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4532A -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4532A
CN104994532A CN201510450892.XA CN201510450892A CN104994532A CN 104994532 A CN104994532 A CN 104994532A CN 201510450892 A CN201510450892 A CN 201510450892A CN 104994532 A CN104994532 A CN 1049945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average discharge
newly
utilance
predetermined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08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4532B (zh
Inventor
黄锦
王志军
王蓉
肖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508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4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4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4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4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4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根据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在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可以对于后期该新建基站的维护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此外,由于本发明并不需要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Description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宽带网络大规模发展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信运营商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站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通信需求。对于新建的基站,需要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来为后续的基站维护等提供依据,管理中心获取该利用率之后,会更新现有的基站维护列表,该基站维护列表会根据利用率判断是否对该相应的基站重点维护。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指的是该新建基站被利用的程度,利用率越高,说明该新建基站的被利用的程度越大,需重点维护,即维护次数较多,维护周期较短等,新建基站的利用率越小,说明该新建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越小,维护次数较少,维护周期较长。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获取新建基站自身的流量和全国其他基站的平均流量的比值,并将该比值作为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如果比值低于预设阈值,则说明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低,无需重点维护,如果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说明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较高,需重点维护。
但是上述采用新建基站自身的流量与全国其他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作为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并不够准确。这是由于,基站的覆盖是电信运营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指标,基站群的覆盖范围越大,用户使用的体检越好,有些新建基站虽然本身的流量较小,但是这些基站能够起到补充覆盖以保证信号的不间断,因此若上述新建基站能够很好的起到补充覆盖效果,但是由于利用率较小而不能及时得到维护导致损坏,会造成能够为移动终端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基站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新建基站自身的流量与全国其他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作为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并不够准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包括:
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获取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流量和所述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第二计算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流量和所述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发送单元,用于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以及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内各个比较基站预设周期内的第三平均流量,进而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在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此外,由于本发明并不需要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关,可以通过网关的Gn接口获取基站的流量进而获取基站的利用率,当然,也可以是单独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在此不加以限定。如图1所示,该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其中,为了消除新建基站可能存在的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对于建设在高速公路附近的新建基站而言,周末出行的人员增多可能会导致该基站的流量增大,因此需要获取预设周期内的平均流量。具体可以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
举例来说,首先获取新建基站覆盖下预设周期内各个小区的小区流量a1……am,其中,m为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进而对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各个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求和,获取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即:
R = Σ t = 1 m a t ,
其中,t取值1到m的整数,at为第t个小区的小区流量,R为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
进一步的,利用该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则可以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即:
M1=R/T
其中,M1为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T为预设周期。可选的,预设周期可以选为7天,以此来消除新建基站周末与工作日流量的差异。当然,也可以将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作为第一平均流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步骤102,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其中,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其中,比较基站实际是以新建基站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圆内的基站。即本实施例中不需要获取全国其他基站的平均流量,只获取新建基站所在的某一预设区域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具体的,可以根据管理中心中记载的经纬度信息找到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其中,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获取与新建基站相距两公里范围内的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
具体的,在获取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时,首先获取单个比较基站覆盖下每个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b1......、bj,其中,j为单个比较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进而对单个比较基站覆盖下所有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求和,获取单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对于每个比较基站都按照如上方式获取,进而会得到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H1……Hk为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k为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的总数,利用各个比较基站的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H1......、Hk分别除以预设周期T则获取了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H1/T......、Hk/T,进一步的,对各个第二平均流量求和,即:
M 2 = Σ n = 1 k ( H n / T )
其中,M2为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n取值1至k的整数,Hn为第n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根据上述公式则获取了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M2
步骤103,根据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具体的,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即:
M2=M3/k
其中,M3为第三平均流量,k为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的总数,即比较基站的数量。
步骤104,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其中,该利用率只是反映了新建基站与比较基站流量的关系,因此该利用率并不一定是小于1的数值,也可以大于1,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可以用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即:L=M1/(M1+M3)其中,L为新建基站的利用率,M1为第一平均流量,M3为第三平均流量。当然也可以利用第三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来获取,即L=M3/M1。或者,也可以利用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之和来获取利用率,即L=M1/(M1+M3)。
步骤105,向管理中心发送利用率。
管理中心管理基站维护列表,该基站维护列表中有所有基站的维护周期与维护次数,维护记录也可以记录在该基站维护列表中。向管理中心发送利用率之后,管理中心可以利用该利用率更新现有的基站维护列表,以确定是否对该新建基站进行重点维护。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以及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内各个比较基站预设周期内的第三平均流量,进而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即获取新建基站所在的预设区域内该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在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对于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的基站可以选取更为合适的维护周期。此外,由于本发明可以不需要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具体可以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
举例来说,首先获取新建基站覆盖下预设周期内各个小区的小区流量a1……am,其中,m为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进而对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各个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求和,获取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即:
R = Σ t = 1 m a t ,
其中,t取值1到m的整数,at为第t个小区的小区流量,R为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
进一步的,利用该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则可以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即:
M1=R/T
其中,M1为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T为预设周期。
步骤202,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量相同。
由于不同类型的基站网络制式不同,因而所承载的业务也会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反映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比较基站可以是与新建基站类型相同的基站,类型相同的基站指的就是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每个基站下的扇区数量相同,每个扇区下的小区数也相同的基站,在这里比较基站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具体的,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包括:获取各个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即:
H 1 = Σ i = 1 j b i ... ... , H k = Σ i = 1 j b i
其中,j为单个比较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由于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数量与各个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数量相同,因此都用j表示,i取值1至j的整数,bi为第i个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流量。进一步的,根据如下公式获取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M2等于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除以预设周期,得到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即:
M 2 = Σ n = 1 k H n / T
其中,M2为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为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T为预设周期,其中,n取值1至k的整数,Hn为第n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
步骤203,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比较基站的数量,即:
M3=M2/k
其中,步骤203是对步骤103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步骤204,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新建基站的利用率=等于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三平均流量,即:L=M1/M3
步骤205,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以使管理中心判断利用率是否大于0.6,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其中若利用率是根据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三平均流量获取的,当利用率大于0.6时则说明新建基站的平均流量比平均每个比较基站的平均流量的一半还多,此时则说明该新建基站所在的预设区域内,该新建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说,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因此,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当然,对于数值0.6而言,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更改。
而对于利用率小于0.6的新建基站,则管理中心可以适当延长该基站的维护周期,此外,在下一次扩容时,该新建基站则被考虑为非重点的扩容基站。
当然,若利用率是根据第三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获取的,利用率小于10/6时,则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以及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内各个比较基站预设周期内的第三平均流量,进而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在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对于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的基站可以选取更为合适的维护周期。此外,由于本发明可以不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补充说明。图3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本实施例的步骤301与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其中,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四平均流量:第四平均流量等于第一平均流量除以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即:
M4=M1/m
其中,M4为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m为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由于在获取利用率时首先获取的是小区级的流量,即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的a1……am,因而可以进一步的获取小区级的平均流量,即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平均流量,也就是第四平均流量,而第四平均流量不仅可以在后续获取利用率时用到,而且可以利用第四平均流量与首先获取的新建基站下的各个小区的流量a1……am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衡量出新建基站下各个小区的服务效果。这里的小区,指的是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
步骤303,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量相同。
步骤304,根据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本实施例的步骤303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202相同,本实施例的步骤304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5,获取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其中,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五平均流量:第五平均流量等于第三平均流量除以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即:
M5=M3/m
其中,M5为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在这里需要说明是,由于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为同型基站,因此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与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相同,即二者均为m。
步骤306,根据第四平均流量和第五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该利用率的获取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7,向管理中心发送利用率。
其中,本实施例的步骤307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5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获取利用率的过程中,通常是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平均流量,即第四平均流量,以及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平均流量,即第五平均流量,但是由于在获取利用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除法运算,因此对于新建基站与比较基站是同型基站的情况下,基站覆盖下的小区数量的因素通常被消除,若新建基站与比较基站为同型基站时,可以如实施例二中给出的,直接利用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此外,对于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平均流量,例如“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二平均流量”等,其仅仅是为了描述中区分不同的平均流量,而对于其中的序数词“第一”、“第二”等并不代表其真正的获取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以及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进而根据第四平均流量和第五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在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对于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的基站可以选取更为合适的维护周期。并且,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还可以用来衡量出新建基站下各个小区的服务效果。
实施例四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用于执行实施例一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如图4所示,该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第二获取单元402、第一计算单元403、第二计算单元404以及发送单元405。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获取单元401、第二获取单元402、第一计算单元403、第二计算单元404以及发送单元405可以并不在一个获取装置中。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举例来说,为了消除新建基站可能存在的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对于建设在高速公路附近的新建基站而言,周末出行的人员增多可能会导致该基站的流量增大,因此第一获取单元401需要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平均流量。具体可以通过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
举例来说,首先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新建基站覆盖下预设周期内各个小区的小区流量a1……am,其中,m为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进而第一获取单元401对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各个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求和,获取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即:
R = Σ t = 1 m a t ,
其中,t取值1到m的整数,at为第t个小区的小区流量,R为新建基站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
进一步的,第一获取单元401利用该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则可以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即:
M1=R/T
其中,M1为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T为预设周期。可选的,预设周期可以选为7天,以此来消除新建基站周末与工作日流量的差异。当然,也可以将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作为第一平均流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与第二计算单元404连接,以将获取的第一平均流量发送至第二计算单元404。
第二获取单元402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其中,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比较基站实际是以新建基站为圆心,预设距离为半径的圆内的基站。即本实施例中不需要获取全国其他基站的平均流量,第二获取单元402只获取新建基站所在的某一预设区域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即可。具体的,可以第二获取单元402可以获取管理中心中记载的经纬度信息找到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其中,第二获取单元40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预设距离的范围,例如可以获取与新建基站相距两公里范围内的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
具体的,第二获取单元402在获取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时,首先获取单个比较基站覆盖下每个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b1......、bj,其中,j为单个比较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进而第二获取单元402对单个比较基站覆盖下所有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小区流量求和,获取单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对于每个比较基站都按照如上方式获取,进而会得到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H1……Hk为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k为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的总数,第二获取单元402利用各个比较基站的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H1......、Hk分别除以预设周期T则获取了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H1/T......、Hk/T,进一步的,对各个第二平均流量求和,即:
M 2 = Σ n = 1 k ( H n / T )
其中,M2为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n取值1至k的整数,Hn为第n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根据上述公式第二获取单元402则获取了各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M2
其中,第二获取单元402与第一计算单元403连接,以将获取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发送至第一计算单元403。
具体的,第一计算单元403用于根据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具体的,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即:
M2=M3/k
其中,M3为第三平均流量,k为与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的比较基站的总数,即比较基站的数量。
其中,第一计算单元403与第二计算单元404连接,以将获取的第三平均流量发送至第二计算单元404。
第二计算单元404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其中,该利用率只是反映了新建基站与比较基站流量的关系,因此该利用率并不一定是小于1的数值,也可以大于1,第二计算单元404具体利用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即:L=M1/(M1+M3)其中,L为新建基站的利用率,M1为第一平均流量,M3为第三平均流量。当然也可以利用第三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来获取利用率,即L=M3/M1。或者,也可以利用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之和来获取利用率,即L=M1/(M1+M3)。
其中,第二计算单元404与发送单元405连接,以将获取的利用率发送至发送单元405,以使发送单元405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第一计算单元403获取了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内各个比较基站预设周期内的第三平均流量,进而第二计算单元404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发送单元405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因而可以使得管理中心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此外,由于本发明并不需要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说明。
其中,由于不同类型的基站网络制式不同,因而所承载的业务也会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反映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比较基站可以是与新建基站类型相同的基站,类型相同的基站指的就是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每个基站下的扇区数量相同,每个扇区下的小区数也相同的基站,在这里比较基站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具体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具体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第一平均流量的方法请参照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单元401与实施例四中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第一平均流量的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获取单元402具体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流量之和,并根据如下公式获取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等于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除以所述预设周期得到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并将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相加得到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
具体的,第二获取单元402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包括:获取各个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即:
H 1 = Σ i = 1 j b i ... ... , H k = Σ i = 1 j b i
其中,j为单个比较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由于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数量与各个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数量相同,因此都用j表示,i取值1至j的整数,bi为第i个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流量。
进一步的,第二获取单元402根据如下公式获取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M2等于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除以预设周期,得到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即:
M 2 = Σ n = 1 k H n / T
其中,M2为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为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T为预设周期,其中,n取值1至k的整数,Hn为第n个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
第一计算单元403具体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即:M3=M2/k。
第二计算单元404具体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新建基站的利用率等于所述第一平均流量除以所述第三平均流量,即:L=M1/M3
发送单元405具体用于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以使管理中心判断所述利用率是否大于0.6,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其中若利用率是根据第一平均流量除以第三平均流量获取的,当利用率大于0.6时则说明新建基站的平均流量比平均每个比较基站的平均流量的一半还多,此时则说明该新建基站所在的预设区域内,该新建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说,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因此,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当然,对于数值0.6而言,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更改。
而对于利用率小于0.6的新建基站,则管理中心可以适当延长该基站的维护周期,此外,在下一次扩容时,该新建基站则被考虑为非重点的扩容基站。
当然,若利用率是根据第三平均流量除以第一平均流量获取的,利用率小于10/6时,则管理中心将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中,其中第一获取单元401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第一计算单元403获取了新建基站相距预设距离内各个比较基站预设周期内的第三平均流量,进而第二计算单元404根据第一平均流量和第三平均流量获取利用率,在发送单元405将该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可以使得管理中心对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对于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的基站可以选取更为合适的维护周期。此外,由于本发明并不需要获取全国范围内所有基站的流量数据,因而提高了对于数据分析的效率。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是对上述装置实施例的补充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401、第二获取单元402、第一计算单元403、第二计算单元404以及发送单元40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获取模块401除了用于获取第一平均流量外,第一获取模块401还可以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其中,第一获取模块401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四平均流量:第四平均流量等于第一平均流量除以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即:
M4=M1/m
其中,M4为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m为新建基站下覆盖的小区的数量,由于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在获取利用率时首先获取的是小区级的流量,即前面的实施例中提到的a1……am,因而第一获取模块401可以进一步的获取小区级的平均流量,即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平均流量,也就是第四平均流量,而第四平均流量不仅可以在后续获取利用率时用到,而且可以利用第四平均流量与首先获取的新建基站下的各个小区的流量a1……am进行比较,从而可以衡量出新建基站下各个小区的服务效果。这里的小区,指的是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
第二获取单元402还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量相同。
第一计算单元403除了用于根据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外,第一计算单元403还用于获取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其中,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五平均流量:第五平均流量等于第三平均流量除以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即:
M5=M3/m
其中,M5为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在这里需要说明是,由于比较基站与新建基站为同型基站,因此比较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与新建基站覆盖下的小区个数相同,即二者均为m。
第二计算单元404用于根据第四平均流量和第五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其中,利用率的获取方法请参加利用率获取方法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发送单元405,用于向管理中心发送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的第一获取模块401获取了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第一计算单元403获取了比较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五平均流量,第二计算单元404根据第四平均流量和第五平均流量获取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在发送单元405将利用率发送至管理中心后,对于后期新建基站的维护也可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例如,对于一些新建基站的流量与全国基站的平均流量相比虽然很小,但是在一定的预设区域内,该基站被利用的程度较高,也就是对于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充覆盖的效果的基站可以选取更为合适的维护周期。并且,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平均每小区的第四平均流量还可以用来衡量出新建基站下各个小区的服务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乘客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获取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流量和所述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包括: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
所述获取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包括:获取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流量之和,根据如下公式获取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等于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除以所述预设周期得到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并将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相加得到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流量和所述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包括:
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等于所述第一平均流量除以所述第三平均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包括:
向所述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以使所述管理中心判断所述利用率是否大于0.6,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管理中心将所述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7.一种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第一平均流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距离在预设距离内;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平均流量之和和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第二计算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平均流量和所述第三平均流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发送单元,用于向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的网络制式相同,且所述比较基站与所述新建基站所覆盖的小区数量相同;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新建基站在预设周期内的总流量,并通过总流量除以预设周期得到第一平均流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在预设周期内的流量之和,并根据如下公式获取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等于各比较基站所覆盖的小区的流量之和除以所述预设周期得到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并将各比较基站的第二平均流量相加得到各比较基站在所述预设周期内的第二平均流量之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三平均流量:
第三平均流量等于第二平均流量之和除以所述比较基站的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
所述新建基站的利用率等于所述第一平均流量除以所述第三平均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利用率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向所述管理中心发送所述利用率,以使所述管理中心判断所述利用率是否大于0.6,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管理中心将所述新建基站的维护周期更新为小于或等于预设周期。
CN201510450892.XA 2015-07-28 2015-07-28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4994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0892.XA CN104994532B (zh) 2015-07-28 2015-07-28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50892.XA CN104994532B (zh) 2015-07-28 2015-07-28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4532A true CN104994532A (zh) 2015-10-21
CN104994532B CN104994532B (zh) 2018-07-20

Family

ID=54306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0892.XA Active CN104994532B (zh) 2015-07-28 2015-07-28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45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821A (zh) * 2018-11-27 2019-04-05 湘潭大学 一种城市区域基站电磁辐射预测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08A (zh) * 2003-12-09 2004-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规划评估的方法
CN102752776A (zh) * 2012-06-26 2012-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WO2012160977A1 (en) * 2011-05-20 2012-11-29 Nec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in network sharing
CN102857970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4105135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CN104320794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站点部署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7408A (zh) * 2003-12-09 2004-11-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容量规划评估的方法
WO2012160977A1 (en) * 2011-05-20 2012-11-29 Nec Corporation Load balancing in network sharing
CN102857970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2752776A (zh) * 2012-06-26 2012-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4105135A (zh) * 2013-04-02 2014-10-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空口资源利用率统计方法和设备
CN104320794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估站点部署合理性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821A (zh) * 2018-11-27 2019-04-05 湘潭大学 一种城市区域基站电磁辐射预测方法
CN109586821B (zh) * 2018-11-27 2021-04-23 湘潭大学 一种城市区域基站电磁辐射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4532B (zh) 2018-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1029B (zh)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6658399B (zh) 一种基于手机用户位置指纹进行手机位置定位的方法
EP207135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a geographical area
CN101631349B (zh) 一种定位终端的方法、装置及无线操作维护中心
CN110602713B (zh) 基站建设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2387510B (zh) 一种网络覆盖范围修正方法及系统
CN108391274B (zh) 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EP2640116A1 (en) Calib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verage database
CN104410978A (zh) 站点规划评估方法及装置
AU3502500A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f the loc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within a specified area
CN103139902A (zh) 一种无线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553003A (zh) 确定边界漫游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05964A (zh) 移动地理定位
CN107202924A (zh) 一种终端测试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220780A (zh) 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62517A (zh) 无线电波状态测量系统、无线电波状态测量方法及存储无线电波状态测量程序的存储介质
US20110131317A1 (en) Coverage Gap Detec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50136948A1 (en) Method of evaluating a location of a mobile station with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722110A (zh) 覆盖距离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7995594A (zh) 一种确定lte网络覆盖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6218A (zh) 无线接入点的选址方法及装置
CN106922017B (zh) 定位方法以及终端
CN105338605A (zh) 一种功率调节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94532A (zh) 基站利用率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1452069A (zh) 一种电能表校表系统及其校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