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9119B - 茶叶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茶叶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9119B
CN103749119B CN201310750451.2A CN201310750451A CN103749119B CN 103749119 B CN103749119 B CN 103749119B CN 201310750451 A CN201310750451 A CN 201310750451A CN 103749119 B CN103749119 B CN 1037491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tree
place
tealeaves
tea t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504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9119A (zh
Inventor
方洪生
程美娟
周迎春
周桂美
苏有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 filed Critical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3107504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91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9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9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9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包括在茶园各定植畦上采用单条行种植茶树,控制茶树的行间距为1.2~1.5m,同行茶树之间的株距为0.8~1.0m,每亩种植茶树苗数800~1000株;在茶园周边及茶园行道上种植香樟树,茶树行间种植黑麦草。上述方案中通过选用樟树与墨西哥黑麦草进行套种,各茶树之间通过樟树、墨西哥黑麦草的间隔,使每株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避免茶树大面积种植病虫害的风险,即使单株茶树出现病虫害也不易传染,便于控制,有利于茶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茶园良性生态系统的形成,进而使茶树处于优势的生态位。

Description

茶叶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的茶树种植通常只是考虑如何提高茶叶的亩产产量,尽量加大每亩种植茶树的株数,但是每株茶树的生长空间小,茶叶生长受到限制,水肥供应很难达到平衡,茶园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而且茶叶品质难以保证。名称为“茶树的栽培方法”(CN1663350A)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道如下技术方案:第一茶园遮荫:在茶园周围和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第二是茶园覆盖:茶园实行隔行覆盖稻草和间种豆科绿肥及施用有机茶专用肥料等。该方法在应用时存在其提供的某些树种在不同地区适应较差或与茶树有共同病虫害的缺点。另外也未揭示如何提高每株茶树单产的质量和品质,以及建立茶树上、中、下的立体种植系统。
此外,国内虽然出现板栗-茶、果-茶、林-茶、草-茶套种模式,但还未有“林-茶-草”生态复合型茶园及茶园景观多样性等方面的种植案例报道。而“林-茶-草”生态模式,可以激活茶园生态系统,促进茶树生长环境、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性质的改善,调节茶树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提高品质,最终促进整个茶园生态系统的改良。因此,生态复合型茶园的建立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其可有利于茶园病虫害的控制,以及增加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实施: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其包括:
在茶园各定植畦上采用单条行种植茶树,控制茶树的行间距为1.2~1.5m,同行茶树之间的株距为0.8~1.0m,每亩种植茶树苗数800~1000株;
在茶园周边及茶园行道上种植香樟树,茶树行间种植黑麦草。
上述方案中通过选用樟树与墨西哥黑麦草进行套种,樟树的种植可以起到去除茶园病虫害的效果,降低茶叶病虫害的几率。由于在茶树之间的地面上种植草本植物墨西哥黑麦草,刈割后铺在茶行间或翻埋于茶园土壤中作为有机肥,既能保水保墒,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另外,各茶树之间通过樟树、墨西哥黑麦草的间隔,使每株茶树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避免茶树大面积种植病虫害的风险,即使单株茶树出现病虫害也不易传染,便于控制,有利于茶园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茶园良性生态系统的形成,进而使茶树处于优势的生态位。
墨西哥黑麦草春秋均可播种,以早秋播种为宜,可条播或撒播。多年生黑麦草早期生长较其他多年生牧草为快,在初冬和早春就可生产相当的草料。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次年开春后即达最盛时期,杂草也难侵入,实现“茶-草”局部微域环境的有效结合。
进一步的该茶叶生产方法还包括:
茶园土壤改良:对茶园进行隔年耕作,耕作年在春茶追肥时期、夏茶追肥时期、秋季基肥时期分别耕作一次,耕作年最后一次耕作后在茶园行间播种黑麦草,翌年6月刈割翻埋于土壤中;
平衡施肥:在春茶追肥时期和夏茶追肥时期分别每亩施用29.5~30.5kg的茶叶专用肥,在秋季基肥时期每亩施用39.5~40.5kg的茶叶专用肥以及24.5~25.5kg的植物蛋白有机肥。在茶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为腐熟的人粪尿,隔年施一次,施用量为22500kg·ha-1
本发明采用茶园土壤改良和平衡施肥,通过连续几年的黑麦草、茶树复合种植,茶园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大量形成,根系生长对土壤的挤压以及根系的分泌物、脱落物等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到保持水土,促进有机质增加,改善土壤墒情效果。合理的施肥,提升茶园土壤有效养分的供给能力,增加茶树根系微域营养的丰富度。从而改善土壤地力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优选方案为:
春茶追肥时期为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夏茶追肥时期为每年的6月20日~7月1日,秋季基肥时期为每年的10月15日~10月25日。植物蛋白有机肥为普利登植物蛋白有机复合肥,植物蛋白有机肥中K含量不低于4%,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0%,氨基酸含量不低于8%,茶叶专用肥为司尔特茶叶专用肥,茶叶专用肥中N、P2O5、K2O含量的重量比为25:12:9。年纯N总施用量按照24.5~25.5kg/亩进行控制。肥料中N素以氨态或酰氨态氮的形态存在;P素以钙镁磷肥或磷矿粉形态存在;K素以硫酸钾的形态存在。
春茶追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0~12cm,夏茶追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2~15cm,秋季基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8~20cm,耕幅宽度均控制在50~60cm。
黑麦草的播种量为1.5~2.0kg/亩。
耕作年春茶追肥时期、夏茶追肥时期、秋季基肥时期先分别进行施肥,然后进行耕作。这样可以将所施用的肥料与耕作层土壤混匀覆盖,节省人力物力成本,又可以使所施用的肥料中的养分元素充分接触,有利于茶树根系吸收利用且肥料淋失和挥发较少。
本发明通过实施多物种有机组合、养分元素多级循环利用,克服茶园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丰富茶园生态群落,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茶树种植的低碳、简化、优质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作近一步的说明。
其中,实施例1中所用的植物蛋白有机肥为普利登植物蛋白有机复合肥,植物蛋白有机肥中K含量不低于4%,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0%,氨基酸含量不低于8%,茶叶专用肥为司尔特茶叶专用肥,茶叶专用肥中N、P2O5、K2O含量的重量比为25:12:9;
实施例1
安徽绿茶主产区黄山市休宁县培源村,茶园土壤为千枚岩和沙页岩发育的黄红壤,pH值4.51左右。供试茶园建于1984年春季,品种为休宁地方群体种(俗称牛皮种),茶树为三条栽密植方式。该茶园试验前茶树长势、园相及管理水平一般,施肥水平偏低(亩年施纯氮约20kg),产量较低(亩年产干毛茶在50Kg左右)。
在茶园内设置1个试验区(面积1亩)和1个对照区(面积1亩)。
在试验区采用如下方式种植茶叶:
在茶园各定植畦上采用单条行种植茶树,控制各茶树的行间距为1.2~1.5m,同行茶树之间的株距为0.8~1.0m,每亩种植茶树苗数800~1000株;在茶园周边及茶园行道上种植香樟树,茶树行间种植墨西哥黑麦草,黑麦草播种草籽量为1.5~2.0kg/亩。
依据山地茶园的实际种植及排布情况,采用手扶式茶园微型旋耕机对茶园进行隔年耕作的方式,耕作年则每年实施3次耕作,其耕作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日~3月15日(春茶追肥时期),采用浅耕作业,耕作深度为10~12cm;6月20日~7月1日(夏茶追肥时期),采用中耕作业,耕作深度为12~15cm;10月15日~10月25日(秋季基肥时期),采用深耕作业,耕作深度为18~20cm,三次的耕幅宽度均控制在50~60cm。在耕作年最后一次耕作后(10月份),选择在茶园行间种植1年生黑麦草,翌年6月刈割翻埋于土壤中。并且在春茶追肥时期和夏茶追肥时期分别每亩施用29.5~30.5kg的茶叶专用肥,在秋季基肥时期每亩施用39.5~40.5kg的茶叶专用肥以及24.5~25.5kg的植物蛋白有机肥。耕作年春茶追肥时期、夏茶追肥时期、秋季基肥时期先进行施肥,然后进行耕作。在茶园施用腐熟的人粪尿,隔年施一次,施用量为22500kg·ha-1
对照区除与试验区进行相同的修剪、日长管理,以及采用传统施肥以外不进行其他特殊操作。
对上述试验区和对照区的土壤地力进行分析:
测定分析表明,按照本发明处理的试验区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依次为24.4g/kg、1.29g/kg、93.1mg/kg、36.7mg/kg,分别比对照区茶园土壤提高了20.5%、29.8%、41.6%、34.9%;与对照区茶园土壤相比土壤毛管持水量增加3.7%~6.2%,土壤容重平均降低0.09g/cm3~0.16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7%~2.9%,地表径流量降低7.2%~9.9%,年干茶产量增加了19.7%。
按上述种植方式的试验区各季干茶产量为86.7kg/亩,明显高于对照区,增产率为23.3%,春茶的增产率较低,夏茶的增产率较高。
对茶叶的新梢鲜叶(按照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的标准采集)蒸青样的主要成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试验区种植方式的茶鲜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春、夏茶4次采样测定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40.36%,对照区(当地常规施肥)为38.83%;茶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为20.28%,比对照区低5%;茶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5.25%,对照区(当地常规施肥)为3.83%;茶鲜叶中叶绿素总量为8.24mg/g,对照区(当地常规施肥)为6.95mg/g。

Claims (3)

1.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其包括:
在茶园各定植畦上采用单条行种植茶树,控制茶树的行间距为1.2~1.5m,同行茶树之间的株距为0.8~1.0m,每亩种植茶树苗数800~1000株;
在茶园周边及茶园行道上种植香樟树,茶树行间种植黑麦草;
茶园土壤改良:对茶园进行隔年耕作,耕作年在春茶追肥时期、夏茶追肥时期、秋季基肥时期分别耕作一次,耕作年最后一次耕作后在茶园行间播种黑麦草,翌年6月刈割翻埋于土壤中;
以及平衡施肥:在春茶追肥时期和夏茶追肥时期分别每亩施用29.5~30.5kg的茶叶专用肥,在秋季基肥时期每亩施用39.5~40.5kg的茶叶专用肥以及24.5~25.5kg的植物蛋白有机肥;在茶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为腐熟的人粪尿,隔年施一次,施用量为22500kg·ha-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春茶追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0~12cm,夏茶追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2~15cm,秋季基肥时期耕作深度为18~20cm,耕幅宽度均控制在50~6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茶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黑麦草的播种量为1.5~2.0kg/亩。
CN201310750451.2A 2013-12-30 2013-12-30 茶叶的种植方法 Active CN1037491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0451.2A CN103749119B (zh) 2013-12-30 2013-12-30 茶叶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50451.2A CN103749119B (zh) 2013-12-30 2013-12-30 茶叶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119A CN103749119A (zh) 2014-04-30
CN103749119B true CN103749119B (zh) 2016-03-09

Family

ID=50516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50451.2A Active CN103749119B (zh) 2013-12-30 2013-12-30 茶叶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91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123A (zh) * 2017-05-24 2017-07-21 马边佳凯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高产高品质茶叶的种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5115A (zh) * 2014-11-04 2016-08-24 重庆市凤归茶叶种植场 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4686166B (zh) * 2015-03-11 2018-07-13 九江市云山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农田栽培油茶树的方法
CN107041261A (zh) * 2016-02-05 2017-08-15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茶树虫的防治方法
CN105900633A (zh) * 2016-04-19 2016-08-31 董亚琳 茶叶和黄芪的种植方法
CN105941068A (zh) * 2016-06-20 2016-09-21 潜山县富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品质无公害茶叶的生态种植方法
CN107548828A (zh) * 2016-06-30 2018-01-09 天津市澍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6665239A (zh) * 2016-11-29 2017-05-17 湖南金叶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立体种植系统
CN106576850A (zh) * 2016-12-20 2017-04-26 柳州市香柳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茶树的种植方法
CN106718575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六安市笑春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绿茶高效生态栽培方法
CN107409540A (zh) * 2017-08-02 2017-12-01 广西昭平县天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小叶种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7711224A (zh) * 2017-11-10 2018-02-23 广西昭平县凝香翠茶厂 茶树天然驱虫的种植方法
CN108522128A (zh) * 2018-06-27 2018-09-14 邱红英 一种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9168837A (zh) * 2018-07-19 2019-01-11 河源市童济石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种植方法
CN113261466A (zh) * 2021-05-27 2021-08-17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茶园种植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350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树的栽培方法
CN102487699A (zh) * 2011-12-14 2012-06-13 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生态立体种植系统
CN102503734A (zh) * 2011-11-01 2012-06-20 青岛农业大学 北方茶园茶树专用肥及施用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3561B2 (ja) * 2009-02-25 2015-09-02 ジェイカムアグリ株式会社 茶樹の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350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树的栽培方法
CN102503734A (zh) * 2011-11-01 2012-06-20 青岛农业大学 北方茶园茶树专用肥及施用技术
CN102487699A (zh) * 2011-12-14 2012-06-13 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生态立体种植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要点;林峰;《四川农业科技》;20040603(第5期);第24-25页 *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戴金电等;《福建茶叶》;20091010(第3期);第16-18页 *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余文权等;《中国茶叶》;20091015(第10期);第10-13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2123A (zh) * 2017-05-24 2017-07-21 马边佳凯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 高产高品质茶叶的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9119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9119B (zh) 茶叶的种植方法
CN102812838B (zh) 越南抱茎茶嫩枝扦插的繁殖方法
CN103202177B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2487686B (zh) 一种用茳芒决明种子规模化育苗方法
CN101233811B (zh) 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3238447A (zh) 一种蓝莓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方法
CN103493664B (zh) 干制辣椒轻简化栽培方法
CN101176407A (zh) 黑果枸杞盐碱地人工栽培技术
CN102696380A (zh) 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果园中套种牧草的方法
CN104541900A (zh) 一种豌豆的种植方法
CN106386331A (zh) 一种美国红枫的栽培方法
CN1947487A (zh) 太空系列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04823642A (zh) 一种海滨中度盐土甜叶菊高效栽培技术
CN111316878A (zh) 一种滇黄精大田集约化种植方法
CN109804765A (zh) 一种澳洲坚果生物菌肥的施肥方法
CN104885738A (zh) 一年生农业经济作物的分层施肥栽培法
CN107278740A (zh) 一种大石山区水稻种植新技术
CN105145133A (zh) 长江中上游地区秋延后茄子栽培方法
CN108293733B (zh) 一种富营养质数大米种植模式及方法
CN108476874A (zh) 油沙豆的种植方法及其种植的油沙豆
CN105145225A (zh) 一种茶园保墒减耕方法
CN105660080A (zh) 一种规模化种植薄荷的方法
CN107360834A (zh) 一种高寒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方法
CN109247178B (zh) 一种提高丝绵木盐碱地种植成活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g Hongsheng

Inventor after: Cheng Meijuan

Inventor after: Zhou Yingchun

Inventor after: Zhou Guimei

Inventor after: Su Youjian

Inventor before: Fang H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Zhou Yingchun

Inventor before: Zhou Guimei

Inventor before: Su Youji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45905, Anhui Huizhou District, Huangshan City province Xiang Xiang Xiang Cun

Patentee after: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

Address before: 245905, Anhui Huizhou District, Huangshan City province Xiang Xiang Xiang Cun

Patentee before: HUANGSHAN HUIZHOU HONGTONG TEA FA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