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8952B -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8952B
CN105118952B CN201510585280.1A CN201510585280A CN105118952B CN 105118952 B CN105118952 B CN 105118952B CN 201510585280 A CN201510585280 A CN 201510585280A CN 105118952 B CN105118952 B CN 1051189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ctuator
charging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ion
voltag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52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8952A (zh
Inventor
胡兴胜
秦莹
王金桥
李力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852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89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8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8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8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89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有用于与电池连接的电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部和负载连接的高压线;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端子运动以控制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导通时所述电池、所述电连接部、所述高压线、所述负载形成充电回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可实现充电端子与电池的自动连接和断开,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动车辆的用于与电池电连接的充电端子固定在车身上,由于电池重量以及体积较大,连接或断开电池时,需要借助大型的移动设备,不仅成本高、而且劳动强度大。此外,上述连接方式中电池与充电端子的连接密封性不好,容易出现连接损伤和密封件的老化,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端子与电池可自动连接和断开的电池连接装置。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电池连接装置的电动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包括: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有用于与电池连接的电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部和负载连接的高压线;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端子运动以控制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导通时所述电池、所述电连接部、所述高压线、所述负载形成充电回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可实现充电端子与电池的自动连接和断开,安全性高。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端子上的第一驱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上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电磁感应吸合,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吸合时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导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磁感应件,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感应件产生磁力的低压线。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二驱动件且使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断开。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适于与电动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充电端子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向部上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可滑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驱动件。
优选地,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复位件连接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充电端子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杆,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杆上。
优选地,所述导向杆的邻近所述电池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导向孔内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电磁感应件一一对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控制元件;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以及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低压线相连通以为其供电,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通以控制所述低压线的通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连接装置在电动车辆上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与充电端子处于导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与充电端子处于断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连接装置100,电池300,车身400,电动车辆1000,
充电端子10,电连接部11,导向孔12,第二止挡部121,
驱动组件20,第一驱动件21,第二驱动件22,复位件23,
导向部30,导向杆31,第一止挡部311,
高压线40,
低压线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100,包括:充电端子10以及驱动组件20。
充电端子10设有用于与电池300连接的电连接部11以及与电连接部11和负载连接的高压线40。驱动组件20用于驱动充电端子10运动以控制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的导通和断开,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导通时电池300、电连接部11、高压线40、负载(图中未示出)形成充电回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100,通过驱动组件20驱动充电端子10运动,进而驱动充电端子10的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结合或断开,以使两者导通时高压线40通电、电池300通过充电回路为负载供电,两者断开时电池300与负载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由此实现充电端子10与电池300的自动连接和断开,即实现了电池300供电和断电,安全性高。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20包括: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第一驱动件21设置在充电端子10上,第二驱动件22设置在电池300上。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通过电磁感应吸合,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吸合时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导通。
由此,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在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吸合,进而带动充电端子10靠近电池300运动,从而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结合并导通,结构简单、紧凑,可靠性高。
然而,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之间的结合不限于磁性吸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驱动件21和第二驱动件22之间的结合还可以通过液压缸组件、连杆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四连杆组件)等伸缩驱动结构实现。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为电磁感应件,充电端子10上设有用于控制电磁感应件产生磁力的低压线50。参照图2,第一驱动件21可以是电磁头,电池300的外壳形成为第二驱动件22,电池300的外壳为能够与电磁头吸附的金属件,低压线50导通时,低压线50内通过的电流产生磁场,并使第一驱动件21产生与第二驱动件22相吸引的磁吸力。
这样,通过控制充电端子10上低压线50的导通和断开就能实现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的相应导通和断开,即实现高压线40的通电和断电,进而使高压线40通电时电池300通过充电回路对负载供电,高压线40断电时可维修或更换电池30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2和第二驱动件22均为电磁感应件,相应地,充电端子10上有控制第一驱动件21产生磁力的低压线50,电池300上设有控制第二驱动件22产生磁力的低压线50,第一驱动件21的磁力与第二驱动件22的磁力使两者互相吸引并吸附在一起。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2为电磁感应件,电池300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二驱动件22产生磁力的低压线50,由此亦能实现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的结合。上述两个实施例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畴内。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20还包括复位件23,复位件23驱动第一驱动件21远离第二驱动件22且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断开。这样,低压线50断电后,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脱离,第一驱动件21在复位件23的驱动下远离第一驱动件21运动,进而使充电端子10逐渐远离电池300,从而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之间的电连接断开。由此,充电端子10自动复位,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两者距离太近造成的误导通现象发生,可靠性更高。
有利地,如图2所示,电池连接装置100还包括导向部30,导向部30适于与电动车辆1000的车身400连接,充电端子10可滑动地设在导向部30上以使第一驱动件21可滑动地靠近或远离第二驱动件22。其中,导向部30与车身400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设置导向部30,使充电端子10沿预定直线轨迹运动以实现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的结合或脱离,进而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相应导通或断开,充电端子10的运动更稳定、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充电端子10还可以可转动地设置在导向部30上,电池300或充电端子10上设有保证在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结合时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导通的定位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复位件23为压缩弹簧,复位件23连接在导向部30与充电端子10之间。这样,第一驱动件21靠近第二驱动件22运动并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导通的过程中,复位件23被压缩;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脱离结合后,复位件23回位并带动第一驱动件21远离第二驱动件22,进而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断开,由此实现了电池300高压线40的自动通电与断电,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图4所述的具体示例中,导向部30包括导向杆31,充电端子10上设有导向孔12,导向孔12可滑动地配合在导向杆31上。导向部30包括与车身400连接的固定块以及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导向杆31,导向杆31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固定块上,驱动组件20可驱动充电端子10在导向杆31上滑动以使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导通或断开。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导向杆31的邻近电池300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311,导向孔12内具有第二止挡部121,复位件23位于第一止挡部311与第二止挡部121之间。参照图2和图4,复位件23为压缩弹簧时,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121相对,压缩弹簧的两端可以相应地与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121连接或止抵。由此,复位件23能够更稳定、可靠地实现电连接部11与电池300的脱离。
进一步地,导向杆31为阶梯轴,阶梯轴的轴颈形成为第一止挡部311,导向孔12为阶梯孔,阶梯孔的过渡面形成为第二止挡部121,复位件23套设在阶梯轴和阶梯孔之间。具体而言,阶梯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轴颈形成为第一止挡部311。导向孔12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之间的过渡面形成为第二止挡部121。
其中,导向孔12可以全部或部分形成在第一驱动件21上,第一驱动件21通过连接隔板连接在充电端子10上,导向孔12依次贯通第一驱动件21以及连接隔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充电端子10的周向均匀分布,导向部30与电磁感应件一一对应。在图4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驱动件21的个数为两个,充电端子10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驱动件21相对充电端子10的宽度方向对称分布。由此,增强了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结合的吸引力,便于充电端子10与电池300的紧密结合。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1000,包括:控制元件、电池连接装置100以及供电模块。其中,电池连接装置100为上述实施例的电动车辆1000的电池连接装置100,供电模块与低压线50相连通以为低压线50供电,控制元件与供电模块相连通以控制低压线50的通断。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车辆1000,通过控制元件控制供电模块对低压线50的供电以及断电,进而驱使第一驱动件21与第二驱动件22结合或脱离,以使充电端子10的电连接部11、电池300所在的充电回路的高压线40相应带电或断电,不仅安全性高,而且便于电池300的更换维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4)

1.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有用于与电池连接的电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部和负载连接的高压线;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充电端子运动以控制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的导通和断开,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导通时所述电池、所述电连接部、所述高压线、所述负载形成充电回路;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充电端子上的第一驱动件;以及
设置在所述电池上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电磁感应吸合,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吸合时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导通,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电磁感应件,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电磁感应件产生磁力的低压线,以通过控制所述低压线的通断间接控制所述高压线的通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所述第二驱动件且使所述电连接部与所述电池断开;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适于与电动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充电端子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导向部上以使所述第一驱动件可滑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杆,所述充电端子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的邻近所述电池的一端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导向孔内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复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复位件连接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充电端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电磁感应件一一对应。
4.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元件;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的电池连接装置;以及
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低压线相连通以为其供电,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供电模块相连通以控制所述低压线的通断。
CN201510585280.1A 2015-09-15 2015-09-15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Active CN1051189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5280.1A CN105118952B (zh) 2015-09-15 2015-09-15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85280.1A CN105118952B (zh) 2015-09-15 2015-09-15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8952A CN105118952A (zh) 2015-12-02
CN105118952B true CN105118952B (zh) 2018-10-16

Family

ID=54666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5280.1A Active CN105118952B (zh) 2015-09-15 2015-09-15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89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6468B2 (ja) * 2018-08-24 2022-04-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床下構造
DE102019213450B3 (de) * 2019-09-04 2021-01-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modul und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76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02376918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将连接器连接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而提供电力的电池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77885U (zh) * 2013-05-02 2013-11-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配结构
CN205039198U (zh) * 2015-09-15 2016-02-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76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装置
CN102376918A (zh) * 2010-08-05 2012-03-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将连接器连接于电气设备的连接端子而提供电力的电池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8952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56608A1 (en) Vehicle connection device, ground contact unit, vehicle coup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ductively connecting a vehicle contact unit with a ground contact unit
CN105118952B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CN20962668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柜
CN109216641A (zh) 电池保护盖板组件、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
CN105098115B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柔性安装装置
CN104078923B (zh) 过欠压保护电路及照明装置
CN211126137U (zh) 一种接地装置
CN110571112A (zh) 一种煤矿用具有预防通风系统短路运行功能的控制装置
CN107226191B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充电系留线自动脱离装置
CN102723238B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5109426B (zh) 电动车辆
CN205039198U (zh) 电动车辆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CN206797689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飞行器充电系留线自动脱离装置
CN208723236U (zh) 插线板
CN103794331B (zh) 摆动式双保持电磁铁
CN205034054U (zh) 电动车辆
CN102923070A (zh) 电动汽车用高压配电系统
CN201717145U (zh) 直流电动机直流触头无弧接触器
CN112071673B (zh) 档位开关
CN208674525U (zh) 连接器、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9682244U (zh) 机械臂刹车阀和机械臂
CN113841213B (zh) 电磁操作装置
CN207800509U (zh) 接触器
CN207853049U (zh) 一种电源的输入及输出端口
CN203015246U (zh) 一种飞机泛光灯应急供电转换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