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6335A -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6335A
CN105046335A CN201510403269.9A CN201510403269A CN105046335A CN 105046335 A CN105046335 A CN 105046335A CN 201510403269 A CN201510403269 A CN 201510403269A CN 105046335 A CN105046335 A CN 105046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mand
seat
bunk
passenger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3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032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63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6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63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通过建立座位(或铺位)预定使用模型,以及乘车需求模型,考虑乘客添加乘车需求、修改乘车需求或撤销乘车需求的影响,在乘客提出乘车需求后,使用座位分配方法确定乘客在乘车区间能否有座位(或铺位),待乘客检票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确定乘客们的座位号(或铺位号)。本发明兼顾乘客添加乘车需求、修改乘车需求或撤销乘车需求,所提方法可以尽可能满足不同乘客对于座位(或铺位)的乘坐需求,提高座位(或铺位)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低计算复杂度。本发明可直接应用于火车票购票系统,也可用于相应的乘车购票系统。

Description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统筹规划领域中乘车座位分配技术,具体是指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运营的不断发展,营运部门在乘客购买车票时需要尽可能满足乘客对座位(或铺位)的需求,购票时即确定座位号(或铺位号)的分配方案,限制了座位或铺位的使用效率,不能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乘车舒适度需求。在无座车票与有座车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为构建公平、和谐的乘车环境,应当尽可能多的满足乘客对座位(或铺位)的需求。因此,在运力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座位(或铺位)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在购买车票时,乘客即可确定乘车时的座位号(或铺位号)。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推进,车票的预售期大大提前,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检票乘车,无需换取纸质车票也已成为现实,乘客在购票时最关心的是在自己的乘车区间内是否有座位(或铺位),而座位号(或铺位号)可以延时分配,即在乘客检票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确定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案为最大限度的满足乘客对于座位(或铺位)的需求提供了现实条件,而且对于提高乘车舒适度和促进和谐乘车大有裨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构建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同时兼顾乘客添加乘车需求、修改乘车需求或撤销乘车需求,所提方法应尽可能满足不同乘客对于座位(或铺位)的乘坐需求,提高座位(或铺位)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本发明可直接应用于火车票购票系统,也可用于相应的乘车购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通过建立座位(或铺位)预定使用模型,以及乘车需求模型,考虑乘客添加乘车需求、修改乘车需求或撤销乘车需求的影响,在乘客提出乘车需求后,使用座位分配方法确定乘客在乘车区间能否有座位(或铺位),待乘客检票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确定乘客们的座位号(或铺位号)。
所述的座位(或铺位)延时分配方法主要用于,在乘客提出乘车需求时确定是否可在乘车区间内提供座位(或铺位),以及产生座位(或铺位)分配方案。
所述的座位(或铺位)预定使用建模指的是:将车辆运行区间内的座位(或铺位)使用情况进行模型表示。一车辆的一次运行是指:从始发站S 0出发,途径不同的站点S 1, S 2,…, SN -1,最终到达终点站SN N为一个正整数。一次运行共可分为N个车辆运行区间,分别为:S 0站到S 1站,记为r 0,1S 1站到S 2站,记为r 1,2;…;SN -1站到SN 站,记为rN -1,N 。假设乘客在车辆运行的这N个区间内不能上下车,车辆可供乘客使用的座位数量为Nseat Nseat 为一个正整数。一个座位在车辆运行区间内的预定使用情况表示为一个N维二进制行向量,记作[α 1, α 2,…, α N ],其中α i =0表示ri -1,i 区间内无乘客预定使用,α i =1表示ri -1,i 区间内有乘客预定使用,i=1,2,…,N
所述的乘车需求建模指的是:将乘客乘车时的座位使用需求进行模型表示。本说明书中所指的乘车需求都是针对同一车辆的一次运行而言。假设乘客提出的一次乘车座位使用需求是连续的,即乘客提出的一次座位使用需求是从某一站点开始直到之后的某一站点结束,在这两站点之间将一直使用同一座位。乘客提出的一次从S β 站到S γ 站乘车座位使用需求,表示为一个2维十进制行向量,记作 a = [β, γ],其中0≤β<γNβ, γ为十进制整数,N为车辆运行区间的总数量。
A为一个非空需求集合,A中包含乘客可能提出的座位使用需求。本说明书中的需求集合都是由有限的需求组成。把A×AA的一个映射 ◦ 称为A上的二元运算。对于A上的一个二元运算 ◦ ,把 a , b A的像 ◦ ( a , b )记作 a b ,或省略 ◦ ,只简单地写作 ab 。设 a = [α, β]和 b = [γ, δ],其中0≤α<βN,0≤γ<δNα, β, γ, δ为十进制整数,N为车辆运行区间的总数量,定义二元运算 ◦ 为 a b = [min(α,γ), max(β, δ)],其中min(α,γ)表示αγ中最小的数,max(β, δ)表示βδ中最大的数,令 c = [min(α,γ), max(β, δ)],则可写作 ab =c
为算法表述方便,进行如下定义。
定义1(相等):设 a = [α, β]和 b = [γ, δ]是两个乘车需求,其中0≤α<βN,0≤γ<δNα, β, γ, δ为十进制整数,N为车辆运行区间的总数量。如果α=γ并且β=δ,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相等;否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不相等。
定义2(左侧兼容、右侧兼容):设 a = [α, β]和 b = [γ, δ]是两个乘车需求,其中0≤α<βN,0≤γ<δNα, β, γ, δ为十进制整数,N为车辆运行区间的总数量。如果α<βγ<δ,则称需求 b 左侧兼容需求 a ,或把需求 b 称为一个左侧兼容需求 a 的需求;如果γ<δα<β,则称需求 b 右侧兼容需求 a ,或把需求 b 称为一个右侧兼容需求 a 的需求。
定义3(兼容):设 a b 是两个乘车需求。如果需求 a 左侧兼容需求 b 或者需求 a 右侧兼容需求 b ,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兼容。设A,B是两个非空的需求集合,如果需求 a A中的某一个需求兼容,则称需求 a 与需求集合A兼容;如果B中任意一个需求都与需求集合A兼容,则称需求集合B与需求集合A兼容。
特别规定,任意需求都与空集兼容;空集与任意需求集合兼容;空集与空集兼容。
定义4(互斥):设 a b 是两个乘车需求。如果需求 a 与需求 b 不兼容,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互斥。设A,B是两个非空的需求集合,如果需求 a A中的任意一个需求互斥,则称需求 a 与需求集合A互斥;如果B中任意一个需求都与需求集合A互斥,则称需求集合B与需求集合A互斥。
定义6(互斥集):设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如果A中只包含一个需求,则称A是一个互斥集;如果A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需求,且任意两个需求都互斥,则称A是一个互斥集。
定义7(最大互斥集):设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A中包含Nr 个需求,其中Nr 为一个正整数。如果A中仅包含一个需求或A中任意两个需求都互斥,则A本身构成A中唯一一个最大互斥集。设BA的一个非空真子集,如果B中只包含一个需求,而B的补集与B兼容,则称BA中的一个最大互斥集;如果B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需求,且任意两个需求都互斥,而B的补集与B兼容,则称BA中的一个最大互斥集。
特别规定,空集不能构成互斥集,也不能构成最大互斥集。
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A中包含n个需求,n为一个正整数。对于任意一个需求 a AA中存在一个最大互斥集B,使得 a B。计算最大互斥集B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集合B,使B中仅包含需求 a
(2)遍历A-B中所有需求,如果A-B为空集或A-B中所有需求都与B兼容,则集合B即为所求最大互斥集;否则,A-B中一定存在一个需求与B互斥,继续下一步。
(3)将A-B中一个与B互斥的需求添加到集合B,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3,直到得到一个最大互斥集。
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A中包含n个需求,n为一个正整数。对于任意一个A中的互斥集BA中存在一个最大互斥集C,使得B包含于C。计算最大互斥集C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集合C,令C=B
(2)遍历A-C中所有需求,如果A-C为空集或A-C中所有需求都与C兼容,则集合C即为所求最大互斥集;否则,A-C中一定存在一个需求与C互斥,继续下一步。
(3)将A-C中一个与C互斥的需求添加到集合C,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3,直到得到一个最大互斥集。
定义5(引力):设 a = [α, β]和 b = [γ, δ]是两个乘车需求,其中0≤α<βN,0≤γ<δNα, β, γ, δ为十进制整数,N为车辆运行区间的总数量。如果需求 a 与需求 b 兼容,那么需求 a 和需求 b 之间存在正引力。如果需求 b 左侧兼容需求 a ,则称需求 b 对需求 a 的引力方向为向右,引力大小为N-(γ-β);如果需求 b 右侧兼容需求 a ,则称需求 b 对需求 a 的引力方向为向左,引力大小为N-(α-δ)。如果需求 a 与需求 b 互斥,那么需求 a 和需求 b 之间存在负引力。如果α<γ<β<δ,则称需求 a 对需求 b 的引力方向为向右,引力大小为γ-β;如果γ<α<δ<β,则称需求 a 对需求 b 的引力方向为向左,引力大小为α-δ;如果需求 a 和需求 b 相等,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的引力方向为不确定,引力大小为α-β;如果αγ<δβ,则称需求 a 与需求 b 的引力方向为不确定,引力大小为γ-δ。设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定义需求 a 与集合A的引力方向为不确定,引力大小为需求 a 与集合A中需求产生所有引力中的最大值。
本说明书中,引力的比较只比较引力的大小,不论方向如何;正引力大于负引力。
定义8(最大兼容集):设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A中包含Nr 个需求,其中Nr 为一个正整数。如果A中仅包含一个需求或A中任意两个需求都兼容,则A本身构成A中唯一一个最大兼容集。设BA的一个非空真子集,如果B中只包含一个需求,而B的补集与B互斥,则称BA中的一个最大兼容集;如果B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需求,A中的一个最大兼容集B满足以下3个条件:
(1)B中任意两个需求都兼容;
(2)B的补集与B互斥;
(3)对于B中任意一个需求 a B,如果B中有需求左侧兼容 a ,那么存在需求 b B左侧兼容 a ,并使得 a b 之间的引力大于或等于 a A中任意一个左侧兼容 a 的需求之间的引力;如果B中有需求右侧兼容 a ,那么存在需求 b B右侧兼容 a ,并使得 a b 之间的引力大于或等于 a A中任意一个右侧兼容 a 的需求之间的引力。
A是一个非空的需求集合,A中包含n个需求,n为一个正整数。对于任意一个需求 a AA中存在一个最大兼容集B,使得 a B。计算最大兼容集B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集合B,使B中仅包含需求 a
(2)遍历A-B中所有需求,如果A-B为空集或A-B中所有需求都与B互斥,则集合B即为所求最大兼容集;否则,A-B中一定存在一个需求与B兼容,继续下一步。
(3)如果B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需求,则通过二元运算 ◦ 累加B中所有需求,运算结果记为 b ;否则,令 b = a
(4)遍历A-B中与 b 兼容的所有需求,将引力最大的一个需求添加到集合B,重复上述步骤2至步骤4,直到得到一个最大兼容集。
本发明的研究目标是:在座位(或铺位)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满足更多乘客在其乘车区间内的座位(或铺位)使用需求。
所述的座位分配方法指的是:在给定一个有限的乘车座位(或铺位)使用需求集合的情况下,计算满足所有需求时需要的最少座位(或铺位)数量,以及相应的座位(或铺位)分配方法,具体如下所述。
R是一个有限的乘车座位(或铺位)使用需求集合,其中共包含n个需求,n为非负整数。计算满足R中所有需求时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z为一个正整数,步骤如下。
(1)初始化座位数量,令z=0。如果R为空集,则最少需要0个座位;否则,R为非空集合,继续下一步。
(2)对于R中的任意一个需求 c ,计算R中的一个最大互斥集C,使得 c C。如果R-C是空集,则z=size (C), 其中size(C)表示集合C中包含需求的个数;否则,继续下一步。
(3)遍历R-C中所有需求,在R-C中获得与集合C引力最大的某一个需求 d ,则集合C中的某一需求 e 与需求 d 的引力等于需求 d 与集合C的引力。从集合R中分别去除需求 e 和需求 d ,再从集合C中去除需求 e ,并且将需求 ed = e d 分别添加到集合R和集合C中。
(4)对于集合C,计算R中的一个最大互斥集D,使得C包含于D。令C=D,如果R-C是空集,则令z=size (C);否则,重复上述步骤3至步骤4。
相应的座位(或铺位)分配方法(称为第一种分配方法),可从上述计算满足R中所有需求时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的算法中产生,即当满足R-C是空集时,将C中每一个需求分别对应一个不同的座位号。如果C中的某一需求 c 是由初始R(没有删除或添加需求)中的多个需求通过二元运算得到的,那么初始R中的这些需求享有需求 c 对应的座位号。这样初始R中的每一个需求都可以对应一个座位号,而且对应同一座位号的需求之间相互兼容。另外一种座位(或铺位)分配方法(称为第二种分配方法),步骤如下。
(1)取R中的任意一个需求,记作 c
(2)计算R中的一个最大兼容集C,使得 c C。分配一个座位号给C中的需求。
(3)从R中删除C中的需求。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3,直到R为空集。
第一种分配方法比第二种分配方法更有利于增强对同一座位的连续使用,第二种分配方法比第一种分配方法计算复杂度低。另外,第二种分配方法也可用来计算满足R中所有需求时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车辆座位(或铺位)一定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地满足乘客在其乘车区间内对座位(或铺位)的使用需求,且计算复杂度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论述,并给出一个实施例。
本实施例所述方法实现过程如下,步骤如下。
车辆运行设定:一运行车辆预计从始发站S 0出发,途径不同的站点S 1, S 2,…, SN -1,最终到达终点站SN N为一个正整数。此车辆可供乘客使用的座位(或铺位)数量为Nseat Nseat 为一个正整数。初始化乘车需求集合R,令R为空集。从开始发售车票起,在乘客提出添加、修改或撤销一个乘车需求时,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乘客P添加乘车需求 r 时地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添加到集合R中。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满足R中所有需求时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
(3)如果zNseat ,则确定可以为乘客P在乘车区间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否则,确定不可以为乘客P在乘车区间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将乘车需求 r 从集合R中删除。
乘客P修改乘车需求 r 为需求 s 时地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从集合R中删除,将乘车需求 s 添加到集合R中。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满足R中所有需求时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
(3)如果zNseat ,则确定可以为乘客P在乘车区间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否则,确定不可以为乘客P在乘车区间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将乘车需求 s 从集合R中删除。
乘客撤销乘车需求 r 时地处理:将乘车需求 r 从集合R中删除。
待乘客检票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进行座位(或铺位)分配,确定乘客们的座位号(或铺位号)。
实施例中:一车辆预计从始发站S 0出发,途径不同的站点S 1, S 2,…, S 4,最终到达终点站S 5。此车辆可供乘客使用的座位(或铺位)数量为5个,座位号(或铺位号)分别为1,2,3,4,5。初始化乘车需求集合R,令R为空集。从开始发售车票起,10名乘客P 1,P 2,…,P 10按顺序提出乘车需求 r 1, r 2,…, r 10,其中 r 1=[0,3], r 2=[4,5], r 3=[0,4], r 4=[3,5], r 5=[0,5], r 6=[0,3], r 7=[2,4], r 8=[2,5], r 9=[3, 5], r 10=[2,4];然后,乘客P 5修改乘车需求 r 5为需求 s 5=[0,2],乘客P 6修改乘车需求 r 6为需求 s 6=[0,4];然后,乘客P 1撤销乘车需求 r 1;最后,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进行座位(或铺位)分配,确定乘客们的座位号(或铺位号)。处理过程如下所述。
对于需求 r 1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1添加到集合R中,={ r 1}。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1。
(3)因为1≤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1在乘车区间S 0S 3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2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2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1。
(3)因为1≤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2在乘车区间S 4S 5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3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3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2。
(3)因为2≤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3在乘车区间S 0S 4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4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4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2。
(3)因为2≤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4在乘车区间S 3S 5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5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5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3。
(3)因为3≤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5在乘车区间S 0S 5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6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6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4。
(3)因为4≤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6在乘车区间S 0S 3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7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7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5。
(3)因为5≤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7在乘车区间S 2S 4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8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8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6。
(3)因为6>5,所以不可以为乘客P 8在乘车区间S 2S 5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将乘车需求 r 8从集合R中删除,={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对于需求 r 9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9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9}。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5。
(3)因为5≤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9在乘车区间S 3S 5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需求 r 10的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10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9, r 10}。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6。
(3)因为6>5,所以不可以为乘客P 10在乘车区间S 2S 4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将乘车需求 r 10从集合R中删除,={ r 1, r 2, r 3, r 4, r 5, r 6, r 7, r 9}。
对于乘客P 5修改乘车需求 r 5为需求 s 5=[0,2]时地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5从集合R中删除,将乘车需求 s 5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s 5, r 6, r 7, r 9}。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4。
(3)因为4≤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5在乘车区间S 0S 2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乘客P 7修改乘车需求 r 6为需求 s 6=[0,4]时地处理,步骤如下。
(1)将乘车需求 r 6从集合R中删除,将乘车需求 s 6添加到集合R中,={ r 1, r 2, r 3, r 4, s 5, s 6, r 7, r 9}。
(2)对于乘车需求集合R,计算最少需要的座位(或铺位)数量z=5。
(3)因为5≤5,所以确定可以为乘客P 6在乘车区间S 0S 4内提供一个座位(或铺位)。
对于乘客P 1撤销乘车需求 r 1地处理:将 r 1从集合R中删除,={ r 2, r 3, r 4, s 5, s 6, r 7, r 9}。
最后,为乘客P 2,P 3,P 4,P 5,P 6,P 7,P 9确定座位号。
按照第一种分配方法,座位号分配过程如下。
(1)对于 r 2,计算R中一个包含 r 2的最大互斥集C为{ r 2, r 4, r 9}。
(2)在R-C中找到一个与C引力最大的需求 r 3,因为 r 3 r 2的引力等于 r 3C的引力,所以从R中分别删除 r 3 r 2,从C中删除 r 2,将 r 3 r 2=[0,4][4,5]=[0,5]分别添加到RC中,={ r 2 r 3, r 4, s 5, s 6, r 7, r 9},C={ r 2 r 3, r 4, r 9}。
(3)对于集合C,计算R中一个包含C的最大互斥集D为{ r 2 r 3, r 4, s 6, r 7, r 9},令C=D
(4)因为R-C不是空集,继续进行处理。
(5)在R-C中找到一个与C引力最大的需求 s 5,因为 s 5 r 7的引力等于 s 5C的引力,从R中分别删除 s 5 r 7,从C中删除 r 7,将 s 5 r 7=[0,2][2,4]=[0,4]分别添加到RC中,={ r 2 r 3, r 4, s 5 r 7, s 6, r 9},C={ r 2 r 3, r 4, s 6, s 5 r 7, r 9}。
(6)因为R-C是空集,所以进行座位号分配。为乘客P 2,P 3分配座位号为1,为乘客P 4分配座位号为2,为乘客P 5,P 7分配座位号为3,为乘客P 6分配座位号为4,为乘客P 9分配座位号为5。
按照第二种分配方法,座位号分配过程如下。
(1)对于 r 2,计算R中一个包含 r 2的最大兼容集为{ r 2, r 3},为乘客P 2,P 3分配座位号为1。
(2)从R中删除 r 2, r 3={ r 4, s 5, s 6, r 7, r 9}。
(3)对于 r 4,计算R中一个包含 r 4的最大兼容集为{ r 4, s 5},为乘客P 4,P 5分配座位号为2。
(4)从R中删除 r 4, s 5={ s 6, r 7, r 9}。
(5)对于 s 6,计算R中一个包含 s 6的最大兼容集为{ s 6},为乘客P 6分配座位号为3。
(6)从R中删除 s 6={ r 7, r 9}。
(7)对于 r 7,计算R中一个包含 r 7的最大兼容集为{ r 7},为乘客P 7分配座位号为4。
(8)从R中删除 r 7={ r 9}。
(9)对于r9,计算R中一个包含 r 9的最大兼容集为{ r 9},为乘客P 9分配座位号为5。
(10)从R中删除 r 9为空集,座位分配完成。
从座位分配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种分配方法比第二种分配方法更有利于增强对同一座位的连续使用。从座位分配过程可以看出,第二种分配方法比第一种分配方法计算复杂度低。

Claims (5)

1.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建立座位(或铺位)预定使用模型,以及乘车需求模型,考虑乘客添加乘车需求、修改乘车需求或撤销乘车需求的影响,在乘客提出乘车需求后,使用座位分配方法确定乘客在乘车区间能否有座位(或铺位),待乘客检票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确定乘客们的座位号(或铺位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主要用于乘车购票系统,在乘客购票时为乘客确定在乘车区间内是否可以提供座位(或铺位),在乘客乘车时(或在检票前的约定时间),为乘客们确定座位号(或铺位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座位(或铺位)预定使用建模指的是:将车辆运行区间内的座位(或铺位)使用情况进行模型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乘车需求建模指的是:将乘客乘车时的座位使用需求进行模型表示,针对乘车需求定义了二元运算、相等、左侧兼容、右侧兼容、兼容、互斥、引力、互斥集、最大互斥集、最大兼容集等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最大互斥集和最大兼容集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座位号(或铺位号)延时分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座位分配方法指的是:在给定一个有限的乘车座位(或铺位)使用需求集合的情况下,计算满足所有需求时需要的最少座位(或铺位)数量,以及相应的座位(或铺位)分配方法。
CN201510403269.9A 2015-07-11 2015-07-11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Pending CN105046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3269.9A CN105046335A (zh) 2015-07-11 2015-07-11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3269.9A CN105046335A (zh) 2015-07-11 2015-07-11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6335A true CN105046335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5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3269.9A Pending CN105046335A (zh) 2015-07-11 2015-07-11 乘车座位号的延时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63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0172A (zh) * 2017-10-23 2018-02-0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列车分段式售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052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Gregory Thane Wy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ing Unused Resources in a Controlled Admission Venue
CN103390246A (zh) * 2013-07-30 2013-11-13 武汉大学 一种用于应对高并发的在线售票方法
CN103745502A (zh) * 2014-01-06 2014-04-23 刘顺利 铁路客运购票乘车方法
CN104463656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车站票务系统的信息及时更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17052A1 (en) * 2011-11-08 2013-05-09 Gregory Thane Wy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rving Unused Resources in a Controlled Admission Venue
CN103390246A (zh) * 2013-07-30 2013-11-13 武汉大学 一种用于应对高并发的在线售票方法
CN103745502A (zh) * 2014-01-06 2014-04-23 刘顺利 铁路客运购票乘车方法
CN104463656A (zh) * 2014-12-09 2015-03-25 北海和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车站票务系统的信息及时更新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0172A (zh) * 2017-10-23 2018-02-0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列车分段式售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rdeau et al. A Benders decomposition approach for the locomotive and car assignment problem
Wu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transit networks fed by shared bikes
CN104809344B (zh) 一种基于ic卡数据的公交站点区间客流估计方法
Yang et al. Energy-efficient timetable and speed profile optimization with multi-phase speed limi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CN105469647B (zh) 一种航路时隙资源协同多目标优化分配方法
Gu et al. Exploring alternative service schemes for busy transit corridors
CN109002625B (zh) 一种基于鲁棒优化的接驳公交网络设计方法
CN111915464B (zh) 一种基于考虑常规公交线网的地铁中断区间乘客接驳模型系统及方法
CN109902866B (zh) 铁路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与车底运用的协同优化方法
CN107180282A (zh) 一种高峰时段多列车节能优化方法
CN102169512A (zh) 基于时间窗约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计算方法
CN103218670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随机客流加载方法
Kang et al. Last train station-skipping, transfer-accessible and energy-efficient scheduling in subway networks
CN103632214B (zh) 库存退化数据缺失情况下的维修及备件供给联合优化方法
Leng et al. Distribution path optimization for intelligent logistics vehicles of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using VRP optimization model
CN107016633B (zh) 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计划发车时刻生成方法
CN108883784A (zh) 向列车驾驶员提供驾驶建议的方法和列车驾驶员咨询系统
CN107680172A (zh) 一种列车分段式售票方法
CN109625028A (zh) 一种列车进站或出站时空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Regional bus operation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integrating timetabling and vehicle scheduling
CN111291303A (zh) 一种考虑班次异质性的电动公交排班优化方法
Tang et al. Optimization of single-line electric bus scheduling with skip-stop operation
CN108320065A (zh) 拼车订单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844571A (zh) 新型轨道交通运输控制系统
Jung et al. High-coverage point-to-point transit: Electric vehicle oper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