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9033B -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9033B
CN105119033B CN201510575139.3A CN201510575139A CN105119033B CN 105119033 B CN105119033 B CN 105119033B CN 201510575139 A CN201510575139 A CN 201510575139A CN 105119033 B CN105119033 B CN 105119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squeezable waveguide
squeezable
antenna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51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9033A (zh
Inventor
陈思鸿
魏裕磊
刘云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uzhou Electric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751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9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9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9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9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90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所述软波导管包括: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卫星通信业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如,在陆上或海上长途旅行时需要收看卫星电视节目;海上气象卫星云图接收船等也必须依赖卫星天线有效地接收卫星信号等。这类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在于天线平台的稳定传输及自动跟踪能力,即使发射和接收天线实时地、准确地指向卫星。
在现有技术中,针对天线的稳定传输和连续转向运动的需求,如发射天线跟踪扫描等,一般采用波导旋转关节或者同轴电缆等来实现。波导旋转关节电磁屏蔽性能差,其旋转关节缝隙处不可避免存在功率泄露,不适合电磁兼容性要求严格的环境,特别是在机载高空低气压环境下,存在打火风险;同轴电缆的传输功率容量较小,其耐连续波功率一般不超过200W,一般适用在传输功率较小的天线设备中,使用场景受限制。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软波导管,包括:
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
可选的,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
可选的,所述楔形部件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所述加固材料而形成,所述楔形部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6mm~31mm。
可选的,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M个射频输出口;
M个天线;
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
伺服转台,包括旋转件及控制中心,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第四端通过一固定连接件与所述M个天线固定相连;
其中,所述控制中心在控制所述旋转件发生旋转时,所述M个天线随所述旋转件同时发生旋转,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带动所述M个软波导管弯折,进而实现信号在连续转动过程中的稳定传输。
可选的,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任一软波导管具体包括:
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
可选的,所述任一软波导管还包括:
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
可选的,所述楔形部件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所述加固材料而形成。
可选的,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天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M个馈源喇叭,所述M个馈源喇叭中的每一个馈源喇叭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技术手段,这样,利用轧纹软波导管本身具有的能够传输大功率信号的特点,然后对轧纹软波导管整体进行加固,增加密封性能及抗震性能,使信号在轧纹软波导管中稳定传输;同时,加固型轧纹软波导管由于其自身的柔性及可在允许弯曲角度范围内的任意弯曲角度工作的特性,可以根据天线的持续转动需求而自适应弯曲,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的技术手段,这样,通过在轧纹软波导管振动工作状态下应力最为集中、管体强度最为薄弱的两端采用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进行再次加固,使软波导管能满足工作环境需求,进一步增加了软波导管的密封性,避免了大功率传输中的功率泄露,所以,实现了在传输大功率信号时避免功率泄露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轧纹软波导管本身具有传输功率容量大、驻波小、损耗低的特征,加固并没有改变轧纹软波导管的内部结构,因此,加固后的整个软波导管仍然具有轧纹软波导管的特性,所以,实现了使所述软波导管具有优良的信号传输性能指标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M个射频输出口;M个天线;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的技术手段,这样,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可以同时稳定传输多路大功率信号,且利用软波导管的特性,还能实现多路信号的连续转向的功能,所以,实现了多路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与连续转向的技术效果。
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M个射频输出口;M个天线;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波导管本身的结构较小,将多个波导管紧凑排列时,能大幅降低整个信号传输装置的高度及外形尺寸,能够满足机载或其他应用平台需求,所以,实现了提高信号传输系统的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软波导管的结构框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楔形部件302的剖面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楔形部件302的第一种俯视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楔形部件302的第二种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24个软波导管形成的阵列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M个天线20发生连续转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技术手段,这样,利用轧纹软波导管本身具有的能够传输大功率信号的特点,然后对轧纹软波导管整体进行加固,增加密封性能及抗震性能,使信号在轧纹软波导管中稳定传输;同时,加固型轧纹软波导管由于其自身的柔性及可在允许弯曲角度范围内的任意弯曲角度工作的特性,可以根据天线的持续转动需求而自适应弯曲,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文件中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软波导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软波导管包括:
轧纹软波导管101,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201,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轧纹软波导管101的外表面而形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软波导管可以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在微波测量系统中,或者其他用于信号传输的系统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所述波导管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系统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软波导管进行详细描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轧纹软波导管101具体为一种空心的内壁光洁的金属导管或者内敷金属的管子,通常使用铜、钢、铜合金或者铝合金等材料制成;轧纹软波导管101具体可以是椭圆形的金属管,也可以是矩形的金属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所述轧纹软波导管为矩形的金属管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所述软波导管应用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中时,所述矩形轧纹波导管的横截面具体为长为23mm-24mm、宽为12.5mm-13.5mm的长方形,所述矩形轧纹波导管的长度为420mm。
所述加固材料具体可以是以硅橡胶为基体、填充颗粒以纳米尺度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如硅橡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硅橡胶纳米片层复合材料或硅橡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能满足工作环境要求的硅橡胶复合材料对轧纹软波导管进行加固,在本申请中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软波导管在处于工作状态时,管体两端的应力最为集中,且管体两端的强度最弱,为了防止所述软波导管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损坏,在软波导管的两端进行了特殊加固处理,请参考图1,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端部加固组件301,包括楔形部件302及热缩套管303,热缩套管303套设在楔形部件302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端部加固组件301,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楔形部件302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所述加固材料而形成,楔形部件302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6mm~31mm,尾部横截面的尺寸为26mm×15.5mm。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轧纹软波导管101外形成管体加固层201之后,将一楔形模具套设在所述加固后的软波导管外,然后将硅橡胶复合材料灌注在所述楔形模具中,待所述硅橡胶复合材料完全凝固后便在管体加固层201外形成了楔形部件302,如图2A所示;楔形部件302的横截面具体可以是圆形,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长方形,如图2C所示。楔形部件302的长度具体为5-15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进行设定,若所述软波导管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较大,则可以增加楔形部件的长度,若所述软波导管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较小,则可以相应的缩短楔形部件的长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热缩套管303具体可以由一种热收缩包装材料构成,通过使用热风机或热收缩机等,使热收缩包装材料紧缩,进而为软波导管提供绝缘保护的作用。所述热收缩包装材料具体可以是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当所述软波导管应用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中时,热缩套管的长度具体为78m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软波导管能方便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尺寸由所述软波导管的尺寸决定,具体可以为圆形法兰盘,也可以矩形法兰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当所述软波导管应用于所述发射天线系统中时,所述法兰盘可以具体为长45mm,宽29mm的矩形法兰盘。
实施例二
基于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M个射频输出口10;
M个天线20;
M个软波导管30,M个软波导管30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M个射频输出口10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M个天线20中的一个天线连接;
其中,通过M个软波导管30,M个射频输出口10和M个天线20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具体可以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系统,也可以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接收天线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将以所述信号传输系统为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系统为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信号传输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M路发射信号从M个射频输出口10输出之后,通过与各个射频输出口相连的各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将M路发射信号传输至相应的软波导管中,M个软波导管30的各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M个天线20中相应的天线连接,形成M路信号传输通道,通过所述M路信号传输通道,将所述M路发射信号传输至M个天线20中,进而通过M个天线20发送所述M路发射信号,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M个软波导管30中任一软波导管具体包括:
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轧纹软波导管具体为一种空心的内壁光洁的金属导管或者内敷金属的管子,通常使用铜、钢、铜合金或者铝合金等材料制成;轧纹软波导管具体可以是椭圆形的金属管,也可以是矩形的金属管。所述加固材料具体可以是以硅橡胶为基体、填充颗粒以纳米尺度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如硅橡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硅橡胶纳米片层复合材料或硅橡胶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软波导管在处于工作状态时,管体两端的应力最为集中,且管体两端的强度最弱,为了防止所述软波导管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损坏,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楔形部件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硅橡胶复合材料而形成。具体来讲,当轧纹软波导管外形成管体加固层之后,将一楔形模具套设在所述加固后的软波导管外,然后将硅橡胶复合材料灌注在所述楔形模具中,待所述硅橡胶复合材料完全凝固后便在管体加固层外形成了楔形部件,如图2A所示;楔形部件的横截面具体可以是圆形,如图2B所示;也可以是长方形,如图2C所示。楔形部件的长度具体为5-15mm,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对楔形部件的长度及形状进行设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不作限制。
热缩套管具体可以由一种热收缩包装材料构成,通过使用热风机或热收缩机等,使热收缩包装材料紧缩,进而为软波导管提供绝缘保护的作用。所述热收缩包装材料具体可以是PVC(聚氯乙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天线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尺寸由所述软波导管的尺寸决定,具体可以为圆形法兰盘,也可以矩形法兰盘,通过软波导管两端的法兰盘,实现软波导管与射频输出口及天线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当所述软波导管具体为长度是420mm,且横截面是长为24mm、宽为13.5mm的矩形的矩形轧纹软波导管,所述楔形部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6mm~31mm,尾部横截面的尺寸为26mm×15.5mm,所述热缩套管的长度具体为78mm,所述法兰盘具体为长45mm,宽29mm的矩形法兰盘时,24个软波导管形成如图4所示的阵列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信号传输系统除了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功能,还需要实现天线的扫描跟踪,因此,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
伺服转台40,包括旋转件及控制中心,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第四端通过一固定连接件与所述M个天线固定相连;
其中,所述控制中心在控制所述旋转件发生旋转时,所述M个天线20随所述旋转件同时发生旋转,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带动所述M个软波导管30弯折,进而实现信号在连续转动过程中的稳定传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天线在±45°范围内连续扫描为例,伺服转台40的控制中心基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控制旋转件进行旋转的控制指令,如向左偏转45°,此时,当旋转件向左偏转时,由于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固定连接件相连接,则由于固定连接件的位置变化,将软波导管的第二端向左弯折,由于第二端与天线相连,进而使天线也随着旋转,如图5所示,进而实现天线的扫描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为了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M个馈源喇叭和与之对应的M个硬波导管连接组成,所述M个馈源喇叭中的每一个馈源喇叭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M个天线具体可以为M个硬波导管,M个馈源喇叭中的每一个馈源喇叭分别与对应的M个硬波导管中的一个相连,且,在所述M个天线中的与所述第二端相连的位置还设置有反射板,通过馈源喇叭将所述发射信号发射到反射板上,进而通过发射板将所述发射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技术手段,这样,利用轧纹软波导管本身具有的能够传输大功率信号的特点,然后对轧纹软波导管整体进行加固,增加密封性能及抗震性能,使信号在轧纹软波导管中稳定传输;同时,加固型轧纹软波导管由于其自身的柔性及可在允许弯曲角度范围内的任意弯曲角度工作的特性,可以根据天线的持续转动需求而自适应弯曲,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缺乏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问题,实现获得能同时实现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及连续转向功能的信号传输装置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的技术手段,这样,通过在轧纹软波导管振动工作状态下应力最为集中、管体强度最为薄弱的两端采用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进行再次加固,使软波导管能满足工作环境需求,进一步增加了软波导管的密封性,避免了大功率传输中的功率泄露,所以,实现了在传输大功率信号时避免功率泄露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轧纹软波导管本身具有传输功率容量大、驻波小、损耗低的特征,加固并没有改变轧纹软波导管的内部结构,因此,加固后的整个软波导管仍然具有轧纹软波导管的特性,所以,实现了使所述软波导管具有优良的信号传输性能指标的技术效果。
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M个射频输出口;M个天线;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的技术手段,这样,所述信号传输系统可以同时稳定传输多路大功率信号,且利用软波导管的特性,还能实现多路信号的连续转向的功能,所以,实现了多路大功率信号稳定传输与连续转向的技术效果。
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用M个射频输出口;M个天线;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的技术手段,这样,由于波导管本身的结构较小,将多个波导管紧凑排列时,能大幅降低整个信号传输装置的高度及外形尺寸,能够满足机载或其他应用平台需求,所以,实现了提高信号传输系统的适用性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软波导管,包括:
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
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
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所述楔形部件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硅橡胶复合材料而形成,所述楔形部件的横截面的直径为26mm~3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波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
3.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M个射频输出口;
M个天线;
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一端与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中的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每个软波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M个软波导管,所述M个射频输出口和所述M个天线间能够进行信号传输,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M个软波导管中任一软波导管具体包括:轧纹软波导管,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管体加固层,通过将加固材料涂覆在所述轧纹软波导管的外表面而形成;所述任一软波导管还包括:端部加固组件,包括楔形部件及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套设在所述楔形部件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端部加固组件,以对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进行加固,所述楔形部件为通过向套设在所述外表面的楔形模具灌注硅橡胶复合材料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
伺服转台,包括旋转件及控制中心,所述旋转件具有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所述第四端通过一固定连接件与所述M个天线固定相连;
其中,所述控制中心在控制所述旋转件发生旋转时,所述M个天线随所述旋转件同时发生旋转,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带动所述M个软波导管弯折,进而实现信号在连续转动过程中的稳定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波导管还包括:
第一法兰盘,与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射频输出口连接;
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一个天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M个馈源喇叭,所述M个馈源喇叭中的每一个馈源喇叭与所述M个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相连。
CN201510575139.3A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Active CN1051190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5139.3A CN105119033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5139.3A CN105119033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9033A CN105119033A (zh) 2015-12-02
CN105119033B true CN105119033B (zh) 2016-11-09

Family

ID=54666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5139.3A Active CN105119033B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90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18550T3 (es) * 2016-08-10 2021-04-13 Airbus Defence & Space Ltd Montaje de guía de onda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JP7252849B2 (ja) * 2019-07-16 2023-04-05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導波管アンテナによる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8929A (ja) * 1994-11-25 1996-06-07 Nec Corp 可搬型アンテナ
CN1208939A (zh) * 1997-06-26 1999-02-24 Gec阿尔斯托姆T&D公司 复合绝缘子的接头
WO2014132257A1 (en) * 2013-02-28 2014-09-04 Mobile Sat Ltd. Antenna for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polariz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CN204632896U (zh) * 2015-03-25 2015-09-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低驻波小衰减的高频率可扭矩形软波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8929A (ja) * 1994-11-25 1996-06-07 Nec Corp 可搬型アンテナ
CN1208939A (zh) * 1997-06-26 1999-02-24 Gec阿尔斯托姆T&D公司 复合绝缘子的接头
WO2014132257A1 (en) * 2013-02-28 2014-09-04 Mobile Sat Ltd. Antenna for receiving and/or transmitting polarized communication signals
CN204632896U (zh) * 2015-03-25 2015-09-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一种低驻波小衰减的高频率可扭矩形软波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9033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9033B (zh) 一种软波导管及信号传输系统
CN201918201U (zh) 排线结构
CN204205223U (zh) 一种高性能7/16型焊接头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8879062B (zh) 低频驻极体天线
CN104810586B (zh) 弯曲传输高频率电磁波信息的电磁波纤管
CN103414021A (zh) 不需要旋转关节的360°扫描天线
CN203722193U (zh) 光电复合缆接头的密封结构
CN103852844A (zh) 一种可导雷电的移动基站用防鼠射频拉远光缆
CN211789498U (zh) 一种天线及终端设备
CN203787922U (zh)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
CN210092308U (zh) 复合铜层聚氯乙烯波导馈线
CN210091763U (zh) 高压抗拉耐寒架空绝缘电缆
CN207690976U (zh) 一种椭圆漏泄软波导
CN107732430B (zh) 同时适用于2g、3g、4g通讯的全波段高增益天线、装置
CN206313131U (zh) 低剖面天线
CN201038330Y (zh) 一种模拟、数字兼容双幅组合电视天线
CN110336109B (zh) 复合铜层聚氯乙烯漏泄波导馈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318998A (zh) 一种水密消磁电缆
CN205810441U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用水密电缆
CN221040616U (zh) 一种扁平光电混合缆
CN218275063U (zh) 一种防腐蚀的胶棒天线
CN109687057A (zh) 一种矩形波导h面旋转关节
CN110380176B (zh) 复合铜层聚氯乙烯波导馈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4010808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连接电缆
CN206711625U (zh) 预制分支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