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9618A -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9618A
CN105099618A CN201510298629.3A CN201510298629A CN105099618A CN 105099618 A CN105099618 A CN 105099618A CN 201510298629 A CN201510298629 A CN 201510298629A CN 105099618 A CN105099618 A CN 105099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node
coding
decoding method
dat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86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龙
路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HK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H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HK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HK
Priority to CN2015102986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9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9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7Decoding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detection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是在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上,在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中物理层网络编码解码器的解码方法。当两个终端节交互信息时,在第一个时隙内同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在中继节点上,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采样,然后运用置信传播算法,对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得到一个新的编码信息,再把这个编码信息在第二个时隙内广播出去。终端节点收到后可以根据已发送的信息来解码出对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解码过程中的误码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无线网络和通信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网络接入方式和通信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数据通信的迅猛增长,这给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物理层网络编码[1]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物理层网络编码利用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的叠加特性,进一步挖掘了无线网络的通信潜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无线网络的吞吐率。
如图1所示,在一个双向中继无线网络中,终端节点A和和B想通过中继节点R各自发送一条信息给对方,在没有物理层网络编码和半双工通信的情况下,最少需要4个时隙。在第一和第二个时隙中,A、B各发一条信息给R,在第三、四个时隙中,R分别把收到的2条信息依次发送出去。而在使用了物理层编码之后则只需要2个时隙就可完成信息的交换:在第一个时隙中A和B同时发送信息给R,R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在第二个时隙中,R将编码后信息同时发送给A和B,A、B在接收到编码信息之后,根据自己已有的信息,就可解码出对方发送的信息。
此前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路径衰落的信道中。然而,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多径衰落的信道是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因为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往往受到其他物体反射,所以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多条路径叠加起来的发生了畸变的信号。因此,研究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的数据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异步物理层网络编码中[2][3],作者主要研究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的应用,因此并没有涉及到多径衰落信道的情形。论文[4]虽然涉及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应用,但是其作者假定在网络中信道是完全对称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文章[5]在频率上解决了多径衰落给物理层网络编码带来的问题,但是在频域内,系统的性能往往受到载波频率偏差(CFO)的影响。而在时域中,就不会有CFO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时域内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以及基于BP算法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引用文献:
[1]S.Zhang,S.C.Liew,andP.P.Lam,“Hottopic: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inProc.12thMobiCom,pages358-365,NewYork,NY,USA,2006.
[2]L.Lu,S.C.LiewandS.Zhang,“Optimaldecodingalgorithmforasynchronous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inProc.IEEEICC,Japan,June2011.
[3]L.LuandS.C.Liew,“Asynchronous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IEEETrans.onwirelesscommun.,vol.11,no.2,Feb.2012.
[4]U.BhatandT.M.Duman,“Decodingstrategiesfor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overfrequencyselectivechannels”,IEEEWirelessCommutationsandNetworkingConference,2012.
[5]X.Xia,K.XuandY.Xu,“AsynchronousPhysical-layernetworkcodingschemefortwo-wayOFDMrelay”,availableathttp://arxiv.org/abs/1204.2692,Apr.2012.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解码过程中的误码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信息交换过程和中继节点的数据处理;无线双向中继网络包含一个中继节点R和多个终端节点A、B、C、D,以及R和终端节点A、B、C、D之间的无线多径衰落信道1-6;信息交换过程为:当两个终端节点要各自交互一条信息时,在使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情况下,只需要2个时隙:在第一个时隙中两个终端节点同时发送信息给R,R对收到的信息进行采样、解码;在第二个时隙中,R将编码数据包同时发送给2个终端节点,终端节点在接收到编码信息之后,根据自己发送的信息,解码出对方发送的信息;中继节点的数据处理分别由匹配滤波器2-1、采样器2-2和解码器2-3组成;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信号r(t)依次经过上述模块处理之后,得到编码数据包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包括:根据采样得到的数据,运用BP算法进行解码;在解码过程,在信道参数已知的情况下,首先对根据采样到的信号构造出一个泰勒图并计算出每个证据节点(evidencenode)的概率。然后依据概率信息的传递法则,计算出每个节点发送的数据的后验概率最后再得到编码数据的最大后验概率,从而得到最终的编码数据包。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是在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中的中继节点上,在多径衰落信道环境中物理层网络编码解码器的解码方法。当两个终端节交互信息时,在第一个时隙内同时向中继节点发送数据。在中继节点上,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采样,然后运用置信传播(BeliefPropagation,BP)算法,对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得到一个新的编码信息,再把这个编码信息在第二个时隙内广播出去。终端节点收到后可以根据已发送的信息来解码出对方的信息。能够有效地减少解码过程中的误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多径衰落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图2为中继节点R的数据处理过程示意图;
图3a为双倍采样情况下的泰勒图构造图;
图3b为多倍采样情况下的泰勒图构造图;
图4a为泰勒图中信息的传递和更新的一种示意图;
图4b为泰勒图中信息的传递和更新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个具有多径衰落信道的中继网络有多个终端节点A、B、C、D和一个中继节点R以及多径衰落信道1-6组成。由于终端节点相对距离较大,终端节点相互通信必须经过中继节点R。在具有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情况下,A、B各自交互一条信息需要2个时隙:在第一个时隙内,终端节点A、B同时发送自己的信息xA[n]和xB[n],中继节点收到后进行处理后,在第二个时隙内将编码的信息广播出去。终端节点A、B收到广播信息之后,就可分别解码得到对方的信息。
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关键在于第一个时隙内节点R收到终端节点A、B同时发送过来的信息后如何进行处理,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编码的信息。第二个时隙内的通信则是传统的点对点传输。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由于其他物体会对A、B发送出来的电磁波产生折射,R收到的信息是一个发生畸变和码间干扰的信息。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仍然采用AWGN信道中的处理方法,中继节点R的误码率将会很高。
本发明中,在中继节点R内部,如图2所示,R对基带信号的处理过程如下:信号先经过一个匹配滤波器2-1后进入一个采样器2-2,该采样器对数据进行采样并把采样得到的数据发送到解码器2-3。在解码器中,在信道参数已知的情况下,解码过程分为2步:1)根据这些采样的数据构造出泰勒图并计算出证据节点的概率;2)根据BP的信息传递法则,得到最终的要发送的信息为了表示方便,在以下说明中,我们分别用ri和r表示(xA[n],xB[n]),r[i]和(r1,r2,...,r2N或r1,r2,...,r4N)。
1)构造泰勒图并计算证据节点概率
根据采样数据,构造出的泰勒图如图3所示。在图中,X1,X2,...,X2N表示变量节点,每个变量节点与证据节点ri是相连的。兼容节点ψ代表了不同变量节点的连接。图3a和图3b所示的泰勒图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因此ψ(Xi-1,Xi)∝Pr(Xi-1|Xi)。
如图3a所示,对于双倍采样法,计算证据节点概率的方法如下:
p 2 n - 1 a , b , c = P ( x A [ n ] = a 2 , x B [ n - 1 ] = b 2 , x A [ n - 1 ] = c 2 | r [ 2 n - 1 ] ) ∝ 1 2 π α 1 σ 2 / Δ 2 exp { - ( Re ( r [ 2 n - 1 ] ) - Re { ρ aa 0 · a + ρ ab · b + ρ ab 1 · c } / 2 ) 2 2 α 1 σ 2 / Δ 2 } · exp { - ( Im ( r [ 2 n - 1 ] ) - Im { ρ aa 0 · a + ρ ab · b + ρ aa 1 · c } / 2 ) 2 2 α 1 σ 2 / Δ 2 } ; p 2 n a , b , c = P ( x A [ n ] = a 2 , x B [ n ] = c 2 , x B [ n - 1 ] = b 2 | r [ 2 n ] ) ∝ 1 2 π α 2 σ 2 / ( 1 - Δ ) 2 exp { - ( Re ( r [ 2 n ] ) - Re { ρ ba · a + ρ bb 0 · c + ρ bb 1 · b } / 2 ) 2 2 α 2 σ 2 / ( 1 - Δ ) 2 } · exp { - ( Im ( r [ 2 n ] ) - Im { ρ ba · a + ρ bb 0 · c + ρ bb 1 · b } / 2 ) 2 2 α 2 σ 2 / ( 1 - Δ ) 2 } . - - - ( 1 )
如图3b所示,对于多倍采样法(以四倍采样法为例),计算证据节点概率的方法如下:
2)信息传递与更新方法
如图4a和图4b所示,Rk和Qk分别表示第k个兼容节点的左侧和右侧的概率。信息的传递分为2次:如图4a的从左至右和如图4b的从右至左。因此,为了区别显示,我们用表示向右传递的信息,用表示向左传递的信息。当从左至右传递信息时,根据BP的传递法则,我们可得到其中Pk,Rk和Qk都是向量,定义分别如下:
P k = ( P k 1 + j , 1 + j , 1 + j , p k 1 + j , 1 + j , - 1 + j , . . . , p k 1 - j , - 1 - j , 1 - j ) Q k - 1 = ( q k - 1 1 + j , 1 + j , 1 + j , q k - 1 1 + j , 1 + j , - 1 + j , . . . , q k - 1 1 - j , - 1 - j , 1 - j ) R k = ( r k 1 + j , 1 + j , 1 + j , r k 1 + j , 1 + j , - 1 + j , . . . , r k 1 - j , - 1 - j , 1 - j ) - - - ( 3 )
对于最左侧的兼容性节点,我们定义根据兼容节点左右两侧向量中包含的相同的元素,从更新的方法从以下三个中选其一:
q k a , b , 1 + j = q k a , b , - 1 + j = q k a , b , - 1 - j = q k a , b , 1 - j = Σ c r k a , b , c ;
q k 1 + j , b , c = q k - 1 + j , b , c = q k - 1 - j , b , c = q k 1 - j , b , c = Σ a r k a , b , c ; q k a , 1 + j , c = q k a , - 1 + j , c = q k a , - 1 - j , c = q k a , 1 - j , c = Σ a r k a , b , c . - - - ( 4 )
同理,从右至左的信息传递和更新是类似的。当信息传递和更新完毕之后,对于每偶数个证据节点,我们可以计算 p ( x A [ n ] = a , x B [ n ] = b , x B [ n - 1 ] = c | r ) = μ ( X 2 n ) = p 2 n a , b , c · q 2 n - 1 a , b , c · r 2 n a , b , c . 当采用双倍采样法时,最终的编码数据是:
x R [ n ] = x A [ n ] ⊕ x B [ n ] = arg max x ∈ X ( Σ x = x A [ n ] ⊕ x B [ n ] Σ x B [ n - 1 ] μ ( X 2 n ) ) - - - ( 5 )
当采用多倍(四倍为例)时,最终的编码数据是:
x R [ n ] = x A [ n ] ⊕ x B [ n ] = arg max x ( Σ x = x A [ n ] ⊕ x B [ n ] μ ( X 4 n ) ) - - - ( 6 )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2)

1.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无线双向中继网络,信息交换过程和中继节点的数据处理;其特征在于,
无线双向中继网络包含一个中继节点(R)和多个终端节点(A)、(B)、(C)、(D),以及R和终端节点(A)、(B)、(C)、(D)之间的无线多径衰落信道(1-6);
信息交换过程为:当两个终端节点要各自交互一条信息时,在使用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情况下,只需要2个时隙:在第一个时隙中两个终端节点同时发送信息给R,R对收到的信息进行采样、解码;在第二个时隙中,R将编码数据包同时发送给2个终端节点,终端节点在接收到编码信息之后,根据自己发送的信息,解码出对方发送的信息;
中继节点的数据处理分别由匹配滤波器(2-1)、采样器(2-2)和解码器(2-3)组成;中继节点接收到的信号r(t)依次经过上述模块处理之后,得到编码数据包 x A [ n ] ⊕ x B [ n ] .
2.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采样得到的数据,运用BP算法进行解码;在解码过程,在信道参数已知的情况下,首先对根据采样到的信号构造出一个泰勒图并计算出每个证据节点的概率。然后依据概率信息的传递法则,计算出每个节点发送的数据的后验概率最后再得到编码数据的最大后验概率,从而得到最终的编码数据包。
CN201510298629.3A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Pending CN105099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8629.3A CN105099618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8629.3A CN105099618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9618A true CN105099618A (zh) 2015-11-25

Family

ID=5457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8629.3A Pending CN105099618A (zh) 2015-06-03 2015-06-03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961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198A (zh) * 2023-02-09 2023-03-14 杭州徕斐科技有限公司 多径衰落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59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采用增量贝叶斯学习进行噪声估计的方法
CN101009512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转通信正交频分复用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1188427A (zh) * 2007-11-13 2008-05-28 东南大学 纠错增强的置信度传播译码方法
CN101369870A (zh) * 2008-10-20 2009-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中继系统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不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CN101394327A (zh) * 2008-10-20 2009-03-25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编码与星座叠加编码结合用于协同中继系统中的方法
CN101478374A (zh) * 2009-01-19 2009-07-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层网络编码处理方法
CN101969668A (zh) * 2010-10-24 201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协作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77103A (zh) * 2010-11-01 2011-02-1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等效全双工实现方法
CN102122966A (zh) * 2011-04-15 2011-07-1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信道极化的交错结构重复码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2164025A (zh) * 2011-04-15 201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3036647A (zh) * 2012-12-10 2013-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mfsk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93978A (zh) * 2014-12-08 2015-03-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向中继信道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低过采样率时钟估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459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采用增量贝叶斯学习进行噪声估计的方法
CN101009512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转通信正交频分复用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1188427A (zh) * 2007-11-13 2008-05-28 东南大学 纠错增强的置信度传播译码方法
CN101369870A (zh) * 2008-10-20 2009-02-18 北京邮电大学 中继系统中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不均等差错保护方法
CN101394327A (zh) * 2008-10-20 2009-03-25 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编码与星座叠加编码结合用于协同中继系统中的方法
CN101478374A (zh) * 2009-01-19 2009-07-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层网络编码处理方法
CN101969668A (zh) * 2010-10-24 2011-02-09 天津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协作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77103A (zh) * 2010-11-01 2011-02-16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双向中继网络中等效全双工实现方法
CN102122966A (zh) * 2011-04-15 2011-07-1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信道极化的交错结构重复码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2164025A (zh) * 2011-04-15 201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3036647A (zh) * 2012-12-10 2013-04-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mfsk调制方式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04393978A (zh) * 2014-12-08 2015-03-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向中继信道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低过采样率时钟估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198A (zh) * 2023-02-09 2023-03-14 杭州徕斐科技有限公司 多径衰落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4980A (zh) 一种基于实干扰对齐的mimo y窃听网络中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1958766B (zh) 一种基于源端网络编码和交替传输的中继协作方法
CN101969668A (zh) 一种用于无线协作中继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20291A (zh) 中继系统中网络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译码方法
CN105119858B (zh) 协作式d2d传输系统中基于星座旋转的干扰避免方法
Ding et al. Blind transmission and detection designs with unique identification and full diversity for noncoherent two-way relay networks
Mostafa et al. Simplified maximum‐likelihood detectors for full‐rate alternate‐relaying cooperative systems
Hu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mbient backscatter systems with LDPC-coded source signals
CN109361492B (zh) 一种联合物理层网络编码和极化码的高性能译码方法
CN108306714B (zh) 一种高阶调制下lt码解调译码方法
CN104184510A (zh) 基于空间调制的非对称双向中继方法
CN105915318A (zh) 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伪中继选择安全传输方法
CN105099618A (zh) 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CN103236909A (zh) 瑞利信道中多进制软信息转发方法
CN103401657A (zh) 一种协作通信部分相干非差分分布式空时编码方法
CN106059713A (zh) 一种通过bsbc构建第一类窃听信道的方法
CN105490721A (zh) 一种全双工交通协作通信网络的估计转发方法
CN105099501A (zh) 一种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双倍采样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CN105099619A (zh) 一种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多倍采样方法及相应数据处理方法
CN103117838B (zh) 高性能低复杂度的tcm-4cpm设计方法和系统
CN101777925B (zh)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1707579B (zh) 连续相位调制频域均衡调制解调方法
CN105680998A (zh) 一种自适应差分中继网络编码方法
Cheng et al. Simple relay systems with BICM-ID allowing intra-link errors
Unsal et al. Low-latency transmission of low-rate analog 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