片),鱼用多维购自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厂(水产专用浓缩多维200g),对虾0号料购自广东粤海饲料集团福建粤海饲料有限公司。
实施例1
(1)亲鱼培育:在放养缸内注水并放入沉木后,调节水质pH为6.8,水温控制在26℃,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100kg,向放养缸内投放后备亲鱼后,先停喂2天,第3~5天投喂冰冻摇蚊幼虫进行诱食,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8%,第6天开始投喂观赏鲶鱼配合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3%,早晚投饲量比例为2:3,期间每隔3天改投一次螺旋藻片和冰冻摇蚊幼虫,每隔5天增投一餐黄瓜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10%,依此循环投喂直至性成熟,后备亲鱼的投放方法为:先将后备亲鱼连水装于袋中,接着将装鱼的袋子在放养缸中浸泡20min,再把袋子中的鱼和水倒入桶中,在桶中放入气石充气,同时用导管将放养缸中的水缓慢虹吸至桶中,1小时后,将后备亲鱼用小抄网捞至放养缸中,培育期间每天下午吸污换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8%,并对后备亲鱼按8cm≤体长≤9.5cm、9.5cm<体长≤11cm、11cm<体长≤12.5cm及体长>12.5c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8cm≤体长≤9.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65尾/ m3水体,9.5cm<体长≤11cm的后备亲鱼培育养密度为45尾/ m3水体,11cm<体长≤12. 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35尾/ m3水体,体长>12.5cm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为25尾/ m3水体。
(2)配对繁殖:选取后备亲鱼中头顶树杈状肉瘤长至10mm以上,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雄鱼以及腹部开始膨大且泛红,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雌鱼作为繁殖亲鱼,按一雄一雌的比例分缸养殖,养殖缸内放入沉木,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100kg,调节水质pH为6.8,水温控制在26℃,待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现象时,在养殖缸内放入作为产卵容器的紫砂罐,并将水温升高1℃,养至雄鱼和雌鱼进入紫砂罐产下受精卵。
(3)鱼卵孵化:将附有卵的紫砂罐放入孵化缸前,用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冲洗鱼卵进行消毒,再将附有卵的紫砂罐取出放入孵化缸内,并使同一日龄的卵放于一缸,缸内放一充气石进行充气,控制水温28℃,直至鱼卵孵出仔鱼。
(4)仔鱼培育:待仔鱼开始游动时将仔鱼转移至培育缸,培育缸内水质要求氨氮≤0.4mg/L、亚硝酸盐≤0.05mg/L,同时将配合饵料涂抹于消毒过的瓦片上涂成厚度0.5mm的饵料薄层后将瓦片放于培育缸内,配合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4g鱼用多维,600g鲜虾糜,500g螺旋藻粉,60g熟蛋黄,配合饵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按上述重量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后,先将鱼用多维加入螺旋藻粉中混合均匀,再将鲜虾糜与熟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混合有鱼用多维的螺旋藻粉,继续搅拌均匀,装入保鲜袋,压成5mm厚的薄饼,放入冰箱速冻保存即可;每天喂4餐,投喂时间分别为8:00,12:00,16:00,20:00,配合饵料投喂量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并在下餐喂前把上餐残饵清理掉;当仔鱼长至体长为14mm时,每天投喂次数改为3餐,投喂时间分别为8:00, 14:00,20:00,其中2餐投配合饵料,1餐投蛋白质含量在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均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22mm时,每天投喂3餐,其中1餐投配合饵料,2餐投蛋白质含量在50%的对虾0号料,两者投喂量均以1.5~2h内吃完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33mm以上时,每天投喂3餐,均投蛋白质含量在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度,同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黄瓜切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10%,培育期间,对仔鱼按体长<14mm、14mm≤体长≤22mm、22mm<体长<33mm、体长≥33m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体长<14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5500尾/m3水体,14mm≤体长≤22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4000尾/m3水体,22mm<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2400尾/m3水体,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1800尾/m3水体。
实施例2
(1)亲鱼培育:在放养缸内注水并放入沉木后,调节水质pH为6.0,水温控制在25℃,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70kg,向放养缸内投放后备亲鱼后,先停喂2天,第3~5天投喂冰冻摇蚊幼虫进行诱食,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第6天开始投喂观赏鲶鱼配合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早晚投饲量比例为2:3,期间每隔3天改投一次螺旋藻片和冰冻摇蚊幼虫,每隔5天增投一餐黄瓜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8%,依此循环投喂直至性成熟,后备亲鱼的投放方法为:先将后备亲鱼连水装于袋中,接着将装鱼的袋子在放养缸中浸泡15min,再把袋子中的鱼和水倒入桶中,在桶中放入气石充气,同时用导管将放养缸中的水缓慢虹吸至桶中,1小时后,将后备亲鱼用小抄网捞至放养缸中,培育期间每天下午吸污换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5%,并对后备亲鱼按8cm≤体长≤9.5cm、9.5cm<体长≤11cm、11cm<体长≤12.5cm及体长>12.5c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8cm≤体长≤9.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50尾/ m3水体,9.5cm<体长≤11cm的后备亲鱼培育养密度为40尾/ m3水体,11cm<体长≤12. 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30尾/ m3水体,体长>12.5cm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为20尾/ m3水体。
(2)配对繁殖:选取后备亲鱼中头顶树杈状肉瘤长至10mm以上,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雄鱼以及腹部开始膨大且泛红,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雌鱼作为繁殖亲鱼,按一雄二雌的比例分缸养殖,养殖缸内放入沉木,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70kg,调节水质pH为6.0,水温控制在25℃,待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现象时,在养殖缸内放入作为产卵容器的紫砂罐,并将水温升高1℃,养至雄鱼和雌鱼进入紫砂罐产下受精卵。
(3)鱼卵孵化:将附有卵的紫砂罐放入孵化缸前,用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冲洗鱼卵进行消毒,再将附有卵的紫砂罐取出放入孵化缸内,并使同一日龄的卵放于一缸,缸内放一充气石进行充气,控制水温27℃,直至鱼卵孵出仔鱼。
(4)仔鱼培育:待仔鱼开始游动时将仔鱼转移至培育缸,培育缸内水质要求氨氮≤0.4mg/L、亚硝酸盐≤0.05mg/L,同时将配合饵料涂抹于消毒过的瓦片上涂成厚度0.4mm的饵料薄层后将瓦片放于培育缸内,配合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3g鱼用多维,550g鲜虾糜,450g螺旋藻粉,50g熟蛋黄,配合饵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后,先将鱼用多维加入螺旋藻粉中混合均匀,再将鲜虾糜与熟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混合有鱼用多维的螺旋藻粉,继续搅拌均匀,装入保鲜袋,压成3mm厚的薄饼,放入冰箱速冻保存即可;每天喂4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11:00,15:00,19:00,配合饵料投喂量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并在下餐喂前把上餐残饵清理掉;当仔鱼长至体长为14mm时,每天投喂次数改为3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13:00,19:00,其中2餐投配合饵料,1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均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22mm时,每天投喂3餐,其中1餐投配合饵料,2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的对虾0号料,两者投喂量均以1.5~2h内吃完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33mm以上时,每天投喂3餐,均投蛋白质含量在4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度,同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黄瓜切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8%,培育期间,对仔鱼按体长<14mm、14mm≤体长≤22mm、22mm<体长<33mm、体长≥33m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体长<14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5000尾/m3水体,14mm≤体长≤22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3500尾/m3水体,22mm<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2000尾/m3水体,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1500尾/m3水体。
实施例3
(1)亲鱼培育:在放养缸内注水并放入沉木后,调节水质pH为7.0,水温控制在25.5℃,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80kg,向放养缸内投放后备亲鱼后,先停喂2天,第3~5天投喂冰冻摇蚊幼虫进行诱食,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7%,第6天开始投喂观赏鲶鱼配合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5%,早晚投饲量比例为2:3,期间每隔3天改投一次螺旋藻片和冰冻摇蚊幼虫,每隔5天增投一餐黄瓜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9%,依此循环投喂直至性成熟,后备亲鱼的投放方法为:先将后备亲鱼连水装于袋中,接着将装鱼的袋子在放养缸中浸泡18min,再把袋子中的鱼和水倒入桶中,在桶中放入气石充气,同时用导管将放养缸中的水缓慢虹吸至桶中,1小时后,将后备亲鱼用小抄网捞至放养缸中,培育期间每天下午吸污换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7%,对后备亲鱼按8cm≤体长≤9.5cm、9.5cm<体长≤11cm、11cm<体长≤12.5cm及体长>12.5c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8cm≤体长≤9.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50~65尾/ m3水体,9.5cm<体长≤11cm的后备亲鱼培育养密度为42尾/ m3水体,11cm<体长≤12. 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32尾/ m3水体,体长>12.5cm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为22尾/ m3水体。
(2)配对繁殖:选取后备亲鱼中头顶树杈状肉瘤长至10mm以上,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雄鱼以及腹部开始膨大且泛红,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雌鱼作为繁殖亲鱼,按一雄一雌的比例分缸养殖,养殖缸内放入沉木,调节水质pH为7.0,水温控制在25.5℃,待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现象时,在养殖缸内放入作为产卵容器的紫砂罐,并将水温升高1℃,养至雄鱼和雌鱼进入紫砂罐产下受精卵。
(3)鱼卵孵化:将附有卵的紫砂罐放入孵化缸前,用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冲洗鱼卵进行消毒,再将附有卵的紫砂罐取出放入孵化缸内,并使同一日龄的卵放于一缸,缸内放一充气石进行充气,控制水温27.5℃,直至鱼卵孵出仔鱼。
(4)仔鱼培育:待仔鱼开始游动时将仔鱼转移至培育缸,培育缸内水质要求氨氮≤0.4mg/L、亚硝酸盐≤0.05mg/L,同时将配合饵料涂抹于消毒过的瓦片上涂成厚度0.3mm的饵料薄层后将瓦片放于培育缸内,配合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35g鱼用多维,560g鲜虾糜,480g螺旋藻粉,52g熟蛋黄,配合饵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后,先将鱼用多维加入螺旋藻粉中混合均匀,再将鲜虾糜与熟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混合有鱼用多维的螺旋藻粉,继续搅拌均匀,装入保鲜袋,压成4mm厚的薄饼,放入冰箱速冻保存即可;每天喂4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30,11:30,15:30,19:30,配合饵料投喂量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并在下餐喂前把上餐残饵清理掉;当仔鱼长至体长为14mm时,每天投喂次数改为3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30,13:30,19:30,其中2餐投配合饵料,1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5%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均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22mm时,每天投喂3餐,其中1餐投配合饵料,2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5%的对虾0号料,两者投喂量均以1.5~2h内吃完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33mm以上时,每天投喂3餐,均投蛋白质含量在45%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度,同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黄瓜切片,黄瓜片投喂量为鱼体重9%,培育期间,对仔鱼按体长<14mm、14mm≤体长≤22mm、22mm<体长<33mm、体长≥33m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体长<14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5050尾/m3水体,14mm≤体长≤22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3550尾/m3水体,22mm<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2050尾/m3水体,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1550尾/m3水体。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繁育大胡子异型鱼,在同样45d时间内,仔鱼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仔鱼的体长达35mm以上,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均大大提高,为规模化繁育大胡子异型鱼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7)

1.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培育:在放养缸内注水并放入沉木后,调节水质pH为6.0~6.8,水温控制在25~26℃,向放养缸内投放后备亲鱼后,先停喂2天,第3~5天投喂冰冻摇蚊幼虫进行诱食,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5~8%,第6天开始投喂观赏鲶鱼配合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2~3%,早晚投饲量比例为2:3,期间每隔3天改投一次螺旋藻片和冰冻摇蚊幼虫,每隔5天增投一餐黄瓜片,黄瓜片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8~10%,依此循环投喂直至性成熟,培育期间每天下午吸污换水,换水量为原水量的5~8%;
(2)配对繁殖:选取后备亲鱼中已性成熟的雄鱼和雌鱼作为繁殖亲鱼,按一雄一雌或一雄二雌的比例分缸养殖,养殖缸内放入沉木,调节水质pH为6.0~6.8,水温控制在25~26℃,待出现雄鱼追逐雌鱼现象时,在养殖缸内放入作为产卵容器的紫砂罐,并将水温升高1℃,养至雄鱼和雌鱼进入紫砂罐产下受精卵;
(3)鱼卵孵化:将附有卵的紫砂罐取出放入孵化缸内,并使同一日龄的卵放于一缸,缸内放一充气石进行充气,控制水温27~28℃,直至鱼卵孵出仔鱼;
(4)仔鱼培育:待仔鱼开始游动时将仔鱼转移至培育缸,培育缸内水质要求氨氮≤0.4mg/L、亚硝酸盐≤0.05mg/L,同时将配合饵料涂抹于消毒过的瓦片上涂成饵料薄层后将瓦片放于培育缸内,每天喂4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8: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配合饵料投喂量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并在下餐喂前把上餐残饵清理掉;当仔鱼长至体长为14mm时,每天投喂次数改为3餐,投喂时间分别为7:00~8:00,13:00~14:00,19:00~20:00,其中2餐投配合饵料,1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均以下餐喂前有少许剩余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22mm时,每天投喂3餐,其中1餐投配合饵料,2餐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两者投喂量均以1.5~2h内吃完为度;当仔鱼长至体长为33mm以上时,每天投喂3餐,均投蛋白质含量在40~50%的对虾0号料,投喂量以1h内吃完为度,同时每隔三天投喂一次黄瓜切片,黄瓜片投喂量为仔鱼体重的8~10%,培育期间,对仔鱼按体长<14mm、14mm≤体长≤22mm、22mm<体长<33mm、体长≥33m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体长<14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5000~5500尾/m3水体,14mm≤体长≤22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3500~4000尾/m3水体,22mm<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2000~2400尾/m3水体,体长≥33mm的仔鱼培育密度为1500~1800尾/m3水体;所述配合饵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0.3~0.4份鱼用多维,550~600份鲜虾糜,450~500份螺旋藻粉,50~60份熟蛋黄;所述配合饵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得: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组分后,先将鱼用多维加入螺旋藻粉中混合均匀,再将鲜虾糜与熟蛋黄混合搅拌均匀,倒入混合有鱼用多维的螺旋藻粉,继续搅拌均匀,装入保鲜袋,压成3~5mm厚的薄饼,放入冰箱速冻保存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步骤(2)中,每1m3水体中浸泡沉木70~100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后备亲鱼培育期间,对后备亲鱼按8cm≤体长≤9.5cm、9.5cm<体长≤11cm、11cm<体长≤12.5cm及体长>12.5cm的规格筛选后进行分缸养殖,其中8cm≤体长≤9.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50~65尾/ m3水体,9.5cm<体长≤11cm的后备亲鱼培育养密度为40~45尾/ m3水体,11cm<体长≤12. 5cm的后备亲鱼培育密度为30~35尾/ m3水体,体长>12.5cm的后备亲鱼放养密度为20~25尾/ m3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后备亲鱼的投放方法为:先将后备亲鱼连水装于袋中,接着将装鱼的袋子在放养缸中浸泡15~20min,再把袋子中的鱼和水倒入桶中,在桶中放入气石充气,同时用导管将放养缸中的水缓慢虹吸至桶中,1小时后,将后备亲鱼用小抄网捞至放养缸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选取后备亲鱼中头顶树杈状肉瘤长至10mm以上,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雄鱼以及腹部开始膨大且泛红,全长达12cm以上的性成熟雌鱼作为繁殖亲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附有卵的紫砂罐放入孵化缸前,用100PPM的亚甲基蓝溶液冲洗鱼卵进行消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饵料薄层的厚度≤0.5mm。
CN201510427227.9A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Active CN105145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7227.9A CN105145422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7227.9A CN105145422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5422A CN105145422A (zh) 2015-12-16
CN105145422B true CN105145422B (zh) 2018-02-13

Family

ID=54786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7227.9A Active CN105145422B (zh) 2015-07-21 2015-07-21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5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3797A (zh) * 2017-09-26 2018-02-13 张家港大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异形鱼鼠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8633794B (zh) * 2018-03-21 2020-10-23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黑珍珠鳉鱼繁殖用产卵缸的布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1218A (zh) * 2014-03-25 2014-11-26 日照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钩鲶鱼类(Ancistrus)幼鱼专用配合饲料制备方法
CN104381177A (zh) * 2014-11-28 2015-03-04 阳江市华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鳗鱼养殖方法
CN104521826A (zh) * 2014-12-15 2015-04-22 天津市宽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大口鲶的鱼苗培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5422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4304B (zh) 生态养殖优质红膏河蟹的方法
CN102783439B (zh) 暗纹东方鲀三段式养殖工艺
CN105532545B (zh) 一种棕点石斑鱼与清水石斑鱼的人工杂交育种方法
Ndome et al. Effect of feeding frequency on feed consumption, growth and feed conversion of Clarias gariepinus x Heterobranchus longifilis hybrids
CN102232362A (zh) 一种海马生态养殖方法
CN103828748A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06417122B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05360030A (zh) 小龙虾土池人工繁育、养殖一体化技术
CN107517901A (zh)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07593527A (zh) 一种有效利用水体空间混合养殖淡水鱼与小龙虾的方法
CN101878743B (zh) 一种全人工批量培育小丑鱼亲鱼的方法
CN102939927B (zh) 一种改良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的方法
CN106954568B (zh) 一种石斑鱼与美国红鱼的混养方法
CN105145422B (zh) 一种大胡子异型鱼繁育方法
CN110896904A (zh) 一种提高虾苗运输存活率的方法
CN103815195A (zh) 用于主养克氏原螯虾套养河蟹的饵料生物床的发酵物料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CN104839053B (zh) 一种快速诱导育珠蚌珍珠囊形成并促进珍珠生长的方法
CN109644911A (zh) 一种红螯螯虾-草鱼-轮叶黑藻生态综合种养方法
CN108575841A (zh) 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CN109006605B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CN106818557A (zh) 一种飘鱼、赤眼鳟、罗非鱼、河蚬的混养方法
CN106508747A (zh) 一种松潘裸鲤的亲鱼培育方法
CN101156559B (zh) 一种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养成活率的方法
CN109601440A (zh) 一种保温坑循环养殖方法
CN107396860A (zh) 一种分隔式网箱投食混合鱼类的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