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8641A - 无线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8641A
CN105048641A CN201510174937.5A CN201510174937A CN105048641A CN 105048641 A CN105048641 A CN 105048641A CN 201510174937 A CN201510174937 A CN 201510174937A CN 105048641 A CN105048641 A CN 105048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ntenna
transmission
power receiving
micro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49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8641B (zh
Inventor
谷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48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8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8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02J50/23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tting antennas, e.g. directional array antennas or Yagi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02J50/27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receiving antennas, e.g. rec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电力因传输距离而变动的小型天线也能供给恒定电力且传输效率不会因输电位置而变动的可以进行稳定的电力传输的无线供电装置。无线供电装置将第1受电天线(207)和第2受电天线(307)一体地构成并连接到供电对象,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平行于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其中,第1受电天线具有与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相对置的受电面(206),第2受电天线(307)具有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相对置的受电面(306)。

Description

无线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波(微波)以无线方式对电力进行输电/受电的无线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利用电磁波(微波)传输电力并以无线方式供给电力的技术开发。作为利用电磁波的无线供电技术的一例,有利用几百kHz~几MHz的频带的微波,在可电磁感应或磁共振的几米以下的近距离下利用磁场的耦合或共振的系统。这种系统中,大多采用从供给电力的供电装置向恒定位置供给电力的受电设备被固定的无线输电方法。另外,对于位于近距离内的受电设备移动而使得输电位置发生变动的对象而言,为了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电力,提出了根据输电位置来使输电天线的位置发生移动的方法等。
另一方面,作为针对输电装置到受电装置的距离长、受电装置位于远处且输电位置会变动的对象以无线方式进行电力传输的方法,有利用微波进行电力传输的系统。通过利用几百MHz~几GHz的微波,能够将微波传输到远处的受电装置。作为这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例,提出了向赤道上空发射搭载有太阳能面板的人造卫星并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电力向地上的受电装置进行输电的宇宙太阳能发电系统、或向配置于远处的离岛的受电装置进行输电的系统等。
上述的利用微波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在原理上即便是受电装置的位置会变动的对象也能对其进行电力传输。作为该电力传输方法,有如下方法:在输电位置变动或者输电位置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在输电侧识别该受电装置的位置,按照在该位置处要输电的电力的相位一致的方式进行输电。通过利用该无线电力传输方法,能有效地实现电力传输。作为具体例,有如下无线电力传输装置:为了识别受电装置的位置,供电装置的输电天线从受电装置的受电天线接受导频信号(pilotsignal),供电装置基于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电力的相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287451号公报
图8表示基于包含现有技术中的无线电力传输方法的通常结构的无线供电装置。图8中,从微波产生器101经由微波传输路径102(根据情况不同而包含分配器、微波放大器)而向输电天线103供给电力。从输电天线103的输电面104辐射的微波105被受电天线107的受电面106接收。由电力变换电路部108对受电面106接收到的微波进行电力变换后,向供电对象部109供给电力。在此,为了有效地进行传输,输电天线103的输电面104与受电天线107的受电面106被配置在相对置的方向上。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结构中频率为5.8GHz时的传输距离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9中,横轴表示传输距离[m],纵轴表示传输效率[%]。图9的图表中,将输电天线103与受电天线107设为圆形的平面天线,将输电天线103的直径设为Tx、将受电天线107的直径设为Rx,用实线表示了Tx=1m、Rx=1m的情况,用虚线表示了Tx=0.4m、Rx=0.4m的情况,用单点划线表示了Tx=0.3m、Rx=0.3m的情况,用双点划线表示了Tx=0.2m、Rx=0.2m的情况。如图9的图表所示,通过将Tx与Rx设为1m的尺寸,从而在传输距离为5m左右的范围内是效率90%以上的等级,即便有距离变动也能稳定地进行电力供给。另一方面,若Tx、Rx的尺寸变小,则传输效率随着传输距离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传输效率随着输电距离的增长而大幅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考虑在输电距离长且受电天线107离输电天线103较远的情况下将输电的电力增大、在离得较近的情况下减小电力的方法,也就是说,根据输电距离来控制要输电的电力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对于输电侧而言,受电侧的位置必须是已知的。因此,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装置中,通过照相机、传感器、信息通信等手段识别供电对象的输电位置的位置识别部、根据该位置计算出距离并根据计算出的距离来控制输电电力的电力控制部是必须的。再有,作为这种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的微波产生器,需要由可控制电力的电力源构成,这会使装置结构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利用小型天线的情况下解决传输效率随着传输距离而发生变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利用电力因传输距离而发生变动的小型天线也能供给恒定电力、且能抑制传输效率随着输电位置而发生变动的情况并能稳定地进行电力传输的无线供电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一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具备:
微波产生器,形成微波;
第1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2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1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以及
第2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
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一体地构成且被连接到供电对象,所述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即便一体构成的第1受电天线和第2受电天线在第1输电天线与第2输电天线之间的区域内移动并被配置于任意的位置,也能抑制从第1输电天线和第2输电天线向供电对象供给的电力的传输效率发生变动,可以稳定地向供电对象供给电力。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供电装置,即便是传输效率随着输电位置而发生变动的天线结构,也无需进行输电位置的识别、控制输电电力,能够实施恒定电力供给,能抑制传输效率随着输电位置发生变动,可以进行稳定的无线电力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无线供电装置结构中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结构中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与供电对象相关的位置和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的偏振方向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另一结构的受电天线的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的传输距离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的第1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具备:
微波产生器,形成微波;
第1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2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1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以及
第2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
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一体地构成且被连接到供电对象,所述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第1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即便利用电力因传输距离而发生变动的小型天线,也能供给恒定电力,能抑制传输效率因输电位置而发生变动,可以进行稳定的电力传输。
本发明涉及的第2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在所述第1方式中,也可以配置成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区域内,配置了所述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
本发明涉及的第3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中,也可以将所述第1或第2方式的所述微波产生器设置为多个,且所述微波产生器构成为对所述第1输电天线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供给相同的电力。
本发明涉及的第4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对从所述微波产生器供给的电力进行分配的微波分配器,
从所述微波分配器向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供给相同的电力。
本发明涉及的第5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是在所述的第1~第4方式中,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具有相同的构成,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具有相同的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第6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在所述的第1~第5方式中,被供给来自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电力的供电对象与所述第1受电天线及所述第2受电天线一体地构成。
本发明涉及的第7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的第1~第6方式中,所述第1输电天线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直线偏振微波,从所述第1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和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中,各自的电场的振动方向不同。
本发明涉及的第8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的第1~第6方式中,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直线偏振微波,从所述第1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和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中,各自的电场的振动方向正交。
本发明涉及的第9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的第1乃至第8方式中,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由微带基板构成,通过设置在所述微带基板的两面的导体图案来构成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各受电面,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共用设置于所述微带基板的接地面。
本发明涉及的第10方式的无线供电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的第1乃至第9方式中,在被配置成相对置的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对置的区域内,配置有多组结构与一体构成的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相同的受电天线。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无线供电装置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形成电磁波(微波)的第1微波产生器201经由第1微波传输路径202而向第1输电天线203发送微波来供给恒定电力。作为第1微波传输路径202,根据情况不同而包含分配器及微波放大器。从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辐射第1微波205,由第1受电天线207的受电面206接收该微波。由第1受电天线207的受电面206接收到的第1微波205在第1电力变换电路部208中被进行电力变换后,对供电对象部209进行电力供给。
同样,形成电磁波(微波)的第2微波产生器301经由第2微波传输路径302而向第2输电天线303发送微波来供给恒定电力。作为第2微波传输路径302,根据情况不同而包含分配器及微波放大器。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辐射第2微波305,由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面306接收该微波。由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面306接收到的第2微波305在第2电力变换电路部308中被进行电力变换后,向供电对象部209进行电力供给。
如图1所示,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在连接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2输电天线303之间的直线300上,配置有供电对象部209。即,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被配置成相对置,在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相对置的区域内,配置有第1受电天线207的受电面206和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面306。
作为包含供电对象部209的供电对象200,具有第1受电天线207、第1电力变换电路部208、第2受电天线307和第2电力变换电路部308。第1受电天线207的受电面206与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被配置成相对置,并被设置在传输效率最高的位置处。同样,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面306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也被配置成相对置,且被设置在传输效率最高的位置处。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第1受电天线207的平板形状的受电面206和第1输电天线203的平板形状的输电面204被配置成平行状态,构成为,来自各自的中心点的垂直线成为大致相同的直线。同样,第2受电天线307的平板形状的受电面306和第2输电天线303的平板形状的输电面304被配置成平行状态,构成为,来自各自的中心点的垂直线成为大致相同的直线。另外,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在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2输电天线303各自的输电面204、304、以及第1受电天线207与第2受电天线307各自的受电面206、306中,来自各自的中心点的垂直线成为大致同一条线。
另外,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其他结构例的图。图2所示的构成中,在对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的电力供给中,供给由1个微波产生器401形成的电磁波(微波)。图2的无线供电装置中,来自微波产生器401的微波电力在微波分配器402中被分割成两部分,对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进行电力供给。
根据上述的图1及图2所示的构成,即便是因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之间的距离310、以及第2输电天线303与第2受电天线307之间的距离311的变动而导致第1微波205和第2微波305的传输效率发生变动这样的小的天线尺寸,如果将供电对象200设置于介于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2输电天线303之间(309)的直线上的位置处,则即便供电对象200的受电天线(207,307)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以大致恒定的传输效率实现基于微波的供电。例如,随着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之间的距离310变大,第1微波205的传输效率会逐渐降低。但是,相反,由于第2输电天线303与第2受电天线307之间的距离311靠近,因此第2微波305的传输效率会上升。其结果,来自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成为相互补充的状态,能够使整体的传输效率大致保持恒定。
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如果向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供给相同的电力且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为相同的结构,只有各自的输电面204和输电面304的输电方向的朝向不同,并且第1受电天线207和第2受电天线307为相同的结构,只有各自的受电面206和受电面306的受电方向的朝向不同,则能够平均化为在距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2输电天线303相等的距离的位置(中间位置)处设置了供电对象200的状态下的传输效率,即便受电天线移动,也能对供电对象200进行稳定的供电。
如上所述,以下与现有例进行比较并利用图3、图4及图5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即便受电天线移动也能稳定地向供电对象200供给电力的情况。
图3作为一例而示出了前述的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供电装置结构,是表示利用一个输电天线103来对供电对象100进行了微波电力传输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说明图。图3所示的构成中,供电对象100的设置范围501为2m长的直线上的范围。图3表示供电对象100配置于任意位置时,利用一个输电天线103进行了微波电力传输时的位置关系。在图3中,为了进行简化,作为输电天线103、受电天线107设置了平面天线,输电天线103的输电面104、受电天线107的受电面106是同一形状。将输电天线103与供电对象100之间的距离设为D[m],该距离D在从最小0.5m到最大2.5m的范围内发生变动。是从一个微波产生器101向输电天线103供给恒定电力的构成。
图5是表示供电对象100的位置(D)即传输距离[m]与输电天线103对供电对象100的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5利用实线示出了将输电天线103及受电天线107的尺寸设为直径为0.3m的圆形平面天线时,频率5.8GHz下的传输距离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图4是表示利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的结构时的位置关系的示意说明图。图4中,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之间的距离为D[m],该距离D在从最小0.5m到最大2.5m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在图4所示的构成中,与图3所示的构成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供电对象200看,在第1输电天线203的相反侧设置有结构与第1输电天线203相同的第2输电天线303,供电对象200具有接受从第1输电天线203辐射的微波的第1受电天线207、以及接受从第2输电天线303辐射的微波的第2受电天线307。供电对象200中的第1受电天线207和第2受电天线307是完全相同的结构,接受电力的朝向相差180度。
如上所述,图4所示的构成中,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为同一构成,从供给恒定电力的微波产生器401产生的微波电力被微波分配器402均等地等分,供给给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图4所示的构成中,供电对象200接受来自相隔了距离D的第1输电天线203的微波、和来自相隔了距离(3[m]-D[m])的第2输电天线303的微波这两个微波,将总电力供给给供电对象200。
在图5中利用虚线表示了:图4所示的构成中,对将所有输电天线203、303及受电天线207、307的尺寸设为直径0.3m的圆形平面天线时在频率5.8GHz下的供电对象200的位置(D)与传输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而得的结果。
根据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图表可知,根据实施方式1的构成,传输距离的变化引起的传输效率的变动被平均化(平滑化)。也就是说,在图3所示的利用一个输电天线103和一个受电天线107的现有结构中,在输电天线103与受电天线107之间的距离D接近0.5m的情况下,输电效率为85%,相对于此,在该距离D为2.5m的情况下,输电效率大幅地降低至20%,可理解为传输效率随着供电对象100的受电天线107的位置而发生大幅变动。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之间的距离D为最近0.5m的情况下,是从第1输电天线203以传输效率85%接受到的电力和从第2输电天线303以传输效率20%接受到的电力的相加值。因此,整体的传输效率若考虑被微波分配器402进行了等分的话,成为(0.5×0.85+0.5×0.2)×100=52.5[%]。相反,在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之间的距离D为最远2.5m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输电天线203、303及受电天线207、307为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与所述距离D最近的情况相反,来自第1输电天线203的传输效率为20%,来自第2输电天线303的传输效率为85%。其结果,整体的效率成为52.5[%],是与距离D=0.5[m]的最近的情况相同的传输效率。
根据上述考虑,对在距离D=0.5m~2.5m的范围内进行了传输效率的计算的结果可知,在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传输效率收敛于49%~54%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无线供电装置中,传输效率因供电对象100的位置而有20%~85%的偏差,但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传输效率的偏差被平均化为在49%~54%的范围内,不会受到供电对象200的受电天线的位置的制约,能够实施稳定的电力供给。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在连接两个输电天线203、303的直线上的中间点、即与各输电天线203,303的距离相等的中间位置配置了各受电天线207、307(受电天线)时,通过设定能够供给期望的电力的输电电力以及天线尺寸,从而无论将供电对象200的受电天线配置于两个输电天线间的直线上的哪一位置,都能稳定地供给期望的电力。
另外,在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认为来自第1输电天线203和第2输电天线303的微波会相互干扰,这会导致输电效率的降低。再有,在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考虑了:从第1输电天线203辐射的微波到达第2输电天线303而被接受、或者相反地从第2输电天线303辐射的微波到达第1输电天线203而被接受的危险性。
关于上述问题,通过对各个输电天线及受电天线的偏振进行规定,从而可以防止2组微波的干扰。在此,偏振是所辐射的微波的电场的振动方向,一般来说电场在与微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振动。图6是表示从正面观察输电天线203、303的输电面204、304及受电天线207、307的受电面206、306的图。即,图6表示了与微波的前进方向正交的输电面204、304及受电面206、306。从第1输电天线203的输电面204辐射第1偏振方向(电场方向)601的微波,在第1受电天线207的受电面206,第1偏振方向601的微波被接受。再有,从第2输电天线303的输电面304辐射第2偏振方向(电场方向)602的微波,在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面306,第2偏振方向602的微波被接受。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各个微波的第1偏振方向601及第2偏振方向602是固定的直线偏振,旋转90度。在实施方式1的构成中,将输电面204的电场方向(电场的振动方向)和受电面206的电场方向(电场的振动方向)作为第1偏振方向601而固定为垂直方向,将输电面304的电场方向和受电面306的电场方向作为第2偏振方向602而固定为水平方向,由此能构成各偏振方向旋转了90度的关系性。
另外,虽然说明了将图6所示的第1偏振方向601设为垂直方向、将第2偏振方向602设为水平方向的情况,但是,只要第1偏振方向601和第2偏振方向602的角度旋转90度即可,并不限于图6的构成。
再有,作为使偏振旋转90度的方法,有采取将天线整体旋转90度的配置的结构、或者根据各天线的设计而使偏振错开的方法等,但作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方法。本发明中,由于从第1输电天线203辐射的微波和从第2输电天线303辐射的微波的电场的振动方向相差90度,因此能够防止微波彼此的干扰,能够实现稳定性高的无线供电。再有,可以降低从第1输电天线203辐射的微波被第2输电天线303接受的风险、或相反地从第2输电天线303辐射的微波被第1输电天线203接受的风险。
此外,在本发明中,只要具有从第1输电天线203辐射的微波不被第2输电天线303接受、或者从第2输电天线303辐射的微波不被第1输电天线203接受的偏振方向即可,偏振方向的角度并不限于90度。
另外,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1的无线供电装置中的具有受电天线部705的供电对象700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7中,(a)是受电天线部705的立体图,(b)是表示受电天线部705的结构例的图。如图7(b)所示,在供电对象700中,受电天线部705经由电力变换电路部706而连接在供电对象部707上。受电天线部705是如下结构:在两侧设置其受电面,可接受来自相反的方向、即旋转了180度的两个方向的微波。图7所示的结构例中,受电天线部705是由微带基板构成的微带天线,在基板的两个面形成有导体图案、即第1天线图案703和第2天线图案704。微带天线构成为,通过单侧的受电面(天线面)和电介质基板702夹持接地面(GND面)701,通过共用与两侧的受电天线相关的GND面701,从而可以在一张基板上构成2面的受电面。再有,作为电力变换电路部706,由于不需要区分来自2个受电面的电力,因此能利用共用的电路进行电力变换。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受电天线部705,对于供电对象部707而言,无需利用多个天线基板和多个受电电路,就可以构筑小型受电天线。
另外,实施方式1中,以作为输电和受电而各设置2个天线组且在1轴的直线上配置了各天线组的结构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能增加轴数来增加天线组数。即,本发明的构成中,包含以下构成:将第1输电天线(203)与第1受电天线(207)以及第2输电天线(303)与第2受电天线(307)这2组天线组配置于1轴的直线上,并且将相同结构的输电天线与受电天线的组平行地配置于不同轴的直线上。
此外,作为实施方式1中的输电天线,作为方向性高的天线,可考虑微带天线、配置有多个微带天线的阵列天线、喇叭天线等,但作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天线。作为微波产生器,有高频信号产生器、高频放大器、磁控管等,但作为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微波产生器。
在实施方式1中,以供电对象和第1受电天线207与第2受电天线307的受电天线对一体构成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只要按照从受电天线对供给电力的方式将供电对象与受电天线对进行电连接即可,只要将受电天线对配置于第1输电天线203(输电面204)与第2输电天线303(输电面304)相对置的区域内即可。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无线供电装置能够与供电对象的受电天线的位置无关地实现稳定的电力供给,是可适用于向移动的物体进行无线供电的各种用途中的通用性高的装置。
符号说明
200供电对象
201第1微波产生器
202第1微波传输路径
203第1输电天线
204、304输电面
206、306受电面
207第1受电天线
208第1电力变换电路部
209供电对象部
301第2微波产生器
302第2微波传输路径
303第2输电天线
307第2受电天线
308第2电力变换电路部
401微波产生器
402微波分配器

Claims (10)

1.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具备:
微波产生器,形成微波;
第1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2输电天线,被供给来自所述微波产生器的微波;
第1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以及
第2受电天线,设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之间,且具有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受电面,
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一体地构成且被连接到供电对象,所述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平行于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向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配置成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在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相对置的区域内,配置了所述第1受电天线的受电面与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受电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设置多个所述微波产生器,且所述微波产生器构成为对所述第1输电天线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供给相同的电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具有对从所述微波产生器供给的电力进行分配的微波分配器,
该无线供电装置构成为从所述微波分配器向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供给相同的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具有相同的构成,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具有相同的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被供给来自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电力的供电对象与所述第1受电天线及所述第2受电天线一体地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电天线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直线偏振微波,从所述第1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和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中,各自的电场的振动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输电天线和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直线偏振微波,从所述第1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和从所述第2输电天线发送的微波中,各自的电场的振动方向正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由微带基板构成,通过设置在所述微带基板的两面的导体图案来构成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的各受电面,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共用设置于所述微带基板的接地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中,
在被配置成相对置的所述第1输电天线的输电面与所述第2输电天线的输电面对置的区域内,配置有多组结构与一体构成的所述第1受电天线和所述第2受电天线相同的受电天线对。
CN201510174937.5A 2014-04-23 2015-04-14 无线供电装置 Active CN105048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9168 2014-04-23
JP2014089168A JP6025071B2 (ja) 2014-04-23 2014-04-23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8641A true CN105048641A (zh) 2015-11-11
CN105048641B CN105048641B (zh) 2017-12-01

Family

ID=5433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4937.5A Active CN105048641B (zh) 2014-04-23 2015-04-14 无线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98631B2 (zh)
JP (1) JP6025071B2 (zh)
CN (1) CN105048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6678B2 (en) * 2014-10-31 2019-04-09 Teslonix Inc.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using alignmen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5529A (ja) * 1988-08-31 1990-03-06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カード型送受信機
JP2002280241A (ja) * 2001-03-21 2002-09-27 Yazaki Corp 電磁誘導型コネクタ
WO2014062308A1 (en) * 2012-10-16 2014-04-2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transducers through integrated on-chip antenna
CN103959600A (zh) * 2011-12-12 2014-07-3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94237A (ja) * 1987-05-25 1988-11-30 Nec Corp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3960447B2 (ja) * 1998-12-28 2007-08-15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カードとその充電装置
JP4486539B2 (ja) * 2005-03-31 2010-06-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ーズドアレイアンテナ及びその位相制御方法
US20100201201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n public places
JP5320184B2 (ja) * 2009-06-26 2013-10-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システム
JP5703822B2 (ja) * 2011-02-21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送電方法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2186949A (ja) * 2011-03-07 2012-09-27 Hitachi Maxell Energy Ltd 磁界共鳴を利用した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US9030161B2 (en) * 2011-06-27 2015-05-12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JP5890170B2 (ja) * 2011-09-29 2016-03-2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5529A (ja) * 1988-08-31 1990-03-06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カード型送受信機
JP2002280241A (ja) * 2001-03-21 2002-09-27 Yazaki Corp 電磁誘導型コネクタ
CN103959600A (zh) * 2011-12-12 2014-07-30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
WO2014062308A1 (en) * 2012-10-16 2014-04-2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transducers through integrated on-chip antenn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08193A (ja) 2015-11-19
CN105048641B (zh) 2017-12-01
JP6025071B2 (ja) 2016-11-16
US9698631B2 (en) 2017-07-04
US20150311754A1 (en) 2015-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047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cell division
US9906076B2 (en) Non-contact type power transmitting coil and non-contact type power supplying apparatus
JP6126373B2 (ja) 無線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20120248893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al
CN105340030A (zh) 感应式充电装置、电动车辆、充电站以及用于感应式充电的方法
KR101410389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EP2892127B1 (en)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EP3453118A1 (en) Contactless interface for mm-wav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N109842215B (zh) 多重同时充电的无线电力传送装置及无线电力接收装置
CN202524174U (zh) 一种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供电传输系统
CN107040016A (zh) 减小充电设备中的磁场变化
CN106256069A (zh) 无线电力中继装置以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CN109216943B (zh) 基于调相的方向可控混合模态涡旋波束产生装置
US10644528B2 (en) Multiple-orientation wireless charging
KR20090038027A (ko) Rf 전력 전송 회로망 및 방법
CN103296776A (zh)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N105048641A (zh) 无线供电装置
Hu et al. Auto-tracking time revers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a low-profile planar RF-channel cascaded transmitter
CN103516059A (zh) 无线电力输送装置、以及使用它的图像显示系统、移动体供电系统
KR20140112780A (ko) 무선 전력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US20190044389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meta-structure transmission line capable of performing beam steering
Shi et al. Parallel strips coupled split ring resonators for a desktop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overcoming irregular route restrictions
KR20200132346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을 위한 안테나 장치
KR102193642B1 (ko) 공명 전력 신호 및 유도 전력 신호를 전송할 수 있는 하이브리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하이브리드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CN105305644A (zh) 一种可控制输电范围的远距无线输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