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5016B -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5016B
CN105055016B CN201510500452.0A CN201510500452A CN105055016B CN 105055016 B CN105055016 B CN 105055016B CN 201510500452 A CN201510500452 A CN 201510500452A CN 105055016 B CN105055016 B CN 105055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reatment
radio frequency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04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5016A (zh
Inventor
雷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ndao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ndao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ndao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045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5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55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5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5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5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包括主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其中,至少包括两个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两个所述治疗手柄为适用于选择性破坏皮脂腺细胞和高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的侵入式治疗手柄和适用于加热真皮中皮脂的非侵入式治疗手柄。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两种治疗手柄,可以杀死痤疮丙酸杆菌,也从根源上解决痤疮产生的源头,皮脂腺分泌过旺,缓解了皮肤炎症,且治疗的时间更短、疗效更佳,同时避免了复发的现象。

Description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痤疮常见于青少年,在12-3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高达80%。痤疮治疗,常用口服药物,红蓝光治疗等方式。药物治疗通常为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以及消炎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通常存在停药复发,治疗过程漫长等现象,疗效不佳。另外一种方案,采用红蓝光治疗,需要多次治疗,显著增加了患者的时间成本,且治疗后存在色素沉着。红蓝光中的红光具有消炎症状,蓝光照射痤疮丙酸杆菌的排泄物,会释放单态氧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治疗依旧不能改变皮脂腺的过度分泌,会呈现一个反复发作的现象。
因此,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进行痤疮治疗并能够很好的避免复发,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进行痤疮治疗时存在治疗过程漫长、疗效不佳以及反复发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包括主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其中,至少包括两个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两个所述治疗手柄为适用于选择性破坏皮脂腺细胞和高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的侵入式治疗手柄和适用于加热真皮中皮脂的非侵入式治疗手柄。
优选地,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包括把手和治疗头,所述把手和所述治疗头成一夹角地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夹角的范围为90°-180°,更优地,所述夹角可以设置为120°。
优选地,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上的治疗头还包括治疗针头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治疗针头的固定构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把手成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上的治疗头还包括治疗针头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治疗针头的固定构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连接于所述把手,并与所述治疗针头成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治疗针头为单针针头。
优选地,所述治疗针头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微针射频电极。
优选地,在所述微针射频电极的底部表面上镀有绝缘膜,或者在所述微针射频电极的底部表面和中部表面上镀有绝缘膜。
优选地,所述治疗针头上的微针射频电极内还设有用于监测目标靶组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非侵入式治疗手柄包括把手和至少3个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射频电极,且所述非侵入式治疗手柄为双极射频输出结构。
优选地,所述至少3个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射频电极中的任一电极为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其它射频电极为射频负极/射频正极,且所述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在所有各个射频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
优选地,所述的射频电极为4个电极,其中一个为正极,另外三个为负极。
优选地,所述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在所有射频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的时间为0.1s-10s。
优选地,在所述主机上还连接有第三治疗手柄,所述第三治疗手柄为侵入式微针点阵射频手柄、射频辅助抽脂手柄、表皮剥脱治疗的点阵手柄、静脉曲张治疗手柄、射频无创减肥手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上有点:
第一,在同一主机上连接两个治疗手柄,其中一个为侵入式治疗手柄,用于选择性破坏皮脂腺细胞和高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另一个为非侵入式治疗手柄,用于加热真皮中皮脂,以减少化脓物提取过程中的疼痛,同时促进真皮胶原蛋白新生,避免痤疮治疗后痤疮疤痕的形成;
第二,在治疗手柄上的射频电极的电流分布控制,能够有效增大热弥散区域,在整个治疗面上,其能量更佳均匀,从而达到治疗的时间更短、疗效更佳和同时避免了复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侵入式治疗手柄的一种实施方式原理图。
图3为侵入式治疗手柄中治疗头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图。
图4-1为一种单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一种单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1为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另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另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又一种双极射频电极的治疗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单极射频电极的治疗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1至10-4为优选4个射频电极的电流分布示意图。
图11-1为非侵入式治疗手柄中采用1个正极和3个负极的实施方式原理图。
图11-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2个正极和2个负极的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痤疮通常为皮脂腺过度分泌导致的毛孔堵塞,继而产生炎症现象,滋生细菌,并呈现出红肿,疼痛,化脓等现象。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详细说明如何实现选择性破坏皮脂腺,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同时治疗过程中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消除皮肤炎症,极大的缩短了皮肤康复时间,进一步治疗过程中,促进胶原蛋白新生,避免痤疮康复后的痤疮疤痕的形成。
见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的原理图,所述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包括一主机1和至少两个与主机1连接的治疗手柄2,其中,两个治疗手柄2包括侵入式治疗手柄21和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侵入式治疗手柄21用于选择性破坏皮脂腺细胞和高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用于加热真皮中皮脂,以减少化脓物提取过程中的疼痛,同时促进真皮胶原蛋白新生,避免痤疮治疗后痤疮疤痕的形成。
在具体实施中,主机1用来为与其连接的治疗手柄2提供高频电源(即射频能量源)和对所述高频电源的输出进行控制。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射频治疗主机1一样,也同样由控制器、控制板、高频电源以及显示器构成,其中控制器分别与控制板、高频电源及显示器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控制器还与治疗手柄2连接,用于接收治疗手柄所获取的反馈信号,并根据所述反馈信号来调整高频电源的输出(下文将予以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见图2,给出了与主机1连接的侵入式治疗手柄21的一种实施方式原理图,如图所示,侵入式治疗手柄21包括把手211和治疗头212,把手211和治疗头212成一夹角地连接,以便于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观测到治疗靶位。一般地,把手211和治疗头212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选择90°-180°,最佳的夹角度一般选120°。
在具体实施中,见图3,给出了侵入式治疗手柄中治疗头中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图,如图3,侵入式治疗手柄21的治疗头212还可以由固定构件212a和治疗针头212b构成,其中,固定构件212a用于固定连接治疗针头212b,并用于和把手211做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治疗头212作为耗材以降低更换成本。当然地,也可以将固定构件212a和治疗针头212b之间做成可拆卸连接,将治疗针头212b作为耗材,以便更换。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适应各种治疗环境和实现更好地治疗效果,治疗针头212b可以有多种设计结构,以下将对各种治疗针头212b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见图4-1,给出了一种单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治疗针头包括底座41、温度传感器42、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43及微针射频电极治疗部分44(即微针射频电极),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射频电极治疗部分44传输射频能量,与设备中的负极板之间形成回路。图4-2主体结构同图4-2,其治疗针头内不含温度传感器。
见图5-1,给出了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1.治疗针头包括底座51、温度传感器52、微针射频正极53、微针射频负极55、第一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54及第二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56,其中第一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54将正负极之间隔开,避免电流直接通过射频电极表面直接传输,第二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56为避免治疗过程中表皮结痂而进行镀膜。图5-2主体结构同图5-2,其治疗针头内不含温度传感器。
见图6-1,给出了另一种双极射频治疗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1.治疗针头包括底座61、温度传感器62、微针射频负极63、微针射频正极64及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65,射频电流通过微针射频正极64和微针射频负极63侵入皮下的皮肤组织之间形成回路。图6-2主体结构同图6-2,其治疗针头内不含温度传感器。
见图7,给出了又一种双极射频电极的治疗针头结构示意图,如图7。治疗针头包括底座71、第一微针射频正极镀膜部分72、微针射频正极73、第二微针射频负极镀膜部分74、微针射频负极75及温度传感器74。
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射频正极为与皮脂腺接触最近部位,更优的设计为射频正极内布局温度传感器。如图8,给出了另一种单极射频电极的治疗针头结构示意图,所述治疗针头包括射频电极底座81、微针射频电极镀膜部分82、微针射频电极部分83及温度传感器84。在图8中的实施案例中,治疗针头基本与图4中的实施案例相同,其区别为将温度传感器由电极底座移动到微针射频电极部分83的内部。同理,在图5,图6,图7中的实施案例中,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侵入电极内部,具有更准确的温度检测。
治疗针头可以设计为T形电极结构,顶端的电极针尖为侵入部件,其目的为侵入皮肤组织进行治疗,电极底座部分(32,41,51,61,71,81)为阻止部件,其目的为限定电极针尖侵入皮下的深度。由于真皮层深度为通常为1mm-3mm的深度,设定微针电极长度为1mm-3mm的长度(除去电极底座部分的整个射频电极),具体的可能为面部治疗的2mm,也有可能为头部治疗的1mm。
为了避免治疗过程中对表皮的热损伤导致的康复障碍,设计针尖底部进行镀绝缘膜层设计。由于表皮层的厚度为0.1mm-0.4mm不等,将微针电极镀膜部分(43,56,65,72,86)的深度设定为0.1mm-0.4mm。由于皮脂腺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的0.2mm-1mm的深度范围,更优的设置微针电极镀膜部分深度为0.3mm。
同时,电极底座(32,41,51,61,71,81)也会与表皮皮肤相接触,对电极底座进行镀绝缘膜处理,或者采用非金属材质。
为了确保治疗安全及疗效,射频电极内部具有温度传感器(42,52,62,74,84),用于监测治疗区域靶组织温度。或者直接设定治疗温度来进行治疗,监测到目标靶组织温度达到设定值即停止治疗。
如上的图4-图8中的治疗针头,均配合图2或图3中的治疗手柄使用。其目的为选择性破坏皮脂腺,对皮脂腺进行靶向性侵入治疗。当向皮脂腺提供60-100℃的温度时,皮脂腺开始凝固性坏死,从而减少皮脂的分泌,从根源上避免痤疮的复发。同时,皮脂腺体的直径通常在0.3mm以上,其对应的热弛豫时间为100ms,为了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射频能量的脉冲宽度进行要求,当脉冲宽度达到100ms时,可以保证射频能量会很好的覆盖整个皮脂腺区域。同时鼻子部位的皮脂腺由于腺体大达1mm,需要更高的治疗脉冲宽度。根据不同区域的治疗,其射频脉冲宽度设定为0.1S-1S不等。
在具体实施中,经侵入式治疗手柄21侵入治疗之后的1-2天内,治疗靶位会出现碎皮及渗出液,此时就需要利用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来进行辅助治疗,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用于清除碎皮及渗出液,减少化脓物提取过程中的疼痛,同时促进真皮胶原蛋白新生,避免痤疮治疗后痤疮疤痕的形成。见图9,给出了一种非侵入式治疗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包括把手91、多个射频电极92(本实施例中为4个)及温度传感器93,所述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采用双极射频输出,具有至少3个以上的射频电极。其中,所述射频电极的电极分布为:将任意一个电极作为射频的正极,剩下的所有电极为射频的负极,且射频的正极在所有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切换时间为0.1s-10s;或者将任意一个电极为射频的负极,剩下的所有电极为射频的正极,且射频的负极在所有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切换时间为0.1s-10s。优选的,一般采用4个电极,其中一个电极为正极,剩下的三个电极为负极,如图10所示,电极之间的切换是通过继电器来进行控制实现的。
在具体实施中,再结合图10-1至图10-4,为优选4个射频电极的电流分布示意图。在图10-1至图10-4中,电极a,电极b,电极c,电极d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作为射频的正极,其他对应的电极作为射频的负极,其中,射频的正极在各电极之间进行切换的时间可以为0.1s-10s,本发明中,优选采用0.2s作为电极切换的时间。
采用图10中的电极分布,与传统的包括2个正极和2个负极的治疗手柄相比,其具有更大的热弥散区域,具体的可以参见图11-1和图11-2。图11-1中为采用1个正极和3个负极的实施方式;图11-2中为采用2个正极和2个负极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1-1与图11-2相比,图11-1中的实施方式具有额外的ac和bd两个区间的热弥散区域,在整个治疗面上,其能量更佳均匀。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中,除了在主机1上连接侵入式治疗手柄21和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两种手柄外,还可以添加第三治疗手柄,甚至更多个的治疗手柄。其中,所增加的第三治疗手柄可以为侵入式微针点阵射频手柄、射频辅助抽脂手柄、表皮剥脱治疗的点阵手柄、静脉曲张治疗手柄、射频无创减肥手柄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需要理解的是,所增加的手柄的能量源输出原理和控制原理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的两种治疗手柄(侵入式治疗手柄21和非侵入式治疗手柄22),可以杀死痤疮丙酸杆菌,也从根源上解决痤疮产生的源头,皮脂腺分泌过旺,缓解了皮肤炎症,且治疗的时间更短、疗效更佳,同时避免了复发的现象。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包括主机和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个与所述主机连接的治疗手柄,两个所述治疗手柄为适用于选择性破坏皮脂腺细胞和高温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的侵入式治疗手柄和适用于加热真皮中皮脂的非侵入式治疗手柄;
所述非侵入式治疗手柄包括把手和至少3个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射频电极,且所述射频电极为双极射频输出结构,所述至少3个与所述把手连接的射频电极中的任一电极为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其它射频电极为射频负极/射频正极,且所述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在所有各个射频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包括把手和治疗头,所述把手和治疗头成一夹角地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范围为90°-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上的治疗头还包括治疗针头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治疗针头的固定构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把手成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侵入式治疗手柄上的治疗头还包括治疗针头和用于固定连接所述治疗针头的固定构件,其中,所述固定构件连接于所述把手,并与所述治疗针头成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针头为单针针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针头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微针射频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射频电极的底部表面上镀有绝缘膜,或者在所述微针射频电极的底部表面和中部表面上镀有绝缘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针头上的微针射频电极内还设有用于监测目标靶组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3个射频电极的射频电极数量为4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正极/射频负极在所有射频电极之间进行轮流切换的时间为0.1s-10s。
13.根据权利要求1、2、11或12中所述的射频痤疮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机上还连接有第三治疗手柄,所述第三治疗手柄为侵入式微针点阵射频手柄、射频辅助抽脂手柄、表皮剥脱治疗的点阵手柄、静脉曲张治疗手柄、射频无创减肥手柄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N201510500452.0A 2015-08-14 2015-08-14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Active CN105055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452.0A CN105055016B (zh) 2015-08-14 2015-08-14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452.0A CN105055016B (zh) 2015-08-14 2015-08-14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5016A CN105055016A (zh) 2015-11-18
CN105055016B true CN105055016B (zh) 2018-08-31

Family

ID=54484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0452.0A Active CN105055016B (zh) 2015-08-14 2015-08-14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5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282A (zh) * 2018-11-23 2019-03-19 神农架林区人民医院 痤疮治疗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27895A1 (en) * 2002-05-20 2004-07-01 Flock Stephen T. Electromagnetic treatment of tissues and cells
US9827437B2 (en) * 2006-01-17 2017-11-28 Endymed Medical Ltd Skin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3610498B (zh) * 2013-12-10 2015-09-16 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痤疮治疗仪
CN205083600U (zh) * 2015-08-14 2016-03-16 重庆德马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5016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0165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es for delivery of electrolysis products
Gerhard Surgical Electrotechnology: Quo Vadis?
US870017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invasive treatment of skin tissue
US854859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ubcutaneous treatments
WO2018010659A1 (zh) 不可逆电穿孔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US20220054189A1 (en) Uniform diffusion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by electrode array
US200701428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cro-Needle Array Electrode Treatment of Tissue
US20140052216A1 (en) Methods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US20130231611A1 (en) Electrosurgical Methods and Devices Employing Phase-Controlled Radiofrequency Energy
KR102626993B1 (ko) 비-열 에너지의 적용에 의한 피부 샘의 치료
US2019018416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pulsed electric fields to skin tissue
CN103654949B (zh) 一种射频微针治疗仪
CN105833425B (zh) 微针组件及微针治疗头
CN105055016B (zh)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WO2020223542A1 (en) Uniform diffusion of radiofrequency heating by electrode array
CN205083600U (zh) 射频痤疮治疗装置
CN105268098A (zh) 具有电疗的足浴装置
CN110101449A (zh)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痤疮治疗装置
KR102640900B1 (ko) 모노폴라 타입 전류 및 바이폴라 타입 전류의 순차 출력 및 연속 출력이 가능한 고주파 전류 출력장치
BG4117U1 (bg) Хибридна плазмена писалка за аблация и стерилизация на тъкани чрез нискотемпературна плазма
CN116919573A (zh) 基于高频脉冲电场的皮肤创面治疗系统及使用方法
WO202322795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part of a human body
CN117180615A (zh) 一种正弦波经络疏通仪
An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Wound Healing
Clifford Radio frequency: A skin-tightening experi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3

Address after: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1 68 district left three road Changfeng Industrial Park F2 building 3 floor A block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Jiulongpo Branch Park four street 400041 Chongqing city 70-1, 70-2 block IJ No. two 2-4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DERMA OPTIC AND ELECTRONIC TECHNIQU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01 Building A, Block A, Block F2, Changfe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Third Road, 68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1 Building A, Block A, Block F2, Changfeng Industrial Park, Liuxian Third Road, 68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eninsula Medic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