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1376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1376A
CN105101376A CN201510325209.XA CN201510325209A CN105101376A CN 105101376 A CN105101376 A CN 105101376A CN 201510325209 A CN201510325209 A CN 201510325209A CN 105101376 A CN105101376 A CN 105101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transmit
receive unit
wireless
wireless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252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1376B (zh
Inventor
陈志军
林高峰
王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2520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01376B/zh
Priority to US14/863,888 priority patent/US1055526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10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1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1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3Pow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mobil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无线路由器上网是目前最常用的网络接入方式之一,但由于无线路由器需要不间断地发射无线信号,由于用户均是近距离如在室内使用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所发射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何避免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的辐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定位单元、调整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其中:
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收发第一无线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定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第二收发单元,用于发射第二无线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认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两支持无线接入的电子设备首先通过第一无线连接方式进行无线连接,并基于该第一无线连接对接入的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基于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使第一电子设备与该第二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第二连接,使第二连接的无线信号发射方向保持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且发射功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对用户的影响达到最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示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如目前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电子设备是具有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用户终端。
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无线收发单元,用于发射无线信号及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各自设置至少两个无线收发单元,以支持至少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
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自身上设置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无线连接。蓝牙无线连接的功耗相对较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但其无线信号对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应地,第一收发单元可以是蓝牙天线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仅以蓝牙无线连接为例,不应理解为对第一无线连接的限制。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任何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102,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将会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具体地,定位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一无线信号,并计算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计算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三无线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至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时差,根据所述时差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四无线信号,确定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将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方向,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衰减程度,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时延,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及方位角的方式是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其实现细节。
步骤103,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将会开始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由于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强,而无线路由器又都是在家庭使用,因此,WIFI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而本发明实施例正是通过首先使无线路由器与接入的电子设备之间先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特定的无线信号,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能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向且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而除了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其他方位,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并不覆盖,因此,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WIFI进行网络访问时,WIFI无线信号仅朝向该第二电子设备发射,并不会全方位辐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后,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不必全功率发射,只要能覆盖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因此,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子设备受到的辐射较弱,保证了用户的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调整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保证第二无线信号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且第二无线信号发射范围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104,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该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用户通过该第二无线连接,能够进行网络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如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连接。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示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如目前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电子设备是具有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用户终端。
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无线收发单元,用于发射无线信号及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各自设置至少两个无线收发单元,以支持至少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
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自身上设置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无线连接。蓝牙无线连接的功耗相对较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但其无线信号对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应地,第一收发单元可以是蓝牙天线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仅以蓝牙无线连接为例,不应理解为对第一无线连接的限制。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任何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202,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将会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具体地,定位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一无线信号,并计算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计算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三无线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至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时差,根据所述时差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四无线信号,确定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将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方向,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衰减程度,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时延,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及方位角的方式是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其实现细节。
步骤203,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将会开始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由于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强,而无线路由器又都是在家庭使用,因此,WIFI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而本发明实施例正是通过首先使无线路由器与接入的电子设备之间先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特定的无线信号,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能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向且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而除了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其他方位,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并不覆盖,因此,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WIFI进行网络访问时,WIFI无线信号仅朝向该第二电子设备发射,并不会全方位辐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后,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不必全功率发射,只要能覆盖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因此,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子设备受到的辐射较弱,保证了用户的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调整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保证第二无线信号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且第二无线信号发射范围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第二收发单元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方式,调整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使第二无线信号以较窄的区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这样,在保证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同时,不会使第二无线信号对其他区域有辐射,保证第二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
步骤204,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该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用户通过该第二无线连接,能够进行网络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如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连接。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示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如目前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电子设备是具有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用户终端。
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无线收发单元,用于发射无线信号及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各自设置至少两个无线收发单元,以支持至少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
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自身上设置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无线连接。蓝牙无线连接的功耗相对较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但其无线信号对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应地,第一收发单元可以是蓝牙天线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仅以蓝牙无线连接为例,不应理解为对第一无线连接的限制。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任何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302,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将会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具体地,定位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一无线信号,并计算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计算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三无线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至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时差,根据所述时差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四无线信号,确定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将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方向,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衰减程度,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时延,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及方位角的方式是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其实现细节。
步骤303,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将会开始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由于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强,而无线路由器又都是在家庭使用,因此,WIFI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而本发明实施例正是通过首先使无线路由器与接入的电子设备之间先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特定的无线信号,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能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向且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而除了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其他方位,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并不覆盖,因此,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WIFI进行网络访问时,WIFI无线信号仅朝向该第二电子设备发射,并不会全方位辐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后,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不必全功率发射,只要能覆盖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因此,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子设备受到的辐射较弱,保证了用户的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调整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保证第二无线信号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且第二无线信号发射范围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第二收发单元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方式,调整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使第二无线信号以较窄的区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这样,在保证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同时,不会使第二无线信号对其他区域有辐射,保证第二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
步骤304,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也就是说,第一收发单元可以为蓝牙天线系统,而第二收发单元可以为WIFI天线系统。两种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如蓝牙连接的传输效率明显低于WIFI连接的传输效率,并且,蓝牙连接仅适用于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而WIFI连接适合大量的设备接入同一个无线路由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上还设置有第一收发单元,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而一般的无线路由器上是不设置第一收发单元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该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用户通过该第二无线连接,能够进行网络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如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连接。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示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如目前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电子设备是具有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用户终端。
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上均设置有无线收发单元,用于发射无线信号及接收其他电子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各自设置至少两个无线收发单元,以支持至少两种不同的无线接入方式。
本步骤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自身上设置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蓝牙无线连接。蓝牙无线连接的功耗相对较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但其无线信号对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影响较小。对应地,第一收发单元可以是蓝牙天线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无线连接仅以蓝牙无线连接为例,不应理解为对第一无线连接的限制。第一无线连接可以是任何的无线连接方式。
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具体包括: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二电子设备通过自身的蓝牙设备给予蓝牙无线信号建立蓝牙连接是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建立第一无线连接的具体细节。
步骤402,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当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将会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具体地,定位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至少一种:
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一无线信号,并计算所述第一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根据所计算的发射功率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三无线信号,计算所述第三无线信号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至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无线信号的时差,根据所述时差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的第四无线信号,确定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将所述第四无线信号的接收角度作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方向,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相对于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的衰减程度,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信号的时延,来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及方位角的方式是容易实现的,这里不再赘述其实现细节。
步骤403,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执行步骤404。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基于该第一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将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身份认证请求,该身份认证请求是关于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请求,即确认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具有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资格,仅在身份认证通过后,第二收发单元才通过调整发射参数的方式,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调整参数后的第二无线信号。
步骤404,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将会开始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由于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强,而无线路由器又都是在家庭使用,因此,WIFI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而本发明实施例正是通过首先使无线路由器与接入的电子设备之间先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特定的无线信号,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能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向且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而除了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其他方位,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并不覆盖,因此,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WIFI进行网络访问时,WIFI无线信号仅朝向该第二电子设备发射,并不会全方位辐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后,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不必全功率发射,只要能覆盖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因此,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子设备受到的辐射较弱,保证了用户的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调整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保证第二无线信号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且第二无线信号发射范围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第二收发单元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采用波束赋形方式,调整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使第二无线信号以较窄的区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这样,在保证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同时,不会使第二无线信号对其他区域有辐射,保证第二电子设备用户的健康。
步骤405,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该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用户通过该第二无线连接,能够进行网络接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如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无线连接可以为WIFI无线连接,第一无线连接可以为蓝牙无线连接。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收发单元50、定位单元51、调整单元52和第二收发单元53,其中:
第一收发单元50,用于收发第一无线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定位单元5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调整单元52,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第二收发单元53,用于发射第二无线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是具有无线接入功能的路由器等电子设备,如目前常用的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电子设备是具有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一电子设备的如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游戏机等的用户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单元5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无线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将会开始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无线连接可以是WIFI连接。由于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相对较强,而无线路由器又都是在家庭使用,因此,WIFI无线信号对用户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影响。而本发明实施例正是通过首先使无线路由器与接入的电子设备之间先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确定出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电子设备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向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特定的无线信号,使所发射的无线信号能够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方向且能够覆盖第二电子设备。而除了朝向第二电子设备的其他方位,第二收发单元的无线信号并不覆盖,因此,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在使用WIFI进行网络访问时,WIFI无线信号仅朝向该第二电子设备发射,并不会全方位辐射。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后,在朝向第二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第二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可以不必全功率发射,只要能覆盖第二电子设备即可,因此,WIFI无线信号的发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电子设备受到的辐射较弱,保证了用户的健康。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单元50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53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50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53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发单元50,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50,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在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认证单元(图5中未示出),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触发所述调整单元52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信号处理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收发单元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包括: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收发单元、定位单元、调整单元和第二收发单元,其中:
第一收发单元,用于收发第一无线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定位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获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第二收发单元,用于发射第二无线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位置信息,调整所述第二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及发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方位角进行传播并覆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小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最大发射功率;以及
所述第一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与所述第二收发单元的信号收发机制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收发单元,还用于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后,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认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建立后,基于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第二无线连接的身份认证,并在身份认证通过后,触发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上的第二收发单元发射第二无线信号的发射参数,以使所述第二收发单元以设定的方式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射所述第二无线信号。
CN201510325209.XA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101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5209.XA CN105101376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4/863,888 US10555268B2 (en) 2015-06-12 2015-09-24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with multi-radio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25209.XA CN105101376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1376A true CN105101376A (zh) 2015-11-25
CN105101376B CN105101376B (zh) 2019-10-29

Family

ID=54580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25209.XA Active CN105101376B (zh) 2015-06-12 2015-06-1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5268B2 (zh)
CN (1) CN10510137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081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92575A (zh) * 2021-10-28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路由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8512B2 (en) 2016-01-14 2018-04-17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configuration update and distribution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9788282B2 (en) * 2015-11-30 2017-10-10 Venia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fixed access point coverage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US10177818B2 (en) * 2016-03-31 201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ly transmitting pow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967A (zh) * 2003-06-25 2005-02-09 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移动无线终端的辐射负荷降低方法及移动无线终端
CN101206479A (zh) * 2006-12-22 2008-06-25 费舍-柔斯芒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地学编码的无线结构
CN102227884A (zh) * 2008-09-30 2011-10-26 希尔莱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本地接收器的功率发射
CN102498741A (zh) * 2009-09-04 2012-06-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高级wlan及蓝牙amp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
CN103119869A (zh) * 2010-09-24 2013-05-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接入点网络的功率控制
CN10345849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辐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40148107A1 (en) * 2012-11-28 2014-05-29 Alexander Maltsev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With Beamforming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397A (zh) * 2011-06-28 2014-01-01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将客户端与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相关联的方法
CA2858171C (en) * 2011-12-15 2017-12-05 Intel Corporation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multi-radio devices for mmwave beamforming
US9155026B2 (en) * 2012-01-10 2015-10-06 Htc Corporation System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427579A (zh) * 2013-08-23 2015-03-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356705B2 (en) * 2013-09-04 201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location area update in multi-rat environment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ging information
KR102322917B1 (ko) * 2014-07-31 2021-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자기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26616B1 (en) * 2015-02-10 2016-08-23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ntrolled low energy link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7967A (zh) * 2003-06-25 2005-02-09 因芬尼昂技术股份公司 移动无线终端的辐射负荷降低方法及移动无线终端
CN101206479A (zh) * 2006-12-22 2008-06-25 费舍-柔斯芒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地学编码的无线结构
CN102227884A (zh) * 2008-09-30 2011-10-26 希尔莱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本地接收器的功率发射
CN102498741A (zh) * 2009-09-04 2012-06-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对高级wlan及蓝牙amp系统的输出功率控制
CN103119869A (zh) * 2010-09-24 2013-05-2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接入点网络的功率控制
US20140148107A1 (en) * 2012-11-28 2014-05-29 Alexander Maltsev Usi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With Beamforming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458493A (zh) * 2013-08-27 2013-12-18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辐射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8081A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278081B (zh) * 2020-01-21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92575A (zh) * 2021-10-28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无线路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55268B2 (en) 2020-02-04
US20160366714A1 (en) 2016-12-15
CN105101376B (zh) 2019-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137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4267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synchronization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in beamforming system
CN103052086B (zh) 一种毫米波相控阵波束对准方法及通信设备
US8868145B2 (e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CN102474728B (zh) 使用带外无线资源来改善移动设备的功率效率及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EP3344005A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MX2019003537A (es) Acceso aleatorio de nuevo radio en sistemas de formacion de haces.
EP3024284B1 (en) Monitoring wlan channels while accessing one of the wlan channels
US20110183618A1 (en) Locating Wireless-Enabled Component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3067055A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852028B2 (ja) 電子装置及び方法
CN105450302B (zh) 可见光收发装置、可见光通信终端和可见光通信系统
US20170142652A1 (en) Multiple-layer beacon sweeping method, access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EP379030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WO2020249314A1 (en) Low power radar i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2022031240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beam search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200041194A (ko) 통신을 위한 빔 선택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EP4090118A1 (en)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4507160A (zh) 无线网络定位方法、接入点及定位服务器
CN115835280A (zh) 通信系统中的射频暴露波束管理和选择
CA3187284A1 (en) Method for mapping pusch signal,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07817474B (zh) 定位信号接收装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KR20180093601A (ko) 안테나 장치
CN115941014A (zh) 传输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EP3066870B1 (en) Coordination of channel scanning among multiple rad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