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9316B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9316B
CN105049316B CN201510531304.5A CN201510531304A CN105049316B CN 105049316 B CN105049316 B CN 105049316B CN 201510531304 A CN201510531304 A CN 201510531304A CN 105049316 B CN105049316 B CN 1050493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plink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313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9316A (zh
Inventor
陈昆
姜波
韩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313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9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9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9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从而有效提高了转发性能。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二层(Layer2,简称为:L2)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简称为:VPN)提供的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为:MPLS)网络的二层VPN服务,在MPLS网络上透明传输用户二层数据,从而减少了中间设备需要维护的LSP路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L2VPN接入公网或三层(Layer3,简称为:L3)VPN,现有技术中,一般在网络核心运营商边缘(Network Provider Edge,简称为:NPE)设备上通过创建多业务接入虚拟以太网接口组(Virtual Ethernet Group,简称为:VE-Group),从而在一台NPE设备上同时完成L2VPN和L3VPN的接入与终结功能,进而实现L2VPN接入公网或L3VPN。
具体的,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2VPN接入L3VPN的示意图,其中,L2虚拟以太网(Virtual Ethernet,简称为:VE)接口(VE3/0/1)与L3VE接口(VE3/0/2)构成一个VE-Group并完成环回对接,也即,从L2VE接口终结的报文,环回到L3VE接口完成接入L3VPN的功能。
如图1所示,L2VPN的接口在LPU1单板上,VE-Group接口在LPU3单板上,L3VPN的接口在LPU2单板上,在L2VPN接入L3VPN时,报文从LPU1单板上GE1/0/0接口进入,NPE设备识别出该报文的转发出接口为L2VE且该接口位于LPU3单板上,交换网芯片将该报文交换至LPU3单板上,在L2VE接口下行对该报文完成终结流程,然后,报文环回到L3VE接口上行,在L3VE上行识别该报文是接入L3VPN的,NPE设备完成接入流程,此时,NPE设备识别出该报文的转发出接口为POS2/0/0且该接口位于LPU2单板上,则交换网芯片将该报文转发至LPU2单板上,从接口POS2/0/0进入L3VPN网络,从而实现了实现L2VPN接入L3VPN过程。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可以实现L2VPN接入L3VPN,但转发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L2VPN接入L3VPN时,转发性能低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下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所述上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下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物理出接口。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交换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所述下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结合第三方面、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包括:处理模块和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将所述下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物理出接口。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结合第四方面、第四方面的第一至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发明中,首先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然后,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最后,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其中,通过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转发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2VPN接入L3VPN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传统L2VPN接入L3VPN组网图;
图3所示为优化的L2VPN接入L3VPN组网图;
图4所示为VPWS与L3VPN接入的流程图;
图5所示为VPLS与L3VPN接入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
图9所示为图8提供的通信方法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
图10所示为上述软交换和软环回的具体实现方式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
图12所示为图11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
图14所示为图13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
图16所示为图15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以其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基于IP层面具有好的运行维护能力和支持Qos等优点,在城域网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其中,L2VPN提供基于MPLS网络的二层VPN服务,在MPLS网络上透明传输用户二层数据,能够为用户提供隧道化的路径,同时减少了中间设备需要维护的LSP路径,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组网环境中,为实现L2VPN接入公网或L3VPN业务,在接入网和承载网的交接处,一般需要两台运营商边缘汇聚(Provider Edge Aggregation,简称为:PE-AGG)设备和NPE设备。
图2所示为传统L2VPN接入L3VPN组网图,如图2所示,用户侧运营商边缘(UserProvider Edge,简称为:UPE)设备负责用户站点的接入,并在接入网中与PE-AGG设备建立L2VPN隧道。PE-AGG设备负责终结L2VPN并接入NPE设备。NPE设备与承载网中的其他PE设备之间建立L3VPN隧道,并将L2VPN的CE设备接入PE-AGG设备。
图2的组网方式中需要使用NPE设备和PE-AGG设备,才能实现L2VPN接入L3VPN,为了节省组网成本并且简化网络的复杂度,可以减少接入网设备需要维护的用户信息,提出了图3所示的组网方式,图3所示为优化的L2VPN接入L3VPN组网图,也即,通过一台能够同时具备PE-AGG设备和NPE设备功能的设备,就可以节省组网成本并且简化网络的复杂度,可以减少接入网设备需要维护的用户信息。接入网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好像以直连的方式接入公网或L3VPN,增加组网的灵活性。
图3中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在NPE设备上创建多业务接入虚拟以太网接口组(Virtual Ethernet Group,简称为:VE-Group),从而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完成L2VPN和L3VPN的接入与终结功能,从而使NPE设备可以同时完成传统组网中PE-AGG设备和NPE设备的功能。
在VE-Group中,用于终结L2VPN的VE接口称为L2VE接口,用于接入L3VPN的VE接口称为L3VE接口。
上述二层虚拟接口L2VE接口和三层虚拟接口L3VE接口捆绑形成VE-Group:
一个VE-Group只允许一对L2VE接口与L3VE接口的绑定,L2VE接口与L3VE接口分别可以创建多个VE子接口,用于实现多种VLAN的封装类型进行终结互通。
简单操作配置如下:
Interface VE1
ve-group 1二层模式
Interface VE1.1
vlan封装类型
关联L2VPN
Interface VE2
ve-group 1三层模式
Interface VE2.1
vlan封装类型
关联L3VPN
其中,VE-Group通过环回转发技术完成接入与终结。具体的VE-Group环回转发方案如图1所示,L2VE接口和L3VE接口通过VE-Group绑定到一起,L2VPN接入L3VPN是通过同一个VE-Group的L2VE接口和L3VE接口之间的环回实现,从逻辑上看,L2VE接口和L3VE接口之间的环回,与在单板上将两个分别绑定L2VPN和L3VPN的物理出接口用光纤连接起来原理相似。
具体的,L2VPN的接口在LPU1单板上,VE-Group接口在LPU3单板上,L3VPN的接口在LPU2单板上,在L2VPN接入L3VPN时,报文从LPU1单板上GE1/0/0接口进入,NPE设备识别出该报文的转发出接口为L2VE且该接口位于LPU3单板上,交换网芯片将该报文交换至LPU3单板上,在L2VE接口下行对该报文完成终结流程,然后,报文环回到L3VE接口上行,在L3VE上行识别该报文是接入L3VPN的,NPE设备完成接入流程,此时,NPE设备识别出该报文的转发出接口为POS2/0/0且该接口位于LPU2单板上,则交换网芯片将该报文转发至LPU2单板上,从接口POS2/0/0进入L3VPN网络,从而实现了实现L2VPN接入L3VPN过程。
MPLS L2VPN包括虚拟专用线服务(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s,简称为:VPWS)和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简称为:VPLS)两种技术。
其中,VPWS是指在分组交换网络(Packet Switched Network,简称为:PSN)中尽可能真实地模仿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 Mode,简称为:ATM)、帧中继、以太网、低速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TDM)电路等业务的基本行为和特征的一种二层业务承载技术,在公用网络中提供的一种点到点的L2VPN业务。VPWS可以让两个站点之间的连接效果像直接用线路连接一样,它不能直接在服务提供者处进行多点间的交换。
图4所示为VPWS与L3VPN接入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VPWS(接入网)的接口在LPU1单板上,VE-Group接口在LPU3单板上,L3VPN(承载网)的接口在LPU2单板上,在VPWS接入L3VPN时,上行流量在多业务接入口必然存在一次交换网芯片中的数据报文交换,实现VPWS报文的终结且接入L3VPN,还要再一次在交换网芯片中进行数据报文交换最终进入L3VPN网络。
VPLS是在公用网络中提供的一种点到多点的L2VPN业务。VPLS使地域上隔离的用户站点能通过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简称为:MAN)或广域网(Wide AreaNetwork,简称为:WAN)相连,并且使各个站点间的连接效果像在一个局域网(Local AreaNetwork,简称为:LAN)中一样。
图5所示为VPLS与L3VPN接入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VPLS(接入网)的接口在LPU1单板上,VE-Group接口在LPU3单板上,L3VPN(承载网)。的接口在LPU2单板上,在VPLS接入L3VPN时,上行流量在多业务接入口必然存在一次交换网芯片中的数据报文交换,实现VPLS报文的终结且接入L3VPN,还要再一次在交换网芯片中进行数据报文交换最终进入L3VPN网络。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接入过程中,交换网芯片执行了两次数据报文交换,占用了2双倍的转发带宽,因此存在转发性能损耗一半的问题。如图4和图5虚线标示的地方,交换网芯片多了一次交换处理。如果双向各进入10G的流量,而转发能力在20G的情况下,双向转发出去的流量总共只有10G,从而转发性能降低一半。
为了提高转发性能,发明人发现,在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当VE接口与L2VPN在同板时,可以通过软交换(在单板的一块微码空间中,依靠微码把上、下行报文转发路径连接起来,完成数据报文的交换,不走交换网芯片的数据通道)的方式,实现L2VPN与IP网络/L3VPN互通,从而解决现有的L2VPN与IP/L3VPN互相接入的过程中转发性能损耗问题。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方案。
实施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通过通信设备的网络处理器实现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的交换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转发性能的损耗。
本步骤中,第一报文可以为L2VPN的报文,也可以为L3VPN的报文,对第一报文的终结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2: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2VPN的报文,则该步骤实现了接入L3VPN的流程,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3VPN的报文,则该步骤实现了接入L2VPN的流程。
步骤103: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其中,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2VPN的报文,则本方式执行的为L2VPN接入L3VPN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在执行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将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的过程通过网络处理器实现,而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也即在整个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交换网芯片只需执行一次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转发性能的损耗,甚至达到了转发性能无损耗的目的。同理,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3VPN的报文,则本方式执行的为L3VPN接入L2VPN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在执行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将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的过程通过网络处理器实现,而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也即在整个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交换网芯片只需执行一次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转发性能的损耗,甚至达到了转发性能无损耗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首先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然后,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最后,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其中,通过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转发性能。
上述的步骤101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
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以及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然后,将下行报文发送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上述的步骤1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
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以及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然后,将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进而,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上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102中软环回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行代码和下行代码合并的场景中,上行代码可以直接跳转至下行,并可以按照转发架构接口完全转换好上行报文与下行报文的转换,以及对接,在本发明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便可以得到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在上行代码和下行代码分开的场景中,由于上行代码不能访问下行代码,因此还需要构造中间过渡代码,然后通过线程间通讯传递到下行或上行,进而完成上、下行报文的转换,可以达到交换网芯片的交换功能。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并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最后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并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最后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构造通信消息头,并在第一报文中添加该通信消息头以得到下行过渡报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同样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构造通信消息头,并在第二报文中添加该通信消息头以得到上行过渡报文。本场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中Pipe Line线程间传递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可选的,上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实施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本步骤中,第一报文可以为L2VPN的报文,也可以为L3VPN的报文,对第一报文的终结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如果第一报文为L2VPN的报文,则该步骤实现了接入L3VPN的流程,如果第一报文为L3VPN的报文,则该步骤实现了接入L2VPN的流程。
步骤203: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软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本步骤中,通过通信设备的网络处理器实现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的交换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转发性能的损耗。
其中,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2VPN的报文,则本方式执行的为L2VPN接入L3VPN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在执行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将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将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的过程通过网络处理器实现,而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也即在整个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交换网芯片只需执行一次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转发性能的损耗,甚至达到了转发性能无损耗的目的。同理,如果第一报文为来自L3VPN的报文,则本方式执行的为L3VPN接入L2VPN的方法,通过上述方法,在执行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将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将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的过程通过网络处理器实现,而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也即在整个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交换网芯片只需执行一次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转发性能的损耗,甚至达到了转发性能无损耗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首先,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然后,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最后,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软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其中,通过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软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转发性能。
上述的步骤2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
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以及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然后,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进而,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上述的步骤2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
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以及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然后,将下行报文软交换至物理出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步骤202中软环回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上行代码和下行代码合并的场景中,上行代码可以直接跳转至下行,并可以按照转发架构接口完全转换好上行报文与下行报文的转换,以及对接,在本发明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在上行代码和下行代码分开的场景中,由于上行代码不能访问下行代码,因此还需要构造中间过渡代码,然后通过线程间通讯传递到下行或上行,进而完成上、下行报文的转换,可以达到交换网的交换功能。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以及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最后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在此种场景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具体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以及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最后,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构造通信消息头,并在上行报文中添加该通信消息头以得到下行过渡报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同样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构造通信消息头,并在第二报文中添加该通信消息头以得到上行过渡报文。本场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中Pipe Line线程间传递方式相同,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可选的,上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可以为: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NPE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制于此设备,为了描述清楚,以下实施例三至实施例六均以通信设备为NPE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三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图9所示为图8提供的通信方法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8和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为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VE接口部署在L2VPN一侧,即L2VPN接口所在板与VE接口所在板是同一个单板LPU1(VE接口包括L2VE接口和L3VE接口),L3VPN接口所在板为LPU2单板,其中,报文从LPU1单板上GE1/0/0接口进入,并需要从LPU2单板上的POS2/0/0接口接入L3VPN。具体的,当NPE设备通过GE1/0/0接口收到L2VPN发送过来的报文,并通过转发路径确定该报文的出接口为L2VE接口(此接口为VE3/0/1)(确定报文的出接口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L2VE接口与L2VPN接口在同一块单板上,此时并不走交换网芯片实现对数据报文的交换功能,而是通过NPE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该报文软交换到L2VE接口,完成L2VPN终结及链路处理(L2VPN终结及链路处理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然后根据L2VE接口策略,确定与L2VE接口对应的L3VE接口(此接口为VE3/0/2),NPE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报文软环回接入到L3VE接口并执行接入L3VPN的过程,L3VE接口执行L3VE接口的处理策略,确定该报文对应的出接口为L3VPN接口(POS2/0/0),由于L3VPN接口所在板与L3VE接口所在板不是同一块单板,因此通过交换网芯片将报文交换至L3VPN接口所在板LPU2,最终接入L3VPN。
进一步的,图10所示为上述软交换和软环回的具体实现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单板LPU1的一块微码空间中,依靠微码把上、下行报文转发路径连接起来,完成数据报文的交换,不通过交换网芯片实现对数据报文的交换功能,当L2VPN报文进入LPU1单板后,首先通过上行微码对报文进行如下处理:完成L2VPN报文的网络侧解封装及转发路径查找,然后进入软交换模块,软交换模块实现了现有技术中交换网芯片的部分功能,也即,完成上行描述符到下行描述符的转换、完成上行报文格式到下行报文格式的转换,以及对接下行入口(L2VE接口),完成上述步骤后,下行微码对报文进行如下处理:完成L2VPN报文的用户侧终结,封装报文用户侧信息,然后通过软环回模块进入上行入口(L3VE接口),该软环回模块与现有技术中环回的功能类似,主要完成下行报文格式到上行报文格式的转化,并对接上行入口(L3VE接口),然后上行微码再次对于格式转化后的报文进行以下处理:完成报文进入L3VPN的用户侧接入处理,最后通过接入L3VPN的具体路由实例,确定该报文的转发物理出接口,并通过交换网芯片将该报文交换至转发物理出接口,然后下行微码再次对该报文进行如下处理:完成接入L3VPN的网络侧封装,从而完成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通过软交换的方式将L2VPN报文交换至L2VE接口,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完成该过程,从而有效提高了转发性能。
实施例四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图12所示为图11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且本实施例为图8所示的通信方法对应的L3VPN接入L2VPN的方法的结构图,参见图6、图7和图8中的相关描述,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VE部署在L2VPN一侧,即L2VPN接口所在板与VE接口所在板是同一个单板LPU1(VE接口包括L2VE接口和L3VE接口),L3VPN接口所在板为LPU2单板,当NPE设备收到L3VPN发送过来的报文时,通过转发路径识别该报文的出接口为L3VE接口,由于L3VPN接口所在板与L3VE接口所在板不是同一块单板,因此通过交换网芯片交换数据报文到L3VE接口所在的单板LPU1,L3VE接口完成对L3VPN接入侧报文终结(终结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然后通过L3VE接口的接口策略,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报文软环回接入到L2VE接口执行接入L2VPN的过程,L2VE接口执行L2VE接口的处理策略,确定该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为L2VPN接口,由于L2VE接口与L2VPN接口在同一块单板上,因此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通过软交换模块将该报文软交换到L2VPN接口,并在LPU1单板中完成PW的封装并接入L2VPN网络。其中,软环回模块和软交换模块的处理方式上述实施例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软交换的方式将L3VPN报文交换至物理出接口,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完成该过程,从而有效提高了转发性能。
实施例五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图14所示为图13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图6所示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结合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VE接口部署在L3VPN一侧,即L3VPN接口所在板与VE接口所在板是同一个单板LPU2(VE接口包括L2VE接口和L3VE接口),L2VPN接口所在板为LPU1单板,其中,报文从LPU2单板上的POS2/0/0接口进入L3VPN,并需要从LPU1单板上GE1/0/0接口接入L2VPN,此时,NPE设备收到L3VPN发送过来的报文,并通过转发路径确定该报文的出接口为L3VE接口(VE3/0/2)(确定报文的出接口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L3VE接口与L3VPN接口在同一块单板上,此时并不通过交换网芯片实现对该数据报文的交换功能,而是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软交换模块将该报文软交换到L3VE接口,完成L3VPN终结及链路处理(L3VPN终结及链路处理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然后根据L3VE接口策略,确定与L3VE接口对应的L2VE接口(此接口为VE3/0/1),报文软环回接入到L2VE接口并执行L2VPN的接入过程,L2VE接口执行L2VE接口的处理策略,确定该报文对应的出接口为L2VPN接口,由于L2VPN接口所在板与L2VE接口所在板不是同一块单板,因此通过交换网芯片将报文交换至L2VPN接口所在板LPU1,最终进入L2VPN。其中,软环回模块和软交换模块的处理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L3VPN接入L2VPN的过程中,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软交换的方式将L3VPN报文交换至L3VE,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完成该过程,从而有效提高了转发性能。
实施例六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图16所示为图15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具体结构图中通信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图7所示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且本实施例为图14所示的通信方法对应的L2VPN接入L3VPN的方法的结构图,参见图7和图13中的相关描述,如图15和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VE接口部署在L3VPN一侧,即L3VPN接口所在板与VE接口所在板是同一个单板LPU2(VE接口包括L2VE接口和L3VE接口),L2VPN接口所在板为LPU1单板,其中,报文从LPU1单板上GE1/0/0接口进入,并需要从LPU2单板上的POS2/0/0接口接入L3VPN,此时,NPE设备收到L2VPN发送过来的报文,并通过转发路径确定该报文的出接口为L2VE接口(此接口为VE3/0/2)(确定报文的出接口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由于L2VE接口与L2VPN接口不在同一块单板上,因此通过交换网芯片交换数据报文到L2VE接口所在的单板LPU2,完成L2VPN终结及链路处理(L2VPN终结及链路处理的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然后根据L2VE接口策略,确定与L2VE接口对应的L3VE接口(此接口为VE3/0/2),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报文软环回接入到L3VE接口并执行接入L3VPN的过程,L3VE接口执行L3VE接口的处理策略,确定该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为L3VPN接口,由于L3VPN接口所在板与L3VE接口所在板是同一块单板,此时并不走交换网芯片交换数据报文,而是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软交换模块将该报文交换到物理出接口,最终进入L3VPN。其中,软环回模块和软交换模块的处理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L2VPN接入L3VPN的过程中,NPE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软交换的方式将报文交换至物理出接口,无需通过交换网芯片完成该过程,从而有效提高了转发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L3VPN同样可以为IP网络。
实施例七
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11和交换模块12;
处理模块11,用于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处理模块11,还用于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交换模块12,用于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下行报文发送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交换模块12用于将上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将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将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1具体用于:
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进一步的,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包括:处理模块21和交换模块22,
交换模块22,用于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处理模块21,用于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处理模块21,用于将环回后的第二报文软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将下行报文软交换至物理出接口。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将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将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可选的,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九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通信设备包括:网络处理器31和交换网芯片32;
网络处理器31,用于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网络处理器31,还用于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交换网芯片32,用于将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下行报文发送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交换网芯片32用于将上行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将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将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31具体用于:
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可选的,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十
图2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包括:网络处理器41和交换网芯片42
交换网芯片42,用于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网络处理器41,用于将第二报文软环回至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网络处理器41,用于将环回后的第二报文软交换至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第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发送至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物理出接口发送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将下行报文软交换至物理出接口。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将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将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上行线程接口将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上行过渡报文确定上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下行线程接口将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下行过渡报文确定下行报文。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41具体用于:
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可选的,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本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用于执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下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所述上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9.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交换网芯片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包括: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下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物理出接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将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中的网络处理器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17.一种通信设备,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和交换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将所述下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并对所述下行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行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一报文中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第一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23.根据权利要求16-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2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26.一种通信设备,应用于同时包括二层虚拟专用网络L2VPN和三层虚拟专用网络L3VPN的系统中,所述L2VPN和L3VPN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和交换模块,
所述交换模块,用于将第一报文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所述第一报文进行终结得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软环回至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软环回后的所述第二报文;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确定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将所述上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将所述上行报文软交换至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以使所述物理出接口发送所述上行报文。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确定与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物理出接口;
将所述下行报文软交换至所述物理出接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上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报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描述信息转换为下行报文描述信息,并将所述上行报文的报文格式转换为下行报文格式以得到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报文。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第二报文对应的上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上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上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上行,并通过所述上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上行报文。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线程接口;
确定与所述上行报文对应的下行过渡报文;
通过所述下行线程接口将所述下行过渡报文传输至下行,并通过所述下行过渡报文确定所述下行报文。
32.根据权利要求25-3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虚拟接口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对应的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所述虚拟接口映射表用于保存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与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33.根据权利要求3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或者,所述第一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三层虚拟以太网接口且所述第二虚拟以太网接口为二层虚拟以太网接口。
34.根据权利要求33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网络侧核心运营商边缘NPE设备。
CN201510531304.5A 2015-08-26 2015-08-26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Active CN105049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1304.5A CN105049316B (zh) 2015-08-26 2015-08-26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31304.5A CN105049316B (zh) 2015-08-26 2015-08-26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316A CN105049316A (zh) 2015-11-11
CN105049316B true CN105049316B (zh) 2018-08-14

Family

ID=5445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31304.5A Active CN105049316B (zh) 2015-08-26 2015-08-26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93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6299B (zh) * 2016-09-21 2022-04-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二三层业务桥接的方法、装置及ptn设备
CN108768861B (zh) * 2018-06-29 2021-01-08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业务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50692B (zh) * 2018-11-21 2021-09-10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组网方法、系统和终端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0745A (zh) * 2007-08-14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衔接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52492A (zh) * 2008-03-20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67969A (zh) * 2009-09-24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2vpn网络接入ip/l3vpn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4816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pls l2vpn和mpls l3vpn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2055647A (zh) * 2009-11-03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vpn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3326917A (zh) * 2013-05-14 2013-09-25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mpls的二三层vpn线速互转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0745A (zh) * 2007-08-14 2008-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衔接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252492A (zh) * 2008-03-20 2008-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的方法及设备
CN101667969A (zh) * 2009-09-24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2vpn网络接入ip/l3vpn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55647A (zh) * 2009-11-03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vpn的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0184816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pls l2vpn和mpls l3vpn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3326917A (zh) * 2013-05-14 2013-09-25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mpls的二三层vpn线速互转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316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2122C (zh) 一种vlan交换隧道的复用方法和vlan交换域
ES2588739T3 (es) Método, equipo y sistema para mapear una instancia de servicio
US8625412B2 (en) Redundant pseudowires between ethernet access domains
CN104283755B (zh) 一种虚拟专用云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02695103B (zh) 业务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2316036B (zh) 一种在otn平台上实现ptn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10745A (zh) 衔接二层网络和三层网络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049316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345686B (zh)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环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44143B (zh) 网络建立的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02025586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和以太网的互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32683A (zh)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696414A (zh) 多归接入方法、装置及多归属节点
CN109218188A (zh) 链路聚合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965134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3188123B (zh) 实现以太树业务的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3534985B (zh) 业务负载分配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237403B (zh) 用于以太网的业务复用方法
CN104468389B (zh) 消息的处理方法、服务器和服务器系统
CN104243264B (zh) 伪线pw采用n:1模型接入l3vpn的系统及方法
CN107005455A (zh) 用于传输网络的路由隧道
CN109936781A (zh) 一种数据传送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152276B (zh) 一种端口配置的方法及以太网交换机
CN104717119B (zh) 实现l2 vpn与l3 vpn桥接的方法及系统
CN101164284B (zh) 实现城域网数据业务网络管理的方法和城域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