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6439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6439B
CN105046439B CN201510465932.8A CN201510465932A CN105046439B CN 105046439 B CN105046439 B CN 105046439B CN 201510465932 A CN201510465932 A CN 201510465932A CN 105046439 B CN105046439 B CN 1050464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ddress list
collective
attribute information
targe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659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6439A (zh
Inventor
陈华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659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6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6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6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其中的方法可包括: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本发明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机构可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团体单位。传统技术中,机构的通讯录的创建和归类处理通常需要人工进行,例如:若要建立学校的学生通讯录,需要学校的工作人员提取全部学生的诸如名称、电话号码、所住宿舍等属性信息,并将全部学生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学生通讯录;再如:若要建立企业的部门通讯录,需要企业的工作人员提取全部职员的诸如名称、电话号码、所属部门等属性信息,并将全部;等等。提取机构内的全部职员的诸如名称、电话号码等属性信息,将全部职员分类至对应的部门通讯录中。传统技术对于诸如用户的属性信息、通讯录等信息处理全部依赖人工进行,效率较低且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信息处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可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可包括:
属性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通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可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创建单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身份认证单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机构可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团体单位。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指机构在互联网应用中申请的服务帐号,机构可以通过公众服务帐号为一个或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其中,互联网应用可包括但不限于:即时通信应用、SNS(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应用等等,该互联网应用可以安装并运行于终端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为机构完善通讯录的场景中,例如:可以应用于完善校园通讯录的场景;再如:可以应用于完善企业通讯录的场景;等等。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可包括:服务器以及至少一个终端。其中,终端可以为诸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PAD(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设备。其中,所述服务器可以指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所对应的服务器,通常,一个公众服务帐号可对应一个服务器,目标机构具体通过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所述服务器可以指由一个独立的服务设备形成的服务器,也可以指由多个独立的服务设备共同构成的分布式集群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基于上述描述,下面将结合附图2-附图3详细阐述上述图1所示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具体交互流程,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注册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01-步骤S104。
S101,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所述目标机构可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团体单位。为了方便为机构成员提供便捷服务,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机构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申请公众服务帐号。一个公众服务帐号可对应一个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可以指由一个独立的服务设备形成的服务器,也可以指由多个独立的服务设备共同构成的分布式集群服务器,机构具体通过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互联网应用中的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例如:可以从目标机构的相关论坛或公告页面中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或者,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搜索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关关键词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等等。在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后,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目标终端对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并可进一步将目标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绑定,例如:点击目标终端中的绑定按键或选择目标终端中提供的绑定选项,目标终端则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并向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发起对公众服务帐号的绑定请求,由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从而实现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的相互绑定。
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名称、学号、工号、ID号、面部图像、指纹等等。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可包括自然属性和通信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职业、工种、所属职能部门、所在宿舍楼号、籍贯等等。通信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电话号码、Email号码、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号码等等。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互联网应用通常采用用户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属性信息等用户数据,本步骤可以从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可以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通过目标终端所输入的该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S102,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可以采用预设分类规则设置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可按照学校架构等因素设置通讯类别包括: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等等;再如:假设机构为企业,可按照企业架构等因素设置通讯类别包括:XX部门、XX籍贯、XX工种等等。本步骤中,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例如:假设目标机构为学校,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描述目标用户A为就读于目标机构XX专业、且住宿于XX宿舍楼的学生,则按照上述例子,目标用户A所属的通讯类别为XX专业学生和XX宿舍楼。
S103,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按照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可对各种机构内的全部或部分成员进行归类处理,获得机构内每一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按照步骤S102所示例子,可以根据XX学院全部或部分老师的属性信息构建集体通讯录,该集体通讯录与XX学院老师的通讯类别相对应;同理,可根据XX宿舍楼内全部或部分住宿者的属性信息构建XX宿舍楼的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等等。机构通常会建立成员管理数据库以对机构内成员的身份标识、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而根据机构内成员的属性信息所创建的通讯类别及对应集体通讯录,通常也存储于机构的所述管理数据库中。本步骤中,可以从所述目标机构的管理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S104,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
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假设某学校的目标用户A所属的通讯类别为XX专业学生和XX宿舍楼,该学校共包括三个通讯类别,分别为: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分别对应三个集体通讯录为:XX学院老师通讯录、XX专业学生通讯录、XX宿舍楼通讯录,那么,本步骤需要将该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分别添加至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中。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201-步骤S208。
S201,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一个通讯类别。
可以采用预设分类规则设置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按照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可对各种机构内的全部或部分成员进行归类处理,获得机构内每一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机构通常会建立成员管理数据库以对机构内成员的身份标识、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而根据机构内成员的属性信息所创建的通讯类别及对应集体通讯录,通常也存储于机构的所述管理数据库中。
具体实现中,本步骤S201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s11-s14:
s11、按照预设分类规则为所述目标机构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为按照学校架构设置通讯类别,步骤s11可为学校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包括: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等等;再如:假设机构为企业,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为按照企业架构设置通讯类别,步骤s11可以为企业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包括:XX部门、XX籍贯、XX工种等等。
s12、获取所述目标机构中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相绑定指建立绑定关系,也就是说,一旦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在某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则该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所述身份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所标识用户的名称、学号、工号、ID号、面部图像、指纹等等。所述属性信息可包括自然属性和通信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工种、所属职能部门、所在宿舍楼号、籍贯等等。通信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号码、Email号码、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号码等等。
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机构的全部或部分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例如:假设所述目标机构为学校,其成员用户可包括所有老师和所有学生,全部或部分的老师可能通过互联网应用将自己的身份标识与该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全部或部分的学生也可能通过互联网应用将自己的身份标识与该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本步骤则需要获取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这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s13、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归类至所述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例如:以机构为学校为例,经过s12共获取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成员用户C的属性信息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其中,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B为就职于学校XX学院的老师;成员用户C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C为就读于学校XX专业的学生,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D为住宿于XX宿舍楼,且就读于XX专业的学生;那么,本步骤可以将成员用户B归类至XX学院老师通讯类别,成员用户C归类至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成员用户D归类至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及XX宿舍楼通讯类别。
s14、根据每一个通讯类别下的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为每一个通讯类别创建一个集体通讯录。
按照步骤s13所示例子,本步骤s14可创建XX学院老师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学院老师通讯录,该XX学院老师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同理,可创建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专业学生通讯录,该XX专业学生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C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可创建XX宿舍楼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宿舍楼通讯录,该XX宿舍楼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之后,还需要对所述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进行实时维护,例如:当某一集体通讯录内的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及时更新该成员用户所属的集体通讯录;再如:当某一集体通讯录内的成员用户取消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间的绑定关系时,及时从该成员用户所属的集体通讯录中删除该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等等。
S202,当接收到目标终端针对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的绑定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目标终端登陆并使用互联网应用,并通过所述目标终端对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绑定等操作。所述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例如:可以从目标机构的相关论坛或公告页面中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或者,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搜索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关关键词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等等。在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后,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目标终端对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并可进一步将目标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绑定,例如:点击目标终端中的绑定按键或选择目标终端中提供的绑定选项,目标终端则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并向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发起对公众服务帐号的绑定请求。本步骤S202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s21-步骤s22:
s21、判断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
s22、若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则身份认证通过。
步骤s21-步骤s22进行身份认证实质在于确认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本步骤的身份认证过程可以保证所述目标机构关于集体通讯录的完善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S203,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间的绑定关系。一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则可检测到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
S204,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S205,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S206,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S207,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
本实施例的步骤S204-步骤S207可以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1-步骤S104,在此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假设将目标用户A的添加至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中,那么,XX专业学生通讯录共包括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成员用户C的属性信息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XX宿舍楼通讯录共包括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
S208,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假设目标用户A的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为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本步骤则可以向所述目标用户A所对应的目标终端发送所述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
S209,当所述目标用户请求与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内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终端与所述被请求的其他用户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即时通讯、SNS通讯或互联网电话,等等。本步骤可以实现同一集体通讯录内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例如:目标用户A请求与成员用户C进行互联网电话,由于目标用户A与成员用户C共同位于XX专业学生通讯录内,本步骤则可以在目标用户A对应的目标终端及成员用户C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互联网电话连接。
下面将以一个具体实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
假设所述目标机构为学校,学校的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老师、学生、行政职员等等。每个成员有唯一的身份标识,包括但不限于:名称、学号、工号、ID号、面部图像、指纹等。每个成员也有各自的属性信息,包括自然属性和通信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工种、所属职能部门、所在宿舍楼号、籍贯等;通信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号码、Email号码、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号码等等。学校通过成员管理数据库对各成员的身份标识、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流程如下:
可以按照学校架构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包括: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等等,然后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成员自动归类到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形成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例如:根据XX学院中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所有老师的诸如电话号码等属性信息,生成XX学院老师通讯录;再如:根据XX专业中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所有学生的诸如电话号码等属性信息,生成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又如:根据住宿于学校XX宿舍楼且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所有学生、老师或行政员工的诸如电话号码等属性信息,生成XX宿舍楼通讯录。
学生A利用手机请求将自己的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请求,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对该学生A进行身份认证,确认该学生A是否为学校学生,如果身份认证通过,可以将学生A的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之后查询学生A的属性信息,假设学生A的属性信息描述学生A就读于学校XX专业、且住宿于XX宿舍楼,那么可以自动将该学生A添加至XX专业学生通讯录和XX宿舍楼通讯录中,并且把XX专业学生通讯录和XX宿舍通讯录发送给学生A的手机,学生A可通过手机查看到通讯录内容。
进一步,学生A可以与通讯录内的其他成员进行通信,例如:假设学生B也属于XX专业学生通讯录,当学生A请求与学生B进行互联网聊天或者网络电话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学生A所使用的手机与学生B所使用的诸如手机、PAD等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学生A与学生B则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通信交流。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4-附图6,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装置可以运行于图1所示系统中的服务器中,以用于执行上述附图2-附图3所述的方法。
请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包括:属性获取单元101、类别确定单元102、通讯获取单元103和信息处理单元104。
属性获取单元101,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所述目标机构可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业、医院等社会团体单位。为了方便为机构成员提供便捷服务,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机构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申请公众服务帐号。一个公众服务帐号可对应一个服务器,机构具体通过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互联网应用中的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例如:可以从目标机构的相关论坛或公告页面中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或者,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搜索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关关键词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等等。在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后,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目标终端对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并可进一步将目标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绑定,例如:点击目标终端中的绑定按键或选择目标终端中提供的绑定选项,目标终端则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并向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发起对公众服务帐号的绑定请求,由所述服务器在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从而实现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的相互绑定。
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名称、学号、工号、ID号、面部图像、指纹等等。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可包括自然属性和通信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职业、工种、所属职能部门、所在宿舍楼号、籍贯等等。通信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所述目标用户的电话号码、Email号码、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号码等等。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互联网应用通常采用用户数据库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属性信息等用户数据,所述属性获取单元101可以从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属性获取单元101可以接收所述目标用户通过目标终端所输入的该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
类别确定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可以采用预设分类规则设置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可按照学校架构等因素设置通讯类别包括: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等等;再如:假设机构为企业,可按照企业架构等因素设置通讯类别包括:XX部门、XX籍贯、XX工种等等。所述类别确定单元102可以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例如:假设目标机构为学校,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描述目标用户A为就读于目标机构XX专业、且住宿于XX宿舍楼的学生,则按照上述例子,目标用户A所属的通讯类别为XX专业学生和XX宿舍楼。
通讯获取单元103,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按照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可对各种机构内的全部或部分成员进行归类处理,获得机构内每一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可以根据XX学院全部或部分老师的属性信息构建集体通讯录,该集体通讯录与XX学院老师的通讯类别相对应;同理,可根据XX宿舍楼内全部或部分住宿者的属性信息构建XX宿舍楼的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等等。机构通常会建立成员管理数据库以对机构内成员的身份标识、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而根据机构内成员的属性信息所创建的通讯类别及对应集体通讯录,通常也存储于机构的所述管理数据库中。所述通讯获取单元103可以从所述目标机构的管理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信息处理单元104,用于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
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假设某学校的目标用户A所属的通讯类别为XX专业学生和XX宿舍楼,该学校共包括三个通讯类别,分别为: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分别对应三个集体通讯录为:XX学院老师通讯录、XX专业学生通讯录、XX宿舍楼通讯录,那么,所述信息处理单元104需要将该目标用户A的属性信息分别添加至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中。
再请参见图4,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创建单元105、身份认证单元106、关系建立单元107、发送单元108和通信处理单元109。
创建单元105,用于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一个通讯类别。
可以采用预设分类规则设置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按照各种机构的通讯类别,可对各种机构内的全部或部分成员进行归类处理,获得机构内每一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机构通常会建立成员管理数据库以对机构内成员的身份标识、属性信息进行存储及管理,而根据机构内成员的属性信息所创建的通讯类别及对应集体通讯录,通常也存储于机构的所述管理数据库中。
身份认证单元106,用于当接收到目标终端针对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的绑定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其中,所述目标用户通过所述目标终端登陆并使用互联网应用,并通过所述目标终端对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绑定等操作。所述目标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例如:可以从目标机构的相关论坛或公告页面中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或者,可以在互联网应用中搜索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关关键词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等等。在获得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后,所述目标用户可通过目标终端对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关注,并可进一步将目标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进行绑定,例如:点击目标终端中的绑定按键或选择目标终端中提供的绑定选项,目标终端则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并向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发起对公众服务帐号的绑定请求。进行身份认证实质在于确认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所述身份认证单元106的身份认证过程可以保证所述目标机构关于集体通讯录的完善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系建立单元107,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间的绑定关系。一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则可检测到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
发送单元108,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假设目标用户A的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为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所述发送单元108则可以向所述目标用户A所对应的目标终端发送所述XX专业学生通讯录及XX宿舍楼通讯录。
通信处理单元109,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请求与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内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终端与所述被请求的其他用户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即时通讯、SNS通讯或互联网电话,等等。所述通信处理单元109可以实现同一集体通讯录内两个用户之间的通信,例如:目标用户A请求与成员用户C进行互联网电话,假设目标用户A与成员用户C共同位于XX专业学生通讯录内,所述通信处理单元109则可以在目标用户A对应的目标终端及成员用户C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互联网电话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请参见图5,为图4所示的创建单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创建单元105可包括:类别设置单元1001、成员属性获取单元1002、归类单元1003和通讯录创建单元1004。
类别设置单元1001,用于按照预设分类规则为所述目标机构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假设机构为学校,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为按照学校架构设置通讯类别,所述类别设置单元1001可为学校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包括:XX学院老师、XX专业学生、XX宿舍楼等等;再如:假设机构为企业,所述预设分类规则可以为按照企业架构设置通讯类别,所述类别设置单元1001可以为企业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包括:XX部门、XX籍贯、XX工种等等。
成员属性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机构中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其中,所述相绑定指建立绑定关系,也就是说,一旦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对应的服务器在某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之间建立绑定关系,则该身份标识与该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所述身份标识可包括但不限于:所标识用户的名称、学号、工号、ID号、面部图像、指纹等等。所述属性信息可包括自然属性和通信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工种、所属职能部门、所在宿舍楼号、籍贯等等。通信属性可包括但不限于:电话号码、Email号码、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号码等等。
实际应用中,所述目标机构的全部或部分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例如:假设所述目标机构为学校,其成员用户可包括所有老师和所有学生,全部或部分的老师可能通过互联网应用将自己的身份标识与该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全部或部分的学生也可能通过互联网应用将自己的身份标识与该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所述成员属性获取单元1002则需要获取身份标识与学校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这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归类单元1003,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归类至所述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可以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例如:以机构为学校为例,假设共获取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成员用户C的属性信息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其中,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B为就职于学校XX学院的老师;成员用户C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C为就读于学校XX专业的学生,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描述成员用户D为住宿于XX宿舍楼,且就读于XX专业的学生;那么,所述归类单元1003可以将成员用户B归类至XX学院老师通讯类别,成员用户C归类至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成员用户D归类至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及XX宿舍楼通讯类别。
通讯录创建单元1004,用于根据每一个通讯类别下的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为每一个通讯类别创建一个集体通讯录。
按照本实施例所示例子,所述通讯录创建单元1004可创建XX学院老师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学院老师通讯录,该XX学院老师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B的属性信息;同理,可创建XX专业学生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专业学生通讯录,该XX专业学生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C和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可创建XX宿舍楼通讯类别对应的集体通讯录为XX宿舍楼通讯录,该XX宿舍楼通讯录包含成员用户D的属性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请参见图6,为图4所示的身份认证单元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身份认证单元106可包括:判断单元2001和结果确认单元2002。
判断单元2001,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
结果确认单元2002,用于若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则身份认证通过。
采用所述判断单元2001和所述结果单元2002进行身份认证实质在于确认所述目标用户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身份认证过程可以保证所述目标机构关于集体通讯录的完善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为图1所示系统中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包括一信息处理装置,该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可参见附图4-附图6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在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自动对该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对目标用户进行通讯类别的归类,并将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目标机构的相应集体通讯录中,能够便捷、快速的完善目标机构的通讯录,提升对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的处理效率,提升目标机构的管理便捷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所述公众服务帐号是所述目标机构在互联网应用中申请的;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根据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信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所对应的通讯类别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第一终端对应的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之前,还包括:
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一个通讯类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包括:
按照预设分类规则为所述目标机构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获取所述目标机构中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归类至所述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根据每一个通讯类别下的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为每一个通讯类别创建一个集体通讯录。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之后,所述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之前,还包括:
当接收到目标终端针对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的绑定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间的绑定关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
若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则身份认证通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当所述目标用户请求与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内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终端与所述被请求的其他用户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7.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属性获取单元,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身份标识与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时,获取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所标识的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所述公众服务帐号是所述目标机构在互联网应用中申请的;
类别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
通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机构的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以及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讯类别;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根据每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的通信类别,将所述目标用户的属性信息添加至对应的目标集体通讯录中,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所对应的通讯类别与所述目标用户所属的通讯类别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为所述目标机构创建至少一个集体通讯录,一个集体通讯录对应一个通讯类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创建单元包括:
类别设置单元,用于按照预设分类规则为所述目标机构设置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成员属性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机构中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相绑定的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
归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成员用户归类至所述至少一个通讯类别;
通讯录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每一个通讯类别下的成员用户的属性信息,为每一个通讯类别创建一个集体通讯录。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身份认证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目标终端针对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发送的携带所述目标身份标识的绑定请求时,根据所述目标身份标识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建立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与所述目标机构的公众服务帐号之间的绑定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认证单元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目标身份标识是否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
结果确认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身份标识为所述目标机构的一个成员用户的身份标识,则身份认证通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用户所在的目标集体通讯录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
通信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目标用户请求与所述目标集体通讯录内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在所述目标用户对应的目标终端与所述被请求的其他用户对应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13.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CN201510465932.8A 2015-07-31 2015-07-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ctive CN105046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5932.8A CN105046439B (zh) 2015-07-31 2015-07-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65932.8A CN105046439B (zh) 2015-07-31 2015-07-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439A CN105046439A (zh) 2015-11-11
CN105046439B true CN105046439B (zh) 2018-09-07

Family

ID=5445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65932.8A Active CN105046439B (zh) 2015-07-31 2015-07-3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64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7127B (zh) * 2016-05-04 2018-11-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属性信息确定方法以及服务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342A (zh) * 2004-01-16 2004-12-29 旭 张 一种利用公众信息网实现通讯录信息同步更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342A (zh) * 2004-01-16 2004-12-29 旭 张 一种利用公众信息网实现通讯录信息同步更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439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 et al. WeChat library: a new mode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CN107276775A (zh) 一种企业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US20080208956A1 (en) Content aggregation and sharing system
JP5925373B1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システム
US20120265814A1 (en) Software Application for Managing Personal Matters and Personal Interactions through a Personal Network
CN106095814A (zh) 联系人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WO201204115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讯录智能化分组的系统及方法
CN112286997B (zh) 基于分布式部署的薪酬数据查询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30304538A1 (en) Consumer feedback collection system
CN107204050A (zh)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wifi签到系统及方法
CN110033399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班牌的信息发布、提取方法与系统
US20070208747A1 (en) Mutual Contacts Discovery
KR20150133055A (ko) 인터넷 공유기를 이용한 출결 관리 방법
CN10504643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9829821A (zh) 一种数字资产地址转移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87053A (zh) 基于关联拓扑图的协同办公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388811A (zh) 微信公众平台下的个性化书屋
CN108200139A (zh) 一种服务集成平台
CN107332999A (zh) 一种陌生来电号码识别方法及装置
KR20040069928A (ko) 통신망을 이용한 커뮤니티 생성 및 관리 방법
CN106998386B (zh) 一种新增联系方式的方法及其装置、用户终端
CN115829070A (zh) 图书馆空间的预约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191085A (zh) 一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系统
Dhakal C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enefit from an ICT-social capital nexus in civil society?
CN108200147A (zh) 企业内部集成服务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