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9239B -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9239B
CN105049239B CN201510358161.2A CN201510358161A CN105049239B CN 105049239 B CN105049239 B CN 105049239B CN 201510358161 A CN201510358161 A CN 201510358161A CN 105049239 B CN105049239 B CN 105049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terface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ddress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81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9239A (zh
Inventor
陈明刚
李方超
李翔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581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9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9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9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76Aspects of the degree of configuration automation
    • H04L41/0886Fully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该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包括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该方法能够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

Description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系统中,设备可以分为数据设备和传输设备,数据设备例如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等,传输设备例如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设备等。以路由器为例,两个路由器进行通信时,可以是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或者,也可以是两个路由器通过传输系统连接,传输系统包括传输设备和传输网络。
为了保证两个路由器的正常通信,需要识别两个路由器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当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时,可以采用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进行识别。但是,当两个路由器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由于传输设备不支持LLDP,因此不能采用LLDP实现路由器接口与传输设备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
现有技术中,数据设备与传输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通常是采用人工方式识别,显然,人工方式不论是在效率还是准确度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包括: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通过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以及分析,可以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包括:抓取模块,用于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分析模块,用于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通过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以及分析,可以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形态的传输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形态的传输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接口信息确定接口连接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识别装置的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识别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识别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模块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模块。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首先对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的网络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数据设备11与第二数据设备12通过传输系统连接,传输系统包括第一传输设备13和第二传输设备14,以及连接两个传输设备的传输网络15。
数据设备例如为路由器或者交换机,传输设备例如为OTN设备,或者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设备,或者,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ferPlatform,MSTP)设备。
如图1所示,各接口分别用port-1,port-2,port-3,port-4表示,为了保证正常通信,第一传输设备和第二传输设备需要识别出上述四个接口,从而建立如下的接口连接关系:port-1<->port-2<->port-3<->port-4。
如图1所示,每个传输设备可以包括:光模块,客户信号映射单元,映射/复用单元,线路侧接口,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与数据设备内的光模块通信连接,传输设备内的线路侧接口连接到传输网络。光模块和线路侧接口都可以分为发送端(TX)和接收端(RX),对于同一个光模块,TX和RX具有相同的接口标识,如port-2。
需要说明的是,图1是对实际场景的简化说明,在实际场景中,每个传输设备内可能存在多个光模块,以第一传输设备为例,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一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不限于port-2,还可能存在其他接口,从而需要识别出与第一数据设备连接的接口是port-2还是其他接口。
上面对数据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下面对传输设备进行说明。
传输设备在实际实施时可以分为两种形态:
形态一:如图2所示,传输设备内部不存在交叉矩阵,此时的传输设备对应的业务板卡可以称为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21,每个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独立完成客户信号的适配、封装、映射并转换为合适的线路信号进入传输系统传输。
形态二:如图3所示,传输设备内部存在交叉矩阵,此时的传输设备对应的业务板卡包括:客户侧板卡31,线路侧板卡32和交叉矩阵33,客户侧板卡与数据设备的接口连接,并完成对客户信号的适配和封装,封装好的信号通过背板总线连接交叉矩阵,通过交叉矩阵交叉到线路侧板卡,通过线路侧板卡完成复用映射并转换为合适的线路信号进行传输。
以数据设备是交换机或路由器(简写为交换机/路由器)为例,不论是形态一还是形态二,客户信号由连接交换机/路由器的光模块引入,经过客户信号映射单元映射以及后续处理后,发送到传输网络内传送;在另一侧,经过传输网络传送的信息被客户信号映射单元解映射后通过客户侧光模块发送到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另外,客户侧光模块输入到客户信号映射单元的信号,以及客户信号映射单元输出到客户侧光模块的信号均为原始的客户信号,该信号包含了交换机\路由器的相关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在传输设备中新增模块,或者,在传输设备和网管系统中新增模块,以实现对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中未示出网管系统,但在实际场景中,传输系统中通常还会包含网管系统,网管系统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传输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因此,网管系统会获知通过传输网络连接的两个传输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例如,网管系统会获知port-2与port-3连接。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41: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该数据可以是正常的业务数据,例如,不需要对业务数据的发送功率等进行接口信息相关的调制等。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传送的数据,可以使用正常的业务数据,不需要在正常的业务数据中专门添加信息。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的抓取方式,与主动生成数据的方式不同,主动生成数据的方式可以称为主动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抓取的方式可以称为被动方式。在主动生成数据时,会对正常的业务造成干扰,而本实施例采用抓取的方式,没有产生新数据,避免对正常的业务造成干扰。
在数据抓取时,例如在要抓取的线路上开设旁路,通过该旁路获取传送的数据。要抓取的线路可以设置。
本实施例中,要抓取的线路是指光模块与客户信号映射单元之间的线路。
另外,光模块与客户信号映射单元之间的线路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光模块向客户信号映射单元的传送方向,另一个方向是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向光模块的传送方向。本实施例以两个方向都抓取为例。
可选的,所述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包括:
对传输设备内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和/或,
对传输设备内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
S42: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
可选的,所述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包括:
获取抓取的数据内包含的数据链路层信息;
从所述数据链路层信息中,获取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设备接口的接口信息。
由于抓取的数据的数据链路层信息中会包含数据设备接口的接口信息,因此通过对数据链路层信息的分析,可以获取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
根据数据设备接口类型或者说使用协议的不同,数据链路层中唯一标识接口信息的标识信息也是不同的。以以太网传输为例,数据链路层中包含的标识信息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另外,根据抓取的数据的方向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MAC地址。例如,本实施例以抓取两个方向的数据为例,采用的MAC地址都是源MAC地址。
S43: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可选的,参见图5,所述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包括:
S51:当抓取的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一接口地址,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四接口地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
例如,以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为例,且以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接口识别为例,假设接口信息是MAC地址,可以获取光模块到客户信号映射单元这一线路上的数据,并获取该数据的源MAC地址,该源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该MAC地址也是要获取的port-1。另外,还可以获取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到光模块这一线路上的数据,并获取该数据的源MAC地址,该源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该MAC地址也是要获取的port-4。
S52:获取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二接口地址。
例如,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也就是port-2。
S53:根据预先确定的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获取与所述传输设备连接的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三接口地址。
其中,在传输系统内,两个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例如,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当传输设备内存储电路连接关系时,两个传输设备互相能够获知对方的接口地址,例如,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知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从而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也就是port-3。或者,当传输设备内没有存储电路连接关系时,该步骤可以由网管系统执行,网管系统会获知传输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例如获知port-2连接port-3。
S54:建立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二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以及,所述第四接口地址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将建立的所述连接关系确定为识别后的传输设备与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例如,第一传输设备通过上述流程可以获取到port1,port2,port3,port4,从而可以建立起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类似的,第二传输设备也可以建立起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确认port-1<->port-2,以及,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以抓取两个方向的数据为例,可选的,在其他一些场景下,也可以只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抓取。
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例,例如,仅抓取光模块向客户信号映射单元的发送方向(第一方向)的数据,当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第一方向的数据抓取时,可以获取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而源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1),目的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4),另外,第一传输设备能够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port-2,再根据传输网络的线路之间确定的连接关系,第一传输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或者,
又例如,仅抓取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向光模块的发送方向(第二方向)的数据,当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第二方向的数据抓取时,可以获取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而源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4),目的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1),另外,第一传输设备能够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port-2,再根据传输网络的线路之间确定的连接关系,第一传输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具体在传输设备内执行,此时,需要传输设备能够存储传输系统内的电路接口对应关系,例如,port-2和port-3的关系。传输设备通过数据抓取和分析,可以获知port-1和port-4,以及传输设备可以获知自身的接口信息,如port-2,再根据存储的传输设备间的接口关系可以获知对端传输设备的接口信息,如,与port-2连接的是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或者,
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由传输系统中的传输设备和网管系统配合执行,其中,数据抓取在传输设备内执行,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在传输设备内执行,之后,传输设备可以将分析后得到的接口信息(如port-1和port-4)以及自身接口信息(如port-2)上报给网管系统,网管系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port-1和port-4,还可以获取数据来源方的接口信息(如port-2),之后,网管系统根据自身管理的传输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获知与port-2连接的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通过传输设备将分析后的接口信息上报给网管系统,可以不需要网管系统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接口信息,从而降低网管系统的工作量,也可以降低传输的数据量。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虽然传输设备直接将抓取的数据发送给网管系统,由网管系统进行分析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也不排除这种实现方式的可能性,因此,另一可能方案是,数据抓取在传输设备内执行,之后传输设备将抓取的数据发送给网管系统,网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后,获取接口信息,并根据接口信息建立接口连接关系,而网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可以与在传输设备内的分析方式一致。另外,网管系统在获取传输设备分析后的接口信息或者抓取的数据时,可以从两个传输设备都获取,从而互相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假设在传输设备内执行的部分对应的模块称为自动识别装置,自动识别装置可以用于数据抓取,数据分析和接口连接关系确定(该方法全部应用在传输设备内),或者,自动识别装置可以用于数据抓取和数据分析,或者,自动识别装置可以用于数据抓取(后两种方法需要传输设备和网管系统配合执行)。根据传输设备的形态不同,自动识别装置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在传输设备内。
例如,参见图6,当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时,自动识别装置61设置在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内,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
又例如,参见图7,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自动识别装置71设置在客户侧板卡内,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
又例如,参见图8,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自动识别装置81设置在与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都不同的位置上,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此时,设置有自动识别装置的模块可以称为端口分析板卡,且端口分析板卡可以与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通过交叉矩阵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以及分析,可以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据链路层信息进行分析获取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可以简便地获取接口信息,避免传输设备不能解析高层信息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抓取,可以避免对正常业务的干扰,无需中断业务进行检测。通过不同方向的数据抓取,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抓取不同方向的数据,提高适用性。通过根据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不同,可以获取不同的接口信息,适用不同场景。通过根据传输设备的形态不同,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提高灵活性。通过接口关系的自动识别,在网络建设和设备故障的时候能够明显降低排查故障的复杂度。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90包括:
抓取模块91,用于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该数据可以是正常的业务数据,例如,不需要对业务数据的发送功率等进行接口信息相关的调制等。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传送的数据,可以使用正常的业务数据,不需要在正常的业务数据中专门添加信息。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的抓取方式,与主动生成数据的方式不同,主动生成数据的方式可以称为主动方式,本实施例采用抓取的方式可以称为被动方式。在主动生成数据时,会对正常的业务造成干扰,而本实施例采用抓取的方式,没有产生新数据,避免对正常的业务造成干扰。
在数据抓取时,例如在要抓取的线路上开设旁路,通过该旁路获取传送的数据。要抓取的线路可以设置。
本实施例中,要抓取的线路是指光模块与客户信号映射单元之间的线路。
另外,光模块与客户信号映射单元之间的线路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光模块向客户信号映射单元的传送方向,另一个方向是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向光模块的传送方向。本实施例以两个方向都抓取为例。
可选的,所述抓取模块91具体用于:
对传输设备内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和/或,
对传输设备内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
分析模块92,用于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
可选的,所述分析模块92具体用于:
获取抓取的数据内包含的数据链路层信息;
从所述数据链路层信息中,获取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设备接口的接口信息。
根据数据设备接口类型或者说使用协议的不同,数据链路层中唯一标识接口信息的标识信息也是不同的。以以太网传输为例,数据链路层中包含的标识信息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另外,根据抓取的数据的方向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MAC地址。例如,本实施例以抓取两个方向的数据为例,采用的MAC地址都是源MAC地址。
确定模块93,用于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93具体用于:
当抓取的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一接口地址,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四接口地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
例如,以图1所示的系统结构为例,且以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接口识别为例,假设接口信息是MAC地址,可以获取光模块到客户信号映射单元这一线路上的数据,并获取该数据的源MAC地址,该源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该MAC地址也是要获取的port-1。另外,还可以获取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到光模块这一线路上的数据,并获取该数据的源MAC地址,该源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该MAC地址也是要获取的port-4。
获取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二接口地址;
例如,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也就是port-2。
根据预先确定的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获取与所述传输设备连接的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三接口地址;
其中,在传输系统内,两个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例如,第一传输设备与第二传输设备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当传输设备内存储电路连接关系时,两个传输设备互相能够获知对方的接口地址,例如,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知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从而第一传输设备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也就是port-3。或者,当传输设备内没有存储电路连接关系时,该步骤可以由网管系统执行,网管系统会获知传输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例如获知port-2连接port-3。
建立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二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以及,所述第四接口地址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将建立的所述连接关系确定为识别后的传输设备与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例如,第一传输设备通过上述流程可以获取到port1,port2,port3,port4,从而可以建立起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类似的,第二传输设备也可以建立起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而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确认port-1<->port-2,以及,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以抓取两个方向的数据为例,可选的,在其他一些场景下,也可以只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抓取。
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例,例如,仅抓取光模块向客户信号映射单元的发送方向(第一方向)的数据,当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第一方向的数据抓取时,可以获取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而源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1),目的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4),另外,第一传输设备能够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port-2,再根据传输网络的线路之间确定的连接关系,第一传输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或者,
又例如,仅抓取客户信号映射单元向光模块的发送方向(第二方向)的数据,当在第一传输设备内进行第二方向的数据抓取时,可以获取源MAC地址以及目的MAC地址,而源MAC地址是第二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4),目的MAC地址是第一数据设备的MAC地址(port-1),另外,第一传输设备能够获取自身的接口地址port-2,再根据传输网络的线路之间确定的连接关系,第一传输设备还可以获取第二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port-3,从而可以建立port-1<->port-2<->port-3<->port-4的接口连接关系。
该系统可以具体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全部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或者,该系统可以部分设置在传输设备内,另外部分设置在网管系统内,例如,所述抓取模块和所述分析模块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所述确定模块设置在网管系统内;或者,所述抓取模块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所述分析模块和所述确定模块设置在网管系统内。
假设该系统设置在传输设备内的部分称为第一部分,则第一部分可以包括:抓取模块,分析模块和确定模块,或者,第一部分包括:抓取模块和分析模块,或者,第一部分包括:抓取模块。
根据传输设备的形态不同,第一部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在传输设备内。
例如,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内;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客户侧板卡内;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均不同的位置,且通过所述交叉矩阵与所述客户侧板卡和所述线路侧板卡连接。
该第一部分与方法实施例中的自动识别装置对应。
例如,参见图6,当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时,自动识别装置61设置在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内,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
又例如,参见图7,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自动识别装置71设置在客户侧板卡内,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
又例如,参见图8,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自动识别装置81设置在与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都不同的位置上,并对两个方向的数据都进行抓取。此时,设置有自动识别装置的模块可以称为端口分析板卡,且端口分析板卡可以与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通过交叉矩阵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以及分析,可以实现数据设备通过传输系统连接时,接口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避免人工识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数据链路层信息进行分析获取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可以简便地获取接口信息,避免传输设备不能解析高层信息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抓取,可以避免对正常业务的干扰,无需中断业务进行检测。通过不同方向的数据抓取,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抓取不同方向的数据,提高适用性。通过根据所使用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不同,可以获取不同的接口信息,适用不同场景。通过根据传输设备的形态不同,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提高灵活性。通过接口关系的自动识别,在网络建设和设备故障的时候能够明显降低排查故障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
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包括:
对传输设备内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和/或,
对传输设备内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包括:
当抓取的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一接口地址,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四接口地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
获取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二接口地址;
根据预先确定的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获取与所述传输设备连接的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三接口地址;
建立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二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以及,所述第四接口地址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将建立的所述连接关系确定为识别后的传输设备与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包括:
获取抓取的数据内包含的数据链路层信息;
从所述数据链路层信息中,获取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设备接口的接口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信息是数据链路层信息中包含的MAC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在传输设备内,或者,所述方法应用在传输设备和网管系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方法应用在传输设备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时,所述方法应用在所述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内新增的模块上;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方法应用在所述客户端板卡内新增的模块上;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方法应用在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另一模块上,所述另一模块是所述传输设备内新增的,且与所述客户侧板卡和所述线路侧板卡不同。
6.一种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抓取模块,用于对传输设备内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分析模块,用于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所述数据内包含的数据设备的接口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口信息,确定所述传输设备与所述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其中,所述抓取模块具体用于:
对传输设备内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和/或,
对传输设备内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进行抓取;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是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其他模块向所述传输设备内的光模块发送数据的方向;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抓取的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一接口地址,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内包含的源接口信息作为第四接口地址,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是所述第一方向传送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第二方向传送的数据;
获取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传输设备自身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二接口地址;
根据预先确定的传输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获取与所述传输设备连接的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并将所述另一传输设备的接口地址作为第三接口地址;
建立所述第一接口地址,所述第二接口地址,所述第三接口地址,以及,所述第四接口地址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将建立的所述连接关系确定为识别后的传输设备与数据设备之间的接口连接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抓取的数据内包含的数据链路层信息;
从所述数据链路层信息中,获取用于唯一标识数据设备接口的接口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全部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或者,
所述抓取模块和所述分析模块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所述确定模块设置在网管系统内;或者,
所述抓取模块设置在传输设备内,所述分析模块和所述确定模块设置在网管系统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设置在传输设备内的部分是第一部分,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客户侧线路侧合一型板卡内;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客户侧板卡内;或者,
当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客户侧板卡、线路侧板卡和交叉矩阵时,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与所述客户侧板卡和线路侧板卡均不同的位置,且通过所述交叉矩阵与所述客户侧板卡和所述线路侧板卡连接。
CN201510358161.2A 2015-06-25 2015-06-25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5049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8161.2A CN105049239B (zh) 2015-06-25 2015-06-25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8161.2A CN105049239B (zh) 2015-06-25 2015-06-25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239A CN105049239A (zh) 2015-11-11
CN105049239B true CN105049239B (zh) 2018-05-25

Family

ID=54455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8161.2A Active CN105049239B (zh) 2015-06-25 2015-06-25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9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3276B (zh) * 2020-04-26 2023-08-15 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关系确定的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528237B (zh) * 2022-02-18 2023-12-12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接口转换器、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N116094957A (zh) * 2023-01-04 2023-05-0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端口连接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28A (zh) * 2010-09-14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讯设备的接口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124408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4506239A (zh) * 2014-11-28 2015-04-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光模块以及用于光模块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4539445A (zh) * 2014-12-01 2015-04-2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理业务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54887B4 (de) * 2008-12-18 2021-03-25 Dr. Johannes Heidenhain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tomatisierten Erkennung einer Schnittstel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28A (zh) * 2010-09-14 2011-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讯设备的接口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3124408A (zh) * 2011-11-18 2013-05-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 一种abis信令链路的自动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4506239A (zh) * 2014-11-28 2015-04-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光模块以及用于光模块的信息传输方法
CN104539445A (zh) * 2014-12-01 2015-04-2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理业务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239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7038B (zh) 通过网络的卫星交换通信
US2015026165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remote debugging
CN108964943A (zh)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59325A (zh) 路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660469B (zh) 一种二层网络的连通性检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049239B (zh) 接口连接关系的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4283817A (zh) 用于实现交换线卡与逻辑线卡互通的方法及报文转发设备
CN107947994B (zh) 网络拓扑自发现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827495A (zh) Vxlan网关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JP4935210B2 (ja) 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形態検出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04202398B (zh) 远程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62638A (zh) 一种同时测试多台电子产品的方法
CN103595712B (zh) 一种Web认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332772A (zh) 转发表项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1854339B (zh) 信息传送的实现方法、模块和传送网节点
CN101453390B (zh) 一种双平面二层通信的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5141538A (zh) 一种跨网络堆叠系统及其对报文的处理方法
CN109005080B (zh) 一种分布式包转发实现方法、实现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方法
CN102299862A (zh) 二层隧道快速转发设备和方法
WO2016101600A1 (zh) 线卡的确定、确定处理方法及装置、线卡的确定系统
KR100889753B1 (ko) 링크 애그리게이션 그룹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1024481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733743A (zh) 实现以太网总线数据自动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31309B (zh) 获取sdn全网视图的方法、控制器及目的交换节点
CN109039707A (zh) Vxlan通道业务的主备快速倒换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