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9345A -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9345A
CN105069345A CN201510491920.2A CN201510491920A CN105069345A CN 105069345 A CN105069345 A CN 105069345A CN 201510491920 A CN201510491920 A CN 201510491920A CN 105069345 A CN105069345 A CN 105069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random cipher
connects
nfc
hot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919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严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TCL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919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93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9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9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通过随机密码和两个移动终端交互,方便快捷地保护了移动终端用户的隐私,给用户带来了大大的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目前,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设备便是手机,用户利用手机进行拍照、视频、处理邮件、网上支付等。由于这些数据都是用户的隐私,无论是照片,视频,短信,邮件或者文档,用户都不想在手机被盗或者丢失的时候或者男女情侣分手的时候,隐私的照片,视频,短信,文档被他人知道或者查看,乃至被传上互联网。也就是说,现有的移动终端数据保密度不高,用户隐私容易泄露,安全度低,不可靠。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用户隐私容易泄露,保密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中,包括:
A、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
B、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C、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D、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
A2、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
B2、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D1、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中,包括:
关联绑定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
随机密码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随机密码返回模块,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模式退出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中,所述关联绑定模块包括:
模式开启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
关联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中,所述随机密码发送模块包括:
随机密码生成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
第一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中,所述随机密码返回模块包括:
第二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中,所述模式退出模块包括:
模式退出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移动终端用户隐私容易泄露,保密度低的问题,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通过随机密码和两个移动终端交互,方便快捷地保护了移动终端用户的隐私,给用户带来了大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
步骤S200、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步骤S300、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步骤S400、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
所述移动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步骤S100具体包括: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然后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俩手机之间通过WIFI热点连接为例,举例说明如下。移动终端譬如手机A,通过软件的设置,可以选择打开或者关闭“隐私模式”,所述隐私模式即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当手机A打开“隐私模式”时候,此时,请求寻找WIFI热点,寻找需要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另一方,譬如手机B,即隐私配对。从手机A的WIFI热点列表中,选择手机A用户信任的值得配对成隐私模式的一方如手机B。手机B用户可以是手机A用户的爱人,情侣双方,或好朋友等。需要说明的是,此隐私配对的另一方一旦确认,就会绑定。只有匹配的双方,才能接受密码和发送密码。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具体来说,选择好配对的对象后,手机终端譬如手机A,由软件设置的随机密码生成器,此时就会工作,随机地生成一个密码。这个随机密码通过WIFI热点传送给配对的另一方;由于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的距离局限性,如果此时的配对双方不在同一个地点,此时这个随机密码就会先存在“缓存”区域里面,待配对的双方,在WIFI热点的传输范围之内时候,自动把此时的随机密码发送到配对的另一方。这样,隐私配对的另一方比如手机B就有了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的密码,由于随机密码生成器,每次生成的密码都不一样,所以安全,可靠。
在实际应用时,所述步骤S300具体包括: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具体来说,当手机A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候,需要手机B的随机密码。由于一个是发送,一个是接受,两者对应起来才能解锁查看。此时手机B与手机A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后,将随机密码再发送给手机A。
在步骤S400中,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具体来说,就是手机A将接收的随机密码和发送的随机密码进行比较,若两者是一致的话,手机A就会自动解锁。
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进行配对和密码交互,以及NFC等近距离通信技术,方法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以下阐述一应用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所述隐私模式具体为隐私模式开启后,移动终端界面包括两个虚拟选项,一是隐私配对虚拟选项,一是私密密码虚拟选项。手机A开启隐私模式后,界面就会显示上述两个选项,然后手机A选择隐私配对,进而与手机B隐私配对。然后将随机密码发送给手机B。当手机A发送了随机的密码,在此界面的“私密密码”的颜色就会变成灰色,这表示手机A处于隐私模式,不能查看。当手机A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候,需要手机B的随机密码。由于一个是发送,一个是接受,两者对应起来才能解锁查看。此时手机B在点击第一步打开隐私模式后的界面的“私密密码”,就会把从手机A接收的随机密码发送到手机A,手机A比较两个密码是一致的话,就会自动解锁。当手机A接收到手机B发送过来相应的随机密码时候,在此界面的“私密密码”的颜色就会变成黄色或者其他的颜色,这表示密码匹配,处于解密状态。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通过WIFI热点配对、蓝牙配对或NFC配对,绑定,唯一一对设置,加上密码是通过软件算法,发送和接受,手机用户都看不到密码,并且密码是随机的,每一次的密码是不一样的。这就提供了一种快捷,安全可靠的保护客户隐私内容的方法,给用户带来了大大的方便。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关联绑定模块10,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具体如步骤S100所述;
随机密码发送模块20,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如步骤S200所述;
随机密码返回模块30,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具体如步骤S300所述;
模式退出模块40,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具体如步骤S400所述。
进一步地,所述关联绑定模块10包括:
模式开启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
关联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密码发送模块20包括:
随机密码生成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
第一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密码返回模块30包括:
第二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模式退出模块40包括:
模式退出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通过随机密码和两个移动终端交互,方便快捷地保护了移动终端用户的隐私,给用户带来了大大的方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
B、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C、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D、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
A2、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
B2、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
C1、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D1、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
6.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关联绑定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启动隐私模式,将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关联绑定;
随机密码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生成随机密码,并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将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随机密码返回模块,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退出隐私模式时,第二移动终端将随机密码对应通过WIFI热点、蓝牙或NFC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模式退出模块,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绑定模块包括:
模式开启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开启隐私模式,寻找WIFI热点、蓝牙或NFC;所述隐私模式是指将移动终端上的用户隐私数据隐藏或保护起来;
关联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从WIFI热点列表、蓝牙配对列表或NFC列表中,选择可信任的第二移动终端配对成隐私模式的关联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密码发送模块包括:
随机密码生成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通过随机密码生成器生成随机密码;
第一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若为否,则将所述随机密码缓存在第一移动终端,并继续等待第一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二移动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密码返回模块包括:
第二连接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一移动终端需要查看隐私模式下的内容时,判断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是否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若为是,则将所述随机密码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若为否,则继续等待第二移动终端对应WIFI热点连接、蓝牙连接或NFC连接第一移动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退出模块包括:
模式退出单元,用于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判断发出去的随机密码与接收到的随机密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第一移动终端退出隐私模式,自动解除锁定状态。
CN201510491920.2A 2015-08-12 2015-08-12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50693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1920.2A CN105069345A (zh) 2015-08-12 2015-08-12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91920.2A CN105069345A (zh) 2015-08-12 2015-08-12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9345A true CN105069345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98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91920.2A Pending CN105069345A (zh) 2015-08-12 2015-08-12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93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524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州世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移动终端可信计算的方法
WO2021143280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认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524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州世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移动终端可信计算的方法
CN106411524B (zh) * 2016-08-31 2019-07-12 广州世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的移动终端可信计算的方法
WO2021143280A1 (zh) * 2020-01-19 2021-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认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3225188A (zh) * 2020-01-19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认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13225188B (zh) * 2020-01-19 2023-09-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认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9488B1 (en) Enterprise triggered 2chk association
US10033701B2 (en) Enhanced 2CHK authentication security with information conversion based on user-selected persona
US2014009617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secure communications
US877580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3229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数据传输系统
CN107483213B (zh) 一种安全认证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2143482A (zh) 一种手机银行客户端信息认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7113613B (zh) 服务器、移动终端、网络实名认证系统及方法
JP2012530311A5 (zh)
CN104917807A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318170A (zh) 一种基于多移动终端保护数据安全的方法及装置
JP5378182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処理システム
CN202026332U (zh) 一种手机银行客户端信息认证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040255121A1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for secur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N10506934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2883313A (zh) 在通信过程中实现隐私保护的方法及其终端
CN105072084B (zh) 移动终端与外接设备数据连接的建立方法
US7734919B2 (en) Telephone having authentication function and telephone system
KR20120061022A (ko) 데이터 통신망을 이용한 음성 통화망의 발신자 인증 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발신측 장치, 착신 단말 및 프로그램
KR20120089388A (ko) 데이터 통신망을 이용한 음성 통화망의 발신자 인증을 요청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발신측의 스마트폰 및 프로그램
CN101621795A (zh) 一种实现无线数据终端私有性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745364A (zh) 基于扫描码鉴别扫描的防伪方法及扫描码鉴别扫描方法
EP2747333A1 (en) A secure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a virtual safe device and a mobile secure storage device
JP4883778B2 (ja) 認証デバイスによって情報機器を認証する認証方法及び認証システム
CN106330897A (zh) 一种信息存储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