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2818B -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2818B
CN105132818B CN201510641920.6A CN201510641920A CN105132818B CN 105132818 B CN105132818 B CN 105132818B CN 201510641920 A CN201510641920 A CN 201510641920A CN 105132818 B CN105132818 B CN 105132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steel
steel
rolling
yield strength
630mp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19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2818A (zh
Inventor
许磊
历长云
王有超
刘宏强
钟金红
宋庆吉
米国发
王狂飞
刘晨
易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6419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2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2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2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2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2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该结构钢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化学成分组成:C 0.07~0.12%,Si 0.1~0.25%,Mn 1.3~1.6%,P≤0.015%,S≤0.010%,V 0.04~0.06%,Nb 0.02~0.04%,Ti0.015~0.03%,Cr 0.4~0.6%,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提供的结构钢能够承受较高的载荷,且强韧度和塑性达到较好的配合,满足了建筑用结构钢过载抗力的要求,结构钢屈服强度波动较小,钢结构间的载荷与变形比较均匀,提高了结构钢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抗震安全性。

Description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强度建筑用钢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钢结构符合发展省地节能建筑和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交通能源工程、住宅建筑中更能发挥其自身优势,目前,美国、日本等国钢结构用钢量已超过钢材消费量的35%,钢结构建筑面积已超过建筑总面积的40%以上;而一般国家钢结构用钢量的比例也达到了10%左右。而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占钢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5%~6%,且88%为Q345以下级别,目前我国建筑用钢总体处于消费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不配套、综合性能偏低的状况,特别在抗震、耐候、耐火、特殊规格等高性能建筑用钢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尚不能满足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快建筑用钢品种优化与更新换代的步伐。
通常,建筑用钢要承受较高的载荷,针对其抗震性更是要求强韧度、塑性达到最佳配合。在严酷的变形负荷下,建筑用钢的塑性变形一致性是关键,而提高塑性变形性能的有效方法是降低钢的屈强比。但屈强比太低势必会损失强度,造成材料浪费,而单一地提高强度又会使屈强比增大,所以合理的强韧度、塑性配合是提高建筑用钢过载抗力的保证。当钢板屈服强度波动较小时(此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指的是不同块钢板的屈服强度值相差不大,一般在120MPa内),钢结构间的载荷与变形比较均匀,提高了钢结构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抗震安全性。因此建筑用钢板在保证其强度要求下还应该保持其波动范围不能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建筑用钢板在保证其强度的要求下还能保持其波动范围不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该结构钢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化学成分组成:C 0.07~0.12%,Si 0.1~0.25%,Mn 1.3~1.6%,P≤0.015%,S≤0.010%,V0.04~0.06%,Nb 0.02~0.04%,Ti 0.015~0.03%,Cr 0.4~0.6%,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优选地,在上述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中,所述结构钢的碳当量Ceq≤0.4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cm≤0.23。
优选地,在上述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中,所述结构钢的屈服强度≥630MPa,抗拉强度≥785MPa,屈强比≤0.83。
优选地,在上述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中,C 0.08~0.11%,Si0.12~0.14%,Mn 1.47~1.5%,P≤0.012%,S≤0.005%,V 0.05~0.06%,Nb 0.02~0.03%,Ti 0.015~0.026%,Cr 0.40~0.42%,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加热、轧制以及冷却步骤,其中:
所述轧制步骤中,将加热后的连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1050℃~1100℃,轧制9-11道次,道次压下率≥15%,所述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厚度为成品厚度的2-3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00℃~950℃进行第二阶段轧制,轧制6-10道次,累计压下率>50%;最终得到轧制后的结构钢;
所述冷却步骤中,是采用分段冷却的方式对所述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冷却,首先将所述轧制后的结构钢空冷至670℃~720℃,然后水冷至280℃~350℃,再空冷至室温。
优选地,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所述轧制步骤中,所述第一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980-1040℃。
优选地,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加热温度为1180℃~1220℃,保温时间为70-150min。
优选地,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保温时间为90min~120min。
优选地,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在所述轧制步骤中,所述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850~900℃。
分析可知,本发明公开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结构钢能够承受较高的载荷,且强韧度和塑性达到较好的配合,满足了建筑用结构钢过载抗力的要求,结构钢屈服强度波动较小,钢结构间的载荷与变形比较均匀,提高了结构钢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抗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中结构钢的金相组织照片;
图2为实施例3中结构钢的金相组织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这些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建筑结构钢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化学成分组成:C 0.07~0.12%,Si 0.1~0.25%,Mn 1.3~1.6%,P≤0.015%,S≤0.010%,V 0.04~0.06%,Nb 0.02~0.04%,Ti 0.015~0.03%,Cr 0.4~0.6%,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本发明的结构钢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设计的原理如下:
(1)C含量:C可以提高强度、提高淬透性,但C含量过高会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因此为了兼顾钢的强度和焊接性能,本发明采用低碳设计,将碳含量设计为0.07~0.12%;
(2)Mn含量:Mn可以提高钢的韧性,扩大贝氏体转变区,但Mn含量过高,会导致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因此,综合考虑将锰含量设计为1.3~1.6%;
3)强化元素:由于本发明结构钢为F(铁素体)+B(贝氏体)或F+M(马氏体)或F+M(马氏体)+B组织,F组织的存在可能导致强度降低,因此本发明钢中添加适当的V、Nb和Ti进行微合金化处理,利用V进行析出强化,利用Nb、Ti适当控制奥氏体转变前的晶粒度;
(4)淬透性调整元素:由于本发明C含量较低,因此通过添加适当的Cr和硼提高钢的淬透性,促进贝氏体。
经过上述成分设计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其碳当量Ceq≤0.4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cm≤0.23,屈服强度≥630MPa,抗拉强度≥785MPa,屈强比≤0.83,屈服强度最高值为755MPa,抗拉强度最高值为927MPa。碳当量Ceq和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cm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Ceq=C+Mn/6+Si/24+Ni/40+Cr/5+Mo/4+V/14,
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
本发明的建筑用结构钢的厚度可以达到35mm。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加热、轧制以及冷却步骤,其中:
冶炼、精炼以及连铸步骤:按照上述钢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设计进行原料配制,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以及连铸工艺制备连铸坯。
加热步骤:将连铸坯进行加热,其中加热温度优选为1180℃~1220℃(比如1190℃、1200℃、1210℃、1215℃),保温时间为70-150min(比如75min、80min、90min、110min、120min、130min、140min),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其中保温时间更优选为90min~120min,以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轧制步骤:将加热后的连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1050℃~1100℃(1060℃、1070℃、1080℃、1090℃、1095℃),道次压下率≥15%(比如15%、20%、25%、30%、35%),所述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厚度为成品钢厚度的2-3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00℃~950℃(比如910℃、920℃、930℃、940℃)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累计压下率>50%(比如52%、55%、60%、65%、66.7%),得到轧制后的结构钢,最终的钢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第一阶段轧制的总道次优选控制为9-11道次,第一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优选为980-1040℃(比如990℃、1000℃、1010℃、1020℃、1030℃),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优选为850~900℃(比如860℃、870℃、880℃、890℃、895℃),第二阶段轧制的总道次优选控制为8-10道次。
冷却步骤: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分段冷却能够更好的控制本发明结构钢的组织,首先将结构钢空冷至670℃~720℃(比如680℃、690℃、700℃、710℃、715℃),然后将结构钢水冷至280℃~350℃(比如290℃、300℃、310℃、320℃、330℃、340℃、345℃),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所述水冷的冷却速度要求大于15℃/s,以使在空冷阶段未转变的奥氏体在水冷阶段转变为马氏体,冷却速度优选为15-20℃/s。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结构钢采用了如下设计:
钢的各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含量为:C0.087%,Si0.13%,Mn1.47%,P0.010%,S0.005%,V0.052%,Nb0.025%,Ti0.015%,Cr0.42%,B0.001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精炼及连铸: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原料配置,采用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工序,得到连铸坯。
(2)加热:将连铸坯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10℃,保温90min得到加热后的铸坯,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3)轧制:将加热后的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开轧温度为1085℃,共轧制9道次,道次压下率≥15%,累计压下率66.3%,终轧温度为1013℃,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为成品钢轧件厚度的2.5倍;第一阶段轧制后空冷待温到930℃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共轧制8道次,累计压下率60%,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95℃,得到的结构钢轧件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4)冷却: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首先将结构钢空冷至720℃,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5.5℃/s速度水冷至320℃,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所得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35mm,金相组织结构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晶粒度为8.5级;对冷却后得到的结构钢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碳当量Ceq为0.431、焊接裂纹敏感指数为Pcm0.207、屈服强度Rp0.2为638MPa、抗拉强度Rm为785MPa、屈强比为0.81、延伸率A为28.3%、-40℃冲击功Kv2为128J。采用本实施例得到的一批钢板的抽检结果显示该批钢材的屈服强度Rp0.2均位于635-700MPa范围内,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钢结构间的载荷与变形比较均匀,结构钢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抗震安全性。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钢采用了如下设计:
各化学成分成分质量比为:C0.11%,Si0.12%,Mn1.50%,P0.012%,S0.003%,V0.06%,Nb0.0275%,Ti0.018%,Cr0.406%,B0.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原料配置,经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得到铸坯。
(2)加热:将通过所述浇铸步骤得到的铸坯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10℃,保温100min得到加热后的铸坯,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3)轧制:将通过所述加热步骤得到的加热后的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1095℃,共轧制9道次,道次压下率≥15%,累计压下率69.2%,终轧温度为1018℃,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为成品钢轧件厚度的2.6倍;第一阶段轧制后空冷待温到940℃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进行第二阶段轧制,共轧制8道次,累计压下率61.5%,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87℃,得到的结构钢轧件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4)冷却: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首先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空冷至710℃,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6.5℃/s速度水冷至300℃,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所得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30mm;钢的金相组织图参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结构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晶粒度为8.5级;力学性能:碳当量Ceq为0.4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为Pcm0.227、屈服强度Rp0.2为678MPa、抗拉强度Rm为874MPa、屈强比为0.78、延伸率A为27%、-40℃冲击功Kv2为156J。采用本实施例得到的一批钢板的抽检结果显示该批钢材的屈服强度Rp0.2均位于640-720MPa范围内,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结构钢采用了如下设计:
各化学成分成分质量比为:C0.09%,Si0.14%,Mn1.60%,P0.009%,S0.002%,V0.06%,Nb0.03%,Ti0.02%,Cr0.42%,B0.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原料配置,经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得到铸坯。
(2)加热:将通过所述浇铸步骤得到的铸坯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20℃,保温100min得到加热后的铸坯,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3)轧制:将通过所述加热步骤得到的加热后的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1070℃,共轧制11道次,道次压下率≥15%,累计压下率76.9%,终轧温度为990℃,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为成品钢轧件厚度的3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20℃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共轧制10道次,累计压下率66.7%,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868℃,得到的结构钢轧件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4)冷却: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首先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空冷至690℃,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7.5℃/s速度水冷至315℃,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所得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20mm;钢的金相组织图参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结构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晶粒度为9级;力学性能:碳当量Ceq为0.4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为Pcm0.214、屈服强度Rp0.2为734MPa、抗拉强度Rm为927MPa、屈强比为0.79、延伸率A为25.6%、-40℃冲击功Kv2为139J。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一批钢板的抽检结果显示该批钢材的屈服强度Rp0.2均位于680-740MPa范围内,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结构钢采用了如下设计:
各化学成分成分质量比为:C0.07%,Si0.11%,Mn1.38%,P0.008%,S0.002%,V0.046%,Nb0.04%,Ti0.03%,Cr0.6%,B0.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原料配置,经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得到铸坯。
(2)加热:将通过所述浇铸步骤得到的铸坯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20℃,保温105min得到加热后的铸坯,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3)轧制:将通过所述加热步骤得到的加热后的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1080℃,共轧制9道次,道次压下率≥15%,累计压下率73%,终轧温度为980℃,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为成品钢轧件厚度的2.8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05℃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累计压下率64.3%,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855℃,得到的结构钢轧件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4)冷却: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首先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空冷至695℃,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7.5℃/s速度水冷至305℃,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所得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25mm;钢的金相组织结构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晶粒度为9级,力学性能:碳当量Ceq为0.428、焊接裂纹敏感指数为Pcm0.192、屈服强度Rp0.2为742MPa、抗拉强度Rm为925MPa、屈强比为0.80、延伸率A为22%、-40℃冲击功Kv2为184J。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一批钢板的抽检结果显示该批钢材的屈服强度Rp0.2均位于690-750MPa范围内,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结构钢采用了如下设计:
各化学成分成分质量比为:C0.08%,Si0.14%,Mn1.32%,P0.012%,S0.005%,V0.058%,Nb0.038%,Ti0.026%,Cr0.6%,B0.001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制备上述成分设计的结构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冶炼:按照上述化学成分进行原料配置,经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得到铸坯。
(2)加热:将通过所述浇铸步骤得到的铸坯进行加热,将铸坯加热至1210℃,保温105min得到加热后的铸坯,使铸坯奥氏体化和避免加热过长导致的奥氏体晶粒粗大,且保证铸坯奥氏体化均匀。
(3)轧制:将通过所述加热步骤得到的加热后的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1060℃,共轧制9道次,道次压下率≥15%,累计压下率83.6%,终轧温度为1005℃,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为成品钢轧件厚度的2.4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45℃后,进行第二阶段轧制,累计压下率为58.3%,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885℃,得到的结构钢轧件的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
(4)冷却:将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控制冷却,采用分段冷却的方法,首先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空冷至675℃,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5℃/s速度水冷至330℃,再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
本实施例所得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15mm;钢的金相组织结构为铁素体+马氏体混合组织,晶粒度为8.5级,力学性能:碳当量Ceq为0.43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为Pcm0.205、屈服强度Rp0.2为755MPa、抗拉强度Rm为927MPa、屈强比为0.81、延伸率A为20%、-40℃冲击功Kv2为127J。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一批钢板的抽检结果显示该批钢材的屈服强度Rp0.2均位于710-760MPa范围内,结构钢的屈服强度波动较小。
对比例
对比例中除冷却步骤不同于实施例3以外,其他步骤及钢成分与实施例3相同,本对比例共设计四组试验:各组试验的冷却步骤如下:第一组:首先将结构钢空冷至720℃,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15℃/s速度水冷至室温;第二组:首先将结构钢以18℃/s速度水冷至720℃,然后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第三组:首先将结构钢以19℃/s速度水冷至690℃,然后将结构钢空冷至室温;第四组:首先将结构钢空冷至620℃,然后将结构钢的表面温度以20℃/s速度水冷至室温。
以上四组对比例得到的结构钢的力学性能如下表1。
表1对比例得到的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综上,本发明在化学成分设计时充分发挥C的强化作用和其低廉的成本优势,以价格较低的Si、Mn、Cr为主要的合金添加元素,而不添加Ni、Cu、Mo等价格较高的合金元素,降低了合金成本;通过本发明得到的结构钢能够承受较高的载荷,且强韧度和塑性达到最佳配合,满足了建筑用结构钢过载抗力的要求;通过本发明得到的结构钢屈服强度波动较小,钢结构间的载荷与变形比较均匀,提高了结构钢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有利于提高抗震安全性;而且本发明得到的结构钢中由于不含Cu、Ni等,因此有利于废钢的回收利用。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9)

1.一种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其特征在于:该结构钢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化学成分组成:C 0.07~0.12%,Si 0.1~0.25%,Mn 1.3~1.6%,P≤0.015%,S≤0.010%,V 0.04~0.06%,Nb 0.02~0.04%,Ti 0.015~0.03%,Cr 0.4~0.6%,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结构钢的钢板厚度为15mm~3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的碳当量Ceq≤0.45,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cm≤0.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钢的屈服强度≥630MPa,抗拉强度≥785MPa,屈强比≤0.83。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其特征在于:C 0.08~0.11%,Si 0.12~0.14%,Mn 1.47~1.5%,P≤0.012%,S≤0.005%,V 0.05~0.06%,Nb0.02~0.03%,Ti 0.015~0.026%,Cr 0.40~0.42%,B 0.001~0.003%,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5.制备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加热、轧制以及冷却步骤,其中:
所述轧制步骤中,将加热后的连铸坯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第一阶段轧制的开轧温度为1050℃~1100℃,轧制9-11道次,道次压下率≥15%,所述第一阶段轧制后的轧件厚度为成品厚度的2-3倍;第一阶段轧制后待温到900℃~950℃进行第二阶段轧制,轧制6-10道次,累计压下率>50%;最终得到轧制后的结构钢;
所述冷却步骤中,是采用分段冷却的方式对所述轧制后的结构钢进行冷却,首先将所述轧制后的结构钢空冷至670℃~720℃,然后水冷至280℃~350℃,再空冷至室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制步骤中,所述第一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为980-104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步骤中,加热温度为1180℃~1220℃,保温时间为70-150mi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时间为90min~120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轧制步骤中,所述第二阶段轧制的终轧温度850~900℃。
CN201510641920.6A 2015-09-30 2015-09-30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2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1920.6A CN105132818B (zh) 2015-09-30 2015-09-30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41920.6A CN105132818B (zh) 2015-09-30 2015-09-30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2818A CN105132818A (zh) 2015-12-09
CN105132818B true CN105132818B (zh) 2017-05-24

Family

ID=54718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192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2818B (zh) 2015-09-30 2015-09-30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281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5460B2 (ja) * 2001-09-26 2007-05-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高強度熱延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985725B (zh) * 2010-11-27 2012-07-18 东北大学 一种780MPa级低屈强比建筑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10622A (zh) * 2013-12-20 2014-04-09 钢铁研究总院 屈服强度690MPa级低屈强比抗震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89866B (zh) * 2015-04-28 2017-03-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630MPa级调质型低温球罐用高强高韧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2818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3828B (zh) 屈服强度460MPa级低屈强比建筑用特厚钢板及制造方法
CN101942616B (zh) 一种高延伸率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77007B (zh) 厚度大于等于80mm低裂纹敏感性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制备方法
CN101580916B (zh)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孪生诱发塑性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82780A (zh) 一种630MPa级高强热轧钢筋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3438B (zh) 一种高强度高塑性中锰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811698A (zh) 一种基于组织精细控制的高强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76968B (zh) 一种高强抗震hrb500e热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工艺及其钢筋
CN105925893A (zh) 一种250mm厚的S355NL低碳高韧性低合金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43676A (zh) 一种马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8070A (zh) 一种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6489A (zh) 布氏硬度450级抗裂纹高强度耐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76970A (zh) 屈服强度≥390MPa高层建筑用钢及生产方法
CN108385023A (zh) 一种高强高韧核电稳压器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18856B (zh) 纵横向力学性能差异小的桥梁用结构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60772C (zh) 颗粒碳化物增强铁素体钢的制备方法
CN105950970B (zh) 一种超细晶复合贝氏体高强韧汽车用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737A (zh) 屈服强度460MPa级正火高强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8970A (zh) 屈服强度1100MPa级的焊接结构贝氏体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2818B (zh) 屈服强度高于630MPa的建筑用结构钢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66443A (zh) 正火型低屈强比高强度钢板及制备方法
CN113462965B (zh) 一种两相区轧制635MPa级高强抗震钢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CN108707822A (zh) 一种疲劳应力幅值≥400MPa的高强钢及生产方法
CN108546871A (zh) 一种核电机组一体化堆顶组件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46973B (zh) 一种高强度、韧性、塑性的低碳中锰中厚板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