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4921B -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4921B
CN105024921B CN201510419505.6A CN201510419505A CN105024921B CN 105024921 B CN105024921 B CN 105024921B CN 201510419505 A CN201510419505 A CN 201510419505A CN 105024921 B CN105024921 B CN 1050249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mail
instruction
terminal
contact per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195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4921A (zh
Inventor
林娜
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195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4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4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4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4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4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电子邮件是—种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是互联网应用最广的服务之一。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邮件的发展,用户可以将图片、声音、文档、视频等几乎各类文件以邮件附件的方式随着邮件正文一起发送给收件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用户多次收到相同附件的情况普遍存在,这给用户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且保存多个相同的附件也造成了邮箱内存不必要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邮件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
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根据所述第四指令,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根据所述第五指令,将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进行展示,并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所述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所述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相同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保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所述保存模块,还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展示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保存模块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所述第一展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展示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所述第一展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令,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二展示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保存模块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所述第二展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指令,将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进行展示,并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所述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相同时,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终端将根据该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邮件保存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其中,该终端为邮件客户端,该终端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用户终端。该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第一邮件可以为终端接收的邮件,或第一邮件可以为终端发送的邮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一邮件为终端接收的邮件,则终端接收到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之后,终端将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一邮件为终端发送的邮件,则终端将第一邮件发送给第一邮件的收件人之后,终端将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S102、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根据第一指令,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进行保存。可选的,终端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发送邮件的邮件发送文件夹中,或终端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接收邮件的邮件接收文件夹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S103、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保存第一邮件之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其中,第二邮件可以为终端接收的邮件,或第二邮件可以为终端发送的邮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二邮件为终端接收的邮件,则终端接收到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之后,终端将接收到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二邮件为终端发送的邮件,则终端将第二邮件发送给第二邮件的收件人之后,终端将接收到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S104、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第二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当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时,执行步骤S105;可选的,当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不相同时,将携带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可选的,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判断第一附件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达到预设阈值时,终端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举例来说,当预设阈值为80%时,若终端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达到80%,则终端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可选的,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终端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可选的,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并且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是否相同;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相同时,终端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S105、若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第二附件从第二邮件中去除,并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选的,终端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发送邮件的邮件发送文件夹中,或终端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接收邮件的邮件接收文件夹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图1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终端将根据该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请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邮件保存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S202、终端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
S203、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S204、终端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S205、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S206、终端接收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之后,用户可在终端输入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S207、终端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第三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以使用户查看第二邮件的收件人信息、发件人信息、邮件主题、邮件正文内容和附件信息等邮件信息。并且,终端将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包括该第二附件的名称,或该提示信息包括该第二附件的名称和大小。可选的,该提示信息还可提示用户第二附件为已接收或已发送的附件。通过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可提示用户第二邮件携带了哪些附件,可避免用户错过第二邮件的完整信息,更加人性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和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邮件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邮件在用户终端所储存的位置、第一邮件的接收时间或发送时间、第一邮件的收件人或发件人、第一邮件的邮件主题、第一邮件的附件名称、第一邮件的邮件正文内容等等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用户可将第二邮件与第一邮件进行对比,有利于用户发现更多信息。
S208、终端接收用于展示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若用户想要查看被去除的第二附件,则用户可点击功能按钮输入用于展示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S209、终端根据第四指令,在第二邮件中展示第一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建立第一附件与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在终端接收到用于展示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之后,终端将响应第四指令,根据该关联关系查找第一附件,并将第一附件展示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展示第一附件之后,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对第一附件进行下载,或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点击查看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终端将根据该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同时,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206~步骤S209,能够在用户想要查看第二附件时,避免用户去第一邮件中查看与第二附件的内容相同的第一附件,便于用户对附件的查看。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邮件保存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S302、终端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
S303、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S304、终端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S305、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S306、终端接收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之后,用户可在终端输入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S307、终端根据第五指令,将保存的第二邮件进行展示,并在第二邮件中展示第一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建立第一附件与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在终端接收到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之后,终端将响应第五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根据该关联关系查找第一附件,将第一附件展示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展示第一附件之后,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对第一附件进行下载,或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点击查看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
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终端将根据该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同时,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306~步骤S307,能够在用户想要查看第二附件时,避免用户去第一邮件中查看与第二附件的内容相同的第一附件,便于用户对附件的查看。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邮件保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邮件保存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该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
S402、终端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
S403、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该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S404、终端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将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进行比较,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相同,则终端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举例来说,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为“260038646@qq.com”,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为“260038646@qq.com”,则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相同,则终端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终端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终端将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进行比较,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相同,则终端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举例来说,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为“张三”,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为“张三”,则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相同,则终端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S405、当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时,终端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S406、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在图4所描述的方法中,终端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将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终端将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终端将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一邮件的第一联系人与第二邮件的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若相同,则终端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终端可以包括接收模块501、保存模块502、判断模块503。其中: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的接收模块501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其中,该终端为邮件客户端,该终端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用户终端。该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第一邮件可以为终端接收的邮件,或第一邮件可以为终端发送的邮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一邮件为终端接收的邮件,则终端接收到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之后,接收模块501将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一邮件为终端发送的邮件,则终端将第一邮件发送给第一邮件的收件人之后,接收模块501将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
保存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保存模块502根据第一指令,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进行保存。可选的,保存模块502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发送邮件的邮件发送文件夹中,或保存模块502将携带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接收邮件的邮件接收文件夹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保存模块502在保存第一邮件之后,接收模块501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其中,第二邮件可以为终端接收的邮件,或第二邮件可以为终端发送的邮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二邮件为终端接收的邮件,则终端接收到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之后,接收模块501将接收到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第二邮件为终端发送的邮件,则终端将第二邮件发送给第二邮件的收件人之后,接收模块501将接收到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
判断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1接收第二指令之后,判断模块503将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当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时,保存模块502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当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不相同时,保存模块502将携带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具体用于:
判断第一附件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达到预设阈值时,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举例来说,当预设阈值为80%时,若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内容的相同率达到80%,则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具体用于:
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具体用于:
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并且判断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是否相同;当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并且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相同时,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
所述保存模块502,还用于若所述判断模块5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保存模块502将第二附件从第二邮件中去除,并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选的,保存模块502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发送邮件的邮件发送文件夹中,或保存模块502将去除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至用于储存接收邮件的邮件接收文件夹中,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所述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所述判断模块503,还用于在所述接收模块501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判断模块503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503将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进行比较,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相同,则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举例来说,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为“260038646@qq.com”,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为“260038646@qq.com”,则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地址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地址相同,则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可选的,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判断模块503根据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判断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503将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进行比较,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相同,则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举例来说,若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为“张三”,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为“张三”,则第一联系人的邮件姓名与第二联系人的邮件姓名相同,则判断模块503判定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相同。
所述判断模块503,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相同时,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二附件与所述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的终端是由图5所示的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终端相比较,图6所示的终端除包括图5所示的终端的所有模块外,还可以包括第一展示模块504。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在所述保存模块502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所述第一展示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模块501接收第三指令之后,第一展示模块504将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模块502保存的第二邮件,以使用户查看第二邮件的收件人信息、发件人信息、邮件主题、邮件正文内容和附件信息等邮件信息。并且,第一展示模块504将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包括该第二附件的名称,或该提示信息包括该第二附件的名称和大小。可选的,该提示信息还可提示用户第二附件为已接收或已发送的附件。通过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可提示用户第二邮件携带了哪些附件,可避免用户错过第二邮件的完整信息,更加人性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展示模块504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为:
第一展示模块504根据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和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邮件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邮件在用户终端所储存的位置、第一邮件的接收时间或发送时间、第一邮件的收件人或发件人、第一邮件的邮件主题、第一邮件的附件名称、第一邮件的邮件正文内容等等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用户可将第二邮件与第一邮件进行对比,有利于用户发现更多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展示模块504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展示模块504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若用户想要查看被去除的第二附件,则用户可点击功能按钮输入用于展示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所述第一展示模块504,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令,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建立第一附件与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在接收模块501接收到用于展示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之后,第一展示模块504将响应第四指令,根据该关联关系查找第一附件,并将第一附件展示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展示模块504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展示第一附件之后,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对第一附件进行下载,或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点击查看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
请一并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终端是由图5所示的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5所示的终端相比较,图7所示的终端除包括图5所示的终端的所有模块外,还可以包括第二展示模块505。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501,还用于在所述保存模块502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保存模块502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保存之后,用户可在终端输入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
所述第二展示模块505,用于根据所述第五指令,将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进行展示,并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判断模块503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相同,则终端将建立第一附件与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在接收模块501接收到用于展示第二邮件的第五指令之后,第二展示模块505将响应第五指令,展示保存模块502保存的第二邮件,并根据该关联关系查找第一附件,将第一附件展示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展示模块505在第二邮件的附件中展示第一附件之后,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对第一附件进行下载,或用户可在第二邮件中点击查看第一附件的附件内容。
在图5~图7所描述的终端中,接收模块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之后,保存模块根据第一指令,保存第一邮件;在接收模块,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之后,判断模块根据第二指令判断第二附件与第一附件的内容是否相同;若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保存模块将不包含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有利于减小邮箱内存的消耗。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可以通过通用集成电路,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通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来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

1.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
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
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相同时,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并且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是否相同;
当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并且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相同时,将所述第二邮件携带的第二附件去除,并将去除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并建立所述第一附件与被去除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
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附件的名称和大小,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邮件在用户终端所储存的位置、所述第一邮件的接收时间或发送时间、所述第一邮件的收件人或发件人、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主题、所述第一邮件的附件名称、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正文内容中的至少一种;
接收用户点击功能按钮输入的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根据所述第四指令,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一附件的第一邮件的第一指令,所述第一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一联系人;
保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保存所述第一邮件;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用于保存携带有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第二指令,所述第二邮件发送自和/或发送给第二联系人;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判断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是否相同;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联系人与所述第二联系人相同时,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是否相同,并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是否相同,并且判断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是否相同;
所述保存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名称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名称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大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大小相同时,并且所述第一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与所述第二附件的附件文件格式相同时,将所述第二邮件携带的第二附件去除,并将去除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并建立所述第一附件与被去除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的关联关系;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保存模块将不包含所述第二附件的第二邮件进行保存之后,接收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邮件的第三指令;
第一展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所述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所述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附件的名称和大小,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邮件在用户终端所储存的位置、所述第一邮件的接收时间或发送时间、所述第一邮件的收件人或发件人、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主题、所述第一邮件的附件名称、所述第一邮件的邮件正文内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展示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指令,展示保存的第二邮件,并在展示的第二邮件中输出用于提示所述第二附件被去除的提示信息之后,接收用户点击功能按钮输入的用于展示所述第二附件的第四指令;
所述第一展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指令,在所述第二邮件中展示所述第一附件。
CN201510419505.6A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5024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505.6A CN105024921B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19505.6A CN105024921B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4921A CN105024921A (zh) 2015-11-04
CN105024921B true CN105024921B (zh) 2018-12-07

Family

ID=5441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19505.6A Active CN105024921B (zh) 2015-07-16 2015-07-16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492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2247A (zh) * 2013-03-20 2013-06-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邮件发送方法及装置
US8490001B2 (en) * 2008-01-23 2013-07-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ail display program produc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595615A (zh) * 2012-08-15 2014-02-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终端
CN104079469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4006A (zh) * 2012-08-13 2015-04-29 微软公司 对消息传递上的附件的去重复以及对附件的自动修复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90001B2 (en) * 2008-01-23 2013-07-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ail display program produc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584006A (zh) * 2012-08-13 2015-04-29 微软公司 对消息传递上的附件的去重复以及对附件的自动修复
CN103595615A (zh) * 2012-08-15 2014-02-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终端
CN103152247A (zh) * 2013-03-20 2013-06-1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邮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079469A (zh) * 2013-03-26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4921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755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message thread with opt-in permanence for entries
KR102355839B1 (ko) 엔트리들을 위한 옵트-인 영속성을 갖는 메시지 스레드를 유지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43997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a message thread with opt-in permanence for entries
CN108809812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779179B (zh) 一种信息关联的方法及终端
CN105900466B (zh) 消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6000636A1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系统
KR20110079511A (ko) 메시징 연락처들을 위한 태그 클라우드 버디 리스트
CN108400925A (zh) 即时通讯消息的提醒方法及即时通讯客户端
CN104283765B (zh)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184653B (zh) 一种消息过滤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97317B (zh) 一种发送邮件的方法、一种电子设备
CN104935496B (zh) 即时通信方法、系统、装置和即时通信终端
CN103152247A (zh) 邮件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270496B (zh) 显示主叫方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30654B (zh) 号码的归属信息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1800953A (zh) 一种实现自适应邮件配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024921B (zh)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CN106850980B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邮件附件的清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655484B (zh) 通过电子邮件添加联系人的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09348041A (zh) 一种应用程序联网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461887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CN104994011B (zh) 一种邮件保存方法及终端
CN107171947A (zh) 一种浏览器即时通讯消息接收方法和系统
CN107689908A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85 Guangdong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al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MEIZ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