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0304A - 多联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0304A
CN104990304A CN201510359697.6A CN201510359697A CN104990304A CN 104990304 A CN104990304 A CN 104990304A CN 201510359697 A CN201510359697 A CN 201510359697A CN 104990304 A CN104990304 A CN 104990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al valve
interface
orifice
valve
indo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5969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0304B (zh
Inventor
李彬
王磊
胡知耀
熊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1035969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90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990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0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0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0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联机系统。该多联机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1)和多个与室外机(1)通过第三换向阀(2)连接的室内机,各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相独立控制,多联机系统具有至少两台室内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作模式、室内机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的第三工作模式。根据本发明的多联机系统,能够满足多台内机任意模式的切换,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能够方便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一拖二多联机系统中,只能实现两台内机同时制冷或同时制热,不能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在一个循环系统中,任意一台内机制冷、另一台内机制热的需求,因此难以满足用户对冷量和热量的需求,使得能源的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能够满足多台内机任意模式的切换,既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又能够方便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和多个与室外机通过第三换向阀连接的室内机,各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相独立控制,多联机系统具有至少两台室内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作模式、室内机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的第三工作模式。
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第一室内机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接至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第一膨胀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一换向阀并联,第一单向阀沿第一换热器至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室内机包括第二换向阀、第二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连接至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接至第二膨胀阀,第二单向阀与第二换向阀并联,第二单向阀沿第二换热器至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接至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
室外机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膨胀阀和第三单向阀,第三膨胀阀设置在第三换热器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之间,第三单向阀与第三膨胀阀并联,第三单向阀沿第三换热器至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储液罐和第四换向阀,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接,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热器连接,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与储液罐连接。
多联机系统还包括对应第一换热器设置的第一风机、对应第二换热器设置的第二风机和对应第三换热器设置的第三风机。
多联机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一室内机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二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二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均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第三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和第二室内机均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第二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室内机的热量与第二室内机的冷量相当,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关闭,第三膨胀阀关闭,第三风机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等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第三膨胀阀关闭,第三风机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第三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关闭,第三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关闭。
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关闭。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多联机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和多个与室外机通过第三换向阀连接的室内机,各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相独立控制,多联机系统具有至少两台室内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作模式、室内机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的第三工作模式。在使用该多联机系统时,可以实现多台内机任意模式的切换,使得一个多联机系统中可以实现一台内机制冷,同时一台内机制热的工作模式,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冷量和热量的要求,能源利用率较高,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8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室外机;2、第三换向阀;3、第一室内机;4、第二室内机;5、第一换向阀;6、第一换热器;7、第一膨胀阀;8、第一单向阀;9、第二换向阀;10、第二换热器;11、第二膨胀阀;12、第二单向阀;13、第三换热器;14、第三膨胀阀;15、第三单向阀;16、压缩机;17、气液分离器;18、储液罐;19、第四换向阀;20、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第三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至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联机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1和多个与室外机1通过第三换向阀2连接的室内机,各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相独立控制,多联机系统具有至少两台室内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作模式、室内机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的第三工作模式。例如该多联机系统可以包括两台室内机,此时两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可以一台处于加热状态,一台处于制冷状态,或者是一台处于加热或者制冷状态,另一台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当然,多连接系统也可以包括三台及以上的室内机,但其基本的控制模式相同。
在使用该多联机系统时,可以实现多台内机任意模式的切换,使得一个多联机系统中可以实现部分内机制冷,同时部分内机制热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多台内机同时制冷的工作模式,或者是多台内机同时制热的工作模式,可以实现空调器控制模式的多样化,因此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冷量和热量的要求,能源利用率较高,可以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第一室内机3包括第一换向阀5、第一换热器6、第一膨胀阀7和第一单向阀8,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连接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一换热器6,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至第一膨胀阀7,第一单向阀8与第一换向阀5并联,第一单向阀8沿第一换热器6至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室内机4包括第二换向阀9、第二换热器10、第二膨胀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连接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二换热器10,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接至第二膨胀阀11,第二单向阀12与第二换向阀9并联,第二单向阀12沿第二换热器10至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接至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
在多联机系统工作时,通过调整第一换向阀5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对第一室内机3的工作状态的调整,而通过调整第二换向阀9可以实现对第二室内机4的工作状态的调整。在需要对多联机系统进行控制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换向阀5的工作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工作状态以及第三换向阀2的工作状态,使这三个换向阀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第一室内机3制热或者制冷同时第二室内机4关机或者送风、以及第二室内机4制热或者制冷同时第一室内机3关机或者送风等工作模式的调整,使得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的工作模式转换不会干涉,调整简单方便,便于实现单独控制,控制成本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膨胀阀和单向阀并联,在膨胀阀和单向阀同时开启时,可以根据制热量或者制冷量的需要来对膨胀阀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并在无需膨胀阀进行节流时,通过单向阀对制冷剂进行正常导通,保证制冷剂具有足够流量;在单向阀截止时,可以通过膨胀阀对制冷剂实现有效节流,保证对制冷剂循环过程中的节流效果。因此,在进行室内机的工作状态切换时,能够有效保证在任意工作状态下,室内机均可以正常有效地工作,使得多台室内机能够同时以不同工作状态运行,提高了室内机工作状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拓宽了多联机系统可以实现的工作模式。
室外机1包括第三换热器13、第三膨胀阀14和第三单向阀15,第三膨胀阀14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3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之间,第三单向阀15与第三膨胀阀14并联,第三单向阀15沿第三换热器13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第三单向阀15与第三膨胀阀14并联,在制冷剂从第三换热器13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时,根据所要实现的工作模式的不同,第三膨胀阀14可以打开或者关闭,当第三膨胀阀14关闭时,制冷剂不经节流直接从第三单向阀15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由于在室内机侧也设置有膨胀阀等节流装置,因此可以减少制冷剂在室外机侧流动的能量损耗,而且可以避免由于第三膨胀阀14对制冷剂节流,对后续的室内机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当第三膨胀阀14打开时,此时制冷剂同时经第三膨胀阀14和第三单向阀15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的节流效果,提升多联机系统的工作性能。
在制冷剂从第三换向阀2流动至第三换热器13时,此时第三单向阀15截止,制冷剂经第三膨胀阀14流动至第三换热器13,可以有效保证制冷剂的过热度,提升多联机系统的工作性能。
室外机1还包括压缩机16、气液分离器17、储液罐18和第四换向阀19,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6的出口连接,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接,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热器13连接,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与储液罐18连接。
第四换向阀19可以对制冷剂的流向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多联机系统不同模式下的工作调整。
多联机系统还包括对应第一换热器6设置的第一风机20、对应第二换热器10设置的第二风机21和对应第三换热器13设置的第三风机22。三个电机可以提高对应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多联机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膨胀阀14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是送风状态,因此第一室内机3与室外机1形成制冷系统。制冷剂从压缩机16流出后,经过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和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后进入到第三换热器13进行换热,此时的第三换热器13所起的是冷凝的作用,因此从第三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无需经第三膨胀阀14进行节流,而是直接经第三单向阀15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然后经由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流动至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并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流出,此时由于第一单向阀8截止,制冷剂经第一膨胀阀7节流降温之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6内,此时第一换热器6起到蒸发作用,吸收室内温度,对室内进行降温。
之后制冷剂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流动至第二室内机4,由于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制冷剂直接经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和第一接口后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然后经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流动至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之后经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储液罐18、气液分离器17之后流回至压缩机16。
在此过程中,风机可以根据所需风量调节转速。
结合参见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第一室内机3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3与室外机1形成制热系统,第一换热器6起冷凝作用,第三换热器13起蒸发作用,因此第一膨胀阀7关闭,第三膨胀阀14打开,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结合参见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膨胀阀14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4与室外机1形成制冷系统,第一室内机3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此时第二换热器10起蒸发作用,第三换热器13起冷凝作用,因此第三膨胀阀14关闭,第二膨胀阀11打开,从而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制冷工作。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结合参见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11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室内机4与室外机1形成制热系统,第二换热器10起冷凝作用,第三换热器13起蒸发作用,因此第二膨胀阀11关闭,第三膨胀阀14打开,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详述。
结合参见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均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第三膨胀阀14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均处于制冷状态,第三换热器13起冷凝作用,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0均起蒸发作用,制冷剂经第一换热器6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0内继续进行换热,此时第一膨胀阀7和第三膨胀阀14关闭,可以保证制冷剂在第二膨胀阀11处具有足够的节流效果,保证制冷剂在第二换热器10内的换热效果。
结合参见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均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第二膨胀阀11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0均起到冷凝作用,第三换热器13起到蒸发作用,因此第一膨胀阀7和第二膨胀阀11关闭,第三膨胀阀14打开,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0处冷凝之后,经第三膨胀阀14节流,进入第三换热器13进行换热蒸发,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工作。
结合参见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室内机3的热量与第二室内机4的冷量相当,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11关闭,第三膨胀阀14关闭,第三风机22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热器6起到蒸发作用,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热器10起到冷凝作用,第三换热器13起到冷凝作用,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连接至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接至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制冷剂经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进入第三换热器13内进行换热,由于此时第三膨胀阀14关闭,制冷剂经第三单向阀15流动至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然后经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流动至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并经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进入到第二换热器10内换热,由于此时第二换热器10起到冷凝作用,因此第二膨胀阀11无需打开。
之后制冷剂经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后流动至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经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后进入第一膨胀阀7内进行节流,然后进入到第一换热器6进行蒸发换热,之后制冷剂经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流回至压缩机16。
由于整个过程中第二换热器10需要释放足够的热量,因此可以关闭第三风机22,以降低第三换热器13处所释放的热量,保证第二换热器10提供足够的制热效果。
结合参见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等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第三膨胀阀14关闭,第三风机22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均起到冷凝作用,第二换热器10起到蒸发作用,制冷剂是经第三换热器13和第一换热器6之后流动到第二换热器10进行换热的,因此第一膨胀阀7和第三膨胀阀14关闭,从而保证第一换热器6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第二换热器10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所需热量等于所需冷量,因此只需要保证第一换热器6和第二换热器10的换热量基本相同即可,也即第三换热器13处无需进行换热即可,因此可以关闭第三风机22,以节约能源。
结合参见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第三膨胀阀14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均起到冷凝作用,第二换热器10起到蒸发作用,制冷剂是经第三换热器13和第一换热器6之后流动到第二换热器10进行换热的,因此第一膨胀阀7和第三膨胀阀14关闭,从而保证第一换热器6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第二换热器10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因此可以提高第三风机22的风量,以增加第三换热器13的换热量,使得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的释放的热量可以满足第二换热器10的制冷量需要,从而保证第二换热器10具有足够的制冷量。
结合参见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11关闭,第三膨胀阀14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0和第三换热器13均起到冷凝作用,第一换热器6起到蒸发作用,制冷剂是经第三换热器13和第二换热器10之后流动到第一换热器6进行换热的,因此第二膨胀阀11和第三膨胀阀14关闭,从而保证第二换热器10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第一换热器6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因此可以提高第三风机22的风量,以增加第三换热器13的换热量,使得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的释放的热量可以满足第一换热器6的制冷量需要,从而保证第一换热器6具有足够的制冷量,并降低第二换热器10的能量耗费。
结合参见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膨胀阀7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6起到冷凝作用,第二换热器10和第三换热器13起到蒸发作用,制冷剂是经第一换热器6之后流动到第二换热器10和第三换热器13进行换热的,因此第一膨胀阀7关闭,从而保证第一换热器6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第二换热器10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因此将第三换热器13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0之后,并通过第三膨胀阀14提高第三换热器13的蒸发效果,以使得第一换热器6释放热量后冷凝的制冷剂能够在第二换热器10和第三换热器13处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合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第二膨胀阀11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0起到冷凝作用,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起到蒸发作用,制冷剂是经第二换热器10之后流动到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进行换热的,因此第二膨胀阀11关闭,从而保证第二换热器10具有较好的制热效果,第一换热器6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此外,由于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因此将第三换热器13设置在第一换热器6之后,并通过第三膨胀阀14提高第三换热器13的蒸发效果,以使得第二换热器10释放热量后冷凝的制冷剂能够在第一换热器6和第三换热器13处充分换热,吸收到足够的热量,保证多联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上述的第一换向阀5、第二换向阀9、第三换向阀2和第四换向阀19例如为四通换向阀。
在第一室内机3与第三换向阀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截止阀,在第二室内机4与第三换向阀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可以设置截止阀,从而便于对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进行维修。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室外机(1)和多个与所述室外机(1)通过第三换向阀(2)连接的室内机,各所述室内机的工作状态互相独立控制,所述多联机系统具有至少两台室内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室内机同时处于制热状态的第二工作模式以及所述室内机同时处于制冷状态的第三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第一室内机(3)和第二室内机(4),
所述第一室内机(3)包括第一换向阀(5)、第一换热器(6)、第一膨胀阀(7)和第一单向阀(8),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6),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膨胀阀(7),所述第一单向阀(8)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并联,所述第一单向阀(8)沿所述第一换热器(6)至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所述第二室内机(4)包括第二换向阀(9)、第二换热器(10)、第二膨胀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换热器(10),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二膨胀阀(11),所述第二单向阀(12)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并联,所述第二单向阀(12)沿所述第二换热器(10)至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1)包括第三换热器(13)、第三膨胀阀(14)和第三单向阀(15),所述第三膨胀阀(14)设置在所述第三换热器(13)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之间,所述第三单向阀(15)与所述第三膨胀阀(14)并联,所述第三单向阀(15)沿所述第三换热器(13)至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的方向单向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1)还包括压缩机(16)、气液分离器(17)、储液罐(18)和第四换向阀(19),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6)的出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13)连接,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与所述储液罐(1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还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器(6)设置的第一风机(20)、对应所述第二换热器(10)设置的第二风机(21)和对应第三换热器(13)设置的第三风机(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室内机(3)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关机或者送风状态,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膨胀阀(11)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和所述第二室内机(4)均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和所述第二室内机(4)均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所述第二膨胀阀(11)关闭。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机(3)的热量与所述第二室内机(4)的冷量相当,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膨胀阀(11)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所述第三风机(22)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等于所需冷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所述第三风机(22)关闭。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小于所需冷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膨胀阀(11)关闭,所述第三膨胀阀(14)关闭。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膨胀阀(7)关闭。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且所需热量大于所需冷量时,所述第一室内机(3)处于制冷状态,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换向阀(5)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机(4)处于制热状态,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的第二换向阀(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换向阀(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换向阀(19)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向阀(2)的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膨胀阀(11)关闭。
CN201510359697.6A 2015-06-25 2015-06-25 多联机系统 Active CN104990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697.6A CN104990304B (zh) 2015-06-25 2015-06-25 多联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59697.6A CN104990304B (zh) 2015-06-25 2015-06-25 多联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0304A true CN104990304A (zh) 2015-10-21
CN104990304B CN104990304B (zh) 2017-12-26

Family

ID=5430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59697.6A Active CN104990304B (zh) 2015-06-25 2015-06-25 多联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9030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334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3752A (en) * 1989-10-06 1991-11-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79689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董永刚 多功能冷暖空调热水机
CN1987298A (zh) * 2005-12-22 2007-06-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复合式空调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1007582Y (zh) * 2007-02-13 2008-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CN103411268A (zh) * 2013-07-22 2013-11-27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该制冷系统制冷的方法
CN203964435U (zh) * 2014-05-27 2014-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4923558U (zh) * 2015-06-25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3752A (en) * 1989-10-06 1991-11-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796896A (zh) * 2004-12-29 2006-07-05 董永刚 多功能冷暖空调热水机
CN1987298A (zh) * 2005-12-22 2007-06-2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复合式空调器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201007582Y (zh) * 2007-02-13 2008-01-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CN103411268A (zh) * 2013-07-22 2013-11-27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和该制冷系统制冷的方法
CN203964435U (zh) * 2014-05-27 2014-11-26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4923558U (zh) * 2015-06-25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7334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5737334B (zh) * 2016-02-22 2018-1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0304B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7715B (zh) 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及控制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的方法
CN110645636B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417675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3791650B (zh) 热泵设备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EP2928580A1 (en) Compact desiccant cooling system
CN203869369U (zh) 一种冷暖二联供机组
CN103954064A (zh) 制冷装置
KR101766045B1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CN103791569A (zh) 热泵式空调系统
CN104251548A (zh) 单机空调器换热系统、单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52608U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
CN105091436A (zh) 空调机组及其制热化霜方法
CN104344466A (zh) 空气调节器
CN102538087A (zh) 带全热回收装置的溶液调湿全空气机组及溶液调湿方法
CN103388922A (zh) 一种双压缩机多功能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03697543A (zh) 可处理空气热湿负荷并同时制备冷水或热水的空调装置
CN207299229U (zh) 一种双冷凝双模式储能式移动空调
CN206637885U (zh) 空调系统
CN204923558U (zh) 多联机系统
CN108443960A (zh) 一种带新风功能的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04990304A (zh) 多联机系统
CN202902496U (zh) 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
CN202254007U (zh) 移动式可调温除湿机空调
CN205192010U (zh) 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