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5779B -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5779B
CN105135779B CN201510480337.1A CN201510480337A CN105135779B CN 105135779 B CN105135779 B CN 105135779B CN 201510480337 A CN201510480337 A CN 201510480337A CN 105135779 B CN105135779 B CN 105135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storage
refrigeration machine
pump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03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5779A (zh
Inventor
刘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803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5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5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5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前进行蓄水池水搅匀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是:在开启制冷机制冷之前,开启蓄冷泵,对蓄水池的水进行搅匀,即中和蓄水池上下层的水温,当将蓄水池最下层温度搅匀至9‑10℃时,开启制冷机冷却系统设备,再开启制冷机进行夜间蓄冷。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操作方法不仅利用了低谷电价进行蓄冷,而且可以提高制冷机运行效率,减少低负荷运行时间及附属设备运行时间,达到更好的节能降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蓄冷系统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尤其是一种提前进行蓄水池水搅匀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水蓄冷系统是利用峰谷电价差,在低谷电价时段,即夜间采用制冷机给蓄水池内蓄冷,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储存的低温水提供空调用冷。常见的水蓄冷系统的蓄水池的蓄冷方式是利用水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不同而实现自然分层。
现有的水蓄冷系统结构组成是:蓄水池用来蓄水,蓄冷泵进口设置蓄冷泵阀门,蓄冷泵阀门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上部,蓄冷泵出口依次连接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制冷机、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底部。蓄水池的水是分层的,温度由上到下逐渐降低。制冷机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泵连接制冷机,冷却塔分别连接冷却泵、冷却系统补水泵和制冷机。
现有的水蓄冷系统蓄冷操作方法是首先开启冷却系统补水泵、冷却泵和冷却塔风机,进行冷却系统补水,5分钟后,开启蓄冷泵、蓄冷泵阀门、制冷机蓄冷进、出口阀门、制冷机进行蓄冷。蓄冷完成后,关停制冷机,及其附属设备,关闭各蓄冷阀门。这样的操作方法,只是利用了峰谷电价差,没有更好的节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状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节电效果非常好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是:
①当蓄水池70%水层温度在9℃以上时,就需要进行搅匀蓄冷;
②按照蓄水池蓄冷量剩余30%时,需比开启制冷机进行制冷的时间提前1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蓄冷量剩余20%时,需提前2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蓄冷量剩余10%时,需提前3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将蓄水池上层水抽出来,再送回蓄水池下层;
④在蓄水池水搅匀工艺进行的过程中且在开启制冷机前5分钟,开启冷却系统补水泵、冷却泵与冷却塔的风机,进行制冷机冷却系统运行;
⑤开启制冷机,投入蓄冷运行;
⑥制冷机运行正常后,随时观察蓄水池水的温度及制冷机进出水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当制冷机进水温度在12℃左右时,可适当调小蓄冷泵流量,使制冷机出水温度一次就达到5℃以下,以减少制冷机二次低负荷运行时间;
当制冷机进水温度在10℃左右及以下,出水温度在5℃以下时,则调整蓄冷泵至满负荷状态最大流量运行;
当制冷机进水温度达到6℃左右,蓄水池蓄冷量达到92%以上,则依次关停制冷机、冷却系统补水泵、冷却泵、冷却塔的风机和蓄冷泵。
所述的步骤③是夜间23点实施。
所述的步骤④是夜间23点25分左右实施。
所述的步骤⑥是夜间23点30分左右实施。
所述的步骤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是:依次打开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蓄冷泵阀门,再开启蓄冷泵,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最下层水温度搅匀至9-10℃,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所述的步骤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是:依次开启蓄冷泵阀门、蓄冷泵、支路管道阀门,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底部水温度搅匀至9-10℃,关闭支路管道阀门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开启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
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的专用设备,结构是:蓄冷泵进口设置蓄冷泵阀门,蓄冷泵阀门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上部,蓄冷泵出口依次连接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制冷机、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底部,冷却泵连接制冷机,冷却塔分别连接冷却泵、冷却系统补水泵和制冷机,蓄冷泵和蓄水池底部之间设置支路管道,支路管道上设置支路管道阀门。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通过对常规蓄冷操作方法的改进:增加了在常规制冷机开启制冷时间之前的对蓄水池水搅匀的方法, 中和了一部分蓄水池上下层的水温。提高了制冷机运行效率,消除了制冷机低负荷运行时间、减少了制冷机总的蓄冷运行时间,减少制冷机附属设备的运行时间,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发明的专业设备,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结构简单,能耗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水蓄冷系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一种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的专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蓄冷泵,3、蓄冷泵阀门 ,4、制冷机,5、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6、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7、支路管道,8、支路管道阀门,9、冷却系统补水泵,10、冷却塔,11、冷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一种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如下:
①当蓄水池1蓄冷量无法满足第二天用冷时,或蓄水池70%水层温度在9℃以上时,就需要进行搅匀蓄冷;
②按照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30%时,需比开启制冷机4进行制冷的时间提前1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20%时,需提前2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10%时,需提前3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依次打开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蓄冷泵阀门3,再开启蓄冷泵2;
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1最下层水温度搅匀至9-10℃,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④在蓄水池水搅匀工艺进行的过程中且在开启制冷机4前5分钟,开启冷却系统补水泵9、冷却泵11与冷却塔10的风机,进行制冷机冷却系统运行;
⑤开启制冷机4,投入蓄冷运行;
⑥制冷机运行正常后,随时观察蓄水池1水的温度及制冷机4进出水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在12℃左右时,可适当调小蓄冷泵2流量,使制冷机4出水温度一次就达到5℃以下,以减少制冷机二次低负荷运行时间;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在10℃左右及以下,出水温度在5℃以下时,则调整蓄冷泵2至满负荷状态最大流量运行;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达到6℃左右,蓄水池蓄冷量达到92%以上,则依次关停制冷机4、冷却系统补水泵9、冷却泵11、冷却塔10的风机和蓄冷泵2。
所述的步骤③是夜间23点实施。
所述的步骤④是夜间23点25分左右实施。
所述的步骤⑥是夜间23点30分左右实施。
所述的蓄水池1水分为14层。
所述的制冷机4是大温差离心式冷水机组,型号为YKKQK3H95CWG。
本发明制冷过程中,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在9-10℃左右及以下,则可用制冷机4满负荷状态最大流量运行。
本发明的蓄水池水搅匀操作开始前,蓄水池8层的水温度比较低,本发明的步骤③是将蓄水池1上层温度较高的水,借用蓄冷泵打至蓄水池1底部,与低温水混合,使蓄水池的8层以下的水温度达到9-10℃左右,使制冷机4能在满负荷的状态下运行,一次制冷就能使制冷出水温度达到5℃以下。
经试验得知:本发明可节省蓄水池蓄冷时间,消除了制冷机低负荷运行时间、减少了制冷机总的蓄冷运行时间。
实施例2
一种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步骤③:
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是:依次开启蓄冷泵阀门3、蓄冷泵2、支路管道阀门8,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1底部水温度搅匀至9-10℃,关闭支路管道阀门8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开启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
这样就可以进行蓄水池搅匀:蓄水池上层的温度较高的水,进蓄冷泵,再进入蓄冷泵支路管道,打入蓄水池底部,与底部的温度较低的水混合;这个步骤中的水不经过制冷机,而且从支路管道直接回蓄水池底部。
一种使用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的专用设备,结构包括蓄冷泵2进口设置蓄冷泵阀门3,蓄冷泵阀门3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1上部,蓄冷泵2出口依次连接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4、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1底部,制冷机4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泵11连接制冷机4,冷却塔10分别连接冷却泵11、冷却系统补水泵9和制冷机4。蓄冷泵2和蓄水池1底部之间设置支路管道7,支路管道7上设置支路管道阀门8。支路管道7可以使蓄冷操作中的蓄水池搅匀步骤时从蓄冷泵出来的水不经过制冷机管道,直接回到蓄水池。缩短了水路流程,减少了流道损耗及节约了蓄水泵能耗。
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缩短了系统蓄冷时间,
降低设备的异常问题,例如能改善制冷机喘振问题;有效降低了能耗 。
本发明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不仅节约了夜间蓄冷的用电量,而且还能减少白天制冷机直供冷开机的时间,减少白天直供冷制冷的用电量。

Claims (7)

1.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当蓄水池(1)70%水层温度在9℃以上时,就需要进行搅匀蓄冷;
②按照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30%时,需比开启制冷机(4)进行制冷的时间提前1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20%时,需提前2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当蓄水池(1)蓄冷量剩余10%时,需提前30分钟开启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将蓄水池(1)上层水抽出来,再送回蓄水池(1)下层;
④在蓄水池水搅匀工艺进行的过程中且在开启制冷机(4)前5分钟,开启冷却系统补水泵(9)、冷却泵(11)与冷却塔(10)的风机,进行制冷机冷却系统运行;
⑤开启制冷机(4),投入蓄冷运行;
⑥制冷机(4)运行正常后,随时观察蓄水池(1)水的温度及制冷机(4)进出水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在12℃左右时,可适当调小蓄冷泵(2)流量,使制冷机(4)出水温度一次就达到5℃以下,以减少制冷机二次低负荷运行时间;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在10℃左右及以下,出水温度在5℃以下时,则调整蓄冷泵(2)至满负荷状态最大流量运行;
当制冷机(4)进水温度达到6℃左右,蓄水池蓄冷量达到92%以上,则依次关停制冷机(4)、冷却系统补水泵(9)、冷却泵(11)、冷却塔(10)的风机和蓄冷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③是夜间23点实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④是夜间23点25分左右实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⑥是夜间23点30分左右实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是:依次打开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蓄冷泵阀门(3),再开启蓄冷泵(2),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1)最下层水温度搅匀至9-10℃,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③蓄水池水搅匀工艺是:依次开启蓄冷泵阀门(3)、蓄冷泵(2)、支路管道阀门(8),根据天气及制冷机运行情况,最佳是将蓄水池(1)底部水温度搅匀至9-10℃,关闭支路管道阀门(8)结束蓄水池水搅匀;开启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
7.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的专用设备,结构包括蓄冷泵(2)进口设置蓄冷泵阀门(3),蓄冷泵阀门(3)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1)上部,蓄冷泵(2)出口依次连接制冷机蓄冷进口阀门(5)、制冷机(4)、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制冷机蓄冷出口阀门(6)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1)底部,冷却泵(11)连接制冷机(4),冷却塔(10)分别连接冷却泵(11)、冷却系统补水泵(9)和制冷机(4),其特征在于:蓄冷泵(2)和蓄水池(1)底部之间设置支路管道(7),支路管道(7)上设置支路管道阀门(8)。
CN201510480337.1A 2015-08-08 2015-08-08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Active CN105135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0337.1A CN105135779B (zh) 2015-08-08 2015-08-08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0337.1A CN105135779B (zh) 2015-08-08 2015-08-08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5779A CN105135779A (zh) 2015-12-09
CN105135779B true CN105135779B (zh) 2017-05-17

Family

ID=54721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0337.1A Active CN105135779B (zh) 2015-08-08 2015-08-08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577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6303A (zh) * 2009-05-28 2009-11-11 余小兵 一种利用低谷电运行主机的全新风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01672616U (zh) * 2010-04-29 2010-12-15 杨家华 热泵反季节蓄能装置
KR20110138872A (ko) * 2010-06-22 2011-12-28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유증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12085605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JAKAB, Tamás Adsorption thermal compressor technology and apparatuses
CN104197455A (zh) * 2014-09-19 2014-12-10 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冷系统中的匀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6303A (zh) * 2009-05-28 2009-11-11 余小兵 一种利用低谷电运行主机的全新风高效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01672616U (zh) * 2010-04-29 2010-12-15 杨家华 热泵反季节蓄能装置
KR20110138872A (ko) * 2010-06-22 2011-12-28 한국수력원자력 주식회사 유증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WO2012085605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JAKAB, Tamás Adsorption thermal compressor technology and apparatuses
CN104197455A (zh) * 2014-09-19 2014-12-10 中山市蓝水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蓄冷系统中的匀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5779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3857B (zh) 一种空调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79667A (zh) 一种相变蓄能空调系统
CN106152343B (zh) 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优化方法
CN201903221U (zh) 太阳能、热泵与毛细管网复合热水采暖制冷装置
CN109611937B (zh)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及相变蓄热耦合供热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2012130A (zh) 太阳能、热泵与毛细管网复合热水采暖制冷装置
CN105135779B (zh) 水蓄冷系统搅匀蓄冷操作方法及其专用设备
CN103438595B (zh) 太阳能热水器风能动力管道水循环防冻装置
CN209181165U (zh) 水蓄冷装置
CN111238132A (zh) 一种节能工业循环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253814B (zh) 一种电厂循环水的组合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07214321U (zh) 精简高效水蓄冷系统
CN201122008Y (zh) 太阳能热水器即开即热控制系统
CN101418977B (zh) 基于地下水制冷的空调节能方法及其系统
CN201495694U (zh) 屋顶自动降温系统
CN104457025B (zh) 一种适合农村家庭的多能源互补联产装置
CN211903162U (zh) 一种复合型海水源热泵系统
CN211854324U (zh) 一种自然水源制冷系统
CN210486203U (zh) 一种水冷却系统
CN203785523U (zh) 一种外置式水轮机冷却塔上塔管路流量合并再分流结构
CN204128099U (zh) 多模式运行蒸发制冷供冷水装置
CN201772572U (zh) 一种利用低谷电储能的蓄水池结构
CN208419346U (zh) 一种循环冷却系统
CN206840650U (zh) 一种注塑机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06531306U (zh) 一种即开即热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