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0775A -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0775A
CN105020775A CN201510501249.5A CN201510501249A CN105020775A CN 105020775 A CN105020775 A CN 105020775A CN 201510501249 A CN201510501249 A CN 201510501249A CN 105020775 A CN105020775 A CN 105020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troller
thermal
connect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124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大宝
吕松海
李德志
金晓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Zn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Zn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Zn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Zn Contro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0124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20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20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0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它涉及换热站电控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换热站电控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结构,应用范围窄,工作方式不灵活,不能部分进行改造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上位系统、智控单元和通讯总线、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智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动阀和加压泵,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上位系统通过GPRS网络或工业以太网络与智控单元建立连接,智控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本发明应用范围广泛,工作方式灵活。

Description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站的电控系统,具体涉及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属于集中供热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集中供热的不断发展,换热站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供热领域,随之,换热站的电控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控系统往往决定着整个换热站的运行情况,一套优质、高效的电控系统可以为用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传统的换热站电控系统均采用集中控制模式,即每个换热站仅采用一套电控系统,系统中也仅包含一套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换热站内所有的采集、控制信号均接入到该系统中来,由该系统统一进行控制。集中控制模式虽然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其弊端也正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
集中控制模式的电控系统在设计时均采用定制模式,即针对该换热站的具体工况,为其设计一套仅适用于该目标的电控系统,这就导致每个工程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和生产,为设计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另外,由于是定制模式,在设计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工程后续可能产生的变更,如采集测点增加、水泵功率发生变化、控制方式发生变化,甚至机组数量增加等,如此,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则需要对原有的电控系统进行重新整体改造,产生相当大的工作量和改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换热站电控系统采用集中控制结构,应用范围窄,工作方式不灵活,不能部分进行改造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和循环泵,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和循环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所述补水单元的补水控制器和循环单元的循环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和调节阀,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所述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智控单元和通讯总线,所述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调节阀、电动阀和加压泵,智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动阀和加压泵,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所述智控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所述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与机组电控部分的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主控制器根据所得的数据发送控制指令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内,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通讯总线为DeviceNet总线、ProfiBus总线或以太网总线。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上位系统、智控单元和通讯总线和若干机组,所述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调节阀、电动阀和加压泵,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智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动阀和加压泵,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上位系统利用通信网络与智控单元建立连接,智控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上位系统利用通信网络与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所述主控制器与机组电控部分的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主控制器根据所得的数据发送控制指令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内,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所述通信网络为GPRS网络或者工业以太网络。
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补水变频器和接线接线端子,补水控制器通过补水变频器与补水泵建立连接,补水控制器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电磁泄压阀的控制端。
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和循环变频器,循环控制器通过循环变频器连接循环泵。
热工单元包括热工控制器和接线端子,热工控制器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
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通讯模块和若干接线端子,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触摸屏、通讯模块和若干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公共仪表的输出端、电动阀的控制端和加压泵的控制端,主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上位系统,主控制器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创新性的将分布式的概念应用到换热站控制系统中来。这就将原本混淆为一个整体的换热站系统按照层次规整的划分为一个个分布式的单元,每个单元独立为一个小的系统,各个小系统之间互不影响,又统一受核心系统的控制,这就使系统的运行、维护更易于规范化、合理化,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整套系统由智能控制单元、循环单元、补水单元、热工单元、柜体公共设备组成,其中,智能控制单元、循环单元、补水单元、热工单元均可以单独生产,最终结合柜体公共设备进行组装。各个单元之间的组合不受限制,当其中一个单元发生变化时,仅需将对应单元拆下,更换成符合要求的新单元,设备的其它部分不受影响。这样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系统设计、生产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为用户降低初装及维护资源。传统的集中控制系统,在进行电气安装时,必须将站内的所有热工仪表及执行机构的接线都引至自控柜,安装工程繁杂,所需考虑到的因素较多。而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可以将电控柜就近布置于对应的换热机组上,在进行机组设备与电控柜之间的电气施工时,所使用的电缆、桥架等安装材料、人力资源、施工周期都可以大大缩短。另外,由于多层级的采用了总线通讯方式,很多采集及控制信号均通过通讯实现,大大的减少了IO模块的使用数量及现场线缆数量,有利于用户进行检修、维护。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由于其分布式构架的优势,各控制单元与智能控制单元之间仅通过一条总线电缆进行通讯,且系统为换热站内可能出现的设备均设计了接口,因此,当换热站进行改造时,无论改造项目为增减热工仪表、更改水泵配置或是增加机组数量,仅需更换、增减对应的从站控制单元,并采用通讯电缆将其连接至就近的控制单元总线接口,在人机交互界面重新进行配置,系统改造即完成。对未做改造的单元没有任何影响,极大程度的缩减了改造成本、施工周期、调试周期。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的设计及生产均采用了模块化的理念,生产厂商可单独对各单元进行设计、生产、调试,由于各单元极强的兼容性,也可以针对个别单元进行预生产,以满足个别用户的紧迫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框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典型热工单元结构图;
图6,典型补水单元结构图;
图7,典型循环单元结构图;
图8,典型柜体公共单元结构图;
图9,典型电控柜总装布置效果图;
图10,智能控制箱内部总装布置效果图;
图11,智能控制箱外部总装布置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电控部分,如图1所示,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和循环单元,所述循环单元和补水单元均安装在机组电控部分的电控柜内;
如图6所示,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单元安装板1-1、补水变频器1-2、断路器1-3、中间继电器1-4、补水控制器1-5、交流接触器1-6、过热继电器1-7、接线端子1-8、和线槽1-9,所述机组包括电磁泄压阀、二网回水压力变送器、补水泵和水箱低液位浮球开关,补水控制器1-5通过补水变频器1-2与补水泵建立连接,补水控制器1-5通过接线端子1-8连接电磁泄压阀、二网回水压力变送器和水箱低液位浮球开关。
所述补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根据设定的二次侧定压点压力自动调节补水泵转速,具体控制方如表1所示;
表1、补水单元控制方式表
如图7所示,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循环单元安装板2-1、循环变频器2-2、断路器2-3、循环控制器2-4、交流接触器2-5和接线端子2-6,机组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控制器2-4通过循环变频器2-2连接循环泵;
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根据负荷实际变化情况手动调节循环泵转速,具体的控制方式如表2所示:
表2循环单元控制方式表: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功能:
超压保护功能:二次侧定压点压力超过报警值时自动开启电磁阀泄水;
缺水保护:软水箱液位低于报警值时禁止补水泵运行;
变频故障报警:补水变频故障和循环变频故障分别由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自身判断并报警,发生报警后,补水变频器1-2或循环变频器2-2根据产生报警的原因不同,分别作出不同的响应,如:过流、过压、欠压、系统接地故障等严重故障,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出报警并作出停机响应,控制盘丢失等轻度故障,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出报警并继续运行。当单台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生故障时,机组其余单元继续按照逻辑运行。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机组包括一网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一网Y过后压力变送器、一网调阀前压力变送器、一网调节阀、二网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二网Y过前压力变送器、二网Y过后压力变送器、二网循环泵后压力变送器、二网供水压力变送器、补水流量计和二网流量计,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热工单元,所述热工单元安装在机组电控部分的电控柜内,如图3所示,所述机组热工单元包括热工单元安装板3-1、交流电源3-2、直流电源3-3、断路器3-4、热工控制器3-5、接线端子3-6和线槽3-7,热工控制器3-5通过接线端子3-6连接一网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一网Y过后压力变送器、一网调阀前压力变送器、一网调节阀、二网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二网Y过前压力变送器、二网Y过后压力变送器、二网循环泵后压力变送器、二网供水压力变送器、补水流量计和二网流量计。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式的区别在于:一网调节阀采用利用专用的热工控制器3-5进行控制,其控制方式具体包括:
①人工给定调节阀开度;
②根据室外温度或二次侧供水温度自动控制调节阀开度;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功能:
超压保护功能:二次侧定压点压力超过报警值时自动开启电磁阀泄水;
缺水保护:软水箱液位低于报警值时禁止补水泵运行;
变频故障报警:补水变频故障和循环变频故障分别由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自身判断并报警,发生报警后,补水变频器1-2或循环变频器2-2根据产生报警的原因不同,分别作出不同的响应,如:过流、过压、欠压、系统接地故障等严重故障,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出报警并作出停机响应,控制盘丢失等轻度故障,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出报警并继续运行。当单台补水变频器1-2和循环变频器2-2发生故障时,机组其余单元继续按照逻辑运行。
实施例三: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智控单元,所述机组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一网主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软水箱温度传感器、一网主管供回水压力变送器、一网除污器后压力变送器、一网电动阀门、软水箱液位计及浮和多功能电表,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智控单元安装在智能控制箱箱体4-1内,箱体4-1内包括智控单元安装板4-2、轴流风机4-3、直流电源4-4、断路器4-5、主控制器4-6、通讯模块4-7、端子排4-8、GND排4-9和触摸屏4-10,所述主控制器4-6通过端子排4-8连接室外温度传感器、一网主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软水箱温度传感器、一网主管供回水压力变送器、一网除污器后压力变送器、一网电动阀门、软水箱液位计及浮和多功能电表,所述主控制器4-6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控制器1-5、循环控制器2-4和热工控制器3-5。
本实施方式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的智能控制单元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能对机组水泵、阀门、仪表等设备分类监控,同时能采集、分析换热站公共仪表数据和控制公共电动设备,一个单元最多可控制五台机组,每台机组的电控部分包括循环泵控制单元、补水泵控制单元和热工控制单元,所有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可与多种模式机组配套工作。
智能控制箱所属智能控制单元,是系统所有数据交换、处理的中心设备。电气柜由热工单元、补水单元、循环单元、柜体公共设备组成,分为自控柜和动力柜两种,涵盖的水泵功率段和控制方式相同,但动力柜不支持热工数据采集、仪表通讯、阀门控制等自控功能,当控制回路设备过大时,通过增加边柜与原有的电气柜(主柜)共同组成一套柜体解决空间不足问题。电气柜通讯总线电缆将系统内各单元设备连接在一起,是智能控制箱与各电气柜通讯的唯一通道,所述柜体公共设备如图8和图9所示,柜体公共单元包括柜体5-1、进线端子5-2、N排5-3和GND排5-4,所述进线端子5-2为主回路进线电缆的连接端子,N排5-3为进线及各个单元N线的等电位节点,GND排为进线及各个单元GND线的等电位节点。
所述通讯总线为DeviceNet总线、ProfiBus总线或以太网总线。
一个智控单元最多可接入5台机组;
本实施方式的主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本实施方式的一网调节阀的控制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①人工给定调节阀开度;
②根据室外温度或二次侧供水温度自动控制调节阀开度;
③分时段自动控制调节阀开度;
所述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方式:
①根据负荷实际变化情况手动调节循环泵转速;
②根据二次侧供回水压差自动调节循环泵转速;
③分时段自动调节循环泵转速;
所述补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根据设定的二次侧定压点压力自动调节补水泵转速
本实施方式通过PLC控制器存储有所述电控系统的运作顺序,所述机组设有一键启停按键,当按下一键启动按键时,所述机组按照启动补水系统-启动循环系统-开启调节阀的顺序进行工作,当需要停止工作时,按下一键停止按键,所述机组内的各个机组设备按照关闭调节阀-停止循环系统-停止补水系统的顺序停止工作;
本实施方式通过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二次侧供回水压力变送器获取客户端的供热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至热工单元的热工控制器内,热工控制器将数据综合后通过通讯总线将数据传至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4-6内,主控制器4-6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对机组的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进行综合调节,调节客户端的温度,使低温客户端快速升温、避开供热需求高峰,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客户的供热需求,同时具有防冻功能。
本实施方式PLC控制器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对智控单元进行操作的人员需要ID号码和相应的密码,才能进入PLC控制系统,进而对换热站的电控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还具有下列联锁保护及报警功能:
超压保护:二次侧定压点压力超过报警值时自动开启电磁阀泄水;
缺水保护:软水箱液位低于报警值时禁止补水泵运行;
变频器故障报警:自身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并根据故障等级作出响应
通过二次侧供回水温度传感器、二次侧供回水压力变送器进行监控,当二次侧供水压力高、回水压力低、二次侧供回水压差低、二次侧供水温度高时,热工控制器3-5向主控制器4-6发送报警提示,主控器4-6及时做出控制调整。
水箱液位高、低报警:水箱液位高、低报警包含:生水箱液位高报警、生水箱液位低报警、生水箱液位低低报警、软水箱液位高高报警、软水箱液位高报警、软水箱液位低报警、软水箱液位低低报警,上述报警由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4-6进行监控。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上位系统,所述上位系统包括上位机及打印设备、外部存储设备等,所述主控制器4-6利用通信网络通过通讯模块4-7与上位系统建立数据传输连接。
所述通讯模块4-7为GPRS模块或以太网模块。
所述通信网络为GPRS网络或者工业以太网络。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控制方式的区别在于:
①电子考勤功能:在上位机中记录热力站人员的操作考勤记录;
②负荷预测分析功能:根据未来24小时天气情况对供热负荷进行预测,便于用于提前调控;
③节能量化管理功能:根据已有数据,计算出系统水电热的理论消耗值,以此理论值为参考,对实际消耗值进行节能性评定,并提供相应的节能建议;
④水力平衡调控功能:严寒期,当系统出现负荷过载的情况时,对整个供热网络进行统一的水力平衡调控,以保障全网用户的最高供热质量,避免末端用户供热效果不达标;
⑤用户安全管理功能:针对上位操作系统及热力站控制系统各个操作用户的权限、密码进行管理;
⑥设备运行诊断功能:对热力站各个控制器及变频器的运行及通讯状况进行故障诊断。
本实施方式的上位机通过现场采集数据和以往经验对换热站负荷进行预测分析,确定节能量化管理措施。
本实施方式的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4-6将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所监测的数据传至上位系统,上位系统根据换热站机组和客户端的信息,发送控制指令,调节调节阀的开度大小,对供暖区域进行水力平衡调控,同时所有机组设备的运行进行诊断,对于各部分的故障,上位系统通过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4-6将控制信号送至补水控制器1-5、循环控制器2-4和热工控制器3-5,相应的对所连接的机组设备下达控制指令,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
本发明的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的设计几乎涵盖了目前换热站所有的设备及控制方式,克服现有技术的换热站电控系统的使用局限性;降低了施工工作量,工作步骤层次清晰,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控制方式简单明了,并且本发明的电控系统故障率低,使故障排查、处理的过程简单快捷。
本发明的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的各个控制箱和电控柜内设置有若干接口,以便机组设备的连接。
传统的集中式电控系统,当换热站内机组数量增加或站内仪表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三项工作:
①变更电控系统的硬件配置
②控制器程序需重新进行编写、调试
③重新敷设变频柜与自控柜间对的电缆
而对于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仅需要完成如下工作:
①环接一根总线电缆至新增机组电控柜;
②对智能控制单元的操作系统进行重新配置。
相对传统的集中式电控系统,为用户大大减少了施工工作量,节约了施工成本。
系统各单元均位于相应的安装板上,单元内的器件布置合理、结构紧凑,有效的利用了安装空间。在组装时,仅需将各个单元安装板固定在柜体内,安装方式采用螺栓紧固,安装孔位的设计及安装螺栓均为单独定制,便于施工,单元间环接少量的连接线,即完成了整面电控柜的生产。
智能控制箱与电控柜均在柜底预留了安装孔,以便现场使用地脚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智能控制箱与电控柜内的线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同。
对于系统一次侧及二次侧的运行,控制系统内置多种控制策略,用户可以灵活选择、自由搭配,可保证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使用需求。
对于系统一次侧,我们提供了气候补偿模式、恒温设定模式、抢温模式、避峰模式等适用于不同负载类型以及供热时段的运行策略,并且系统具有24小时工作计划模式,可以分时段选择不同的温度控制策略,使控温效果更加精细、可靠。
目前循环系统普遍采用的运行模式主要有恒转速运行模式、恒流量运行模式、恒压差运行模式三种,在二次侧控制策略中,将上述三种运行策略均进行了合理优化,具体为:恒压差与恒流量模式均可对流量/压差高限、流量/压差低限、循环泵转速高限、循环泵转速低限、PID调节参数进行设置;恒转速模式,可对循环泵转速高限、循环泵转速低限进行设置,供用户进行选择。
本发明所述的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的智控单元具有人机交互截面,操作简单方便。
操作系统采用功能块模式将系统规划为若干功能块,每个功能块均独立承担一部分机组功能,且在操作上互无影响,用户可将其看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每个功能块对应相应的查看、操作均以对应的用户权限进行限制,以免发生误操作。
工艺流程及设备操作界面均采用仿真画面。工艺流程的设备结构、工艺效果均采用仿真度极高的定制画面,与换热机组高度吻合,设备操作界面的按钮、指示灯等元件的设计也与电控柜上的实物元件一致,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与亲和度。

Claims (8)

1.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和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和循环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所述补水单元的补水控制器和循环单元的循环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补水变频器和接线接线端子,补水控制器通过补水变频器与补水泵建立连接,补水控制器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电磁泄压阀,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和循环变频器,循环控制器通过循环变频器连接循环泵。
3.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和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所述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补水变频器和接线接线端子,补水控制器通过补水变频器与补水泵建立连接,补水控制器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电磁泄压阀,所述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和循环变频器,循环控制器通过循环变频器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包括热工控制器和接线端子,热工控制器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
5.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所述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调节阀、电动阀和加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智控单元和通讯总线,智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动阀和加压泵,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所述智控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所述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与机组电控部分的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主控制器根据所得的数据发送控制指令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内,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包括公共仪表,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热工单元包括热工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触摸屏、通讯模块和若干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公共仪表、电动阀和加压泵,主控制器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
7.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若干机组,所述机组包括机组电控部分、补水泵、电磁泄压阀、循环泵、热工仪表、调节阀、电动阀和加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包括上位系统、智控单元和通讯总线,所述机组电控部分包括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智控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电动阀的和加压泵,补水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补水泵和电磁泄压阀,循环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循环泵,热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热工仪表和调节阀,上位系统利用通信网络与智控单元建立连接,智控单元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补水单元、循环单元和热工单元,上位系统利用通信网络与智控单元的主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所述主控制器与机组电控部分的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主控制器根据所得的数据发送控制指令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内,补水控制器、循环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单独并行控制与其连接的机组设备,并进行数据采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包括公共仪表,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器、触摸屏、通讯模块和若干接线端子,所述补水单元包括补水控制器,循环单元包括循环控制器,热工单元包括热工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触摸屏、通讯模块和若干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公共仪表的输出端、电动阀和加压泵,主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上位系统,主控制器通过通讯总线分别连接循环控制器、补水控制器和热工控制器。
CN201510501249.5A 2015-08-14 2015-08-14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Pending CN105020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1249.5A CN105020775A (zh) 2015-08-14 2015-08-14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1249.5A CN105020775A (zh) 2015-08-14 2015-08-14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0775A true CN105020775A (zh) 2015-11-04

Family

ID=5441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1249.5A Pending CN105020775A (zh) 2015-08-14 2015-08-14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2077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793A (zh) * 2019-08-27 2019-11-22 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网五级监控的智能分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375220A (zh) * 2021-05-20 2021-09-10 北京优稳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换热站多模式调控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81550U (zh) * 2012-05-09 2012-12-05 哈尔滨中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型换热机组
CN202769871U (zh) * 2012-03-31 2013-03-06 杨建宁 一种暖通空调冷冻站单元式节能控制装置
CN203385087U (zh) * 2013-07-04 2014-01-08 北京帅安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分布式变频控制系统
CN10375933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山东鲁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站智能网络控制系统
CN203894558U (zh) * 2013-10-10 2014-10-22 张久明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CN204345797U (zh) * 2014-12-19 2015-05-20 青岛源晟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机组智能控制系统
CN104776489A (zh) * 2015-04-23 2015-07-15 陕西海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站智能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69871U (zh) * 2012-03-31 2013-03-06 杨建宁 一种暖通空调冷冻站单元式节能控制装置
CN202581550U (zh) * 2012-05-09 2012-12-05 哈尔滨中能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型换热机组
CN203385087U (zh) * 2013-07-04 2014-01-08 北京帅安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分布式变频控制系统
CN203894558U (zh) * 2013-10-10 2014-10-22 张久明 换热站节能控制系统
CN103759330A (zh) * 2014-01-21 2014-04-30 山东鲁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换热站智能网络控制系统
CN204345797U (zh) * 2014-12-19 2015-05-20 青岛源晟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机组智能控制系统
CN104776489A (zh) * 2015-04-23 2015-07-15 陕西海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站智能控制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86793A (zh) * 2019-08-27 2019-11-22 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网五级监控的智能分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0486793B (zh) * 2019-08-27 2021-01-12 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热网五级监控的智能分析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3375220A (zh) * 2021-05-20 2021-09-10 北京优稳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换热站多模式调控方法
CN113375220B (zh) * 2021-05-20 2022-08-26 北京优稳昌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荷预测的换热站多模式调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0023B (zh)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风光储微网系统的监控系统
CN103092169B (zh) 数字营区设备管控装置
CN201018284Y (zh) 经济智能型综合配电装置
CN104182902A (zh) 一种基于调度数据网集中运维系统的监控方法
CN102707699A (zh) 一种无人值守型水库供水控制及管理系统
CN206442399U (zh) 一种泵站能效监测系统
CN202649799U (zh) 一种无人值守型水库供水控制及管理系统
CN105573243A (zh) 一种基于plc的泵站监控系统
CN202758212U (zh) 一种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CN102647019A (zh) 智能分布式配网直流操作电源
CN106104966A (zh) 零输出继电器
AU2023203617A1 (en) Behind-the-me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distribution of solar energy in multi-unit buildings
CN109389521A (zh) 一种配电网自动化的智能管理系统
CN105020775A (zh) 换热站分布式电控系统
CN108964259A (zh) 一种电网智能控制系统
CN107181321A (zh) 一种基于电网拓扑结构实现快速拉荷的方法
CN104979905A (zh) 一种监控信息接入自动识别诊断方法
CN2914158Y (zh) 低压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
CN102778863B (zh) 一种基于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机组间隔自动监控系统
CN205139222U (zh) 一种智能化新能源测控装置
CN203445507U (zh) 有刷发电机机组一体化智能控制屏
CN203232270U (zh) 一种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终端自动重启系统
CN114825624A (zh) 一种中小型水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法
CN202565025U (zh) 一种交流配电多回路监控系统
CN107508380A (zh) 一种电力变电大数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