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7623A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7623A CN105117623A CN201510542546.4A CN201510542546A CN105117623A CN 105117623 A CN105117623 A CN 105117623A CN 201510542546 A CN201510542546 A CN 201510542546A CN 105117623 A CN105117623 A CN 1051176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unlocking operation
- dynamics
- control
- mobil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6—User authentication by graphic or iconic represent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包括: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安全性和趣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摸屏的解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越来越普遍地使用触摸屏作为显示器和用户输入设备,即在移动终端中使用触摸屏来提供用户与设备进行交互的界面。为了防止设备中的私人信息被泄露,一般均提供锁定功能。现在流行的移动终端屏幕解锁方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方案是使用密码进行锁屏,解锁屏幕时一般需要输入预设密码。密码解锁的方法形式有多种,除了输入预设的密码串进行解锁外,也发展衍生出一些图形化解锁的方法。第二类方案是非密码解锁,一般需要做简单的长摁或者划屏操作即可对屏幕实现解锁。
现有的解锁技术中,密码解锁可以有效的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每次解锁都需要输入密码,操作复杂,给用户带来了不便。非密码解锁操作虽然方便,但由于失去了密码的保护,用户的隐私又面临被他人窥看窃取的风险。因此,现有解锁方式不能对移动终端设备形成更好的保护,很容易被窥视、被模仿,对手机隐私信息造成威胁的,移动终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以期提升移动终端解锁安全性和趣味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解锁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结合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
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确定由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触控位置标识组成的触控顺序;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顺序与预设触控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用户的X次历史触控操作的X个历史触控力度设置x个触控力度范围,上述X和x均为正整数,上述x的值小于X。由于上述x个触控力度范围是根据用户的习惯性触控操作进行设置的,故而该触控力度范围设置过程更加符合用户的触控习惯,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识别用户解锁操作的准确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移除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解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
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结合本发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以期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等设置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设备,该移动终端安装的操作系统例如可以是安卓操作系统、iOS(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WindowsPhone(微软发布的移动操作系统)、塞班操作系统等等,此外,上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具体包括触摸屏和显示屏,触摸屏中例如可以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阵列,移动终端能够通过该压力传感器阵列获取其所受的压力数值(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触控力度),其中,上述压力传感器例如可以是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等。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来获取压力数值。
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01,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用户按压或触控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或Home键或其他唤醒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情况下,首先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同时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一锁屏界面,将调取的第一锁屏界面展示在显示屏幕上,并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该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可以包括点击解锁操作或滑动解锁操作。
S102,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时,所述M为正整数,上述移动终端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上述移动终端首先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其次,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再次,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最后,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预设触控力度顺序为F1→F1→F2→F2→F1→F1,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第一锁屏界面的6次点击解锁操作6组力度数据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力度(牛顿),示例如下:
[15:30:23,0.8]、[15:30:24,0.9]、[15:30:25,1.1]、
[15:30:26,1.2]、[15:30:27,1.0]、[15:30:29,0.8]
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力度0.8、0.9、1.1、1.2、1.0、0.8所属的力度范围(0.7,1.0]、(0.7,1.0]、(1.0,1.3]、(1.0,1.3](0.7,1.0]、(0.7,1.0]对应的力度范围标识分别为F1、F1、F2、F2、F1、F1;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上述力度范围标识形成的力度范围标识序列为(F1、F1、F2、F2、F1、F1),最后,移动终端确定的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为F1→F1→F2→F2→F1→F1,移动终端判断出该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序列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上述移动终端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举例来说,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10个滑动位置对应的10个滑动力度为(1.0、1.1、1.2、0.9、0.8、0.9、1.1、1.0、0.8、0.8)(单位牛顿N);确定平均滑动力度为0.96N,该平均滑动力度所属力度范围为[0.9,1.1]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0.9,1.1]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103,上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S104,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时,所述N为正整数,上述移动终端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具体方式为:上述移动终端首先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其次,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再次,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最后,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预设触控位置顺序为P1→P2→P3→P4→P5→P6,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6次触控解锁操作6组触控参数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位置(X轴坐标、Y轴坐标),示例如下:
[15:30:23,(x1,y1)]、[15:30:24,(x2,y2)]、[15:30:25,(x3,y3)]
[15:30:26,(x4,y4)]、[15:30:27,(x5,y5)]、[15:30:29,(x6,y6)]
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位置(x1,y1)、(x2,y2)、(x3,y3)、(x4,y4)、(x5,y5)、(x6,y6)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为P1、P2、P3、P4、P5、P6,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后的位置标识序列为[P1、P2、P3、P4、P5、P6],最后,移动终端确定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为P1→P2→P3→P4→P5→P6,移动终端判断出该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用户按压或触控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或Home键或其他唤醒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情况下,首先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同时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一锁屏界面,将调取的第一锁屏界面展示在显示屏幕上,并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
S202,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预先根据用户的X次历史触控操作的X个历史触控力度设置x个触控力度范围,上述X和x均为正整数,上述x的值小于X。
举例来说,如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100次历史触控操作的100个历史触控力度,其中,上述100个历史触控力度中有7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0.7,1.3](单位牛顿),2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1.3,2],1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0.2,0.7),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上述触控力度范围[0.7,1.3]为第一触控力度范围,上述触控力度范围(1.3,2]为第二触控力度范围,上述触控力度范围[0.2,0.7)为第三触控力度范围,如此,上述移动终端设置的第一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的习惯性触控动作,上述第二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有意识的加大力度的触控动作,上述第三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有意识的减少力度的触控操作,可见,上述触控力度范围的设置过程更加符合用户的触控习惯,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识别用户解锁操作的准确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S203,上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S204,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S205,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预设触控力度顺序为F1→F1→F2→F2→F1→F1(其中F1、F2为力度范围标识),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第一锁屏界面的6次点击解锁操作6组力度数据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力度(牛顿),示例如下:
[15:30:23,0.8]、[15:30:24,0.9]、[15:30:25,1.1]、
[15:30:26,1.2]、[15:30:27,1.0]、[15:30:29,0.8]
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力度0.8、0.9、1.1、1.2、1.0、0.8所属的力度范围(0.7,1.0]、(0.7,1.0]、(1.0,1.3]、(1.0,1.3](0.7,1.0]、(0.7,1.0]对应的力度范围标识分别为F1、F1、F2、F2、F1、F1;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上述力度范围标识形成的力度范围标识序列为(F1、F1、F2、F2、F1、F1),最后,移动终端确定的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为F1→F1→F2→F2→F1→F1,移动终端判断出该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序列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206,上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
S207,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
S208,上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
S209,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
S210,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预设触控位置顺序为P1→P2→P3→P4→P5→P6,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6次触控解锁操作6组触控参数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位置(X轴坐标、Y轴坐标),示例如下:
[15:30:23,(x1,y1)]、[15:30:24,(x2,y2)]、[15:30:25,(x3,y3)]
[15:30:26,(x4,y4)]、[15:30:27,(x5,y5)]、[15:30:29,(x6,y6)]
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位置(x1,y1)、(x2,y2)、(x3,y3)、(x4,y4)、(x5,y5)、(x6,y6)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为P1、P2、P3、P4、P5、P6,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后的位置标识序列为[P1、P2、P3、P4、P5、P6],最后,移动终端确定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为P1→P2→P3→P4→P5→P6,移动终端判断出该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用户按压或触控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或Home键或其他唤醒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情况下,首先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同时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一锁屏界面,将调取的第一锁屏界面展示在显示屏幕上,并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该第一触控解锁操作滑动解锁操作。
S302,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S303,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可以是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
S304,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锁屏界面例如可以是数字锁屏界面、图案锁屏界面以及门闩式滑动锁屏界面中的任意一种。
举例来说,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10个滑动位置对应的10个滑动力度为(1.0、1.1、1.2、0.9、0.8、0.9、1.1、1.0、0.8、0.8)(单位牛顿N);确定平均滑动力度为0.96N,该平均滑动力度所属力度范围为[0.9,1.1]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0.9,1.1]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305,上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
S306,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
S307,上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
S308,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
S309,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举例来说,假设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上述第二锁屏界面的6次触控解锁操作6组触控参数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位置(X轴坐标、Y轴坐标),示例如下:
[15:30:23,(x1,y1)]、[15:30:24,(x2,y2)]、[15:30:25,(x3,y3)]
[15:30:26,(x4,y4)]、[15:30:27,(x5,y5)]、[15:30:29,(x6,y6)]
且上述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位置(x1,y1)、(x2,y2)、(x3,y3)、(x4,y4)、(x5,y5)、(x6,y6)对应的位置标识分别为P1、P2、P3、P4、P5、P6,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后的位置标识序列为[P1、P2、P3、P4、P5、P6],最后,移动终端确定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为P1→P2→P3→P4→P5→P6。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用户按压或触控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或Home键或其他唤醒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情况下,首先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同时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一锁屏界面,将调取的第一锁屏界面展示在显示屏幕上,并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该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
S402,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预先根据用户的X次历史触控操作的X个历史触控力度设置x个触控力度范围,上述X和x均为正整数,上述x的值小于X。
举例来说,如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100次历史触控操作的100个历史触控力度,其中,上述100个历史触控力度中有7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0.7,1.3](单位牛顿),2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1.3,2],10个历史触控力度的数值属于[0.2,0.7),则移动终端可以确定上述触控力度范围[0.7,1.3]为第一触控力度范围,上述触控力度范围(1.3,2]为第二触控力度范围,上述触控力度范围[0.2,0.7)为第三触控力度范围,如此,上述移动终端设置的第一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的习惯性触控动作,上述第二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有意识的加大力度的触控动作,上述第三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用户有意识的减少力度的触控操作,可见,上述触控力度范围的设置过程更加符合用户的触控习惯,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识别用户解锁操作的准确性和提升用户体验。
S403,上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S404,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S405,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举例来说,假设上述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为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预设触控力度顺序为F1→F1→F2→F2→F1→F1(其中F1、F2为力度范围标识),移动终端获取的用户针对第一锁屏界面的6次点击解锁操作6组力度数据具体包括触控时间(时:分:秒)、和触控力度(牛顿),示例如下:
[15:30:23,0.8]、[15:30:24,0.9]、[15:30:25,1.1]、
[15:30:26,1.2]、[15:30:27,1.0]、[15:30:29,0.8]
移动终端获取的上述触控力度0.8、0.9、1.1、1.2、1.0、0.8所属的力度范围(0.7,1.0]、(0.7,1.0]、(1.0,1.3]、(1.0,1.3](0.7,1.0]、(0.7,1.0]对应的力度范围标识分别为F1、F1、F2、F2、F1、F1;按照时间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序上述力度范围标识形成的力度范围标识序列为(F1、F1、F2、F2、F1、F1),最后,移动终端确定的上述6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为F1→F1→F2→F2→F1→F1,移动终端判断出该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序列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406,上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
S407,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S408,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是否匹配的过程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提取所述滑动轨迹中的Y个特征位置的位置坐标,并对应提取预设滑动轨迹中的Z个位置坐标进行比对,若判断出该Y个特征位置的位置坐标中的每一个位置坐标均与上述Z个位置坐标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坐标相匹配,则可以确定上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解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用户按压或触控移动终端的电源键或Home键或其他唤醒屏幕的物理按键的情况下,首先将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由息屏状态切换为亮屏状态,同时调取预先存储的第一锁屏界面,将调取的第一锁屏界面展示在显示屏幕上,并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其中,该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
S502,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S503,上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S504,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第二锁屏界面例如可以是数字锁屏界面、图案锁屏界面以及门闩式滑动锁屏界面中的任意一种。
举例来说,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10个滑动位置对应的10个滑动力度为(1.0、1.1、1.2、0.9、0.8、0.9、1.1、1.0、0.8、0.8)(单位牛顿N);确定平均滑动力度为0.96N,该平均滑动力度所属力度范围为[0.9,1.1]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0.9,1.1]相匹配,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S505,上述移动终端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其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
S506,上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S507,上述移动终端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是否匹配的过程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提取所述滑动轨迹中的Y个特征位置的位置坐标,并对应提取预设滑动轨迹中的Z个位置坐标进行比对,若判断出该Y个特征位置的位置坐标中的每一个位置坐标均与上述Z个位置坐标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坐标相匹配,则可以确定上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移动终端具体包括第一检测单元601、第一判断单元602、移除单元603、显示单元604、第二检测单元605、第二判断单元606、解锁单元607,其中:
上述第一检测单元601,用于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上述第一判断单元602,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移除单元60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
上述显示单元604,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上述第二检测单元605,用于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上述第二判断单元606,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上述解锁单元607,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时,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时,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时,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例如CPU,至少一个接收器703,至少一个存储器704,至少一个发送器7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02。其中,通信总线7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的接收器703和发送器705可以是有线发送端口,也可以为无线设备,例如包括天线装置,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70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70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存储器704中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且处理器701用于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时,所述M为正整数,上述处理器701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具体方式为: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时,上述处理器701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为: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上述处理器701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具体方式为: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时,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具体方式为: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可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解锁操作,其次,移动终端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一锁屏界面,并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再次,检测用户针对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最后,在判断出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可见,上述移动终端的双锁屏界面中,需要用户输入正确的力度数据解锁第一锁屏界面,再输入正确的解锁参数解锁第二锁屏界面,如此,有利于提升移动终端解锁的安全性和趣味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在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
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包括: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针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的第一锁屏界面的第一触控解锁操作;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移除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一锁屏界面;
显示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上展示第二锁屏界面;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户针对所述第二锁屏界面的第二触控解锁操作;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解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移除所述第二锁屏界面,解除锁屏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解锁操作包括M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M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M个力度数据中的M个触控力度和M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M个触控力度所属的M个触控力度范围对应的M个力度范围标识;
根据所述M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M个力度范围标识以形成力度范围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力度范围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M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力度序列;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力度序列与预设触控力度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上的M个滑动位置对应的M个滑动力度,所述M为正整数;
确定所述M个滑动力度的平均滑动力度;
在判断出所述平均滑动力度所属的力度范围与预设滑动力度范围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解锁操作的力度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N次点击解锁操作,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N次点击解锁操作输入的N个触控位置和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触控时间,以及获取所述N个触控位置对应的N个位置标识;
根据所述N个触控时间的预设顺序排序所述N个位置标识以形成位置标识序列;
确定所述位置标识序列所表现的顺序为所述N次触控解锁操作的触控位置顺序;
在判断出所述触控位置顺序与预设触控位置顺序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包括滑动解锁操作,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滑动解锁操作输入的滑动轨迹;
在判断出所述滑动轨迹与预设滑动轨迹相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触控解锁操作的解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2546.4A CN105117623A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PCT/CN2016/080349 WO2017032010A1 (zh) | 2015-08-27 | 2016-04-27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42546.4A CN105117623A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7623A true CN105117623A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6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42546.4A Pending CN105117623A (zh) | 2015-08-27 | 2015-08-27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7623A (zh) |
WO (1) | WO2017032010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9654A (zh) * | 2015-12-29 | 2016-05-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及系统 |
CN106126999A (zh) * | 2016-06-15 | 2016-11-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识别访客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WO2017032010A1 (zh) * | 2015-08-27 | 2017-03-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648316A (zh) * | 2016-12-13 | 2017-05-1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及终端 |
CN106815500A (zh) * | 2017-01-20 | 2017-06-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8475168A (zh) * | 2015-12-17 | 2018-08-31 |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 增强的锁定屏幕安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61471A1 (zh) * | 2017-09-30 | 2019-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密码校验方法、密码设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13535049A (zh) * | 2018-05-17 | 2021-10-22 |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同步验证指纹信息的屏幕解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CN109063455B (zh) * | 2018-07-24 | 2020-04-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解锁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485629B (zh) * | 2021-07-09 | 2023-07-14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触控事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0109A (zh) * | 2013-09-16 | 2013-12-11 | 王恩惠 | 一种触摸屏解锁方法及系统 |
CN103513882A (zh) * | 2013-05-31 | 2014-01-1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触控设备 |
CN104077075A (zh) * | 2014-05-05 | 2014-10-01 | 苏州天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切换移动终端解锁界面查询天气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4598147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屏幕解锁系统及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44046A1 (en) * | 2011-09-23 | 2013-03-28 | Barnesandnoble.Com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ck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
TWI475435B (zh) * | 2012-07-09 | 2015-03-01 | Wistron Corp | 壓力感應觸控方法及其觸控顯示裝置 |
CN103870181B (zh) * | 2012-12-14 | 2017-08-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设备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手持设备 |
CN103577106A (zh) * | 2013-10-28 | 2014-02-12 |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触控屏解锁方法和装置 |
CN104679420A (zh) * | 2013-11-30 | 2015-06-03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屏幕解锁方法与系统 |
CN105117623A (zh) * | 2015-08-27 | 2015-12-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
2015
- 2015-08-27 CN CN201510542546.4A patent/CN105117623A/zh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4-27 WO PCT/CN2016/080349 patent/WO201703201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13882A (zh) * | 2013-05-31 | 2014-01-1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触控设备 |
CN103440109A (zh) * | 2013-09-16 | 2013-12-11 | 王恩惠 | 一种触摸屏解锁方法及系统 |
CN104598147A (zh) * | 2013-10-31 | 2015-05-06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屏幕解锁系统及其方法 |
CN104077075A (zh) * | 2014-05-05 | 2014-10-01 | 苏州天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切换移动终端解锁界面查询天气的方法及其系统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32010A1 (zh) * | 2015-08-27 | 2017-03-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475168A (zh) * | 2015-12-17 | 2018-08-31 |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 增强的锁定屏幕安全 |
CN105589654A (zh) * | 2015-12-29 | 2016-05-18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及系统 |
CN105589654B (zh) * | 2015-12-29 | 2019-07-09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移动终端解锁方法及系统 |
CN106126999A (zh) * | 2016-06-15 | 2016-11-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识别访客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126999B (zh) * | 2016-06-15 | 2019-05-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识别访客的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648316A (zh) * | 2016-12-13 | 2017-05-1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解锁方法及终端 |
CN106815500A (zh) * | 2017-01-20 | 2017-06-0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32010A1 (zh) | 2017-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7623A (zh)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160218B (zh) | 一种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20150042591A1 (en) | Method and Wireless Handheld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Handheld Mode | |
CN104281346A (zh) | 检测手指在无触摸屏幕附近存在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4978132A (zh) |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681562B (zh) | 触控力度获取方法、触控压力校准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518580A (zh) | 用于检测靠近或接触触控面板的目标的相对运动状态的触控通信装置及其相关运动检测方法 | |
CN105095735B (zh) | 一种图案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3019579A (zh) | 解除屏幕锁定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 |
CN105045518A (zh) | 一种图片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3118201A (zh) | 一种触摸屏解锁系统及方法 | |
CN105159589A (zh) | 一种图案解锁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4007890A (zh) | 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4598786A (zh) | 一种密码输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5005443A (zh) | 一种应用开启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159528A (zh) | 一种图片内容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677081B (zh) | 一种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5718775A (zh) |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700749B (zh) | 一种触控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6778195A (zh) | 智能穿戴装置及其解锁方法 | |
CN106909272B (zh) |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600514B (zh) | 解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06407847A (zh) | 一种解锁方法及装置 | |
CN104881222A (zh) | 一种人机交互方法及装置 | |
CN105631297A (zh) | 一种多用户解锁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