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4305A - 刷式密封组件 - Google Patents

刷式密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4305A
CN105134305A CN201510295895.0A CN201510295895A CN105134305A CN 105134305 A CN105134305 A CN 105134305A CN 201510295895 A CN201510295895 A CN 201510295895A CN 105134305 A CN105134305 A CN 105134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seal
brush
patchhole
fixed component
inser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58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4305B (zh
Inventor
玛赫姆特·法鲁克·阿克升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96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7596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96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8812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osan Heavy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34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43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43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01D11/08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for sealing space between rotor blade tips and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84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 F16J15/3288Filamentary structures, e.g. brush se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01D11/001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for sealing space between stator blade and r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1/00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 F01D11/02Preventing or minimising internal leakage of working-fluid, e.g. between stages by non-contact sealings, e.g. of labyrinth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1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 F16J15/3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moving surfaces with elastic sealings, e.g. O-rings
    • F16J15/3268Mounting of seal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44Free-space packings
    • F16J15/441Free-space packings with floating ring
    • F16J15/442Free-space packings with floating ring segmen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1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55Seals
    • F05D2240/56Brush se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刷式密封组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包括: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朝向所述插入槽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及方向上开口;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以及固定部件,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在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Description

刷式密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刷式密封(Brushseal),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刷式密封组件(Brushsealassembly),其用于对涡轮机(turbine)的固定体和旋转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sealing)。
背景技术
通常来讲,涡轮机(turbine)作为一种动力产生装置,其将气体(gas)或蒸汽(steam)等流体的热能转换为作为机械能的旋转力,并且包括转子(rotor)和壳体(casing),所述转子包括多个旋转翼(bucket),以便通过流体而进行轴旋转,所述壳体包裹转子的周围而设置,并具备多个固定翼(diaphram)。
在此,气体涡轮机的构成包括压缩机、燃烧器、涡轮机,并且通过压缩机的旋转而对外部空气进行吸入、压缩后,传送至燃烧器,并在燃烧器中通过压缩空气与燃料的混合而实现燃烧,并且所述燃烧器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涡轮机的同时,使涡轮机的转子进行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
气体涡轮机和蒸汽涡轮机是相对于固定体(固定翼)旋转体(转子)相对地进行旋转的结构,因此通过固定体和旋转体之间的间隙使得高温高压的流体产生泄漏,并且所述流体泄漏成为动力损失所引起的能源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并且一直致力于降低所述旋转体和固定体之间的间隙所产生的流体泄漏。
为了对流体泄漏进行最小化,首先应将固定体与旋转体之间的间隙进行最小化,但是缩小间隙也会产生各种制约。
例如,间隙缩小过多的情况下,在旋转体进行轴旋转时,旋转体和固定轴之间产生干扰从而产生碰摩(rubbing)引起的震动,并且其对涡轮机造成重大的损伤。
另外,蒸汽涡轮机因为由锅炉(boiler)所流入的高温蒸汽对旋转体和固定体进行加热,所以在运转及启动停止时,根据位置而产生数毫米(mm)甚至数十毫米(mm)的膨胀或收缩。此时,旋转体和固定体不仅因材料特性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膨胀,而且根据涡轮机的结构而膨胀的方向也不同,从而在旋转体与固定体运转中也产生干扰,进而产生碰摩。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迷宫密封(labyrinthseal)来进行密封,并且,近来正在开发着如下技术:使用在迷宫密封上结合刷子(brush)的刷式密封(brushseal)来消除固定体与旋转体之间的间隙,并密封为彼此进行柔和接触的形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6790001B2(2004.9.14授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对刷式密封组件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上进行稳定固定,从而提高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的涡轮机的效率,并通过刷式密封总是对一定量的流体进行移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与向刷式密封施加的压力变动无关,将流体的移动量保持为一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包括: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朝向所述插入槽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及方向上开口;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以及固定部件,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在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所述插入孔包括:第一插入孔,其沿所述包装体的半径方向朝向所述插入槽开口;第二插入孔,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面上朝向所述插入槽开口。
所述第二插入孔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之间。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孔;第二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孔。
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本体(body),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的上面形成面接触;头部(head),其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的内侧的形态结合。
所述本体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
所述支撑部件以刷子为基准包括:第一支撑板,其紧贴于一侧,并在与刷子对向的内侧形成有引导槽,以便将流体的流动引导至刷子的下侧;第二支撑板,并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对向的状态与刷子紧贴,并形成于与热膨胀部件对向的位置。
所述热膨胀部件以所述插入孔为基准,独立地对向而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包括: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第一插入孔在外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插入槽开口,所述第二插入孔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彼此位于不同的位置,并朝向插入槽开口;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以及固定部件,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分别插入于第一、二插入孔,从而在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所述第二插入孔朝向所述热膨胀部件开口,并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之间。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孔;第二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孔,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下端与刷式密封部的上面紧贴的状态,以包装体的半径方向为基准,朝向内部(inward)实现加压,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位于热膨胀部件的中央,从而防止包装体向圆周方向移动。
第一固定部件包括:本体,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的上面形成面接触;头部,其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的内侧的形态结合,而所述本体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包括: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在外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开口;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式密封主体和倾斜面,所述刷式密封主体安装有朝向所述旋转体延长的刷子而插入于插入槽,所述倾斜面面向所述插入孔,并沿着长度方向倾斜;以及固定部件,其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以与所述倾斜面紧贴的状态,在所述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头部,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形成面接触,并与倾斜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并倾斜;本体,其向所述头部的上部延长。
所述头部与本体由异种材料形成,而通过从旋转体所传导的高温,朝向倾斜面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膨胀。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包括: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在外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开口;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一端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以及固定部件,其为了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并在刷式密封部的侧面和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而形成有朝向一个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所述凸出部相互面对地配置在所述包装体。
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头部,其与所述热膨胀部件形成面接触;本体,其向所述头部的外侧延长,并且所述头部接收高温的热,从而朝向热膨胀部件形成热膨胀。
所述热膨胀部件包括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所述固定部件倾斜的倾斜面,而所述头部包括以与倾斜面紧贴的状态进行面接触的头部倾斜面,使得高温的热传递至热膨胀部件和头部时,在彼此间紧贴的状态下,因热膨胀而在相互间实现加压。
所述热膨胀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只在一定的区间上形成有热膨胀材料而形成热膨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刷式密封组件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上进行固定,由此使得对刷式密封部的固定性得以提高,并使得与旋转体总是保持间隙,由此使得刷子上的热及磨损的产生得以最小化,从而保持安静的操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旋转体与刷式密封之间的间隙,使得一定量的流体通过,因此使得涡轮机的效率得以提高,从而可增加发电量,并且使得对刷式密封组件的耐久性提高,并预防故障所引起的涡轮机的操作停止,并节省替换及修理所发生的费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固定部件,使得针对刷式密封组件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两方向的固定同时实现,因此防止由高压的流体及旋转体所施加的压力变动而带来的刷式密封部的移动,并因此使得一定量的流体总是通过刷式密封而移动,因此可使得密封状态保持为一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刷式密封部固定于包装体的状态得以一定地保持,因此长时间使用时也可抑制发生磨损及变形,从而提高耐久性,并节省修理更换所产生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设置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结合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结合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固定部件结合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部上固定有固定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固定部件置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部上固定有固定部件的状态俯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固定部件设置于刷式密封部的纵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纵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固定部件插入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包装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结合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刷式密封部向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固定部件所加压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刷式密封组件上结合有固定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对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中热膨胀部件和固定部件的配置状态进行简单示出的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主视图。
图23至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操作状态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操作状态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操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构成进行说明。作为参考,图1是在蒸气涡轮机的固定体与旋转体之间的间隙适用迷宫密封(labyrinthseal)1和刷式密封2的例子。
参照附图1至附图3,固定体包括壳体(casing)3和固定翼4,旋转体包括转子5和旋转翼6。固定翼4结合于壳体3,并配置于邻接旋转翼6的位置,并且旋转翼6以邻接固定翼4的状态与转子5进行一体式轴旋转。
固定翼4和旋转翼6之间的间隙及固定翼4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需要用于实现气密性的密封(sealing),并且为此而使用刷式密封组件1。
刷式密封组件1包括:包装体(packingbody)100、刷式密封部200、热膨胀部件300及固定部件400,并且在以规定的速度旋转的旋转体和固定体之间通过刷式密封部200保持稳定的气密性。
此时,根据通过转子5向刷式密封部200传递的热传导(heatconduction),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固定的状态,并且在半径方向上朝向内部或外部,通过固定部件400来固定,由此稳定地保持气密性。
为此,本发明中包装体100面向转子5,所述包装体100位于转子5和固定体之间,并且形成有插入槽110,包装体100由多个个别的单位体组成,从而以环(ring)形态组装于转子5的外侧圆周方向。换句话说,在图2中,虽然只示出了包装体100,但是组装时整体形态构成为环形态,并且为此所述包装体100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为圆形(rounded)形态,并且多个包装体100以彼此间紧贴的状态组装,从而设置于所述转子5的外侧。
包装体100包括在外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110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及方向上开口的插入孔(hole)120。插入孔120包括:第一插入孔122,其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开口;第二插入孔124,其在外周面的侧面上朝向插入槽110开口。
第一插入孔122和第二插入孔124分别以位置和方向相异的状态而开口,第一插入孔122以刷式密封部200为基准,在上面以一定间隔开口并设置,方向为朝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开口。第二插入孔124以刷式密封部200为基准,在侧面开口并设置,方向为以与第一插入孔122直交的状态形成,并朝向刷式密封部200的圆周方向开口。
插入槽110插入有后述的刷式密封部200,而第一、二插入孔122、124中插入有固定部件400,从而对刷式密封部200进行固定。
此外,刷式密封部200通过热膨胀部件300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通过固定部件400得到加压的状态,因此使通过刷子210移动的高压流体总是只通过一定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泄漏,进而对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1的对象物的效率进行稳定化。
由此,刷式密封部200长时间与转子5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摩擦的情况下,也使得磨损及变形所致的气密损失最小化,并保持刷子210与转子5之间的一定间隙。
尤其,对于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分离的间隙过大时,可能泄露高压的流体,因此可引发转子5的整体动力损失。
此外,当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过于紧贴时,转子5与固定体之间产生干扰,因此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相当重要的。
刷式密封部200包括:刷子210,其以插入于插入槽110的状态向转子5延长;支撑部件220,其对所述刷子210进行支撑,并且热膨胀部件300位于刷式密封部200的侧面,所述热膨胀部件300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220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
此外,固定部件400在包装体100的外侧上,分别插入于第一、二插入孔122、124,从而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状态。
第一插入孔122在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中央开口,并以一定间隔分离,以与包装体100直交的状态开口,因此插入有固定部件400时,保持紧贴于包装体100的外周面的状态,从而无关于位置,而通过固定部件400所施加的固定力得以稳定保持。
第一插入孔122在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并与后述的固定部件400螺纹结合,从而经由包装体100,进而对刷式密封200的固定进行稳定保持。
第二插入孔124以包装体100的外周面为基准,在侧面位置而非上部位置上朝向包装体100的内侧开口,并且作为一个例子,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2之间,或者形成于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2之间的中间位置。
参照附图4,刷式密封组件1包括第三插入孔202,所述第三插入孔202形成于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以便第一固定部件410的下端部分插入。如此,第一固定部件410螺纹结合于第三插入孔202时,刷式密封部200稳定地保持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固定的状态,而转子5与刷子210之间的间隙总是保持为一定,并且使得紧贴于插入槽110的状态保持为一定,从而防止流体泄漏。此外,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固定刷式密封部200的上侧,因此从刷式密封部200的下侧向上侧加压时也能稳定地保持固定状态。
支撑部件220以刷子210为基准包括:第一支撑板222,其紧贴于一侧;第二支撑板224,其紧贴于另一侧。第一支撑板222为了在与刷子210对向的内侧将流体的流动引导至刷子210的下侧而形成引导槽222a,从而将高压的流体的流动引导至转子5和刷子210下端之间的间隙,由此可进行稳定的移送。因此,当高压流体经由第一支撑板222并移动至刷子210时,使得不必要的涡流现象最小化,并可向刷子210下端引导流体的流动。
作为参考,以刷子210为基准,右侧的压力相比左侧为高压PH,而左侧属于低压PL,并且如图所示流体的流动按照虚线箭头从右侧移动至左侧,并且刷子210防止高压区域的流体泄漏至低压区域。
第二支撑板224虽然形成为与第一支撑板222相应的厚度,但明确的是并非一定限定,而是可变动的。第二支撑板224以与刷子210的一面紧贴的状态设置,从而稳定地支撑施加于刷子210的高压流体所致的压力。此外,与热膨胀部件300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插槽(未示出),从而可实现热膨胀部件300的稳定设置与膨胀。
刷子210由多个硬毛(Bristle)形成,并且以刷子210为基准,第一支撑板222与第二支撑板224以紧贴的状态构成,并从前面观察时,以向上部上向倾斜的状态构成。
如上述所构成的原因在于,刷子210的情况下,与转子5产生直接或间接摩擦,由此持续向刷子210施加应力,因此并非将刷子210的下端以与转子5垂直的状态置于包装体100,而是以倾斜45度的状态置于插入槽110,从而意图在于对转子5所施加的应力进行最小化。
参照图5,假设第一插入孔122之间的距离为L时,第二插入孔124开口于1/2*L处,从而可进行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
第二插入孔124以包装体100的前面为基准,可在左侧或右侧中的某一处开口,或者可在两侧全部开口,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限定为在包装体100的左侧开口并进行说明,但是位置可进行变动。
第一、二插入孔122、124可构成为如下形态:在内侧圆周方向上形成有螺纹,或者只在第一插入孔122上形成螺纹,而第二插入孔124不形成螺纹。
热膨胀部件300沿着第二支撑板224的长度方向,以紧贴的状态延长,并接收由高温流体所传递的热,从而实现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的热膨胀。
参照图5至图7,固定部件400为了将所述刷式密封部200稳定固定,而包括:第一固定部件410,其插入于第一插入孔122;第二固定部件420,其插入于第二插入孔124,同时,为了刷式密封部200的稳定的位置固定,固定部件400应对的造成所述刷式密封部200不稳定的因素有,通过转子5所传递的高温的热(heat)和震动,以及供给至刷式密封部200的高压流体。
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插入第一固定部件410的第一插入孔122,以及插入第二固定部件420的第二插入孔124的开口位置与方向为不同,因此对刷式密封部200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上分别固定,从而将移动进行最小化,所述移动由通过高压的流体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的压力变动所致,进而可通过刷式密封部200将移动的流体量保持为一定。
此外,刷式密封部200通过高压的流体,在两方向上稳定地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两方向包括半径方向或圆周方向。
固定部件400可选择性地使用销(pin)或栓(bolt)中的某一种,并且在栓或销全部结合于包装体100之后,在包装体100的外侧上通过焊接来稳定地固定。
例如,第一固定部件410可使用栓,而第二固定部件420可使用销,或者第一、二固定部件410、420全部可使用栓,并且尤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态,而是进行各种变更,从而可选择性地使用。
第一固定部件410和第二固定部件420可以使用不形成热膨胀的钢(steel)材料,所述情况下,第一、二固定部件410、420仅向刷式密封部200实施固定。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固定部件410包括:本体(body)412,其与刷式密封200的上面形成面接触;头部(head)414,其形成于所述本体412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414可以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122的内侧的形态结合。
本体412可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并且所述情况下,本体412的一部分以螺纹结合于第一插入孔122的状态组装,并只在下端的部分区间上朝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的同时,可对刷式密封部200整体进行加压。由此对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由于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压力时,也不会使得转子5与刷子210之间的间隙分离,而是稳定地保持一定的间隙。
对本体412的材料考虑到稳定的热膨胀,从而通过实验来选择使用特定材料。
第二固定部件420在包装体100的侧面上插入于第二插入孔124,将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在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的功能,以及防止刷式密封部200沿着插入槽110在圆周方向上移动,从而将转子5的外周面和刷子210之间的间隙总是保持为一定,进而将通过刷式密封部200的流体的移动保持为均匀。
第二固定部件420以所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2之间为基准,插入于中央位置,因此对某一个刷式密封部200的中央施加有固定力。刷式密封部200,第一固定部件410的加压力与第二固定部件420所施加的加压力彼此间保持为平衡状态,从而刷式密封部200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对此,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则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的压力朝向刷式密封部200的半径方向施加,而向第二固定部件420施加的压力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圆周方向上施加。
此时,第二固定部件420,所分离的第一固定部件410之间的距离为L时,在1/2*L位置上实现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因此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上以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所施加的加压力保持为一定的状态固定于插入槽110。
由此,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力相对地向上,从而可对高压的流体所致的震动产生进行最小化。
第二固定部件420位于沿着刷式密封部200的侧面长度方向所配置的热膨胀部件300的中央,此时,防止热膨胀部件300向长度方向形成热膨胀时,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向左侧或右侧方向中的特定方向移动,从而可稳定地保持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
固定部件400在上面包括为了插入工具而形成的工具插入槽402,插入与工具插入槽402的形状相对应的工具,从而可便于实施对固定部件400的设置及分解。因此,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性,并缩短设置及分解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对多个固定部件400进行组装或分解时所需的时间。
参照图7至图8,热膨胀部件300沿着第二支撑板224的上面长度方向,以紧贴的状态延长,接收高温的流体所传递的热,从而向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实现热膨胀。
热膨胀部件300以第二插入孔124为基准,独立且对向配置,并且可构成为使得热膨胀部件300整体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膨胀,或只在前端部和后端部选择性地形成热膨胀(参照图8)。
热膨胀部件300与第二固定部件420之间的分离距离虽然并未进行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地,设置于邻近的位置,以便在热膨胀部件300上形成热膨胀时,保持为固定部件400所加压的状态。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进行说明。作为参考,本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在包装体的侧面上不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以所述包装体的外周面为基准,在彼此不同的位置上实现固定。
参照图9至图12,刷式密封组件1a具备有包装体100,所述包装体位于转子5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110,其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第一插入孔120,其在外周面上向半径方向,朝插入槽110开口;第二插入孔130,其位于与所述第一插入孔120不同的位置,并朝插入槽110开口。
并且,刷式密封组件1a包括:刷式密封部200,其包括刷子210和支撑部件220,所述刷子210以插入于插入槽110的状态朝向转子5(参照图1)延长,所述支撑部件220对所述刷子210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300,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220的侧面,并向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及固定部件400,其在所述包装体100的外侧分别插入于第一、二插入孔120、130,从而用于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状态。
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插入孔120和第二插入孔130全部在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开口,但第一插入孔120和第二插入孔130的开口位置彼此不同,第一插入孔120以彼此对向的状态分离,第二插入孔130位于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0之间的中间位置。
第一插入孔120开口为如图所示的个数,或者可变动,并且为了通过插入于第一插入孔120的固定部件400对包装体100和刷式密封部200的稳定固定而可变动个数。
第一插入孔120在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中央开口,并分离为一定间隔,以与包装体100直交的状态开口,从而插入有固定部件400时,保持紧贴于包装体100的外周面的状态,从而与位置无关地,稳定保持通过固定部件400所施加的固定力。
第一插入孔120在内周面上形成螺纹,后述的固定部件400得以螺纹结合,从而经由包装体100,从而稳定地保持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
第二插入孔130以包装体100的外周面为基准,在侧面而非上部朝向包装体100的内侧开口,作为一个例子,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0之间,或形成于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0之间的中间位置。
假设第一插入孔120之间的距离为L时,第二插入孔130在1/2*L位置上开口,从而可进行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
第二插入孔130以包装体100的前面为基准,在左侧或右侧中某一处开口,或者可在两侧全部开口,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限定为在包装体100的左侧开口而进行说明,但是位置可进行变动。
第一、二插入孔120、130可构成为如下形态:在内侧圆周方向上形成有螺纹,或者只在第一插入孔120上形成螺纹,而第二插入孔130不形成螺纹。
第二插入孔130虽然朝向热膨胀部件300开口,但是第二固定部件420不与热膨胀部件300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而插入。
热膨胀部件300以第二插入孔130为基准独立且对向配置,热膨胀部件300在支撑部件220的圆周方向上分别设置为相同的长度。
热膨胀部件300接收高温的流体所传递的热,从而实现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的热膨胀,并构成为以第二插入孔130为基准独立且对向配置,并且使得热膨胀部件300整体在长度方向上实现热膨胀,或者只在前端部和后端部选择性地实现热膨胀。
热膨胀部件300与第二固定部件420之间的分离距离并非进行特别限定,而是优选地,位于接近的位置,以便当热膨胀部件300上形成热膨胀时,保持为固定部件400所加压的状态。
固定部件400为了将所述刷式密封部200稳定固定,而包括:第一固定部件410,其插入于第一插入孔120;第二固定部件420,其插入于第二插入孔130,同时,为了刷式密封部200的稳定的位置固定,固定部件400应对的造成所述刷式密封部200不稳定的因素有,通过转子5所传递的高温的热(heat)和震动,以及供给至刷式密封部200的高压流体。
尤其,在本实施例中,插入第一固定部件410的第一插入孔120,以及插入第二固定部件420的第二插入孔130的开口位置为不同,因此对刷式密封部200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和方向上分别固定,从而将移动进行最小化,所述移动由通过高压的流体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的压力变动所致,进而可通过刷式密封部200将移动的流体量保持为一定。
此外,刷式密封部200通过高压的流体,在两方向上稳定地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两方向包括半径方向或圆周方向。
固定部件400可选择性地使用销(pin)或栓(bolt)中的某一种,并且在栓或销全部结合于包装体100之后,在包装体100的外侧上通过焊接来稳定地固定。
例如,第一固定部件410可使用栓,而第二固定部件420可使用销,或者第一、二固定部件410全部可使用栓,并且尤其,不限定于特定的形态,而是进行各种变更,从而可选择性地使用。
参照图12至图14,第一固定部件410和第二固定部件420可以使用不形成热膨胀的钢(steel)材料,并且所述情况下,第一、二固定部件410、420仅对刷式密封部200实施固定。
作为一个例子,第一固定部件410包括:本体412,其与刷式密封200的上面形成面接触;头部414,其形成于所述本体412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414可以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122的内侧的形态结合(参照图14)。
本体412可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并且所述情况下,本体412的一部分以螺纹结合于第一插入孔122的状态组装,并只在下端的部分区间上朝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的同时,可对刷式密封部200整体进行加压。
由此对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由于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压力时,也不会使得转子5与刷子210之间的间隙分离,而是稳定地保持一定的间隙。对本体412的材料考虑到稳定的热膨胀,从而通过实验来选择使用特定材料。
第二固定部件420插入于第二插入孔130,将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在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的功能,以及防止刷式密封部200沿着插入槽110在圆周方向上移动,从而将转子5的外周面和刷子210之间的间隙总是保持为一定,进而将通过刷式密封部200的流体的移动保持为均匀。
第二固定部件420以所分离的第一插入孔120之间为基准,插入于中央位置,因此对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的第一固定部件410的加压力与第二固定部件420所施加的加压力彼此间保持为平衡状态,从而刷式密封部200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对此,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则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的压力朝向刷式密封部200的半径方向施加,而向第二固定部件420施加的压力也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圆周方向上施加。
此时,第二固定部件420,所分离的第一固定部件410之间的距离为L时,在1/2*L位置上实现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因此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前端部或后端部上以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所施加的加压力保持为一定的状态固定于插入槽110。
由此,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力相对地向上,从而可对高压的流体所致的震动产生进行最小化。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410以下端与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紧贴的状态,以包装体的半径方向为基准,朝向内部(inward)实现加压,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420位于热膨胀部件300的中央,从而防止包装体100向圆周方向移动。
第二固定部件420位于设置于刷式密封部200的热膨胀部件300的中央,此时,防止热膨胀部件300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膨胀时,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向左侧或右侧方向中的特定方向移动,从而可稳定地保持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
固定部件400在上面包括为了插入工具而形成的工具插入槽402,插入与工具插入槽402的形状相对应的工具,从而可便于实施对固定部件400的设置及分解。因此,提高作业者的作业性,并缩短设置及分解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对多个固定部件400进行组装或分解时所需的时间。
支撑部件220以刷子210为基准包括:第一支撑板222,其紧贴于一侧;第二支撑板224,其紧贴于另一侧。第一支撑板222为了在与刷子210对向的内侧将流体的流动引导至刷子210的下侧而形成引导槽222a,从而将高压的流体的流动引导至转子5和刷子210下端之间的间隙,由此可进行稳定的移送。
因此,当高压流体经由第一支撑板222并移动至刷子210时,使得不必要的涡流现象最小化,并可向刷子210下端引导流体的流动。
作为参考,以刷子210为基准,右侧的压力相比左侧为高压PH,而左侧属于低压PL,并且如图所示流体的流动按照虚线箭头从右侧移动至左侧,并且刷子210防止高压区域的流体泄漏至低压区域。
第二支撑板224虽然形成为与第一支撑板222相应的厚度,但明确的是并非一定限定,而是可变动的。第二支撑板224以与刷子210的一面紧贴的状态设置,从而稳定地支撑通过施加于刷子210的高压流体所致的压力。此外,与热膨胀部件300对向的位置上形成有插槽,从而可实现热膨胀部件300的稳定设置与膨胀。
刷子210由多个硬毛(Bristle)形成,并且以刷子210为基准,第一支撑板222与第二支撑板224以紧贴的状态构成,并从前面观察时,以向上部上向倾斜的状态构成。
如上述所构成的原因在于,刷子210的情况下,与转子5产生直接或间接摩擦,由此持续向刷子210施加应力,因此并非将刷子210的下端以与转子5垂直的状态置于包装体100,而是以倾斜45度的状态置于插入槽110,从而意图在于对转子5所施加的应力进行最小化。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15至图16,固定体包括壳体(casing)3和固定翼4,旋转体包括转子5和旋转翼6。固定翼4结合于壳体3,并配置于邻接旋转翼6的位置,并且旋转翼6以邻接固定翼4的状态与转子5进行一体式轴旋转。
固定翼4和旋转翼6之间的间隙及固定翼4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需要用于实现气密性的密封,并且为此而使用刷式密封组件1。
刷式密封组件1包括:包装体100、刷式密封部200及固定部件300a,并且在以规定的速度旋转的转子5和固定体3之间通过刷式密封部200,保持稳定的气密性。
此时,与通过转子5向刷式密封部200传递的热传导(heatconduction)无关,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分别保持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状态,并通过一定压力对包装体100向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进行加压固定,从而意图在于稳定地实施刷式密封部200的气密性。
为此,本发明中包装体100面向转子5,所述包装体100位于转子5和固定体之间,并且形成有插入槽110,包装体100由多个个别的单位体组成,从而以环形态组装于转子5的外侧圆周方向。
包装体100以在插入槽110中全部插入有刷式密封部200并组装的情况下,整体形态形成为环形态,并且在外周面上,向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110开口有插入孔120。就插入孔120而言,对个在包装体100的外周面上以相同的间隔分离而朝向一侧开口,插入孔120的数量并非一定限定为附图所示的个数,而是可变更的。
作为一个例子,插入孔120以与包装体100直交的状态开口,如此开口的原因在于,插入孔120上插入有固定部件300a后,将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在圆周方向和半径方向上保持以一定的压力加压的状态,从而使得高温的热从转子5向刷式密封部200传导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保持插入孔110中固定有刷式密封部200的状态。
插入孔120形成为与后述的固定部件300a相应的形状,从而固定部件300a插入于插入孔120时,可稳定地保持紧贴的状态,并且对刷式密封部200的热膨胀引起的位置变动进行最小化,从而可防止不必要的流体泄漏,以及由其所引发的震动产生。
例如,刷式密封部200长时间与转子5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摩擦的情况下,也使得刷式密封部200的磨损及变形所致的气密损失最小化,并可在刷子210与转子5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
因此,高压的流体经由刷子210而只移动一定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流体泄漏量。
尤其,对于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的间隙而言,当彼此间的间隙过大时,可能泄露高压的流体,因此可引发转子5的整体动力损失。
此外,当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过于紧贴时,转子5与固定体之间可能产生干扰,因此转子5和刷子210之间的间隙保持为一定,这是很重要的。
刷式密封部200以刷子210为基准,右侧的压力相比左侧为高压PH,而左侧属于低压PL,并且如图所示流体的流动按照虚线箭头从右侧移动至左侧,并且刷子210防止高压区域的流体泄漏至低压区域。
刷式密封部200包括安装有刷子210并插入于插入槽110的刷式密封主体202,并从正面观察时,包括:倾斜面204,其面向插入孔120,并沿着长度方向倾斜;第一短坎部206,其在倾斜面204的上部包裹刷子210,并向一侧方向延长,并端部形成短坎;第二短坎部208,其在倾斜面204的上部朝向刷子210延长,并向一侧方向端部形成短坎。
参照图17至图18,倾斜面204与固定部件300a的头部310形成直接的面接触,当倾斜面204与头部310保持直接的面接触状态时,就通过固定部件300a所施加的加压力而言,施加对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r和圆周方向c的倾斜面分别加压的加压力。
此时,仅通过固定部件300a也可保持对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向两方向加压的状态,从而提高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固定力,而高压的流体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时,也可稳定地保持固定于包装体100的状态。
倾斜面204在插入孔120的下端以向上倾斜的状态延长,如此形成时,以通过固定部件300a的头部310紧贴于插入槽110的状态加压,从而可稳定保持密封状态。
包装体100通过向半径方向施加的加压力,与转子5保持一定的间隙,因此高压的流体在向刷子210供给时,也防止以刷子210为基准,因压力差所引起的不必要的流体泄漏,从而使得安装有刷式密封部200的对象物的效率保持为一定。
此外,包装体100由于向圆周方向施加的加压力,从而在最初设计刷式密封组件时所设定的位置上不发生因不稳定状态而引起的移动,而是稳定地保持位置,由此使得圆周方向上的不必要的流体泄漏最小化,从而使得安装有刷式密封部200的对象物的效率保持为一定。
第一短坎部206以附图为基准,在倾斜面204的上部朝向左侧以一定长度水平延长,而端部向下倾斜。插入槽110也形成为与第一短坎部206对应的形状,从而插入有刷式密封部200时,使得紧贴状态得以更稳定地保持,从而即使高压的流体施加于刷式密封部200时,也可稳定地防止流体的泄漏,并防止刷式密封部200的变形产生,从而即使长时间使用也可提高耐久性。
第二短坎部208在倾斜面204的下端,朝向左侧以规定的长度延长后,朝向下侧使得端部形成为短坎形态,如此形成时,高压的流体所引起的压力向刷式密封210施加的情况下,可对插入于插入槽110的刷式密封部200进行稳定支撑,从而可防止不必要的流体泄漏,并也可提高耐久性。
由此,刷式密封部200在插入于插入槽110的状态下,即使在高压的流体朝向刷子210长时间移动的环境中,也使得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的流体泄漏得以最小化。
固定部件300a在包装体100的外侧向半径方向,分别插入于插入孔120,形成与插入孔120的形状相应的形态,由此固定部件300a插入于插入孔120时,可同时实施对倾斜面204的加压,以及在插入孔120上的稳定固定。
固定部件300a包括:头部310,其与倾斜面204形成直接的面接触;本体320,其向头部310的上部延长,并且作为一个例子,头部310形成为圆锥体(cone)形态,而本体320延长为圆柱体形态。
头部310形成为圆锥体形态的原因在于,为了稳定地保持与倾斜面204的紧贴状态,从而作为一个例子而提出,并可变更为其他形态。
头部310具有与倾斜面204相同的倾斜角而倾斜,并保持与所述倾斜面204紧贴的状态,因此总是保持朝向倾斜面204加压的状态,由此可对刷式密封部200以紧贴于插入槽110的内侧的状态进行保持。
本体320,沿头部310的上侧延长的外周面以一定的直径形成,由此可易于实现对插入槽110的插入与分离。
固定部件300a沿着包装体的长度方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并以位于中央的固定部件为基准,位于左、右两侧的不同固定部件以与插入孔120相同的角度倾斜地插入于插入孔120,从而实现对刷式密封部200的对半径方向与圆周方向的固定。
固定部件300a包括为了在本体320上面插入工具而形成的工具插入槽322,工具插入槽322在为了将多个固定部件300a在包装体100中进行设置时,或为了修理而将固定部件取出至包装体100的外侧时,利用工具从而可便于取出。工具插入槽322虽然形成为多角形态,但可变更为其他形态。
头部310与本体320由异种材料形成,而通过从转子5所传导的高温,朝向倾斜面204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膨胀,头部310朝向半径方向而热膨胀,因此对倾斜面204向半径方向进行加压,从而将因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刷子210与转子5之间的间隙保持为一定。
包装体100中,倾斜面204通过固定部件300a而向半径方向得到加压时,部分加压力沿着倾斜面204沿着圆周方向施加,因此在保持对半径方向的固定的同时也保持对圆周方向的固定。
头部310由热膨胀材料形成,因此得到高温的热的传导时,以与倾斜面204面接触的状态向下侧半径方向热膨胀,从而对倾斜面204进行加压,并由此,稳定地防止刷式密封部200的移动,引发所述刷式密封部200的移动的因素有:直接施加于刷式密封部200的流体的压力,以及从转子5所传达的震动。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进行说明。
参照图1或图19,刷式密封组件1a包括包装体100、刷式密封部200、热膨胀部件400a及固定部件300a。
本发明包括:包装体100,其位于转子5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110和插入孔120,所述插入槽110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120在圆周面上向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110开口;刷式密封部200,其包括刷子210及支撑部件220,所述刷子210以一端插入于所述插入槽110的状态朝向转子5延长,所述支撑部件220对所述刷子210进行支撑;热膨胀部件400a,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220的侧面,并在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热膨胀(thermalexpansion);以及固定部件300a,其插入于所述插入孔120,从而用于在刷式密封部200的侧面和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与前述的实施例不同,固定部件300a分别插入于包装体10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并且位于所述位置的原因在于,对包装体100施加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压力时,为了防止在圆周方向上刷式密封部200所发生的位置变动。
更为详细地,插入孔120分别位于包装体10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而开口为与后述的固定部件300a对应的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以附图为基准,插入孔120在包装体100的外侧上朝向插入槽110开口,而所述插入孔120中插入有固定部件300a,从而使得刷式密封部200得以固定。
插入孔120虽然如图所示,以刷式密封部200为基准位于左侧,但是也可均形成于左、右两侧,并且通过前述的固定部件300a保持固定有刷式密封部200的侧面的状态。
固定部件300a形成为与插入孔120对应的形态,并包括向一个方向凸出的凸出部301,所述凸出部301是为了防止固定部件300a插入于插入孔120之后向外侧脱落而形成的。
虽然优选地形成为多角形态,但可多样地变更为圆形或其他形态,并且可变更为用于防止固定部件300a脱离的其他形态。
凸出部301,在固定部件300a全部插入于包装体100中时,彼此对向配置,如此配置的原因在于,为了在包装体100的圆周方向上保持均匀的支撑力,并且在插入槽110中产生刷式密封部200的移动时,也通过固定部件300a稳定地实现对初期位置的位置设定。
固定部件300a在上面形成有插入工具的工具插入槽322,而所述工具插入槽322的设置是为了将多个固定部件300a在包装体100中进行设置,或为了修理而将固定部件取出至包装体100的外侧时,利用工具从而可便于取出。工具插入槽322虽然形成为多角形态,但可变更为其他形态。
参照图20至图21,头部310虽然与热膨胀部件400a保持面接触状态,但是形成热膨胀时,头部310和热膨胀部件400a彼此间形成热膨胀,从而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上实现加压。
热膨胀部件400a包括朝向固定部件300a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倾斜的倾斜面410,而头部310包括与倾斜面410以紧贴的状态面接触的头部倾斜面304。如此分别形成有倾斜面410与头部倾斜面304时,在使得高温的热传递至热膨胀部件400a和头部310的条件下,在彼此间紧贴的状态下,形成热膨胀的同时相互间实现加压。
如此,热膨胀部件400a与头部倾斜面304同时热膨胀时,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与圆周方向上同时实现刷式密封部200的位置固定,因此使得压力的流体所致的位置变动得以最小化。
由此,经由刷式密封部200而移动的流体总是以一定量经由刷子210而移动,因此防止不必要的流体泄漏,从而使得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的对象物的效率得以提高,并在转子5与刷式密封部200之间上使得震动的产生得以最小化,从而可进行稳定操作。
倾斜面410与头部倾斜面304以包装体100为基准,为了将刷式密封部200向内部(inward)或外部(outward)中的某一个方向进行加压,从而可使得倾斜方向得以多样地变更。例如,倾斜面410向上倾斜时,头部倾斜面304相反地向下倾斜,由此可稳定地保持彼此间紧贴的状态。
此外,倾斜面410向下倾斜时,头部倾斜面304相反地向上倾斜,由此可稳定地保持彼此间紧贴的状态。
倾斜面410与头部倾斜面304的面接触的形态多样地变更为前述的形态之外的其他形态,并且多样地变更为在彼此间相对接触的状态下热膨胀,从而使得刷式密封部200朝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保持加压固定状态的其他形态而使用。
热膨胀部件400a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只在一定的区间内形成有热膨胀材料,从而可形成热膨胀,此时尽量少地使用热膨胀材料,从而提高经济性,并只在特定的位置上形成热膨胀,由此提高响应率,从而使得刷式密封部200的位置固定得以稳定化。
刷式密封部200包括刷子210和支撑部件220,所述刷子210由多个硬毛(Bristle)形成,并且不限定于特定的材料。
支撑部件220以刷子210为基准包括:第一支撑板222,其紧贴于一侧;第二支撑板224,其紧贴于另一侧。第一支撑板222为了在与刷子210对向的内侧将流体的流动引导至刷子210的下侧而形成有引导槽222a,从而将高压的流体的流动引导至转子5和刷子210下端之间的间隙,由此可进行稳定的移送。
因此,当高压流体经由第一支撑板222并移动至刷子210时,使得不必要的涡流现象最小化,并可向刷子210下端引导流体的流动。
作为参考,以刷子210为基准,左侧的压力相比右侧为高压PH,而右侧属于低压PL,并且如图所示流体的流动按照虚线箭头从左侧移动至右侧,并且刷子210防止高压区域的流体泄漏至低压区域。
当第一支撑板222的整体长度为L时,引导槽222a以从下部开口至2/3L以上的高度的状态形成有槽,引导槽222a的高度以第一支撑板222的L为基准,形成为中间以下的长度的情况下,难以对高压流体稳定地引导,而延长为2/3L以上的长度的情况下,可能弱化第一支撑板222的强度,因此优选地形成为前述的高度。
引导槽222a的形状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形状以外可变更为圆(rounded)形,并且通过根据高压流体的移动的模拟可设定最佳的形状。
参照图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1c在固定部件300a上形成有凸出部301,从而插入于插入孔120,并且不形成前述的圆形(rounded)形态,而是变更为有角的形态。
参照附图,对根据如此形成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2或图3,则刷式密封部200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和第二固定部件420,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固定状态。
高压的流体经由刷式密封部220而移动的过程中,直接向刷子210施加压力,并通过转子5朝向Z轴上部方向施加压力。
此时,第一固定部件410将支撑部件220和刷子210的上面如箭头所示,向圆周方向进行加压,从而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半径方向整体上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并且第二固定部件420在刷式密封部200的侧面中央上保持固定的加压力。
第二固定部件420在刷式密封部200以圆周方向为基准施加向前端或后端移动的力(force)时,也保持使得第二固定部件420的端部对第二支撑部件220的侧面保持固定状态,从而对刷式密封部200整体在圆周方向上进行稳定的固定。
由此,防止由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刷式密封部200的移动,从而将通过刷子210的气体的流动保持为一定,进而提高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1的对象物的效率,并预防流体泄漏所引起的问题。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9或图24,刷式密封部200通过第一固定部件410和第二固定部件420,在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保持固定状态。
高压的流体经由刷式密封部220而移动的过程中,直接向刷式密封200施加压力,并通过转子5朝向Z轴上部方向施加压力。
此时,第一固定部件410将支撑部件220和刷子210的上面如箭头所示,向圆周方向进行加压,从而在刷式密封部200的半径方向整体上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并且第二固定部件420在与第一固定部件410相异的位置上,通过对刷式密封部200的上面的加压,保持所述刷式密封部200整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固定状态。
第一、二固定部件400部分保持刷式密封部200的半径方向的固定,以及圆周方向的固定,因此当施加高压的流体所引起的刷式密封部200向半径方向或圆周方向移动的力时,也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由此,防止由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刷式密封部200的移动,从而将通过刷子210的气体流动保持为一定,进而提高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1a的对象物的效率,并预防流体泄漏所引起的问题。
参照附图,对根据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操作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15或图25,作业者在包装体100中插入刷式密封部200后,利用固定部件300a,将已插入的刷式密封部200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
如放大图所示,固定部件300a中倾斜面204通过头部310向包装体100的半径方向r方向和圆周方向c方向对刷式密封主体202进行加压,从而保持在包装体100上稳定的固定刷式密封部200的状态。
所述状态下,高压的流体向刷式密封部200移动,流体所致的加压力、从转子5朝向刷子210传递的加压力及震动同时传递至刷式密封部20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300a的头部310对倾斜面204向箭头方向的半径方向内侧进行加压,因此通过从转子5所传递的加压力使得刷式密封部200在插入槽110中不发生脱落或位置变动,而是保持稳定的插入状态。
刷式密封部200在半径方向上通过固定部件300a保持稳定的固定状态,而在圆周方向上通过头部310使得加压力向倾斜面204的长度方向分散,从而不使得刷式密封部200从插入槽110向一侧方向移动,而是稳定地保持初期设定的位置。
因此,刷子210和转子5之间的间隙总是保持为一定,而流体总是一定地经由刷子210并移动,由此使得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1的对象物的效率保持为一定。
前述头部310可由热膨胀材料形成,并且此时通过从转子5所传递的高温的热,对倾斜面240朝半径方向进行更迅速地加压,从而将刷式密封部200在插入槽110中进行稳定地固定。
如上所述使用途中,想实施对刷子210的更换或检修时,如果在工具插入槽322中插入工具,并向一个方向旋转,则便于从插入孔中分离固定部件300a,并且在检查有无异常后易于进行重新组装,或可更换所需的构成部件。
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刷式密封组件的操作状态进行说明。
参照图18或图26,作业者在包装体100中插入刷式密封部200后,将固定部件300a插入插入孔120。
固定部件300a形成有凸出部301,从而插入于插入孔120的情况下,向外侧不形成脱离,而是在包装体10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位置上将刷式密封部200在圆周方向上和半径方向上进行固定。
尤其,固定部件300a在高压的流体所致的压力向刷式密封部200施加时,与第一支撑板222一起,对刷式密封部200整体进行更稳定的支撑。
尤其,高温的热通过转子5或流体向热膨胀部件400a施加时,由于热膨胀部件400a的热膨胀,使得头部倾斜面204同时热膨胀,从而以半径方向为基准,保持向内部或外部中的某一方向得到加压的状态。由此经由刷子210而移动的高压流体总是一定地经由刷子而移动,因此使得不必要的流体泄漏最小化,并使得一定量的流体移动,从而使得设置有刷式密封组件1a的对象物的效率提高,并使得震动产生也保持最小化的状态。
标号说明
1、1a:刷式密封组件
3:固定体
5:转子
100:包装体
110:插入槽
120:插入孔
122、124:第一、二插入孔
200:刷式密封部
210:刷子
220:支撑部件
222、224:第一、二支撑板
222a:引导槽
300:热膨胀部件
300a:固定部件
322:工具插入槽
400:固定部件
400a:热膨胀部件
402:工具插入槽
410:第一固定部件
420:第二固定部件
412:本体
414:头部

Claims (20)

1.一种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朝向所述插入槽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及方向上开口;
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
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以及
固定部件,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在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包括:
第一插入孔,其沿所述包装体的半径方向朝向所述插入槽开口;
第二插入孔,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面上朝向所述插入槽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入孔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孔;
第二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
本体,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的上面形成面接触;
头部,其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的内侧的形态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第一支撑板,其以刷子为基准紧贴于一侧,并在与刷子对向的内侧形成有引导槽,以便将流体的流动引导至刷子的下侧;
第二支撑板,以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对向的状态与刷子紧贴,并形成于与热膨胀部件对向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部件以所述插入孔为基准,独立地对向而配置。
9.一种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第一插入孔在外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插入槽开口,所述第二插入孔与所述第一插入孔彼此位于不同的位置,并朝向插入槽开口;
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
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以及
固定部件,其在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分别插入于第一、二插入孔,从而在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入孔朝向所述热膨胀部件开口,并位于以一定间隔分离的第一插入孔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第一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孔;
第二固定部件,其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孔,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下端与刷式密封部的上面紧贴的状态,以包装体的半径方向为基准,朝向内部实现加压,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位于热膨胀部件的中央,从而防止包装体向圆周方向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
本体,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的上面形成面接触;
头部,其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面,并且所述头部以完全插入于第一插入孔的内侧的形态结合,
所述本体构成为在下端部分区间未形成有螺纹,并由热膨胀材料形成,从而向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形成热膨胀。
13.一种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在圆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开口;
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式密封主体和倾斜面,所述刷式密封主体安装有朝向所述旋转体延长的刷子而插入于插入槽,所述倾斜面面向所述插入孔,并沿着长度方向倾斜;以及
固定部件,其分别插入于所述插入孔,从而以与所述倾斜面紧贴的状态,在所述包装体的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用于保持刷式密封部的固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头部,其与所述刷式密封部形成面接触,并与倾斜面具有相同的倾斜角而倾斜;
本体,其向所述头部的上部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与本体由异种材料形成,而通过从旋转体所传导的高温,朝向倾斜面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热膨胀。
16.一种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装体,其位于旋转体与固定体之间,并包括插入槽和插入孔,所述插入槽形成于圆周方向内侧,所述插入孔在圆周面上沿半径方向朝向插入槽开口;
刷式密封部,其包括刷子和支撑部件,所述刷子以一端插入于所述插入槽的状态朝向旋转体延长,所述支撑部件对所述刷子进行支撑;
热膨胀部件,其紧贴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侧面,并向包装体的圆周方向形成热膨胀;以及
固定部件,其为了插入于所述插入槽并在刷式密封部的侧面和圆周方向上进行固定而形成有朝向一个方向凸出的凸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出部相互面对地配置在所述包装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
头部,其与所述热膨胀部件保持面接触状态;
本体,其向所述头部的外侧延长,
所述头部接收高温的热,从而朝向热膨胀部件形成热膨胀。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部件包括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向所述固定部件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头部包括以与倾斜面紧贴的状态进行面接触的头部倾斜面,使得高温的热传递至热膨胀部件和头部时,在彼此间紧贴的状态下,因热膨胀而在相互间实现加压。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刷式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只在一定的区间上形成有热膨胀材料而形成热膨胀。
CN201510295895.0A 2014-06-09 2015-06-02 刷式密封组件 Active CN1051343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69609A KR101575960B1 (ko) 2014-06-09 2014-06-09 브러시실 조립체
KR10-2014-0069609 2014-06-09
KR10-2014-0069608 2014-06-09
KR1020140069608A KR101588124B1 (ko) 2014-06-09 2014-06-09 브러시실 조립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4305A true CN105134305A (zh) 2015-12-09
CN105134305B CN10513430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44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5895.0A Active CN105134305B (zh) 2014-06-09 2015-06-02 刷式密封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6434B2 (zh)
EP (1) EP2955422B1 (zh)
JP (1) JP6037152B2 (zh)
CN (1) CN10513430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3931A (zh) * 2016-08-16 2019-04-02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刷毛护罩的旋转刷式密封件
CN109578086A (zh) * 2018-11-08 2019-04-05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刷式密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5125B1 (ko) * 2016-01-11 2017-01-10 두산중공업 주식회사 터빈의 다단 실링 구조
WO2020050837A1 (en) * 2018-09-05 2020-03-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Non-contact seal with mechanical fit
KR102102081B1 (ko) * 2019-10-23 2020-04-17 주식회사 바이더엠 Led 방폭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1153A2 (en) * 1999-10-04 2001-04-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ccurately radially locating a turbine brush seal
US6250641B1 (en) * 1998-11-25 2001-06-26 General Electric Co. Positive biased packing ring brush seal combination
US6790001B2 (en) * 2002-11-22 2004-09-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rush seal arrangement for high pressure applications
CN101078440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可变间隙密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29587D0 (en) * 1999-12-16 2000-02-09 Rolls Royce Plc A seal arrangement
GB2380236B (en) * 2001-09-29 2005-01-19 Rolls Royce Plc A wall structure for a combustion chamber of a gas turbine engine
JP2003161108A (ja) * 2001-11-27 2003-06-06 Toshiba Corp シール装置
US8181965B2 (en) * 2002-06-27 2012-05-22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Replaceable brush seal elements
US20050073106A1 (en) * 2003-10-03 2005-04-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rush seal support for turbine applications
GB2409245B (en) * 2003-12-19 2006-06-28 Rolls Royce Plc A seal arrangement in a machine
US20060249911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bradable and/or abrasive coating and brush seal configuration
US8250756B2 (en) * 2009-02-20 2012-08-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compliant plate sea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0641B1 (en) * 1998-11-25 2001-06-26 General Electric Co. Positive biased packing ring brush seal combination
EP1091153A2 (en) * 1999-10-04 2001-04-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accurately radially locating a turbine brush seal
US6790001B2 (en) * 2002-11-22 2004-09-1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Brush seal arrangement for high pressure applications
CN101078440A (zh) * 2006-05-25 2007-11-28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可变间隙密封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3931A (zh) * 2016-08-16 2019-04-02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刷毛护罩的旋转刷式密封件
CN109578086A (zh) * 2018-11-08 2019-04-05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刷式密封结构
CN109578086B (zh) * 2018-11-08 2021-07-30 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刷式密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54390A1 (en) 2015-12-10
JP6037152B2 (ja) 2016-11-30
EP2955422B1 (en) 2017-11-01
EP2955422A1 (en) 2015-12-16
JP2015232395A (ja) 2015-12-24
CN105134305B (zh) 2017-04-12
US9976434B2 (en)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305A (zh) 刷式密封组件
CN105275505A (zh) 刷式密封组件
CN104040148B (zh) 燃气轮机
CN102362107B (zh) 轴封及具有其的旋转机械
JP5543132B2 (ja) 部品配置構造、燃焼器装置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
JP4490670B2 (ja) 蒸気グランド用のハイブリッド型ハニカム・ブラシシール
JP4405121B2 (ja) 圧力作動クロスシール組立体および装置
JP2009287559A6 (ja) 部品配置構造、燃焼器装置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
CN204083592U (zh) 一种双密封的旋转接头
US9951871B2 (en) Brush seal assembly
KR20150023885A (ko) 연소기 노즐 조립체, 이것을 구비하고 있는 연소기 및 가스 터빈
BR102015013117A2 (pt) sistema de cilindro de potência para um motor alternativo
KR100779293B1 (ko) 시일 조립체
CN103047501B (zh) 气用旋转接头
US10006289B2 (en) Reactive turbine apparatus
KR101575960B1 (ko) 브러시실 조립체
KR101548871B1 (ko) 브러시실 조립체
KR102244766B1 (ko) 밀폐형 터빈 발전기
CN205165953U (zh) 换热器隔膜密封焊缝切除机
KR101588124B1 (ko) 브러시실 조립체
CN202946818U (zh) 气用旋转接头
KR102398486B1 (ko) 퍼지페이퍼를 이용한 퍼지댐 설치 장치
JP6900305B2 (ja) 軸封装置
KR101194648B1 (ko) 실링장치
CN105889685A (zh) 一种pp-r管件线性膨胀补偿结构及pp-r管件的连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