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7627A -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7627A
CN105107627A CN201510609058.0A CN201510609058A CN105107627A CN 105107627 A CN105107627 A CN 105107627A CN 201510609058 A CN201510609058 A CN 201510609058A CN 105107627 A CN105107627 A CN 105107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flue gas
sulfur trioxide
transfer pipeline
regulat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90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孝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ELLCO ENERG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ELLCO ENERG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ELLCO ENERG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ELLCO ENERG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905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7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7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7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用于与电除尘器的入口烟道连接。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三氧化硫源、氨源、三氧化硫输送管路和氨气输送管路;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入口与三氧化硫源连接,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入口烟道连接;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与氨源连接,氨气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入口烟道连接,并且氨气输送管路将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电除尘器中。本发明通过加入SO3和NH3调质,一方面,使细小粉尘颗粒凝并,减少二次扬尘,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烟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降低粉尘比电阻,有效控制反电晕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电除尘效率。

Description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防止粉尘排入大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
目前,电除尘器提效的主流技术包括:高频电源技术、电袋复合技术、旋转电极技术、低温省煤器技术(其中,低温省煤器技术对烟风道及烟囱存在很大的腐蚀风险,大幅增加了系统风阻)。
这几种电除尘器提效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投资成本高、运行成本高,不能从本质上改变烟尘特性以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需长时间停机安装维护,除尘效果相对较差很难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用于与电除尘器的入口烟道连接,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三氧化硫源、氨源、三氧化硫输送管路和氨气输送管路;
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入口与所述三氧化硫源连接,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连接;
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源连接,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连接,并且所述氨气输送管路将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所述电除尘器中;
其中,在单位体积的烟气中,氨气的喷射浓度为1-10ppm,三氧化硫的喷射浓度为10-30ppm。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三氧化硫喷枪,所述三氧化硫喷枪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连接,用于将三氧化硫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氨喷枪,所述氨喷枪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连接,用于将氨气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硫磺储罐、硫磺泵和集成箱;
所述集成箱包括燃烧室和催化室,所述硫磺泵与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硫磺泵用于将所述硫磺储罐中的硫磺输送至所述燃烧室中,硫磺在所述燃烧室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所述催化室中转化成三氧化硫,所述催化室的出口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箱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鼓风机、第一空气管和加热器,所述鼓风机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管输送至所述加热器中,所述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厂区氨源输送管道和第二空气管;
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的入口与电厂氨源连接,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空气管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空气管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加热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第一气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设置在硫磺泵与燃烧室之间,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来控制硫磺的进给量。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上的第二气动调节阀,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在火电厂中,锅炉产生的烟气通过入口烟道进入电除尘器中,经电除尘器除尘之后排入大气中。本发明中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两重调质:
第一重调质:即SO3调质,向入口烟道内精确喷入微量SO3调质剂,SO3调质剂与烟气中的H2O分子结合形成H2SO4分子,H2SO4分子借助飞灰表面毛细孔的孔壁场力、静电力等作用,吸附并凝结在这些毛细孔内,继而扩展到飞灰表面,形成液膜;飞灰表层所含的可溶金属离子将溶于液膜中,在电除尘器中的电场力的作用下,溶于膜中的离子以膜为媒介,快速迁移,传递电荷,可提高粉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以提高除尘效率。
第二重调质:即NH3调质,在第一重SO3调质的基础上,经精确计量,向入口烟道中喷入微量NH3蒸气,NH3分子与部分H2SO4分子化合生成NH4HSO4,氨及其化合物能提高电场内空间电荷和击穿电压,增强运行电压,消除反电晕现象;此外利用粉尘凝并作用,可以减小二次扬尘,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电除尘器效率的效果。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通过加入SO3和NH3调质,一方面,使细小粉尘颗粒凝并,减少二次扬尘,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烟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降低粉尘比电阻,有效控制反电晕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电除尘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从物理和化学特性上改善了粉尘特性,占地面积小,系统设备安装需要机组停机时间为10日以内。此外,氨气和三氧化硫的喷射量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在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中,在单位体积的烟气中,氨气的喷射量为1-10ppm,三氧化硫的喷射量为10-30ppm,可将电除尘效率提高到99.96%以上,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在15毫克/立方米以下,电除尘器设计、运行参数优良的可达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甚至达到5毫克/立方米左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重烟气调质前后粉尘比电阻对比曲线图(图中弯曲的虚线表示调质前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弯曲的实线表示调质后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
附图标记:
1-电除尘器;2-入口烟道;
3-三氧化硫输送管路;4-氨气输送管路;
5-硫磺储罐;6-硫磺泵;
7-燃烧室;8-催化室;
9-鼓风机;10-第一空气管;
11-加热器;12-第一气动调节阀;
13-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4-第二空气管;
15-第二气动调节阀;16-空气过滤器;
A-调质前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B-调质后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
C-第一直线;D-第二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电除尘器可以是静电除尘器、也可以是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复合形成的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用于与电除尘器1的入口烟道2连接,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三氧化硫源、氨源、三氧化硫输送管路3和氨气输送管路4;三氧化硫源和氨源可以是各种能够提供三氧化硫和氨气的来源;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3的入口与所述三氧化硫源连接,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3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2连接;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的入口与所述氨源连接,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2连接,并且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将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所述电除尘器1中;其中,在单位体积的烟气中,氨气的喷射浓度为1-10ppm,三氧化硫的喷射浓度为10-30ppm。
在火电厂中,锅炉产生的烟气通过入口烟道2进入电除尘器1中,经电除尘器1除尘之后排入大气中。本发明中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两重调质:
第一重调质:即SO3调质,向入口烟道2内精确喷入微量SO3调质剂,SO3调质剂与烟气中的H2O分子结合形成H2SO4分子,H2SO4分子借助飞灰表面毛细孔的孔壁场力、静电力等作用,吸附并凝结在这些毛细孔内,继而扩展到飞灰表面,形成液膜;飞灰表层所含的可溶金属离子将溶于液膜中,在电除尘器1中的电场力的作用下,溶于膜中的离子以膜为媒介,快速迁移,传递电荷,可提高粉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以提高除尘效率。
第二重调质:即NH3调质,在第一重SO3调质的基础上,经精确计量,向入口烟道2中喷入微量NH3蒸气,NH3分子与部分H2SO4分子化合生成NH4HSO4,氨及其化合物能提高电场内空间电荷和击穿电压,增强运行电压,消除反电晕现象;此外利用粉尘凝并作用,可以减小二次扬尘,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电除尘器1效率的效果。
影响电除尘器1的除尘效率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两个:⑴粉尘的比电阻,其中,粉尘的比电阻越高,电除尘器1的除尘效率越低;⑵粉尘的粒径,其中,粉尘的粒径越小,电除尘器1的效率越低。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通过加入SO3和NH3调质,一方面,使细小粉尘颗粒凝并,减少二次扬尘,提高电除尘器1的除尘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烟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降低粉尘比电阻,有效控制反电晕现象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提高电除尘效率。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从物理和化学特性上改善了粉尘特性,占地面积小,系统设备安装需要机组停机时间为10日以内。此外,氨气和三氧化硫的喷射量直接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在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中,在单位体积的烟气中,氨气的喷射量为1-10ppm,三氧化硫的喷射量为10-30ppm,可将电除尘效率提高到99.96%以上,电除尘器1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在15毫克/立方米以下,电除尘器1设计、运行参数优良的可达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甚至达到5毫克/立方米左右。
图2是双重烟气调质前后粉尘比电阻对比曲线图(图中弯曲的虚线表示调质前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弯曲的实线表示调质后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电除尘器入口烟道2内的延期的温度一般为150°左右,如图2所示,第一直线C与第二直线D之间的区域为理想的粉尘比电阻范围,观察图2可知,调质前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A高于调质后的粉尘的比电阻曲线B,由此可见,相对于调质前的比电阻,微量的SO3和NH3调质后粉尘的比电阻下降约两个数量级,至电除尘器1除尘的理想的粉尘比电阻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三氧化硫喷枪,所述三氧化硫喷枪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3连接,用于将三氧化硫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2中。三氧化硫喷枪位置位于电除尘器1入口前,通过合理布置三氧化硫喷枪,以达到三氧化硫与烟气中的粉尘充分混合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喷枪来将三氧化硫喷射至入口烟道2中,喷射的三氧化硫为近分子状态,三氧化硫与烟气中的水分子结合形成的硫酸分子,可提高粉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提高除尘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氨喷枪,所述氨喷枪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连接,用于将氨气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2中。氨喷枪位置位于电除尘器1入口前,通过合理布置氨喷枪,以达到氨与烟气中的粉尘充分混合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喷枪来将氨气喷射至入口烟道2中,喷射的氨气为近分子状态,氨气与硫酸分子化合生成的硫酸氢铵能够起到凝并作用,提高除尘效率。
每台锅炉根据烟气量和烟道尺寸,需要设计配置若干三氧化硫喷枪和氨喷枪。三氧化硫喷枪和氨喷枪安装在空气预热器下游,电除尘器1入口之前,竖直或者水平烟道上,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硫磺储罐5、硫磺泵6和集成箱;所述集成箱包括燃烧室7和催化室8,所述硫磺泵6与所述燃烧室7连接,所述硫磺泵6用于将所述硫磺储罐5中的硫磺输送至所述燃烧室7中,硫磺在所述燃烧室7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所述催化室8中转化成三氧化硫,所述催化室8的出口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3的入口连接。
集成箱是用于生成SO3的设备。硫磺到SO3需要两步转化:第一步硫磺燃烧生成SO2;第二步是SO2催化氧化生成SO3。这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硫磺完全燃烧全部转化为SO2,采用优质的催化剂(例如V2O5),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使SO2几乎全部转化为SO3,该系统的正常转化率为97%以上。
硫磺储罐5用于将固态硫磺熔化并储存,固态硫磺熔化成液态硫磺后经硫磺泵6输送至燃烧室7中,液态硫磺在燃烧室7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经过催化室8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经由三氧化硫喷枪均匀的喷入烟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集成箱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鼓风机9、第一空气管10和加热器11,所述鼓风机9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管10输送至所述加热器11中,所述加热器11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11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7的入口连接。加热器11可以为电加热器。本实施例利用加热器11将鼓风机9提供的空气加热至系统要求温度,热空气进入燃烧室7中,与硫磺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利用蒸汽使固态硫磺在硫磺储罐5中熔化并对液态硫磺进行保温,使之保持在最佳输送状态,防止硫磺凝固。
优选地,集成箱还包括空气过滤器16,所述空气过滤器16设置与所述鼓风机9之前,并与所述鼓风机9连接,空气过滤器16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以得到洁净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杂质对整个双重烟气调质系统造成损害。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3和第二空气管14;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3的入口与电厂氨源连接,电厂氨源可以是纯净的氨蒸气,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3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空气管14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9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空气管14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4的入口连接。本实施例利用空气或者其它惰性气体(例如氮气)对氨蒸气进行稀释,使得在氨气的体积浓度低于5%,一般氨气的体积浓度为3%左右。本发明采用电厂氨源提供氨气,电厂氨源经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3流入氨气输送管路4,第二空气管14中的空气也流入氨气输送管路4中,在氨气输送管路4中氨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本发明直接采用电厂提供的氨源,与采用其他原料(例如尿素)提供氨气相比,本发明喷入除尘器进口烟道内的氨气纯净,不会堵塞管道,并且能够精确控制氨气的剂量。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鼓风机9和所述加热器1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鼓风机9和所述加热器11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第一气动调节阀12,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设置在硫磺泵与燃烧室之间,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12来控制硫磺的进给量。根据锅炉机组负荷与喷射曲线,通过第一气动调节阀12实现硫磺进给量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13上的第二气动调节阀15,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15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15的开闭。
进一步地,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该触摸屏可以设置参数,状态监控、系统操作等。
烟气调制系统的通讯系统是由3台交换机构成的冗余以太网。这里将灰控室的交换机设置为冗余管理机,交换机之间由光纤连接构成环网,可在任意一条光纤故障时,保持系统正常通讯。
烟气调质系统的控制系统是由2台基于工业以太网通讯PLC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上位机用于构成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集成箱PLC和硫磺储罐PLC的控制主要由触摸屏来控制,该触摸屏可以设置参数,状态监控、系统操作等。
减温减压站PLC控制系统,对3台调节阀、2台水泵的控制,以及温度和压力的监测,为了更好的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增加以太网通讯控制模块将减温减压系统接入以太网。
本发明中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采用免维护设计,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稳定,控制部分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度高,传输速度快,控制精确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主要包括硫磺储罐撬装组件、集成箱、喷枪组件和减温减压撬装组件等。
硫磺储罐撬装组件的作用是固态硫磺的熔化、液态硫磺的储存和液态硫磺的泵送,出口通过蒸汽伴热管道连接至集成箱。
喷枪组件分为三氧化硫喷枪和氨喷枪,布置在电除尘器前端的入口烟道内,实现调质剂均匀分布,充分与烟气混合的作用。
集成箱的作用是根据机组负荷变化精确控制液态硫磺和氨蒸气的剂量,液态硫磺在系统集成箱燃烧室内燃烧生成SO2,在催化室催化氧化生成SO3,通过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经三氧化硫喷枪喷入电除尘器前端的入口烟道内,经精确计量的NH3蒸气与空气混合为体积浓度在3%左右的调质剂,通过氨气输送管路经NH3喷枪喷入电除尘器前端的入口烟道内。
减温减压撬装组件为PLC自动控制组件,提供稳定的熔硫、保温蒸汽,供硫磺罐及伴热系统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能够提高烟尘荷电和电场力的效果,降低粉尘比电阻,有效控制反电晕现象的产生,使细小粉尘颗粒凝并,减少二次扬尘,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保证电除尘器出口粉尘排放浓度在15mg/Nm3以下。
工程实例:
以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机组#1、#2电除尘双重烟气调质改造工程为例。
#1、#2机组电除尘器1由2台卧式干型双室五电场电除尘器1组成,设计比集尘面积(即集尘面积与烟气量的比值)为100.23m2/m3/sec,改造前电除尘出口实际烟尘排放浓度为80mg/Nm3左右。分别对#1、#2机组脱硫出口(烟囱入口)烟尘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验收,验收结果#1机组平均为16.3mg/Nm3、#2机组平均为17.3mg/Nm3,完全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的20mg/Nm3的排放要求,通过验收。
对该电厂进行1号炉改造后电除尘器1效率测试,A侧电除尘器1除尘效率为99.96%,B侧电除尘器1除尘效率为99.97%;其中A侧电除尘器1出口折算烟尘排放浓度为14.5mg/Nm3,B侧电除尘器1出口折算烟尘排放浓度为14.0mg/Nm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用于与电除尘器的入口烟道连接,所述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包括三氧化硫源、氨源、三氧化硫输送管路和氨气输送管路;
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入口与所述三氧化硫源连接,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连接;
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与所述氨源连接,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出口用于与所述入口烟道连接,并且所述氨气输送管路将氨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至所述电除尘器中;
其中,在单位体积的烟气中,氨气的喷射量为1-10ppm,三氧化硫的喷射量为10-3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氧化硫喷枪,所述三氧化硫喷枪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连接,用于将三氧化硫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氨喷枪,所述氨喷枪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连接,用于将氨气喷射至所述入口烟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硫磺储罐、硫磺泵和集成箱;
所述集成箱包括燃烧室和催化室,所述硫磺泵与所述燃烧室连接,所述硫磺泵用于将所述硫磺储罐中的硫磺输送至所述燃烧室中,硫磺在所述燃烧室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所述催化室中转化成三氧化硫,所述催化室的出口与所述三氧化硫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箱还包括依次连接的鼓风机、第一空气管和加热器,所述鼓风机将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空气管输送至所述加热器中,所述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燃烧室的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厂区氨源输送管道和第二空气管;
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的入口与电厂氨源连接,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二空气管的入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空气管的出口与所述氨气输送管路的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加热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的第一气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设置在硫磺泵与燃烧室之间,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动调节阀来控制硫磺的进给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厂区氨源输送管道上的第二气动调节阀,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二气动调节阀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重烟气调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CN201510609058.0A 2015-09-22 2015-09-22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Pending CN105107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9058.0A CN105107627A (zh) 2015-09-22 2015-09-22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9058.0A CN105107627A (zh) 2015-09-22 2015-09-22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7627A true CN105107627A (zh) 2015-12-02

Family

ID=5465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9058.0A Pending CN105107627A (zh) 2015-09-22 2015-09-22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76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4088A (zh) * 2017-01-23 2017-07-04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尺度、多场协同、多相耦合的pm2.5去除工艺
CN107096640A (zh) * 2017-06-19 2017-08-29 浙江中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08187910A (zh) * 2017-12-20 2018-06-2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除尘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1373A (en) * 1977-10-24 1979-05-17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Gas tempering method for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JP2003126648A (ja) * 2001-10-22 2003-05-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燃焼排ガス中へのアンモニア注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3598934U (zh) * 2013-11-27 2014-05-21 浙江蓝天求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N204933690U (zh) * 2015-09-22 2016-01-06 北京威尔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61373A (en) * 1977-10-24 1979-05-17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Gas tempering method for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JP2003126648A (ja) * 2001-10-22 2003-05-0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燃焼排ガス中へのアンモニア注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3598934U (zh) * 2013-11-27 2014-05-21 浙江蓝天求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N204933690U (zh) * 2015-09-22 2016-01-06 北京威尔普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4088A (zh) * 2017-01-23 2017-07-04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尺度、多场协同、多相耦合的pm2.5去除工艺
CN107096640A (zh) * 2017-06-19 2017-08-29 浙江中泰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08187910A (zh) * 2017-12-20 2018-06-2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除尘的方法
CN108187910B (zh) * 2017-12-20 2020-05-19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烟气除尘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3109B2 (en) Slurry control system
CN103084064B (zh) 一种用于提高电厂scr脱硝装置运行能力的系统和方法
CN103697487B (zh)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US2021028563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boiler effectiveness
CN106621804A (zh) 一种烟气喷氨混合装置及scr烟气脱硝系统
CN105561776A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3480272A (zh) 一种玻璃窑炉烟气除尘脱硝脱硫工艺及装置
CN105107627A (zh)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N104548932A (zh) 烟温协调型宽负荷脱硝系统
CN102596371A (zh) 汞除去装置以及汞除去方法
CN204933690U (zh)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N106582286B (zh) 一种烟气净化装置与方法
CN204017646U (zh) 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专用设备
CN102225365B (zh) 一种三氧化硫烟气调质系统及方法
CN104769384A (zh) 用于改装燃烧器前部并将第二燃料注入通用炉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342454B (zh) 一种旋流喷淋组合脱硫装置
CN108602012A (zh) 从气流中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CN106179739A (zh) 除尘装置及烟气除尘方法
CN105526577A (zh) 可稳定调控的低低温省煤器系统
CN105299674B (zh) 一种多功能烟气节能减排系统
CN214437948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的脱硝脱硫处理系统
CN112657334B (zh) 脱硝余热锅炉
CN210814644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脱硝脱硫除尘系统
CN203886397U (zh) 静电增湿调质复合脱硫净化装置
CN104138711B (zh) 一种陶瓷窑炉烟气半干法—干法除氟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