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3021B -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13021B
CN105013021B CN201510294239.9A CN201510294239A CN105013021B CN 105013021 B CN105013021 B CN 105013021B CN 201510294239 A CN201510294239 A CN 201510294239A CN 105013021 B CN105013021 B CN 105013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sleeve
hydrops
depression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42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13021A (zh
Inventor
丛铁川
秦永
刘玉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5102942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13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13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3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13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13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61M1/0023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套管针组件,具有其一端用来接触积液的套管;与所述套管另一端相连通的负压引流器,用于利用负压将所述积液经由套管引流到其内;与所述负压引流器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中形成并保持所述负压;其中,所述套管针组件还具有用来对积液进行穿刺引流的针芯,使积液在所述负压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套管并引流到所述负压引流器中。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观察,减少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干扰,适用于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如血肿、血清肿或脓肿等的治疗。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引流患者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软骨内的无菌性浆液性渗出型炎症,治疗方法多样,其中囊肿前壁切除纽扣外固定由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而被国外较广泛接受,但患者需要接受较大范围的耳廓切口,并且有罹患软骨膜炎及耳廓软骨塌陷的风险。
国内已有学者提出并临床实践了穿刺囊肿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案,比如,有的学者采用输液用留置针穿刺囊肿后接输液管,用注射器将输液管内空气抽成负压后将输液管尾端夹闭,以酒精灯烧灼封闭输液管尾端,以保持输液管内呈负压状态,但采用该方法存在着形成的囊肿内负压小、极易因输液管漏气导致负压维持失败、操作繁琐、输液管过长给使用者的生活与活动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2107027A、名称为负压引流器所公开的负压引流器,其采用留置针穿刺皮下积液后接延长管和注射器,使注射器呈抽吸状态以便保持负压,由于该引流器的负压是由注射器保持,故在应用时需要始终携带注射器,而且,当将该引流器应用于耳廓假性囊肿时,具有注射器无法固定、不方便携带、使用者运动受限、外观不美观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观察,减少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干扰,适用于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积液的治疗;此外,本发明还提供采用上述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其包括:套管针组件,具有其一端用来接触积液的套管;与所述套管另一端 相连通的负压引流器,用于利用负压将所述积液经由套管引流到其内;与所述负压引流器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中形成并保持所述负压;其中,所述套管针组件还具有用来对积液进行穿刺引流的针芯,使积液在所述负压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套管并引流到所述负压引流器中。
其中,所述负压维持组件包括:其进气部安置在所述负压引流器内部或与所述负压引流内部相连通的外套筒,其与所述负压引流器之间形成选择性连通的通道;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内套筒;可拆卸的封堵外套筒连接部的密封帽;分别与内套筒和外套筒接触的抽吸件;部分安装在内套筒内且可上下移动的密封杆;其中,利用所述抽吸件,使所述内套筒朝着接近所述外套筒进气部的方向移动;其中,当内套筒进行所述移动时,所述密封杆产生与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以便远离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使所述通道处于连通状态;其中,利用所述抽吸件,使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部分气体经由所述通道被抽出,以便在所述负压引流器内形成所述负压;其中,当所述负压引流器内形成所述负压后,利用所述密封帽封堵住所述外套筒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杆包括:立柱;设置于立柱外壁且靠近其底端的下圆台;设置于立柱外壁且位于下圆台上方的上圆台;其中,所述立柱的底端伸入到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内,所述下圆台搭置于所述外套筒底部的内壁并封堵住所述进气部。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其两端分别接触所述上圆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套筒顶部内壁的弹性件;其中,利用所述密封杆沿着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移动时的作用力,使所述弹性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其中,当所述抽吸件抽出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部分气体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势能使所述密封杆复位,以便所述下圆台封堵住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使所述通道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密封杆产生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的支杆组件。
优选的,所述支杆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套筒底端且与其底端铰接的多个抬板;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底部内壁且朝其内部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抬板相抵,用于形成支撑所述抬板的支点;其中,所述抬板末 端抵在所述密封杆的上圆台的底端面,以便承托所述密封杆;其中,利用所述内套筒进行所述移动时的作用力,改变抬板两端相对支点的力臂,以便推动所述密封杆产生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包括:呈筒形且底端开口的上套筒,其顶端设置有连接部;呈筒形且顶端与上套筒连接为一体的下套筒,其底端设置有进气部;其中,所述下套筒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朝其内部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其中,所述支柱环设于所述进气部外周。
其中,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上的用于指示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指示件。
其中,还包括:其两端与所述套管另一端和所述负压引流器分别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装置进行负压引流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将套管针组件的套管一端和积液相连通,以便积液可以流入套管;
利用与负压引流器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中形成并保持负压;
通过将套管另一端与所述负压引流器相连通,用于利用所述负压将所述积液经由所述套管引流到所述负压引流器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可用于引流耳廓囊肿,使用时放置于耳廓旁,便于患者携带和观察,减少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干扰;
2)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手术时风险小,可在门诊或床旁局麻下操作,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适用于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负压引流治疗;
3)采用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操作时创伤小,出血极少,操作时间短,病人容易接受;
4)本发明的负压引流器上设置有负压指示环,其能够实时显示负压引流器的负压状态,避免负压引流器内负压过大或负压引流器内负压维持失效情况的发 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有负压维持组件和负压指示环的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负压维持组件处于维持负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负压维持组件处于抽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抽吸件);
图5是本发明的套管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密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负压指示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由图1及图5可知,该装置包括:套管针组件1,具有其一端用来接触积液(比如,源自耳廓假性囊肿的积液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积液)的套管11;与套管11另一端相连通的负压引流器3,用于利用负压将积液经由套管11引流到其内;与负压引流器3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4,用于在负压引流器中形成并保持负压;其中,套管针组件1还具有用来对积液进行穿刺引流的针芯12,使积液在负压的作用下流入套管11并引流到负压引流器3中。
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具有负压维持组件,其可以设置在负压引流器3上,也可以设置在负压引流器3的外部,用于在负压引流器中形成负压。当针芯12穿刺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积液并让套管11的穿刺部112接触该积液时,积液可以在负压的作用下,经由套管11流入并储存在负压引流器3内,从而达到去除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目的。尤其是,本发明的负压维 持组件可以使负压引流器内的负压保持在一恒定值,因此,可以确保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腔内后继渗出的少量积液可以随时被抽出,从而提高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治愈水平。此外,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以将其安置在患者的体表如颈部(针对耳廓假性囊肿治疗时),提高了患者日常活动时的便利性,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引流装置需要反复多次对负压引流器进行抽气处理以保持负压状态时的操作繁锁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在负压引流器3中形成并保持负压的负压维持组件4包括:其进气部47安置在负压引流器内部的外套筒41、封堵在外套筒41连接部且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密封帽48、安装在外套筒41内部的内套筒42、用于分别连接内套筒42和外套筒41的抽吸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内套筒42内且可上下移动的密封杆4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负压引流器3的进气部47还可以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之外(即,负压维持组件4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之外,通过管件与负压引流器内腔连通),而本文中仅以负压维持组件4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上为例,对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其中,外套筒由上套筒和下套筒构成(图中未画出其具体结构图)。上套筒呈筒形,其底端开口、顶端设置有用于和抽吸件相连接且向外凸出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通孔),连接部的通孔可采用密封帽48封堵住;下套筒也呈筒形,其顶端与上套筒底端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为一体,其底端设置有用于和负压引流器内的空腔相连通的朝外凸出的进气部47(进气部具有进气孔),其中,在下套筒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朝其顶端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46,并且,支柱46设置于进气部47外周。进气部47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的内部或者通过管件与负压引流器3相连接,以便在负压维持组件4与负压引流器3之间形成可以供气体流动的通道,使得负压引流器3内的气体可以在抽吸件的作用下,经由外套筒的进气部47被抽吸到抽吸件内。其中,供气体流动的通道可以连通,连通时,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可以流动到外套筒内;通道也可以断开,断开时,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不能再流动到外套筒内,使得负压引流器内的气压可以保持上述恒定值。
其中,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负压引流器3可以是一个内部中空的半球形容器,其可由弹塑性材料制成,如橡胶或塑料,也可由非弹性材料制成,如金属。负压引流器3的球形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和套管针组件1的套管11相连接 的连通管31和用于安装负压维持组件的开口,负压维持组件的一部分通过该开口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的空腔内,外套筒41的连接部与负压引流器连接为一体。将外套筒41的连接部与负压引流器连接为一体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比如,两者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并用密封圈进行密封;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比如,将负压维持组件的一部分安置在负压引流器内之后,采用塑封等方式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将两者连接为一体的可拆卸连接或不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均适用于外套筒与负压引流器的连接,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负压引流器3亦可为其内部中空、其外形为立方形、圆柱形、手表形等形态的容器,在此不对其它形状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内套筒42安置在外套筒41内且与其同轴设置。内套筒42具有呈筒形、底端开口的筒体,其顶端设置有用于与抽吸件接触的凸起部。优选的,抽吸件采用注射器(图中未示出),当需要在负压引流器内形成负压时,使注射器的针筒顶端与外套筒顶部的凸出的连接部、内套筒42的凸起部分别相接触,通过注射器的针筒顶端向下运动时产生的推动作用力推动内套筒朝下移动。
而密封杆43的一部分安装在内套筒42内,另一部分从内套筒的底端开口处伸出,密封杆4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在内套筒42内上下移动。具体的,如图7所示,密封杆43包括:立柱43a;设置于立柱43a外壁且靠近其底端的下圆台43c;设置于立柱43a外壁且位于下圆台43c上方的上圆台43b;其中,立柱43a的底端伸入到外套筒的进气部47内,下圆台43c搭置于外套筒底部的内壁并封堵住进气部47的进气口。
当内套筒在注射器的推动作用下朝下移动时,密封杆43朝上移动且远离外套筒41的进气部47,使密封杆43的下圆台43c不再封堵住外套筒41的进气部47进气口,则供气体流动的通道连通,此时,负压引流器3内的气体通过外套筒41进气部47的进气口先后进入到外套筒41、内套筒42、注射器的针筒内(气体流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通过向上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芯杆,可以使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被抽入针筒内,从而使负压引流器外部气体的压力大于其内部气体的压力,即,在负压引流器内形成负压,直至到达所预期的恒定负压值为止。
优选的,为了使内套筒42朝下移动时、密封杆43会沿与内套筒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向上移动),本发明的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用于使密封杆移动的支杆组件。
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支杆组件包括:设置于内套筒42底端且与其底端铰接的多个抬板45;设置于外套筒41底部内壁且朝其内部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46;其中,支柱46的顶端与抬板45相抵,用于形成支撑抬板45的支点,而抬板45的末端抵在密封杆43的上圆台43b的底端面,以便通过承托上圆台43b达到承托并驱动密封杆43向上移动的作用;其中,当内套筒42向下移动时,会改变抬板45两端相对支点的力臂(即,改变抬板45与内套筒42的筒体之间的夹角),使抬板45推动上圆台43b朝上移动,从而使整个密封杆43朝着与内套筒相反的方向移动(即,朝上移动),以便使气体流动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在负压引流器3内的气压达到恒定负压值后、密封杆43会迅速回复原位以使负压引流器内的气压始终保持在该恒定负压值,本发明的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套装在立柱43a外且其两端分别接触上圆台43b的上表面与内套筒42顶部内壁的弹性件44,用于推动密封杆可以迅速回复原位以便封堵住外套筒的进气部。
优选的,该弹性件44可以采用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接触上圆台43b的上表面、内套筒42顶部内壁,而且,当密封杆43的下圆台43c封堵住进气部47时,弹簧处于轻度压缩的状态。其中,当内套筒42朝下运动使密封杆43朝上移动时,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而当注射器抽出负压引流器内的部分气体并在负压引流器内形成恒定负压后,拿走注射器,则弹性件44在弹簧回复力(回复力的方向如图3中较粗箭头所示)的作用下会对密封杆43起向下推动的作用而使密封杆43回落,密封杆43回落后使其下圆台43c重新搭置于外套筒底部的内壁以便封堵住进气部47的进气口,则供气体流动的通道关闭。而且,下圆台43c将供气体流动的通道封堵住后,由于进气部47内外气压差所产生的压力(压力的方向如图3中较细箭头所示)持续作用于密封杆上,使密封杆始终具有双重的朝下移动的趋势,因此,可使其下圆台43c始终紧紧抵在外套筒41的内壁,更加有效地维持通道关闭。此时,负压引流器3外的气体不会再通过外套筒41进气部47的进气口进入,则负压引流器内的气压将始终保持在该 恒定负压值。
其中,密封杆43可以采用塑料制成,也可以由金属制成,而弹簧可以采用金属制成。
此外,当负压引流器内的气压到达预期的负压值后,将密封帽48封堵在外套筒连接部的通气孔上,从而将外套筒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隔离,以便对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起到二重维持气压和阻断外界污染外套筒41内组件的作用。
如此,通过已经和连接部31相连的套管11,负压引流器3可使上述的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后继渗出的少量积液在该恒定负压的作用下被随时抽出,利于患者积液的治疗。
此外,为了便于指示负压引流器3内的气体的压力,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负压引流器3上的压力指示件5。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压力指示件5可以采用负压指示环,其包括:环扣51、负压指示膜53以及设置在负压指示膜外表面的十字指示标识52组成。其中,环扣51呈环形,其与负压引流器3的球形表面连接为一体,环扣51中空部分采用有弹性的负压指示膜53与负压引流器3的内部空腔相分隔,当负压引流器3内空腔气压低于负压指示膜53外的大气压(即外界空气压力)时,负压指示膜53由平坦变为向负压引流器3的空腔内凹陷,以致负压指示膜53外表面的十字指示标识52变形、色泽变淡、十字变大,从而起到指示负压引流器3内气压大小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压力指示件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以实时检测并显示出负压引流器3内气压数值的压力检测与显示元件,在此不对其结构进行描述。而连接环扣51与负压引流器3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将两个物体密封连接的方法。
其中,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套管针组件1中,套管11是一根中空的塑料管,其一端逐渐变细形成穿刺部112,以利于和针芯12密实贴合,其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和负压引流器3的连接部3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111;而针芯12为一条细金属丝,其一端锐利,可从套管11的连接部111处进入中空的套管内,并经套管的穿刺部112穿出,针芯12的另一端设置有塑料材质的针芯手持部13。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套管11和负压引流器3连接为一体,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其两端与套管11的连接部111和负压引流器3的连接部31分别 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2。如图6所示,连接管2也是一根中空的塑料管21,在塑料管2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和套管、负压引流器分别连接的连接部211、212。优选的,为了便于操作,本发明可以在设置于塑料管两端的连接部211、212处加工出旋向相同的外螺纹或内螺纹,而在套管的连接部111、负压引流器的连接部31处加工出与连接部211、212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从而在使用连接管2时,可以任意选择其一个连接部将套管和负压引流器连接为一体。或者,本发明的套管11和连接管2、连接管2和负压引流器3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插接或其它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体积不大,可以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其放置于靠近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体表(比如放置于耳廓假性囊肿同侧的颈部处或前胸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干扰,并且便于观察。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如上的装置进行负压引流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将套管针组件1的套管11的穿刺部112和源自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积液相连通,以便积液可以流入套管11;
将套管11的连接部111与负压引流器3相连通;
利用与负压引流器3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4,在负压引流器3中形成并保持负压,利用负压将积液经由套管11引流到负压引流器3内。
下面,仅以采用具有连接管的负压引流装置为例,具体描述其引流的过程。
首先,对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的体表皮肤或黏膜进行局部消毒并浸润麻醉,然后,操作者手持套管针组件的近针芯手持部13,将针芯12连同套管11的穿刺部112一并穿刺进入耳廓假性囊肿或其它积液内,见有积液流入套管11内后拔出针芯12;
其次,将套管11的连接部111与连接管2的一个连接部211(或连接部212)相连,将连接管的另一连接部212(或连接部211)与负压引流器3的连接部31相连;
然后,取一注射器抵在负压维持组件4中外套筒41顶部的连接部上,通过注射器的针筒前端向下运动时产生的推动作用力推动内套筒42朝下移动,以便 密封杆43朝上移动、使弹性件44被压缩,密封杆43底端的下圆台43c远离其所封闭的外套筒进气部47的进气口,从而使注射器针筒、外套筒41与负压引流器3之间形成的可供气体流动的通道相连通,以便在回抽注射器的活塞芯杆时,可使负压引流器3内的气体被抽入针筒,以便在负压引流器3内形成负压;
再次,在回抽注射器的活塞芯杆时,通过观察安置在负压引流器3上的负压指示膜53的凹陷程度,比如负压指示膜53外表面的十字指示标识52的变形、色泽的变化、十字变大与否,对负压引流器3内气压的大小进行判断。
最后,当十字指示标识52变形、色泽变淡、十字变大后,快速拔除注射器,使得密封杆43的下圆台43c在弹性件44回复力的推动下重新封闭外套筒41底部的进气部47,从而创造了负压引流器3内的持续负压环境,一旦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有后继积液渗出,就会在负压的作用下流入到负压引流器3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负压引流装置及方法的优点如下:
1、采用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引流手术时,手术风险小,可在门诊或床旁局麻下操作,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适用于患者体内积液如耳廓假性囊肿、血肿、血清肿或脓肿等的治疗。
2、采用本装置进行手术时,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极少,操作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
3、本发明的负压引流装置体积小,可放置于临近积液的体表部位,从而便于观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患者日常活动的干扰。
4、本发明的负压指示环能够实时显示负压引流器内的负压状态,并且观察很方便,如果负压引流器内出现负压维持失效的情况,可以简便、快捷地通过负压维持组件制造出负压引流器所需的负压环境,以便确保实现对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积液进行引流的目的,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减少患者痛苦。
5、本发明的负压维持组件,可以简便、快速的在负压引流器内形成负压,并且,密封杆的下圆台可以在弹簧回复力的推动下自动封闭外套筒底部的进气部,同时外套筒进气部内外气压差所产生的压力亦不断作用于密封杆上,使密封杆始终具有双重的朝下移动的趋势,从而使负压引流器保持恒定的负压值,继而使该恒定负压环境可以持续。一旦耳廓假性囊肿或全身其它部位的积液渗出,就会在 具有负压的负压引流器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负压引流器内,确保对此类疾病进行及时治疗。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针组件,具有其一端用来接触积液的套管;
与所述套管另一端相连通的负压引流器,用于利用负压将所述积液经由套管引流到其内;
与所述负压引流器相连接的负压维持组件,用于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中形成并保持所述负压;
其中,所述套管针组件还具有用来对积液进行穿刺引流的针芯,使积液在所述负压的作用下流入所述套管并引流到所述负压引流器中;
所述负压维持组件包括:
其进气部安置在所述负压引流器内部或与所述负压引流内部相连通的外套筒,其与所述负压引流器之间形成选择性连通的通道;
安装在外套筒内部的内套筒;
可拆卸的封堵外套筒连接部的密封帽;
分别与内套筒和外套筒接触的抽吸件;
部分安装在内套筒内且可上下移动的密封杆;
其中,利用所述抽吸件,使所述内套筒朝着接近所述外套筒进气部的方向移动;
其中,当内套筒进行所述移动时,所述密封杆产生与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以便远离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使所述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其中,利用所述抽吸件,使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部分气体经由所述通道被抽出,以便在所述负压引流器内形成所述负压;
其中,当所述负压引流器内形成所述负压后,利用所述密封帽封堵住所述外套筒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杆包括:
立柱;
设置于立柱外壁且靠近其底端的下圆台;
设置于立柱外壁且位于下圆台上方的上圆台;
其中,所述立柱的底端伸入到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内,所述下圆台搭置于所述外套筒底部的内壁并封堵住所述进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
安装在所述立柱上且其两端分别接触所述上圆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内套筒顶部内壁的弹性件;
其中,利用所述密封杆沿着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移动时的作用力,使所述弹性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
其中,当所述抽吸件抽出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部分气体后,利用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势能使所述密封杆复位,以便所述下圆台封堵住所述外套筒的进气部,使所述通道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维持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密封杆产生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的支杆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组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内套筒底端且与其底端铰接的多个抬板;
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底部内壁且朝其内部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
其中,所述支柱的顶端与所述抬板相抵,用于形成支撑所述抬板的支点;
其中,所述抬板末端抵在所述密封杆的上圆台的底端面,以便承托所述密封杆;
其中,利用所述内套筒进行所述移动时的作用力,改变抬板两端相对支点的力臂,以便推动所述密封杆产生与所述内套筒相反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负压引流器上的用于指示所述负压引流器内的气体压力的压力指示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包括:
呈筒形且底端开口的上套筒,其顶端设置有连接部;
呈筒形且顶端与上套筒连接为一体的下套筒,其底端设置有进气部;
其中,所述下套筒底部的内壁上设置有朝其内部凸出的呈环形的支柱;
其中,所述支柱环设于所述进气部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其两端与所述套管另一端和所述负压引流器分别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管。
CN201510294239.9A 2015-06-02 2015-06-02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Active CN105013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4239.9A CN105013021B (zh) 2015-06-02 2015-06-02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4239.9A CN105013021B (zh) 2015-06-02 2015-06-02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3021A CN105013021A (zh) 2015-11-04
CN105013021B true CN105013021B (zh) 2017-07-28

Family

ID=5440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4239.9A Active CN105013021B (zh) 2015-06-02 2015-06-02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13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3027A (zh) * 2017-03-31 2017-06-13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医用可调恒负压引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53316Y (zh) * 2009-01-22 2009-12-02 于建昌 多功能胸腹腔穿刺装置
CN202044562U (zh) * 2011-04-01 2011-11-23 王珊 医用宫腔积液负压引流器
CN202505841U (zh) * 2012-04-11 2012-10-31 毛晶娜 一次性可分离式胸、腹腔积液引流及送检装置
CN204699112U (zh) * 2015-06-02 2015-10-1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13021A (zh) 2015-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815A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高负压引流装置
CN105013021B (zh)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CN205360220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人体的液气胸引流导管
CN104815365A (zh) 一种医用无针正压接头
CN203107073U (zh) 一种内窥镜用注气注水装置
CN204699112U (zh) 用于引流患者积液的负压引流装置
CN208864891U (zh) 一种前列腺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CN204158825U (zh) 一种输液器过滤疏通器
CN208355846U (zh) 妇科护理清洗器
CN215023654U (zh) 一种保留灌肠用灌肠管
CN209378104U (zh) 一种内科引流装置
CN203935253U (zh) 胸腔穿刺引流防漏装置
CN104287812B (zh) 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
CN208892534U (zh) 一种小儿回盲部肠套叠充气复位装置
CN209575453U (zh) 简易急救呼吸器
CN2712366Y (zh) 双腔双囊便携式灌肠器
CN207605168U (zh) 胸腔积液收集器
CN208405567U (zh) 正压三通输注连接装置
CN204932314U (zh) 新型鼻肠胃管
CN208852082U (zh) 一种球囊固定式胆道引流装置
CN203043077U (zh) 一种新型负压引流装置
CN205108502U (zh) 一种吸痰器
CN203577115U (zh) 双腔气囊肛管
CN204106810U (zh) 一种气囊指示定位的气腹针
CN205924639U (zh) 一种带引流分泌物结构的异型人工气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