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497B -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1497B
CN105071497B CN201510542206.1A CN201510542206A CN105071497B CN 105071497 B CN105071497 B CN 105071497B CN 201510542206 A CN201510542206 A CN 201510542206A CN 105071497 B CN105071497 B CN 1050714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ed resistance
triode
resistance
voltage
balan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422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1497A (zh
Inventor
胡斌
李玲
冯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Blue Sk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1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5105422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1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1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1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1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涉及卫星电源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衡门限基准电路、均衡上端比较电路、均衡下端比较电路、恒流反馈电路、上端均衡分流电路、以及下端均衡分流电路;其中,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包括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和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纯硬件自主均衡使每个均衡器与蓄电池单体自成一个子系统,实现自主均衡功能;均衡电流随着电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现线性均衡,真正实现智能化均衡。

Description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智能化、高可靠性且适用于多种轨道锂离子蓄电池组的智能均衡模块。
背景技术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是空间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刻保护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组,防止电池因单体电压差异过大对电池本身造成损坏,从而延长锂离子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均衡充电是长寿命卫星用锂离子电池均衡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
目前,国内卫星均衡单元使用软件均衡技术,不仅需要复杂的软件算法,而且只能实现固定的均衡电流,均衡效果较差,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该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通过纯硬件自主均衡使每个均衡器与蓄电池单体自成一个子系统,实现自主均衡功能;均衡电流随着电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实现线性均衡,真正实现智能化均衡。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包括:
均衡门限基准电路,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包括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和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其中:所述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14~R2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4;其中:额定电阻R14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19的一端、额定电阻R1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19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1,且该参考电压VREF1通过额定电阻R20分别与额定电阻R21的一端、额定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15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2,且该参考电压VREF2通过额定电阻R16分别与额定电阻R17的一端、额定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21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2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7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51~R63、稳压二极管D9、电容C8;其中:额定电阻R51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60的一端、额定电阻R56的一端、额定电阻R5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60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3,且该参考电压VREF3通过额定电阻R61分别与额定电阻R62的一端、额定电阻R63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6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4,且该参考电压VREF4通过额定电阻R57分别与额定电阻R58的一端、额定电阻R59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2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5,且该参考电压VREF5通过额定电阻R53分别与额定电阻R54的一端、额定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6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63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8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9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4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5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接地;
均衡上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比例减法器和一个比较器;所述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1,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所述比例减法器的输出端子与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2
均衡下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比例减法器、一个比较器、以及一个多项加减法器;其中:所述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3,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CAP;所述多项加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4,所述比例减法器和多项加减法器的输出端子分别与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
恒流反馈电路,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一个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为参考电压VREF5
上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上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3和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电源的正极依次通过稳压二极管D12、额定电阻R26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7、额定电阻R25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69、额定电阻R24与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连接;
下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下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4、三极管T5、三极管T6,所述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9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8、额定电阻R33、额定电阻R31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7、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6、额定电阻R30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6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5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提出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7与三极管T4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电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
进一步: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型号为IN4568,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温度变化率为0.001%/℃,在-55℃~100℃区间内稳压值最大漂移量为10mV。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纯硬件均衡方式实现自主均衡功能,无需复杂的软件算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2.本发明能够智能地根据电池电压对充电电流进行精准分流;
3.本发明中,上端及下端比较电路均能够对单体电池采样电压放大6倍以上,并对反馈电压放大2倍,确保电压比较后跳转电压的位置更加精确。
4.本发明通过反馈电阻上的真实压降来控制电路的行为,避免了导线电阻对均衡开关是否动作判定的影响;
5.本发明通过电压比较来实现“分流开启”、“线性分流”、“最大分流电流控制”等功能,不受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特性的影响,因此对于三极管、运放等元件的参数不做严格要求,极大减少了元器件筛选的繁杂;
6.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结构,每个均衡模块对应一节蓄电池单体,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
图3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
图4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均衡上端比较电路;
图5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均衡下端比较电路;
图6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恒流反馈电路;
图7是本发明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的局部电路图;主要用于显示上端均衡分流电路和下端均衡分流电路;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实例产品输出的实测分流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包括:
均衡门限基准电路,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包括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和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其中:所述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14~R2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4;其中:额定电阻R14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19的一端、额定电阻R1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19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1,且该参考电压VREF1通过额定电阻R20分别与额定电阻R21的一端、额定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15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2,且该参考电压VREF2通过额定电阻R16分别与额定电阻R17的一端、额定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21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2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7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51~R63、稳压二极管D9、电容C8;其中:额定电阻R51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60的一端、额定电阻R56的一端、额定电阻R5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60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3,且该参考电压VREF3通过额定电阻R61分别与额定电阻R62的一端、额定电阻R63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6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4,且该参考电压VREF4通过额定电阻R57分别与额定电阻R58的一端、额定电阻R59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2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5,且该参考电压VREF5通过额定电阻R53分别与额定电阻R54的一端、额定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6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63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8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9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4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5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接地;
均衡上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比例减法器和一个比较器;所述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1,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所述比例减法器的输出端子与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2
均衡下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比例减法器、一个比较器、以及一个多项加减法器;其中:所述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3,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CAP;所述多项加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4,所述比例减法器和多项加减法器的输出端子分别与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
恒流反馈电路,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一个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为参考电压VREF5
上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上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3和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电源的正极依次通过稳压二极管D12、额定电阻R26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电源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7、额定电阻R25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69、额定电阻R24与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电连接;
下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下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4、三极管T5、三极管T6,所述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9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8、额定电阻R33、额定电阻R31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7、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6、额定电阻R30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6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4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5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提出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7与三极管T4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电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
上端均衡分流电路,上端分流电路的原理图如图7所示,电路主体由3个三极管构成。其中,T1为第一级放大电路,其基极由Balance(均衡)电压比较电路为高时,分流电路即开始工作。T2为第二级放大电路,是一个PNP三极管;T3为第三级放大电路,是一个大功率NPN三极管。第二、第三级电路均在第一级电路导通之后立即导通,从而对充电电流进行分流。
下端均衡分流电路,下端达林顿均衡分流电路如图7所示,电路主体由3个三极管(T4,T5,T6)组成,其工作原理与上端电路相同。下端分流电路通过其上方的电阻R28与上端分流电路相接,R28可以在分流过程中分得部分功率,从而降低两个大功率三极管的功耗;电路通过其下方的电阻R34连接电池负端,R34两端的电压将作为反馈信号送入下端电压比较电路,以实现线性分流和最大分流电流。
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采用+12V供电,产生各路参考电压的方式为:先由稳压管得到6.4V的稳定电压,再利用多个电阻进行分压。为了减小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基准电压的影响,此处的稳压二极管选用的低温度系数的IN4568,温度变化率为0.001%/℃,在-55℃~100℃稳压值最大漂移量为10mV,满足V1=4.045,允许偏差范围为[-0.005,+0.005]V设计指标要求。分压电阻也选择5ppm低温度系数RJK52电阻。上端电路共需要两路参考电压VREF1和参考电压VREF2,其电路如图2所示。下端电路共需要3路参考电压VREF3、参考电压VREF4和参考电压VREF5,其电路如图3所示。
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具有分流闸门的作用,应在电池电压高于4.045V后输出高电平,并开启后面的分流电路。为了保障分流曲线的线性,本设计中令上端比较电路提前动作,即在电池电压为4.040V时输出高电平。上端比较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其中“比例减法器”实现将VM-CAP减去参考电压V-REF3后,再放大若干倍;而“多项加减法器”实现在参考电压VREF4的基础上加上反馈电阻两端电压((+VF)-(-VF))的若干倍;“比较器”将上述两个放大后的电压进行比较,其输出BALANCE-B直接控制后续的分流电路。下端比较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由于比较器对其正负的输入电压有一定的锁定作用,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电压也缓慢增加,此电压增加的量恰巧是由反馈电阻两端电压((+VF)-(-VF))的若干倍,故可以实现线性分流,即分流电流随电池电压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所述恒流反馈电路的增加是为了确保分流电流达到4A之后其数值不再增加,本设计在下端电路中的“均衡电压放大比较电路”上增加了“恒流反馈电路”如图6所示。参考电压V‐REF5恰巧等于当分流电流达到4A时,参考电压V‐REF4与反馈电阻两段电压运算之后的结果,所以在分流电流达到4A后,此恒流反馈电路输出BALANCE‐CUT变为低电平,抑制分流电流的继续增加。
所述发明实例,测得均衡电流与电池电压关系如附图8所示,证实本发明能够实现精确分流。分流电流随电池电压的变化情况如附图所示:
a)当电池电压低于V1时,“均衡电路”不启动;
b)在充电过程中,若某节电池电压高于V1,“均衡电路”启动,分流一部分充电电流,从而减小对电池“过充”的可能性;
c)当电池电压在V1~V2变化时,分流电流在0~I变化,且与电压呈线性关系;
d)当电池电压高于V2时,分流电流维持最大分流电流I。
本实例中,V1取4.050V,V2取4.2V,I取4A。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衡门限基准电路,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包括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和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其中:所述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14~R22、稳压二极管D2、电容C4;其中:额定电阻R14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19的一端、额定电阻R1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19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1,且该参考电压VREF1通过额定电阻R20分别与额定电阻R21的一端、额定电阻R22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15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2,且该参考电压VREF2通过额定电阻R16分别与额定电阻R17的一端、额定电阻R1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21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2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7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1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4接地;所述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包括额定电阻R51~R63、稳压二极管D9、电容C8;其中:额定电阻R51的一端与+12V电源连接,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分别与额定电阻R60的一端、额定电阻R56的一端、额定电阻R5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阴极电连接;额定电阻R60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3,且该参考电压VREF3通过额定电阻R61分别与额定电阻R62的一端、额定电阻R63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6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4,且该参考电压VREF4通过额定电阻R57分别与额定电阻R58的一端、额定电阻R59的一端电连接;额定电阻R52的另一端为参考电压VREF5,且该参考电压VREF5通过额定电阻R53分别与额定电阻R54的一端、额定电阻R5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额定电阻R62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63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8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9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4的另一端、额定电阻R55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9的阳极均接地;所述额定电阻R51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8接地;
均衡上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上端比例减法器和一个上端比较器;所述上端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1,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所述上端比例减法器的输出端子与上端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上端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2
均衡下端比较电路,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包括一个下端比例减法器、一个下端比较器、以及一个多项加减法器;其中:所述下端比例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3,另外一个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CAP;所述多项加减法器的一个输入端子为参考电压VREF4,所述下端比例减法器和多项加减法器的输出端子分别与下端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子电连接;
恒流反馈电路,所述恒流反馈电路包括一个恒流比较器,所述恒流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为参考电压VREF5
上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上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1、三极管T2、三极管T3,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3和稳压二极管D1的阴极,单体蓄电池的正极依次通过稳压二极管D12、额定电阻R26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单体蓄电池的正极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7、额定电阻R25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69、额定电阻R24与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与单体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4与三极管T1的基极电连接;
下端均衡分流电路,所述下端均衡分流电路包括三极管T4、三极管T5、三极管T6,所述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电连接额定电阻R29和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28、额定电阻R33、额定电阻R31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7、额定电阻R34与单体蓄电池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36、额定电阻R34与单体蓄电池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6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34与单体蓄电池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与三极管T5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依次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4与单体蓄电池负极电连接;三极管T3的发射极通过额定电阻R28与三极管T5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5的集电极提出通过额定电阻R70、额定电阻R37与三极管T4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T4的基极电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三极管T5的基极通过额定电阻R31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电连接;其中:
所述均衡门限基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子分别与均衡上端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均衡下端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上端均衡分流电路的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与下端均衡分流电路的输入端子电连接;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的输入端子为比较端子VM-CAP;所述均衡上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为输出端子BALANCE-A;所述均衡下端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子为输出端子BALANCE-B;所述上端均衡分流电路的输入端子为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下端均衡分流电路的输入端子为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和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所述恒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子为输入端子VF-AMP;所述均衡上端门限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子VREF1与参考电压VREF1电连接;所述比较端子VM与单体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均衡下端门限基准电路的输出端子VREF3与参考电压VREF3电连接,所述比较端子VM-CAP与单体蓄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恒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子BALANCE-CUT与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电连接;所述比较端子VM与稳压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BALANCE-B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所述输入端子VF-AMP与比较端子VM-CAP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型号为IN4568,所述稳压二极管D2的温度变化率为0.001%/℃,在-55℃~100℃区间内稳压值最大漂移量为10mV。
CN201510542206.1A 2015-08-28 2015-08-28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Active CN105071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2206.1A CN105071497B (zh) 2015-08-28 2015-08-28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42206.1A CN105071497B (zh) 2015-08-28 2015-08-28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497A CN105071497A (zh) 2015-11-18
CN105071497B true CN105071497B (zh) 2018-01-05

Family

ID=5450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42206.1A Active CN105071497B (zh) 2015-08-28 2015-08-28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14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05564B (zh) * 2015-11-27 2018-03-23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锂离子蓄电池组单体电池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CN105391126B (zh) * 2015-11-30 2018-06-0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
CN106773961A (zh) * 2016-12-19 2017-05-3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基于fpga的空间锂电池均衡控制系统
CN107991621A (zh) * 2017-11-24 2018-05-04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一种可模拟卫星蓄电池充放电曲线的测试装置与方法
CN109698533A (zh) * 2018-12-26 2019-04-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空间锂电池自供电均衡调节系统
CN113364091B (zh) * 2021-06-07 2023-02-21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一种空间锂电池自主均衡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2815A (en) * 1997-07-25 1999-09-14 Minnesota Mining & Manufacturing Co. Equaliz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ies connected energy storing devices
CN201290020Y (zh) * 2008-11-17 2009-08-12 南京特能电子有限公司 锂电池组电压均衡充电电路
KR101093597B1 (ko) * 2009-01-30 2011-12-15 한국과학기술원 정전압원을 이용한 자동전하균일 장치
EP2642630B1 (en) * 2011-03-25 2016-06-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Battery system, electric-powered vehicle, mobile object, power storage device, power suppl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1497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1497B (zh) 锂离子蓄电池组智能均衡模块
CN103633693B (zh) 一种电池均衡管理系统
CN107839500B (zh) 一种动态修正soc的锂电池组均衡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3501025B (zh) 一种电池组主动均衡系统
CN104779665B (zh) 一种可均衡充电的移动电源
CN103633695A (zh) 一种改进的锂电池组均衡方法及其均衡电路
CN103941210A (zh) 一种bms的验证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202856408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光伏充电装置
CN106026256B (zh) 一种蓄电装置双向均衡系统和方法
CN105391126B (zh) 一种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组均衡装置
CN104348366B (zh) 电容器电源装置、电压监视装置、电压监视方法和电容器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3734326U (zh) 电池均衡管理系统
CN106300546A (zh)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隔离均衡电路及均衡方法
CN20471288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控制模块
CN204068378U (zh) 多串锂电池组动态大电流均衡控制电路
CN103746346A (zh) 一种多节锂电池的保护电路
CN103630726A (zh) 一种bms休眠模式下电池极化电压的估算方法
CN105244926A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均衡充电系统
CN102916470B (zh) 一种用于串联电池之间能量转移的电池能量转移电路
CN102967788A (zh) 一种电池断线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CN112305399A (zh) 一种电动汽车bms前端采集芯片浪涌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800124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CN203674698U (zh) 一种多节锂电池的保护电路
CN207166195U (zh) 一种动力电池被动均衡硬件保护电路
CN203398843U (zh) 一种基于m-bus总线设备的辅助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3

Address after: 300384 No. 6 Huake No. 7 Road,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Binhai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CETC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84 No. 6, Hua Ke seven road, hathai Industrial Park,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he 1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00384 No. 6 Huake No. 7 Road,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Binhai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CETC Blue Sk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384 No. 6 Huake No. 7 Road,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Binhai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CETC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