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902B -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1902B
CN105071902B CN201510378236.3A CN201510378236A CN105071902B CN 105071902 B CN105071902 B CN 105071902B CN 201510378236 A CN201510378236 A CN 201510378236A CN 105071902 B CN105071902 B CN 105071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nack
coding matrix
node
pd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782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1902A (zh
Inventor
韩臸奎
金润善
延明勋
俞汉
俞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71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1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29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with layer mapping, e.g. codeword-to laye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 H04L25/03923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according to the ra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42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codebooks

Abstract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UE)控制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节点B接收用于由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Description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本案是申请日为2011年3月29日、申请号为201180016805.X、发明名称为“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UL)上的重传的方法和装置,并且更具体地和并不排他地,涉及用于在诸如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支持多天线发送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UL上的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演进到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其不仅提供面向语音的服务而且提供高速高质量分组数据服务,包括诸如3GPP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3GPP2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超移动宽带(UMB)、和IEEE802.16e的通信标准。
近来,为了提高传输效率,无线通信系统采用诸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和信道敏感调度的技术。通过使用AMC,节点B(也称为基站)可以根据信道状态来调节由节点B或者用户设备(UE)发送的数据量,其中,UE也称为移动站。例如,如果信道状态不佳,则发送的数据量减少到期望的水平以匹配接收误差率,而如果信道状态良好,则发送数据量增大,以有效地发送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将接收误差率匹配到期望的水平。通过使用信道敏感调度的资源管理方法,节点B可以在众多用户中有选择地服务具有良好信道状态的用户,较之向单个用户分配信道以及服务用户的现有方法,这有助于提高系统容量。具体来说,AMC和信道敏感调度是在被确定为最有效的时刻,利用信道状态信息而应用适当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的方法。
已经开展了许多研究,以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来替换已经在第二代(2G)和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接入方案,码分多址(CDMA)。诸如3GPP、3GPP2、和IEEE的标准体系是利用OFDMA或者改进的OFDMA的标准化演进系统。已经熟知,较之CDMA而言,在OFDMA中可以预期更大的容量增加。在OFDMA中导致这种容量增加的若干原因之一是在频域执行调度(称为“频域调度”)的可能性。正如利用信道的时变特性,通过信道敏感调度可以获得容量增益一样,利用信道的频变特性可以获得更高的容量增益。
作为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典型例子的LTE系统,在下行链路(DL)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而在UL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两者均执行频域调度。
AMC和信道敏感调度是能在发射机已经获得有关传输信道的足够信息时改进传输效率的技术。在LTE系统的DL中,对于频分双工(FDD)而言,由于节点B无法根据UL信道或者接收信道来估计DL信道的状态或者传输信道的状态,所以UE设计成向节点B报告有关DL信道的信息。在时分双工(TDD)情况下,节点B利用特性以使其可以根据UL信道来估计DL信道,使其可以省略从UE向节点B报告有关DL信道的信息的过程。
在LTE系统的UL中,UE被设计成发送声探(sounding)参考信号(SRS),而节点B设计成通过接收SRS来估计UL信道。
在LTE系统的DL中,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或者多天线传输技术。LTE的节点B可以包括1、2或4个传输天线。当包括多个传输天线时,节点B可以通过应用预编码而获取波束成形(beamforming)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
近来,在3GPP中已经开展许多讨论,以甚至在LTE的UL中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类似于DL多输入多输出,UE可以包括1、2或4个传输天线,并且当包括多个传输天线时,UE可以通过应用预编码而获取波束成形增益和空间复用增益。
DL多输入多输出和UL多输入多输出之间的差异如下所述。在DL多输入多输出中,节点B(或者发射机)自身确定传输特性,诸如MCS方案、多输入多输出方案、和预编码。节点B通过反映传输特性而配置并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并将应用于PDSCH的传输特性利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而递送到UE。但是,在UL多输入多输出中,节点B(或者接收机)根据UE的信道特性来确定传输特性,诸如MCS方案、多输入多输出方案、和预编码。节点B将传输特性通过PDCCH递送给UE,并且在接收PDCCH时,UE通过反映由节点B许可的传输特性来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具体来说,在LTE系统中,节点B确定AMC、信道敏感调度、多输入多输出预编码等,而UE根据该确定结果来接收被发送的PDSCH,或者根据该确定结果来配置和发送PUSCH。
如果节点B具备有关信道状态的信息,则节点B可以利用AMC确定最适合信道状态的发送数据量。但是,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由于估计误差、反馈误差等,节点B感知的信道状态与实际信道状态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虽然使用了AMC,发射机和接收机也不能切实防止发生误差。包括LTE系统的主要的无线通信系统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其中如果在初传中发生解码失败,则物理层立即重传失败的数据。HARQ指的是如下方案,在其中,如果接收机没有正确解码数据,则接收机向发射机发送NACK信息,其指示解码失败,允许发射机在物理层重传失败的数据。相反,如果接收机已经正确解码数据,则接收机向发射机发送ACK信息,其指示解码成功,允许发射机传输新数据。
在采用HARQ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接收机可以通过组合重传的信号与先前接收的信号来提高其接收性能,所以接收机在其存储器中保存先前接收但是解码失败的数据,以备重传。
在来自接收机的响应信号,诸如ACK和NACK被递送到发射机时,为了允许发射机在要求的时间发送其他数据,定义了HARQ过程。根据HARQ过程,接收机可以利用HARQ过程标识(HARQ PID)确定是否将先前接收的信号与新接收的信号合并。根据发射机是否向接收机提供HARQ PID作为HARQ过程中的控制信号,将HARQ分成同步HARQ和异步HARQ。在同步HARQ中,发送机使用携带PDCCH的子帧的序号,而非向接收机提供HARQ PID作为控制信号。子帧指的是时域的资源分配单元。但是,在异步HARQ中,发射机向接收机提供HARQ PID作为控制信号。LTE系统在DL中采用异步HARQ,而在UL中采用同步HARQ。
图1示出了UL中的同步HARQ操作。
参照图1,如果节点B在步骤101中,利用DL的第n个子帧中的PDCCH来许可用于UL传输的资源分配,则根据子帧序号“n”确定HARQ PID作为资源分配信息。例如,如果对应于子帧序号“n”的HARQ PID假设为“0”,则对应于子帧序号“n+1”的HARQ PID可以定义为“1”。在序号为“n”的子帧中发送的用于UL许可的PDCCH包括新数据指示(NDI)。如果NDI从其先前的NDI值切换(toggle),则相关的UL许可被设定为允许PUSCH用于新数据传输。如果NDI保持其先前的NDI值,则相关的UL许可被设定为分配PUSCH用于先前传输的数据的重传。
如果与UL许可关联的NDI假设在步骤101中切换,则UE在步骤103中执行在PUSCH上的初传,用于在子帧#(n+4)中传输新数据。在步骤105中,利用节点B在子帧#(n+8)中发送的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来确定节点B是否成功解码由UE在子帧#(n+4)中发送的PUSCH数据。如果确定PHICH已经发送NACK,则UE在步骤107中,在PUSCH上的子帧#(n+12)中执行重传。以此方式,在同步HARQ中,相同传输块(TB)的初传和重传利用子帧序号而同步地执行。
如图1所述,因为提前已经达成协议,即,在子帧#(n+4)中经历初传的TB将在#(n+12)子帧中被重传,所以节点B和UE通常可以执行HARQ操作,而不需要引入单独的HARQ PID。在图1的例子中,由于相同TB的传输间隔包括8个子帧,所以能同时运行的HARQ过程的最大数目可以限制为8。
在图1所述的UL同步HARQ操作中,可以利用能仅指示ACK/NACK信号的PHICH来许可重传。如果节点B希望在重传中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诸如传输资源和MCS方案,则节点B可以许可对于表示该变化的PDCCH的传输。这种许可PUSCH传输特性变化的HARQ方案,被称为“自适应同步HARQ”。
图2示出了UL中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
参照图2,图2中的步骤101至105与图1中的对应步骤操作相同。
在图2的步骤105中,通过在子帧#(n+8)中利用PHICH来递送NACK,节点B通知UE其没有成功解码在步骤103中在子帧#(n+4)中传输的PUSCH。为了在PUSCH重传期间改变传输特性,节点B在步骤106中与PHICH一起发送PDCCH,该PDCCH包括用于改变PUSCH传输特性的信息。UE可以接收该包括用于改变PUSCH传输特性的信息的PDCCH,因为它在每个子帧中尝试接收和解码PDCCH。在步骤108中,通过应用PDCCH中指示的传输特性,UE在子帧#(n+12)中的PUSCH上执行重传。
根据上述自适应同步HARQ,用于改变PUSCH传输特性的信息在PDCCH上发送。因此,如果在重传期间需要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则节点B连同PHICH一起发送PDCCH,而不考虑DL控制信息量增大。当保持PUSCH的先前传输特性时,节点B仅发送PHICH。
图3示出了UL中节点B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
参照图3,在步骤131中,节点B执行UL调度,以确定UE将被许可传输PUSCH,并且资源将用于PUSCH传输。在步骤133中,节点B发送PDCCH以通知被调度的UE该PUSCH许可信息。在步骤135中,节点B解调和解码PUSCH,其中,在步骤133中发送该PDCCH之后,该PUSCH已经收到4个子帧。在步骤137,节点B判断PUSCH解码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节点B在步骤139中向UE发送ACK,然后返回步骤131以执行新的调度。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137中解码失败,则节点B在步骤141中向UE发送NACK。
此后,根据自适应HARQ操作,节点B在步骤143中判断是否希望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以使其不同于步骤133中指定的传输特性。如果希望改变传输特性,则节点B在步骤145中发送PDCCH,该PDCCH包括指示将应用于PUSCH重传的新的传输特性的信息。在步骤143和145中指示重传之后,节点B返回步骤135,以接收并解码重传的PUSCH。
图4示出了UL中UE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
参照图4,UE在步骤151中尝试接收并解码用于UL许可的PDCCH,并且在步骤153中判断PDCCH解码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UE在步骤155中判断指示新数据的传输/不传输的NDI是否已经被切换。如果NDI被切换,意味着相关许可指示新TB的初传,然后UE在步骤157中通过应用PDCCH所指示的传输特性而发送携带新TB的PUSCH。但是,如果在步骤155中NDI没有被切换,意味着相关许可指示利用改变的传输特性进行重传,因为节点B没有成功解码具有相同HARQ PID的先前TB,然后UE在步骤159中通过应用PDCCH所指示的传输特性而重传携带先前TB的PUSCH。如果UE在步骤153中没有成功解码PDCCH,则UE在步骤161中尝试接收和解码PHICH。在步骤163中,UE判断是否在PHICH上接收到ACK。在接收到ACK时,UE在步骤165中停止PUSCH的传输。但是,在从PHICH接收到NACK时,UE在步骤167中通过应用上一次接收的PDCCH所指示的传输特性而重传携带先前TB的PUSCH。
虽然已经提出同步HARQ以允许通过仅传输PHICH而不传输PDCCH来让UE重传,但是当PDCCH应该与PHICH一起传输以指示诸如UE预编码方案的传输特性时,可能无法在同步HARQ中期待以上资源节约效果。具体来说,虽然PHICH仅携带ACK/NACK信息,但是PDCCH包括用于在UE进行UL传输的各种控制信息。因此,为了传输PDCCH,节点B应该消耗更多的频率资源和传输功率。在UL重传期间,如果传输PDCCH来指示传输特性,诸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预编码方案,则用于控制信息的资源开销加大,要求一种用于减少用于UL重传的控制信息的传输负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至少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且至少提供以下所述的优势。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控制UL上的重传。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重传控制方法和装置,其能减少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在UL上重传的控制信息的传输。
此外,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重传控制方法和装置,其能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重传期间减少指示传输特性的控制信息的传输。
而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有效确定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UL上重传期间的预编码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和装置,用于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考虑在UL中在其上传输已经经历初传的TB的层的信道状态的情况下,确定重传期间的预编码方案。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由UE进行的重传。多个传输块初传到节点B,并且用于所述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请求从节点B接收。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的重传的预编码矩阵根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请求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利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来进行重传。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UE以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所述UE包括用于与节点B在无线网络上交换数据的收发机。所述UE还包括控制器,用于向节点B初传多个传输块;从节点B接收用于所述多个传输块之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请求;根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所述重传请求来确定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利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方法以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由节点B进行的重传。接收在初传中由UE传输的多个传输块。在所述多个传输块之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解码失败时,向所述UE发送重传请求。根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请求来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重传期间所述UE使用的预编码矩阵。接收利用所述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来重传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节点B以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所述节点B包括用于与UE在无线网络上交换数据的收发机。所述节点B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接收初传中由UE传输的多个传输块;当所述多个传输块之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解码失败时,向UE发送重传请求;根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所述重传请求,在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重传期间,确定UE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接收利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来重传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UE)控制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节点B接收用于由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用户设备(UE),包括:收发机,被配置为与节点B发送/接收数据;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如下的操作:从节点B接收用于由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通信系统中通过节点B来控制重传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接收通过用户设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将用于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发送给UE;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节点B,包括:收发机,被配置为与用户设备(UE)发送/接收数据;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如下的操作:接收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将用于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发送给所述UE,确定在响应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NACK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期间UE使用的、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从以下描述中体现出来,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UL中的同步HARQ操作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UL中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的示意图;
图3示是出了UL中节点B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的流程图;
图4示是出了UL中UE的自适应同步HARQ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方块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的结构;
图6是方块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的结构;
图7是示出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B的一般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UE的一般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节点B中确定预编码方案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UE中确定预编码方案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虽然在不同的图中显示,但是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可以由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所指定。在以下描述中,诸如详细配置和部件的具体细节仅仅被提供以用于协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文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改动。此外,本领域已知的结构或者过程的详细描述可以省略,以避免混淆本发明的主题内容。
虽然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面描述中考虑了LTE系统,但是本发明可以不仅应用于LTE系统,而且还可以通过相同方式应用于如下的任何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并且如果需要改变重传期间所用的、诸如预编码方案的传输特性,则通过控制信道向UE提供有关改变的传输特性的信息。
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UL,采用SC-FDMA。在这方面,包括用于DL中的HARQ的UL ACK/NACK信息和诸如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和秩指示(RI)的反馈信息的上行控制信息(UCI)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而UL数据在PUSCH上传输。
为了保持SC-FDMA中的单载波特性,当UCI和UL数据同时发送时,UCI与数据信号在PUSCH上复用,而不在PUCCH上发送。如果作为UL许可而请求非周期的CQI,则UCI和数据应该复用,因为不仅数据而且非周期的CQI、PMI和RI应该在传输前包括在PUSCH中。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UE的结构,其中示出了UE的发射机结构。
参照图5,方块201编码并调制输入数据信号,而方块205编码并调制输入的UCI信号。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UE中,创建最多两个码字(CW),如附图标记203所指代。一般来说,CW对应于TB。假设CW0等同于TB1,而CW1等同于TB2,如果允许互换(swap)函数,则可以改变CW和TB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改变后,CW0映射到TB2,而CW1映射到TB1。当在LTE系统的DL多输入多输出中定义了互换函数时,则在UL多输入多输出中互换函数是可选的。
在由附图标记203表示的线中,实线指示创建一个CW,而虚线指示可以创建两个CW。在方块201中形成的数据调制信号和在方块205形成的UCI调制信号发生复用和交织,然后在方块207中映射到多输入多输出层。在LTE系统中将CW映射到层的方法示例在下表1中示出。
【表1】
在表1中,d(k)(i)表示CWk中的第i阶调制符号,而x(1)(i)表示第l层上的第i个符号。当一个CW映射到两个层时,偶数调制符号映射到下层,而奇数调制符号映射到上层。较之一个CW映射到一个层的情况而言,可以发送更多调制符号,以有助于增大传输数据量同时降低编码速率。
如表1所示,对于仅形成一层的秩1传输,仅创建一个CW,而对于形成两个层的秩1传输,创建两个CW。还存在在秩2传输中创建1个CW的情况,并且这种情况仅在重传时才被允许。一般而言,针对多输入多输出中秩和层之间的关系,术语“层”指的是能发送一个调制符号流的空间资源,而“秩”指的是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形成的层数。通过对于相同的时频资源产生多个层并且在这些层上传输独立的调制符号流,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空间复用技术提高了数据率。
由方块207产生的层特定的信号在方块209a中经历发送(Tx)预编码。预编码是形成层波束以提高层的接收质量的过程。应该考虑传输信道的特征来确定预编码。针对UL多输入多输出而言,由于传输信道是UL信道,如果节点B测量UL信道并通知UE采用适当的预编码方案的编码器,则UE根据该信息执行预编码。预编码器以矩阵表示(即,预编码矩阵),其中行数等于天线数,而列数等于层数。预编码可以由如以下公式(1)所示的一般公式来表示。
P表示预编码矩阵,x表示进行预编码前的传输信号,y表示经历预编码之后的传输信号,而x(n)(i)表示经由第n个传输天线发送的第i个符号。作为参考,文中所用的术语“传输天线”指的是用于信号传输的逻辑天线,而非物理天线。逻辑天线和物理天线之间的映射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式定义。
下表2和3示出了用于不同情况中的LTE UL多输入多输出的预编码矩阵的示例,其中分别使用了2个和4个传输天线。
【表2】
【表3】
再次参照图5,经过方块209a的信号是即将经由天线217a……217b发送的信号。这些信号通过方块211(211a……211b)而转换成与LTE UL方案相适应的SC-FDMA信号。方块211a是SC-FDMA信号转换器,用于即将由第一传输天线217a发送的信号。方块211b是SC-FDMA信号转换器,用于即将由第一传输天线217b发送的信号。SC-FDMA信号转换器211,如图5所示,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单元221;资源映射器223;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225;和循环前缀(CP)累加器227,它们在本领域是熟知的。
参考信号(RS)是被提供用于相干解调的信号。独立RS在不同的层上产生,并且方块231(231a……231b)是用于它们的相关层的RS发生器。方块231a是用于第一层的RS发生器,而方块231b是用于最后一层的RS发生器。在方块209b,不同层的RS接受相同的预编码,正如在方块209a中应用于PUSCH一样。由于对RS和PUSCH应用相同的预编码,所以节点B可以接收RS并估计用于解调层特定信号的信道。通过向层特定的RS应用预编码,可以获得即将经由传输天线217a……217b发送的RS信号。
PUSCH中即将经由传输天线217a……217b发送的SC-FDMA信号,通过方块213(213a……213b)与即将经由传输天线217a……217b发送的RS复用。方块213a是用于即将经由第一传输天线217a发送的信号的PUSCH/RS复用器,而方块213b是用于即将经由最后一个传输天线217b发送的信号的PUSCH/RS复用器。为了保持单载波特性,RS和PUSCH进行时分复用,从而利用不同的SC-FDMA符号而被发送。
UE将会经由传输天线217a……217b发送的基带信号通过RF处理器215(215a……215b)转换成射频(RF)信号,然后其经由传输天线217a……217b发送。方块215a和215b分别是用于即将由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传输天线217a和217b发送的信号的RF处理器。附图标记217a和217b分别表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传输天线。
方块241是用于控制UE总体控制操作的控制器。控制器241确定:用于发送PUSCH的频率资源;用于在PUSCH上发送的数据和UCI的MCS等级;在PUSCH资源中分配给UCI的资源数量;用于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秩;预编码方案;和用于产生天线特定的RS信号的参数。控制器241控制:资源映射器223;数据编码和解调方块201;UCI编码和调制方块205;用于执行复用的方块207;UCI和数据上的CW到层映射和交织;预编码器209a和209b;以及RF发生器231。
在UL重传期间,控制器214根据包括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实施例的全部实施例中确定的方案来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传输特性,并且控制经历重传的TB以通过PUSCH重传。传输特性包括预编码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更为详细地描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B的结构,其中示出了节点B的接收机结构。
参照图6,附图标记301a表示节点B的第一接收天线,而附图标记301b表示节点B的最后一个接收天线。经由多个接收天线301a……301b接收的信号通过RF处理器303a……303b被分别转换成基带信号。方块303a是用于处理经由第一接收天线301a接收的信号的RF处理器,而方块303b是用于处理经由最后一个天线301b接收的信号的RF处理器。经由它们的关联接收天线接收并转换成基带信号的信号在SC-FDMA接收器305a……305b中恢复成调制符号流。方块305a是用于处理经由第一接收天线301a接收的信号的SC-FDMA接收器,而方块305b是用于处理经由最后一个天线301b接收的信号的SC-FDMA接收器。
如图6所示,每个SC-FDMA接收器305a……305b包括:CP消除器331;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单元333;资源解映射器335;和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单元337,并且其逆向执行图5中SC-FDMA信号转换器211a……211b的过程。
经过SC-FDMA接收器305a……305b的信号是来自特定UE的PUSCH和RS的接收信号。由于PUSCH和RS已经经历了时分复用,所以它们通过解复用器307a……307b分成PUSCH接收信号和RS接收信号。方块307a是用于处理经由第一接收天线301a接收的信号的解复用器,而方块307b是用于处理经由最后一个天线301b接收的信号的解复用器。通过解复用过程提取的RS接收信号被递送到信道估计器311。通过解复用过程提取的PUSCH接收信号被递送到多输入多输出接收过滤器315。
信道估计器311从RS接收信号估计UL信道,并将信道估计递送到控制器313,以使控制器313可以计算适当的接收过滤器系数。由控制器313确定的接收过滤器系数被递送到多输入多输出接收过滤器315。多输入多输出接收过滤器351逆向执行图5中预编码器209的操作,并且将PUSCH的层特定信号分离。通常,多输入多输出接收过滤器可以包括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过滤器。也可以使用各种其他已知的接收过滤器。
层特定接收信号被方块317转换成CW特定的调制信号流319和UCI调制信号流,该方块317逆向执行图5中方块207的操作。具体来说,方块317执行在CW基础上收集回层特定信号的过程,和一系列解交织和数据/UCI解复用过程。该系列过程根据控制信息来处理,所述控制信息在控制器313的控制下提前从节点B发送到UE。
从方块317输出的CW特定的调制信号流319被方块321解调并解码成原始数据。从方块317输出的UCI调制信号流被方块323解调并解码成原始UCI信号。在经历数据/UCI解码过程之后,被解码数据和UCI被递送到控制器313,以允许节点B根据数据接收成功/失败以及UCI信息执行UL/DL调度和AMC。
在UL重传期间,控制器313根据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中确定的方案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传输特性,并且控制通过PUSCH重传的TB的总体接收操作。传输特性包括预编码方案。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更为详细地描述。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将参照图7和8描述在UL多输入多输出重传期间,发送和接收指示ACK/NACK信息的PHICH和指示节点B和UE中的PUSCH传输特性的PDCCH的一般操作。作为传输特性的例子,文中将考虑预编码方案。
关于PDCCH中许可控制信息或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一般信息(通过其节点B指示UE发送用于UL多输入多输出的PUSCH),DCI包括以下信息元素(IE)。
1)用于DCI格式0和DCI格式1A的识别标志:在LTE系统中,当DCI定义为具有用于UL许可的DCI格式0的大小或者用于紧凑DL分配的DCI格式1A的大小时,需要通过其可以确定DCI是用于格式0或者是用于格式1A的IE。该标志用于该目的。
2)跳频标志:该标志是指示是否应用跳频来用于PUSCH的传输以获得频率分集的IE。
3)资源分配信息:该资源分配信息IE被定义为指示PUSCH应该通过其来发送的频率资源。
4)MCS等级:这是指示用于PUSCH传输的MCS等级的IE。该IE中的一些码点被定义为指定重传中的冗余版本(RV)。
5)NDI:这是指示相关许可是否用于新的TB的传输,或者用于TB的重传的IE。如果NDI先前的值发生变化,则该IE是用于新TB的传输的许可。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则该IE是用于重传的许可。
6)功率控制信息:这是指示用于PUSCH传输的传输功率的信息的IE。
7)RS参数:用于PUSCH解调的RS被定义为Zadoff-Chu(ZC)序列。ZC序列的特征在于:如果改变循环移位,则变成新的正交ZC序列。对于多用户UL多输入多输出,指示用于PUSCH解调的RS的循环移位的IE在UL许可中定义。如果循环移位不同的RS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则节点B可以利用RS之间的正交性来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8)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这是用于允许利用PUSCH来传输非周期性CQI反馈的IE。该IE以1比特定义。如果其值为1,不仅仅是数据,而且非周期性CQI、PMI和RI都在PUSCH上发送。如果其取值为0,则仅在PUSCH上发送数据。
此外,以下IE被定义在许可的控制信息DCI中,通过其节点B指示UE发送用于UL多输入多输出的PUSCH。
1)PMI:这是指示作为用于UL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传输特性的预编码方案的IE。
2)用于第二TB的MCS等级:最多两个TB可以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因此,定义指示用于第二TB的MCS等级的IE。
3)用于第二TB的NDI:对于UL多输入多输出而言,可以为两个TB定义独立NDI,或者可以为1个TB定义NDI。
虽然文中假设对单独的TB定义独立的NDI,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为1个TB仅定义一个NDI的情况。
图7示出了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节点B的一般操作,其中假设发送两个TB。已经参照图3描述了仅携带1个TB的PUSCH中的许可。
参照图7,节点B在步骤701中执行UL调度,以确定节点B许可发送PUSCH的UE,并且确定UE将要用于PUSCH传输的资源。在步骤703中,节点B向被调度的UE发送PDCCH,以提供用于PUSCH初传的许可信息。由于文中考虑UL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所以许可信息指示大于等于2的秩(秩>1)。具体来说,假设许可两个TB的传输。由于该许可用于PUSCH的初传,所以对应于TB的NDI的值被切换。在步骤705中,在步骤703中发送PDCCH时间之后,节点B解调和解码已经接收4个子帧的PUSCH。在步骤707,节点B判断PUSCH解码是否成功。由于发送了两个TB,所以可以确定解码成功/失败的四种情况。
-情况1:TB1和TB2都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709中利用PHICH发送用于TB1和TB2的(ACK,ACK),然后返回到步骤701。
-情况2:TB1解码成功,但是TB2没有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711中利用PHICH发送用于TB1和TB2的(ACK,NACK),并且在步骤715中向UE发送PDCCH用于许可PUSCH重传。
-情况3:TB2解码成功,但是TB1没有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713中利用PHICH发送用于TB1和TB2的(NACK,ACK),并且在步骤715中向UE发送PDCCH用于许可PUSCH重传。
-情况4:TB1和TB2都没有成功解码。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717中利用PHICH发送用于TB1和TB2的(NACK,NACK),并且在PUSCH重传期间,在步骤719中判断是否改变节点B在步骤703中通知UE的用于初传的传输特性。当确定改变传输特性时,节点B在执行步骤715之后返回步骤705。当确定不改变用于初传的传输特性时,节点B返回步骤705,以接收和解码PUSCH,假设UE重传PUSCH,保持用于初传的传输特性。步骤715对应于节点B发送PDCCH来通知UE用于发送PUSCH的传输的传输特性的过程。在返回步骤705之后,考虑到UE根据步骤715中指示的传输特性来重传PUSCH,节点B接收并解码从UE接收的PUSCH。
在图7的前述描述中,在情况1或情况4中,节点B可以简单地通过发送PHICH而不发送PDCCH来指令重传PUSCH。但是,在情况2或3时,即两个TB只有1个成功解码的情况下,节点B应该发送指示传输特性的PDCCH,以便指令重传PUSCH。发送该PDCCH的原因下面叙述。
如表1所总结,待发送的TB数目根据秩值来变化。例如,在初传中发送两个TB时,如果UE不需要发送它们,因为两个TB其中之一已经成功解码,则UE在重传中发送1个TB。如果待发送的TB数目减少,重传中的秩值小于初传中秩值。但是,如表2和3所示,对于不同的秩定义了不同的预编码器。所以,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器可能没有用于重传。为此,如果重传时发送的TB数目减少,则应该发送PDCCH来通知由UE使用的预编码器发送变化,即传输特性发送变化。
图8示出了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UE的一般操作,其中UE的操作对应于图7中的节点B的操作。
参照图8,UE在步骤801中尝试接收并解码用于UL许可的PDCCH,并且在步骤803中判断是否成功解码。如果UE成功解码用于UL许可的PDCCH,则UE在步骤805中判断NDI是否被切换。由于考虑UL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将会在此假设初次许可指示关于两个TB的信息。假设对于不同的TB定义不同的NDI,则如果两个NDI都没有从其先前值切换,对应于仅指示重传的UL许可,则UE在步骤807中通过反映包括PMI的新的传输特性而重传PUSCH。但是,如果两个NDI任一已经切换,则UE前进到步骤809,其中与切换的NDI对应的TB应该是新发送的,而对应于未切换的NDI的TB应该重传。无论每个TB进行重传或者被初传,包括PMI的传输特性应该遵循在PDCCH中指示的值。即使仅定义了1个NDI而不考虑TB数目,如果NDI已经从其先前值切换,则UE执行步骤809以发送新的TB。否则,UE执行步骤807,用于重传。总之,对于预编码而言,在收到PDCCH时,UE被允许通过反映PDCCH中指示的PMI来发送预编码的PUSCH,而不考虑TB是否用于重传。
如果UE在步骤803中没有接收和解码PDCCH,则UE在步骤811中尝试接收和解码PHICH。如果在PHICH中存在用于每个TB的ACK/NACK,则UE可能针对以下三种情况作出不同响应。
情况1: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两者的ACK。在这种情况下,UE不需要在步骤815中发送PUSCH。
情况2:接收到用于1个TB的ACK,并且接收到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在这种情况下,UE应该毫无疑问地改变秩值,因为将要重传的TB数目减少。但是,由于节点B没有分开提供PMI(因为UE没有接收到PDCCH),所以UE可能无法判断用于PUSCH传输的预编码方案。因此,UE可能无法在步骤819中定义其PUSCH传输特性。
情况3: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两者的NACK,并且需要重传两个TB。在这种情况下,由于UE没有改变秩,并且节点B没有分别提供PMI,所以UE被允许在步骤817中通过反映包括上次接收的UL许可中指示的PMI的传输特性来重传PUSCH。然而,在这种情况下,UE根据增量冗余(IR)同步HARQ的规则改变重传的RV。在由PHICH重传的PUSCH中,RV自动地增大而不需要单独的指令。正如本领域已知,HARQ重传方案分为Chase合并(CC)和增量冗余(IR)方案。CC是在重传和初传中发送相同信号的方案,以使接收机可以在符号层面合并这些信号。IR是在重传和初传中发送具有不同RV的信号的方案,以使接收机可以在解码过程中合并这些信号。IR广泛用作HARQ重传方案,虽然其较之CC具有较高的接收复杂性,因为它额外地获得了解码增益。在同步HARQ中,RV被隐含地确定,因为用于改变RV的单独的PDCCH并未在重传中发送。例如,在LTE系统中,总共定义了4个RV(RV=0、1、2、3),而且如果应用同步HARQ,则RV根据它们的传输顺序以顺序{0、2、3、1}而被应用。
在这种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普通无线通信系统中,如果多个接收的TB中的一些没有成功解码(例如,两个TB中只有1个成功解码),则节点B应该发送指示传输特性的PDCCH,以便指令UE重传PUSCH。否则,UE可能无法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解码方案。
但是,如上所述,PDCCH的传输可能增加控制信息的资源开销。因此,针对用于在UL中重传的控制信息,为了降低发送负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LTE系统中,仅用PHICH控制UL HARQ并确定在重传中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而没有传输PDCCH的方法。
在图5和6分别示出了UE传输设备和节点B接收设备的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被应用于其中。图5和6中的UE的控制器241和节点B的控制器313分别根据图10和9的流程来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方案。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节点B中确定预编码方案的流程。图9的流程部分地与图7的传统流程重叠。因此,以下描述将强调图9的流程与图7的传统流程之间的差别。
参照图9,步骤901至907与图7中的步骤701至707操作相同,在其中,节点B执行UL调度以许可PUSCH的初传,接收/解码由UE发送的PUSCH,并确定解码成功/失败。
在步骤907,节点B判断PUSCH解码是否成功。假设UE发送了两个TB,则可以确定解码成功/失败的四种情况。在情况1,即两个TB都成功解码,以及在情况4,即两个TB都没有成功解码,节点B分别前进到步骤909和915,并且如图7中那样操作。但是,在情况2和3中,即一个TB成功解码而另一个TB没有成功解码,则节点B分别前进到步骤911和913,然后执行步骤917。在图7的传统流程中,步骤917(或719)仅在情况4下,即两个TB都没有成功解码的情况下才被执行。但是,在本发明中,步骤917甚至在情况2和3下,即两个TB中的一个没有成功解码的情况下被执行。在步骤917中,在PUSCH的重传中,节点B确定是否改变节点B在步骤913中通知UE的用于初传的传输特性。当确定改变传输特性时,节点B执行步骤919。否则,节点B执行步骤9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方法,以隐含确定(implicitly determine)在重传时采用哪种预编码。在步骤921中,节点B确定是否保持该隐含定义的预编码,或者指示另一种预编码。当确定保持隐含定义的预编码时,节点B返回步骤905,以接收和解码应用了所述隐含定义的预编码的PUSCH,因为没有理由发送PDCCH。
但是,当确定指示特定的预编码方案时,取代使用隐含确定的预编码,节点B执行步骤919以通过PDCCH而特定地指示PUSCH传输所需的传输特性。利用隐含确定的预编码的方法是在没有PDCCH传输的情况下确定在重传期间所用的预编码的方法,并且将在下面实施例中更为具体地描述。
如果节点B指示在使用隐含定义的预编码时存在资源节约效果,则节点B不需要发送PDCCH,并且还在步骤912中指示特定的预编码,节点B通过比较资源节约效果与AMC的优势来确定是否发送PDCCH,其中,利用AMC可以应用最适合UL信道状态的预编码。以此方式,本发明可以允许节点B自由操作资源。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在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UE中确定预编码方案的流程。
图10的流程部分地与图8的传统流程重叠。因此,以下描述将强调图10的流程与图8的传统流程之间的差别。
在图8的传统流程中,如果从PHICH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而接收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的操作可能没有定义(图8中的步骤81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19。图10中的步骤1001至1017与图8中的步骤801至817的操作相同。在步骤1001至1017中,UE尝试接收和解码用于UL许可的PDCCH,确定NDI是否被切换,如果PDCCH解码成功,通过反映在PDCCH中指示的PMI来发送预编码的PUSCH,如果PDCCH解码失败(或者没有发送PDCCH),则接收PHICH,如果包含在PHICH中的关于TB的ACK/NACK信息指示对于两个TB都接收到ACK,则发送PUSCH,并且如果对于两个TB都接收到NACK,则通过反映在最后接收到UL许可中指示的传输特性来重传PUSCH。
在步骤1019中,在重传PUSCH时,除了处于最后接收的UL许可的值的RV和预编码之外,UE保持全部传输特性,其根据传统规则确定RV,并且使用隐含确定的预编码方案。关于根据本发明而隐含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的方法,已经提前在节点B和UE之间达成相关协议。因此,如果UE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可以通过在步骤1019中仅接收PHICH,而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执行PUSCH重传。
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详细描述隐含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的方法。根据以下实施例提出的预编码确定方法,节点B执行图9中的步骤921,并且UE执行图10中的步骤1019。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参照图11,UE在步骤1101中接收和解码PHICH,并在步骤1103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是否为ACK。确定结果分成3种不同情况。在情况1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ACK,则UE停止PUSCH的重传,并且在步骤1105中不需要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即,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而接收到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11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接收到ACK。在情况3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1107中确定在重传中再次使用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1109中,即,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而接收到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确定对于哪个TB接收到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11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NACK、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1117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1111对应于确定初传PUSCH时使用哪个秩的过程。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1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UE执行步骤1113,而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UE执行步骤1115。在步骤1113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最后一列向量作为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或者重传预编码矩阵)而不需要接收PDCCH。如表1所示,如果发送两个TB,则TB1使用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或前两列向量,而TB2使用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一列或最后两列向量。在(ACK、NACK)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111之后的操作,并且由于TB2应该重传,所以最后的列向量用于重传。在情况1-1下,即,初始秩为2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113,并且如果秩为2,则每个TB在初传中占据1个层。因此,由于TB2即使在重传中也要占据1层,所以仅获取最后一列向量,并且将其确定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步骤1115中,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两列向量被确定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当初始秩为3或4时执行步骤111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TB2在初传中占据两层,如表1所示。因此,获取最后两列向量并确定为预编码矩阵,以使TB2即使在重传中也可以占据两层。
在情况2下,即,在步骤1109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NACK、NAC)的情况下,UE在步骤1117确定PUSCH的初传中所用的是哪个秩。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117中确定初始秩小于4的情况下,则UE执行步骤1119,而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UE执行步骤1121。步骤1119用于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NACK、ACK)的情况下,执行步骤1119之后的操作,并且由于TB1应该重传,所以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用于重传。当初始秩为2或3时执行步骤1119,并且如果秩为2或3,则TB1在初传中占据1个层。因此,由于TB2即使在重传中也要占据1个层,所以仅获取第一列向量并且将其确定为重传预编码矩阵。步骤1121用于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当初始秩为4时执行步骤1121,并且在这种情况下,TB1在初传中占据两层,如表1所示。因此,获取前两列向量并将其确定为重传预编码矩阵,以使TB1即使在重传中也可以占据两层。
总之,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在重传中原封不同地再次使用,但是在发送被成功接收的TB的层上不发送信号。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确定重传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可以称为空置用于被成功接收的TB的层的方法。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体例子在下面描述。假设在初传中,下面方程(2)所示的矩阵P0用作预编码矩阵。
在初传中,TB1利用下面方程(3)中的矩阵P1预编码,而TB2利用方程(3)中的矩阵P2预编码。
在从PHICH接收到(NACK、ACK)时,因为应该重传TB1,所以UE利用矩阵P1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接收到(ACK、NACK)时,因为应该重传TB2,所以UE利用矩阵P2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
在隐含确定重传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之后,UE在步骤1123中将其传输功率提升Xdb,以用于PUSCH传输。具体来说,UE执行隐含功率提升。传输功率提升的水平根据所用的预编码矩阵而变化。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重传中,并非所有的UE传输天线都可以用于重传。因此,所用的天线数在重传中可以减少。实际上,即使如果利用更多传输天线,UE可以采用更高的传输功率,但是UE也不能使用更多传输天线。为解决这个问题,在重传期间,传输功率可以按照重传中所用的天线数与初传中所用的天线数的比率进行隐含提升。例如,如果初传中所用的天线数为4,而重传中所用的天线数为2,则该比率为4/2=2,使得可能将传输功率提升3dB(X=3)。虽然已经对于在PUSCH重传期间执行隐含功率提升的方法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是还可以定义即使在PUSCH传输功率可以提升的情况下也不提升PUSCH的传输功率以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的另一种方法,以作为另一个例子。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其中图12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12的步骤1205至1221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11的步骤1105至1121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
参照图12,节点B在步骤1201中接收并解码由UE发送的PUSCH,并且在步骤1203中,通过确定在PHICH上发送给UE的ACK/NACK信息是ACK还是NACK来确定PUSCH的解码是否成功。确定结果分成3种不同情况。在情况1中,即,因为两个TB都成功解码而在图9的步骤909中发送(ACK、ACK)的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1205假设UE将停止重传PUSCH,并且不需要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即,如图9中的步骤911和913,发送了用于一个TB的ACK,而发送了用于另一个TB的NACK的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12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在情况3中,即,由于两个TB都没有成功解码而在图9的步骤915中发送了用于两个TB的(NACK、NACK)的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1207中假设UE将在重传中再次使用在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1209中,在发送了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时,节点B确定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12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NACK、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1217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1111对应于确定情况1下初传PUSCH时使用哪个秩的过程。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2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节点B执行步骤1213,而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执行步骤1215。在步骤1213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一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步骤1215中,节点B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两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
另一方面,在情况2中,节点B在步骤1217中确定在PUSCH初传中使用的是哪个秩。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217中确定初始秩小于4,则节点B执行步骤1219,而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节点B执行步骤1221。在步骤1219中,节点B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步骤1221中,节点B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
鉴于以上参照图11详细描述的原因,正如步骤1213、1215、1219和1221一样,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
正如参照图11和12所述,如果用于例如两个TB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ACK、NACK)或者(NACK、ACK),由于UE和节点B采用相同方式隐含确定重传期间所用的预编码方案,所以它们不需要发送/接收PDCCH来指示重传期间的预编码方案,由此使得可以降低由于频繁发送和接收PDCCH所造成的传输负担。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本概念是提前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为此,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新定义默认码本的概念,并且选择在默认码本中定义的一个预编码矩阵并用于重传。可以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在默认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仅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预定规则,在所述多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并使用。关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在LTE系统中,由于总共定义了4个RV,所以利用该规则的默认码本可以包括4个预编码矩阵。在LTE系统中,ULHARQ被设定为在每次重传中发送不同的RV,由此实现了在每次重传中使用不同预编码矩阵的效果。该规则是如果TB在初传中没有成功解码,考虑到AMC没有正确操作,则在重传中获取最大可能的空间分集增益。
ii.根据系统帧数(system frame number)或者子帧数(subframe number)来选择预编码矩阵:在LTE系统中,系统帧数和子帧数定义为时域上的数字资源。在LTE系统中,10ms资源的系统帧包括10个子帧。子帧是1ms资源,并且子帧数在每个系统帧中被初始化。例如,假设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了Q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发生重传时的时间资源的系统帧数以nSFN表示,并且子帧数以n表示,则k根据下面方程(4)来计算,并且默认码本中的第k个矩阵用作预编码矩阵。这里“mod(A,B)”表示A除以B的余数。如果只有系统帧数作为输入因子用来确定预编码矩阵,则“k=mod(nSFN,Q)”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如果只有子帧数用作输入因子来确定预编码矩阵,则“k=(n,Q)”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该规则还用于在重传中获得空间分集增益。
k=mod(10×nSFN+n,Q)..........(4)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其中,步骤1301至1317与图11的步骤1101至1117操作相同。
参照图13,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3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为2,则UE在步骤1313中确定使用A型默认秩1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3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超过2,则UE在步骤1315中确定使用A型默认秩2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A型默认码本用于重传第二个TB。选择默认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以下规则中的任意一个:规则(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规则(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3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小于4,则UE在步骤1319中确定使用B型默认秩1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3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为4,则UE在步骤1321中确定使用B型默认秩2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B型默认码本用于第一个TB的重传,并且选择默认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规则(i)和(ii)其中的任意一个。
虽然A型默认码本和B型默认码本在前述描述中分开定义,但是如果定义默认码本而不考虑由默认码本发送哪个TB的话,则A型默认码本和B型默认码本可以设计成彼此相同。相反,具体确定重传中使用默认码本中的哪个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针对每个TB而不同。
总之,利用RV或者时间资源数的函数,选择默认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根据执行哪个秩的传输和重传中发送哪个TB来定义,而不考虑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因此,该方法可以称为默认码本方法。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图14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14的步骤1405至1421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13的步骤1305至1321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由于图14的步骤1401至1417与图12的步骤1201至1217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4,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4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为2,则节点B在步骤1413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默认秩1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4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在步骤1415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默认秩2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另一方面,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4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小于4,则节点B在步骤1419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默认秩1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4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为4,则节点B在步骤1421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默认秩2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A型默认码本用于第二个TB的重传,而B型默认码本用于第一个TB的重传。由节点B选择A型默认码本和B型默认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以下规则任一:规则(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规则(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第三实施例的基本构思是在与PUSCH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具有函数关系的码本中选择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对于所述函数关系,可以使用各种已知适用于矩阵的函数式。为此,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在预编码矩阵中新定义“母子对(mother-childpair)”概念。在PUSCH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用作母预编码矩阵,而从母预编码矩阵的函数中确定的函数关系所限定的子码本中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用于重传。可以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在子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该唯一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子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预定规则,在所述子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使用。对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提出的下述规则。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
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采用子码本的技术基础如下述。如果信道的空间特征(spatial signature)变化在初传和重传之间并不显著,则利用类似于母预编码矩阵的子预编码矩阵将协助提高多输入多输出增益。因此,用于允许决定子预编码矩阵的函数关系根据使用什么样的母预编码矩阵而给出。如果即便定义了一个子预编码矩阵而多输入多输出增益还不高,则可以将多个子预编码矩阵定义作为子码本,并且可以根据上述规则选择一个子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用于重传。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图15中的步骤1501至1517与图11的步骤1101至1117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5,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5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为2,则UE在步骤1513中确定使用A型秩1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利用预定的函数关系,从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来定义子码本。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5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超过2,则UE在步骤1515中确定使用A型秩2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A型子码本用于重传第二个TB。选择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规则(i)和(ii)中的任意一个。
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5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小于4,则UE在步骤1519中确定使用B型秩1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5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为4,则UE在步骤1521中确定使用B型秩2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B型子码本用于重传第一个TB。选择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规则(i)和(ii)中的任意一个。
虽然A型子码本和B型子码本在前述描述中分开定义,但是如果定义子码本而不考虑由子码本重传哪个TB的话,A型子码本和B型子码本可以设计成彼此相同。相反,具体确定重传中使用子码本中的哪个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针对每个TB不同。
总之,利用RV或时间资源数(例如,系统帧数和子帧数)的函数,在子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所述预编码矩阵根据初传中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和执行哪个秩传输以及在重传中发送哪个TB来确定。因此,该方法可以称为母子对方法。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图16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16的步骤1605至1621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15的步骤1505至1521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由于图16的步骤1601至1617与图12的步骤1201至1217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参照图16,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6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为2,则节点B在步骤1613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秩1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利用预定的函数关系从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来定义子码本。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6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在步骤1615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秩2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6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小于4,则节点B在步骤1619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秩1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6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为4,则节点B在步骤1621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默认秩2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
A型子码本用于第二个TB的重传,而B型子码本用于第一个TB的重传。由节点B选择A型子码本和B型子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以下规则中的任意一个:规则(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规则(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基本概念是在PUSCH的初次许可中一起通知(指示)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在传统方法中,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由PMI在初次许可中指示。但是,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除了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之外,当仅响应PHICH而应该执行重传时所用的预编码矩阵或者或者其候选群可以由PMI在初次许可中另外指示。由PMI在初次许可中指示的用于重传的候选预编码矩阵群将称为用于重传的码本(或者重传码本)。可以在重传码本中定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在重传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仅仅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重传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特定规则选择预编码矩阵并使用。对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提出的下述规则。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
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而选择预编码矩阵。
使用重传码本的技术基础类似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具体来说,如果信道的空间特征变化在初传和重传之间并不显著,则对于重传而言,利用类似于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矩阵将协助提高多输入多输出增益。但是,节点B可能最好知道应该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以协助提高多输入多输出增益。因此,在初次许可中一起指示重传码本。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图17中的步骤1701至1717与图11的步骤1101至1117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详细描述。
参照图17,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7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为2,则UE在步骤1713中确定使用A型秩1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A型秩1重传码本假设在初次许可中指示。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711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ACK,NACK)并且初始秩超过2,则UE在步骤1715中确定使用A型秩1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类似地,如上所述,A型秩2重传码本假设在初次许可中指示。A型重传码本用于重传第二个TB。在选择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中,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一规则。
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7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小于4,则UE在步骤1719中确定使用B型秩1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B型秩1重传码本假设在初次许可中指示。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717中确定UE已经从PHICH接收到(NACK,ACK)并且初始秩为4,则UE在步骤1721中确定使用B型秩2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类似地,如上所述,B型秩2重传码本假设在初次许可中指示。B型重传码本用于重传第一个TB。在选择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中,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一规则。
虽然A型重传码本和B型重传码本在前述描述中分开定义,但是如果定义重传码本而不考虑由重传码本发送哪个TB的话,A型重传码本和B型重传码本可以设计成彼此相同。相反,具体确定重传中使用重传码本中的哪个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针对每个TB不同。
总之,通过初次许可中指示的PMI值确定了用于重传的候选预编码矩阵群,并利用RV或时间资源数(例如,系统帧数和子帧数)的函数,在重传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根据执行哪个秩传输以及在重传中发送哪个TB来确定。因此,该方法可以称为PDCCH指示方法。
【表4】
表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确定重传码本的具体例子。给出表4中的例子以确定在UE具有两个传输天线时,PDCCH中指定的PMI值指示哪个预编码。术语“在传输中由PDCCH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包括(指的是)在由PDCCH在PUSCH初传中或者PUSCH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由于在PDCCH中指定了PMI,在由PDCCH传输PUSCH时,UE可以从PMI值确定应该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无论PUSCH是初传还是重传。术语“在重传中使用预编码矩阵而不传输PDCCH”指的是,在重传一个TB时仅需要指示(ACK,NACK)或者(NACK,ACK)的PHICH,而不需要传输指定PMI的PDCCH的情况下,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在表4的例子中,重传码本定义为没有PDCCH的情况下,在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预编码矩阵。
例如,假设使用PMI#3的PUSCH初传由PDCCH指示。UE利用矩阵A作为预编码矩阵来发送PUSCH。由于该PUSCH发送是秩1传输,所以UE仅发送一个TB。因此,如果出现ACK,则不需要重传,而如果出现NACK,则UE可以使用传统矩阵A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没有PDCCH的情况下,对于表4中的PMI#0#5没有定义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定义诸如(ACK,NACK)和(NACK,ACK)的PHICH响应,因为对这些PMI而言,初传是一个TB的传输。
作为另一个示例,假设在表4中PDCCH已经利用PMI#8指示了PUSCH的初传。UE利用矩阵B作为预编码矩阵发送PUSCH。由于该PUSCH传输是秩2传输,所以UE发送两个TB。如果出现(ACK,ACK),则不需要重传,而如果出现(NACK,NACK),则UE可以使用矩阵B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收到诸如(ACK,NACK)和(NACK,ACK)的PHICH时,UE需要发送一个TB,并利用矩阵C作为秩1预编码矩阵。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图18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18的步骤1805至1821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17的步骤1705至1721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由于图18的步骤1801至1817与图12的步骤1201至1217操作相同,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18,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18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为2,则节点B在步骤1813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秩1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A型秩1重传码本在初次许可中指示。在情况1-2中,即,在步骤1811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ACK,NACK)且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在步骤1815中确定(假设)UE使用A型秩2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类似地,A型秩2重传码本在初次许可中指示。
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18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小于4,则节点B在步骤1819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秩1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如上所述,B型秩1重传码本在初次许可中指示。在情况2-2中,即,在步骤1817中确定两个TB的解码结果为(NACK,ACK)且初始秩为4,则节点B在步骤1821中确定(假设)UE使用B型秩2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类似地,如上所述,B型秩2重传码本在初次许可中指示。
A型重传码本用于第二个TB的重传,而B型重传码本用于第一个TB的重传。由节点B选择A型重传码本和B型重传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遵循以下规则中的任意一个:规则(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规则(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基本概念是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由PHICH指示。在传统方法中,PHICH指示ACK/NACK信息。在引入UL多输入多输出之前,PHICH是指示1比特ACK/NACK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编码1比特信息的最佳方式是重复编码。但是,由于引入了UL多输入多输出,因为应该提供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所以应该由PHICH发送2比特信息。由于PHICH信息从1比特增加到2比特,所以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PHICH不仅用于指示ACK/NACK信息,而且利用(ACK,NACK)/(NACK,ACK)信息指示重传中所用的码本,增大了信息量。例如,如果用于支持UL多输入多输出的PHICH设计成包括3比特信息,则可以如下表5所示地支持利用PHICH的重传预编码矩阵指示。
【表5】
给出表5中的例子,以便由PHICH具体确定重传中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表5中的例子是利用3比特PHICH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具体来说,表5示出了在其中,由PHICH指示的重传码本包括一个预编码矩阵的例子。在由PHICH指示的重传码本中定义的预编码矩阵的数目可以是单数,如表5中的例子,或者可以是复数。如果在重传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仅仅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重传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特定规则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使用。对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提出的下述规则。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
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优势在于,节点B可以利用PHICH直接指示预编码矩阵,而不需要发送PDCCH。节点B最好能知道重传期间最优的预编码矩阵,但是在重传期间利用PDCCH指示最优预编码矩阵增加了所需的资源量。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参照图19,UE在步骤1901中接收并解码PHICH。这里,PHICH设计成包括n比特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用于指示重传中的预编码方案,并且可以指示总数为K个状态,其中log2(K)<=n。在步骤1903中,包括n比特信息的PHICH可以根据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定义的PHICH状态而指示以下多种状态。
如果PHICH在步骤1903中指示状态1,则UE在步骤1905中停止PUSCH重传,确定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是(ACK,ACK)。在状态1下,不需要预编码信息。如果在步骤1903中,PHICH指示状态2,则UE在步骤1907中利用码本A确定用于两个TB的重传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是(ACK,NACK)。如果在步骤1903中,PHICH指示状态3,则UE在步骤1909中利用码本B确定用于两个TB的重传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是(ACK,NACK)。如果在步骤1903中,PHICH指示状态k,则UE在步骤1911中利用码本D确定用于两个TB的重传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是(NACK,ACK)。最后,如果在步骤1903中,PHICH指示状态K,则UE在步骤1913中利用码本Z确定用于第一个TB和第二个TB这两者的重传预编码矩阵,确定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是(NACK,NACK)。
总之,利用RV或时间资源数(例如,系统帧数和子帧数)的函数,在重传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其中所述预编码矩阵根据利用PHICH由节点B提供的状态信息和执行哪个秩传输以及在重传中发送哪个TB来确定。因此,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由PHICH指示重传期间所用的预编码矩阵。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参照图20,节点B在步骤2001中接收并解码PHICH。在步骤2003中,节点B确定解码状态,所述解码状态指示用于两个TB的相关ACK/NACK信息,这在图19中的步骤1905至1913描述。解码状态映射到UE在重传PUHSCH期间所用的特定码本。在步骤2005中,节点B生成包括指示解码状态的信息的PHICH,并将所述PHICH发送给UE。指示解码状态的信息可以利用PHICH中的n比特信息指示总共K个状态,其中,log2(K)<=n。包括n比特信息的PHICH可以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中定义的PHICH状态,指示图19中所述的多个状态。因此,节点B可以利用包括指示解码状态的信息的PHICH通知UE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而不需要发送PDCCH。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当响应UL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PHICH利用单个ACK/NACK指示用于两个TB的ACK/NACK信息,而非独立指示ACK/NACK信息时,确定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节点B仅在成功解码两个TB时才发送ACK,而在任一TB解码失败时发送NACK。具体来说,即使已经利用PUSCH发送了两个TB,但是PHICH仅指示一个ACK/NACK。如果UE通过这种PHICH接收到NACK,即使节点B已经成功解码了任一TB,则UE应该重传两个TB两者,因为它无法确定哪个TB没有成功解码。在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中,如果从PHICH接收到NACK,则UE只能将NACK认为是(NACK,NACK)。
根据传统理论,在(NACK,NACK)状态下,先前的预编码矩阵应该用作重传预编码矩阵,因为重传应该利用先前传输的传输特性来执行。
但是,在本发明的这种实施例中,UE通过在预定的默认码本中选择重传预编码矩阵来执行预编码,而非利用先前预编码矩阵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默认码本针对每个秩单独预先确定。如果通过PHICH接收的NACK指示请求UL多输入多输出重传,则UE通过在默认码本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中的一个来对PUSCH预编码。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由于除了在从PHICH接收到NACK时在步骤2117中的操作之外,图21中执行的流程与图4中描述的传统UE的操作相同,所以省略对步骤2101至2115的详细描述。
如果UE从PHICH接收到NACK而没有接收PDCCH,则UE在步骤2117中在默认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用于PUSCH重传。可以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在默认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仅仅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默认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特定规则选择预编码矩阵并使用。对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出的下述规则。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
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图22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
参照图22,节点B在步骤2201中接收并解码由UE发送的PUSCH,并且在步骤2203中确定PHICH解码是否成功,并且还确定通过PHICH发送到UE的解码结果或ACK/NACK信息是ACK还是NACK。确定结果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在情况1中,即,在对于两个TB都解码成功时发送ACK,则节点B在步骤2205中不需要预编码信息,假设UE将停止重传PUSCH。在情况2中,即,对于两个TB中至少一个出现NACK,则节点B在步骤2207中确定(假设)UE在预定默认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并将其用于PUSCH重传。由于节点B和UE根据相同的规则在默认码本中选择预编码矩阵,所以不要求节点B发送PDCCH来指示UE在重传中将要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虽然在图22中未示出,但是当对于两个TB至少其中一个出现NACK时,节点B通过PHICH发送一个NACK。
类似于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PHICH仅提供一个ACK/NACK。虽然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定义了默认码本,而不考虑UE在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但是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根据初传中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而定义了重传码本。
可以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重传码本中定义一个或多个预编码矩阵。如果在重传码本中仅定义了一个预编码矩阵,则仅仅该预编码矩阵可以用于重传。否则,如果在重传码本中定义了多个预编码矩阵,则根据重传中的预定规则选择预编码矩阵并使用。对于选择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规则,可以使用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提出的下述规则。
i.根据RV值选择预编码矩阵;和
ii.根据系统帧数或者子帧数选择预编码矩阵。
甚至在其中重传码本与每个秩特定的码本完全重合的情况也可以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例子。例如,如果秩r的PMI#p假设被PDCCH利用初次许可指定为预编码矩阵,则秩r的PMI#p用作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假设q=f(p)、q=f(p,RV)、q=f(p,k)、q=f(p,n)或者q=f(p,nSFN),其中n表示子帧数,nSFN表示系统帧数,而k表示上面方程(4)中定义的值。
下面的方程(5)示出了q=f(p)的简单例子。
q=f(p)=mod(p+1,Pr).........(5)
Pr表示秩r码本的大小。在表2中P1=6和P2=1,具有两个传输天线,而在表3中P1=24,P2=16,P3=12和P4=1,具有4个传输天线。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参照图23,UE在步骤2301中接收和解码PHICH,并在步骤2303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是否为ACK。确定结果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在情况1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ACK,则UE停止PUSCH的重传,并且不需要步骤2305中的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即,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而接收到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23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接收到ACK。在情况3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2307中确定在重传中未经改变地再次使用初始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2309中,在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时,UE确定对于哪个TB接收到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23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2317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2311对应于确定情况1下初传PUSCH时使用哪个秩的过程。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23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UE执行步骤2313。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UE执行步骤2315。在步骤2313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在步骤2315中,UE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
在情况2下,即,在步骤2309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NACK、NAC)的情况下,UE在步骤2317确定PUSCH的初始传输中所用的是哪个秩。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2317中确定初始秩小于4,则UE执行步骤2313。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UE执行步骤2315。如果在步骤2313或2315中确定了预编码矩阵,则在步骤2321中重传PUSCH。对于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功率的方法,有两种可能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因为传输秩降低而将传输功率提高3dB,而第二种方法是保持传输功率,以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在(ACK,NACK)或(NACK,ACK)状态下确定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基于要求重传的TB在初传中在其上发送的层的数量。在情况1-1和2-1中,即,重传TB在初传中在一个层上发送,则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另一方面,在情况1-2和2-2中,即,重传TB在初传中在两个层上发送,则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图24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24的步骤2405至2415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23的步骤2305至2315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
参照图24,节点B在步骤2401中接收并解码由UE发送的PUSCH,并且在步骤2403中确定PUSCH解码是否成功,并且还确定通过PHICH发送到UE的解码结果或ACK/NACK信息是ACK还是NACK。确定结果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在情况1中,即,正如图9中的步骤909,因为对于两个TB都解码成功,确定对于两个TB发送了ACK,节点B在步骤2405中假设UE将停止重传PUSCH,并且不要求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正如图9中的911和913,确定对于一个TB发送了ACK而对于另一个TB发送了NACK,则节点B在步骤24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并且执行后续步骤。在情况3中,即,正如图9中的步骤915,因为对于两个TB都解码失败,确定对于两个TB发送了NACK,则节点B在步骤2407中假设UE将在重传中使用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2409中,节点B确定在情况2中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在情况2中,发送了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24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2417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2411对应于确定在情况1中哪个秩用于PUSCH的初传的过程,其中,ACK/NACK信息在步骤2409中被识别为(ACK,NACK)。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24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节点B执行步骤2413,而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执行步骤2415。在步骤2413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在步骤2415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
在情况2下,即,在步骤2409中确定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NACK、NAC)的情况下,节点B在步骤2417确定初传中所用的是哪个秩。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2417中确定初始秩小于4,则节点B执行步骤2413,而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节点B执行步骤2415。
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节点B和UE每一个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或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但是,在替代方案中,可以改动UE,从而在情况1-1和2-1下,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的最后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其中,在情况1-1和2-1下,传输TB在初传中在一个层上发送;并且在情况1-2和2-2下,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的最后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其中,在情况1-2和2-2下,传输TB在初传中在两个层上发送。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UE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
参照图25,UE在步骤2501中接收和解码PHICH,并在步骤2503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是否为ACK。确定结果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在情况1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ACK,则UE停止PUSCH的重传,并且不需要步骤2505中的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即,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而接收到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25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接收到ACK,并且执行后续步骤。在情况3中,即接收到用于两个TB的NACK,则UE在步骤2507中确定在重传中再次使用初始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2509中,UE确定在情况2中接收到用于哪个TB的ACK,其中,在情况2中,接收到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25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UE执行步骤2521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2511对应于确定在情况1中哪个秩用于PUSCH的初传的过程,其中,在情况1中在步骤2509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ACK,NACK)。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25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UE执行步骤2513,而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UE执行步骤2523。
在步骤2513中,UE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高于TB2的MCS等级。如果TB1的MCS等级较高,意味着由TB1使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则UE执行步骤2515。否则,UE执行步骤2517。在替代方案中,可以在步骤2513中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不低于TB2的MCS等级。
在步骤2515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第一列向量由TB1使用。就是说,即使重传TB2,也使用TB1的层,因为TB1所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
在步骤2517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最后一列向量最初由TB2使用。就是说因为TB2所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所以再次使用最后一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
类似地,在步骤2523中,UE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高于TB2的MCS等级。如果TB1的MCS等级较高,意味着由TB1使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则UE执行步骤2525。否则,UE执行步骤2527。在替代方案中,可以在步骤2523中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不低于TB2的MCS等级。
在步骤2525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第一列或前两列向量原来由TB1使用。就是说即使重传TB2,也使用TB1的层,因为TB1所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
在步骤2527中,UE隐含确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而没有接收PDCCH。最后一列或最后两列向量原来由TB2使用。就是说因为TB2所用的层的信道状态较好,所以再次使用最后两列向量作为重传预编码矩阵。
步骤2521对应于确定在情况2中哪个秩用于PUSCH的初传的过程,其中在情况2中在步骤2509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NACK,ACK)。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2521中确定初始秩级小于4的情况下,则UE执行步骤2513,而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UE执行步骤2523。
在步骤2515或2517中确定了预编码矩阵之后,在步骤2519中重传PUSCH。类似地,在步骤2525或2527中确定了预编码矩阵之后,在步骤2519中重传PUSCH。对于确定用于PUSCH传输的功率的方法,有两种可能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因为传输秩级降低而将传输功率提高3dB,而第二种方法是保持传输功率,以降低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在重传期间在节点B中执行的预编码确定方法。图26的流程假设在图9的步骤921中执行。应该注意,在图26的步骤2605至2625中,由节点B确定(假设)重传期间UE所用的预编码方案的方法与图25的步骤2505至2527中由UE确定(定义)预编码方案的方法相同。
参照图26,节点B在步骤2601中接收并解码由UE发送的PUSCH,并且在步骤2603中确定PUSCH解码是否成功,并且还确定通过PHICH发送到UE的解码结果或ACK/NACK信息是ACK还是NACK。确定结果可以分成三种情况。在情况1中,即,正如图9中的步骤909,因为对于两个TB都解码成功而确定对于两个TB发送了ACK,节点B在步骤2605中假设UE将停止重传PUSCH,并且不要求预编码信息。在情况2中,正如图9中的911和913,确定对于一个TB发送了ACK而对于另一个TB发送了NACK,则节点B在步骤2609中具体确定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并且执行后续步骤。在情况3中,即,正如图9中的步骤915,因为对于两个TB都解码失败而确定对于两个TB发送了NACK,则节点B在步骤2607中假设UE将在重传中使用初次许可中指示的预编码。
在步骤2609中,节点B确定在情况2中对于哪个TB发送了ACK,其中,在情况2中,发送了用于一个TB的ACK和用于另一个TB的NACK。在情况1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ACK、N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ACK用于TB1,而识别出N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2611以及其后续步骤。在情况2中,即,识别出用于TB的(NACK、ACK)的情况下,假设识别出NACK用于TB1,而识别出ACK用于TB2。在这种情况下,节点B执行步骤2619以及其后续步骤。
步骤2611对应于确定在情况1中哪个秩用于PUSCH的初传的过程,其中,在情况1中ACK/NACK信息在步骤2609中被识别为(ACK,NACK)。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1-1中,即,在步骤2611中确定初始秩为2,则节点B执行步骤2613,而在情况1-2中,即,初始秩超过2,则节点B执行步骤2621。
在步骤2613中,节点B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高于TB2的MCS等级。如果TB1的MCS等级较高,则节点B执行步骤2615。否则,节点B执行步骤2617。在替代方案中,可以在步骤2613中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不低于TB2的MCS等级。
在步骤2615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第一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另一方面,在步骤2617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一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
类似地,在步骤2621中,节点B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高于TB2的MCS等级。如果TB1的MCS等级较高,则节点B执行步骤2623。否则,节点B执行步骤2625。在替代方案中,可以在步骤2621中确定TB1的MCS等级是否不低于TB2的MCS等级。
在步骤2623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前两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另一方面,在步骤2625中,节点B隐含确定(假设)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中的最后两列向量作为UE所用的重传预编码矩阵。
步骤2619对应于确定在情况2中哪个秩用于PUSCH的初传的过程,其中,在情况2中在步骤2609中,确定由PHICH携带的ACK/NACK信息被识别为(NACK,ACK)。初始秩总是大于等于2,因为这里假设在初传中,通过UL多输入多输出发送两个TB。在情况2-1中,即,在步骤2619中确定初始秩小于4的情况下,则UE执行步骤2613,而在情况2-2中,即,初始秩为4,则UE执行步骤2621。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是本发明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引入母子对概念,利用初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来确定重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初次许可不仅指定初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而且指定了重传中所用的预编码矩阵,而没有传输PDCCH。在本发明第十实施例中,像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样,利用初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定义子码本,并且正如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一样,在不传输PDCCH的情况下,在子码本中指定重传中所用预编码矩阵。在这种情况下,在子码本中提供多个预编码矩阵。
在本发明全部上述实施例中,假设重传由PHICH指示。以下例子是关于在由PDCCH指示时应用上述实施例,以用于回退(fallback)的方法。通过节点B,使用考虑单天线传输而设计的DCI格式,而不使用UL多输入多输出,可以显著减少PDCCH资源开销。这是因为,鉴于不需要表示多个TB和PMI,考虑单天线传输而设计的DCI格式(例如,DCI格式0)在信息量方面少于UL多输入多输出DCI格式,术语“回退”指的是向信道状态突然变差的UE发送DCI。对于信息显著减少的DCI来说,即使信道状态差的UE也可能接收DCI,因为DCI使用较少的资源。
即使由PDCCH指示重传,如果建立在DCI格式0的基础上,则可以不递送PMI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确定重传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可以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来限定。具体来说,当由DCI格式0来请求重传时,利用预定的预编码矩阵或者根据特定规则而在重传码本或者候选预编码矩阵群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来执行预编码。定义重传预编码矩阵或者重传码本的方法遵循本发明实施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在其中定义了秩1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的方法和使用在其中定义了秩2预编码矩阵的码本的方法中的一个已经根据重传哪个TB进行了考虑。但是,根据信道状态改变秩可能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初传中可以支持秩r(其中r2),给定秩2预编码矩阵甚至可以应用于重传,则在重传在初传中占据1层的TB中,可以优选应用秩2预编码矩阵而非秩1预编码矩阵。因此,以上实施例可以改动以便将在秩2码本中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应用于重传TB,而不考虑重传哪个TB。
例如,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默认秩1码本可以被默认秩2码本所替代。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秩1子码本可以被秩2子码本所替代。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秩1码本可以被秩2码本所替代。
虽然已经示出和参照其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附带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文件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通过用户设备(UE)控制重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节点B接收用于由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
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
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ACK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来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UE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和PDCCH,则根据PDCCH和PHICH来调整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重传,所述PDCCH包含用于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于PUSCH的传输,将RV的序列调整为0,2,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PDCCH在最后的许可中指示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
6.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用户设备(UE),包括:
收发机,被配置为与节点B发送/接收数据;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如下的操作:从节点B接收用于由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中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重传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NACK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来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如果UE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和PDCCH,则根据PDCCH和PHICH来调整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重传,所述PDCCH包含用于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对于PUSCH的传输,将RV的序列调整为0,2,3,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E,其中,使用PDCCH在最后的许可中指示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
1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通过节点B来控制重传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接收通过用户设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
将用于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发送给UE;
确定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
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ACK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来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节点B发送意图用于UE的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和PDCCH,则根据PDCCH和PHICH来调整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接收以用于重传,所述PDCCH包含用于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对应于PUSCH传输的、调整为0,2,3,1的RV的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PDCCH在最后的许可中指示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
16.一种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节点B,包括:
收发机,被配置为与用户设备(UE)发送/接收数据;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如下的操作:接收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将用于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否定确认(NACK)发送给所述UE,确定在响应于针对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NACK的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的重传期间UE使用的、用于重传的预编码矩阵和层数,以及使用所确定的预编码矩阵和所确定的层数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传输块,
其中,如果UE没有接收到意图用于UE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数量不等于所述多个传输块的数量,则所述预编码矩阵是预定义的,并且所述层数等于对应于被NACK的至少一个传输块的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NACK通过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来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如果节点B发送意图用于UE的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和PDCCH,则根据PDCCH和PHICH来调整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接收以用于重传,所述PDCCH包含用于改变PUSCH的传输特性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B,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接收对应于PUSCH传输的、调整为0,2,3,1的RV的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节点B,其中,使用PDCCH在最后的许可中指示通过UE发送的多个传输块。
CN201510378236.3A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5071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00028207 2010-03-29
KR10-2010-0028207 2010-03-29
KR10-2010-0036134 2010-04-19
KR1020100036134A KR101695023B1 (ko) 2010-03-29 2010-04-19 다중 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201180016805.XA CN102835038B (zh)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805.XA Division CN102835038B (zh)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902A CN105071902A (zh) 2015-11-18
CN105071902B true CN105071902B (zh) 2018-10-12

Family

ID=442020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805.XA Active CN102835038B (zh)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378236.3A Active CN105071902B (zh)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805.XA Active CN102835038B (zh) 2010-03-29 2011-03-29 用于在支持多输入多输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上行链路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EP (2) EP2723012B1 (zh)
JP (3) JP5584353B2 (zh)
KR (1) KR101695023B1 (zh)
CN (2) CN102835038B (zh)
AU (2) AU2011233860B2 (zh)
CA (1) CA2794175C (zh)
DK (1) DK2375607T3 (zh)
ES (1) ES2483790T3 (zh)
PL (1) PL2375607T3 (zh)
PT (1) PT2375607E (zh)
RU (1) RU2529870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5023B1 (ko) * 2010-03-29 201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2823184B (zh) 2010-03-29 2014-12-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有效传输控制信息以支持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8953522B2 (en) 2010-03-29 2015-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US8520658B2 (en) 2010-06-29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re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688546B1 (ko) 2010-09-29 2016-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te시스템에서 phich에 의한 역방향 mimo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80490B2 (en) 2010-11-08 2016-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084207B2 (en) 2010-11-08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8953713B2 (en) 2010-11-08 2015-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497773B2 (en) 2012-02-08 2016-11-15 QUALO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US9007888B2 (en) 2010-11-08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516609B2 (en) 2010-11-08 2016-12-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US9843430B2 (en) 2011-11-01 2017-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25397B2 (en) 2012-03-26 2016-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selecting MIMO ranks and related devices
EP2645592A1 (en) * 2012-03-29 2013-10-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transceiver apparatus, and second transceiver apparatus thereof
EP2654236B1 (en) * 2012-04-20 2014-05-21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asynchronous retransmiss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thereof
AU2013274938B2 (en) 2012-06-14 2016-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mapping retransmissions responsive to bundled nack messages and related devices for multi - layer MIMO transmission
JP2015530012A (ja) 2012-08-02 2015-10-0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再送信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6685602B (zh) * 2015-11-09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于非正交传输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JP2019083358A (ja) * 2016-03-17 2019-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KR102444843B1 (ko) * 2016-05-12 2022-09-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이트 커넥션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7335375B2 (ja) * 2017-03-10 2023-08-2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1245492B2 (en) 2017-03-24 2022-0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ction of inconsistent data in a data transmission
EP3621230A4 (en) * 2017-05-02 2021-01-0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WO2019014882A1 (zh) 2017-07-20 2019-01-24 南通朗恒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71348B (zh) 2017-08-11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与设备
EP3913817A1 (en) 2017-11-17 2021-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Variable coherence adaptive antenna array
CN110474660B (zh) * 2018-05-09 2020-06-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EP3832927A4 (en) * 2018-07-30 2022-03-23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0033689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Convida Wireless, Llc Autonomous uplink transmission in unlicensed new radio spectrum
US20210314101A1 (en) * 2018-08-23 2021-10-0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harq codebook
CN111757485B (zh) * 2019-03-29 2023-01-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资源分配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0211416B (zh) * 2019-06-06 2021-12-21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物联网智能车库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US11588523B2 (en) 2020-01-17 2023-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PMI and/or SRI indication for codebook-based PUSCH repetition
CN111817938B (zh) * 2020-07-15 2022-04-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can通讯矩阵编制的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285534A (zh) * 2020-09-28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
EP4091392A4 (en) * 2020-10-22 2023-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EA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DATA FOR COOPERATIVE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1852A1 (en) * 2008-07-03 2010-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CN101682382A (zh) * 2007-06-19 2010-03-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8364B2 (en) * 2002-10-25 2012-06-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system with multiple spatial multiplexing modes
JP2007116637A (ja) * 2005-10-24 2007-05-10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受信装置及び送信装置
JP4583319B2 (ja) * 2006-02-08 2010-11-1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EP3361666B1 (en) * 2006-07-06 202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a multiple subcarrier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DK2119038T3 (da) * 2007-02-13 2015-06-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r og systemer til kombineret forkodning og cyklisk forsinkelsesdiversitet
EP1959585B1 (en) * 2007-02-14 2018-1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orwar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157638A2 (en) * 2007-06-18 2008-12-2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precoding weight information
US8320486B2 (en) * 2007-09-28 2012-11-27 Apple Inc.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HARQ in MIMO systems
KR101430470B1 (ko) * 2008-01-04 2014-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 방식을 이용하는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신호재전송 방법
JP5171271B2 (ja) * 2008-01-08 2013-03-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29736B1 (ko) * 2008-03-05 2015-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20110030764A1 (en) 2008-03-06 2011-02-10 Dae-Ho Seo Photovoltaic cell assembly
CN101527622A (zh) * 2008-03-07 2009-09-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Mimo-harq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WO2009113301A1 (ja) * 2008-03-12 2009-09-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S2664982T3 (es) * 2008-04-03 2018-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precodificación en un sistema MIMO
KR101542384B1 (ko) * 2008-11-24 2015-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 적응형 harq를 위한 pmi 선택 방법
KR101695023B1 (ko) * 2010-03-29 201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2382A (zh) * 2007-06-19 2010-03-2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EP2141852A1 (en) * 2008-07-03 2010-0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NDI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and a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82411B2 (ja) 2016-03-09
KR101695023B1 (ko) 2017-01-10
CN102835038B (zh) 2015-09-02
AU2015200794A1 (en) 2015-03-12
JP6144787B2 (ja) 2017-06-07
EP2375607A1 (en) 2011-10-12
KR20110109761A (ko) 2011-10-06
AU2015200794B2 (en) 2016-01-28
PT2375607E (pt) 2014-07-28
EP2723012A1 (en) 2014-04-23
CA2794175C (en) 2016-03-15
CN102835038A (zh) 2012-12-19
JP2014241597A (ja) 2014-12-25
AU2011233860A1 (en) 2012-09-06
JP2016129354A (ja) 2016-07-14
JP2013526109A (ja) 2013-06-20
CA2794175A1 (en) 2011-10-06
EP2723012B1 (en) 2018-01-03
RU2012145852A (ru) 2014-05-10
ES2483790T3 (es) 2014-08-07
CN105071902A (zh) 2015-11-18
EP2375607B1 (en) 2014-04-30
AU2011233860B2 (en) 2014-11-27
PL2375607T3 (pl) 2014-09-30
RU2529870C2 (ru) 2014-10-10
DK2375607T3 (da) 2014-07-21
JP5584353B2 (ja)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902B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039089A1 (en)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i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79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RU2686849C2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вторной mimo-передачи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lte
CN103299574B (zh) 用于传输授权的高效信息映射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CN107925553A (zh) 用于关于pucch 的csi 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44037A (zh) 利用多个阵列天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传输的预编码信息信令方法和装置
CN109167654A (zh)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79273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多个处理时间或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882366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dc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06307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方法及其装置
JP5036869B2 (ja)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5934908A (zh) 叠加编码中的软缓冲区分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