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7111A -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67111A
CN105067111A CN201510621718.7A CN201510621718A CN105067111A CN 105067111 A CN105067111 A CN 105067111A CN 201510621718 A CN201510621718 A CN 201510621718A CN 105067111 A CN105067111 A CN 105067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headgear
vibration
deck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1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67111B (zh
Inventor
吴佳晔
朱纪刚
孔元
罗技明
吴曾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SHIT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SHIT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SHIT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SHIT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1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671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67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71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671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671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记载了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包括头套、设置在头套中的卡座以及固定在头套下端的底座,头套、卡座均为空腔结构,头套下端开口,卡座上下表面均开口,卡座卡设在头套的内腔中;卡座内壁上涂抹有与传感器相连的耦合剂;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供传感器下端穿过的孔。还包括设置在卡座的外壁与头套的内壁间的耦合剂。在本发明中,卡座的设置对传感器提供了一个侧向阻尼并对传感器的侧向位移加以限制,底座内壁与传感器以及卡座外壁与头套内壁之间填充的耦合剂在不减小传感器与被测物接触刚性的前提下增加了测试系统的粘性,改善了测试系统的频响范围,减小了动态误差。

Description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尤其涉及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振动、波动的测试中,由传感器拾取被测结构的振动信号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方式,传感系统(包括传感器、耦合方式)对测试信号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传感器的主要指标有质量、灵敏度、频响范围、固有频率、横向灵敏度、温度范围以及抗冲击性等指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为传感器的质量、灵敏度、频响范围。对于传感器的质量,如果加速度计的动态质量接近被测结构物的动态质量,则会使振动产生明显的衰减和频率的下降。但是,传感器的质量与灵敏度往往成正比,因此,在满足灵敏度的条件下,应尽量选用质量小的传感器。再者,对于测试信号而言,当然是灵敏度越高越好,但灵敏度高的传感器一般质量大、频响范围窄。对于频响范围,一般指频响特性曲线中平坦的部分(如图3所示),对于频率在该范围中的振动信号,传感器的输入值与振动幅值的比例一定,一般来说,共振频率越高的传感器,频响范围越宽,但灵敏度也越低。
现有传感器的耦合方式主要有螺栓固定式、磁性卡座式、强力粘接式、弱力粘接式、探针压着式以及按压压着式。对于螺栓固定式,其固定最为牢靠,频响特性稳定,但需要在被测体上钻孔,不仅操作费时费力,而且对被测体有一定的损伤。对于磁性卡座式固定方法,由于要在测试面上涂油,表面状态较好的条件下,效果与螺栓固定相近,但仅适用于铁质被测体。对于强力粘接式的固定方法,传感器粘在被测体上进行测试,如果表面状态良好,其固定效果与螺栓固定接近,但由于胶体厚度对频响特性影响大,测试效率较低。采用弱力粘接式的方法将传感器粘在被测体上进行测试,测试作业相对简单,但仅适用于测试对象频率较低的场合,而且频响特性不稳定。采用探针式压着测试方式虽可适用于狭窄部位,但有效测试范围在1kHz以下,只适用于低频信号测试。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按压方式虽测试作业最为简单,效率和适用性最高,但压着力度对频响特性有影响,而且传感器与被测体的接触状态难以保障。
综上所述,各类固定方式均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对于交通、铁道、水利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进行动力检测和测试时,由于测试对象面积大,被测体无磁性且被测体表面比较粗糙、不少场合中还有水分等,使得上述螺栓、磁性卡座、弱力粘结以及探针式均不适用于此类被测体,而强力粘结式在被测体表面有水分的情况下也难以适用,只能采用按压式固定方式。按压式固定方式一般直接用手将传感器按压在被测体的表面上,测试结果容易受按压力度影响且传感器与被测体表面接触状态也不易保障,再者,现有采用传感器支座固定传感器的方式对测试系统的频响特性有较大的影响,无法保证测试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传感器系统频响特性不稳定、测试效率较低等缺陷,本发明特提供一种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包括头套、设置在头套中的卡座以及固定在头套下端的底座,头套、卡座均为空腔结构,头套下端开口,卡座上下表面均开口,卡座卡设在头套的内腔中;卡座内壁上涂抹有与传感器相连的耦合剂;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供传感器下端穿过的孔。还包括设置在卡座的外壁与头套的内壁间的耦合剂。在测试时,将传感器嵌入本方案的卡座中,并使传感器下端穿过底座上的孔,卡座的设置对传感器提供了一个侧向阻尼并对其侧向位移加以限制。填充在卡座内壁与传感器之间的耦合剂相对于现有的将耦合剂涂抹在传感器和被测体之间的耦合方式相比,增加了传感器与传感器耦合装置的接触粘性,在不降低测试系统刚性的前提下,减小了动态误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头套中的弹簧以及橡胶垫片,弹簧的一端与头套上顶部相连,另一端与橡胶垫片相连。在测试时,将嵌入卡座中的传感器与橡胶垫片相连,传感器将在自身重力与弹簧弹力的作用下提供稳定的按压力度。再者,弹力的作用也将稳固传感器并限制其底部漏出长度,避免手按过程中因力度变换、抖动等引起传感器的自身输出信号导致测试结果不准。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头套下端螺纹连接。在本方案中,当用手将传感器耦合装置与传感器同时按压在被测物表面时,底座承载了手按的力量,而传感器本身只受到了弹力弹簧和橡胶垫的按压力,不受手按力量的影响,同时与头套下端螺纹连接的底座也增加了传感器与被测物表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因手抖导致的传感器与被测物表面接触不良的缺陷。
为了测试系统阻尼是否达到所需的阻尼比,发明人进一步地提出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的阻尼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传感器嵌入卡座中,并使传感器下端穿过底座上的孔,在此状态下,传感器下端将有一部分露出底座;
b)松开传感器,使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自由状态,测量其所需的复原时间t1
c)根据弹力弹簧的弹簧系数kz、传感器系统的固有频率ω、传感器系统的质量m计算出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
d)将测试得到的t1与t2进行对比,若t1落入t2的范围内,则涂抹的耦合剂满足测试系统所需的阻尼比要求,若t1未落入t2的范围内,对涂抹的耦合剂厚度进行调整,直到t1落入t2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的计算方式如下:
阻尼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c=kzt2
测试系统的阻尼比h由下列公式计算:
h = c 2 m ω = k z t 2 2 m ω
传感器测试系统所需阻尼比一般要求小于0.2大于0.5,若使h<0.2且h大于0.5,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可计算出T2的范围为:
m ω k z ≥ t 2 ≥ 0.4 m ω k z
根据以上步骤,发明人可将测试所得的t1与计算所得的t2进行对比,若t1短于预设范围t2,则增加耦合剂的厚度,反之则减少耦合剂的厚度。本方案中的阻尼调试方法保证了测试系统的阻尼比满足要求,使得测试信号更为稳定,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卡座的设置对传感器提供了一个侧向阻尼并对传感器的侧向位移加以限制,底座内壁与传感器以及卡座外壁与头套内壁之间填充的耦合剂在不减小传感器与被测物接触刚性的前提下增加了测试系统的粘性,改善了测试系统的频响范围,减小了动态误差。
2、弹簧和橡胶垫的设置对传感器提供了稳定的按压力度,保证频响测试稳定。
3、底座的设置起到了增加传感器与被测物表面接触面积的作用,减小了因手抖而导致传感器与被测物表面接触不良的缺陷。
4、阻尼调试方法保证了测试系统的阻尼比满足要求,使得测试信号更稳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耦合装置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感器频响特性曲线图;
图4为周期性支点振动引起的强制振动示意图;
图5为不同阻尼比下X/Z~ω0/ω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传感器直接按压在被测物表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采用本发明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图7-B为采用力度较小的手按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图7-C为采用力度较大的手按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图7-D为采用热熔胶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图8-A为针对1m混凝土立方块采用手按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图8-B为针对1m混凝土立方块采用本发明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得到的测试结果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标记如下:
1-头套,2-卡座,3-底座,4-弹簧,5-橡胶垫片,6-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包括头套1、设置在头套1中的卡座2以及固定在头套1下端的底座3,头套1、卡座2均为空腔结构,头套1下端开口,卡座2上下表面均开口,卡座2卡设在头套1的内腔中;卡座2内壁上涂抹有与传感器6相连的耦合剂;所述底座3上表面开设有供传感器6下端穿过的孔。还包括设置在卡座2的外壁与头套1的内壁间的耦合剂。还包括设置在头套1中的弹簧4以及橡胶垫片5,弹簧4的一端与头套1上顶部相连,另一端与橡胶垫片5相连。所述底座3与头套1的下端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振动传感器的拾振对象为支点产生的振动z(t),其运动方程式为:
z(t)=Zsin(ω0t)
其中,Z为被测体振动的振幅;
ω0为被测体振动的角频率;
振动传感器拾振得到的信号的运动方程式为:
x ( t ) = X sin ( ω 0 + φ )
其中,X为拾振信号的振幅;
为被测体振动的角频率;
再有:
其中,ω为传感器系统的固有频率;
h为传感器系统的阻尼比,h的计算方式为:
h = c 2 m ω
m为传感器系统的质量;
c为传感器的阻尼,c的定义为:
根据以上公式,发明人分别选取阻尼比为0.50、0.20、0.10、0.05、0.02、0.01的测试系统进行实验,最终依次得到如图5所示的a、b、c、d、e、f六条曲线。从图中X/Z~ω0/ω的关系可以看出,当阻尼比较小,ω0/ω接近1时,X/Z急剧增加,而ω0>ω时,X/Z急剧降低。当阻尼比较大时,X/Z与ω0/ω的曲线则要平缓得多。从图5中可以看出,当阻尼比h>0.2时,测试系统的频响曲线就变得较为平滑。因此,从测试的角度出发,提高测试系统的阻尼比显然有助于提高测试信号的平稳性。
现有提高测试系统的阻尼比主要依靠提高系统的阻尼。通常采用如图6所示的在传感器与被测体之间涂抹耦合剂的方式实现。但是,这样的耦合方式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其对传感系统刚性的影响。
耦合剂具有一定的刚性KO,传感系统的刚性KS为耦合剂与传感器刚性的串联:
K S = KK 0 K + K 0
从上述公式可知,耦合剂的刚性KO对传感系统的整体刚性KS的影响较大。由于耦合剂的刚性KO与其厚度有关,厚度越厚,KO、KS越小。因此在测试中,要求耦合剂的厚度尽可能薄,但耦合剂太薄又会使得阻尼C的提高幅度不大,不能很好地起到阻尼的作用。反之,耦合剂的厚度过厚又会使得测试系统的刚性和自振频率明显降低,从而影响频响范围。
鉴于此,为解决以上缺陷,发明人设计出了本方案中的卡座2,在测试时,将传感器6设置在卡座2中并在传感器6与卡座2中涂抹耦合剂,其中,卡座2由聚四氟乙烯等同时具备刚性和润滑性的材料制成。卡座2的设置起到了对传感器6提供侧向阻尼并对传感器6的侧向位移加以限制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耦合剂位于传感器6的侧壁,不在传感器6和被测体之间,因此其刚性KO对测试系统的刚性KS的影响可近似为耦合剂与传感器6刚性的并联:
KS=K+KO
由于KO本身较小,而且对系统的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本发明的耦合装置在不降低测试系统自振频率的同时,通过增加系统的阻尼,可改善频响范围。
为进一步验证本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发明人将本实施例采用的耦合方式与现有的几种压着式耦合方式进行了试验对比,具体如下:
将传感器6安装在耦合装置中,经测试和调整,采用的传感器测试系统的自振周期为28KHz,阻尼比为0.25。采用一标准混凝土试块(正方体,150×150×150mm),分别对以下几种压着式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A:采用本发明的耦合装置
B:手按(力度小)
C:手按(力度大)
D:采用热熔胶
图7-A、图7-B、图7-C、图7-D分别为几种压着式耦合方式的测试结果图,其中横坐标代表振动周期,纵坐标代表相对振幅。
从图7-A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专用支座能够提供稳定可靠地耦合力度和阻尼,使得测试信号更为稳定,效果最好;
从图7-B可以看出,手按力度过大时频阶杂乱,说明手按力度对测试信号的影响较大;
从图7-C可以看出,手按力度较小时对测试信号影响较小,测试效果基本稳定;
从图7-D可以看出,热熔胶固定有附加模态,测试结果与热熔胶的厚度、温度等有关。
进一步地,发明人又对一边长为1m的正方体墩进行了对比测试,发明人经过事先标定,正方体墩混凝土波速为3.55km/s,正确的底部反射时刻为0.56ms。经测试和调整,采用的传感器测试系统的自振周期为28KHz,阻尼比为0.2。
图8-A、图8-B分别为手按方式和采用本发明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得到的频谱信号图,其中横坐标代表振动周期,纵坐标代表相对振幅。
从图8-A中可以看出,在进行MEM频谱分析以后,频谱信号分布分散,出现多个峰值,包含大量的伪频信号,极易产生误判。
采用本发明传感器耦合装置得到的信号,在进行MEM频谱分析以后,从图8-B中可以看出,底部反射信号单一、明确,无其它伪频。
综上,从发明人做出的实验对比图可知,本发明在现有不减小传感器6与被测物接触刚性的前提下增加了测试系统的粘性,能够完全稳固传感器6并使传感器6与被测物体之间的接触应力保持一致,较现有其他的压着式耦合方式而言,减小了动态误差,提高了抗振动和抗冲击力的能力。
实施例2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的阻尼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包括以下步骤:
a)将传感器6嵌入卡座2中,并使传感器6下端穿过底座3上的孔,在此状态下,传感器6下端将有一部分露出底座3;
b)松开传感器6,使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自由状态,测量其所需的复原时间t1
c)根据弹力弹簧的弹簧系数kz、传感器6系统的固有频率ω、感器6系统的质量m计算出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
d)将测试得到的t1与t2进行对比,若t1落入t2的范围内,则涂抹的耦合剂满足测试系统所需的阻尼比要求,若t1未落入t2的范围内,对涂抹的耦合剂厚度进行调整,直到t1落入t2的范围内。
所述步骤c)中,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的计算方式如下:
阻尼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c=kzt2
测试系统的阻尼比h由下列公式计算:
h = c 2 m ω = k z t 2 2 m ω
传感器测试系统所需阻尼比一般要求小于0.2大于0.5,若使h<0.2且h大于0.5,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可计算出t2的范围为:
m ω k z ≥ t 2 ≥ 0.4 m ω k z
本实施例通过在卡座2与传感器6间涂抹耦合剂来增加系统的阻尼,并通过调整涂抹在限位卡座2上的耦合剂厚度来保证系统的阻尼满足要求,使得测试信号更加稳定,效果更好。

Claims (6)

1.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头套(1)、设置在头套(1)中的卡座(2)以及固定在头套(1)下端的底座(3),头套(1)、卡座(2)均为空腔结构,头套(1)下端开口,卡座(2)上下表面均开口,卡座(2)卡设在头套(1)的内腔中;卡座(2)内壁上涂抹有与传感器(6)相连的耦合剂;所述底座(3)上表面开设有供传感器(6)下端穿过的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卡座(2)的外壁与头套(1)的内壁间的耦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头套(1)中的弹簧(4)以及橡胶垫片(5),弹簧(4)的一端与头套(1)上顶部相连,另一端与橡胶垫片(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3)与头套(1)的下端螺纹连接。
5.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的阻尼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将传感器(6)嵌入卡座(2)中,并使传感器(6)下端穿过底座(3)上的孔,在此状态下,传感器(6)下端将有一部分露出底座(3);
b)松开传感器(6),使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自由状态,测量其所需的复原时间t1
c)根据弹力弹簧的弹簧系数kz、传感器(6)系统的固有频率ω、传感器(6)系统的质量m计算出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
d)将测试得到的t1与t2进行对比,若t1落入t2的范围内,则涂抹的耦合剂满足测试系统所需的阻尼比要求,若t1未落入t2的范围内,对涂抹的耦合剂厚度进行调整,直到t1落入t2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示的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的阻尼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涂抹耦合剂后其应该复原的时间t2的计算方式如下:
阻尼c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c=kzt2
测试系统的阻尼比h由下列公式计算:
传感器测试系统所需阻尼比一般要求小于0.2大于0.5,若使h<0.2且h大于0.5,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可计算出t2的范围为:
CN201510621718.7A 2015-09-25 2015-09-25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Active CN1050671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1718.7A CN105067111B (zh) 2015-09-25 2015-09-25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1718.7A CN105067111B (zh) 2015-09-25 2015-09-25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7111A true CN105067111A (zh) 2015-11-18
CN105067111B CN105067111B (zh) 2018-04-24

Family

ID=54496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1718.7A Active CN105067111B (zh) 2015-09-25 2015-09-25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671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140A (zh) * 2016-04-14 2016-08-31 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相位差干扰的弹性波拾取装置
CN106441549A (zh) * 2016-09-13 2017-02-22 南昌大学 一种具有防风雨功能的振动传感器固定装置
CN113155963A (zh) * 2021-03-25 2021-07-23 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传感器装置
WO2022162837A1 (ja) * 2021-01-28 2022-08-04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振動測定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731A (en) * 1965-12-31 1969-10-07 Leszek Zurawski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determining the energy of shocks of vibrating machines,especially of jolt-molding machines
JPH01180425A (ja) * 1988-01-13 1989-07-18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振動検出器取り付け装置
EP0534075A1 (de) * 1991-09-27 1993-03-31 ITT Automotive Europe GmbH Hydraulischer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JPH08285675A (ja) * 1995-04-10 1996-11-01 Nippondenso Co Ltd ノッキング検出装置
CN1796972A (zh) * 2004-12-23 2006-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振动隔离装置
CN102252746A (zh) * 2011-04-19 2011-11-23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大阻尼比的双参量速度和加速度输出拾振器
CN103376183A (zh) * 2012-04-27 2013-10-30 罗斯蒙德公司 用于传感器壳体的振动阻尼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731A (en) * 1965-12-31 1969-10-07 Leszek Zurawski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determining the energy of shocks of vibrating machines,especially of jolt-molding machines
JPH01180425A (ja) * 1988-01-13 1989-07-18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振動検出器取り付け装置
EP0534075A1 (de) * 1991-09-27 1993-03-31 ITT Automotive Europe GmbH Hydraulischer regelbarer Schwingungsdämpfer
JPH08285675A (ja) * 1995-04-10 1996-11-01 Nippondenso Co Ltd ノッキング検出装置
CN1796972A (zh) * 2004-12-23 2006-07-0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振动隔离装置
CN102252746A (zh) * 2011-04-19 2011-11-23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大阻尼比的双参量速度和加速度输出拾振器
CN103376183A (zh) * 2012-04-27 2013-10-30 罗斯蒙德公司 用于传感器壳体的振动阻尼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飞 等: "基于磁悬浮的关系振动传感系统设计", 《磁性材料及器件》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140A (zh) * 2016-04-14 2016-08-31 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相位差干扰的弹性波拾取装置
CN105911140B (zh) * 2016-04-14 2019-10-18 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相位差干扰的弹性波拾取装置
CN106441549A (zh) * 2016-09-13 2017-02-22 南昌大学 一种具有防风雨功能的振动传感器固定装置
CN106441549B (zh) * 2016-09-13 2023-04-07 南昌大学 一种具有防风雨功能的振动传感器固定装置
WO2022162837A1 (ja) * 2021-01-28 2022-08-04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振動測定装置
JP7462802B2 (ja) 2021-01-28 2024-04-05 三菱電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振動測定装置
CN113155963A (zh) * 2021-03-25 2021-07-23 武汉中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冲击回波法检测的传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67111B (zh) 2018-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7111A (zh) 适合于振动/波动测试的传感器耦合装置及阻尼调试方法
Yamashita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parallel test on the measurement of Gmax using bender elements
US9857278B2 (en)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characteris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sample
US20110313322A1 (en) Liquid pressure force sensor
CN106950018A (zh) 一种弹性单元动态刚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1762322B (zh) 水听器相位一致性测试装置
JP2001235454A (ja) 土の圧密試験装置及びその試験方法
Fujii Observ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liquefying sand in a centrifuge
CN107843206A (zh) 一种桥墩曲率位移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JPH10160715A (ja) 土のせん断剛性の測定方法
CN105911140B (zh) 一种减小相位差干扰的弹性波拾取装置
US10113863B2 (en) Viscosity measuring method
CN108593377A (zh) 一种低频测量系统中的样品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8226289A (zh) 同时安装声发射探头和微震探头的装置及试件测试方法
Park et al. Measurement of viscoelastic properties from the vibration of a compliantly supported beam
CN203385498U (zh) 接触应力传感器
KR102010615B1 (ko) 유체의 충전 레벨을 측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208621227U (zh) 一种基于频率的张拉膜结构膜面张力测试仪
KR101279210B1 (ko) 전기화학적 피로 센서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Stringer et al. Experience using MEMS-based accelerometers in dynamic testing
Dutta et al. Assessment of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through granular soils during monotonic loading
CN104880366B (zh) K0条件下基于土体动力学参数及各向异性测定仪的微观结构演化方法
CN201133811Y (zh) 传感光缆应变传递能力测试装置
JP3878969B2 (ja) リベット接合部の検査方法
Karimezadeh et al. Very-small to large strain dynamic behaviour of unsaturated sand in a wide range of s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01 room 643000, third floor, hatch building, Zigong hi tech Zone,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CENTRAL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C.

Address before: 301 room 643000, third floor, hatch building, Zigong hi tech Zone,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Sichuan Shita De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