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291B -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291B
CN105093291B CN201510213302.1A CN201510213302A CN105093291B CN 105093291 B CN105093291 B CN 105093291B CN 201510213302 A CN201510213302 A CN 201510213302A CN 105093291 B CN105093291 B CN 105093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window
data
offset
incidence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33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291A (zh
Inventor
杨海军
彭更新
陈猛
段文胜
崔永福
李飞
赵锐锐
刘正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33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3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从CRP道集中读取数据;(2)给定时窗长度,以一定的滑动步长逐级向下开取时窗,提取时窗内地震数据;(3)对读取的地震数据做傅里叶变化;(4)利用射线追踪求取时窗中点与零炮检距地震道相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再计算出两者的吸收衰减差异项;(5)在频率域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衰减补偿;(6)对频率域地震数据做反傅里叶变换;(7)输出时间域地震数据;(8)补偿下一个时窗内的地震数据,直到最后一个时窗;(9)做其它地震道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本发明方法补偿粘弹性吸收对地震记录反射特征的影响,提高地震勘探进行油气预测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属于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人工地震技术探测地下构造的勘探方法。它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地表附近激发地震波,产生称之为地震子波的振动信号,地震子波由震源开始向地下传播,遇到地质界面之后,在界面处发生透射和反射,透射的地震子波继续向下传播,而反射子波在界面位置向上传播,其强度和极性依赖于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和符号。来自不同深度界面的地震子波以不同的时间到达地表,通过布设在地表的一种称之为检波器的接收装置,接收来自不同深度地质界面的反射波,接收到的数字信号称为地震记录。
叠前地震记录的反射特征包含有油气储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流体性质的信息,基于叠前地震记录的反射特征对油气储层进行预测和描述是地震勘探储层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但是,上述方法假设地下为弹性介质,而实际地层多为粘弹性介质,技术方法与应用对象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地震勘探储层预测的精度。
与弹性介质相比,地震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产生吸收和频散效应,消除了地震波能量、降低了地震波频率、畸变了地震波形态。因此,在储层预测之前需要对粘弹性吸收进行补偿和校正,此类方法在工业界称之为反Q滤波技术。Bickel(1985)、Gelius(1987)、Varela(1993)、Hargreves(1994)、Saatcilar(1996)分别完成了不同形式的反Q滤波方法。Wang(2002)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场向下延拓理论的反Q滤波方法,并于2006年将其推广到了Q随深度连续变化的情况。李国发等(2005)提出了在偏移过程中补偿补偿地震波粘弹性效应的方法,杨午阳在考虑透射损失的情况下利用频率-空间域粘弹性波动方程偏移补偿地层吸收效应。
尽管反Q滤波技术的理论比较成熟,但反Q滤波技术做为地震波传播的逆过程,其稳定性和抗噪性一直困扰着该技术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补偿高频信号的同时,高频噪声也被相应放大,由于高频噪声的能量远远大于高频信号的能量,反Q滤波之后,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设置最大补偿频率或最大补偿分贝数的方法抑制高频能量的放大,以保持应用效果的稳定性和抗噪性,但这种以牺牲精度为代价的折衷方案严重影响了地震波吸收的补偿效果。
鉴于上述现有的消除粘弹性吸收效应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人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最终研发了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以消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补偿粘弹性吸收对地震记录反射特征的影响,恢复油气储层的在叠前地震记录上的反射特征,提高地震勘探进行油气预测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读取共反射点(CRP)道集中某一地震道数据xi(t),i=1,2…n,其中,n为地震道数;
(2)给定时窗长度,以一定的滑动步长逐级向下开取时窗,提取时窗内地震数据yj(t),求取时窗的中点tj,j=1,2…m,m为时窗的总个数,tj相当于零炮检距地震道在该反射点的旅行时;
(3)对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做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
Yj(ω)=∫yj(t)e-iωtdt
(4)由地震道xi(t)对应的偏移距di以及时窗中点tj,利用射线追踪求取该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再计算出每个频率对应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
(5)在频率域分别乘以振幅补偿项和频散校正项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衰减补偿,公式如下
(6)对频率域数据做傅里叶逆变换,即可得做完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7)输出时间域地震数据
(8)按照上述步骤补偿下一个时窗内的地震数据,直到最后一个时窗;
(9)按照上述步骤,做其它地震道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
作为优选,其中步骤(4)中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4.1)各个反射界面的深度hk,各个地层的速度为vk,品质因子为Qk,k=1,2,…N,N为反射界面的层数;
(4.2)给定初始入射角θ,以及迭代的精度e,利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出其它反射界面的入射角,表达式如下:
(4.3)利用(4.2)求得的入射角以及各界面对应的深度可以确定一条传播路径,其分解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j,其中d'j可以表示为,
(4.4)利用d'i与di做差,之后取绝对值,如值小于精度e,则修改初始入射角θ,并重复上面三步,直到满足结果为止;
(4.5)求出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Δtj(ω)以及时差与Q值比值的累积量为Δtj_Q(ω),具体表达式如下:
其中,ω0为参考角频率,vk0)为参考角频率对应的速度,vk(ω)为各个频率对应的速度,τk为每个层对应的反射时间;
(4.6)求取每个频率对应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具体表达式如下:
振幅补偿项为:
频散校正项为:
作为优选,所述方法在Futterman模型中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Futterman模型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1)给定主频为50HZ的雷克子波w(t),合成地震记录采样率为1ms;
(2)由炮检距与地层界面深度h求出入射角θi,i=1,2…n,其中n为合成CRP道集的总道数,入射角θi的表达式如下:
(3)由近似的Zoeppritz方程,计算各个反射点的反射系数r(θi),其表达式如下:
r(θi)=A+B sin2θi+Csin2θitan2θi
其中,
(4)将地震子波做傅里叶变换得频率域W(ω),
W(ω)=∫w(t)e-iωtdt
(5)在频率域加入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衰减项
(6)将做反变换,得衰减之后的子波,
(7)衰减之后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生成合成记录x(t),
x(t)=w'(t)*r(t)。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窗内的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其中,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为具有共反射点的道集中任意地震道的地震数据的频率域数据,j=1,2……m,m为所述预设时窗的总个数;根据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对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衰减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以及对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进一步地,获取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包括:获取所述预设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对所述预设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
进一步地,根据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对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衰减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包括:获取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入射角θ,k=1,2……N,N反射界面的层数;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根据所述旅行时差和所述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计算所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初始入射角和迭代精度e,利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出反射界面的入射角;根据计算得到的入射角和各个反射界面的深度hk确定一条传播路径,其中,分解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i,i=1,2……n,其中,n为地震道的个数;判断所述d'i和di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di为地震道xi(t)对应的偏移距;如果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则修改所述初始入射角并重新计算所述反射界面的入射角,直到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以及将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时对应的反射界面的入射角作为所述入射角θ。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包括:所述旅行时差为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为其中,ω0为参考角频率,vk0)为参考角频率对应的速度,vk(ω)为各个频率对应的速度,τk为每个地层对应的反射时间。
进一步地,对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待计算时窗的时窗长度和滑动步长;以所述滑动步长在所述待计算时窗逐级向下开取时窗,其中,开取的时窗即为所述预设时窗;根据每级开取的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计算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直到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进一步地,在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依次计算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所有地震道数据的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直到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处理之后的地震数据,补偿了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差异,同时,较好地提高了补偿方法的稳定性能,消除了地层吸收对叠前数据横向反射特征的影响,提高了AVO分析和叠前地震反演的精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没有考虑上覆地层吸收的CRP道集;
图2考虑上覆地层吸收的CRP道集;
图3不考虑(实线)和考虑(虚线)与炮检距有关地层吸收情况下AVO曲线对比;
图4不考虑(实线)和考虑(虚线)与炮检距有关地层吸收情况下反射主频随炮检距变化曲线对比;
图5对模型数据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补偿的结果;
图6不考虑地层吸收衰减(实线)和考虑地层吸收衰减并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补偿后(虚线)的AVO曲线对比;
图7不考虑地层吸收衰减(实线)和考虑地层吸收衰减并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补偿后(虚线)的主频随炮检距变化曲线;
图8某油田采集的CRP道集数据;
图9某油田进行本发明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之后的地震数据;
图10某油田进行本发明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之前(虚线)和之后(实线)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对实际地震数据做处理之前,为了更加形象的说明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对CRP道集中的地震反射特征,尤其是对AVO反射特征以及地震记录同相轴的一致性的影响,以及本发明在消除这些影响方面的作用,我们设计了如下模型。地层深度为h=1400m,品质因子Q=70,上覆地层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分别是,vp1=3100m/s,vs1=1280m/s,ρ1=2.30g/cm3,下覆地层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分别是,vp2=2500m/s,vs2=1265m/s,ρ2=2.12g/cm3,道间距为40m,子波的主频为50HZ。
Futterman模型是在地震学和地震数据处理中应用最多的衰减模型,品质因子Q几乎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Futterman模型也被称作为近似常Q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吸收系数是与频率成比列的,因此Futterman模型模型可以定义如下:
这里v(ω0)是参考频率ω0对应的相速度。
模型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给定主频为50HZ的雷克子波w(t),合成地震记录采样率为1ms;
(2)由炮检距与地层界面深度h求出入射角θi,i=1,2…n,其中n为合成CRP道集的总道数,在本例中n=80。入射角θi的表达式如下:
(3)由近似的Zoeppritz方程,计算各个反射点的反射系数r(θi),其表达式如下:
r(θi)=A+B sin2θi+Csin2θitan2θi
其中,
(4)将地震子波做傅里叶变换得频率域W(ω),
W(ω)=∫w(t)e-iωtdt
(5)在频率域加入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衰减项
(6)将做反变换,得衰减之后的子波,
(7)衰减之后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生成合成记录x(t),
x(t)=w'(t)*r(t)
图1是不考虑地层吸收的CRP道集数据,图2为考虑了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的CRP道集数据。对比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考虑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之后,CRP道集上地震反射特征发生明显变化。
图3是不考虑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和考虑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两种情况下,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对比,不考虑地层吸收情况下,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地层吸收之后,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减小,地层吸收改变了AVO反射特征,导致了AVO分析的解释陷阱。图4是不考虑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和考虑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两种情况下,反射主频随炮检距变化的对比,不考虑地层吸情况下,不同炮检距地震反射主频在横向上没有变化,考虑地层吸之后,随着炮检距增加,地震波经历更多的吸收和频散,反射主频随炮检距的增大逐渐减低。这种现象消弱了CRP道集中地震反射的横向一致性,降低了CRP道集叠加的聚焦性能。
下面我们通过上述模型为例,来补偿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衰减,具体步骤如下:
(1)读取图2中考虑地层吸收的地震数据xi(t),i=1,2,…n,n为地震道数,本例中n=80;
(2)给定时窗长度为200ms,以40ms的步长向下逐级开取,提取时窗内地震信号yj(t),求取时窗中点对应的时间tj,j=1,2,…m,m为每道开取的时窗总个数,本例中m=36;
(3)对地震数据做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地震数据Yj(ω):
Yj(ω)=∫yj(t)e-iωtdt
(4)由炮检距以及时窗中点的时间tj,利用射线追踪,求出tj对应的反射点位置的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相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并计算出两者的衰减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4.1)各个反射界面的深度hk,各个地层的速度为vk,品质因子为Qk,k=1,2,…N,N为时窗中点所在的反射界面的层数,本例中N=1,vk=vp1,Qk=70;
(4.2)给定初始入射角θ,以及迭代的精度e=0.0001,利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出其他反射界面的入射角,表达式如下:
(4.3)利用(4.2)求得的入射角以及各界面对应的深度可以确定一条传播路径,其分解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j,其中d'j可以表示为,
(4.4)求出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相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Δtj(ω)以及时差与Q值比值的累积量为Δtj_Q(ω),具体表达式如下:
其中,ω0=80π,vk0)=vp1为参考频率对应的速度,vk(ω)为各个频率对应的速度,τk为每个层对应的反射时间;
(4.5)求取每个频率对应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具体表达式如下:
振幅补偿项为:
频散校正项为:
(5)在频率域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衰减补偿,具体流程如下:
(6)对频率域数据做傅里叶反变换,即可得做完与炮检距有关的时间域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7)输出时间域地震数据
(8)重复上面步骤,做其它地震道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
本发明方法应用于某油田的实例,图8为某井附近的CRP道集,目的层是4250ms附近的强反射气层,产量稳定。目的层反射振幅没有呈现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虽然并非所有含气储层都具有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的AVO特性,但是在消除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效应之前,图8并不能代表目的层的真正AVO特征。图9为应用于炮检距有关吸收补偿之后的CRP道集,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频散引起的剩余时差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反射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明显增大,呈现出典型的含气储层AVO反射特征。
图10是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之前(实线)和之后(虚线)的地震数据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曲线。补偿之前,AVO曲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补偿之后,振幅随炮检距的增大而增大,较好的恢复了目的层的真是AVO特征。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读取共反射点(CRP)道集中某一地震道数据xi(t),i=1,2…n,其中,n为地震道数;
(2)给定时窗长度,以一定的滑动步长逐级向下开取时窗,提取时窗内地震数据yj(t),求取时窗的中点tj,j=1,2…m,m为时窗的总个数,tj相当于零炮检距地震道在该反射点的旅行时;
(3)对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做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
Yj(ω)=∫yj(t)e-iωtdt
(4)由地震道xi(t)对应的偏移距di以及时窗中点tj,利用射线追踪求取该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再计算出每个频率对应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
(5)在频率域分别乘以振幅补偿项和频散校正项进行与炮检距有关吸收衰减补偿,公式如下
(6)对频率域数据做傅里叶逆变换,即可得做完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7)输出时间域地震数据
(8)按照上述步骤补偿下一个时窗内的地震数据,直到最后一个时窗;
(9)按照上述步骤,做其它地震道的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补偿;
其中,所述方法在Futterman模型中实现,所述Futterman模型定义为其中,v(ω0)是参考频率ω0对应的相速度;
其中,所述Futterman模型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1)给定主频为50HZ的雷克子波w(t),合成地震记录采样率为1ms;
(2)由炮检距与地层界面深度h求出入射角θi,i=1,2…n,其中n为合成CRP道集的总道数,入射角θi的表达式如下:
(3)由近似的Zoeppritz方程,计算各个反射点的反射系数r(θi),其表达式如下:
r(θi)=A+Bsin2θi+Csin2θitan2θi
其中,
(4)将地震子波做傅里叶变换得频率域W(ω),
W(ω)=∫w(t)e-iωtdt
(5)在频率域加入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衰减项
(6)将做反变换,得衰减之后的子波,
(7)衰减之后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生成合成记录x(t),
x(t)=w'(t)*r(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4)中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4.1)各个反射界面的深度hk,各个地层的速度为vk,品质因子为Qk,k=1,2,…N,N为反射界面的层数;
(4.2)给定初始入射角θ,以及迭代的精度e,利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出其它反射界面的入射角,表达式如下:
(4.3)利用(4.2)求得的入射角以及各界面对应的深度可以确定一条传播路径,其分解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j,其中d'j可以表示为,
(4.4)利用d′i与di做差,之后取绝对值,如值小于精度e,则修改初始入射角θ,并重复上面三步,直到满足结果为止;
(4.5)求出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反射点的旅行时差Δtj(ω)以及时差与Q值比值的累积量为Δtj_Q(ω),具体表达式如下:
其中,ω0为参考角频率,vk0)为参考角频率对应的速度,vk(ω)为各个频率对应的速度,τk为每个层对应的反射时间;
(4.6)求取每个频率对应的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具体表达式如下:
振幅补偿项为:
频散校正项为:
3.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时窗内的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其中,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为具有共反射点的道集中任意地震道的地震数据的频率域数据,j=1,2……m,m为所述预设时窗的总个数;
根据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对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衰减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以及
对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其中,所述方法在Futterman模型中实现,所述Futterman模型定义为其中,v(ω0)是参考频率ω0对应的相速度;
其中,所述Futterman模型通过如下步骤确定:
(1)给定主频为50HZ的雷克子波w(t),合成地震记录采样率为1ms;
(2)由炮检距与地层界面深度h求出入射角θi,i=1,2…n,其中n为合成CRP道集的总道数,入射角θi的表达式如下:
(3)由近似的Zoeppritz方程,计算各个反射点的反射系数r(θi),其表达式如下:
r(θi)=A+Bsin2θi+Csin2θitan2θi
其中,
(4)将地震子波做傅里叶变换得频率域W(ω),
W(ω)=∫w(t)e-iωtdt
(5)在频率域加入与炮检距有关的地层吸收衰减项
(6)将做反变换,得衰减之后的子波,
(7)衰减之后的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生成合成记录x(t),
x(t)=w'(t)*r(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包括:
获取所述预设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
对所述预设时窗内的地震数据yj(t)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振幅补偿项Λ(ω)和频散校正项β(ω)对所述频率域的地震数据Yj(ω)进行与炮检距有关的吸收衰减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包括:
获取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入射角θ,k=1,2……N,N反射界面的层数;
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
根据所述旅行时差和所述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计算所述补偿后的地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始入射角和迭代精度e,利用斯奈尔定律计算出反射界面的入射角;
根据计算得到的入射角和各个反射界面的深度hk确定一条传播路径,其中,分解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d′i,i=1,2……n,其中,n为地震道的个数;
判断所述d′i和di之差的绝对值是否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di为地震道xi(t)对应的偏移距;
如果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则修改所述初始入射角并重新计算所述反射界面的入射角,直到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以及
将所述绝对值小于所述迭代精度e时对应的反射界面的入射角作为所述入射角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各个地层的速度vk和所述入射角θ计算所述共反射点所在地震道与零炮检距地震道对应所述共反射点的旅行时差以及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包括:
所述旅行时差为
所述旅行时差与品质因子Qk比值的累积量为其中,ω0为参考角频率,vk0)为参考角频率对应的速度,vk(ω)为各个频率对应的速度,τk为每个地层对应的反射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补偿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计算时窗的时窗长度和滑动步长;
以所述滑动步长在所述待计算时窗逐级向下开取时窗,其中,开取的时窗即为所述预设时窗;
根据每级开取的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计算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直到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第一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依次计算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所有地震道数据的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直到所述待计算时窗中的地震道数据都计算得到与炮检距有关补偿的时间域数据
CN201510213302.1A 2014-05-14 2015-04-29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Active CN105093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3302.1A CN105093291B (zh) 2014-05-14 2015-04-29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4583 2014-05-14
CN201410204583X 2014-05-14
CN201510213302.1A CN105093291B (zh) 2014-05-14 2015-04-29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291A CN105093291A (zh) 2015-11-25
CN105093291B true CN105093291B (zh) 2018-11-16

Family

ID=5457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3302.1A Active CN105093291B (zh) 2014-05-14 2015-04-29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32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2062B (zh) * 2019-04-04 2022-05-2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火山岩屏蔽量化分析的下伏地层振幅补偿法
CN112213775B (zh) * 2020-09-16 2023-0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覆盖次数叠前地震数据的保真提频方法
CN112904416A (zh) * 2021-01-20 2021-06-0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基于反射结构约束的多道吸收补偿处理方法
CN113176610B (zh) * 2021-05-06 2023-01-3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非稳态模型的地震数据透射损失补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9612B (zh) * 2009-12-23 2012-10-1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地震波吸收衰减补偿方法
CN102269822B (zh) * 2010-06-02 2013-07-3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混合的地层吸收补偿方法
US8614930B2 (en) * 2011-03-23 2013-12-24 Chevron U.S.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ismic data modeling and migr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震波吸收衰减补偿研究";戚鹏飞;《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20131215(第S2期);正文第9-1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291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uan et al. Impedance inversion by using the low-frequency full-waveform inversion result as an a priori model
Borisov et al. Application of 2D full-waveform inversion on exploration land data
CN109738945B (zh) 一种利用叠前深度偏移成果直接生成构造图的方法
CN104570125A (zh) 一种利用井数据提高成像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4237945B (zh) 一种地震资料自适应高分辨处理方法
CN105093291B (zh) 一种恢复油气储层地震反射特征的方法
CN105089652A (zh) 一种拟声波曲线重构与稀疏脉冲联合反演方法
CN106842310A (zh) 叠前地震四参数同步反演方法
CN106033125B (zh) 压制叠前大角度道集干涉的提频方法
Wang et al. Regularized elastic passive equivalent source inversion with full-waveform inversion: Application to a field monitoring microseismic data set
CN105092343B (zh) 去除薄层调谐效应的方法和识别预测薄储层及气层的方法
US20240061136A1 (en) Source separation using multistage inversion with sparsity promoting priors
Kamei et al. Application of waveform tomography to a crooked-line 2D land seismic data set
Zhang et al. Interval Q inversion based on zero-offset VSP data and applications
CN106249294A (zh) 一种储层烃类检测方法
Pratt et al. Crosswell waveform tomography in fine-layered sediments-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anisotropy
Takam Takougang et al. Imaging high-resolution seismic velocity from walkaway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 data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using acoustic waveform tomography
CN104570071B (zh) 一种粘声介质贝叶斯线性ava和avf反演方法
Hackert et al. Calibrating well logs to VSP attributes: interval velocity and amplitude
Rossi et al. Traveltime and attenuation tomography of CO2 plume at Sleipner
Butler P-wave seismic time-lapse analysis of horizontal well completions causing pressure compartmentalization
Guerra et al. Wave-equation tomography using image-space phase encoded data
Nguyen et al. Subbasalt seismic processing strategy for the GlyVeST data from the Faroes—A modeling study
Ahmed Pre-stack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3D seismic data for velocity attributes to delineate channel sand reservoir
Al-Ridha et al. 3D Seismic Structural Study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Sequence in Kifl oil field_ central Iraq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