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3797A -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797A
CN105103797A CN201510488649.7A CN201510488649A CN105103797A CN 105103797 A CN105103797 A CN 105103797A CN 201510488649 A CN201510488649 A CN 201510488649A CN 105103797 A CN105103797 A CN 105103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column
framework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886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3797B (zh
Inventor
张浩杰
季燎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tr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浩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浩杰 filed Critical 张浩杰
Priority to CN2015104886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3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03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3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7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 Crushing And Pulveriza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支撑装置、刮板装置、传送带装置、滚轮装置及粉碎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支撑台、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固定板、第一支架及第一横杆,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粉碎齿、第三滚轮及第二粉碎齿,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斜杆、刮板及第二斜杆,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转轮及传送带,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圆轮、凸块、竖杆及水平杆,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支架的一端与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本发明能够对秸秆等农业物进行充分的粉碎,减少垃圾的产生及焚烧秸秆。

Description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是以一种用来粉碎秸秆、苞叶、杂草等物,并把切碎物抛落地面还田的装置,传统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粉碎机的离地高度不容易控制,容易造成粉碎刀片打土的状况,进而对装置造成损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所述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侧的刮板装置、位于所述刮板装置左侧的传送带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上方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右侧的粉碎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横杆,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右侧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一滚轮、位于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一粉碎齿、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部的第三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第二粉碎齿,所述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一斜杆、位于下方的刮板及位于所述刮板下方的第二斜杆,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位于所述垫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上方的转轮及设置于所述转轮上的传送带,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圆轮、设置于所述圆轮上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竖杆及位于所述竖杆下方的水平杆,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矩形槽,所述圆轮呈圆柱体,所述圆轮收容于所述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架轴转连接,所述凸块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圆轮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支撑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另一端竖直向上。
所述第二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斜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垫块呈长方体,所述的垫块水平放置,所述垫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水平板呈水平状,所述水平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的右端与所述上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秸秆等农业物进行充分的粉碎,粉碎效果好且快速,同时能够将粉碎后的秸秆充分的撒在田地里,减少垃圾的产生及焚烧秸秆,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左侧的刮板装置3、位于所述刮板装置3左侧的传送带装置4、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4上方的滚轮装置5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5右侧的粉碎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柱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右侧的支撑台22、位于所述支撑台22上方的第二支撑柱23、位于所述支撑台22下方的第三支撑柱2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23上方的固定板25、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21左侧的第一支架26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6下方的第一横杆27。所述第一支撑柱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2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22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支撑台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22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柱2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2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23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台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23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25呈长方体,所述固定板25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柱24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柱24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24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6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6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横杆2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27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7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粉碎装置6包括第一框体61、位于所述第一框体61右侧第二框体6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61左侧的第三框体66、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2内部的第一滚轮63、位于第一框体61内部的第二滚轮64、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64上的第一粉碎齿65、位于所述第三框体66内部的第三滚轮67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67上的第二粉碎齿68。所述第一框体6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6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21、固定板25及第一支架2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6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框体62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二框体62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6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体66呈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所述第三框体66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63设有若干个且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滚轮6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63可以使得秸秆向左侧移动。所述第二滚轮64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滚轮64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64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61内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齿65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滚轮64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粉碎齿65与所述第二滚轮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67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67可以在所述第三框体66内旋转。所述第二粉碎齿68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滚轮67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粉碎齿68与所述第三滚轮67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刮板装置5包括第二支架3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31左侧的第一斜杆32、位于下方的刮板33及位于所述刮板33下方的第二斜杆34。所述第二支架31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斜杆32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架31与所述第一斜杆3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33呈水平状,所述刮板3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刮板33的左端呈三角形。所述第二斜杆34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34的上端与所述刮板3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3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传送带装置4包括垫块41、位于所述垫块41上方的第一支撑杆4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2右侧的第二支撑杆4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3右侧的第三支撑杆44、位于上方的转轮45及设置于所述转轮45上的传送带46。所述垫块41呈长方体,所述的垫块41水平放置,所述垫块4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4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42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一凹槽42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支撑杆43呈竖直状,所述的第二支撑杆43的下端与所述垫块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3的上端顶靠在所述传送带46上。所述第三支撑杆44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44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14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4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441。所述转轮45呈圆柱体,所述转轮4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于左侧的转轮45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421中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42轴转连接,位于右侧的转轮45收容于第二凹槽441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4轴转连接。所述传送带46包覆在所述转轮45的表面上。
如图1所示,所述滚轮装置5包括第三支架51、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上的圆轮52、设置于所述圆轮52上的凸块53、位于所述第三支架51下方的竖杆54及位于所述竖杆54下方的水平杆55。所述第三支架5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6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三支架51上设有矩形槽511。所述圆轮52呈圆柱体,所述圆轮52收容于所述矩形槽511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架5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圆轮52可以在所述矩形槽511中旋转。所述凸块53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圆轮52的表面上。所述竖杆5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竖杆54呈长方体,所述竖杆54竖直放置,所述竖杆54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架51固定连接,所述竖杆54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5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55呈水平状,所述水平板55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55的右端与所述上框体6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使用时,首先将秸秆通过第一框体62放入到第一框体62内部,然后在第一滚轮63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进而被所述第二滚轮64上的第一粉碎齿65粉碎,然后进入到第三框体66,并经过第三滚轮67上的第二粉碎齿68的粉碎后排出,落在传送带46上,然后在传送带46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然后经过圆轮52的凸块53的分散作用洒在底面上,秸秆在处理之前也可以放置在支撑台22上,从而方便拿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左侧的刮板装置、位于所述刮板装置左侧的传送带装置、位于所述传送带装置上方的滚轮装置及位于所述滚轮装置右侧的粉碎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右侧的支撑台、位于所述支撑台上方的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台下方的第三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上方的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左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下方的第一横杆,所述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右侧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左侧的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第一滚轮、位于第一框体内部的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第一粉碎齿、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部的第三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滚轮上的第二粉碎齿,所述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左侧的第一斜杆、位于下方的刮板及位于所述刮板下方的第二斜杆,所述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位于所述垫块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上方的转轮及设置于所述转轮上的传送带,所述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圆轮、设置于所述圆轮上的凸块、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竖杆及位于所述竖杆下方的水平杆,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三支架上设有矩形槽,所述圆轮呈圆柱体,所述圆轮收容于所述矩形槽中且与所述第三支架轴转连接,所述凸块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圆轮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柱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横截面呈L型,所述支撑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另一端竖直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上,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斜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呈长方体,所述的垫块水平放置,所述垫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垫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板呈水平状,所述水平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的右端与所述上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CN201510488649.7A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3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8649.7A CN105103797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88649.7A CN105103797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797A true CN105103797A (zh) 2015-12-02
CN105103797B CN105103797B (zh) 2017-01-25

Family

ID=54652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8864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3797B (zh) 2015-08-11 2015-08-11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0379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457A (zh) * 2015-12-21 2016-03-23 乙福林 秸茬造粒还田装置
CN108816377A (zh) * 2018-06-12 2018-11-16 许美凤 一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108865280A (zh) * 2018-07-17 2018-11-23 邢箫 一种农作物秸秆汽化炉
CN109005930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张振洋 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2222A1 (de) * 2011-06-10 2012-12-12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Konditioniereinrichtung
CN203072397U (zh) * 2012-09-13 2013-07-24 李家辰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482388U (zh) * 2015-03-18 2015-07-22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498809U (zh) * 2015-03-29 2015-07-29 佳木斯大学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860146U (zh) * 2015-08-11 2015-12-16 张浩杰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32222A1 (de) * 2011-06-10 2012-12-12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Konditioniereinrichtung
CN203072397U (zh) * 2012-09-13 2013-07-24 李家辰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482388U (zh) * 2015-03-18 2015-07-22 黑龙江红兴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498809U (zh) * 2015-03-29 2015-07-29 佳木斯大学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204860146U (zh) * 2015-08-11 2015-12-16 张浩杰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9457A (zh) * 2015-12-21 2016-03-23 乙福林 秸茬造粒还田装置
CN108816377A (zh) * 2018-06-12 2018-11-16 许美凤 一种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108865280A (zh) * 2018-07-17 2018-11-23 邢箫 一种农作物秸秆汽化炉
CN108865280B (zh) * 2018-07-17 2020-12-08 宣城市华科陶粒有限公司 一种农作物秸秆汽化炉
CN109005930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张振洋 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109005930B (zh) * 2018-09-10 2020-07-31 铜陵市兆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797B (zh)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3797A (zh)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US200201124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knocking down and crushing farm crop residue
CN204860146U (zh)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
CN105344444A (zh) 一种玉米苞叶切碎装置
CN205128145U (zh) 一种碎土机
AU2009101202A4 (en) Improved turf cultivator
CN208128782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旋耕机
RU141995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CN205030066U (zh) 一种小型玉米行间施肥装置
RU141994U1 (ru)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RU150365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CN105080640A (zh) 一种具有碎土功能的筛土机
RU142923U1 (ru) Глубокорыхлитель навесной
RU116300U1 (ru) Глубокорыхлитель
RU177535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CN205124277U (zh) 一种手推式耙地装置
RU2538821C1 (ru) Роторный глубокорыхлитель
RU77531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дготовки семенного ложа
RU162049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CN109469705A (zh) 一种用于圆盘耙的安全缓冲装置
RU178037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RU177534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RU120837U1 (ru) Глубокорыхлитель навесной
RU177989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RU177575U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очво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агрег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3

Address after: 221600 South Gate of Xiaohe Lupei Park, Peixian Coun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tro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108 Huating Village, Jieting Town, Zhuji Ci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ang Haoji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