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园肥料撒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园肥料撒施方法。
背景技术
施肥是茶园养分调控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土壤各肥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状况和茶叶产量。茶树作为多年生的叶用植物,收获对象是保持旺盛生长的新梢幼嫩芽叶,由此必然会相应损耗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需要不断通过外源肥料施用来加以弥补。
目前标准的茶园施肥方法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需肥规律,采取配方沟施N、P、K等营养元素,具体为3次追肥+1次基肥的施肥方式。其中,追肥以速效肥料(氮肥)为主,分成春、夏、秋追,于每年的2、5、7月份在树冠滴水沿下方开8-10cm沟施入茶行中,以持续补充茶树新梢生长所需的养分。基肥以缓效性肥料(有机肥)为主,主要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茶树全年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肥力条件,于每年10-11月份在树冠滴水沿下方开20-25cm沟施入茶行中。上述养分补给方式,基本能够保障茶园全年持续高产、稳产茶树对养分的需求。然而,我国茶园地貌以山地为主,复杂的地形,零散分布的茶园,给生产管理带来严重不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日趋下降,致使部分茶园长年处在抛荒或半抛荒状态,传统开沟、施肥、覆土的标准施肥方式已经很难实现。如何在确保改善茶园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操作更为方便且更能适合现有茶园现状的茶园施肥技术,是山地茶产业优化升级及茶园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茶园肥料撒施方法,其能在满足各个生育阶段茶树对养分需求,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的同时,简化其施肥方式,减少了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并可同步降低其生产管理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园肥料撒施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茶树行间以间种方式种植白花三叶草,在其形成覆盖面以使茶园土壤含水量在25%-30%范围内后,全年补肥均以撒施方式施于茶树蓬面上或茶行间。
撒施方式为先将肥料直接撒施于茶行逢面范围内或茶行间,而后用掸子或扫帚轻拂,让少数残留在茶树叶面或三叶草上的肥料自然下落。
所述肥料为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饼肥或K2S04复合肥;饼肥或有机肥用量为200-400Kg/亩;K2S04复合肥(15:15:15)每亩用量为50Kg,并按N:P2O5:K20=(2-4):1:1的比例,配施7.5Kg氮肥。
白花三叶草的间种步骤为:在秋冬9-10月份茶园封园前,经过深翻去杂及重施底肥后,将白花三叶草种子按1.0-1.5Kg/亩用量均匀撒播在茶园行间的空白带上,而后耙匀表层种子和浮土,进行覆土作业,覆土深度0.5-1.0cm;其中:
深翻去杂为通过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距30-40cm;而后在茶行之间的开阔地带进行深耕作业,耕作深度:20-25cm;
重施底肥中的底肥为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饼肥或K2S04复合肥;饼肥或有机肥用量为200-400Kg/亩;K2S04复合肥(15:15:15)每亩用量为50Kg,并按N:P2O5:K20=(2-4):1:1的比例,配施7.5Kg氮肥;
在覆土作业后,保持表土湿润;在白花三叶草苗期30-50天内,其根瘤菌尚未生成前,按10Kg/亩纯氮量再撒施1次氮肥。
在春季或盛夏期,以人工拔除或打草机剪除方式清除高于白花三叶草的高大杂草;而后逐渐增大两次除草之间间隔,直至免耕作业。
在白花三叶草种子播入地表后,立即进行喷洒浇灌;时间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直至出苗。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1)、本发明抛弃了开沟覆土的传统施肥方式,克服目前人们所普遍认知的茶区地面无法进行撒施施肥的错误观念,解决了传统茶区地面土壤物理结构差和含水量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利用白花三叶草对于茶区地表的覆盖作用,来实现指定湿度区间内的土壤湿度的可控性调节效果,从而为操作更为简便的撒施技术的使用提供的基础保证,最终达到减少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管理成本的目的。
2)、土壤的湿润度需求,为本发明撒施方式所必须满足的关键点。本发明利用由白花三叶草特性所形成的覆盖面内的微环境,来提供上述土壤湿度调控需求。依靠白花三叶草所形成的覆盖面对于土壤湿度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到保持水土,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墒情效果。通过对该覆盖面内白花三叶草的施肥调控操作等,能够可控的将该土壤湿度限制在本发明所约束范围内,以满足本发明的撒施需求,最终达到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目的。
3)、由于采用的操作更为方便的撒施技术,本发明可按茶新梢生长季节,酌情按分批次补肥,从而满足成年采叶茶园集中性对养分的需求和不同采茶季节对养分的需求。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使成年采叶茶园持续不断的保持旺盛的生长活力,茶新梢芽头肥壮,持嫩度好,产叶量和亩效益均得到提高。
4)、考虑到茶区本身相对贫瘠复杂的土壤及地形特点,结合本发明提出上述施肥种植方式,以确保所播种的白花三叶草能够切实的形成能满足相应土壤湿润度需求的覆盖面。白花三叶草一经种植可直至后期免耕,处理难度低,其既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人工、机械除草成本及化学除草剂的投入,又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茶园生态环境,并同步满足撒施底线需求。此外,白花三叶草的有效存活及覆盖,也增加了茶园地表绿色覆盖度,减少了茶园水土肥的流失,并对净化茶园土壤中农残、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亦可起到有利影响,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一举多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实验地点: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巴庄基地茶园。
土壤类型:千枚岩和沙页岩发育的黄红壤,pH值4.5-4.7。
茶树品种:当地群体种(有性系)。
实验时间:2012-2014年。
栽种方式:双行条栽。
采摘情况:春茶、夏茶和部分秋茶。
试验处理:2012-2014年连续3年在茶园内设置1个试验区(面积20亩)和1个对照区(面积5亩)。试验区茶园行间间种多年矮生绿肥白花三叶草,行间基本无裸露土地,0-20cm土层含水量达到25-30%范围内。施肥时将肥料均匀撒施于茶行逢面范围内,而后用掸子或扫帚轻拂,让少数残留在茶树叶面的肥料自然下落,避免灼伤树叶。
施肥时间、施肥种类和施肥量试验区与对照相同,分别为:春茶前(2月中旬)20-25Kg尿素、春茶后(5月下旬)20-25Kg尿素、夏茶后(7月中下旬)20-25Kg尿素、秋冬季(10-11月)40-50Kg硫酸钾复合肥。施肥时段选择在茶树树体表面露水、雨水干后,避开午间高温。
茶园管理:对照区与试验区均按习惯方式进行日常管理。
试验效果:使用本施肥方法试验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依次为20.4g/kg、1.29g/kg、93.1mg/kg、36.7mg/kg,分别比对照区茶园土壤提高20.5%、29.8%、41.6%、34.9%。土壤毛管持水量与对照区茶园土壤相比增加3.7%-6.2%,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09-0.16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7%-2.9%,地表径流量降低7.2%-9.9%。年鲜叶产量增加9.7%,施肥用工成本减少600-800元/亩。
实例2:
该试验设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洪通茶厂试验基地茶园内。该试验点只采收春季名优茶,修剪时间为春茶尾(5月中下旬),其他情况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试验处理:试验区和传统施肥区的施肥次数减少2次,分别为:春茶前(2月中旬)20-25Kg尿素,春茶后(5月下旬)40-50Kg硫酸钾复合肥。
试验结果:使用本施肥方法后,试验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依次为22.4g/kg、1.15g/kg、63.6mg/kg、41.2mg/kg。分别比对照区茶园土壤提高22.9%、34.5%、31.8%、52.5%。土壤毛管持水量与对照区茶园土壤相比增加3.7-6.2%,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05-0.11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2.0-2.5%,地表径流量降低4.9-8.6%。年鲜叶产量增加了5.4%,施肥用工成本减少300-400元/亩。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可在满足各个生育阶段茶树对养分需求,达到高产、稳产、高效的目的的同时,其施肥方式得到了显著简化,减少了劳动用工和劳动强度,并可同步降低其生产管理成本,显然符合目前茶园的高效能及低成本的现代产业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